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衛科波菲爾讀後感 2000 最好要原創的 ! 只要跟其他的不同就行了!
《大衛·考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這部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的小說里,狄更斯借用「小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不少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 《大衛·考波菲爾》一書中通過主人公大衛·考波菲爾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因為貪戀金錢導致的。摩德斯通先生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覬覦她的財產;愛彌麗的私奔也是經受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哈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尤利亞·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墮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可恥下場。這些暴露了金錢的罪惡,也是狄更斯對當時社會那種腐敗現象的不滿和憎惡。但值得欣慰的是米考伯先生的對於金錢的態度是那麼的不在乎。他雖然負債累累,卻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世間的種種磨難。這是狄更斯對當時社會的美好嚮往。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衛·考波菲爾無疑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論是他孤兒時代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辛酸,還是他成年後不屈不撓的奮斗,都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出路的痛苦歷程。他先與朵拉結為夫妻,又由於朵拉的逝世使得考波菲爾先生認識到阿格妮斯才是他一生的伴侶。經歷了大苦大難後嘗到人間幸福和溫暖的大衛,靠的是他真誠、直率的品性,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人的純潔友愛之心。阿格妮斯也是作者著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內心的美德,既堅韌不拔地保護著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著飽受挫折之苦的大衛。她最後與大衛的結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這種完美的婚姻使小說的結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氣氛。他們都是狄更斯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想的化身。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狄更斯個人的經歷和好惡是分不開的。他始終認為,處於受壓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遠勝於那些統治者、壓迫者。正是基於這種信念,小說中許多普通人如佩戈蒂兄妹、哈姆,盡管家貧如洗,沒有受過教育,卻懷有一顆誠朴、善良的心,與富有的斯蒂爾福斯及其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邪惡的希普和斯蒂爾福斯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歸宿。狄更斯希望以這樣的道德觀來改造社會,消除人間罪惡,但在當時的社會來看狄更斯的這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觀是不可能實現的。 《大衛·考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在於它有曲折生動的結構,或者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它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如大衛的姨婆貝齊小姐,不論是她的言談舉止,服飾裝束,習慣好惡,甚至一舉手一投足,盡管不無誇張之處,但都生動地描繪出一個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婦人形象。還有對迪克先生的描寫,更加突出了貝齊小姐的聰慧和貝齊小姐對考波菲爾的寵愛。至於對女僕佩戈蒂的刻畫,那更是惟妙惟肖了。 讀了《大衛·考波菲爾》後,我認識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觀。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人物是考波菲爾先生,他一生艱苦:他一出生就失去了父親,他的母親改嫁給摩德斯通先生,在繼父家中他無時無刻地受到了來自他繼父的折磨,以至於他離家出走逃到了他的姨婆家中,在那裡受到了對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教育,使得他受益終生。他的童年朋友米考伯夫婦用自身的經驗教會他對待金錢的態度和對待生活的態度。他那種善良友好、誠實和大度的是我們都應有的品德
B. 《大衛科波菲爾》讀後感 3000字的
看了《大衛科波菲爾》,忽然發現這個世界如此的瘋狂,也看到了金錢力量的偉大,既可以幫一個人完成願望,但是,同時它也能讓一個人家破人亡。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
大衛科波菲爾是個可憐的孩子,他沒有爸爸。然而,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摩德斯通娶了大衛的母親,做了大衛的繼父。但他異常暴虐,不僅監視著大衛和他母親的一舉一動,還在看不順眼的時候鞭打他。因此,繼父不僅沒有使他享受到父愛的溫暖,反而比原來更加痛苦!更可惡的是,他與學堂勾結,在大衛身上繫上一塊告示:「當心他,他咬人。」這僅僅是因為大衛在不屈服他的毆打時做的唯一的自我反抗,咬住了堵住他的嘴和手,一種本能的行為。摩德斯通就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對付一個小孩,後來,他的母親被摩德斯折磨而死,
在黑暗籠罩下的英國,宛如大霧籠罩的霧都倫敦,但仍有許多人的心靈在迷霧中閃閃發光,像黑暗裡的照明燈,照亮夜行的路,照亮人們的心。光明而燦爛,不被陰霾所污染,不因世俗的觀念而改變,這是仍然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人性在發散著偉大的光輝,迷霧漸漸散開……
本來,大衛就是遺腹子,沒有爸爸,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摩德斯通娶了大衛的母親,做了大衛的繼父,但他異常暴虐,不僅監視著大衛和他母親的一舉一動,還在看不順眼的時候鞭打他。這不僅沒有使他享受到父愛,反而更加痛苦!更可惡的是,他與學堂勾結,在大衛身上繫上一塊告示:「當心他,他咬人。」這僅僅是因為大衛在不屈服他的毆打時做的唯一的自我反抗,咬住了堵住他的嘴的手,一種本能的行為,摩德斯通就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對付一個小孩,致使一個未成年人這么小就要承受心靈上的巨大痛苦,我為大衛悲痛,為他惋惜。我憤怒了,也心碎了!在大衛當時的幼小眼光看來,最幸福的日子便是和母親以及女傭辟果提一起相處的日子,是那麼閑暇,那麼自由,沒有恐懼,沒有摩德斯通那陰險的、咄咄逼人的目光,他就心滿意足了,但這小小的願望每次卻只能實現一會會兒!可憐的大衛! 直至後來,摩德斯通把他的母親折磨死了,大衛成孤兒了,也失學了,但也沒能喚起摩德斯通精神的良知。但他在辟果提一家人中重新感到了溫暖與幸福的滋味,他們家人的心靈是純潔和熱情的,不含任何雜質的。
十歲時,他被摩德斯通強迫到一家公司幹活,有幸結識了米考伯先生。他熱情、真誠,追求自由,被貧困包圍卻始終充滿樂觀主義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大衛則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持米考伯一家走過一段艱苦的歲月,他懷著一顆忠實的心給了米考伯許多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彼此感謝。多麼善良的孩自啊!
他不屈服摩德斯通給他安排的工作,想到了他唯一的親人:貝西姨婆,於是便逃走了。那是一個心地善良,充滿慈祥且擁有正義感與同情心的偉大女性,她無條件地收留了大衛,並且讓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她造就了一個善良的大衛。他也遇到了和藹的威克菲爾先生,他允許大衛留宿在他家,享受與自己女兒艾妮斯同樣舒適的條件。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米考伯先生非常貧困,但他有著一顆善良而公正的心。在後來看到威克菲爾先生的助手尤利亞在他病重的時候抓住他的弱點,加以利用,以牢牢地控制了威克菲爾先生,他毅然站出來,揭露尤利亞的卑鄙罪行,使他入獄,使威克菲爾先生擺脫了重荷,從而漸漸走向健康。
文中所展現的人們的善良與真誠打動了我,他們雖然都不富裕,但在正義面前敢於站出維護,用善良度量著一切。彼此之間沒有勾心鬥角,只是平靜地生活著,追求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大衛與艾妮斯的結合使他們都更加幸福,因為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在困難中互相支持,同時堅強地面對,體現了崇高的思想與精神。米考伯先生雖然貧窮,但他不喪失意志,始終樂觀面對;而尤利亞他是得到了好處,但他喪失了人性,人們只能為他可悲,他最後的下場是他咎由自取的!
文中閃現的光輝已像一顆顆種子,種在我的心田,在以後的成長路上,它將生根、發芽,並茁壯地成長著,指引我前進的方向……
大衛成孤兒了,也失學了,但也沒能喚起摩德斯通精神的良知。但他在辟果提一家人中重新感到了溫暖與幸福的滋味,他們家人的心靈是純潔和熱情的,不含任何雜質的。
十歲時,他被摩德斯通強迫到一家油漆公司幹活,一個月只有六先令,但是每天卻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他有幸結識了米考伯先生。他熱情、真誠,追求自由,被貧困包圍卻始終充滿樂觀主義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大衛則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持米考伯一家走過一段艱苦的歲月,他懷著一顆忠實的心給了米考伯許多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彼此感謝。多麼善良的孩子。
他不屈服摩德斯通給他安排的工作,想到了他唯一的親人:貝西姨婆,於是便逃走了。那是一個心地善良,充滿愛心且擁有正義感與同情心的偉大女性,她無條件地收留了大衛,並且讓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她造就了一個善良的大衛。他也遇到了和藹的威克菲爾先生,他允許大衛留宿在他家,享受與自己女兒艾妮斯同樣舒適的條件。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米考伯先生非常貧困,但他有著一顆善良而公正的心。在後來看到威克菲爾先生的助手尤利亞在他病重的時候抓住他的弱點,加以利用,以牢牢地控制了威克菲爾先生,他毅然站出來,揭露尤利亞的卑鄙罪行,使他入獄,使威克菲爾先生擺脫了重荷,從而漸漸走向健康。
科波菲爾他是個助人為樂的人,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歷盡坎坷的,他的人生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他有一顆無畏的心,面對任何困難都毫不畏懼,更不會輕易選擇逃避,因為他從小經歷的事太多了,也深刻的明白了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於是他在自己遇到種種困難時,都努力的想辦法去解決。在解決過程中,他沒忘記自己助人為樂的本分。他一邊幫助人,一邊解決自己的困難。最後他獲得了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美滿的生活。
所以說,大衛科波菲爾是個堅強的人,他在歷盡了重重的困難以後,終於獲得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從他的身上,我想我應該是明白了些什麼,至少,我知道我不應該太在乎「錢」這個萬惡的魔鬼,我擁有的遠比錢重要,至於待人接物上面,我應該記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做些什麼,我堅信,一份幫助換來的一定是無盡的快樂,如果我也遇到了些許的坎坷,那麼,我想我會堅強逃避畢竟不能解決現實問題,我會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自己的幸福的!
大衛科波菲爾讓我明白的東西一定是我這一生都不能忘記的!
C. 大衛科波菲爾 每章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大衛·科波菲爾》這部世界級的文學名著。我回味無窮,回看大衛那像長河般的歲月故事,實在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大衛,是一個沒有爸爸的可憐孩子,從小便與他的媽媽相依為命,很可憐,很可憐。不僅如此,在大衛的童年裡,還有許多恐懼與憎恨,這些不良因素是從哪裡產生的呢?是從大衛的繼父——謀得斯通姐弟倆的手中產生的。我憎恨這兩個壞東西,是他們倆聯手製造了混亂與恐懼,還使大衛的母親,在恐懼中離開了這個沒有希望的世界。大衛悲痛欲絕,我也不禁潸然淚下。噢,對了,大衛媽媽的離世,讓大衛家的女僕佩格蒂也悲痛萬分。還在大衛媽媽活著時,那兩個壞東西就將大衛送進了以嚴肅聞名的薩倫學校。大衛在這個學校受盡了苦難,也認識了一個後來的好朋友——特雷格爾。我對這位新朋友很同情,因為他常常被老師們毆打。大衛的媽媽死去後,大衛被送去謀得斯通——格林比貨行里當童工,大衛受不了折磨,跑到了他的姨婆家裡。他的姨婆十分果斷地收留了他,還送他到一家很有名氣的學校學習。畢業後,大衛當了律師,我很高興,也為大衛驕傲。隨後,大衛還與斯潘洛家的那朵小花——朵拉結了婚,我很驚訝,大衛還這么小,怎麼可能會結婚呢?後來,我才了解到,原來外國人都是很小就結婚的,這才讓我放下心來。但是,上天又給了大衛一個毀滅性的打擊——朵拉與小狗吉卜手拉手地走了,大衛又一次陷入到死亡的悲痛中,太可惜了!大衛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消沉,終於從痛苦中恢復了過來,他又愛上了愛格妮斯,這使我逐漸對大衛失去了一些好感,因為他有些多情!大衛最終與愛格妮斯舉行了婚禮!他們之間的愛,逐漸根深蒂固。愛格妮斯不僅愛他,還默默地支持他,使大衛的學習又進步了,並且幫助大衛最終成為一名,赫赫有名的作家,我既羨慕他,也真心地祝願他們能夠白頭偕老,平平安安!我想到了大衛的一生,被愛包圍著,溫暖與幸福也守護著他。但是,我從大衛身上看到,只有用雙手去創造幸福,才會更加幸福!這就是幸福之真諦!這就是《大衛·科波菲爾》,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感受這部巨著的輝煌!
D. 《大衛科波菲爾》觀後感800字左右
凈化靈魂的道德力量
—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
查爾斯·狄更斯曾經說過:「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歡這一部。正如許多父母一樣,我內心有一個寵兒,他的名字就叫大衛·科波菲爾。」
狄更斯自己的童年艱苦困難,少年大衛的生活也同樣不容易。大衛在未出生前父親去世,不久母親改嫁,繼父嚴酷殘暴,他姐姐也同樣鐵石心腸,不近人情,在大衛成長過程中遇到許多不友善的人——殘忍的校長、狡詐的朋友,還有心懷歹意的希普。然而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愛善良的保姆辟果提,不善言辭內心卻誠摯淳樸的巴克斯,貌似嚴肅卻菩薩心腸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婦,有恬靜溫柔的阿格尼斯,一位聰慧的知心朋友,還有朵拉,一位最可愛的女孩,天真無邪,是大衛的「小童妻」
我用孩子的視覺窺探到善良純真的大衛,同時亦喚回自己對童年的記憶。無法忘記大衛天真地重復道琢磨到「巴克斯很願意」我不由自主的撥開歷史般厚重的雲層,穿越那彷彿離我很近又很遠的世界。「當然可以替你捎個信,寫上巴克斯很願意,可你可以自己告訴她呀!」但寫信時還是一筆一劃的附上:他說此事很重要——巴克斯很願意
夕陽在小山丘旁允暈開,自然清新,好似濾走一切黑暗腥腐。在彌漫著銅臭氣息的社會里依然可見潔凈的靈魂。這也是小說的經典所在,它具有凈化靈魂的道德力量。
亞摩斯還賓的那場船難令我難忘。一艘船在暴風雨的肆虐下即將沉沒,水手哈姆不聽大衛的勸,奮不顧身地下海救人,在他就要觸到輪船時,認出在船上掙扎求生的正是誘騙他未婚妻的斯提福茲,但善良的哈姆仍竭力想把他救上岸。這時,一個巨大得像山一樣的綠色浪潮迎面襲來,把所有的希望都澆滅了,他們兩個人永遠的離開了。哈姆的胸懷可以納百川,比海洋更博大,它是生命舉手頭足間的一種本能,是水到渠成的一種習慣。他的「真」正如呼吸,在呼與吸之間是自然的吐納,無需考慮無需思考。在他面前,紈絝子弟顯得如此丑惡、自私和渺小。
這份「真」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可往往被我們忽略。
無論熟悉還是陌生,總會有「真」溫暖我們的心。親人間相濡以沫的支持與關愛;朋友間心有靈犀的默契和配合;路人間細致入微的關懷和攙扶
這份「真」是人類前進的燈塔,為更多需要的幫助的人帶去溫暖並讓溫暖這顆火種撒滿人間,點燃這個社會的每個角落。
林清玄曾說過:「雪,冷而清明,純美優美,在某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而「真」是我們的心靈最單純最明亮的底色。
我們不曾忘記水手哈姆的「真」,他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將被永恆地延續。讓我們盡情吐納這種生命的養分,即使風沙侵襲,我們的人間依然溫暖如春.
E. 《大衛科波菲爾》讀後感1500字
凈化靈魂的道德力量
— 讀《大衛·科波菲爾》有感
查爾斯·狄更斯曾經說過:「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歡這一部。正如許多父母一樣,我內心有一個寵兒,他的名字就叫大衛·科波菲爾。」
狄更斯自己的童年艱苦困難,少年大衛的生活也同樣不容易。大衛在未出生前父親去世,不久母親改嫁,繼父嚴酷殘暴,他姐姐也同樣鐵石心腸,不近人情,在大衛成長過程中遇到許多不友善的人——殘忍的校長、狡詐的朋友,還有心懷歹意的希普。然而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愛善良的保姆辟果提,不善言辭內心卻誠摯淳樸的巴克斯,貌似嚴肅卻菩薩心腸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婦,有恬靜溫柔的阿格尼斯,一位聰慧的知心朋友,還有朵拉,一位最可愛的女孩,天真無邪,是大衛的「小童妻」
我用孩子的視覺窺探到善良純真的大衛,同時亦喚回自己對童年的記憶。無法忘記大衛天真地重復道琢磨到「巴克斯很願意」我不由自主的撥開歷史般厚重的雲層,穿越那彷彿離我很近又很遠的世界。「當然可以替你捎個信,寫上巴克斯很願意,可你可以自己告訴她呀!」但寫信時還是一筆一劃的附上:他說此事很重要——巴克斯很願意
夕陽在小山丘旁允暈開,自然清新,好似濾走一切黑暗腥腐。在彌漫著銅臭氣息的社會里依然可見潔凈的靈魂。這也是小說的經典所在,它具有凈化靈魂的道德力量。
亞摩斯還賓的那場船難令我難忘。一艘船在暴風雨的肆虐下即將沉沒,水手哈姆不聽大衛的勸,奮不顧身地下海救人,在他就要觸到輪船時,認出在船上掙扎求生的正是誘騙他未婚妻的斯提福茲,但善良的哈姆仍竭力想把他救上岸。這時,一個巨大得像山一樣的綠色浪潮迎面襲來,把所有的希望都澆滅了,他們兩個人永遠的離開了。哈姆的胸懷可以納百川,比海洋更博大,它是生命舉手頭足間的一種本能,是水到渠成的一種習慣。他的「真」正如呼吸,在呼與吸之間是自然的吐納,無需考慮無需思考。在他面前,紈絝子弟顯得如此丑惡、自私和渺小。
這份「真」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可往往被我們忽略。
無論熟悉還是陌生,總會有「真」溫暖我們的心。親人間相濡以沫的支持與關愛;朋友間心有靈犀的默契和配合;路人間細致入微的關懷和攙扶
這份「真」是人類前進的燈塔,為更多需要的幫助的人帶去溫暖並讓溫暖這顆火種撒滿人間,點燃這個社會的每個角落。
林清玄曾說過:「雪,冷而清明,純美優美,在某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而「真」是我們的心靈最單純最明亮的底色。
我們不曾忘記水手哈姆的「真」,他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將被永恆地延續。讓我們盡情吐納這種生命的養分,即使風沙侵襲,我們的人間依然溫暖如春.
F. 《大衛 科波菲爾》觀後感
這本書圍繞著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描寫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善良質朴的老保姆辟果提;有貌似嚴肅卻有菩薩般心腸的姨婆;有生活不甚如意的密考伯夫婦;有恬靜聰明的艾妮斯;有天真浪漫的朵拉;還有兇狠殘暴的摩德斯通姐弟倆;還有卑躬屈膝,陰險狡詐的希普……
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7歲時就改嫁。大衛的繼父是一個兇狠貪婪的傢伙,而且繼父的姐姐竟也是個鐵石心腸,不近情理的人。他們姐弟倆不僅百般虐待大衛,而且把大衛的母親折磨致死。母親死後,大衛的繼父逼大衛去當童工。在此期間,大衛有幸逃了出來,去投奔了他好心的姨婆,並被姨婆送進一所很好的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大衛在成長過程中歷經磨難,但是他善良,正直,樂於助人的天性始終沒有改變。他在困境中奮發向上,刻苦努力,最終不僅在事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同時獲得了美滿的幸福生活。
讀完整本書,我覺得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他是個助人為樂的人,這個人的人生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他面對困難毫不逃避,因為他深刻的明白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於是他在自己遇到種種困難時,都努力的想辦法去解決。在解決過程中,他沒忘記自己助人為樂的本分。他一邊幫助人,一邊解決自己的困難。最後他獲得了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美滿的生活。
他的那種堅強和勇敢深深的打動了我,同時也啟發了我不管自己遇到多少困難,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堅強的去面對,想法設法去解決,才能戰勝自己,才能成功。這才是對我們人生的考驗。就拿我們小學生而言,也許幼小的我們還不需要挑起生活的重擔,不要經歷種種磨難,但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學習,大衛這種不怕遇到困難,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正是我們最需要學的。
有些同學在學習生活中一遇到「攔路虎」,便馬上唉聲嘆氣,第一個想法就是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再者就是放棄。從來沒想過,靠自己的雙手去解決問題,去探索問題的出路,沒想過那樣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才能,我也不例外。希望這本書啟迪了我,也能啟迪廣大讀者,特別是像我一樣的小學生,讓我們一起加入學習大衛。科波菲爾精神的熱潮中來吧
G. 急求《大衛·科波菲爾》讀後感、2000字左右
在自由競爭、自由貿易沖擊下,金錢法則主宰了社會。科波菲爾一生的坎坷就是因為摩德斯通、尤利亞·希普之流圖謀和他有關的財產所造成的。從喧囂的倫敦,到幽僻的村鎮、荒涼的海灘,無處不彌漫著金錢崇拜、自私自利的毒霧,它窒息著人們的生活,甚至連孩子也不放過。當時英國的兒童教育已經成為資產階級生意經的對象,破產後的小酒料商克里古爾開辦薩倫學校,不過是在經營另一筆買賣,他關心的只是如何用學費低償債款,和更多地剋扣學生伙食費用以牟取厚利。作為校長,他除去「鞭打藝術」外一無所知,在他統治的學校里充滿著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和趨炎附勢的卑鄙。從童工身上殘酷地榨取廉價勞動力,是當時英國工廠普遍存在的現象,摩德斯通一格林酒業公司一個批發店僱用了三、四個孩子,其中的科波菲爾剛剛十歲就從早到晚和成年人一樣勞動,得到的工資卻只能買一點半價出售的陳蛋糕或粗製布丁糊口,永遠飢餓、襤褸,說不盡的痛苦和屈辱。 婚姻、家庭是狄更斯一貫關心的問題,作品用許多篇幅寫了金錢怎樣玷污和破壞著這個一向被視為聖潔的感情的殿堂。摩德斯通先生娶科波菲爾的寡母,不過是藉婚姻關系取得她的財產;摩德斯通小姐隨後來到這個家庭,則是為了掌管這份財產。而小科波菲爾是他們霸佔這份財產的一種障礙,於是被他們視為眼中釘,備受欺凌。作為實利主義的化身,摩德斯通姐弟性格里的那種所謂自製、堅定、意志力,實際上是唯利是圖的鐵石心腸,他們輕蔑任何精神生活,他們「象是一陣冷風吹走一切人和人之間的正常感情」,剝奪了科波菲爾家裡原有的寧靜和歡樂,終於使得科波菲爾心地善良、感情脆弱的媽媽在苦惱和驚嚇中離開了人間。老船工辟果提先生組織起異性同心的一家,依靠勞動和彼此間的眷戀、關懷、體貼,生活在一條舊駁船上,雖然清苦,卻十分幸福,但是,小愛彌麗在當「闊太太」的引誘下,和有錢人家的少爺斯提福茲私奔了,從此,她的舅舅辟果提先生為尋找她四處漂泊。她的未婚夫海穆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曾經是那麼溫暖可親的舊駁船,只剩下孤苦伶仃的古米治太太,每夜亮起蠟燭,等待愛彌麗的歸來。威克非爾律師事務所的辦事員希普為攫取金錢,使用各種卑鄙的手段,脅迫他的僱主威克菲爾「一步一步地放棄了名字和名譽」,給威克菲爾父女帶來不可言狀的痛苦。由於財產糾紛,狄克先生被家人折磨得神智失常,甚至幾乎被終身禁閉。馬戡太太借女兒安妮的名義不斷向女婿史特朗博士勒索錢財,以致引起別人對安妮愛情的懷疑,一度造成他們夫婦間的隔膜。科波菲爾的姨婆因為丈夫揮霍成性而夫婦分居,老保姆辟果提則因丈夫吝嗇而苦惱。一樁樁風波、糾葛,不僅說明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基礎上的婚姻和家庭往往是脆弱的,不幸的,並且從一方面表現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動盪不安。 金錢世界的殘酷,集中地、尖銳地表現在廣大下層人民所受到的經濟壓力上。出身於破產小職員家庭的狄更斯對此有切身的體會和了解,他以深切的同情,描寫了窮教師麥爾的慘痛,和貧苦無告的密考伯先生的惶惶不可終日。承擔著薩倫學校全部工作的麥爾,「身邊連半個先令也沒有」,靴子破得無法修補,更可悲的是由於老母親住在濟貧院,就受到百般羞辱,以至被逐出校門。密考伯先生替各式各樣的商家招攬生意,「收入很少或一無所得」,為了維持人口不斷增加的家庭,賣盡當空,顛沛流離,債主經常上門叫罵,隨時有被債主控告,和被法警逮捕入獄的危險。密考伯先生一生都在等待「機會」,機會卻從來不曾在他面前出現。對於愛情忠貞不渝的密考伯太太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的丈夫「具有各種資格和才能」,可惜這些「資格和才能」始終得不到了解賞識,密考伯太太是善於估計和分析形勢的,可惜她的理智和邏輯在認錢不認人的社會里總是到處碰壁。盡管天性快活的密考伯本人能夠隨遇而安,樂以解憂,我們也禁不住為這個小人物的命運多舛而感到辛酸呢。最後,在金錢逼迫下密考伯竟然一度成為惡人為非作歹的工具,當他掙脫魔掌,解除了良心上的重擔之後,他終於認識到在英國本土上自己一家是無法找到一塊安身立命之地的,決心移居海外。開往澳大利亞的航船上的移民們,一方面說明了英國向外擴張的殖民政策,一方面不也是對那個「給他們出生而不給他們職業的國家」的一種控訴嗎? 人和人之間的冷酷無情,社會的動亂,生活的壓力,你爭我奪,爾虞我詐,這一切正是以金錢為象徵的私有制社會的必然產物。狄更斯從人道主義思想出發,能夠揭開所謂「維多利亞盛世」華麗的帷幕,指出它身上的瘡皰,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H. 求<大衛、科波菲爾> 讀後感 要2000字 急要
大衛在剛剛進入上流社會的時候對那裡膚淺俗媚的貴族小姐著實是傾心不已,就像是鄉下孩子第一次進城,可是那些小姐們又有誰會看上這個幼稚的傻小子呢?他的幾次所謂的失戀實在是好笑,幸好還有阿格尼絲對他善意的嘲諷,大衛才不至於這么持久胡鬧下去。
這個時候,他認識了「小花朵」朵拉。
朵拉也算是一個書香門第的小家碧玉了,大衛對她一見鍾情,為的就是她清新脫俗的容貌和天真稚氣的性情。其實大衛生命中最重要的這幾個女孩模樣都是出眾的,大衛一門心思想娶的畢竟還是朵拉,足可見朵拉的特別。朵拉讓人很容易想到小嬰兒,咿咿呀呀的說著天真甚至於聽不懂的碎語,跟寵物狗狗在一起嬉鬧,這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大衛對她非常著迷,在朵拉失去雙親、沒有依靠之際,依然毫不猶豫地想要娶她過門,最終抱得美人歸。
然後呢……呵呵,大衛和朵拉的婚後生活好像只是集中的講了兩章,可是這已經足夠了。第一章我把它稱之為發現問題,第二章則稱之為解決問題,這樣的分類究竟有多殘酷,都在我的心裡。
小嬰兒是什麼樣子的?僅僅是可愛嗎?問問做過父母的人,大概最大的特點就是,你要展開雙臂去迎接她一切的無知懵懂,還要認為這都理所應當。朵拉什麼都不會,只會咿咿呀呀的。她不會家務這沒什麼,因為他們有女傭,可是她不會管理女傭。每次吃飯都要晚上好幾個小時,大衛讓她說說女傭,朵拉拒絕的理由居然是「因為我是個小呆頭鵝」;大衛想吃魚,她就突發奇想跑去一家超貴的館子定了一條超大的魚,以至於入不敷出;只要朵拉去買東西,不是缺斤少兩就是假冒偽劣,她卻從不以為然;他們家歷任的家佣都是把全家的器具偷個精光、被別人發現了、告到警察局了,大衛和朵拉才知道自家被偷;朵拉心血來潮買了一桶牡蠣來請客,即將要吃的時候發現這些牡蠣居然沒有經過預處理、根本打不開;入不敷出的生活讓大衛重擔在肩,想要教朵拉記帳,朵拉就立即哭著喊著說大衛不愛她了,直到大衛認錯、放棄了這個念頭。總之,只要大衛想跟朵拉談任何有關生活的話題,朵拉就說他是個「壞孩子」,拒絕溝通!朵拉是一個長著大人面孔的小嬰兒,你沒有辦法跟她溝通任何生活常識。
姨婆說過,既然你選擇的是朵拉整個一個人,就要把她的優點缺點全部接收。大衛明白這個道理,全身心的認清一個事實:他的生活就會這樣一直混亂下去,而且他還必須要帶著幸福美滿的感覺混亂下去,所以把工作和家務都扛在了身上,並且持續著對朵拉的愛,直至朵拉的死。
是的,在第二個描述婚後生活的章節里,朵拉就死了,我想,這是對她最好的結局。
沒有什麼具體的語言來解釋朵拉究竟的了什麼病,就是在跟狗狗嬉戲追逐的一天天中,發現自己越來越瘦弱、越來越跑不動啦。朵拉是大衛真心愛著的妻子,大衛的難過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潛意識里有沒有什麼別的想法,這真的很難說。因為正如大衛所言,他言語間流露出的某些暗示可能自己都沒有察覺到,可是單純如嬰兒般的朵拉卻能夠感知,善良的朵拉將所有的不快和委屈藏於心底,依然傻乎乎的嘻嘻哈哈,糊塗的過著日子。
「我想讓你叫我『娃娃太太』」,當初的朵拉是用她一貫的撒嬌態度強迫大衛這么叫她的,可是就在她彌留之際,她卻說,她之所以想讓他這么叫,是因為「如果我做了什麼笨蛋的事情,你就在心裡想『她不過就是個娃娃太太』,這樣就不會生氣了」。多麼殘酷的理由!朵拉是笑眯眯的、柔聲柔氣地做出這番解釋,一語道破大衛的心思,彷彿將大衛剝個精光,接受良心的拷問!朵拉傻嗎?在大多數問題上她真的不是一星半點的傻,可是對於她「最愛的孩子」,卻看得那麼清。
娃娃太太死了,這就是狄更斯「解決問題」的方式,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對於深愛著朵拉的大衛來說,的確沒有什麼比讓朵拉死掉更好的解決方式了。朵拉說,她是在大衛還愛著她的時候死掉的,這樣真好。
在朵拉死之前,我是很受不了這種什麼都不會的女孩子的,可是看到朵拉臨死前那僅有的幾句傷感之中滿是慰藉的臨別語,難受得徹夜難眠。其實,每個女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個個小朵拉,像朵拉一樣天真爛漫、把生活像的那樣的幸福美滿,希望自己的心愛的男人能夠把婚前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說一輩子、永遠的寵著自己、遷就自己。在戀愛的時候,男人是很喜歡這種小寶貝的,為她的一顰一笑瘋狂,想要永遠摟在懷里不肯鬆手。那個時候,愛情主導了一切,別的什麼都不肯去考慮。一旦結了婚,希望她持家有道、溫柔賢惠、希望她什麼都會什麼都替他打點好,全然不是婚前的那副糾纏的嘴臉,彷彿婚後的朵拉就不是朵拉啦,婚後的朵拉就該換一個人。難道朵拉在婚前裝出家居賢惠的模樣、欺騙了大衛了嗎?朵拉明明沒有錯,錯的是大衛,他不應該期盼一個小天使、小寶貝變成賢妻良母,換句話說,如果他想要一個賢妻良母,那麼他就沒有資格期盼她又是一個小天使、小寶貝!
還是那句話,每個女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個個小朵拉,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半的朵拉們被男人所迫,變成了一個個的阿格尼絲——溫柔賢惠的家居女人,還有一半,折了翅膀,就像是故事中的那個香消玉殞的朵拉。
I. 電影《大衛,科波菲爾》觀後感
描寫了19世紀的英國種種的人情世故。書中的主人公是大衛,並以第一人稱著手寫作。大衛在未出生前父親去世,8歲時母親改嫁,繼你嚴酷殘暴,他姐姐也同樣鐵石心腸,不近人情,在大衛成長過程中碰到許多不友善的人——殘忍的校長、狡詐的朋友,還有心懷歹意的無賴亞?希普。然而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子的保姆辟果提,少言寡語的巴克斯,貌似嚴厲卻菩薩心腸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婦,有舒適溫柔的阿格尼斯,還有最可子的朵拉。 可子善良的保姆辟果提(她的形象在書中始終很高大,心靈美好)把年幼的大衛看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並成為大衛的好友。他們有時無話不談,很親近。辟果提的善良是自始至終的。心地永遠是那麼純潔。她並不是在人們面前做作的一類人,她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於是我會聯想到我們世上的某些人,虛偽的善良假惺惺。離不開的便是個利益,做的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我的利益會被損害嗎,或是什麼自私的目的能達到、完成嗎?他們的心靈應該被修正,以辟果提的心靈的標准來修正。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類似斯提福茲的人不少。他很狡詐,他與大衛成為朋友,然後欺騙了大衛的朋友,他們一開始與人成為朋友時總表現出很紳士或很優秀的某些品質,其實,他們是有目的的。在迷惑了對方後,罪惡的目的、計劃便開始了。利用對方的可靠的人情來做欺騙,當自己目的達成之後便溜之大吉,他們的人性是丑惡的,可恨的。 書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尤賴亞?希普。在別人面前總表現得很卑微,似乎要博得別人的同情,他在任何時候都這樣。其實別有目的,在成為威克菲爾的合夥人以後,他要讓威克菲爾崩潰,使他沾上了酗酒的惡習,並挪用公款交試圖吞掉威克菲爾的事務所。類似這一類人在商場上我想是不少的,他們總是以破壞別人聚斂財富為快樂。有時他竟然連最親的人也要欺騙。在親人面前他們又是多麼成功,多麼輝煌,但孰不知他是出賣了自己的人性才換取得的。在得到輝煌的同時,他們也收獲了罪惡。一般人我想是不會要這樣的輝煌的。 說到書中的米考伯夫婦,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他們算得上是識事理的人(關於這點就不加說了)。憂的是他們總是不努力工作,期待轉機的出現。即使在生活上貧如洗,並欠下一屁股債之後,仍然不努力去工作,希望天上能掉下餡餅。我們現在米考伯式的人不乏很多。也包括學生,總認為學習無聊乏味,枯燥而且不認真學習,卻渴望一個好成績,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仍執迷不悟,他們的心靈僥幸占據了全部空間。或某些下海經商的人,總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佳,不遇上「轉機」,卻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存在的客觀原因,不努力工作,完美主義幻想著,並由此鬆懈下來,使自己崩潰。對自己並沒有明確目標,或許確是有目標,但很簡單:要碰到轉機。 我們應該繼續和發揚美好的人性,讓缺憾的心靈彌補過來;而對於丑惡的人性,我們應果斷說「不」,並用美好的人性打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