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执导的战争片,伊琳娜·多尔加诺娃、叶莲娜·德罗佩科、安德烈·马尔蒂诺夫参加演出。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俄罗斯电影,1972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感动了一代中国观众。
2. 如何评价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极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3. 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年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俄罗斯电影百度云资源。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iSzVJ9eAktKonm9lKEln4A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2015年由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彼得·费奥多罗夫、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等人主演的战争电影。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影片根据前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
4.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视剧和电影哪个更好
当然电影好,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电视剧是国内后来翻拍的,影响大不如电影
5.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故事内容简介谁知道
标题:《恰巴耶夫》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童道明,1937年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
会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论文集《他山集》、
专著《戏剧笔记》与随笔集《惜别樱桃园》。他认为《恰巴耶夫》和《这里的黎
明静悄悄》是两部超越时空的作品。
《恰巴耶夫》时前苏联的“红色经典”,是一部有希望超越时空而长存的作品。它的最大价值是它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俄罗斯性格,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洋溢着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作品。
小说对传奇英雄恰巴耶夫有这样的描述:“恰巴耶夫性格上的特点是剽悍和骁勇……他与其说是自觉的革命者,倒不如说是一个狂热的革命者。初看起来,他过分好动,老想变换环境,然而,他是农民起义队伍里一个多么独特的人物啊,是一个多么光彩夺目的形象啊!”
“恰巴耶夫这样的人是很容易相处的,而且能够处得很融洽,但是他说翻脸也就翻脸。嘿,他一发脾气,就大吵大闹……过了一分钟,气消了,反而觉得有点难受。他带着沉重的心情开始回想,思考自己方才作过的事情……只要一认清楚,他就主动退让。”
电影《恰巴耶夫》里主演恰巴耶夫的演员巴博契金解释他扮演的这个人物时,也突出了他的民族性格的底蕴。他说:“恰巴耶夫像是从俄国历史的深层掬取了自发的叛逆性格……恰巴耶夫像是穿过时代的密林,接过了俄罗斯人民英雄的接力棒。”
小说的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富尔曼诺夫的确像他自己所说的,“如实地描写恰巴耶夫,连他的一些细节,一些过失,以及整个人的五脏六腑都写出来。”现实主义的手法不仅用在对于人物的塑造上,也用在对于战争的表现上,因此小说的基调富有一种崇高的悲壮感,即便是抒情的段落也不失悲剧色彩。
如小说第六章描写战友们送别恰巴耶夫的一个场面——告别的喊声,淹没在飞扬的朦朦雪尘中。人们站在台阶上,一双双眼睛,就像一面面镜子,闪烁着惜别的痛苦。有的人尖声地喊着,有的人啪啪地甩着马鞭,有的人把帽子抛到屋顶那么高……台阶渐渐地隐没在歧怆的悲痛和雪堆中……
《恰巴耶夫》问世于1923年, 作者富尔曼诺夫(1891-1925)曾当过恰巴耶夫的政委。1934年瓦西里耶夫兄弟把小说拍成电影,电影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影响。鲁迅先生曾在上海看过这部电影,那时的译名叫《夏伯阳》。影片的巨大成功于导演和演员的功绩大有关系,但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小说原著的文学基础。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电影里有一段“澡堂”的场景,其中有全裸的少女的镜头,我们在公映时把这整场戏都给删掉了。一位著名的老实人惊讶地说:这简直是艺术奇迹,全裸的女人镜头全然不使人产生“黄”的感觉。
这个艺术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因为作家是在一个圣洁的思想指导下写下这个场景的。请看小说中的描写:
那天正好是沐浴的日子……姑娘们在更衣室里打量着这个新来的女兵,像瞧什么稀罕物件似的——
“冉卡,你真是个美人鱼!”
“冉卡,你的皮肤像透明的!”
“冉卡,你真可以作模特儿!”
“冉卡,你根本不用戴胸罩!”
……
“不走运的女人!”基梁诺娃长叹一声,“这么好的身材,偏偏裹上一身军装——这比死还难受。”
少女的魅力白白地被不能显现女性身材的军装给埋没了!而当五个女兵一个一个地在与德国法西斯的搏斗中牺牲的时候,对于五个女兵的安全负有责任的瓦斯科夫准尉发出了感人心腑的悲鸣:“在战争时期,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以后,到了和平时期呢?到那时也能理解为什么你们非死不可吗?……如果将来有人质问我:这些男子汉是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妈妈保护好,而使她们饮弹而亡呢?”
小说把像契诃夫这样的俄罗斯作家曾经表现过的“美的毁灭”的经典主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作了新的发挥,也因此凸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的潜在的反战主题。但这并不妨碍小说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张扬。垂死的丽达就是在听了瓦斯科夫这一番撕心裂肺似的自白后,轻轻地说:“不必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
而小说对于瓦斯科夫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的描述, 读了也令人荡气回肠—— “在这次战斗中,瓦斯科夫记住一条:决不后退,决不能让德寇上岸一步……这时,他胸中满怀激情,仿佛整个俄罗斯都在他背后, 仿佛他, 瓦斯科夫,此刻是她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只有他、敌人和俄罗斯。”《恰巴耶夫》的中文译本不止一个,由郑泽生等翻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我国有几个中译本,最早的一本是由王金陵同志翻译的,于1980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译文流畅自然,值得一读。
故事发生在1942年夏天……
171铁路会让站上来了一批女高射炮手,这让会让站的指挥员瓦斯科夫准尉大为诧异。少校答应给他派一些不酗酒、不搞女人的士兵,没想到竟然是些胸部高耸的女兵。
女兵的到来给这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带来了一缕清新的气息。瓦斯科夫为女兵们选择了一个旧消防棚作为军营,还为姑娘们修建了厕所和浴室。风驰电掣的军列偶尔从会让站一掠而过,德寇的飞机也时不时地光顾一下这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村庄。
女兵们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她们似乎并不在意战争,她们把军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伙食烹调得有滋有味,在阳光下裸露着美丽的身体,尽情享受着和熙的阳光带来的惬意。
在瓦斯科夫眼里,她们只不过是些穿着军装的女人,有文化,城里人,巧言善辩。瓦斯科夫熟记的《步兵操典》对于她们只不过是些常规的说法。她们有着数也数不清的“特例”,这个是集团军司令批准的,那个是方面军司令部规定的,瓦斯科夫对如何领导这些女兵伤透了脑筋。
一班长丽达的丈夫,战争的第二天就牺牲在边境哨所,留下一个两岁的儿子。她经常偷偷地溜出军营,赶到城里看儿子。女战士们精心地为她保守着秘密。当黎明来临的时候,丽达常常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军营,只有瓦斯科夫和副排长被蒙在鼓里。
又是一个黎明,当丽达走过一片森林,发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会让站拉响了战斗警报。准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妮亚、索妮亚、里莎、嘉尔卡前去消灭两名德军。
准尉和他的女战士们涉过沼泽,穿过森林,终于在德军之前,赶到西牛欣岭,扼住了敌人通往铁路的必经之道。出乎意料的是,德军不是两个人,而是整整16个人……
里莎接受回村报信的任务,不幸陷入了泥沼;索妮亚用胸口挡住了德国人的匕首;嘉尔卡让索妮亚的死吓坏了……
在激烈的战斗中,丽达受了重伤,而德国人又一步步紧逼过来,热妮亚把受伤的丽达留给准尉,跳了出去,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把敌人从丽达和准尉藏身的地方引开。热妮亚的身影在森林中跳跃着,她喊叫着,一直到再也听不见她的声音。
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个德寇算账,他把手枪留给了丽达。丽达请求准尉去看看自己的儿子,准尉点头答应并吻了丽达。没走多远,他听见背后一声沉闷的枪声——丽达不愿拖累大家,用准尉留给她防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准尉用手枪中最后一颗子弹俘虏了全部德国人,他押解着他们向171会让站走来,他咒骂着,要亲手枪毙这些德国人;他哭泣着,为了五个牺牲的女战士。他终于望见了少校和援兵,看见了他驻守的小村子……
这一天,苏联电台广播战况:今日,战场上没有大的战斗,只有零星战斗发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五位女战士的牺牲。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6.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英文名: A zori zdes tikhie
中文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导 演: (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
主 演: ( Yelena Drapeko) ( Yekaterina Markova) ( Olga Ostroumova) ( Irina Shevchuk) ( Irina Dolganova) ( Andrei Martynov)
上 映: 1972年12月06日 芬兰
地 区: 前苏联
对 白: 俄语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188
类 型: 动作 剧情 战争
分 级: 芬兰:K-12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情介绍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 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 故事情节是: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冉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是:战争本来不该是姑娘们的事,姑娘们应该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可诅咒的法西斯逼着一些柔嫩的姑娘在战争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 影片采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导演用一组虚幻的彩色画面来表现女机枪手们曾经有过或可能会有的爱情和幸福,又用另一组严峻的黑白画面来表现女战士们现实的战斗生活。两组画面交替出现,使观众认识到:如果没有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这些姑娘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残酷的德寇使她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影片谴责战争与人类文明、个人幸福绝不相容。影片中,回忆与现实这两组画面的汇合,既表现了女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歌颂了她们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 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娅的奥·奥斯特洛乌莫娃已是着名演员。 (文/戴光晰)
7.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片评价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相较于原版什么改变都没有,连剧本似乎都是一样的,甚至借鉴了1972版人物回忆时有个浪漫小屋的设置。整部电影只是更新了跟技术有关的东西,画面变得漂亮和鲜艳了,虽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却似乎并没有新意,但是影片忠实于原著,忠于战争年代的真实,对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说也是不错的。 (网易新闻评)
影片舍弃了旧版的那种诗意,转而用悬念感、节奏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去浪漫化”也使得影片更具有战争年代的质感。为了更忠实于原著,此片还设置了一个画外音的朗读者,像小说中那样为每一个普通女兵树碑立传。可以说整部影片干净、利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视觉上也没有像大多数商业片那样,刻意去表现血腥的画面,整体算是表现合格。最重要的是,和去年那部过度好莱坞化的《斯大林格勒》不同,这部电影是能让你明显感到有别于好莱坞的。不足之处当然有,例如,人物形象不是都立得住:瓦斯科夫应当是一个特别乡土的、有庄稼汉气息的形象,这一点旧版更为接近,新版的这个瓦斯科夫太像一个英俊的演员了;女神级别的战士冉卡在原著中是一个波罗的海大美人,将军的女儿,典型的北欧系高大金发女郎就像一条美人鱼,而新版影片中的女演员显得没有说服力,冉卡牺牲时,那种高傲的、不容侵犯的美带来的震慑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凤凰文化评)
8. 电影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热妮亚扮演者
中文名称:德·布·西蒙年科
出生日期:1980年8月25日
毕业院校:国立戏剧学院表演系
性别:女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特别拍摄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出演由 毛卫宁 张光北 导演,郎云编剧的19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饰演女一号热妮亚。
9. 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俄语的带中文字幕的电视剧下载地址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文件列表,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iNT.DVDRip.XviD.DualAudio-EDRP-cd1.avi
700.6MB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iNT.DVDRip.XviD.DualAudio-EDRP-cd2.avi
700.9MB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iNT.DVDRip.XviD.DualAudio-EDRP-cd3.avi
699.9MB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iNT.DVDRip.XviD.DualAudio-EDRP-cd4.avi
695.6MB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iNT.DVDRip.XviD.DualAudio-EDRP-CnEnFrGeRuSub.rar
6.3MB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iNT.DVDRip.XviD.DualAudio-EDRP-sample.avi
11.8MB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iNT.DVDRip.XviD.DualAudio-EDRP.nfo
6.2KB
全选 自动包含字幕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迅雷下载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迅雷资源文件列表,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BT]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72M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
277M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
310M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DVDRip.XVID.Imbt.CD2
700M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Dawns.Here.Are.Quiet.1972.DVDRip.XVID.Imbt.CD1
699M
10. 如何评价2015年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摸着良心说,本片无法超越老版,但也还是中规中矩,叙事流畅,BGM很能带动气氛的电影。就个人感觉来说,它很有俄罗斯味道,不像之前上映过的《斯大林格勒》那种一味追求大片效果而丢失了很多东西的所谓大片。
新版的叙事节奏基本跟老版是一样的,都是前半段穿插各个姑娘以前的故事,只是新版没有多年后准尉带着丽达的后代故地重游这样的情节。另外,老版的回忆部分拍得更具有艺术性,而且略微抽象,彩色和黑白的对比其他答主也提到了。我想,新版更符合现代口味的地方在于把回忆部分统统实景化了,真枪实弹的震撼感,加上影院的效果,对观众还是很有冲击力的。还有后半段在树林里和敌人的激烈枪战,也是非常惊心动魄,如果当时把我扔在那里,恐怕也会像孤儿院来的加利亚一样抱头躲避。
看本片的最大感受就是,战争太残酷。每个姑娘和小伙子本来都有美好的人生,但是因为战争妻离子散家毁人亡,每个人都带着悲伤的故事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地方,最终长眠在这个非军事要地。以巨大的代价阻止了敌人破坏铁路运输要线的企图,但这对整个战争来说有多大影响?后世提起的都是某某转折性战役,但其实有多多少少这样的局部战斗化在了硝烟里。想到这里就觉得很唏嘘,准尉在丽达受重伤的时候自责说不该带你们出来,就让德国人过去好了,基洛夫铁路那里有的是兵,而我这里只有五个姑娘。
最后还想吐槽一下选角。热尼亚和索尼娅的颜值都不太够哇。热尼亚在原著里就是最美的姑娘,本片的热尼亚听说是导演的新婚妻子,好吧,觉得她不如老版的那样奔放勇敢,那股子劲有一点不够。还有索尼娅,就俄罗斯妹子的标准来说是不是有点太普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