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节如何赚钱
戛纳电影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节之一,许多电影艺术家和影片都在那里获得了肯定,从而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承认。这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人说,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棕榈奖的“金”字是金钱的“金”,金棕榈奖杯上闪耀的是金钱的光芒?为什么会有人说,戛纳电影节已变成了富人的游戏呢?
戛纳电影节是由电影节组委会负责举办的,耗时近2周。那么它的预算是多少呢?2000万欧元!这是公开的信息。光走走红地毯,评一评影片,就需要这么多钱吗?这2000万欧元都是怎么花掉的呢?
有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询问组委会的主席以及其他几位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主席说,他现在正在出一本书,太忙,没
时间来回答问题;有的人说,实在抱歉,这个不属于他负责的工作范围;有的人说,这个是归他负责的,但属于工作机密,不便向外人透
露;还有人说,电影节的官方网站上有相关的信息呀,为什么还要来问呢?这当然是个装天真的回答。
于是记者只好自己动手去搜集材料。结果没发现“支出”的款项,倒是先发现了“收入”——按照规定,每部参选影片在送选时需要同
时交300欧元的费用,名义是“档案制作费”。每年参选的影片大约是1800部,而且影片字幕制作的费用也是电影的制片人自掏腰包。
接下来,记者发现,电影节举办的5月本来是旅游淡季,电影节组委会平时只有30名工作人员,可是电影节一召开,工作人员一下子变成了1150名。有什么工作需要这么多人去完成,需要这么高的人力成本呢?那就是迎来送往、交际应酬的工作了。这就涉及“招待费”。一旦一部影片入围,该片的导演和演员都会受邀亲赴戛纳。这其中的花费究竟是多少,又都是怎么花的呢?
记者联系到了获得上一届金棕榈奖的法国影片《墙壁之间》的制片人,这位制片人多少透露了一些情况:通常,电影节会为导演提供交通费和两三天的住宿费,如果需要,还会为其配备工作人员。以《墙壁之间》为例,由于该片的相关人员都在法国国内,所以电影节只提供了导演、主演和编剧3个人的交通费和白天的房费,而这3个人夜间的住宿费和团队一行人中其他人的费用则需自理。电影节为其提供的宾馆是档次很高的Majestic酒店,它在电影节期间的房价标准是:客房600欧元/天,套间4000欧元/天。至于Martinez酒店1000平方米
的Penthouse套房,价格更是高达3.5万欧元/天!
电影节最大的合作伙伴和最重要的媒体伙伴Canal+电视台15年来一直独家转播电影节的开幕式和颁奖典礼,而且合同已续签到了2011年。虽然Canal+电视台对其付费多少讳莫如深,但据推测,它每年为报道电影节的投入至少为600万欧元。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赞助商。著名的珠宝品牌萧邦每年免费为电影节提供24K金的价值2万欧元的金棕榈奖杯,女星们也以佩戴全套的萧邦首饰为荣。还有欧莱雅、雀巢、法国航空公司……它们的投入一共是1000万欧元!
此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在法国也不例外。戛纳市长就多次强调要把电影节与经济密切联系起来。以旅馆业为例,戛纳市的旅馆在电影节举办的2周内即实现了年营业额的15%。如果对这个数据详加分析的话,会看到其中因利益驱动而带来的畸形发展——占旅
馆总数不到1/3的高档酒店和豪华别墅赚得盆满钵满,而其他大多数普通旅馆、餐馆的收入却萎缩了15%到20%,因为这些普通旅馆、餐馆的安全和设施等条件无法吸引富豪们一掷千金。
最后推算出的结果是:在电影节星光闪耀的背后,一共是2.5亿欧元的经济利益。
当组委会在预算如何收入和支出时,当媒体在想方设法提高收视率时,当赞助商在计算能有多少回报时,当制片人在惦记一旦得奖会多带来多少票房时,当人们热衷于关注某位女影星穿的是哪位设计师设计的服装和戴着价值多少的珠宝,走红地毯时谁更争奇斗艳,以及她们的八卦新闻时,电影艺术呢?它已沦为了这场金钱盛宴的末座陪客。或者它会干脆转身离去吧,让金钱的归金钱,艺术的归艺术。
㈡ 中国珠海电影节的停办疑云
两届电影节的执委会主席李焕池否定了政府投入太大、不堪重负的说法,“整个电影节,政府的投入也就300万左右,主要用于奖金,财政的负担并不重。”他说,珠海电影节停办的最主要原因,是电影节的主办审批权,由之前的广电部收归至中宣部。而由于当时国内电影节太多太滥,中宣部决定整顿电影节市场。整顿的最终决定,是保留长春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放弃珠海。为此,李焕池经过反复争取,最后得到的批复是珠海电影节“可以”举办,但不得设奖,只能展映影片,结果办了两届的珠海电影节,从此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停办后珠海电影节数度传出复活消息,但激动过后却杳无音讯。客观说来,“没有下文”其实并不确切。至少由1998年以来,珠海人还是为电影节“复活”的消息激动过两次。
一次是2003年3月。珠海市委办和市府办向下面3个区联合下发通知,表示将恢复第三届中国珠海华人华语电影节,并成立专门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珠海市委副书记的余炳林担任组长。在当时的报道中,珠海市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三届珠海电影节的定位将要延续第二届“国际华语电影节”的走向,“既要赚名又要赚钱”。这是停办之后、珠海官方首次有关“复活”最明确的一次表态,民间舆论亦为此扰攘许久。不过扰攘过后,电影节最终下落不明。
第二次是在2006年6月。当时,美国金沙集团威尼斯人度假村开发公司横琴项目联络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在透露该公司有关横琴项目的宏图大计同时,抛出了复活珠海电影节的想法,并声称要将之打造成“亚洲戛纳电影节只是,金沙横琴项目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搁浅,“亚洲戛纳”这个肥皂泡也最终灰飞烟灭。
㈢ 戛纳红毯上为什么会出现群魔乱舞的现象
法国戛纳电影节设立于1946年,自开办以来,戛纳电影节始终坚持推动世界电影的发展,振兴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更好的国际舞台为目标,如今的戛纳电影节在坚持初衷的前提下,不断地创新进步,吸收新的电影概念和想法,致力于发现电影新人,为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以及柏林电影节被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在电影行业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很多电影人都以能够获得戛纳电影节奖项为毕生的荣耀!
每年的戛纳电影节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的电影人出席,而走戛纳红毯是戛纳电影节里最重要的环节,各国影视明星都会通过短短的60米的红毯展示自我,让记者拍照,本来应该是电影人的盛会,可是这几年的戛纳红毯上却突然出现了很多网红,各种搔首弄姿,群魔乱舞的走红毯,还有赖着不走的小明星,着实拉低了戛纳电影节的档次和地位!
面对如此众多的网红和微商走在世界顶级电影节戛纳红毯上,着实拉低了戛纳电影节的档次,首先这是电影人的盛会,是推动电影发展和发现优秀电影作品的地方,怎么可以出现这么多网红非电影人士呢?这样的现象到底是打了谁的脸呢?网红的行为确实丢人,为了商业目的到电影节去走秀,不过戛纳电影节的组织者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源头问题不解决,这种现象是不会杜绝的。尽管组委会不承认售卖邀请函,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红手中的邀请函都是经过实名电子注册的,并不是单纯的赠予,这一点来看,很有可能组委会是默许这样的买卖行为的,更有可能是内部人的操作不想公之于众!
总之这种现象不根除,戛纳红毯将会越来越混乱,群魔乱舞还会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