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新媒体电影
网络大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已成为屌丝经济的鲜明代表,激发着新生代年轻人实现电影梦想的巨大引擎。在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元的背景下,尽管院线电影成为少数人的玩物,但网络大电影却以飞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力量。
网络大电影的崛起,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电影行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全网发行的网络大电影数量接近700部,分账收益超过3000万,这一势头在2016年更加强劲,有望达到2200部,其中分账过百万的影片数量将超过200部,增长近6倍,投资规模也有所提升。
网络大电影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得益于其为怀揣电影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绝佳机会。这一群体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电影市场上两极分化的“二元结构”中的低端部分,如何最大限度满足这一群体需求,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成为网络大电影能否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络大电影的发展与屌丝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抓住这一庞大群体,就能抓住电影市场的关键。网络大电影通过视频网站为主要投放渠道,发挥互联网受众广泛、传播渠道多元、推广手段创新等优势,吸引着大量关注。然而,网络大电影仍面临着制作粗劣、五毛特效、情节拼凑等问题,以及资金瓶颈和专业性问题。
创意式营销成为网络大电影赢得市场的关键,通过“攒IP”、“攒人气”和“攒原创”等方式,借助互联网优势进行低成本、高效果的营销。然而,网络大电影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质量低劣,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提高内容质量、引入资金支持、拓展投放渠道,以及通过IP版权衍生优质内容,成为网络大电影决胜市场的关键要素。
资金支持对网络大电影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影视众筹等创新融资方式,确保项目能够获得资金支持,从而走得更远。而以IP版权衍生而来的优质内容成为网络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原则在网络大电影中同样适用。拓展投放渠道,提升网络大电影的渗透能力,是实现网络大电影变现的关键。
网络大电影的决胜之道,离不开创意式营销、资金支持、优质内容和渠道拓展。在屌丝经济背景下,网络大电影拥有肥沃的生存土壤,但瓶颈问题依然制约着其发展。面对野蛮生长时期,我们讨论其决胜之道并不为时过早。通过上述关键要素的提升和优化,网络大电影有望实现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实现电影梦想的绝佳途径。
『贰』 近40部网络电影分账破千万,网大的春天来了吗
客观地讲,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会因为它的播出形式而发生质的改变,而网络电影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对整个行业抱有了更多的期待。网大的春天来了吗?确切地讲,网大的春天一直都在,只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不同罢了。
2021年的院线电影市场持续低迷,但与此同时,网络电影的发展势头正猛以往的网络电影常常与“劣质”“low”这样的贬义词相关联,流水线产品一般的网大不仅剧情毫无新意,演员的演技也是一言难尽,甚至大部分电影会用性感惹眼的宣传海报做噱头,这种低端的营销方式使人反感。
虽说目前的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仍存有一定的差距,毕竟在家观影与在影院观影的观感是不同的,影院的巨幕与收音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与听觉上的体验是网大无法取代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制作质量越来越精良,网大的发展正在更新换代,属于网络电影的春天,相信在不远之后就会到来了。
『叁』 说说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的区别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视频平台的崛起,网络大电影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代娱乐领域的一大亮点。网络大电影,起源于2014年爱奇艺的定义,其定义为时长超过60分钟,制作精良,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结构完整,容量丰富的影片。 2018年,网络大电影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如《灵魂摆渡 黄泉》在豆瓣收获7.1分,近6万人评分,其票房分账收益高达45478204元,首次突破4000万大关,一举成为口碑与收益双料冠军。据视听发展报告,2018年网络大电影备案数量达到2141部,其中1030部上线,然而也有一部分项目未能顺利落地,反映出市场活力与挑战并存的特性。 网络大电影的兴起,顺应了用户碎片化娱乐需求,观影成本低且时间灵活,但观影体验相较于院线电影的震撼大银幕有所逊色。它们通常与院线电影形成互补,各自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两者在题材内容、投入产出、审查流程和分账模式上的区别。 院线电影严格遵循《电影管理条例》的审查标准,对题材有诸多限制,如禁止穿越、动物成精等。相比之下,网络大电影题材广泛,包括奇幻、穿越等,但这也导致其质量参差不齐,易出“雷剧”。 院线电影的制作周期长,如《大鱼海棠》耗时12年,投入资本高,而网络大电影制作周期短,新人演员得到更多机会。在资本投入上,院线电影动辄千万,网络大电影则以小预算为主。 院线电影的排片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网络大电影则能快速上线,回报周期短。 院线电影需经历剧本备案、两阶段审查,而网络大电影的备案制度升级,需经过两次备案和公示,特别是大投资的网络剧和电影,需在制作前和完成后分别进行信息登记。 院线电影的分账主要依赖票房,而网络大电影则依赖于流量,如爱奇艺的评级分账体系,优酷的会员观看时长分账,两者分账模式各有特色,且网络大电影市场在不断刷新记录。 尽管网络大电影市场存在分化,但整体上,高质量作品的涌现和审查机制的改革,预示着网络大电影正在从粗放走向精品化。未来,随着审查政策的调整,我们期待网络大电影市场将更加规范,精品内容将更加丰富。
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一场观影体验的对比</
1. 题材与内容的差异</
2. 成本与回报的对比</
3. 审查与备案流程</
4. 分账模式的差异</
『肆』 网络大电影的标准是什么到底怎么分账
网络大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网络大电影与其他电影相比有何不同?虽然美国也有网络大电影的现象,但这并不是主流。那么,这个新兴市场如何进入?
如何进行分账?
在行业内部或互联网上是否有类似案例可供借鉴?杨向华指出,爱奇艺曾借鉴的商业模式就是网络小说。在互联网早期,小说主要是免费观看,随后逐渐出现了按千字付费、给作者分成的商业模式,这促使整个网络文学市场的繁荣,草根作家因此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收益和知名度,创作出的作品质量也非常好。这就是爱奇艺参考的网络小说模式。
网络大电影的市场表现如何?
2015年,爱奇艺平台上线的网络大电影数量达到612部,合作伙伴数量达到269家,合作伙伴数量翻倍增长。在爱奇艺平台分账超过百万的网络大电影达到35部。而在2013年网络大电影推出的第一年,分账最多的影片大约只有十万左右,2014年也未能突破百万。2015年35部网大在爱奇艺平台分账破百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题材方面,2015年网络大电影市场以奇幻、僵尸、鬼怪类为主。2013年最早诞生的网络大电影是软色情类题材,但现在风向出现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网大类型更加多元化,2016年还将会有更丰富的变化。杨向华表示:“站在爱奇艺的角度,我们希望类型比较丰富,别扎堆,扎堆容易把行业做坏,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开创不同类型的内容。”
在制作成本方面,2014年与2015年相比,2014年网络大电影制作成本普遍在50万以下,2015年主要在50-80万之间,并且制作成本在一百万左右的比例已经占到20%。预计2016年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成本会持续增加。
在分成模式上,主要有广告和付费分成两个基本模式。在营销、广告植入、招商方面,爱奇艺愿意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招商团队为网络大电影或自制剧等纯网内容生产者提供帮助。杨向华透露,今年爱奇艺预计会提供超过5个亿现金扶持PGC内容。
『伍』 网络大电影的标准是什么到底怎么分账
网络大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态,与传统的院线电影相比,它具有更为灵活的制作周期和传播渠道。网络大电影的兴起,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观影体验。特别是在中国,网络大电影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爱奇艺在推动网络大电影发展方面,借鉴了网络小说的商业模式。早期,网络小说主要以免费阅读为主,后来逐渐引入了按千字付费的模式,这一创新极大地激发了网络文学的繁荣,使得大量草根作家能够通过创作获得经济收益和知名度。
2015年,爱奇艺平台上线的网络大电影数量达到了612部,合作伙伴数量也翻了一番,达到了269家。在这一年,爱奇艺平台分账超百万的网络大电影数量达到了35部,这一数字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仅为10万和未突破百万。这表明,网络大电影市场正在迅速成长,且盈利模式逐渐成熟。
题材方面,网络大电影市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015年,奇幻、僵尸、鬼怪类题材成为主流。而在2013年,最早的网络大电影多以软色情为主题。杨向华表示,爱奇艺鼓励创作者探索更多元化的题材,以避免内容过于单一,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制作成本方面,网络大电影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2014年,大部分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成本在50万元以下,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提升到了50-80万元之间,甚至有20%的作品制作成本达到了一百万元以上。杨向华预计,2016年的网络大电影制作成本将继续增长。
爱奇艺在分账模式上,提供了广告和付费两种基本模式。除了提供分账支持,爱奇艺还愿意为网络大电影提供营销、广告植入和招商方面的支持。杨向华透露,爱奇艺计划在2016年投入超过5亿元现金,用于扶持PGC内容的创作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