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影觀後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2 22:34:40

①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角度

心靈的救贖——淺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心理現象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心理影視巨作,看完這部電影,我們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在我們感慨主人公安迪·杜弗雷驚人意志的同時,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部影片中心理細節。

影片一開始,當檢察官在陳述自己的分析推理時,就提到了犯罪動機,犯罪動機是指引起和推動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以滿足某種需要的內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結構中的重要動力因素。安迪的犯罪動機當然就是不滿於他妻子與情夫之間的關系。

緊接著,檢察官分析中有一個證據性的細節:槍的一個彈匣只能裝六顆子彈而受害者各中四槍,因此罪犯中間還停下來裝子彈,以便再次開槍。這個過程中,如果是出於一時沖動。罪犯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停下自己的行為。於是,檢察官據此判斷這是一次復仇行為,這個推理充分運用了與犯罪動機有關的心理學知識。

當安迪被判終身監禁送到肖申克監獄時,那裡的罪犯有個習慣就是喜歡逗新人,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監獄里的人也希望找到自己的自尊,他們在監獄里受到獄警們的壓制和管束,在新人來的時候,他們就想欺負別人,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也許是因為監獄里的生活太無聊,又或許像弗洛伊德所描述的那樣,「性」是人的本能,所以在肖申克監獄里也會存在同性戀者——「姐妹花」。同性戀是一種性取向,指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監獄里的同性戀是境遇型同性戀,這種同性戀是因為環境或者遭遇而後天形成的。比如一個人總是呆在男女比例失調的環境裡面,身邊總是同性,總是承受來自同性的刺激,就容易變成境遇型同性戀。「姐妹花」的同性戀關系不僅滿足了他們的慾望,還讓他們在監獄里結成一派,互相有了依靠,所以他們敢肆意妄為,遇到看不順眼的人就暴打一頓,藉以發泄。

在重修工廠屋頂時,安迪聽到獄警們討論繳稅問題,便主動上前幫助看守長哈德利逃稅,這一次冒險的經歷讓他差點丟掉性命,但最終卻為獄友贏得每人3瓶啤酒的獎勵,也許像瑞德說的那樣,安迪這樣做只是為了找到做人的感覺,哪怕只是一小會兒,而且這次和獄警打交道也讓安迪贏得了友誼,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讓一直以來總是被欺負的他終於得到了一些心靈上的補償。這是第一次看安迪的臉上露出笑容,畢竟,自由總是最快樂的,同時也代表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每個人都有這種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同時啤酒也讓工友們感覺到就像在給自己家的的屋子重修屋頂一樣,他們喝啤酒的時候,覺得自尊得到了滿足,感覺到了自由。

影片最精彩的片段是安迪在獄警辦公室放「費加羅的婚禮」。這次,我們看見他臉上的微笑是一種帶有勝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獄警中的價值以及以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給他的朋友帶來了自由的感覺——哪怕只是一剎那。音樂讓監獄里的人感覺到圍牆都消失了,他們在監獄里整天面對的都是獄警們訓斥的聲音,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享受過這樣美妙的音樂了,這突如其來的樂曲讓他們忘了自己的處境,感受到了瞬間的輕松和自由。

以上都是影片中出現的一些折射出心理學知識的細節。然而,影片中最重要的心理學看點之一是:制度化——群體和組織的社會生活從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認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轉化過程。制度化是群體與組織發展和成熟的過程,也是整個社會生活規范化、有序化的變遷過程。

老布魯克斯假釋通過時,他竟然想要通過傷害其他囚犯,從而使自己被繼續留在監獄里。因為在監獄里他看管圖書館,是一個有知識的體面人,而到外面之後他什麼也不是。可憐的布魯克斯在獲得自由之後終日惶惶不安,經常在噩夢中驚醒,最後不得不選擇上吊了卻殘生。獲得假釋後的瑞德同樣發現:40年來每次上廁所都要請示。他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那就是永遠無法適應監獄高牆之外的生活,每天只想著破壞假釋條例,讓周圍的人再把他送回監獄去,只有在那個熟悉的地方,他才不必惶惶不可終日。

我們感到非常奇怪:自由難道不是每個人的理想嗎?為什麼會有人逃避這種自由呢?心理學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中就明確指出了一點——人類具有逃避自由的傾向。因為他認為,人類要想逃避孤獨,就必然要放棄自我,逃避心靈的自由;要保持自我的獨立性,追求自由,那麼就必然會陷入孤苦伶仃的無援境地。相對於孤獨的景況,大部分人都更傾向於選擇逃避自由。因此人們需要秩序,需要法規,在這些條條框框的約束下,人們會獲得起碼的安全感,按部就班地活下去。

在監獄里已經被「制度化」了的布魯克斯完全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自由生活,因為對規則的服從已經內化成他心理的權威,變成了一種生命的秩序,一旦失去它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安全感。所以,他寧可選擇死亡,也無法忍受這種「自由」。就像瑞德說的那樣,「這些圍牆很有趣的,開始你恨他們,接著你適應了他們,日子久了,你開始依賴它們。」

監獄里的制度化可謂一種悲哀,然而安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卻沒有改變他堅定的信念,這也是影片的第二個心理學看點。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曾經提出這樣的理論:「在任何極端的環境里,人們總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也就是說,在一個人極端痛苦無助的時候,他依然可以自行決定他的人生態度。

安迪·杜弗雷用了20年的時間挖了那條在瑞德看來600年也不可能挖好的隧道。

我們的意志總是一點一點地被各種事實消磨殆盡,我們的理想最後也會被自己所拋棄或者忘記,然後我們會像肖申克監獄里的犯人們一樣,懶散地接受命運給予我們的各種安排。這就是生活——大多數人的生活。但是安迪.杜弗雷,他並沒有沿著這條絕大多數人都在走的路走下去,他從一開始就是個異類,在現實面前他選擇了沉默,但這並不表示妥協,他看似弱不禁風。他堅強地接受著監獄里的種種現實:變成犯人的事實,心裡的落差,被變態的同性戀不停的騷擾和毆打,身上常有的新傷……這就是他的生活,他默默地全盤接受,不說一句抗議的話,連其他的犯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在這種常人無法忍受的現實面前,他還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其實,從一開始,在獲取圖書館經費問題上,我們已然看到了安迪的執著和樂觀。他為了監獄的圖書館,一次次的給州長寫信,他不知道寫了多少封信,最後終於如願以償。這份執著和毅力,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瑞德曾經警告安迪說「希望是很危險的東西,希望讓人瘋狂」。安迪並沒有反駁,但也沒有放棄自己心裡的堅定決心,他堅信他能夠離開那裡,他沒有放棄過努力。並在最後給瑞德的信里寫道:「有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許是世間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從不會逝去!」兩人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們了解到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不僅拯救了他自己,也在精神上拯救了他的獄友瑞德。

這部電影,用普通人也普通的情節展示了一個偉大人物的偉大內心世界,也告訴生活中的每個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氣和堅強才是最大的救贖。

② 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觀後感

關於心理健康的讀後感

這段時間,我閱讀了鄧明珍的《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啟發。

首先,
我要分析一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大學生是社會上文化層次水平較高、
思維最為活
躍、最有朝氣的群體之一。他們渴求知識、積極向上、胸懷博大,時刻關注國內外的風雲變
幻,
把個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國的興旺發達和民族的繁榮復興融合在一起。
但是,
由於社會
轉型和自身發展階段的影響,
使得正處於青春期、
社會閱歷淺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現
了諸多問題。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占退學總人數的

54.4%
。有
28%
的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
10%
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
上的心理問題。在最近的幾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中精神行為檢出率為
16%
,心理健康或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約占
30% [3]
。諸多的數據和事實表明,大學生已成為

心理弱勢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
、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不能集中精神進行學習,適應困難。其中有些自控能力
較差的學生往往由於沉迷於網路游戲或上網聊天,
學習成績不佳,
進而對學習產生厭倦、

考試感到焦慮。

2
、自我評價失調。許多大學生都是中學時的學習尖子,心理上有較強的優越感,而進入大
學後,
這種優勢不再,這使得他們的優越感受到重創。這時一旦學習成績稍有波動,就會降
低自信心,甚至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
、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由於存在交際困難,同面對面的交流相比較,一些大學生更願意在
網路這個虛擬的環境中進行交流,
迷戀於虛擬世界,
自我封閉,
與現實世界脫離。
長此下去,
對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4
、就業心理困惑。這在大四學生當中尤為普遍。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沒有做好就業心理准
備,不能很好的認清當前的形勢,對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評價不夠確切,好高騖遠,一
日三變。還有部分學生在擇業中不認真思考,盲目從眾。

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梁之才,
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社會的未來,
因而,
我們不能不關注大學
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我認為:

1
、大學生應當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自己究竟想成為再怎樣的人,自己想
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
然後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為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為了自己想
要的生活,
自己究竟要怎麼做
2

大學生應當正確審視自己的能力水平,
然後坦然的接受它。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很差,
而是你目前的水平與他人有差距而已。
為了縮小這個差距,
你需
要付出心血與汗水,
好好努力,
提高自己的能力與水平。
等到收獲那一天,
相信你的笑容是
甜美的。

3
、大學生不應當自埋首於書本,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學生應當擁有開闊的心
胸與視野,多結交朋友,這對於大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幫助。

4
、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大學四年應當積累一定的就業知識,著有助於看清就
業形勢。同時大學生應當,對自我的能力進行正確的定位,切忌好高騖遠。其實,剛剛出來
工作的大學生一般沒有什麼經驗,你要想想,用人單位憑什麼給你很高的待遇
?
所以,剛開
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實力去證明,你有足夠的能力去獲得應得的待遇

③ 學習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感言怎麼寫

寫作思路及要點:先寫自己在對課程回顧總結,再寫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最後寫該課程給自己帶來的啟發。

正文:

今天我學習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康老師和藹可親,幽默風趣。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貼近現實生活,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調整心理的知識,感覺突然對過好大學新生活有了十足的信心。

正如康老師所說,我們學習心理學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自己快樂起來。對此,我十分認同!時時保持在快樂的狀態中著實是一種大智慧,需要我們認真研習,來讓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康老師獨特的教學模式——小組學習完成任務。而內容極具挑戰性和趣味性,有利於我們保持對心理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也使我們能更好地認知、運用心理學知識。總之,我通過這節課認識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價值意義。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寫課程觀後感的技巧:

觀後感的寫法比較靈活,我們可以先把看到內容進行一個大致的概括,同時要代入自己讀書時候的感受,代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所寫出來的觀後感才會更加出彩,也可以列舉自己認為課程中的比較好的地方,並且要著重表明到底是自己感覺哪些地方寫得比較好。

還要懂得把課程中的內容跟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或者也可以把課程中的內容跟我們現在的生活做一個對比,這樣我們的觀後感才會顯得更加真實,觀後感是為了讓我們總結自己所看到的內容,形成一個更加深刻的記憶,畢竟我們上過的課程都會成為我們成長過程當中的養料,讓我們的精神境界變得更加有深度。

④ 心理健康觀後感三百字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聽了心理健康講座得到的觀後感為例進行詳細描寫。

正文:

我聽了韓學榮教授的心理健康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收獲很多。

韓老師從健康的定義、健康的標准、健康與不健康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講述,感覺老師講的這些都很貼切實際,很實用,尤其對於我們老師工作壓力大,聽完講座心裡感覺輕鬆了很多,感覺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

並且在課上聽的很輕松沒有感覺累,一天時間覺著過得很快。並且在以後教育學生上和自己自我調節上受到很大啟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會有萬能的、普遍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怎麼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評,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學生讓孩子們喜歡你。學生在喜歡你的基礎上,就會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並且願意學習,因為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二、在我的心裡上,老師的講座讓我釋放了很多壓力。首先讓我知道生活是五顏六色的,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上有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把心思放下來把擔子放下來,學會自我調節。另外還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碼的獨立性。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我們要試著適應環境。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金,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該怎麼過怎麼過,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呢?

⑤ 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感受

寫讀後感、觀後感之前,我們要仔細閱讀或觀看作品,理解作品寫了或表現了什麼,說明了什麼道理或表達了什麼感情,然後從中挑選出最感動自己或最啟發自己的內容,作為寫作讀後感的材料。

例文:今天是我第一次上線下的心理健康課。康老師和藹可親,幽默風趣。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貼近現實生活,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調整心理的知識,感覺突然對過好大學新生活有了十足的信心。

正如康老師所說,我們學習心理學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自己快樂起來。對此,我十分認同!時時保持在快樂的狀態中著實是一種大智慧,需要我們認真研習,來讓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康老師獨特的教學模式——小組學習完成任務。而內容極具挑戰性和趣味性,有利於我們保持對心理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也使我們能更好地認知、運用心理學知識。總之,我通過這節課認識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價值意義。

(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用

幫助適應大學生活能夠解決問題,首先是目標失落與確立的沖突。中學階段,大家都有一個具體目標:考大學。

隨著「上大學」這個直接、實在、確定的目標實現,便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但是由於對大學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確立目標時產生了許多心理沖突。首先,「理想的大學」同「現實的大學」之間的矛盾使人產生了深深的目標失落感。

⑥ 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得體會1000字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聽了心理健康講座得到的觀後感為例進行詳細描寫。

正文:

我聽了韓學榮教授的心理健康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收獲很多。

韓老師從健康的定義、健康的標准、健康與不健康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講述,感覺老師講的這些都很貼切實際,很實用,尤其對於我們老師工作壓力大,聽完講座心裡感覺輕鬆了很多,感覺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

並且在課上聽的很輕松沒有感覺累,一天時間覺著過得很快。並且在以後教育學生上和自己自我調節上受到很大啟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會有萬能的、普遍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怎麼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評,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學生讓孩子們喜歡你。學生在喜歡你的基礎上,就會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並且願意學習,因為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二、在我的心裡上,老師的講座讓我釋放了很多壓力。首先讓我知道生活是五顏六色的,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上有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把心思放下來把擔子放下來,學會自我調節。另外還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碼的獨立性。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我們要試著適應環境。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金,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該怎麼過怎麼過,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呢?

⑦ 我是大一學生,心理課有個實踐任務,觀看健康心理電影,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借鑒意義,並且寫觀後感。

勵志電影都符合 阿甘正傳 牛仔褲的夏天 三大寶大鬧寶萊塢

⑧ 求一篇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後的心得體會和收獲的文章

寫作思路:直接闡述一下自己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感受即可,比如幫助自己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等等。

正文:

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地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地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教導和書本的指導,我慢慢的開始正視自己。

這門課程幫助我規劃人生,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人生的確需要規劃,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備做些什麼樣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踏實的人生目標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永遠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有些時候,理想也等同於我們的目標,但只是有了理想卻沒有認真規劃,在實現的路上歧路多多,看著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計劃往往趕不上改變,到頭來感嘆行路難,安慰自己已經追求了過程就不要太在意結果。

這是理想與現實出入太大不得不給自己的安慰。而如果你的確認真規劃了你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標,如果過程出現了偏差就及時改正,始終讓自己的目標在現實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緊咬目標,你會發現你有戰無不勝的力量,而且會努力為自己的最終理想而奮斗不已。

目標清晰與渾渾噩噩根本就是兩種不同人生的選擇,規劃好你的人生,你會奮不顧身地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動的動力,也是你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規劃目標。所以一個好的人生規劃太重要了,而這門課就很好的幫助了我。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

⑨ 心理講座觀後感怎麼寫500字

聽了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獲很大。不僅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松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咨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咨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獲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典古裝歷史電影大全 瀏覽:127
神仙顏值的愛情電影 瀏覽:435
大咖雲集的電影 瀏覽:443
小烏龜電影完整版 瀏覽:521
電影鏡頭的拍攝手法英文 瀏覽:723
法國一部電影畫里人活了 瀏覽:271
日本高分愛情電影污 瀏覽:744
有一部電影叫婚前什麼 瀏覽:88
教書愛情的電影 瀏覽:908
愛情啟示錄電影 瀏覽:243
周星馳和吳孟達演過的所有電影有哪些 瀏覽:937
90年代新疆電影大全 瀏覽:508
有哪些可以免費看會員電影的網站 瀏覽:155
王道電影高清完整百度雲 瀏覽:348
介紹一個喜歡的電影英文怎麼寫 瀏覽:870
現在電影為什麼更多泰國元素 瀏覽:899
奧特兄弟在哪個電影完整版 瀏覽:826
電影四根羽毛1939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705
兒童看抗日電影觀後感作文 瀏覽:666
最近有個穿越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