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紅色經典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紅色經典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3 20:35:25

㈠ 辛亥革命的觀後感

——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播放的電影《辛亥革命》讓人回味無窮。
——在立體聲環繞的影城裡,銀幕上放映的《辛亥革命》將我們又帶回到了中國一個世紀前。
武昌首義的槍聲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隨著各省份的獨立,在孫文的領導下革命最終取得成功。《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很好的描述了當年動盪的歷史。辛亥革命誕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資產階級萌芽與日益加深帝國主義侵略共存的時代,電影把革命產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革命的意義做了生動細致的闡述。
——電影以秋瑾就義為起點,以廣州起義、孫文海外游說募捐、黃興國內領導武昌起義、晚清政府內憂外患、各省獨立解放、孫文就職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等為主線,戰爭、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讓人有夢回過去的感覺,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為中國人民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發了人民的愛過熱情和民族覺醒,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影片中首義英烈們為推翻帝制浴血奮戰的畫面,秋瑾、黃興、林覺民、黃宗漢等先烈在革命的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英勇不屈,一往無前的革命意志尤為激動人心,鼓舞人心,讓人熱血沸騰。
——看完《辛亥革命》,我們倍受鼓舞,我深知在我們的工作學習中,要不斷磨礪自己的心志堅定革命意志,懂得團隊配合、精誠團結的真諦,富有辛亥革命推陳出新的膽識,學會創新,努力前行,把團隊工作做得更精、更細、更好。
——是辛亥革命,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她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首過去,放眼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銘記那些革命先驅。我堅信,它的精神和歷史使命將無止境的延續下去,革命英烈堅定的革命意志,將永遠鼓舞我們奮然前行。
如夠不夠 你有的沒的再加一點 望採納

㈡ 《 辛亥革命》電影 觀後感600字以上

觀《辛亥革命》紀錄片有感
歷史課上,我們觀看了辛亥革命紀錄片,那些塵封已久的歷史的記憶,讓我這個當代的大學生深受啟發,也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一些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在當今這個和諧的社會,依然存在著許多不和諧的紛爭和矛盾,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是十分必要的。今天的和平安定是多少革命先驅和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又是在多少次革命失敗後取得的,這條革命道路又是多麼的曲折和艱難呢?我們都知道萬事開頭最難,那麼中國真正開始革命是什麼時候呢?又是什麼事件對後來的革命有著深遠的影響呢?這一切無不歸功於辛亥革命的影響和地位了。
在近代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第一、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第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第三、辛亥革命促進了民主思想的傳播,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
第四、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壯大了無產階級隊伍。第五、辛亥革命對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各個方面都起了積極的影響。第六、推動了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由此可見,中國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皇帝的統治,是辛亥革命帶來了民主和進步的曙光。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革命先驅們敢於沖破黑暗,大膽追求探索民主自由的道路,積極開展民族救亡運動,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轟轟烈烈地領導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取得最後的成功,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開了先河、鋪了道路,為今後的中國革命做了啟蒙者和奠基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他們功不可沒,我們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國家明天的希望,怎能忘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忘了曾經落後挨打的局面呢?所以我們應該牢記辛亥革命這段影響深遠的歷史,學習革命先驅,將他們的精神和氣節傳承下去。當然,我們對於革命先驅應該有客觀的評價,在肯定他們偉大貢獻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他們自身的階級局限性。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的命運。孫中山、黃興等人,都是當時先進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先知先覺,接受過西方先進民主思想的熏陶,強烈的愛國思想促使他們不畏強權、不畏犧牲,發動並領導了辛亥革命。但是,他們在宣傳民主思想、創立各種愛國團體時,卻忽略了革命的最主要的力量——人民群眾。忽略了他們的主動精神,因而沒能很好的壯大自己的革命隊伍。其次,我個人認為人的主動精神固然很重要的,但是客觀環境卻是不容忽視的。在當時那樣一個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落後中國,人民大眾愚昧無知,不知道革命的含義和意義所在,還有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壓迫和威脅,再加上革命隊伍中混入了一部分封建舊官僚,隊伍缺乏統一有效的領導和切實可行的革命指導思想等等,必然使本來力量弱小的革命隊伍障礙重重,與成功遙不可及。
因此,我們應該謹記歷史教訓,以史為鑒,小到我們個人,大到我們國家。在學習了辛亥革命之後,在認識到其深遠影響的同時,也讓我反思自己。一個人的成長和成才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會一馬平川,挫折在所難免,我們應該時刻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把每一次挫折當做一次磨練,我認為人只有在磨難中才最容易成長,只有經歷過磨難的人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我們要重視個人的主動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方面提高個人的能力和素質。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忽視客觀環境的重要作用,人是社會的人,自身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在不能改變環境的條件下,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利用有利的條件,不斷創造更多更好有利的條件,從而更好地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發展。那麼對於一個國家呢,則應該從政治、經濟、國民思想素質、科學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各個方面努力。應該始終以經濟為中心,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其生活狀況,同時,也要重視國民的教育水平,思想素質的提高。只有在思想和文化有較好發展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宣傳各項政治經濟制度和政策,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總之,我個人認為國民經濟和國民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最基本的因素。只有兩者都較好的發展,社會其他的各個方面才會更好更快的良性循環發展,從而增強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國富則民強,那麼我們才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

㈢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3000字

最近觀看了熱播的《辛亥革命》,了解了100年前的中國在滿清統治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對漢民族施用種種慘酷的壓迫;到了清末政府腐敗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財,人民的生活已到窮途末路了。加上帝國主義不斷向中國做經濟、文化侵略,中華民族受到這種侵略辱,不僅人民無以聊生,連國家也面臨覆滅的命運。孫中山先生看到這種情形,知道民族已經面臨存亡的關頭,如果不推翻滿清政府,便無法拯救中國。於是便集合許多同志進行革命工作。
孫中山先生決心革命的時候,年紀才二十歲。當時他是以學堂做為宣傳革命的根據地,並且利用行醫看病的機會,向外一步一步擴展,吸收同志。
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時,孫中山先生組織興中會,革命組織才成立。從那時候起,轟轟烈烈的革命行動才一次一次的展開來。
孫中山先生發動的革命前後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黃花崗之役」最為壯烈,犧牲也最慘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華民國的一役則是孫中山領導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義)。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發出了召喚,淚水早已打濕-了我們靈魂的信箋——我們的靈魂,就是黃帝的靈魂,就是中山的靈魂;我們每一個靈魂,不論是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吶喊的、彷徨的、遙遠的,都早已在黃帝和中山為我們注-入的血脈里,回盪著黃河的號角。在這號角中,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再屬於自己,同時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從此屬於我們自己。革吅命遠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每一個炎黃子孫,正在那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醫生的骸骨下瞻仰著凡十三億、歷八千年的靈光,他告訴我們:從這里開始吧,邁開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難與恥辱挺-進,為了我們所愛的華夏

㈣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

《辛亥革命》觀後感
今天,我在電影院觀看了紅色大片《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生動地展示了那段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驅孫文——孫中山的光輝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假立憲,真復辟的丑惡面目。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很多。
其中,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那次廣州起義失敗時的畫面。那麼多戰士的屍體橫放著,,這兒是,那兒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漢步履難行,跪在地上,抱起一個個犧牲了的戰友,低頭無聲,冰涼的雨水從空中傾瀉而下,夾雜著眼淚從她的臉頰滑下。那些戰士們身上的血跡還未乾,還留有炮火擦過的痕跡。他們已經離我們很遠,但我想戰士們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還在他們身上燃燒。走到今天,也許他們並不後悔,遺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對親人的不舍。
時光荏苒,到了今天,革命歷程的血雨腥風都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幸福快樂的生活,但這幸福生活又是多麼來之不易。從革命,到發展,到振興,這之中經歷了太多慘烈的戰爭,太多的生離死別,是那些偉大的革命者們用他們的努力,鮮血,乃至是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和諧生活,這是多麼大的代價。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現有的美滿生活。
清政府為什麼腐敗無能?這是我在觀看影片時的一個疑問。現在,我已經有了答案:萬眾一心,才會有強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規,官員們要麼阿諛奉承,要麼只認己見,沒有齊心協力,都只為自己而活,何來團結?何來力量?最終,才會導致革命,導致國家衰敗,從而走向滅亡。由此可見,要想讓國家富強,我們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團結的力量。
讓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國更富強,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也是革命的起始點和終結點。

㈤ 辛亥革命 觀後感700字

辛亥革命》觀後感
以前,辛亥革命這個名詞總是在歷史書中看到或是在新聞中聽到。至於對它的了解也只是從歷史老師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這個名詞在我腦中很平面,沒有立體、鮮活的感覺。但是《辛亥革命》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電影,它兼顧藝術欣賞性和歷史的客觀性鮮活的展現了辛亥革命這段歷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孫中山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變命運,為天下人謀取幸福;是許多年輕人用生命的代價換取讓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回顧歷史,1911年前後,那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政權搖搖欲墜,人民深受壓迫。革命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是改變命運,更好的生活;對於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來說是歷史賦予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他們要為天下人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
《黃花崗烈士序》中寫道:「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而含悲,風雲因而變色。」林覺民、方聲洞、喻培倫等七十二烈士為了革命一個一個倒下,我不禁想問:為什麼要革命呢?犧牲了那麼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進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對革命者的選擇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其實,孫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也不想這樣。只是1911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說是要讓大清帝國變成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朝廷在組織內閣的時候過半數都是皇族和滿人。讓人看不到一點兒清政府推行憲政的誠意。所以孫中山等人要革命。只有革命才能改變命運,才能為天下人謀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直想不明白孫中山為什麼要將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使得他復辟帝制,竊取革命果實。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為孫中山希望中華民國這個共和體制的政體可以完整,所以他承諾將臨時大總統之位讓給令清帝退位的人。雖然說孫中山不該讓位於一個滿腦子封建思想的軍閥,但看了《辛亥革命》之後,我理解了孫中山此舉的無奈。但孫中山這樣做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的生活境遇,但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滅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襲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此後發生的兩次帝制復辟都沒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湯湯,不可阻擋,順其者昌,逆其者亡。

㈥ 跪求1000字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快快快!!!!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紀念日。這是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台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並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後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時光流逝,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
當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失敗之後,當轉瞬即逝的戊戌變法落幕之時。資產階級一場救國圖強的立憲運動在當時外寇橫行、內政腐朽的歷史背景下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廢帝制促共和為民族民權民生擔起天者大任;興同盟倡博愛號聯俄聯共聯心創生國之新元。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滿懷著一腔熱血,用生命譜寫著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那一腔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熱忱,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畏。
歷史總將這場革命一分為二的看待,說它既成功了又失敗了。我不否認它最終的勝利果實被賣國賊所竊取的失敗,但我覺得它的成功經驗遠比它的失敗教訓更值得銘刻在歷史的車輪上。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給水深火熱的中國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動了中國資產階級先進力量的進步,為新思想與新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它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論之後何人再復辟帝制,人們都會拿起武器去戰斗,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去捍衛自己的尊嚴。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歷史不容假設,所以我很難想像,如果100年前,沒有這樣一部分人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執著的追尋新的希望,那麼如今的中國該是怎樣的一種場面?不過,既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們戎馬疆場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該以新的方式開拓進取,去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古人雲: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們,這些生活在安樂世界裡的人們,怎該忘記這段歷史?如今的我們要做的已不是追尋夢境中童話般的天真,而是在現實世界裡腳踏實地的去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要將孫中山先生「博愛」的思想發揚光大,即使道路崎嶇、布滿荊棘,也該微笑著握緊拳頭,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㈦ 關於《辛亥革命》的觀後感(100字就夠了) 急啊!!!

這部電影很好地描述了革命時的前因後果和革命的精神,而且將革命的過程詳細的描述了,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孫中山回國就任總統到袁世凱逼清王朝退位竊取革命成果 電影還原了歷史真相,其中的革命思想值得我們學習。

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打響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㈧ 辛亥革命觀後感400字

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之際,紀錄片《辛亥革命》開始播放了。作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我感到十分有意義。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百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近代前的中國曾經是大國、強國,但是近代以來,由於政治的腐朽與經濟的衰退,無法扼制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在一次次列強的進攻面前敗下陣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都是中國被迫割地賠款,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而引起列強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國聯軍進入中國並強迫簽訂《辛丑條約》,迫使中國「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務,而外國軍隊則駐扎於中國京畿周圍的要地,實行永久軍事佔領。中國在西方殖民主義強加的不平等條約體系束縛下一步一步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人民當然不甘心承認備受列強欺凌的侵略現實,面對列強侵略的加深也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動。民族復興的追求是幾代人的目標、理想。但是,實現近代中國的復興則面臨十分艱巨的困難:擺脫帝國主義的外來干涉侵略與壓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第一步,而使廣大人民擺脫貧困,使中國作為大國富強起來,則是中華民族復興更艱巨的一步。歷史上,許多人為這一目標曾經進行了多次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從事的努力。中國近代史就是人們以這樣一種精神支撐著從坎坷中走過來的歷史。

列寧曾就中國的辛亥革命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沒有真實的民主主義高潮,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擺脫歷來的奴隸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這種高潮才能激發勞動群眾,使他們創造奇跡。在孫中山綱領的每一句話中都可以看出這種高潮。」

辛亥革命吸納了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他們獻身革命,同時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斷修正改變積貧積弱中國的想法。孫中山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與當時的志士仁人們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百年後的人們已經很難切身體會辛亥時期的社會狀況,甚至不能理解當時的革命志士們的歷史性的抉擇。所以在辛亥百年後的今天,社會上流行著一些模糊的認識:如認為「辛亥革命給社會造成的破壞大於建設,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或者認為革命的設計「超越了中國的國情」,「搞君主立憲會更好些,政治局面會更穩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進主義思想的產物」,還是避免為好。

其實,辛亥革命的親歷者們如何不歡迎以溫和的沒有犧牲的方式改變封建中國的面貌呢?對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者的人生經歷整體考察後即可看出: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醉心於以激進手段改變中國落後局面,但是在經歷了一再的失敗與挫折,意識到清王朝決不可能真心實意地退出權力的中心而實施「立憲」,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並沒有開明到可以以和平請願的手段而推動立憲的時候,他們才選擇了被認為是「激進」的革命道路,這其實是當時條件下應當做出的正確選擇。看了紀錄片,對革命者的選擇就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㈨ 求《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

在辛亥歷史的背景下面電影拍得大氣磅礴,也有細致入微的溫馨體貼。幾位女演員:李冰冰、梅婷、王子文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感人肺腑。
革命就是凝結成鮮血創造歡悅,就是用希望來沖淡所有人的不幸。
辛亥題材的片子很多見。怎麼樣在傳統主題下面把握觀眾的審美,這部片子給過了圓滿的答案。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一段歷史和不平凡。劇作者就是把觀眾提升到更精巧、寫實的層面,一定要他們去體驗過去不曾知道的經驗:原本經久、懸念的沖突竟然變得很生活很抒情,而平靜無華的段落也可以深化成揭示人物性格的焦點。

好!
為了增強影片的表演效果,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主題曲音樂來烘托,把觀眾帶到更宜人的氛圍裡面。這方面是一個缺憾。

革命不是方向盤,應該是發動機。對革命主旨,我們可以提煉到應當的覺悟——

1.革命不是某個人、一些人、一種勢力的專屬。革命是一種權利,先進者應當堅定不移;把革命淬取成能夠打動多數人,約束所有人力量的一種團結。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就是沒有和多數人尋求自身命運的解放聯系起來。

2.革命是一種除舊布新的義無反顧。可以有退避和畏縮,但是沒有妥協。凜冽前行,不然就只有失敗。革命從來沒有怕過流血,但是一定要計成敗。否則就是對生者的辜負和對逝者的褻瀆。

閱讀全文

與紅色經典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生電影原版完整版 瀏覽:389
認識一個泰國小姐的韓國電影 瀏覽:270
經典古裝歷史電影大全 瀏覽:127
神仙顏值的愛情電影 瀏覽:435
大咖雲集的電影 瀏覽:443
小烏龜電影完整版 瀏覽:521
電影鏡頭的拍攝手法英文 瀏覽:723
法國一部電影畫里人活了 瀏覽:271
日本高分愛情電影污 瀏覽:744
有一部電影叫婚前什麼 瀏覽:88
教書愛情的電影 瀏覽:908
愛情啟示錄電影 瀏覽:243
周星馳和吳孟達演過的所有電影有哪些 瀏覽:937
90年代新疆電影大全 瀏覽:508
有哪些可以免費看會員電影的網站 瀏覽:155
王道電影高清完整百度雲 瀏覽:348
介紹一個喜歡的電影英文怎麼寫 瀏覽:870
現在電影為什麼更多泰國元素 瀏覽:899
奧特兄弟在哪個電影完整版 瀏覽:826
電影四根羽毛1939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