❶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完整版电影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_hd.mp4
❷ 求法国电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的观后感 2000字左右 需要2篇...谢谢大虾们...急要...
三部片子中这部最温暖,一如红色的暖调。
就像是“窃听风暴”,窥伺着别人的私隐——那个异性恋婚姻中的同性恋者,那个做着罪恶生意的男人……那么多的异态在偷听器中暴露无遗。一个落寞的男人掌控了太多的秘密,承载在他心中不知开出一朵怎样的阴郁。冷落了人情。而人又不过都是一群披了面具的生物,但是必须如此。总该要有秘密,总该要有自己独处时的松懈。不能带着面具面对自己,无法当一个圣人,无法“慎独”,那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在他的孤寂中闯进来的年轻女子,宛若一株红色的植物,霎时用她的纯真,她的好奇,她的热情,她的坚定,反射了满屋的阳光。艳光四射。
这是注定了的一次改变。
他为她把自己告发了。就是这么简单。
她从这个一开始感觉卑劣的男人身上找到了某种难以言传的寄托心理。在远走的旅程开始后,她知道有一个人会密切的关注她。有点忘年交,带点特殊而不容点破的思想感情。
很喜欢看她与那个年轻而轻微有些失意的年轻男子“向左走,向右走”的交错,很有意思的缘分的玩笑与抚弄。总让人觉得他们必将走在一起,于是耐心地看这两条线的绞缠。特别是她的那幅广告画,如此的触目。他必定是惊艳了。
最后船上的那场浩大劫难中,被救出的她惊恐的表情一如海报上摄人的身材,命运的交合恰在这里叠映。尤其的匠心独造。
三部曲的主角都安然无恙,是一种悲悯,也是一种希望的寄予。
❸ 请问哪里可以下载法国电影《蓝白红三部曲》,要法语原声的。
http://www.verycd.com/search/folders?field=&kw=%E8%93%9D%E7%99%BD%E7%BA%A2%E4%B8%89%E9%83%A8%E6%9B%B2&rev=true&q=&from=&c2=0&range=&catalog=%E7%94%B5%E5%BD%B1&status=all&sort=
❹ 电影 红 白 蓝 全部介绍下
正确的顺序是 蓝 白 红
《蓝》的主角叫朱丽,丈夫是巴黎的一名著名作曲家,但实际上很多作品出自她的手笔。影片开始不久发生一场车祸,丈夫丧生。但她应付丧偶之痛的方式却出人意料,从中可以窥见他们过往的婚姻生活真相。朱丽在最初的震惊过后,招来一个以前她和她丈夫的共同朋友,然后试图勾引他。她搬到巴黎市中心,避见熟人,似乎想把过去抛在脑后,开始人生新的一页。但她最后遇见了丈夫的情妇,并且做出了令人难解的决定。
《白》的主角是一个移民巴黎的理发师,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变得萎靡不振。漂亮的法国妻子因他床上不举而和别的男人上床,并且提出离婚并把他赶出家门。穷困潦倒的理发师,偷偷藏在航空行李中潜回波兰。不料行李遭人偷窃,盗贼没发现值钱的东西,便把他痛打了一顿。主角回家后接手以前的发廊工作,后得到机会发了财,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他精心设置了一个圈套请前妻来继承大笔遗产,趁机加以报复最终把妻子送入了大牢。
《红》的故事发生在日内瓦,主角是一个漂亮的时装模特儿,她偶然遇见一名退休法官,并发现他窃听他人隐私的秘密。片中她有一个身在伦敦的男朋友,仅靠电话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似乎都是偶然的,充满了随意性。
❺ 谁有法国电影蓝白红三部曲的影评,分别的,急求啊
红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一 爱与救赎
圣经上说:爱我们的邻人。
基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延续的他一贯的对神的崇敬之情,整部影片就以“爱”为核心展开。
影片中老法官提出一个问题:存在真正的爱吗?当瓦伦蒂娜说帮助购物可以让那位孤独的母亲好受些,老法官嘲弄似地指出瓦伦蒂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摆脱内疚感,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实际上是对爱的一种否定——人们的所谓爱的行为从根本上是为了自己。
影片中出现新老两代法官显然不是偶然的,他实际上扮演着审判者的角色——用窃听电话的方法对邻居们为人所不知的罪恶行径进行审判,他只是无力改变什么。笃信这一观点的老法官生活在空虚灰暗之中,但注定有红色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瓦伦蒂娜的到来使他对这一观点产生质疑,“你走后我告诉自己真恶心”,他停止了监听并去报了案。随着与瓦伦蒂娜的进一步交流,他终于看到了光明。实际上瓦伦蒂娜是在道义上对老法官进行审判,而与老法官经历相似的年轻法官奥古斯特又成为对老法官进行法律审判的第三个审判者。然而仅仅是审判远远不够。记得最后定格镜头中的那一片红色是什么吗?是救生员的红色救生服,它含蓄地指出红色的根本目的——“救赎”。红色的博爱!红色的救赎!人不是生来自私的,老法官说爱别人是为了让自己好受,正因如此我们在爱别人,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我们自己。影片中不时出现的桔黄色的车灯似乎象征着人们的爱心,对世界产生怀疑时,灯的电池耗尽熄灭了,而重新燃起希望的老法官对瓦伦蒂娜说:“电池我已经装好了。”
生活是艰难的,再阳光的地方也会有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不能因为阴暗就去否定生活,因为得不到爱就去否定爱。也许你的邻居或偶然与你擦肩而过人就是你寻找的爱人,但——咫尺天涯。影片开头那段电话线路的推轨镜头,音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对话,默认了电话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的确给人带来的方便,然而电话两端的人不也是咫尺天涯吗?人们无法在电话上进行心与情感的交流,反而平生了许多误解与猜疑:瓦伦蒂娜每一次和男友打电话都会被对方怀疑质问。高科技成了人们疏离的载体,正是这种现代世界的生存状态使人们之间更加难以沟通,各自遭遇着爱的冷淡、荒芜、失落和绝望,于是产生了罪——源于爱的罪,这种罪可能无法被审判,但可以被爱救赎,只要我们更加坦诚、更加有包容力,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希望。正如导演所说:人类遵守种种戒律,并非怕上帝惩罚,而更重要的事出于人性的需求,人总要设法超越自己,这是一切道德教化的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讨好神,或是讨好人。
二 宿命与轮回
贯穿影片始终的由女高音和管弦组成的空灵音乐告诉我们,世界是玄妙的,必然与偶然,宿命与抉择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故事是由那样多的偶然连接而成:掉下的书正好翻到了考试题目,广播坏了于是撞到了法官的狗,因为买烟而错过了女友的电话……反复出现的赌博机似乎预示着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瓦伦蒂娜却说:我知道为什么会赢。于是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这些真的只是巧合?很显然,影片实际上被打上了深重的宿命论的烙印。瓦伦蒂娜对男友说,要不是她中场休息时跑出来,他们就没法认识。的确如此,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正是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改变了你的一生。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那些都是巧合吗?如果是命中注定呢?书带注定会断,广播注定会出毛病,希旦注定会在那时跑出来,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命运注定相同……这种奇妙的宿命在海难获救时达到了顶峰:红色背景上瓦伦蒂娜惊魂初定的面孔,恰巧和她那幅“生命一息”的广告招贴完全吻合,仿佛冥冥早有预示。
“轮回”是影片除了宿命以外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奥古斯特斯就是老法官三十年后的一个轮回:轮回的金发女友、轮回的落地的书、轮回的背叛,甚至轮回的生物——生了小狗的希旦,似乎接下来的就是轮回的空虚无奈——奥古斯特也会像老法官一样孤独一生。
老法官说:“我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你也可以选择说或者不说,但结果都是一样。”我们仿佛被一种神的力量所笼罩,在宿命之中的人显得那样脆弱无力:爱脆弱得不堪一击,幸福总是紧连着痛苦,聚散无常,拥有和缺失都无从掌握,就像本来预测的晴朗天气会忽然狂风大作。在命运的操纵下,三个生活在同一时空的个体彼此独立而交叉,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事件,但他们的命运却彼此纠结和影响:心灵相通的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生在不同的时代,重复老法官命运的奥古斯特和瓦伦蒂那是邻居却互不相识。太多好事、坏事每天在发生,而你或许就在他们旁边,多数的事你无能为力,因为你毕竟不是上帝。于是老法官就什么都不在乎了,他监听光鲜衣着下的阴暗的丑行,目睹着人性的丑恶虚伪,嘲笑一切所谓的善良和美好。他改变不了什么,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老法官告诉我们,生活没有完满,上帝也会犯错误,导致他和瓦伦蒂娜错过了三十年,他对生活彻底失望。于是瓦伦蒂娜告诉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人性本非恶,只是难免软弱,有些事你可以选择不要放弃。他们两个人的心灵互相交汇影响,让观众停留在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之中。暴风雨中总会有人死亡、失踪,但也总会有人获救。片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并排走出,偶然相依,一成不变的重复就此被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们修正了上帝犯下的错误,终于能在一起了呢?总之,影片在展示了宿命的绝望后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就连老法官沉寂的心也在期待那一束希望的阳光,仅仅一分钟的光明,却如此美丽,是否“爱”也是可以轮回的呢?
——————————————————————————————————————————
蓝
一个人所以会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关系,是因为有什么东西在联系着,当这种联系不继续存在的时候,就很难再说这个人仍然跟其他的人或者事有关系,出门买食物,交房租水电费,甚至继续工作都只不过是一种程式,这个人不过是完成这一切程序的机器,到了某一个时刻开始运作,到了某一个时刻停止。
在这样的过程中,思维和行为都是根据习惯,因为身边的一切不能再对这个人产生影响,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关系的,有或者没有,这里或者那里,对象、内容或者时间。
再反反复复地看《蓝》,每一个细节,一遍一遍地去琢磨,把自己当作她去经过,去感受,去思考,最后知道,谁都只是自己,无论有什么样的借口,无论有怎样的依恋,到最后还只是自己。不管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其实也并没有正确与否的标准,要的只是某一个人愿意接受的答案。也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
我一直以为任何人只要心甘情愿或者无所谓,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责任,如果要说责任,我们最底线的责任就是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作为——伤害到旁人,而并无必要因为旁人对你的行为的看法或者他一定要去做何感受而负罪。
最简单的描述就是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小贩不用以为自己在卖给“他”食物,而是在做自己的生意,只是有这样一次交易存在,以此类推。当一个人以为自己跟别的人或事没有关系的时候,谁如果把所谓的关心或者劝解强加,那不是善意,那是残忍的伤害,通过不负责任的手段堆砌自己虚伪的高尚。
自由,是这部电影努力表达的主题,对于什么是自由,导演通过很多种列举的例子,去给出一种,仅仅是一种他自己理解自由的方式,让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自己去思考去回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伟大的导演,因为他用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去传达理解自由的真理。
当朱里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微弱呼吸中浮动的那一片羽毛,传达的是生命的自由,生命原本不过如同一片羽毛那样脆弱,开始或者结束都是轻易的一件事;
当朱里埋在被子里看葬礼播出,颤抖的唇角、滑落下来的那一滴泪水,传达的是悲伤的自由,如何的努力都掩盖不了逃避不过,轻易且恣意地侵蚀一个人的灵魂;
当朱里放弃自杀吐出嘴里的药片,注视她的护士,传达的是对自由的尊重,一个神智清醒的人有权利为自己做出选择,因为没有人清楚究竟什么是最需要的;
......
当朱里得到妓女关于职业选择的回答,导演对于自由的理解和尊重上升到又一个新的高度,人之为人是因为她生而为人,而并非因为她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当朱里将丈夫的房子和姓氏给那个遗腹子的时候,这样的自由到达了顶点,她要自己拯救自己;
当朱里听到丈夫的情人真诚地讲出那一句“对不起”的时候,她终于找到自己的自由;
——————————————————————————————————————————
白
在多米尼克的爱情观念中,性方面是否得到满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法庭上违心的说出“我不爱他了”,就是因为她不能接受和卡洛没有性生活。随后,卡洛给她打电话时,她竟然让他听她和另一个男人做爱的声音,并且她叫得非常大声。然后,在卡洛的葬礼上,她痛哭失声。在发现卡洛在性方面重振雄风后,她发自内心的欢喜,在和他做爱时叫的声音比在那次电话里的还大。第二天早上睡醒时,她脸上挂着像小孩子一样的满意的笑容。在监狱的窗口她看到了卡洛,她没有如一般人所料那样或愤怒或忏悔或痛哭,而是满怀期待的对卡洛比划着手势,表示迫切的想和他再干一次。所有这些都说明,她确实是深爱着卡洛的,同时她对爱的要求也是苛刻的。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对爱的要求并不那么苛刻,相反还很简单呢。她和卡洛是在一个美发大赛上相识的,当时卡洛获了大奖。据卡洛回忆说,那时她凝视着他。在法国的卡洛全无自信,笨手笨脚,多米尼克很狠的抛弃了他。在华沙的宾馆里,半躺在床上的卡洛表现得像将军一样有威势有男子气,这让多米尼克忍不住屈服于他,在他的身下、在他下身的猛烈冲击下彻底被他征服。我们能看出,她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强有力的男子,可以让她有依靠,可以让她依赖,她爱的就是这样的男人。
理解了多米尼克,我们再回头看卡洛的经历,就会明白为什么影片的绝大部分篇幅都用在表现卡洛忽高忽低、令人悲喜交加的起起伏伏上,因为多米尼克是影片内涵所在,卡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多米尼克的要求。于是乎,卡洛潦倒,那就得不到她;兴起,他才有可能得到她。他到底能不能满足多米尼克的要求,由于这个悬念,影片牵动了观众的揪着的心。比如说,片中卡洛在法国说这带有浓重波兰口音的发育,举止抠抠索索,笨拙可笑;他藏在行李箱里回国,表现出他的命运就像行李一样身不由己、被人控制、受尽侮辱。梳子本来是他的美发工具,但在地铁里他却用它当乐器来吹奏;唉,理发这一行业什么好处都没有给他带来,让他沦为乞丐。这样的他,怎能满足她的要求?他发财后,举手投足间派头十足,像国王一样左顾右盼;他买下了一座大厦中的房产,踌躇满志的说:“华沙在我们脚下。”在宾馆里的他,说着口音纯正的法语。这时的卡洛,才是她想要的人。影片结束时他得到了她的爱情,但他却泪流满面。我觉得,这时他们两个人想的一定不一样,多米尼克是在想将来的性的快乐,而卡洛是在想以往的艰苦历程。
片中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卡洛在地铁看到了一个酷似多米尼克的雕像,他忍不住偷了它,并把它带回了波兰。雕像后来摔坏了,卡洛细心的把它又修补好了,只是上面还是有裂痕。卡洛常常看着这雕像,有一次还情不自禁的闭上眼睛吻了它的嘴唇。这暗示着卡洛的爱情观,他认为爱情即使有了裂痕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他不会因为这裂痕而减少对多米尼克的爱。多米尼克在卡洛心中的形象在法国被摧毁了,卡洛要在波兰重塑。领会了这个情节之后,我觉得在爱情方面,卡洛真的很坚强,我非常欣赏他这一点。同时,片中卡洛和多米尼克在一起的时候不多,雕像成为非常重要的联系他们两个人的工具。
米克拉伊这个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衬托了卡洛的形象。他很有钱,而且有深爱他的妻儿,可谓相当成功;但他却想自杀,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勇气下手,于是请卡洛代他动手。卡洛冲他开了枪,一声震耳欲聋的枪响后,米克拉伊心旌摇驰,软倒在卡洛怀里。然而这一枪是空包弹,米克拉伊没有死。在从鬼门关走过一遭后,他再也不想死了。他获得了新生。这暗示着回到波兰后的卡洛也获得了新生。
在法国,卡洛受尽侮辱,多米尼克处处掌握着主动权;回到波兰后,卡洛占了上风,多米尼克处处受制,不但无法把握卡洛,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并且入了狱。看到这一幕幕我无比郁闷:难道在爱情中,总是要一方控制另一方吗?爱情是否真的只是控制和反抗控制的游戏?我不敢再想下去,我也不敢再写下去。
只有在两个场景里,卡洛和多米尼克在爱情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一个是在他们的婚礼上,画面笼罩着不易觉察的白色,多米尼克身着白色婚纱走出教堂,回过头来和卡洛深深接吻,然后画面被一片纯白色充斥,再没有其他。还有一个是他们在酒店做爱时,多米尼克接近高潮,叫声越来越响,在她最高潮的一刹那,她的呻吟变成了呼喊,此时画面同样被一片纯白色充斥了。
❻ 求法国电影 《蓝白红三部曲》合集。。。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
该片讲述了女学生瓦伦丁与法官之间的微妙感情以及法律学院毕业生奥古斯特与女友之间的爱情故事。
❼ 求法国电影红 蓝 白系列电影的下载地址~谢谢~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红色情深
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7%BA%A2%E8%89%B2%E6%83%85%E6%B7%B1&suffix=&id=10000000&pattern=0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蓝色情挑
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8%93%9D%E8%89%B2%E6%83%85%E6%8C%91&suffix=&id=10000000&pattern=0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白色情迷
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7%99%BD%E8%89%B2%E6%83%85%E8%BF%B7&suffix=&id=10000000&pattern=0
它们被引进时都被换了一个更吸引眼球的名字,这么经典的影片建议收藏,买DVD.
❽ 法国电影‘蓝,白,红’系列导演
在1993年至1994年间,奇斯洛夫斯基与多年搭档的好友编剧波耶谢维兹律师一起,完成了著名的电影三部曲系列——《蓝》、《白》、《红》(被影迷奉为颜色三步曲),立刻轰动国际影坛。影片的立意源自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它们分别是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蓝白红三色(法国/波兰,1993-1994,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
著名导演奇斯洛夫斯基是名副其实的人性大师,在冷静、客观、沉重的细腻中展现现代人心底的那份痛苦、渴望,用包蕴着宗教哲学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不愧为超越了电影导演角色的真正艺术家,被誉为欧洲电影大师!
这三部曲就像一幅幅经典名画,是可以反复观看、思索玩味的,它们吸引人不断深入再深入,进入再进入,去一同体验和经历主人公爱情理想的被毁、精神的阴郁,从而深沉地不断地对人生,以及对人性进行思索、探究并产生对真、对美、对爱和对光明的盼望。
❾ 波兰和法国合拍的《白》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意思
剧情介绍
卡罗尔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兰籍理发师,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变得萎靡不振,无意间时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轻任性的法国妻子多明妮戈。她对丈夫的冷漠感到愤怒,于是以婚姻有名无实为理由到法院请求离婚。离婚目的没有达成的多明妮戈烧毁了卡罗尔的发廊使他沦落街头。此时,只有一只皮包和一张美发师证书的卡罗尔唯一的目标便是回到波兰重整旗鼓,让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
在热心的波兰人米科拉伊的帮助下,卡罗尔回到了华沙。他来到其兄尤雷科开办的单位工作,同时又兼了一份保卫员的差事。为了多嫌钱,偶然的机会,卡罗尔义无反顾地将所有的财产都投入了房地产买卖中,他还拉了有些不情愿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后,卡罗尔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间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当上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总裁。
发迹后的卡罗尔千方百计同多明妮戈取得联系,虽然她拒绝同他会面,但卡罗尔并不放弃,发誓要征服多明妮戈。于是,卡罗尔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在米科拉伊的帮助下,他对外谎称自己已死,买了具死尸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遗产留给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从巴黎赶来华沙参加葬礼,并继承了卡罗尔的遗产。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罗尔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她的房内。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终于投入了卡罗尔的怀抱。在一夜狂欢过后,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觉醒来,发现卡罗尔失踪了,随即警察赶来,把多明妮戈作为谋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来……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着监狱的窗子,向注视着她的那位曾被她抛弃过的前夫平静地挥了挥手。而此刻,遭到了报复的她又到底想要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这是《蓝白红》三部曲的第二部,白色象征平等。影片有一种苦涩的自嘲精神,用人物大起大落的命运,取得情感的宣泄。由此,白色所象征的平等成了男女之间对控制地位的你争我夺。影片的风格是对传统言情剧的一种反动,本片也是三部曲中惟一的喜剧。
波兰导演兼编剧可尔斯托夫·基耶斯罗斯基红蓝白三部曲之一。导演试图用《白色》表现法国国旗三种颜色中象征“平等”的白色,他的精巧构思令人感叹,片中也多次出现主人公身着白色服装出现的场景,比如多米尼克头身着白色婚纱的场景,卡洛尔身着白色西装的场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