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10部奧斯卡獎電影觀後感

10部奧斯卡獎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3 20:32:18

❶ 奧斯卡最佳動畫獎【For The Birds】觀後感

For The Birds觀後感

黑暗下的排擠與仁愛 ——《For The Birds》觀後感

雖然這部動畫片僅有三分多鍾,但是他講訴了許多使人回味無窮的道理。他榮獲了第74屆奧斯卡最佳短片獎,從表面看他只是一部經典的搞笑劇,你仔細的觀察,你就會發現一些現實中會出現的現象。

小鳥們集聚在電線上,因一些小矛盾唧唧喳喳吵個不停,大家都有些尖酸。不速之客打破了爭吵,它們卻團結起來排擠大鳥……

沒錯,以鳥為例子講出並說明了,人們之間充滿了明爭暗鬥、 勾心鬥角,對他們排擠等社會中的不良現象。這些鳥們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了現實的歧視和諷刺。大鳥到了陌生的環境,小鳥們遇到了「陌生人」——大鳥,對它嘲笑、排擠,驅趕。「仁愛」的大鳥最後還是張開臂保護小鳥們。

社會的黑暗裡,不總是黑暗,有一絲絲的光芒也是耀眼的。他的光芒不僅為自己照亮,他的光芒更因他人而照亮。光芒被黑暗排斥,但光芒沒有墮落,光芒依然微笑。黑暗中的光芒微笑的保護著黑暗們。

黑暗下的一切並不都是醜陋、邪惡的,也有仁愛、美麗的。他的美麗也仁愛是太陽,照明了黑煙下的他們。

這電影不愧得獎,雖說是動畫,雖說是喜劇,雖說很簡短,但是它卻可以使我們笑完之後思考,意味深長……

❷ 求奧斯卡獲獎電影影評 英文版的

一、意象:

1、顏色和衣飾
顏色的喻意最常用也最明顯。
白色、粉色:白天鵝、妮娜。黑色:黑天鵝、母親、莉莉、貝絲。灰色:唯一的男主角——舞團藝術總監托馬斯。
白色:妮娜的枕頭是黑白花紋的,在多個夢醒的俯看鏡頭中,她的頭顱都正好擱在黑色藤蔓花紋盤繞糾纏的中心;她的雪白圍巾,呈絨毛狀,既是白天鵝羽翎的象徵,又像是雛鳥新生未豐的遍體軟茸。(以這種絨毛狀服飾象徵純潔,不久前在《單身男子》中也見過:尼古拉斯-霍爾特飾演的代表救贖天使的肯尼,就穿著這樣的軟絨白毛衣。)
粉色:妮娜的房間幾乎全部布置成粉色;開場的第一個早晨,母親端上來的早餐是切成兩半的水果,妮娜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機多次出現,可以看到她的手機屏幕上出現「MOM」字樣時,底色是粉紅色的。
當妮娜獨自蜷坐在甬道中練習手臂動作時,圍巾是淡粉色。
到她被選為「天鵝皇後」之後,那條絨毛狀的圍巾就不見了,即雛鳥褪毛的象徵。
——不過,當妮娜受到托馬斯誘惑又被拋閃後,曾坐在鏡前哭泣。彼時絨毛圍巾再次出現,應是喻意她此際彷徨悲苦,又回到瑟縮雛鳥的狀態。
灰色:當她頻頻出現幻象之後,她練舞時穿的上衣從白色變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成了灰色——灰色滲入了妮娜的粉色天地。
在酒吧中,莉莉給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葯物後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徹底變成了深灰色。
在妮娜的「白色時期」,她的鞋子是圓鈍、無侵略性也無野心的灰色棉布雪地靴,與她形成對比的是「黑天鵝」莉莉那冶艷的黑色皮靴。

2、天鵝
天鵝是個復雜奇怪的意象,可以代表純潔,卻也可以是肉慾的化身:眾神之神宙斯,為斯巴達王廷達瑞俄斯之妻麗達的美貌所傾倒,變為天鵝與其野合。天鵝雪白的胴體、柔媚的長頸、軟滑的羽毛、飽滿肉感的身軀,亦可看做女子性徵極致的組合。
天鵝的另外一個象徵意是藝術家的詩意唯美化身,聖桑的《天鵝之死》、諺語「天鵝之歌」,都用這個意義。
本片中天鵝的意象無處不在,貫穿始終的《天鵝湖》音樂令全片像一部音樂劇,此外尚有妮娜的手機鈴聲、帶有《天鵝湖》節奏和芭蕾舞小人兒的八音盒等。
我認為最重要的天鵝意象,出現在妮娜躺在浴缸中的時候(第50分鍾)。觀者可以看到鏡頭右邊一隻小盒子,盒子上用色點鑲嵌的手法砌出白天鵝的圖形。就在這天鵝的陪伴下,妮娜在浴缸中自慰——鏡頭中只有她閉目呻喚的面孔,和那隻天鵝圖形。這其實是「麗達與天鵝」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妮娜甚至向天鵝圖形那邊拋去一個嫵媚的眼風!但最後,妮娜被滴入水中的血液驚醒。
片中多名女子帶有黑天鵝的特質。
第一隻黑天鵝,當然是莉莉。
第二隻黑天鵝是貝絲。
第三隻黑天鵝,是妮娜的「另一個自己」。
需要說明的是:黑天鵝並不是徹底的邪惡象徵。它代表的是慾望、掙扎、不懦弱,和不掩飾、不壓抑一切渴求。黑天鵝唯一的原則是追求快感的原則。
(27分鍾時,一位黑衣舞蹈教師教授妮娜如何飾演黑天鵝,鏡頭長久凝視著這個老女人露出的肩胛,蝴蝶骨在衰老皺縮的皮膚下艱澀滑動,這是只不能再飛起的老天鵝。)

3、指甲與抓痕: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夢境之後,第一次發現肩胛處有傷痕,並且她閃躲著、砌辭掩飾,不願母親過多注意;後來,抓痕頻繁出現;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馬斯把天鵝皇後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發現指甲處開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間里,試圖剝掉甲溝處脫離的皮膚,讓人心悸的是她順勢一撕,撕扯下一長條帶血的表皮,但當她喘息著在水流下沖凈血跡,發現傷口消失了;後來,妮娜的母親把她拉到洗手間,陰沉著臉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鵝」掙扎出繭的武器。母親的動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裝」與鎮壓。種種表象,暗喻妮娜身體中另一個自己越來越急迫地要破繭而出,要掙脫這個清潔的、嚴肅的、死氣沉沉的軀殼。
從處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儀式。無處不在的血污,象徵著妮娜性意識之逐漸覺醒,在心靈上從處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並非處子。她曾在托馬斯的強迫下面對這個問題。然而當他問「你喜歡歡好么」,妮娜臉上露出的不是對美好事情的緬懷,而是不得不勾起醜陋回憶的憎厭。若她不曾領略到歡好的快感,從精神角度上說,她便仍是處子。

妮娜試圖在浴缸自慰一段。注意:自慰需要使用手。她被水面上懸空出現的自己的臉驚嚇,浮出水面,發現手指在流血——也便是用來自慰的手。亦即「撫慰」她的是她心中的「黑天鵝」。
而在浴室鏡子前剪指甲時,試圖剪除「指甲」的是妮娜,而鏡子里惡笑著令她把肌膚剪破、淌出血來的,則是要迫切要破殼出來的自我。

4、莉莉:
莉莉肩胛處有黑色紋身,粗看像是鋪開的羽翼,有張牙舞爪之勢,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圖案是兩朵並蒂開放的花,象徵善與惡的並蒂。
莉莉出現的這天傍晚,妮娜在歸途中首次與遍體黑衣、長發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見。這是她潛意識中的「黑天鵝」首次出現,暗示妮娜其實對風情迷人的莉莉十分欽羨。
莉莉把妮娜帶到酒吧作樂,在從酒吧回去後,妮娜最嚴重的一次幻象出現了。
仔細觀看這段影像可以看出,不必等到第二天早晨,導演早就暗示了莉莉的不存在:在妮娜笑著進門時,她的身影出現在多面鏡中,被分裂成無數個「妮娜」,暗示此時的她已呈分裂狀態;母親出現,沒有向「莉莉」打招呼(第一次看時,可能會當做母親對莉莉的不滿或故意忽視,但返回去看便知進門的從頭至尾只有妮娜一個人);而此處有更明顯的暗示(1小時06分鍾):在鏡子里一個妮娜的身影後閃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著躡手躡腳地走開,這表示莉莉就是從妮娜腦中分裂出來的。隨後,妮娜「拉著莉莉」跑回自己的卧室,當她把母親關在門外時,可以清晰地看到門上懸掛著灰色鑲嵌粉邊的外套——灰色已經是主要色調,粉色退居邊緣。
母親大喊:「you』re not my Nina again!」此際的妮娜確已不是母親的女兒,她歸屬於自己、臣服於慾望。

當「莉莉」與妮娜以同性方式歡好,由於別致的姿勢,觀者和妮娜都可看到莉莉怪異扭動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紋身:從並蒂花變成了振起的翅膀——黑天鵝再次出現。
此際兩種弦樂——陰險的大提琴與纖細憂傷的小提琴,交織在一起。映襯著妮娜面龐的,也不再是黑白花紋的枕頭,而是曖昧艷麗的肉粉紅色枕頭,其上飾有彩色圓形圖案,象徵交合圓滿——淺粉色象徵純真少女,肉紅色便是肉慾的象徵。「莉莉」的面目始終埋在妮娜雙腿之間,惟有一種「破繭」的撕裂聲傳來。當妮娜從高潮中醒來,她發現「莉莉」的面孔,是自己。
這是第一次她在莉莉身上看到自己。
當妮娜在最後一天排練結束後,發現托馬斯與莉莉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歡好,然而恍惚間,那張放盪快活的面孔卻是自己的,而御於自己身上的人,卻也不是托馬斯而是劇中的黑魔王。與托馬斯的歡好,當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躪,則是她真實心靈現狀的物化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背景交響樂中混雜了一種奇怪的、禽類的「格格」叫聲,這應當是妮娜心底「黑天鵝」急欲破體而出的聲音。在妮娜受驚飛奔開去時,更有鳥類展翅撲棱的聲音。

5、母親:
永遠一襲黑衣的母親,有一張禁慾者的長面孔,蒼老的手像鳥爪一樣抓在女兒粉嫩的手臂上。她曾是該公司的舞者,仍有人脈,妮娜在公司的舉動和表現,她都可掌握。
母親的愛好是坐在自己的屋中畫畫,她描繪的是自己年輕時的樣貌,以及妮娜的臉——畫像上的女子頰上有一顆痣。
可以捉摸到她的過去:曾經輝煌,因沉湎情愛,生下私生女斷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認為肉慾和性愛是毀滅性的,強迫女兒停留在十餘歲的懵懂之中。對女兒懷有不正常的控制欲和愛。
(耶利內克的《鋼琴教師》亦渲染此類畸形母女關系。)

6、妮娜與托馬斯的三個段落:
A、在托馬斯的門外等待他的妮娜,首次拆散了一絲不苟的發髻(發髻象徵禁慾與嚴格自律),對唇上鮮紅的胭脂膏子(唇膏來自貝絲)還不大習慣,不由自主地抬手去擦拭。此際她心中是矛盾的:為了得到夢寐以求,她不得不打算啟用長久以來忽略的、性別的魅力,做最後一搏——她其實意識得到自己是美的,只是始終不屑於張揚和運用,這仍是某些中學女孩子在性別差異萌發時的心理:努力勒緊腫脹的胸部,為性徵感到羞恥。
當她對著托馬斯時,就像犯了錯誤的小孩子面對手拿她的糟糕成績單的老師。隨時准備哭出來的急促氣息、這個時候的妮娜,甚至不是「女人」。她來爭取角色,竟像請求老師給予補考機會,始終喃喃說道:「我能做到,我昨晚努力過了。」她仍不敢亮出自己最原始的武器。當托馬斯誇獎她「美麗、優雅」的時候,妮娜臉上並未出現釋然和些微歡喜,目光甚至更焦慮,慌亂地躲閃開去。
在他的逼迫下,妮娜第一次說出了「完美」這個詞(舞者大多是完美主義者,撲朔迷離的「完美」,往往令他們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托馬斯扳過她細巧的下巴,惡狠狠地吻著了她。若是旁的女人,恐怕立即香舌暗度、運津咀華,順勢往來一番,然而竟有妮娜這等不曉事的,咬了上司一口。可以說托馬斯早就心有定案,要扶助妮娜成為白天鵝,一切波折只是故意鍛造她的過程,或可說在妮娜的咬嚙中,托馬斯看到了她並不懦弱、甚至有些兇狠的一面,於是相信她仍是可造之材。

在某些時候,灰色托馬斯的舉動,會引人誤解他是個想把妮娜潛規則的上司,其實他絕非心地齷齪,他看出這女孩有如渾金璞玉,希望通過愛欲的打磨,令她升華到更高境界。
所有藝術最高形式的魅力,其實都是模擬性快感。因此,不懂得愛與性愛的藝術家,永遠無法到達最高境界。她們需要先捉摸、領略過那個園中果實的異香與甜美,才能在舞台上模擬一二,以此引領觀者沉浸入相似的妙境。

B、從托馬斯的辦公室出來後,妮娜盤坐在牆角(她總是獨個兒坐在牆角,是膽怯小女孩的表現),狠狠地將散發再次綁起,這意味著她後悔方才的「放盪」,要迅速回到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清心寡慾的殼子去。
(在影片45分鍾時,妮娜第一次在練習舞蹈時拆散了發髻,旋轉時,長發在空中飄散出曼妙曲線,喻意她內心的「黑天鵝」的風情初露。)

C、托馬斯的理解是:舞者要散發出性的魅惑,要讓觀眾愛上你。
他親自與妮娜共舞,用手掌嫻熟地抹過女子的敏感處所,成功地喚起妮娜的迷狂。背景弦樂逐漸加強,危險而充滿誘惑,黝暗的練功房恍如亞當夏娃的園子,托馬斯反復說「open your mouth」,妮娜逐漸情動,揚起手反撫住托馬斯的頭頸,與他唇舌交纏。這是她的性意識被徹底喚醒的關鍵時刻。
(這男人如此用心良苦。在妮娜贏得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後,他輕聲說:「你聽到了嗎?他們愛你。」)

D、首演前夜,妮娜在樓梯上向托馬斯哭訴。他仰頭看著她,看著她那張凄楚小面孔上的珠淚盈盈——是他把她托舉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方。

7、地鐵
地鐵是個奇妙之處。嘈雜昏暗、狹小擁擠的空間,不得不親密貼緊的無數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門窗,凄厲的呼嘯風聲,車廂像是一個盛滿夢魘的巨大鐵盒。
妮娜第一次塗口紅,便是在地鐵玻璃窗的映像中。
托馬斯曾問妮娜的男伴舞:「你想與她歡好么?」——此時妮娜全無性方面的吸引力。當妮娜的性意識覺醒後,地鐵中一個老者對著她大做猥瑣動作,值得注意的是,而空盪盪的車廂中有許多空位——地鐵的場景出現過很多次,惟有此次車廂幾乎是空的,導演在暗示妮娜可以更換座位,但她既未沒露出異樣神情,也未更換座位,只是平靜地轉開臉去——她其實並不厭惡,甚至暗暗喜悅自己具備了這樣的原始吸引力。

8、雕塑:
宴會結束後,妮娜在大廳中等待托馬斯,廳心有一尊奇異的雕像。當妮娜對牢雕像凝睇,音樂陰郁奏響,提醒觀者注意。雕像有如夢魘中的妖魔,吸引滿臉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近:五官模糊一片、塗成慘白的人臉,手臂斷折不見,只有兩只翅膀高揚,兩腿緊並,身體以耶穌受難的姿勢直立,下身有男子性徵。
這個雕塑的意思:要想要翅膀,就要拋棄雙臂,等待受難。
——下體的男子性徵,喻意不明。或暗喻「合體」?

9、貝絲:
妮娜在被貝絲砸得亂七八糟的化妝間中,偷取了一隻唇膏。這表示她其實暗暗期望像貝絲一樣有魅惑人心的女性魔力;貝絲的小刀象徵她的侵略性——那也是白天鵝潛意識中期望得到的。
她所擔心的:貝絲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舞者的腿,失掉容貌。因此幻覺中看到貝絲/自己瘋狂地將刀子向臉上插去。

10、前夜
在此引用茨威格一段話:
「她內在的激情還未蘇醒,她真正的、深處的自我尚未成形,只有被狂熱的激情激發之後,他才能真正蛻變,綻露出蜷縮的翅膀。就像選手在竭盡全力沖刺前所做的一次深呼吸,她的生命正在停滯的休眠期里積蓄著力量,猶如沉睡的火山,一旦噴發,將地動山搖。」(《蘇格蘭玫瑰-斷頭女王斯圖亞特》)

首演前夜,妮娜感到的壓力達到峰值,近乎崩潰,眼中的幻象也越來越血腥:她看望貝絲時看到瘋狂毀掉容貌的自己(象徵對年老色衰的恐懼);畫像變成蒙克的吶喊者(母親的囚禁力幾乎成了妖魔);她的肩胛上抓傷的地方迸現黑色的羽毛(黑天鵝已經迫不及待要掙脫白天鵝的肉身。但此段太像《變蠅人》),她的眼睛變得血紅(血的意象),雙腿折斷變成禽類的腿,用門掩傷母親的手(手,又是手),最後昏暈過去。
在她從昏迷狀態醒來之後,在鏡頭中始終沒出現母親的右手,令觀者疑慮:是否昨夜的恐怖都是臆想?當妮娜為了搶回門閂,捏住母親受傷的手,才明示昨夜的爭執其實都發生過。
期望妮娜得到成就的母親,為何一反常態,鎖了門不許她去參加演出?——她嫉妒了。她永遠不曾當上天鵝皇後,然而妮娜做到了。此時妮娜不再是她的「Sweet girl」,而是比她更成功的、映襯出她之失意寂寥的舞者。

11、黑天鵝之死
一切來到最後關頭,反而變得簡單多了。妮娜心事重重,從舞伴手中跌落——她所見的莉莉與男舞伴「密謀」暗害她,到底是真是幻?從後面情節來看應當是她臆想出來的。當妮娜回到化妝間,「黑天鵝」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鏡子上,鏡面破碎,白天鵝用一塊鏡子的碎片殺死了「黑天鵝」。
鏡子,是鏡子。鏡子不復存在,鏡像亦香消玉殞。
這一段戲也頗為精妙: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鵝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體戰栗,但音樂漸強,令她逐漸安下心來(迷茫時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對音樂的下意識依賴),雙眸再次變為血紅——黑天鵝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靈與肉。
妮娜化身黑天鵝之後的一段舞蹈,音樂節奏急促,時時伴有翅膀扇動之聲、喘息呢喃之聲。後一種聲音暗喻著歡好,而歡好之愉悅亦有人形容為「飛」,比如老三(《山楂樹之戀》)。
可以看到身著黑衣的男舞伴將驚艷痴迷的目光投在她面上,應對了前面托馬斯那一問(你願意與她……嗎?)。音樂暫停,妮娜回到幕後,表情仍像沉溺在歡好之後的余韻中。
最後一段獨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兩臂滋生出天鵝的毛羽,在雪亮的燈光里,黑色羽翼應和著音樂瘋長,旋轉揮舞,越來越圓融,越來越忘我,越來越囂狂,越來越恣肆,越來越美。最後那一勢,巨大的天鵝影子與昂首的舞者交相輝映,心魅、靈魂、肉體、渴求、慾望,均在這一刻得到最自在無礙的完滿。
這一舞完成後,黑天鵝隱去——標志是妮娜的一對瞳仁回復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變回白天鵝。亦即黑天鵝只為這最華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獨舞,便是「天鵝之死」。
但白天鵝亦不再是從前的白天鵝:妮娜在掌聲中回到側幕,激動快慰的托馬斯正在眾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樹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挾著隱隱風聲,像一次兇猛的襲擊,像天鵝從雲端俯沖而下,像他當初吻她一樣霸道。然則,她仍被邪魅所魘?宛轉柔媚的音樂浪濤一樣澎湃而起:不。黑天鵝確已死去,不再復活;白天鵝攝取了黑天鵝的悍勇、情致與佻達,涅磐再生。
在那一吻結束後,素常鎮定的托馬斯也禁不住顯出神魂顛倒的痴笑,目光微微無措羞赧卻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應對了他在練功房中說的:「下一次,你來誘惑我。」徒弟出師了,被迷醉難以自拔的換成了師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不過,懸念仍未解開:化妝間中還有一隻死去的黑天鵝。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擋住門縫里滲出的血泊,卻驚見莉莉推門道賀,懸念之弦被綳上了最緊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誰?鏡子確實碎裂一地,但門下並沒有血……弦樂始終陰森急促地迫在空氣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頭,從小腹一起一伏的傷口中拿出了折斷的鏡子碎片。真相大白。
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豐富刻骨,恍然、惶然、悲凄、絕望、悔疚、無措、忍痛、堅忍……層次感極強的表演毫不脫力地支撐起這個最高潮的情節。最後,她低泣著在鏡前坐下,用粉撲抹去眼淚,肌肉受到被動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轉換為微笑。黑天鵝已死在舞台上,白天鵝也要在舞台上死去。
而在最後一躍中,遍體雪白的妮娜終於帶著黑天鵝的傷口,回歸純白世界(白色的海綿墊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經歷靈與肉的雙重磨難之後,黑天鵝與白天鵝在糾纏中合為一體,創造出完美的境地,俱獲安寧。

當然,為什麼觀眾始終看不到血漬?為什麼眾人圍上來時沒有第一時間看到白裙上的鮮血?不必深究了。

12、青衣:
「青」有黑色的意思。《黑天鵝》的故事,很像畢飛宇的《青衣》。冰冷冷的筱燕秋(妮娜),青春洋溢的春來(莉莉),甚至最後一場演出的「遲到」橋段都如此相像。筱燕秋在雪地中的自舞,亦有血的伴隨。

二、戲與人生
毫無疑問,《黑天鵝》是一部奧斯卡級別的影片。精細得無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聲音,簡直像是無言的解說,令這部電影更加飽滿,增添奇幻、妖異的魅力。畫面多次著墨在妮娜的精緻發髻、瘦削肩胛、天鵝一樣優雅的修長脖頸,讓人切實感到這就是職業芭蕾舞演員。妮娜時時迷惘、眉尖緊蹙、怯生生的表情,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稍顯美中不足的是,「黑天鵝」上身時,魔力欠缺少許,好在黑天鵝的驚悚妖艷妝面提供助力,雙眼圓睜那一亮相,仍令人心頭一凜。
駭人的是,她還這樣年輕,小金人遲早是她的——不過,也許不是這次。
「女神的男人」文森特-卡索,乍看普通,多看幾眼,便覺優雅迷人、透骨而來,暗嘆莫妮卡挑枕邊人的眼光著實了得。文森特的面目恰到好處地有點肉慾色彩,時有媚氣一閃,符合他在女人堆廝混的身份;他特殊之處是雙眼生得有些開(錢鍾書雲:會略害相思病),感覺像《潘神的迷宮》中的潘神——半羊半人的潘神,湊巧也是慾望的象徵。
「莉莉」米拉-庫妮絲,看過她的《忘掉莎拉-馬歇爾》和《約會之夜》。她確實是能讓人忘掉女主角的美人!黑天鵝的邪魅之美,算是選對了代言人——不過,映襯女主角一定要煙熏眼么?《穿Prada的惡魔》中,艾米莉-布朗特煙熏眼一次之後便星途坦盪,但願米拉妞能為這條「煙熏眼定律」再做佐證。
薇諾娜的戲份不多,但相當出彩。其實若無當年一場偷盜波折,「白天鵝」這個角色由她擔綱亦非不可能,然而心裡的黑天鵝毀掉了她。白羽染皂,她再也飛不起來,如今只能看著年輕的波曼挾風直上,夷猶如意。戲中戲外之況味,不知何如?
舞蹈團中牙伶齒利、刻薄輕佻的維羅妮卡,肉臉厚唇,也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女人的小團體中,是必定會有一個這般人物的。

更讓人感慨的是:娜塔莉-波曼在拍攝中結識該片編舞、舞蹈家本傑明-皮勒米,相戀訂婚,如今已宣布有孕。
難道波曼與本傑明真的像妮娜與托馬斯一樣,在耳鬢廝磨、肌體交纏的共舞時,情愫滋生?戲中妮娜因一部《天鵝湖》醒覺了性意識,戲外波曼因《黑天鵝》得到愛情婚姻和胎兒。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即此謂也。

❸ 誰能給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人生>>寫篇觀後感

《美麗人生》———最初看到片名,我以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快樂、幸福、充實的一生,畢竟,這樣的一生才算美麗。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確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個風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給他的妻子與兒子帶來了快樂。然而,影片的後半部卻是講述他們一家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主人公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打擊與傷害,用各種謊言善意地欺騙兒子,並告訴他:「一切只是個游戲,游戲結束後,我們便可以回家。」最後,主人公為了尋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給兒子留下的並不是集中營灰暗的回憶,而是個美麗的「游戲」。

二戰結束後,有許多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人回憶往事都痛苦不堪,還有更多的人出來後患上了憂鬱症,原因就是集中營的非人生活實在太過痛苦。而主人公卻用一個游戲的名義掩蓋了這種痛苦,讓其兒子的心靈免受傷害,盡管他自己為此付出了生命。

影片中,導演用了不少誇張的手法與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現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為劇情的發展作了很好的鋪墊。

美麗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個美麗而幸福的家庭,他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貢獻,他的一生是美麗的。片中的兒子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有一個風趣的父親,父親帶給他快樂,使他的人生有了一個美好的開端,他的人生也將是美麗的。片中的母親有了一個快樂的丈夫和一個可愛的兒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麗。人生的美麗也不單指快樂,更強調人生的意義,人生便因意義而美麗。聰明、勇敢和善良的人們都能締造出美麗的人生。

點評:美麗的游戲後面是殘酷的人生!更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這篇觀後感層次清楚,感情真切自然!在概括了影片的主要內容時作者就埋下了一條線———主人公用善意的謊言欺騙兒子,從而讓兒子幼小的心靈避免了陰暗與血腥的傷害。後文就循此線索抒發著自己的感受,「感」在「觀」中,「感」「觀」結合,凸顯中心,把自己的感動與震動釋放在抒情與議論的文字中,這既是影片的魅力,更是這篇觀後感的魅力所在!

《美麗人生》觀後感

影片說的是基多來到多斯坎小鎮追求理想與愛情,與一位小學老師朵拉共墜情網並共築家庭;但是,好景不長,在法西斯主義的政府管制下,一家人失散,被關入集中營分處三地;在這無比殘酷的環境中,基多以玩游戲的方式讓兒子保有童年的快樂與天真、讓妻子感應溫暖與希望……母子最終團聚,他自己卻死於納粹槍下。笑聲是從老爺車的剎車失靈開始的,接著,與「我的公主」幾次妙遇、叔本華意志說的妙用、有關種族優劣的妙說、驅馬闖入大廳的妙舉……凡此種種,到那個「最有教養的醫生」在危難關頭以「胖胖的、醜醜的……怎麼不是鴨嘴獸?而是鴨子!」我笑得前俯後仰,笑到苦不堪言。

一、意志所至

「如果我們把人生作為整體來看,……並且只強調它最顯著的特徵。那它的確是一場悲劇;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它的細節,它又帶有喜劇的性質」;「樂觀主義是對人類災難的一種嚴酷嘲弄」——片中基多曾幾次三番利用意志力抵達目標,也可以說這是他獲取朵拉芳心的重心所在;而事實上,他於虛空中十指翻轉的運力,與叔本華「意志是一個勇猛強壯的瞎子,他背負著一個能給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的理智、意志關系說並無關礙:基多慾望迫切的意志,因被賦予善良性與一個明智的頭腦而得償所願。意志主義曾是宗教籠罩下德國的提神劑,當它將壓抑灰暗的情緒與拘泥傳統的風尚以畸形的形態釋放出來時,也就離災難不遠了;而基多運用所謂意志力的方式與他天賦中機智善良的秉性所構成的對照也就因此鮮活起來。醫生是另一個意志代言人。這一角色自始至終迷心於猜謎:一開始,基多「白雪公主請七個小矮人吃飯,最快需要多久?」這一謎條使他放棄了美味晚餐;臨行前,他留下「如果你叫我,我卻沒有應答?」的謎條給基多且不知所蹤;而最後,當他突然再現並冒著風險與基多碰面,僅是為一個「胖胖的、醜醜的、黃黃的……」謎條求解時,我再也笑不出了。——他這個「最有教養的醫生」是一個縮影,冷漠執意而缺乏人性;從基多的眼神與嘴形中我們看到絕望,對一個瘋狂群體的徹底絕望。這一片段是我眼中的高潮,陡然起落的幅度是我未所料及的——一幕喜劇孕育在一個巨大悲劇的腹中,一旦面世便也夭折。但它畢竟存在過,盡管我對「喜劇片」這一冠名持有異議。基多這一小人物,在圖書館館長、羅馬總督與醫生面前是瘦弱的,可他卻在集中營這樣苦難的環境中,置生命安危於不顧,讓兒子相信游戲、令妻子信念猶在,這樣堅固的支撐源於生命、源於道義。

二、游戲所向

德國人建造的浴室和蒸氣室,是專為猶太老人與小孩准備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當朵拉聽到這樣的說法,定格在窗玻璃前憂心忡忡的面孔與她在小山一般的衣物中翻撿的動作,在沉默中宣示著她的牽掛之心。她的兒子是個機靈鬼,大而純凈的眼睛與黑暗擁擠的牢房顯得格格不入:他在父親歪曲真相的翻譯聲中笑得那樣無邪,又在一輛真坦克的誘惑下遵照他這一年齡本難以認同的游戲規則——從他在坦克中的歡顏與母親懷中雀躍的情形中,我看不出他在這場「游戲」中究竟有無受到傷害;但我想像答案是否定的,否則父親將他東挪西藏,以扮演的方式讓他感覺營中的一切只是游戲的苦心何以苦盡甘來?他象是一粒在暗地中正常發芽的種子,在殘暴的氣候中憧憬著光明家園。

這只是一場游戲。

在這場游戲中,父親抱著睡夢中的他走過幽藍的巷道來到一座骨山面前——這是唯一的大屠殺場景,寂靜無聲卻寒意滲人;父親在他最後的視界中昂首挺胸、令他咯咯而笑地大踏步走過;……納粹的暴虐行徑在基多的描述中只是一場游戲,而無知幼童竟也相信這是一場游戲!還有比這更可悲的對法西斯的描述嗎?

《美麗人生》觀後感

在一個平靜、安寧的小鎮上一個名叫基督的服務生與美麗、善良的公主結婚了,公主被基督的幽默所吸引,並在不久以後,他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然而,好景不長,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瘋狂的屠殺。商店門口到處掛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志。有著猶太人血統的基督和他的兒子,以及他的叔叔也不能倖免,他們一家最終被抓入了集中營。基督為了不讓他兒子的心靈受到創傷,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我們正在玩游戲,誰先拿到1000分,誰就能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天真無邪的兒子相信了,並按照他爸爸所要求的去做。基督用自己的智慧使公主和他的兒子脫險,母子團聚,可他,還是死在了納粹的槍下!

片中,基督的幽默與智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面對納粹,他告訴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並且樂觀地過好每一天。他從不唉聲嘆氣,從不絕望,他只有一個信念——幫助大家逃出集中營。

面對逆境,我們應該怎麼做?有些人會像基督一樣笑著迎接挑戰,始終相信「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人則會手足無措,猶如大難臨頭,失去鬥志。沒有哪個人一生走來是一帆風順的,那些功成名就的藝人、作家、運動員無一不經歷風雨。貝多芬失聰,卻成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張海迪殘疾,卻成為了一名偉大的作家……他們並不幸運,只是面對逆境時,他們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鑄就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

我們不妨按照基督所說的,把逆境看作是一場游戲,扮演好屬於我們自己的那個角色。游戲是會結束的,風雨過後,我們會見到彩虹。

人的一生難免坎坷與挫折,有時甚至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尷尬境地,經受「雪上加霜」的磨難考驗,關鍵是如何面對逆境,是消極對待還是積極應對,是怨天尤人還是勇於挑戰,這是不言而喻的。

別對自己說「不可能」。每一種經歷對於我們都是一種體驗,都是人生中的一朵美麗之花。我們把希望交給遠方,把生存的體驗交給自己。

我們會發現,用常用的方法切蘋果時,我們看到的是半個醜陋的核兒,如果把刀橫過來,你會發現一顆小星星在裡面。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尋找,你就會發現令你驚嘆的美麗和快樂。

生活是美好的——《美麗人生》觀後感- -

太多的佳片雲集在奧斯卡,當我注目到這部由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和自演的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時,他已經第二次站上了領獎台。影片的情節並不復雜但跌宕起伏,貝尼尼刻畫的人物幽默輕松卻又催人淚下。

具有豐富想像力和幽默感的戈多盡管只是一個普通的飯店侍者,但卻憑借著他的這些天賦和浪漫手法贏得佳人芳心歸,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美好溫馨的生活。但是二次大戰對猶太人的迫害也未能倖免的波及到了戈多的生活,猶太血統的他和他的兒子被送進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雖然不是猶太人,可為了不和心愛的親人分離也義無返顧的走進了集中營。在集中營黑暗的日子裡,戈多為了避免使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戰爭的傷害,憑借著他對美好生活無限的想像和展望以及信心,用善意的謊言為兒子營造了一個不存在的游戲。可是,在影片的結尾,戈多並沒有走出「游戲」,他付出了生命為他的妻兒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我前後兩次看這部影片中間時隔兩年,在這兩年中我為人妻,為人母,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對世界、對生活、對情感、對心靈的觀察視角和體會。也許在最初我只是觀看了一部獲獎的佳片,一個傷感的扣動內心的戰爭故事。可是,兩年後,此時此刻,我再次回顧這部影片,卻看到了更多更深,它不僅僅是叩響我的心門,更是激起了共鳴的漣漪。

同樣是為人父母,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在孩子降臨到這世界的一瞬間都會祈盼和平盛世。曾經,我嘗試過以影片中戈多的處境去凝視孩子幼小清澈的眼眸,試圖體會他當時的內心世界:對美好生活的希翼被突如其來的災難粉碎,他該如何繼續扮演父親的角色。盡管我有所准備和預料,可是,當那些情感的潮水或者甚至可以說是洪流襲來時,我仍然——無以名狀、無言以對。不公、憤恨、掙扎、強忍、勇氣、直面、希望、付出,等等,等等。其中,最令人贊賞的便是「勇氣」,而最難挖掘的依舊是「勇氣」。勇氣,使戈多大膽地編造了一個虛構的游戲,企圖把兒子幼嫩的心靈和這場戰爭的殘酷和荒謬隔離開來,給他一個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未來,這個道理我們都懂。

影片的主體部分描述著戰爭的黑暗和對人性的摧殘,可為什麼還要給它取名《美麗人生》呢?因為它是戈多內心執著的追求和不棄的希望,是每個熱愛著生活的人的共鳴,也應該是引導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去發現「生活是美好」。

生活,它真的是那麼的美好的。

不管我們個人身處何時、何地和何種境況,贈言一句——「人生多有不如意,我自當笑對長空,怎奈我何」。

❹ 用朴實的文字(不需要太華麗的語言,不然會覺得太假)寫一篇奧斯卡獎影片觀後感,急!!!!!!

給你一篇《美麗人生》觀後感吧,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把我看哭了。。。

影片說的是基多來到多斯坎小鎮追求理想與愛情,與一位小學老師朵拉共墜情網並共築家庭;但是,好景不長,在法西斯主義的政府管制下,一家人失散,被關入集中營分處三地;在這無比殘酷的環境中,基多以玩游戲的方式讓兒子保有童年的快樂與天真、讓妻子感應溫暖與希望……母子最終團聚,他自己卻死於納粹槍下。笑聲是從老爺車的剎車失靈開始的,接著,與「我的公主」幾次妙遇、叔本華意志說的妙用、有關種族優劣的妙說、驅馬闖入大廳的妙舉……凡此種種,到那個「最有教養的醫生」在危難關頭以「胖胖的、醜醜的……怎麼不是鴨嘴獸?而是鴨子!」我笑得前俯後仰,笑到苦不堪言。

基多這一小人物,在圖書館館長、羅馬總督與醫生面前是瘦弱的,可他卻在集中營這樣苦難的環境中,置生命安危於不顧,讓兒子相信游戲、令妻子信念猶在,這樣堅固的支撐源於生命、源於道義。

❺ 需要奧斯卡獲獎影片的觀後感

你可以去網路文庫上找找啊,先去網路一下歷年奧斯卡獲獎影片,然後再文庫里搜,比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

❻ 作文:觀奧斯卡電影有感三千字,謝謝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以真生動的直觀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實感而易有廣泛頎賞性。一部優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許多同學在觀看影片後常會有感而發,嘗試寫作影評,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影視鑒賞能力,端正我們的審美觀念有相當大的幫助。那麼,如何寫好影評呢?影評,是文藝評論的一種,是對各種電影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它主要是對蘊藏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思想意義的揭示、開掘,是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並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失販的教訓。所以,好的影評,一方面可為電影的友展和質量的提高提供反饋信息,一方面又能幫助觀眾正確理解電影,培養和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電影《花季,雨季》時,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同學冷靜地認為編導將銀幕中的學生形象給拔高了,就很有思考。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了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師范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電影最直觀可感的,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一、電影基礎知識1. 電影:由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放映發展起來的一種綜合性現代藝術。發明於19世紀末。1895年12月28日法國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次對觀眾放映,故將這一天定為世界電影誕生日。二、電影的本性:1.作為大眾文藝樣式的藝術觀賞性;2.作為

❼ 獲得奧斯卡獎的植樹牧羊人影片的觀後感

在這部短片里,我看到了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偉大,也看到了一個人的力量有多渺小。
僅僅憑這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把一片不毛之地變成森林,可是也只能把這一片地方變成森林。如果來一群人砍伐,這片森林照樣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但如果每個人都去種樹,那這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再想想看,其實只要一萬個人中能有一個這樣的人,就已經足夠好了。
森林逐年減少,珍稀物種瀕臨滅絕,草原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等,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這么難治理呢?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再來看看這位仁兄的故事,似乎一個人就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人們除了每年植樹節去種樹作秀之外,也許可以下決心做一些更多的事情來改變現狀。
我很想把這部短片推薦給朋友們和每一個認識的人去看,這部短片告訴我們——只要每個人減少一點污染環境的行為,合起來就可以為環保事業做出無法想像的貢獻!
再來看看現在某些人的「惡劣行徑」,現在大家都在呼籲要環保,有些人喊得更響亮,但實際行為卻和嘴裡說的大相徑庭。要讓他去種幾棵樹,覺得太渺小;手裡要有個空塑料瓶之類的,就隨手一丟了事。還是那句老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❽ 急求一篇奧斯卡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的觀後感,不少於1500字

還記得飛越瘋人院嗎?當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麥克墨非第一次踏進瘋人院的時候。當他看著解下的手銬時。他是多麼快活和欣喜。眼睛亮的跟星子似的。是啊。那就是獲得自由的眼神。你一直記得。你記得他是如此熱情和有活力。一直試圖擺脫那些規則和時間表。就算沒成功。但他總是說。至少我嘗試過。嘗試也是需要勇氣的。難道這還不夠嗎?有多少還未老去的生命連嘗試都沒有過。

而這個世界。你看這個世界不就是一個巨大的瘋人院嗎?我們生活在其間。任何光怪陸離的事都已然習慣。就象那些瘋子一樣。習慣了每天按照別人制訂好的時間表生活。習慣了這些規則道德邊邊角角的束縛。習慣了成天抱怨卻沒有走出去的勇氣。心裡總有個聲音。極力吶喊著卻始終被我們忽略。直至最後消失不見。我們終於都成熟了。融入社會開始了新生活。庸庸碌碌直到老死都不會再想起。我們為之付出的代價卻是殺了自我。手起刀落且滿面笑容。自以為多麼完美。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是這個世界還是我們自己?

你看見那些尚還年輕的人了嗎。還未老去卻已經習慣了回憶。那些夢想豪言壯語。幾乎是一個世紀之前的模糊記憶。我們都還未老去。卻在敏感中習慣了沉溺。本能決定了我們會選擇對自己最好的方式。於是連思考都可以輕易放棄。誰不可以。不去想什麼存在價值我是誰之類的東西。每天只關心吃睡或愛與不愛。這是多麼輕松。不要自由不要激情沒有夢想。磨平了所有的銳角一樣可以生活的很好。幻想就夠了。在家安逸的做做白日夢就可以滿足了是嗎?

抱歉。我想我永遠無法做到如此輕松。我也知道。我們都是依賴著這些體制化的東西在生活。我們需要這些。精神建立在物質之上的道理誰都明白。但越來越豐盛的物質究竟又帶給了我們什麼?這所多瑪之城。富的人越來越富。窮的人越來越窮。越來越多的縱欲者。購物狂收藏癖佔有欲。這些慾望把世界攪的不得安寧。戰爭時起。人人都不安分的躍躍欲試。媒體借機大作文章混淆視聽。雖然兩極分化和集體無意識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卻從未如此興盛過。而更多人卻在憤怒後生活照舊的習慣了無止盡的指責漫罵。而更少的人在試圖擺脫後。卻獲得了跟肖申克的救贖中。被關了幾十年後放出來的那老頭一樣的下場。有多少人最後獲得善終?還是我們一開始就註定不得救贖。

一切都是這么矛盾。從混沌初開後就未明朗過。不是忙著生就是忙著死。那為什麼忙著忙著。我們卻忘了初衷。忘了堅持那些最初的美好。

你看。當臉上的面具越來越華美。寂寞就象一種疾病般流行開來。無人倖免。我知道這個世界阿甘很少。因為大部分人天生就聰明且四肢健全。可誰都沒有象他那樣。把奔跑這個姿勢堅持了一生。他總是說。我不聰明。但我懂得什麼是愛。那麼我們呢?聰明的我們除了愛自己之外。還懂得什麼?是不是一切都得來實在太容易。還是根本就輕易可以放棄。為什麼我們連堅持都已忘記?

還有安迪。卧薪嘗膽只為得到自由。那在大雨中振臂吶喊的姿勢成為了永久的傳奇。可你知道。肖申克的救贖並不是神話。只是堅持到底的人實在太少。記得巴比龍嗎?那個不斷越獄至老的人。他真的愚蠢嗎?還是我們在感動之後應該明白點什麼。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為夢想奮斗到底的人。可為什麼最後。他們不是成為電影上的一幕經典或者是傳記書籍。而被人們歌頌。卻永遠都無法成為現實生活?

告訴我。為什麼當我們漸漸老去。卻只能緬懷當初的激情?為什麼還年輕卻任由這些熱情從身上蛻去?習慣了嘆息。還是。還是我們一直都在懼怕什麼。是麥克墨非死寂的眼神嗎?被切除了腦白質的他。活著如同死去。除了死亡還有什麼能給他自由。而我們也是如此。害怕一直堅持到最後。卻什麼都得不到。可做和不做終究是有區別的不是嗎?

還是你已經習慣了這樣生活。懦弱的放棄了一切希望。沉湎於聲色犬馬中醉生夢死。更或者依賴著以前的陰影不可自拔。自以為有多不幸。你以為這個世界是圓的。註定容納不了自己的銳角。卻從未想過這個世界是由誰構成的。難道不是我們嗎?難道不是你自己磨掉了所有。卻不願從疼痛里爬起來嗎?連最真實的自己都不敢面對。還妄想隱藏起所有平靜的繼續生活就會天下太平。別愚蠢了。什麼都是有期限的。什麼都會過期。這個道理難道你從不明白?

別在問我什麼是希望。所謂希望。不是沉溺在黑暗中的等待和希冀。而是自己斷絕所有退路的勇往直前。你是否明白?

而這些音樂和影象。帶給我們的東西也不該如此稀薄。除了安慰和迷戀。難道它從未帶給你前進的力量和勇氣?難道你從未感受過?別再問我要怎麼活著。你都從未試過認真生活。去付出愛。而不是計較得失。珍惜所愛的一切。和愛你的一切。堅持夢想。就算它看起來不可能實現。但還是要為每一個可能去努力。還有。不要只會坐在家裡抱怨。什麼都不去做的人有什麼資格抱怨。別去依賴絕望。絕望也是因為希望。就象活著才有可能改變。而死了卻什麼都沒有一樣。

我還記得。影片的最後不是麥克墨非的死亡。而是定格在即將破曉的夜裡。酋長打破了鐵窗奔向黎明的背影上。他帶著麥克墨非離開了那個窒息之地。奔向了新的開始。

別再去懷疑。無論黎明之前夜有多長。只要我們不斷的向著前方奔跑。不要畏懼和後退。更不要停下。心存相信。總有一天。抬頭就能看到黎明。以及新的陽光。

❾ 第四部奧斯卡金獎片觀後感

在這部短片里,我看到了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偉大,也看到了一個人的力量有多渺小。
僅僅憑這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把一片不毛之地變成森林,可是也只能把這一片地方變成森林。如果來一群人砍伐,這片森林照樣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但如果每個人都去種樹,那這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再想想看,其實只要一萬個人中能有一個這樣的人,就已經足夠好了。
森林逐年減少,珍稀物種瀕臨滅絕,草原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等,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這么難治理呢?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再來看看這位仁兄的故事,似乎一個人就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人們除了每年植樹節去種樹作秀之外,也許可以下決心做一些更多的事情來改變現狀。
我很想把這部短片給朋友們和每一個認識的人去看,這部短片告訴我們——只要每個人減少一點污染環境的行為,合起來就可以為環保事業做出無法想像的貢獻!
再來看看現在某些人的「惡劣行徑」,現在大家都在呼籲要環保,有些人喊得更響亮,但實際行為卻和嘴裡說的大相徑庭。要讓他去種幾棵樹,覺得太渺小;手裡要有個空塑料瓶之類的,就隨手一丟了事。還是那句老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❿ 10部美國奧斯卡獎的人物及一句話啟發。多分。

1.Beautiful Mind, (2001) 美麗心靈
主演:羅素·克勞 Russell Crowe .....John Nash
詹妮弗·康納利 Jennifer Connelly .....Alicia Nash
人物:電影裡面的人物都是科學家吧,不過其中一個一開始成績低迷,結果得了「幻想症」,不過後來在他妻子的幫助下得了諾貝爾獎。
評價:這不單單是一部勵志片,情節也很懸疑,很好看!

2.2003 (75屆) 《芝加哥》CHICAGO
主演:凱瑟琳·澤塔·瓊斯
芮妮·齊維格
人物:其實人物是些女殺人罪犯(都是美女),律師還有監獄主管
評價:這是百老匯的音樂劇,音樂很好聽,看完後也能懂點現實吧。劇情也不錯。

3.2005(77屆)
獲獎
《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希拉里·斯萬克 Hilary Swank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人物:女主角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性,不過想成為一名拳擊手;男主角是女主角的教練。
評價:絕對是一部勵志片,被裡面的女主角的精神折服,並且特別感人,准備好餐巾紙。

4.2006(78屆)
獲獎
《撞車》 CRASH
主演:唐·錢德(其實這電影里也沒什麼主演可稱)
人物:有警察,有底層民眾,有有錢人,有黑人,中國人,印度人
評價:這是講種族歧視也少帶點文化差異,有感人的地方也有覺得厭惡的地方,裡面的人物本身也有掙扎的地方,結果算是好的,不過也令人詫異,劇情很好。

5.2000 (72屆)
獲獎
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國麗人
主演:凱文·斯帕西 安妮特·本寧 莎拉·布姬
人物:美國普通家庭成員
評價:這是講述美國家庭中年危機的電影,有點深度的。裡面有一些陰暗面,不過電影表現的很真實。值得回想的電影。

6.1997 (69屆)
獲獎
English Patient, The (1996) 英國病人
主演: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拉爾夫·費因斯
人物:一位病人,一個護士,還有一些考古學家,一個印度人(拆彈部隊的)
評價:沒記錯的話,這是根據小說改編的,那小說本來就很暢銷,當然電影也很好看。裡面有浪漫的愛情,有無私的奉獻,當然也有能讓你反思的地方,其實也有德國人在二戰中被其它國家的毒害!當然結局也令人意想不到。

7.1996 (68屆)
獲獎
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主演: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 蘇菲·瑪素Sophie Marceau 彼得·穆蘭Peter Mullan 艾倫·阿姆斯特朗Alun Armstrong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
人物:為蘇格蘭追尋自由的人
評價:這應該是史詩般的電影吧,為了追尋自由,不顧生命。最後一句:「freedom」是整部影片的最後點題的亮點。鮮血淋漓的戰場配上悠揚的蘇格蘭風笛並不古怪,確實那樣的震撼人心。

8:1990 (62屆)
獲獎
Driving Miss Daisy (1989) 為戴茜小姐開車
主演:Morgan Freeman .... Hoke Colburn
Jessica Tandy .... Daisy Werthan
Dan Aykroyd .... Boolie Werthan
Patti LuPone .... Florine Werthan
Esther Rolle .... Idella
Joann Havrilla .... Miss McClatchey
人物:一個黑人,一個猶太人(都是老人)
評價:也許沒有帥哥美女的出現會讓一些人略覺無聊,不過影片確實深刻。它既講述了種族歧視,也講述了跨越種族濃濃的友情。在種族歧視盛行那當年,影片告訴了大家,黑人也有尊嚴,黑人並不「黑」

9:1995 (67屆)
獲獎
Forrest Gump (1994) 阿甘正傳
主演:湯姆漢克斯
人物:一個走狗屎運的人還是一個不懈努力的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評價:不用我說,它的評價本身就很高。我也不敢隨便評價,不過真是值得一看!

10.1940(12屆)
獲獎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亂世佳人
主演:哈蒂·麥克丹尼爾
奧利維亞·德·哈維爾蘭德
芭芭拉·奧尼爾
伊夫林·凱斯
萊斯利·霍華德
人物:一個令人敬佩的女人!
評價:一個女人在戰爭年代生活,她經歷苦難,並且不為之嚇倒。tomorrow is another,沒記錯的話這就是電影里女主角激勵自己的話,明天就是新的一天。當然,裡面也有詳述愛情的地方,這個就得深究了。記得中央10套以前評析過這電影里的愛情,她小的時候「編織」一個花環,而早早的給了她認為她愛的那個人,就是因為太早還不成熟就急於把花環給出去就錯過了自己真正愛的那個,結果嫁給了一個她沒怎麼愛過的人。不敢多說,這是我推薦的最值得看的電影了吧。

另外,
http://www.mtime.com/search/?%E5%A5%A5%E6%96%AF%E5%8D%A1
這個網上具體的寫了
有奧斯卡的獨家評價
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10部奧斯卡獎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生電影原版完整版 瀏覽:389
認識一個泰國小姐的韓國電影 瀏覽:270
經典古裝歷史電影大全 瀏覽:127
神仙顏值的愛情電影 瀏覽:435
大咖雲集的電影 瀏覽:443
小烏龜電影完整版 瀏覽:521
電影鏡頭的拍攝手法英文 瀏覽:723
法國一部電影畫里人活了 瀏覽:271
日本高分愛情電影污 瀏覽:744
有一部電影叫婚前什麼 瀏覽:88
教書愛情的電影 瀏覽:908
愛情啟示錄電影 瀏覽:243
周星馳和吳孟達演過的所有電影有哪些 瀏覽:937
90年代新疆電影大全 瀏覽:508
有哪些可以免費看會員電影的網站 瀏覽:155
王道電影高清完整百度雲 瀏覽:348
介紹一個喜歡的電影英文怎麼寫 瀏覽:870
現在電影為什麼更多泰國元素 瀏覽:899
奧特兄弟在哪個電影完整版 瀏覽:826
電影四根羽毛1939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