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個電影是講哪裡的一對姐弟的事他們住在農村上學非常困難後來他姐姐死了這個電影叫什麼呀
我好像有點印象,一對姐弟,好像是上學要溜索才能過去,有一個大河隔著,後來老師給了姐姐一雙鞋,結果回來的路上鞋掉下去了,姐姐一抓結果掉下去淹死了,後來他們家門口修了一座橋,上學不愁了 《走路上學》 雲南的兩個孩子,我看過。。主人公瓦娃和娜香。
影片簡介:
瓦娃是一個7歲的傈僳族孩子,他對於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好生羨慕。媽媽堅持要娃娃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
終於,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沒想到,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居然被第一次來家訪的聶老師戳破了!是聶老師送來的那雙紅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裡。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著溜索。
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誰也想不到,因為趕著給弟弟送一雙新鞋回來,姐姐娜香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
『貳』 走路上學 影評
範文:一股清新的風——評《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在我們眼裡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在我國雲南,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求學,長久以來,每天依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他們只是一群小學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江底。「走路上學」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走路上學》就是以「飛索渡江求學」為題材,從孩子的視角,不以苦難和獵奇為賣點,僅僅通過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之間純真的濃濃姐弟情,成就了這樣一個清澈、毫無雜質的感人影片。《走路上學》是一部兒童公益片,但它同時又通過深刻的主題和清麗的藝術手法感染和啟發了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觀眾。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傈僳族的一對小姐弟,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無憂無慮的生活,瓦娃唯一的夢想就是像姐姐一樣能夠去對岸上學,但是姐姐是靠危險的滑索遛到對岸去讀書的,對於年幼的瓦娃,媽媽堅持要他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 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著輕松和歡笑,通過對生活中的細節和小情小趣來巧妙地鋪墊了故事的主線,介紹角色關系。影片中精美的畫面和稱景的音樂顯露出令人折服的震撼性視覺效果,攝影考究,畫面精美,雲南的風景如畫,峰巒疊嶂,細細的溜索橫跨咆哮的怒江,一個個小孩子從彼岸從容淡定的溜索過江,以美襯險,滿足了我們的視聽愉悅感。我們也在這種歡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姐弟倆的喜怒哀樂。一雙十六塊五的鞋打破了影片的溫馨和唯美——天使般的聶老師為瓦娃買下了一雙鞋子,以此補償瓦娃沒有得到的紅色小雨靴,姐姐娜香在溜索回家的時候本能地去抓那雙要掉出來的鞋,墜入怒江的激流當中……畫面的精美,音樂的考究僅僅沖擊了觀眾的視覺感官,但娜香的墜江卻震動了觀眾的心。在姐姐娜香離開之後,曾經那麼渴望過江的瓦娃,曾經那麼活潑好動的瓦娃,成天默默地坐在臨江的石壁上,再也不發一言……看到這里,影院里也彌漫著一股悲傷的氣氛,所有的觀眾都被影片感染了。雖然畫面無聲,寂靜卻留痕,我們因目睹生命的隕落而陷入一輪沉重的思考。之後,實習期已滿的聶老師沒有離開這里。她一次次過江來給瓦娃家裡給他上課,始終沉默不語的瓦娃帶聶老師看他畫在木墩上的畫:一座長長的橋,兩個牽手的孩子,橋下無數的浪花。影片的結尾,大橋落成,聶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橋的另一頭迎接背著書包、舉著風車、走路上學的瓦娃。瓦娃神情落寞,步履沉重。在扔下那支小風車後,瓦娃,這個七歲的孩子,露出了與他的年紀不符的苦澀微笑。此時此刻,我們終於看到姐弟戀手牽著手一起走路上學。導演彭家煌和彭臣兄弟倆從事廣告行業多年,他們為仁和葯業、招商銀行拍攝過諸多電視廣告,但電影卻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彭家煌多年來一直保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他說,電影可以給他靈感,拍電影是他兒時的夢想。終於在積攢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資金之後,兄弟倆直奔夢想,自行投資1000萬拍攝《走路上學》,連於榮光、成龍這樣的大牌明星都甘願不計酬勞為影片出力,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商人不去選擇賺錢的生意而要做這個很可能收益甚微甚至賠本的兒童公益電影。兄弟倆認為人一輩子不能只為錢活著,拍一部發人深省的心靈電影,去啟發和激勵更多人,去為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做一點事情比賺錢的意義大得多!彭家煌把《走路上學》當做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兒子,他發現觀影之後孩子對金錢、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他堅定的說:「也許這是一部能夠改變他人生的電影」。從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來看,《走路上學》就已與充滿銅臭味的很多商業片分隔開來,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唯美的畫面、純朴的民風、濃厚的親情,一字一句一景一情使我銘刻於心。國產電影中,實在有太久沒有出現一部如此純凈、清新的故事片了。《走路上學》就憑借著其單純毫無雜質的氣質打動了所有的觀眾。
『叄』 觀《走路上學》有感 今天,我看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寫的是姐姐
確實感人
『肆』 求一電影名稱..內容是這樣的..兩個兄妹為了上學每天都過索道求學..突然有一天姐姐過索道死了..然後忘了
朋友你好。這部電影的名字叫《走路上學》,詳情請見網路~~~ 請查證後給分~
『伍』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這天、我們外學校看了電影《走路上學》,看完後我感慨萬千。
故事發生在美麗的怒江邊上。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里,夢里都露著笑容。
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梁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兩個,手拉著手,快樂地去上學。。。這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事太多太多。看到瓦娃抱著紅雨鞋來到江邊給姐姐時,用袖子擦著姐姐的腳,把鞋子套在姐姐腳上;看到娜香穿著新鞋子來到學校,再把鞋子脫下來愛惜地放到一邊時;看到瓦娃一個人坐在屋頂上,寂寞地放著風箏時;看到新橋落成時,孩子們站在橋上笑成一片時;看到瓦娃手舉風箏,在橋上大叫著「姐姐」迎風向前跑時;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為了得到彼岸的知識,了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終於建起了愛心橋,橋這邊的孩子們可以走路上學了,再不用溜索了。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橋, 通過這些橋,讓那些仍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們獲得知識。也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靈之橋,把我們和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讓我們與他們一起,獲得心靈的慰籍。
『陸』 一個小女孩他用吊索去學校他還有個弟弟小女兒希望有一座橋最後小女孩死了 是什麼電影
走路上學;(2009)導演:;彭家煌;/;彭臣編劇:;彭臣主演:;丁嘉力;/;阿娜木齡;/;曹曦文;/;陳奕妃類型:;劇情;/;兒童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劇情:瓦娃是一個7歲的傈僳族孩子,他對於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好生羨慕。媽媽堅持要娃娃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終於,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沒想到,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居然被第一次來家訪的聶老師戳破了!是聶老師送來的那雙紅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裡。;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誰也想不到,因為趕著給弟弟送一雙新鞋回來,姐姐娜香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
『柒』 《走路上學》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msnv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瓦娃和娜香小姐弟倆,為了到江對面學校去上學,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的故事。本片先後獲得華表獎、金雞獎和平壤國際電影節大獎等重要獎項。
『捌』 走路上學中姐姐因什麼失手從溜索掉入江中。
鞋子,,,
『玖』 走路上學觀後感
<<走路上學>>觀後感
作者:滘口小學三3班江紫暉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班觀看電影在《走路上學》,電影的內容是:雲南怒江邊有兩個很愛學習的姐弟,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學校在江的對面,但是江上沒有橋,去上學只能溜索,危險極了。看到姐姐每天溜索上學,弟弟也很想去上學。但因為爸爸在外面工作,不能陪他溜索,他只能呆在家裡幫媽媽照顧奶奶。學校新來的聶老師送給一對新鞋給娃瓦,姐姐急切的拿回家給弟弟。在溜索的時候鞋子快從書包里掉出來了,娜香伸出雙手去拿鞋子,卻一不小心掉進了江中,被沖走了,永遠也不能回來了。弟弟很傷心。在江上建一座橋,可以走路上學,成了每個孩子的願望。
我看了很感動。
娜香和瓦娃是兩個很乖的孩子,在家裡總是幫忙做事和照顧奶奶。在學校里勤奮好學。他倆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覺得我在家裡做家務事太少了,在學校有時也不好好學習,以後我一定要努力做的更好。
娜香和其他的孩子每天都光著腳溜索上學,而我每天就穿著新的校服和漂亮的鞋子有爸爸開車送我去上學。在學校里老師很關心我們,我們過得開開心心的。放學的時候爸爸又來接我回家。我比電影里的孩子幸福很多很多。我要珍惜這樣好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然就真的對不起老師和家長。
我們國家還有些地方很落後,那裡的人很需要得到幫助。我要把零用錢節省下來,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
娜香對弟弟很好,而我有時候和姐姐吵架,我要改過,做得更好。
電影的內容總在我的腦里出現。
『拾』 找一部電影,說西部的學校一些孩子要吊著繩索渡過江河去上學的,叫什麼名字急!謝謝
《走路上學》
在電影開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學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環境的險惡。走路上學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馬吉鄉的小學生而言,簡直就是難以實現的夢想。
接著就是瓦娃的鏡頭,家裡沒有玩伴,他獨自在屋頂上玩耍,也不喜歡和家人多說話。瓦娃唯一高興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學,然後聽姐姐講述學校里的見聞,直到後來,他獨自爬上溜索過江上學。
在這種線性的敘述結構下, 電影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讓全片的基調陽光而又溫暖,就像電影《走路上學》的名字一樣,朴實無華,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夠自然流露。電影中幾乎沒有刻意製造沖突的設計,這樣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並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誼所感動。
這部劇有著宏大的主題,它關乎到貧窮、教育、希望和夢想,導演通過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讓娜香和瓦娃姐弟倆的故事緩緩鋪陳,並不動聲色。
比如說瓦娃在房頂上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本領,就是為了能夠獨自溜索去上學,後來隨著姐姐的去世,他備受打擊,幸好最後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長終於可以走路上學,實現了他們共同的夢想。
普通的演員,實實在在的敘事方式,簡單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忍不住引發思考。這部電影不管是和孩子還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著故事中人物的變化跌宕起伏。對於同齡的孩子來說,線性敘述方式沒有任何壓力,就能夠輕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