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细数18部未来有望重启的科幻电影,你最期待哪一部
目前好莱坞的各类电影题材已经被开发的差不多了,所以一些电影公司转而玩起了炒冷饭的把戏,翻拍一些经典的科幻电影,如蜘蛛侠、全面回忆、机械战警、特警判官,当然最后的结果可就各不相同了。还有一些翻拍的科幻电影也即将和观众们见面如侏罗纪世界、星球大战、神奇四侠等等,在未来的几年内,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重新登上大荧幕,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细数未来有望重启的科幻电影。
1、生化危机
作为一部由游戏改编的科幻电影在上映后可谓收回了不错的口碑,导演兼编剧安德森为妻子米拉·乔沃维奇倾力打造的艾利斯的角色非常成功,女中豪杰的形象迅速深入人心。之后制片商趁热打铁推出了四部续集,包括2012年上映的生化危机5:惩罚,而本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生化危机6:终章也将在明年和观众们见面。不过平心而论生化危机从第三部开始口碑已经成直线下滑的态势,除了靠铁杆粉丝和艾利斯的人气维持票房外,影片的质量也不像1、2部那样优秀。与此同时生化危机的游戏却如火如荼的发行着,那么假如未来生化危机系列有望重启,会与前作有什么不同呢?楼主觉得编剧和导演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塑造主角,那主角人选当然就是人气爆棚的里昂了(别和我提第三部里那个大叔),里昂本来就是生化危机游戏系列的主人公,如果导演能够选择一名相似度很高的演员饰演里昂这一角色,那影片还未上映就成功一半了。还有就是艾达王这一角色,李冰冰作为艾达王的扮演者在5中有过不错的演出,楼主强烈建议保留这一角色,而在影片中两人如果再有一些暧昧的感情戏那就更有意思了。还有,电影中参照动画生化危机:诅咒的内容将暴君这一形象引入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来各种元素就相当齐全了。当然,那时作为观众的我们真的希望重启后的生化危机不再是一味的模仿游戏,而是重视剧情,最终能够像007,、速度与激情、星球大战那样的电影长久不衰。
游民星空
李冰冰饰演的艾达王和游戏中相似度很高
游民星空
动画版生化危机中的里昂
游民星空
动画版生化危机中实力强劲的暴君
游民星空
2、 星河舰队
《星河战队》是根据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代表作《星船伞兵》改编的科幻战争电影,其中人类在外星与虫族进行的战争可谓场面浩大,该片在1997年上映后获得了业内人士以及观众的好评,但是讽刺的是票房却遭遇了滑铁卢,将近1亿元美元的投入几乎血本无归,第二部和第三部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厄运,而且口碑相比首部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而2012年上映的动画星河舰队:入侵的质量也还可圈可点,成为了2、3之后的唯一亮点。这样优秀的作品不重启简直就是对不起原著,而动画版的内容便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影片的剧情可以重新进行设定,当然最好能像动画一样加入作战用的机甲,再加上如今非常成熟的特效技术,相信一定会再现当年浩大的战争场面。
游民星空
星河舰队中的聪明虫
游民星空
庞大的虫群
游民星空
动画版星河舰队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3、绿灯侠
游民星空
绿灯侠所在的正义联盟
游民星空
度娘说有和谐词
游民星空
18部未来有望重启的科幻电影 你最期待哪一部 2015-05-28 10:40: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编辑:genesis 浏览:loading 评论(loading)
4、雷霆万钧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工业重镇芝加哥,时间是2054年。这一次影片所描述的并不是什么机器人暴动、怪兽进攻、异形伤人等的故事。而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几十年以后的未来,人们可以乘坐时空飞船穿越时空到达从前只能在自然和历史课上提到的神秘的白垩纪时代,并且,人们到那里已经不是单纯的科学考察之类的研究工作,而是已经达到了随意旅行观光的程度。然而,历史和大自然则用它们不可抗拒的力量再一次给了无知的人类一次重大的教训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由于一次前往白垩纪旅行队中的一名打猎者无意间踩死了一只蝴蝶。
游民星空
特效
游民星空
5、星际之门
当《星际穿越》上映的时候我脑海中本能的想到两部电影,一部是超时空接触,另一部就是星际之门了。作为1994年上映的电影,制作水准拿到现在也是毫不逊色的,影片涉及到了穿越、外星人、军队和古老的文明,剧情非常具有诱惑力,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冒险故事。此后该片为翻拍成美剧,在1997年-2007年的时间内推出了10季共计214集,获得了不错的凡响。近日有国外媒报道,华纳兄弟有意重新启动1994年的经典科幻电影《星际之门》,尽管拍摄计划尚未正式提上日程,但已经确定老版电影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将再执导筒,当年的编剧迪安·德夫林也将担任新版影片的制片人。不知新版的星际之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场景。
游民星空
6、 绿巨人
相信看到这大家一定会非常的兴奋,因为绿巨人的人气在超级英雄中是排在前面的。在目前热映的《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中,浩克也有不少的戏份,影片的最后,怀有内疚之心的浩克选择驾驶昆式战机独自离开而不知去向,这给了影迷很大的想象空间。不过作为独立电影来讲,关于浩克的影片并不能算成功。李安导演的绿巨人文艺范十足,不过不太符合当前漫威宇宙观中浩克的形象。08年出品的无敌浩克虽有爱德华诺顿和蒂姆罗斯这样的大牌加盟,但最后2亿6千万美元的票房还是没有太强的说服力。而后漫威选择了更加经济实惠的马克鲁法洛饰演浩克这一角色,但也只是在复联1、钢铁侠3(片尾彩蛋)和复联2中有戏份,在最新公布的漫威第三阶段的影片中没有浩克的电影计划。其实个人认为马克鲁法洛饰演的浩克还算可圈可点,只不过要想让漫威重启浩克电影的话还需花大量的时间为他设定一个强大的反派以及做足充分的市场考察。
游民星空
㈡ 经典科幻电影里对未来的幻想,哪些如今已成为现实
[大气层消失]本片是冯小宁在1990年执导的一部科幻电影,剧情讲述的是人类进入了1990年,距1999年那个世界大灾难的预言越来越近。一起列车劫持案,造成三节黄色罐车的剧毒品泄漏,烧穿了某地区上空的大气臭氧层,使全球的生命危在旦夕。那时候望着天空还担心了好久。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但科技也是把双刃剑,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危及我们的生存。有些时候,“人祸”甚于“天灾”。
[后天]影片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影片的场面很吓人,影片的特技效果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电影作品里极具震撼。有网友戏言,影片唯一的败笔是人类得救了(环保主义者)。但不管影片中的结局如何,现实中的我们必须正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因为幻想与真实的转换,也许就在刹那间.我们要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㈢ 那些年科幻电影里的黑科技有哪些成为了现实
电影中的2001与现实中的1969
无论是光怪陆离的的星际穿越,还是颓垣败井的废土世界,科幻电影架空的时空,一直在努力营造距离感和割裂感拉长时间维度,将观众迅速带入科幻世界。不过,正如火爆的《头号玩家》,科幻电影的最大价值在于天马行空描绘出可以跨越银幕的硬核科幻,人工智能,作为硬科幻电影的宠儿,充当了填补观众探寻未来意义心理沟壑的润滑剂。
自1965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算起,50多年,AI在好莱坞电影和现实中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大银幕上,以梦工厂为代表的电影制作公司,塑造了无数出神入化的AI形象,成为普罗大众对科技崇拜的源泉所在,满足了人类对未知生活方式的向往。
一定程度上,科幻电影也成为科技行业的启蒙者,移动电话之父马丁库帕就承认,他发明第一台移动电话正是受了《星际迷航》中“通讯器”(communicator)的启发。正如迪斯尼动画电影中,总会有一个捧哏的话唠动物角色,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是科幻电影的标配。伴随着电影塑造的经典AI根深蒂固形象,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从银幕上走出来的科技。
《星际迷航》中的通讯器
电影2001年:人工智能飞船迈向木星
现实1969年:登月飞船算力不如手机
1968年一部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的电影横空出世,这就是《2001漫游太空》,电影将未来锁定在了33年后的2001年,“发现一号”太空飞船向木星进发执行太空任务。除了飞行员和宇航员,还有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控飞船的电脑哈尔9000,哈尔9000被设定为一个永远不需要关机,从不出错的人工智能形象,它可以用自然语言沟通,带有人类情感和趋利避害的生物属性。
哈尔9000(图片引自网络)
哈尔的声音温和友善,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暖意,在茫茫太空孤独旅行,它也成为了人类最好的交流伙伴。
影片大篇幅展示了2001年人工智能哈尔与人类的互动,比如与鲍曼下国际象棋并轻松赢了对方。它可以毫无障碍的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情感,甚至能够在人类躲着自己谈话的时候,读出唇语。在得知自己会被强行关机之后,哈尔还能够作出先发制人的反应。最终,在杀死三位宇航员之后,哈尔被男主拔出了记忆板。
哈尔与人类下国际象棋(图片引自网络)
这部电影展现了人们对2001年的畅想,尽管我们距离“未来”已经过去17年,人类仍未实现随心所欲的漫游太空,但当时一些接近想象力巅峰的预测已经实现。比如电影出现的iPad、视频通话的雏型已经普遍使用,甚至iPod的名字都源于电影维修小飞船的名字Pod。
视频通话(图片引自网络)
电影中iPad的原型(图片引自网络)
而哈尔作为人工智能的雏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Siri在内的现有语音助手都是对哈尔的一脉相承。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上映几个月后,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26年以后的1997年,IBM深蓝超级计算机打败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选手加里卡斯帕罗夫,让深埋电影中的隐喻变为现实。
NASA登月导航计算机算力综合不如手机(图片引自NASA)
《2001漫游太空》寄托了人类开拓星球的思潮,但1968年的现实是,即便登月用的导航计算机主频也只有2.048MHz,所有登月电脑的性能加起来都不如现在一部手机的运算能力,更不用谈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的支撑。
80年代到90年代的很多电影很少有揉入硬科幻的人工智能形象展现,无论是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还是《机械公敌》、《月球》、《银河系漫游指南》AI 机器人 Marvin,电影更多的是披着科幻外衣去对人性复杂的探讨,鲜有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
电影《人工智能》(图片引自网络)
集中在2013年到2014年上映的几部电影,开始继续从硬科幻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与此前天马行空的机器人相比,这些人工智能形象更加超前,但也更加接近现实。
电影中的2025与现实中的2016
电影2025年:手机女友成为现实
现实2016年:语音识别与人类打平
《星际穿越》大量展示了虫洞、黑洞、多维空间以及广袤的星际旅行场景,诺兰导演甚至邀请到了天体物理领域的顶尖大牛基普索恩担任影片的科学顾问,保证了影片科幻属性足够硬。TARS作为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带给观众很多亮眼之处。
《星际穿越》中的智能机器人(图片引自互联网)
在电影中,TARS会说话能思考,甚至能够麻溜利索的变形在滔天巨浪扑来之前拯救安妮海瑟薇。在解密引力之谜甚至在五维空间里,TARS都以恪尽职守的高级助理形象出现,高效完成任务指令,可以说缺少TARS,人类的智慧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太空任务。而重建TARS时,那个幽默度的桥段让冰冷的机器形象多了一份人性。
《星际穿越》中的智能机器人(图片引自互联网)
观众偏爱TARS,更多在于,相比于无所不能的机器人,TARS没有被设定为拟人形象,不锈钢拼接起来的外观更符合人类世界设定下的工业产品,与现实更接近。
而约翰尼德普在《超验骇客》的人工智能突破就显得惊世骇俗,你能想象有一天你的躯体死去精神意识却被保留在互联网上,而且可以无所不能,《超验骇客》打造的一流的科幻概念超越了很多硬科幻设定的范畴,将我们能想象到的人工智能进一步升级,以去实体化的虚拟形态存在。
电影《超验骇客》(图片引自互联网)
在电影中,生化形态的人工智能高概念让德普无所不能,与此同时去中心化的生存方式让他无处不在,如同正在火热的区块链,这种繁衍形态让传统势力很难通过拔电源将其消灭。
电影《超验骇客》(图片引自互联网)
如果说《星际穿越》和《超验骇客》还距离我们认为的人工智能太远,电影《Her》所打造的智能环境简直是死宅单身狗的天堂。故事发生在17年以后的2025年,内向宅男西奥多托姆布里遭遇分手后,寻求一款叫做OS1的智能操作系统聊以慰藉,操作系统化身为一名叫做萨曼莎的“女性”(斯嘉丽约翰逊声),她风趣幽默又善解人意,她学习和进化的速度让西奥多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能够帮助以写情书为本职工作的男主检查拼写和语法。
电影《Her》(图片引自网络)
萨曼莎脱胎于类似苹果HomePod/亚马逊Echo这样的智能音响,以机器人女友的形象对外展示,并以卡片机的终端对外销售。OS1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比17年前的智能音响有了长足的进步,它所有的交互通过自然语言完成,背后有一套完成的养成逻辑,依靠语音、图像识别和神经网络算法,能够与用户沟通迅速成长,并依靠与数千名用户“谈恋爱”不断进化,达成完美情侣,可以说这一形象几乎满足了人类对未来智能伴侣的所有想象。无疑,在众多人工智能形象中,OS1更接近我们真实生活。
OS1帮助男主检查语法和错别字(图片引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计算机科学家 Pierre 受电影中 AI 作音乐的启发,研制了一款先进的能作曲的 AI —— Avia,不仅所作曲子出了专辑,应用到重要庆典、NVIDIA GTC 2017中,而且 Avia 还成了国际作曲家。
OS1的终端形态更像目前的智能手机(图片引自网络)
这是观众的反馈,同时也有这足够牢固的现实基础。OS1有着足够强大的算法和硬件配套,与现实生活中的智能音箱相同的交互逻辑和演化路线,增强了用户的认同感。
从亚马逊Echo到OS1还有17年的路要走。
单拿语音识别来说,从1952年贝尔实验室研制了第一个可十个英文数字的特定人语音增强系统一Audry系统,到2016年微软发表论文称语音识别上的技术已经高于专业的人工速记员,达到了与人类同等交流对话的水平,中间走了64年。这背后涉及到的卷积神经网络及LSTM神经网络,以及自由格人机界面听觉训练虽非易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17年以后的Echo就是OS1的原型机。
从2001年走到2025年,科幻电影所塑造的人工智能形象愈发保守,好莱坞电影开始通过与现实接轨的方式应对观众的审美疲劳。对应到现实世界,人类的人工智能则来到了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在看过了无数个哈尔、Marvin、TARS之后,我们也正在按照电影中的酷炫思路打造活生生的人工智能。
比如AlphaGo,它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和IBM的深蓝超级电脑有着同样举足轻重的意义,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时代从电影银幕走到现实中来。
人工智能对弈围棋(图片引自谷歌)
Google的AI法宝还不止有AlphaGo,引入NMT神经网络的Google翻译、会主动管理照片的Google Photo、像OS1跟你聊天的Google Allo、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以及更帮你看到东西的Google Lens都是Google组装一款超级人工智能终端的模块化产品。
而这一切模块化产品都可以组装在一款智能手机上,尤其是5G网络带来的速度和数据支撑,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终爆发增长的终端。随着移动设备的增加,数据也逐渐海量,尤其是5G时代,大数据的支撑,让人工智能有了爆发基础。
手机中Siri曾经被视为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形象,但烂尾的效果最终让Siri成为众人调侃的形象,甚至对消费者对人工智能产生了负面影响,据一份2016年的调查显示,只有3%的用户在公共场合使用过Siri,如此尴尬的数据以至于最后库克不得不连夜从Google挖人。
手机人工智能初探
4月4日,苹果公司宣布,前一天离职的谷歌前搜索兼AI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约翰詹南德雷)加入苹果,担任“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战略”总负责人,成为苹果第16位核心管理层高管,直接向CEO库克汇报。急切的挖人举动让苹果的AI焦虑一览无遗。
吾家有AI初长成 Jovi初探银幕梦想
除了苹果,赶赴人工智能这波浪潮的手机公司大有所在,并开始为人工智能打造形象,这里面还包括打造AI品牌Jovi的vivo,Jovi和哈尔、TARS、Alexa一样,是驻留在智能手机中的人工智能。
现在Jovi虽然只是探索AI的第一阶段,但却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很好的演化路径。背靠骁龙AIE(人工智能引擎),以骁龙神经处理引擎(NPE)软件框架和神经网络(NN)库为接口的异构计算方案。其具有广泛接纳性的逻辑,极高的兼容性,精准而庞大的计算力,成为了Jovi AI的推动力,并为消费者量身打造实现智能场景应用的vivo X21手机。
vivo打造的人工智能想象Jovi
功能上Jovi 助理拥有系统全局级的智慧识屏功能,可以让用户的所有操作节点智能化,替代繁琐重复甚至需要思考的操作,让我们可以高效管理生活和工作事物。比如在界面中长按一段文字即可触发识屏功能,该功能会快速识别并智能提取用户长按的文字信息,然后用户就可以就此信息进行快速查阅/扩展及相关操作。
Jovi人工智能
AI应用到相机,Jovi则可以自动识别你的肤质、肤色、性别、年龄,并且会学习你的使用习惯,在你每次自拍的时候为你选择一种最适合的美颜效果。回望2001年的哈尔,Jovi正在替代它的角色,只不过不是在宇宙飞船,而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起居,你定了车票、机票,它会提醒你时间、目的地天气和机场路况;你上网购买了快递,它会告诉你快递单号是多少并一键帮你快速查询物流;如果你喜欢看球赛,它会帮你跟踪欧冠和NBA赛事;它能在你出行前,为你安排行程。
Jovi人工智能
我们可能习惯了手机作为一个冰冷的连通机器,但Jovi赋予了机器血肉,Jovi能够不断地学习,就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伙伴一样,认识越久就越懂你的需求,随时给你最好的生活建议,并打理好了生活的一切。
未来,你和手机不再是简单的交互,而是养成关系,Jovi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可以被养成高效贴心的商务管家,也可以被养成为体贴入微的女友。它不会随着你更换设备而丢失,正如《超验骇客》中的德普一样,跟随互联网随遇而安。现在Jovi所代表的手机人工智能,正在朝《Her》中的2025年走去。
尽管霍金临终前曾警告人类要警惕人工智能,但他仍然承认“创造AI的成功可能是我们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大的事件,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会因为人工智能改变。”
我们会在“绿洲”里汇聚,还是在2049相遇
时间随着电影往前走,在《银翼杀手2049》中的2049年,城市已经失控并崩溃。虚拟人工智能乔伊成为复制人K慰藉的对象,在2049年依靠全息投影投射成像的虚拟人可以随意出售,除了没有实体,她已经完全和人类无异,情商智商超高也更为体贴,成为不少宅男倾慕的对象。
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的虚拟投射人工智能(图片引自网络)
作为一款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我们在电影里见证了乔伊从机械装置投影到投影设备移动化全新升级的过程。尽管很多人认为复制人是鬼扯,但这个投射装置的升级让不少人认为在2049年更容易实现。距离2049还有21年,依靠现有的人工智能基础,我们相信乔伊真的有可能在2049年从银幕走出来与我们相遇。
可移动版乔伊(图片引自网络)
无独有偶,斯皮尔伯格在《头号玩家》中也将2045年设定为世界崩溃的边缘,眼花缭乱的VR世界让快要凉了的VR厂商起死回生,终于有了用例可以背书。人工智能也好,VR也好,都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终极产物,或许那天世界依旧运转良好,我们和朋友在“绿洲”里相聚,回家在2049里缠绵。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科幻电影则完全源于天马行空的想象,科幻与现实看似两条平行的世界,我们深信二者的时间线和想象力最终会因为不懈努力在未来交汇在一起,这一天我想并不遥远。
㈣ 有哪些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的生活展示得比较真实详尽
这样子的电影有特别的多,像我就特别喜欢看那些有关未来世界的电影,因为大家对未来都充满想象,那自然就特别喜欢去看这些电影,像有什么终结者呀,还有刺客战场,我是只有看过这两部,其他的话好像没有太大的感觉,觉得都差不多吧。
㈤ 盘点场面震撼的8部魔幻科幻史诗巨作电影,你们都看过吗
《复仇者联盟》讲述了神盾局指挥官尼克·弗瑞为了对付《雷神》中被流放的洛基,积极奔走寻找最强者,在神盾局斡旋下将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黑寡妇和鹰眼侠六位超级英雄集结在一起,组成了复仇者联盟,共同携手应对邪神洛基。
撤离途中宇航员马克被飞船上吹落的零件击中,队员们以为他已经牺牲,便匆匆返航。意外的是,马克竟然火力下来,他躲进了火星的航天基地,而基地内的补给仅能维持31天。而球方面也发现了马克,正在想办法营救他。列的诞生远远不止一部电影这么简单。
㈥ 在各种科幻电影中,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在各种科幻电影中,未来的世界是无所不能。不同的科幻电影里面的未来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人类已经到达科技尖端,可以到外星球找到外星人交流。也有的是穿越时空的理念,达到在时空中自由穿梭。
不过,回归现实,我觉得未来的世界是如今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引深。要说他会怎么样?有两种结果:要么比现在好,物质、精神、科技、文化更发达、更先进、更精彩,社会更文明、更和谐,人类幸福指数满满,人人喜笑颜开、温馨浪漫;要么比现在差,物质匮乏,民族分裂,社会冲突激烈,战乱不断,祸患连绵,民不聊生,世界走向毁灭。
所以,珍爱当前,维护和平,反对霸权,团结世人,共谋发展,和睦友好,仍是如今时代主题。
㈦ 哪些科幻电影介绍的未来城市形态,让你觉得很有远见
《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介绍的未来城市形态,让我觉得很有远见,因为我认为当地球在经过千万年的历史后,可能真的会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㈧ 关于说到未来世界的科幻片有那些
晕,《
勇敢者的游戏
》跟
未来世界
有啥关系?
90年代以前,人们心中的未来世界是美好的,其中最具代表的是《
回到未来
》,那里的未来世界色彩明快充满魅力,在《
星球大战
》系列中也是如此,即使有黑暗势力也最终被消灭,当然,也不排除像库部里克(《
2001太空漫游
》《
奇爱博士
》)这样的“先知”,《
银翼杀手
》也是如此,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先见之名,这《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才会被评为科幻电影史上的第一、二名。
吕克贝松
的处女作《
最后的决战
》也类似。
90年代以后,随着世纪末的到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这种幻想出现了变化,以《
终结者
》为先例,《
未来水世界
》、《
移魂都市
》、《
信使
》、《
人工智能
》、《
12只猴子
》、《
骇客帝国
》都无一例外的表达了对未来的绝望,在这些电影,我们看到是压抑,是黑暗,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岌岌可危。并且,这已经成为了主流,只不过在商业片中,导演大多会给留下我们一个希望。当然,也有少数,《
星战前传
》和《
第五元素
》算做异类,不过《星战前传》是和《星战》相关的,而《第五元素》是纯粹的
商业电影
,时间也是较早95年。
库布里克的电影普遍比较悲观,他的三部涉及未来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奇爱博士》《
发条橘子
》都是这样
《2001太空漫游》比较晦涩,据我所知看懂的人不多,《奇爱博士》够讽刺,而《发条橘子》所表的的悲观是那样的露骨而鲜明。
《银翼杀手》是我最喜欢的科幻电影,强烈推荐。
《最后的决战》让人们开始关注吕克贝松。
《星球大战》系列就不用说了吧。
《回到未来》讲的是一个穿梭时空的故事,电视上放过。
《未来水世界》《信使》都是柯斯特纳导演的,虽说《未来水世界》不怎么样,但都表达了导演对人类未来的担忧
《移魂都市》值得一看,《骇客帝国》大量借鉴了这部电影。
电影的具体内容还是楼主自己慢慢品味吧!
㈨ 30分跪求~~科幻电影图片~~~未来社区的儿童图片
艘一下就有啊
㈩ 谁可以告诉我至少10部关于未来题材的科幻电影
1、E.T
E.T之所以是科幻电影里永恒的经典,是因为在“硬”科幻的世界里,它独树一帜,在外星人这个题材上,给予了人们梦幻般的心理体验。童贞、友谊、神秘现象、超能力,完美的组织在一起。月色中自行车飞到树林上空的镜头,成为科幻迷心中不能磨灭的印象。
2、黑客帝国(第一部)
之所以不选择三部曲,因为我个人觉得该片第一集已经是完美的故事结构。尽管后来的两部在制作上更趋精良,思想上更加深刻,但是毫无疑问,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被揉入了太多观念,上升到哲学和宗教的角度,使得大多数观众对于主题和内涵的理解上都产生困难。
《黑客帝国》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不能复制的产物。沃卓斯基兄弟在科幻电影上独树一帜的审美趣味和深刻见解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准确的说,黑客帝国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科幻电影,它是逻辑,是形而上学。
3、回到未来
由斯皮尔伯格担任制作,罗伯特泽米斯基执导的《回到未来》三部曲让人看到科幻电影作为娱乐电影的高峰。这段惊险和离奇的故事,充满了严密和逻辑性和观赏的趣味性,使得观众绝对不会后悔自己购买门票的钱。尽管这部科幻在内涵上缺乏深度,但是从商业片的角度来说实在是太成功的作品。谈到科幻电影是无法绕过它的。
4、异形系列
除了星球大战,没有哪部科幻电影可以象异形一样在系列片上取得如此成功。异形是典型的好莱坞作品,是英雄主义和恐怖血腥的混合冲剂。也很难想象有什么外星生物能像异形一样深入人心,异形及其衍生的其他影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还有对于小制作电影信心。
5、星球大战系列
说科幻,星战系列简直可以是某些fans心目中不可企及的高峰。关于星战的评述,已经有过太多,我只想补充一句,这部构思宏大的系列作品其实在观念上太过陈旧了。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未来的科幻片,毋宁说这是一部另类的“馒头”式的历史片。
6、时间机器
这部曾经的票房毒药,在我看来仍然是科幻影片中的极品之一。这是很难得的单一主题的科幻电影,整部影片的情节和发展都围绕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不能改变过去?尽管有人称在深刻性上,影片和原著相比已经差了很多,但是对比很多影片,它已经做的非常之好。
7、独立日
又是典型的好莱坞作品。外星人入侵、人类顽强的抵抗,陷落和最终的独立,活脱脱的一部美国独立战争的翻版,连影片中独立日的时间都和美国的独立日一样:7月4日。
但是从观影的角度,这又实在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多条线索同时铺陈,全景式的推进方式,精良的特技制作,看到该片的人相信都无话可说。
8、I ,Robot A.I 机器管家Bicentennial Man
这三部毫不相干的电影被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这三部影片是机器人系列的三部有相关性的作品。尽管他们的拍摄时间和制作都是相对独立,主题上也都有很大差异的作品,却分别象征着机器人世界的必然发展模式。I,Robot是人工智能的意识开始苏醒的阶段,它给出了一种方向,却没有给出结果。A.I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开始人工智能生命在对于自我命运的追逐和消解过程,影片在最后给出了一个比较虚幻的、或者说仍然是悲剧性的完美结局。直到机器管家,人工智能生命与自然人的生命的对立才得以真正解决。
三部作品拍摄手法和风格各异,但是在机器人题材上的深刻起却如出一辙。有这三部影片,机器人类型的科幻电影想成功却需要另辟新径了。
9、金刚
这部新片被大部分影评家鉴定为最值得推荐的影片,并且获得大多数观众的认可,这不是一种偶然。作为一部翻拍了几次的电影,想成功实在是非常困难,但金刚做到了。这个庞大的怪兽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以1933年的金刚为蓝本的新版,除了在特技上达到更高的境界外,对于金刚这个怪兽的内心情感进行了完美的表现。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常常忘记了这是一部科幻片,而把它当作一部爱情片。如果你把这个大猩猩的形象换做一个野蛮的土著人,那就是一部非常容易理解的爱情悲剧。只是男主角变成了猩猩,这种爱情的悲剧性就更具深刻性和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