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律職業共同體只能是一個夢想嗎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法官的英年早逝,不僅震動了整個法院系統,更重要的是震驚了中國法律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律師界的一片痛惜與一致哀悼,讓人驚愕,又使人驚嘆。對此,上海市高院崔亞東院長評價說,鄒碧華的一言一行體現了其「對法律工作者的平等與尊重」;江蘇省高院許前飛院長認為鄒碧華「以生命的代價彌合了法官於律師之間的裂痕」,來自全社會鋪天蓋地地悼念鄒碧華的文字,尤其是鄒碧華去世的當天晚上在網路和社交平台上出現的「今夜法律人為你刷屏」,則表達了對鄒碧華以一己之力而追求建構的「法律職業共同體」所帶來的最深默契與最高敬意,這也是鄒碧華作為一名法官對建構「法律職業共同體」所付出的努力與回報。
於是,一位模範法官的去世,喚醒了一個時代主題。因為人們在扼腕痛惜之餘,不僅開始真正看到了整個法律圈的共同價值觀,同時又看到了在鄒碧華身後,還留下了一個時代主題:如何完成「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破解與建構之責任使命。
十多年前,關於什麼是法律職業共同體,曾經引起了許多法律人熱烈討論乃至爭論。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2001年強世功教授在《中外法學》發表的那篇在法律界廣為傳頌的《法律共同體宣言》,他以一種文學表達的方式提出了「法律共同體」的概念。他在這篇文章中動情地寫道:「無論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還是鄉村的司法調解員,無論是滿世界飛來飛去的大律師還是不知名的地方檢察官,無論是學富五車的知名教授還是啃著饅頭鹹菜在租來的民房裡復習考研的法律學子,他們構成了一個無形的法律共同體。共同的知識、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思維、共同的理想,使得這些受過法律教育的法律人構成了一個獨立的共同體:一個職業共同體、一個知識共同體、一個精神共同體!」
於是,從那時起,關於什麼是「法律職業共同體」,開始引起國內法學專家諸如張文顯、信春鷹、石泰峰等許多法律人的熱烈討論乃至爭論,並為此推出了一部重頭之作《司法改革報告:法律職業共同體研究》。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所期待的法律共同體卻還依舊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難出來。直至鄒碧華法官的去世,才又一次喚醒了法律人內心深處的情結與夢想。
所謂法律職業共同體,是指在法律事業團體中,由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法學家等法律職業群體相互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沒有疆城的法律思維共同體、法律事業共同體、法律解釋共同體、法律協作共同體。可見,無論是法官還是檢察官,不論是學者還是律師,盡管職業不同、個性不同,但他們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思維乃至共同的職業習慣。
但是,在處處強調中國特色的語境中,法律職業共同體似乎一直是一個不受了解,被人排斥的概念。還是強世功教授說得好:「無論人們在情感上如何反感他們,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他們。人們正在懷著矛盾的心情來接近他們,接近這些出沒在公司、飯店、宴會、酒席上的律師,這些活躍在課堂、講壇、媒體上的法學家,以及那些深居簡出的法官。這些人正在不斷地聚集起來,形成一個獨特的共同體,那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共同體--法律共同體,它既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同時也是現代社會秩序的維系者。」
2006年9月太原舉辦「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上,時任《中國律師》總編兼中國律師論壇秘書長的我曾策劃設計了一個 「法律共同體的構建與互動」的分論壇。在分論壇上,無論是律師還是法官、檢察官等其他嘉賓,都清醒地認識到,不管是為了職業利益,為了專業發展,為了司法改革,還是為了公平正義,為了法治精神,我們的社會需要不斷強調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構建。因為要使「紙上的法律」真正成為生活中「活的法律」,真正發揮法律的規則與程序功能,關鍵就在於培養一個強大而專業的法律職業共同體。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要求健全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將司法考試制度改為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建立法律職業人員統一職前培訓制度,對職前培訓實行統一管理,著力提高法律職業人員法律信仰、職業操守和職業技能。二是探索建立法律職業從業者之間良性流動和開放的人才吸納機制。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三是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完善法治人員職業保障體系,建立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專業職務序列及工資制度,切實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
夢想是美麗的,現實是殘酷的。但我們不能因為殘酷的現實而放棄美麗的夢想。正如我國很多法學家始終對通過建立法律共同體實現法治寄予了極高的期望,我們希望像強世功教授在《法律共同體宣言》中的呼籲那樣:所有的法律人團結起來!
在這方面,鄒碧華法官不僅是一位努力追求者,也是一位大膽主張者,更是一位積極的踐行者。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背景下,期待鄒碧華生前積極主張與全力踐行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能夠早日建構完成。
Ⅱ 鄒碧華生前努力推動的法律職業共同體是個什麼意思
法律職業共同體是以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家為核心的法律職業人員所組成的特殊的社會群體。在當代中國,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中國社會和法律發展的必然,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正成為我國法治社會生活的內在要求,有著深刻而重要的現實意義。
.
Ⅲ 今天單位要求去看鄒碧華電影,看完領導要求寫讀後感,怎麼寫求助
其實你說的應該是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
Ⅳ 改革開放40周年風雲人物有哪些
馬雲馬化騰柳傳志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