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沙果的主要價值
折疊食療作用
1.生津止渴 沙果中的有機酸、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食之有生津止渴,消食除煩和化積滯的作用。
2.澀精止痢沙果味酸澀而收斂,具有良好的澀精、上瀉痢的作用,是泄瀉下痢、遺精滑泄者的食療良品。
3.驅蟲 沙果根水煎服具有驅蟲、殺蟲的作用,可治字寸白蟲、蛔蟲等所致疾病。
4.明目沙果的葉鮮用或曬干用,皆具有瀉火明目,殺蟲解毒的作用。可治療眼目青盲、翳膜遮眼及小兒疥瘡。
文獻選錄《食療本草》:「止消渴」;「主谷痢。泄精」。《日華子本草》:「下氣,治霍亂、肚痛,消痰。」《開寶本草》:「不可多食,發熱澀氣,令人好睡,發冷痰,生癤瘡,脈閉不行。」《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積痞塊,中氣不足,似瘧非瘧,化一切風痰氣滯。」《醫林纂要》:「止渴,除煩,解暑,去瘀。」
折疊營養成分
沙果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熱量、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鈣、磷、鐵、鉀、鈉、鎂等。[4]每100克含水分82。克,蛋白質O.3克,脂肪O.8克,碳水化合物15.l克,熱量69千卡,粗纖維0.9克,灰分0.2克,鈣45毫克,磷9毫克,鐵0.9毫克,胡蘿卜素0.05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02毫克,尼克酸0.2毫克,抗壞血酸1毫克,鉀148毫克,鈉0.9毫克,鎂7.3毫克。
折疊葯用價值
採收和儲藏:根,全年均可挖,切片;果實,夏、秋季成熟時採摘;全株,夏、秋季採收,切碎曬干
⑵ 沙果是什麼樣的
沙果屬薔薇科,仁果亞科,蘋果屬,別名林檎、花紅果、萘子。沙果性平,味甘酸,具有止渴生津、消食化滯、澀精的功效。沙果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沙果香氣濃郁,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葯用價值高。
沙果的口味
沙果味道酸而收斂,對泄瀉下痢有一定的作用,同時沙果對遺精滑泄者也有一定的幫助治療功效。沙果酸甜可口,沙果中含有有機酸,酸甜味刺激唾液分泌,能生津止渴,還能開胃健脾。
分布及模樣
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一帶。花紅葉卵形或橢圓形,花粉紅色;果實球形,像蘋果而小,黃綠色帶微紅,是常見的水果。

(2)電影沙果演員表擴展閱讀:
沙果的營養價值
1、沙果味道甜中帶酸,清脆可口,有蘋果味但又有獨特的風味。沙果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熱量、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鈣、磷、鐵、鉀、鈉、鎂等。
2、沙果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它能為人體補充多種有益的營養成分,特別是蛋白質和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另外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硫胺素和胡蘿卜素以及核黃素等也都是沙果中最重要的存在,人體吸收這些營養以後可以加快身體代謝,對提高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好處。
3、沙果的性味和營養成分來看,懷孕期間孕婦吃些沙果不僅可以補充部分孕期所需營養元素;還可促消化、明目、除煩。
⑶ 沙果是什麼
【科屬】為薔薇科植物林擒的果實。
【別名】文林果、花紅果、林擒、五色來、聯珠果等。
【性味歸經】性平,味酸甘;入心、肝、肺經。
【功效主治】止渴生津,消食化滯,澀精。主治津傷口
渴,消渴,瀉痢,遺精等病症。
【營養成分】每100克含水分82。克,蛋白質O.3克,脂肪O.8克,碳水化合物15.l克,熱量69千卡,粗纖維0.9克,灰分0.2克,鈣45毫克,磷9毫克,鐵0.9毫克,胡蘿卜素0.05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02毫克,尼克酸0.2毫克,抗壞血酸1毫克,鉀148毫克,鈉0.9毫克,鎂7.3毫克。
【食療作用】
1. 生津止渴 沙果中的有機酸、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食之有生津止渴,消食除煩和化積滯的作用。
2.澀精止痢 沙果味酸澀而收斂,具有良好的澀精、上瀉痢的作用,是泄瀉下痢、遺精滑泄者的食療良品。
3.驅蟲 沙果根水煎服具有驅蟲、殺蟲的作用,可治字寸白蟲、蛔蟲等所致疾病。
4.明目 沙果的葉鮮用或曬干用,皆具有瀉火明目,殺蟲解毒的作用。可治療眼目青盲、翳膜遮眼及小兒疥瘡。
【保健食譜】
1.沙果湯 沙果(半熟者)10枚。將沙果洗凈後切片,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煮取50O毫升。每次服1碗,l日2次,連果帶湯,空腹時服下。此湯具有和胃化滯,止瀉痢的功效。適用於腸炎或痢疾引起的腹痛、腹瀉。
2.沙果汁 沙果3枚。將沙果洗凈後,去核搗爛,絞取其汁。每日2次,每次10毫升。此汁具有化積滯,止瀉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瀉痢之病症。
3.沙果芡實湯 新鮮沙果50克,芡實30克。將沙果先凈切開,加入芡實,再加水3碗,共煎煮成湯1碗,分2次1日服完。此湯具有澀精止遺的功效,適用於男子遺精滑世之病症。
4.醋和沙果米 沙果5枚,白醋50克。將沙果洗凈切十晾曬,烤乾後研為細米,加入白醋調勻即成。每服1匙, 1日2次。此方具有行氣止痛,化痰散結的功效,適用於小兒瘰病及羸瘦等病症。
【注意事項】沙果澀斂,不宜多食;脾弱氣虛者不宜食。
【文獻選錄】
《食療本草》:「止消渴」;「主谷痢。泄精」。
《日華子本草》:「下氣,治霍亂、肚痛,消痰。」
《開寶本草》:「不可多食,發熱澀氣,令人好睡,發冷痰,生癤瘡,脈閉不行。」
《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積痞塊,中氣不足,似瘧非瘧,化一切風痰氣滯。」
《醫林纂要》:「止渴,除煩,解暑,去瘀。」
【文化欣賞】
歷史傳說:相傳唐高宗時,李謹以五色柰上貢,高宗即 為此封李謹為「文林郎」,所以沙果又稱文林果。
⑷ 沙果的介紹
沙果,正名花紅(Malus asiatica Nakai),又名海棠果(河北)、文林郎果(本草綱目)、林檎(河北習見樹木圖說),是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落葉小喬木,葉卵形或橢圓形,頂端驟尖,邊緣有極細鋸齒。1春夏之交開花,在枝頂傘形排列,花梗、花萼均有茸毛,花蕾時紅色,開後色褪而帶紅暈。果實秋成熟,扁圓形,直徑4-5厘米,黃或紅色。普遍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黃河、長江流域和遼寧一帶,生長於海拔50米至1,3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生山坡、平地和山谷梯田邊,生食味似蘋果,變種頗多,可用嫁接、播種、分株等法繁殖,是中國的特有植物。酸甜可口。

⑸ 沙果是什麼
沙果樣子像蘋果
但是小很多
直徑一般5-6厘米,味道酸甜,但酸味多。有與蘋果雜交的,東北俗稱123,味道是又酸又甜,比較好吃。
⑹ 你知道沙果學名是什麼嗎
沙果
【科屬】為薔薇科植物林擒的果實。
【別名】文林果、花紅果、林擒、五色來、聯珠果等。
【性味歸經】性平,味酸甘;入心、肝、肺經。
【功效主治】止渴生津,消食化滯,澀精。主治津傷口
渴,消渴,瀉痢,遺精等病症。
【營養成分】每100克含水分82。克,蛋白質O.3克,脂肪O.8克,碳水化合物15.l克,熱量69千卡,粗纖維0.9克,灰分0.2克,鈣45毫克,磷9毫克,鐵0.9毫克,胡蘿卜素0.05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02毫克,尼克酸0.2毫克,抗壞血酸1毫克,鉀148毫克,鈉0.9毫克,鎂7.3毫克。
【食療作用】
1. 生津止渴 沙果中的有機酸、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食之有生津止渴,消食除煩和化積滯的作用。
2.澀精止痢 沙果味酸澀而收斂,具有良好的澀精、上瀉痢的作用,是泄瀉下痢、遺精滑泄者的食療良品。
3.驅蟲 沙果根水煎服具有驅蟲、殺蟲的作用,可治字寸白蟲、蛔蟲等所致疾病。
4.明目 沙果的葉鮮用或曬干用,皆具有瀉火明目,殺蟲解毒的作用。可治療眼目青盲、翳膜遮眼及小兒疥瘡。
【保健食譜】
1.沙果湯 沙果(半熟者)10枚。將沙果洗凈後切片,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煮取50O毫升。每次服1碗,l日2次,連果帶湯,空腹時服下。此湯具有和胃化滯,止瀉痢的功效。適用於腸炎或痢疾引起的腹痛、腹瀉。
2.沙果汁 沙果3枚。將沙果洗凈後,去核搗爛,絞取其汁。每日2次,每次10毫升。此汁具有化積滯,止瀉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瀉痢之病症。
3.沙果芡實湯 新鮮沙果50克,芡實30克。將沙果先凈切開,加入芡實,再加水3碗,共煎煮成湯1碗,分2次1日服完。此湯具有澀精止遺的功效,適用於男子遺精滑世之病症。
4.醋和沙果米 沙果5枚,白醋50克。將沙果洗凈切十晾曬,烤乾後研為細米,加入白醋調勻即成。每服1匙, 1日2次。此方具有行氣止痛,化痰散結的功效,適用於小兒瘰病及羸瘦等病症。
【注意事項】沙果澀斂,不宜多食;脾弱氣虛者不宜食。
【文獻選錄】
《食療本草》:「止消渴」;「主谷痢。泄精」。
《日華子本草》:「下氣,治霍亂、肚痛,消痰。」
《開寶本草》:「不可多食,發熱澀氣,令人好睡,發冷痰,生癤瘡,脈閉不行。」
《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積痞塊,中氣不足,似瘧非瘧,化一切風痰氣滯。」
《醫林纂要》:「止渴,除煩,解暑,去瘀。」
【文化欣賞】
歷史傳說:相傳唐高宗時,李謹以五色柰上貢,高宗即 為此封李謹為「文林郎」,所以沙果又稱文林果。
⑺ 電影主人公叫做沙果的那部片名叫做什麼
微愛之漸入佳境 ……陳赫飾演角色名為沙果
⑻ 東北沙果這個叫什麼名字
沙果,正名花紅,文林郎果、林檎,是薔薇科、蘋果屬的落葉小喬木。葉卵形或橢圓形,頂端驟尖,邊緣有極細鋸齒。春夏之交開花,在枝頂傘形排列,花梗、花萼均有茸毛,花蕾時紅色,開後色褪而帶紅暈。
果實秋成熟,扁圓形,直徑4-5厘米,黃或紅色。普遍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黃河、長江流域和遼寧一帶,生長於海拔50米至1,3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生山坡、平地和山谷梯田邊,生食味似蘋果,變種頗多,可用嫁接、播種、分株等法繁殖,是中國的特有植物。酸甜可口。

(8)電影沙果演員表擴展閱讀
沙果形態特徵:小喬木,高4-6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嫩枝密被柔毛,老枝暗紫褐色,無毛,有稀疏淺色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初時密被柔毛,逐漸脫落,灰紅色。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11厘米,寬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上面有短柔毛,逐漸脫落,下面密被短柔毛;葉柄長1.5-5厘米,具短柔毛;托葉小,膜質,披針形,早落。
⑼ 沙果又叫什麼

沙果是河北叫法
學名:花紅(學名:Malusasiatica),文林郎果(本草綱目)、林檎(河北習見樹木圖說),是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落葉小喬木,葉卵形或橢圓形,頂端驟尖,邊緣有極細鋸齒。春夏之交開花,在枝頂傘形排列,花梗、花萼均有茸毛,花蕾時紅色,開後色褪而帶紅暈。果實秋成熟,扁圓形,直徑4-5厘米,黃或紅色。普遍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一帶,生長於海拔50米至1,3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生山坡、平地和山谷梯田邊,生食味似蘋果,變種頗多,可用嫁接、播種、分株等法繁殖,是中國的特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