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飛天》觀後感,怎麼寫
《飛天》電影中,張天聰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刻苦訓練、專業技術過硬,但仍然在神舟七號宇航員選拔中失利。面對種種壓力,張天聰沒有放棄飛天夢想,毅然選擇繼續留在航天員大隊,成為謝朝陽、王立三、周曉蘇等新一代航天員的訓練教官。 面對國際對於外太空資源搶奪形勢的加劇,中國政府決心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空間站,而宇航員正是這項任務的重要執行者。張天聰不僅是新一代航天員的教官,同時也是他們的競爭者。懷揣著「飛天」之夢的張天聰與所有航天員一起經歷著種種常人所不能想像的訓練。為了進行失重訓練,航天員們遠赴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訓練成績贏得了俄羅斯、美國等同行們的尊重。
在長達數年的訓練中,張天聰的執著和頑強感動了身邊所有人。尤其是女兒張思羽,放棄保送北京大學的機會,考入飛行學院,決心與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航天員。 新一輪選拔來臨,然而命運卻再次和張天聰開起了玩笑。由於探望剛剛執行完抗洪搶險任務的女兒,張天聰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錯失「飛天」的機會。 張天聰並沒有陷在失敗中,而是和王立三、周曉蘇組成新團隊,角逐登陸中國太空站的機會。一切已經准備就緒,問天一號飛船在發射塔就位。投票會議上,謝朝陽組因為年輕的優勢獲得了問天一號的飛天資格,張天聰組備份,執行問天二號增援任務。 問天一號飛船上天後,一切運轉正常。突然,遠處飛來的太空碎片擊中了太陽能電池板,電力系統受損,飛船陷入了嚴重危機中。千鈞一發之際,問天二號點火升空。張天聰憑借出色的技術很快修復了破損的電池板,問天一號恢復正常。太空中,空間站和連在一起的兩艘飛船在太陽的照射下,現出奪人心魄的美麗……
懷揣著「飛天」之夢的張天聰,他代表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飛天夢,要說中國人的飛天夢已經實現了,從神舟一號揭開中國人的飛天夢之後,神二、神三、神四,再到神五楊利偉,神六費俊龍、聶海勝。可到了神七又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並且這次和前次又不同的是航天員完成出艙活動任務,這又是第一步,正如胡錦濤總書記為「神七」航天員出征壯行時發表的簡短講話是說:「載人航天飛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任務的首次飛行」。
那麼第二步任務就是我們新的夢想,神七的發射升空,就是我們探索太空的夢想的開始,在這里三位「神七」航天員要完成任務,更要在這里展示中國人的形象,還要高揚中國國威。太空是一個復雜的空間,但只要我們遵從科學規律,抱著嚴謹的科學態度,那麼沒有開發不了的太空,也沒有徵服不了的太空。
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是今年我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這次飛行任務技術難度更大、可靠性要求更高,狀態變化較多,對任務的組織實施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在神舟七號飛船順利升空,准確入軌之後,要完成更多的夢想,那麼就讓我們大家都來祝福「神七」,期待「神七」,在太空圓滿夢。
從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成功到神七飛天,無論是面對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世界總能從中國人身上得到一個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礎上不斷超越自我的發展與創新。
2. 電影飛躍巔峰讀後感
飛躍巔峰觀後感
一部好的電影猶如人生旅途上的導師,生命歷程中的貴人。尤其能給心底帶來無比的震撼,一股激勵的力量油然而發,一腔生活的熱忱由此迸發。看完《飛躍顛峰》,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沒有人能靠得住,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可以做得到。」主人公的經典台詞正是他個人奮斗不息的寫照。
在沒有看這部電影之前,本以為它完全是一部動作片,事實上它更是一部勵志片,一部感人的親情片。主演史泰龍是好萊塢有名的動作明星,但這部影片一改慣性風格,打鬥場面並不多,而真正朴實的情感、激人奮進的品質卻呈現得淋漓盡致。他在這部影片中飾演一位長途貨車司機,為了重新得到兒子而拼盡全力,並且意外地獲得扳手腕冠軍。為了彌補對兒子的欠缺,對為了贏得兒子的愛,他執著如一。只要他遠離這個城市,他就能獲得其岳父的重金與卡車。而在誘惑面前,他不為心動,斬釘截鐵地拒絕。從扳手腕的一個新手一路殺進最後的決賽。就在大家看好連續五年獲冠的選手保羅時,他知道自身力量的不足,他知道對方力量真正的強大。但關鍵的是他的兒子能夠從外公家逃出來,一路在躲避尋逃的艱難中到了比賽的現場。小傢伙有模有樣、一本正經地對他重復著原先他告訴孩子的話。那就是「沒有人能靠得住,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可以做得到。」
最後,他扳得特別艱辛,甚至幾乎是處於失敗的下風情勢中,兒子熱烈地呼喊,從原先的「先生」到現在親切的「爸爸」,一股親熱的力量,更是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更是一股發自內心的力量,讓他爆發全身的潛能,頃刻間從弱勢轉變為強勢,直到最後徹底的勝利。他滿頭大汗,兒子熱切地沖向爸爸,父子倆熱情地相擁,深深地感動了我。似乎最能扣人心弦的不僅僅是比賽,而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兒子從原先對他的敬而遠之到最後的父子情深,不得不說親情是至高無上的。只要心中有愛,尤其是這種偉大無私真誠深厚的愛,一切無窮的力量都會得到激發,一切的困難都可以戰勝。
讓我們帶著這股強大的力量,懷著這種偉大的親情,啟程上路,我們定會超越人生的顛峰,收獲滿路的芳香與甜蜜。
3. 飛奪瀘定橋電影觀後感
看了《飛奪瀘定橋》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飛奪瀘定橋》講的是紅軍戰士佔領瀘定橋那一幕幕緊張激烈的情景:紅軍為了渡過大渡河,派出一支隊伍搶先奪取瀘定橋,這支隊伍就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使敵人中計,然後奪取瀘定橋。瀘定橋是鐵索橋,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地勢非常危險,而且紅軍要在29日早晨拿下瀘定橋,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沖鋒號聲中,飛也似的向火光沖去,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敵人終於被消滅了。 看著這部電影我被感動著,被這浩浩盪盪的的長征隊伍感動著。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我們僅能從史書中了解當時長征的故事。但是,我們都應該知道:長征並不像寫這詩歌那麼簡單,並不是就這么幾個字就可以把長征中的艱難困苦表達得淋漓盡致。要是歷史重演,要是讓我們大學生去長證,我們能完成這壯舉嗎?難以給出肯定的答案。前人之事,後事之師。長征給我們留下了永垂不朽的精神---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是看你怎麼看待她。在我看來,每個人的一生都好比一場長征,我們常常要戰勝自己,戰勝競爭對手,最終贏得勝利。我們在這長征的人生中,應一生奮斗,自強不息,沖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再推而廣之於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各自的一場長征•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幅射面,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我認為作為一個當代的大學生,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應不在話下,我們還應該有「即使失敗一千次,也有一千零一次站起來的勇氣」,為什麼長征能成功?因為革命黨人堅持到了最後。從一次次的挫折中總結經驗,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堅持,是人類最好的品質。 我們還應該有「活一分鍾就要戰斗六十秒」的鬥志。如果人類都不思進取,那麼世界就到了末日了。活一分鍾,就要戰斗六十秒!永不止息地奮斗,永不停止追求。在苦得感覺受不了時,想想這兩句話: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你會感覺到渾身都充滿了力量的。現在,長征離我們遠去了,但那用數十萬紅軍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里,每一個字都閃爍震撼靈魂的光輝,每一行詩里都有一股力量沉澱在我們的民族血液中。因此,我們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應該勇往直前、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的完成每一件事!
4. 電影<飛>趙毅主演,的觀後感500字左右
電視連續劇絕對好看,電影趙毅演的也絕對好看就是在網上找不到CCTV6播放過,好看的動畫片有七龍珠1部2部3部還有這些都是我看過的,都特別特別好看
5. 急需《飛天》電影觀後感
很久沒有這樣熱淚盈眶了。那天,在八一電影製片廠觀摩《飛天》樣片,卻讓我忍不住淚水橫流,猶如潮水一陣緊似一陣打心底涌來,奪眶而出。我以為或許只是我陷入了瞬間的脆弱——本不該這樣——我對我的這種感覺感到新奇和陌生。不過我發現,在我左右的幾位也在抹著眼淚,有人甚至在輕聲地擤著鼻子——白色的紙巾在釋放著暗亮。顯然,這部電影的確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命運感。張天聰這是一個怎樣的鐵漢!他做了二十年的替補航天員,每一次輪到遴選時,不是因年齡偏大,或者是票決結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場意外的感冒,飛天的機遇一次次與他擦肩而過,恰如已經掬在手中的一捧水,眼睜睜的順著指縫一次次地流走,而不能解他心中的焦渴。然而,他依舊矢志不移,以清醒的狀態、忘我的情境,一次次地選擇繼續留下來。即便是親人的艾怨,新人的挑戰,都不能動搖他對航天事業的痴心,改變他對太空夢想的追求。
他最初的兩位搭檔面對現實,轉崗離他而去,選擇了新的生活方式,一個成了空軍少將、一個成了民航老總,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擺脫了常人難以想像和忍受的超強體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練(七天七夜仰卧於床上、本末倒置,進食與排泄全在床上完成;孤獨一人,在幽靜的暗室里,獨處五天,等等),開始享受生活。而他卻選擇繼續留在航天中心,又帶領新的一批航天員投入新的一輪超強訓練。就連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的主任見到他都說,你?又來了?你早畢業了。他只說,我現在是教練員兼航天員,依然指導那些新人做著每次二十二個拋物線飛行。這是一個面對挫折何等泰然處之的鋼鐵硬漢,觀眾不免為他心生惋惜,為什麼命運總是對張天聰們不公呢?一種聯想的紐帶悄然在主人公與觀眾之間形成,於是,觀眾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劇情發展的波瀾,心潮難平,甚或是推波助瀾,使這部電影的藝術感染力開始朝著極致發展。
機遇終於降臨,當飛天三號飛船升空與軌道艙對接時,太陽能電池板不幸被太空垃圾擊中,致使電力系統受損,艙蓋打不開——宇航員不能出艙太空行走修復。飛船的安全和宇航員的生命受到威脅。茫茫太空何以為依託?觀眾對飛船中曾經的幸運兒們的命運開始擔憂起來——希望有一種超力來解救他們,讓他們擺脫令人窒息的太空,回到堅實的大地上來。將軍作出了果斷的抉擇——讓飛天4號——張天聰組立即飛向太空,來解決飛天3號陷入的困境。於是,一種命運感瞬間著附於觀眾心頭,他們對張天聰這位屢被命運捉弄的鐵人,終於如願飛向太空莫不感到欣慰。影片與觀眾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藝術張力開始充分延伸。
超越感。《飛天》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塑造了張天聰這樣一個中國硬漢形象,它還有一種超越感——超越了地球,超越了大氣層,超越了一般人的想像空間和經驗環境,電影的畫面感非常純凈而美麗,給觀眾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在深邃的太空,眺望著蔚藍色的地球,那種升華與釋然,令觀眾感同身受,暢快淋漓。而他女兒張思宇從最初的懵懂,到毅然選擇當飛行員,選擇藍天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樣是一種超越。作為妻子的曲丹,也從對丈夫最初的支持,到後來的不理解,到再度堅韌地支持,也是一種對於自身內心的超越。一部成功的電影只有實現不斷的超越,才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達到最佳境界。
歷史感。觀罷《飛天》,應當說一部中國航天史歷歷在目,它不僅書寫了幾代航天人的昨天、今天,也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明天。我們從張天聰的身上看到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投影,他說:「當年搞兩彈一星,參戰人數以百萬計。今天搞載人航天,參戰人數以幾十萬計,沒有多少人的名字能載入史冊。我真的是喜歡這個職業。能一輩子做個中國航天人,我知足了。」而上將總指揮的話更是擲地有聲:「……今天我們建空間站,明天我們登月、上火星,都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署。當年,如果我們不搞兩彈一星,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今天,如果我們不在太空占據重要位置,就沒有中國的明天!」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創作出這樣一部富有歷史感的鴻篇巨制,無疑是最好的獻禮。
陌生感。當巨型飛機轟鳴著幾近垂直沖向地平線,完成拋物線飛行,全然超出普通觀眾的經驗,在失重狀態下人體的飄浮,進食與飲水,都與常態不同,讓觀眾會產生強烈的陌生化感覺。火箭發射器點燃瞬間的發射井下噴涌的水流,太空視角——一邊是浩瀚的宇宙,星漢燦爛,一邊是陽光照射下的蔚藍色地球,人類的故鄉。當飛天三號飛船太陽能電池板被太空垃圾擊中,四號飛船與太空艙銜接,張天聰走出太空艙,藉助機械臂為三號飛船更換電池板這些細節,完全是陌生經驗,讓普通觀眾心懸一念,達到一種空前的吸引力,而最終又符合中國傳統的大團圓的結局,令觀眾有一種心靈的滿足感。
夢境感。從嫦娥奔月神話故事開始,中國人就充滿了對太空夢境般的遐思。幾千年來,玉兔與常娥,廣寒宮與月桂樹,成為中國人想像力的最佳延伸。而電影《飛天》恰恰圓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那遨遊太空的飛船和太空艙,既是真實的,又有夢境般的幻覺,亦真亦幻,令人無不舒心愜意。當然,也鼓舞著地平線上所有抱有幻想的人們,激發他們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和敢於擔當的責任意識。顯然,電影所展示的,不僅是主人公張天聰一個人的夢想終能實現,也是一個民族的夢想終於在一個新的時代得以實現的崇高境界。
人性的光輝。這部電影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觸動了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張天聰的妻子曲丹在他選擇繼續留在航天中心時曾經抱怨道,作為一個女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已經在等待中過去,我不想再讓十年在等待中過去。但是,她最終還是為丈夫留任申請簽字,依然忍受著內心不安與焦慮的煎熬,為自己心愛的人默默作出犧牲,在苦苦等待中終於迎來張天聰如願以償實現飛天的輝煌。父女之情也在電影中得到合乎常理的展現,張思宇從一個替父親抱打不平的激憤少女,成長為新一代優秀的飛行員,父女之間的深沉的愛,與翱翔藍天的追求緊扣在一起,那種同樣的執著、同樣的敢於獻身、同樣的坦然面對一切的精神狀態與心理默契令人怦然心動。母子之情更讓人無比感動。那個在東北山村裡的老母,總是翹首企盼著兒子能夠飛上太空,她就是在這樣的期待中被病魔擊倒,在她最需要兒子在身邊的時候,張天聰卻全然不知母親已處於彌留之際,正帶著新的一批航天員正在俄羅斯的上空完成每次二十二個拋物線飛行的艱苦訓練。真應了那句老話——忠孝不能兩全。戰友替張天聰去看望臨終前的老母,給她以靈魂的安慰,當母親瞌然長逝時猶如親生兒子熱淚縱橫的他,讓人品出的不僅僅是戰友之情,而是一種崇高的對於母親敬畏的人性,無不打動著每一個人。
文本的意義。《飛天》劇本發在《中國作家·影視》版第五期,對照拍攝剪輯出來的影片,讀者和觀眾會發現有許多地方被省略了(抑或被改動)。這就是電影——蒙太奇藝術的真正魅力所在——能夠省略的時間和空間一概省去,用兩個鏡頭巧妙地銜接起來,便構成了電影的內在時空邏輯。但是,讀者和觀眾同樣會發現,《飛天》劇本奠定了這部電影的基礎,一部優秀的電影文學劇本,對於一部優秀電影的生產製作,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劇本劇本,是一劇之本。在這一點上,我們應當感謝電影編劇們付出的心血與智慧。
應當說,《飛天》以它昂揚向上的氣勢,飽滿的激情,燦爛生輝的畫面,有血有肉的英雄群體,將會書寫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電影是綜合藝術,是一個創作群體智慧的集中體現,感謝參與這個群體的每一名成員,為我們創作出可以稱得上具有中國氣派的這樣一部好電影。
6. 趙毅電影《飛》的觀後感
觀後感應該是自己想的吧
7. 求電影《飛》的觀後感或者影評!4000字。。。。
數字電影《飛》,2005年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夏衍創作的文學劇本《飛了》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關於理想主義的寓言。喜歡這部電影《飛》,為了李小猜,為了劉百剛,還有那個一心惦記著她的親豬的劉母。
電影很幽默,畫面很唯美,音樂很悅耳。幽默的背後似乎深藏著一個什麼東西,我曾用力挖掘,卻發現自己的力量是蒼白的,根本找不到深藏在內部的那種美。只有自己去看這不電影,或許能感覺到。
片中那個劉百剛總是抬頭看天,這時與他青梅竹馬的小猜總會問他,氣球會掉下來嗎?小男孩總是堅定的說,會的。什麼時候呢?我娶你的那一天。看到這讓人感覺這會是個言情片,可是同時,片中還有一段對話也反復出現,小男孩問老師,為什麼我們這個村叫抬頭村呢?老師說祖輩就這么叫過來的,哪有什麼理由。可他心理卻有答案,在和小女孩一起的時候,就說,那是因為我們村一定曾有個祖先,老是喜歡抬頭看天,就象我這樣,所以大家就叫這村為抬頭村。
是什麼?抬頭看天意味著什麼呢?每個人頭頂的天都是一樣的,看天不是天有什麼可看,而是因為看天的人,心中有理想。雖然他是個偏僻農村的小孩,但卻心比天大。當有人要出嫁,坐車離開這個抬頭村的時候,他總要追在後面,他有著這個小小的抬頭村所容不下的想法。當然抬頭村的人也不能理解他,都說他傻,只有小猜和他的母親能理解他。
劉百剛和李小猜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本來他們應該結婚的,可惜了因為劉百剛的怪,所以婚姻流產了,李小猜最終嫁給了鄉村老師陳向上。
劉百剛對李母說,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就是掙錢,錢財至上的李母不相信那一套,說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是吹牛皮。李母對小猜說:「跟誰都不能跟那個劉百剛。」
於是劉百剛賣了家裡的唯一財產——一頭在賣後被劉母又重復了N遍的「那是多麼能吃的一頭好豬啊!」,換回了一堆吹奏傢伙,拉起吹奏班子來致富。致富掙了一些錢,小猜慫恿他去拿錢給下彩禮,趕緊把她娶了去,可惜劉百剛太自信了,自信的他在送小猜發夾的那個晚上說錢不是問題,主要是看小猜願意嫁給誰。結果,劉百剛用本來可以用來下彩禮的錢在自己的家裡修起了沖水廁所,相反很簡單,就是本著「不要出門上廁所,提高生活質量」的宗旨。在請小猜上廁所的那時起,小猜有點絕望了,被劉百剛「要注意提高生活質量」的勸慰哭笑不得,愛也不是,恨也不是,這次的後果比要求小猜進門「先按門鈴」的創舉要來的嚴重的多。
屏幕里的那個劉百剛很幽默,是幽默,不是搞笑,也很認真,為了一種信仰,有了這個信仰,後面他為了想飛,造飛機也就成了必然。
李小猜出嫁了,新郎肯定不是劉百剛。結婚那天,劉百剛欲用自行車帶走新娘小猜,並且一直自信的說新郎陳向上追不上他們。這次他也是太自信了,用自行車走小道,一直堅信拖拉機用不上,別人就追不上,可惜他沒料到摩托車也能走小道,能追上,於是愛情失敗了。
愛情沒有了,夢想呢?還會失去嗎?
劉百剛和村裡人說他已經是博士水平了,已經不需要再看書了。在經歷了一個個「博士是個什麼東西的?」、「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失敗的相親後,他清晰地想起了他少年時飛翔藍天的美夢。
於是劉百剛又賣了母親的那頭親豬,並像以前那樣承諾會還更多的豬給她,劉百剛走了,出去掙錢去了。
幾年後,他回來了,載著一群豬。
下面,該是造飛機的時候了。
「製造重地,嚴禁煙火」的帳篷里裹著的全是他的飛天夢。
機架子一次次被研究出來了,結果是一次次的失敗,劉百剛也數次受傷。坐在門口習慣了劉百剛飛行失敗後的村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驚恐而好奇的跟隨著滑翔的飛機而轉動眼神。
即使參照了高價收購來的鳥兒重新再來還是一次次的失敗。
村長都來動員他媽,讓劉百剛「不要搞這么危險的事業嘛。」但一直把親豬當兒子的劉母一直堅信著給她趕回一群豬的兒子:「我覺得他能飛起來,他說他要給我買群豬,他就趕回了一群豬。」連昔日的戀人小猜都沒能說服劉百剛放棄飛翔的夢想。
於是,飛行繼續,只是已無人關心。
影片的結尾懷孕的李小猜,用幾乎哀求的眼神對劉百剛說:「求求你別再飛了,俺這次的感覺很不好。」可是,劉百剛毅然走向了他的第N+1次試飛。
至此,影片結束了。
片子的風格很合我的胃口。乾燥而廣闊的黃土地,單調的樹木,乾涸的河道,朴實的方言,粗獷的西北風格。上半部很浪漫,後面造飛機的段落有點黑色幽默!這是部瘋狂的電影,充滿人性關懷的電影,充滿浪漫情懷的電影,給人激丨情,給人力量。——當然作為一個高中畢業生,掌握一定的常識,卻有這樣個念頭,似乎是怪了點。可這不是這部電影的關鍵。正如那位曾經的航空專家所說的,這簡直是浪費,是無知,但這都不重要!有理想,並不懈地為之奮斗,這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這部電影所要告訴我們的。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是部愛情片,後來覺得這不僅僅是一部愛情片,是一步夢想主義片。
為了飛翔的理想,我會那麼執著嗎?
我聽著影片中不知名的音樂(可能是嗩吶,抑或是其他),不敢正式這樣的問題。原來這么多年來,我們已經變得越來越妥協,越來越安份,於是夢想便在這發霉的心境中一點一點的逝去,逝去,然後沒有一點痕跡。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藍藍的天空,還有那金黃金黃的油菜花,……只是已經腐化了太久了。
8. 電影《飛天》觀後感,怎麼寫
《飛天》電影呈現了一個古老民族的千年夢想和一部大國復興的銀幕史詩,展示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展望了我國未來太空空間站的建設和應用前景。《飛天》既是一部科幻影片,也是一部在現實基礎上暢想未來期盼的影片,更是一部熱情歌頌和宏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優秀影片。
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產生了飛天的夢想,想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飛翔,但那時科技落後不可能飛上天空,所以人們只能靠幻想,通過幻想來寄託自己飛天的夢想。回首歷史,人類有過許多美好的神話和傳說,中華民族也曾誕生過許多美麗的幻想,從「女媧補天」的古老神話,到「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再到敦煌莫高窟飛天壁畫上曼妙的飛天形象,更有唐朝詩人李白飄逸灑脫的詩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這些無不展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飛天的幻想和期盼。
幻想在人類探索飛天歷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幻想是頭腦里虛構的畫面,幻想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指向未來的想像。積極的、符合現實生活發展規律的幻想,反映了人們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確思想和行為的先行。幻想一旦形成創造想像,創造想像就成為了人類的期盼追求,有了期盼追求就有了探索實踐,有了探索實踐就有了真知和收獲。中華民族是人類最早具有飛天幻想的民族,正因這樣,才促使和成就了中華民族領先於其他民族而發明了人類最早的飛行器——風箏和火箭,中國明代的萬戶成為了人類最早利用火箭和風箏實踐飛天的第一人。
幻想還是人類不斷追求、探索、實踐飛天的原動力。幻想就像科學的種子一樣,促使人類在實現飛天這一夢想的過程中不斷地追求、探索和實踐,人類在飛天史上的科學探索歷程就證實了這一點。
人類最早開始發明了風箏,風箏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飛行器,因為風箏可以飛上藍天,人們就把飛天夢想寄託在風箏上。可是風箏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沒有風的時侯,風箏不能搭載重物,不能遠距離飛行。實踐證明,風箏不能幫助人們飛上藍天。
接下來人們又進行新的探索,人類又有了改進,發明了熱氣球,但熱氣球的飛行不能讓人控制方向,這也給人類的飛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於是人們就想發明一種可以控制方向的飛行器。
義大利的列奧納多.達.芬奇構思出了可控制飛行方向的滑翔機,就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它還不是最理想的。後來 經過無數先驅者不懈努力,人類又有新的探索和進展。美國萊特兄弟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發明了第一架載人飛機。
之後,人類並不滿足搭乘飛機飛上藍天自由翱翔,而是又有新的幻想,並朝著「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更強大」 的宏大目標,繼續探索和實踐,這種積極的幻想和不斷追求,極大的推動了人類的科技進步和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在後來短短的幾十年裡,人類先後發明了火箭、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空間站等各種航天器,人類利用各種航天器進入了浩瀚無邊的宇宙空間,先後進行了繞地球飛行、繞月球飛行、登月球、並在宇宙太空中行走,還建立了空間站,人類可以在空間站里長時間生活在宇宙太空……這些,不就是人類幾千年來由幻想到不斷追求再到堅定探索實踐而取得的輝煌成果嗎?
《飛天》電影展示了中國幾代航天人對飛天夢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現狀和未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一個民族沒有幻想不行!一個大國沒有探索與創新精神更不行!我們要繼續發揚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養和造就更多富有幻想和勇於創新的科技人才,敢想敢幹,奮發圖強,讓「中國製造」響遍世界,造福人類!
9. 愛國電影 飛天 觀後感 500字 急!!!!!!!!!!!!!
你不會是蕪湖11中的吧
《飛天》電影中,張天聰作為中
國第一代航天員,刻苦訓練、專
業技術過硬,但仍然在神舟七號
宇航員選拔中失利。面對種種壓
力,張天聰沒有放棄飛天夢想,
毅然選擇繼續留在航天員大隊,
成為謝朝陽、王立三、周曉蘇等
新一代航天員的訓練教官。 面對
國際對於外太空資源搶奪形勢的
加劇,中國政府決心在太空建立
永久性空間站,而宇航員正是這
項任務的重要執行者。張天聰不
僅是新一代航天員的教官,同時
也是他們的競爭者。懷揣著「飛
天」之夢的張天聰與所有航天員
一起經歷著種種常人所不能想像
的訓練。為了進行失重訓練,航
天員們遠赴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
心,出色的訓練成績贏得了俄羅
斯、美國等同行們的尊重。
在長達數年的訓練中,張天聰的
執著和頑強感動了身邊所有人。
尤其是女兒張思羽,放棄保送北
京大學的機會,考入飛行學院,
決心與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航天
員。 新一輪選拔來臨,然而命運
卻再次和張天聰開起了玩笑。由
於探望剛剛執行完抗洪搶險任務
的女兒,張天聰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錯失
「飛天」的機會。 張天聰並沒有
陷在失敗中,而是和王立三、周
曉蘇組成新團隊,角逐登陸中國
太空站的機會。一切已經准備就
緒,問天一號飛船在發射塔就位
。投票會議上,謝朝陽組因為年
輕的優勢獲得了問天一號的飛天
資格,張天聰組備份,執行問天
二號增援任務。 問天一號飛船上
天後,一切運轉正常。突然,遠
處飛來的太空碎片擊中了太陽能
電池板,電力系統受損,飛船陷
入了嚴重危機中。千鈞一發之際
,問天二號點火升空。張天聰憑
借出色的技術很快修復了破損的
電池板,問天一號恢復正常。太
空中,空間站和連在一起的兩艘
飛船在太陽的照射下,現出奪人
心魄的美麗……
懷揣著「飛天」之夢的張天聰,
他代表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飛天
夢,要說中國人的飛天夢已經實
現了,從神舟一號揭開中國人的
飛天夢之後,神二、神三、神四
,再到神五楊利偉,神六費俊龍
、聶海勝。可到了神七又是翟志
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並且
這次和前次又不同的是航天員完
成出艙活動任務,這又是第一步
,正如***總書記為「神七」航天
員出征壯行時發表的簡短講話是
說:「載人航天飛行是我國載人
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任務的首次飛
行」。
那麼第二步任務就是我們新
的夢想,神七的發射升空,就是
我們探索太空的夢想的開始,在
這里三位「神七」航天員要完成
任務,更要在這里展示中國人的
形象,還要高揚中國國威。太空
是一個復雜的空間,但只要我們
遵從科學規律,抱著嚴謹的科學
態度,那麼沒有開發不了的太空
,也沒有徵服不了的太空。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任務,是今年我國最具代表性、
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
踐活動,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
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這次飛
行任務技術難度更大、可靠性要
求更高,狀態變化較多,對任務
的組織實施提出了更高的標准。
在神舟七號飛船順利升空,准確
入軌之後,要完成更多的夢想,
那麼就讓我們大家都來祝福「神
七」,期待「神七」,在太空圓
滿夢。
從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成功
到神七飛天,無論是面對自然災
害的嚴峻考驗,還是人類社會發
展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世界
總能從中國人身上得到一個相同
的回答,那就是自強不息的民族
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礎上
不斷超越自我的發展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