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紅軍長征電影草地觀後感

紅軍長征電影草地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8 21:39:25

Ⅰ 《草地》電影介紹,要講事情經過

長征途中,破衣爛衫的紅軍官兵跋涉在泥濘的草地中。後衛連長肖國成(李正峰 飾)緊緊拽著十四歲的小秦(黃濤 飾),另一邊走來已被張國燾判處死刑的紅軍高級幹部常熾(韓振華 飾),等待他的是「秋後問斬」。曾立標(孫海英 飾)由於腿部負傷,默默地守在戰友的新墳前不肯離開。小護士許苓(於宙紅 飾)無論怎麼哄,萍萍(楊春燕 飾)都不肯離開已經犧牲了的媽媽。遠處還蹣跚著幾個掉隊的戰士。望著眼前的一切,肖國成深感責任重大,怎樣帶同志們走出草地,成了他心頭巨大的痛。常熾提醒他成立臨時黨支部,發揮骨乾的帶頭作用。押解常熾的黃蘇(季平 飾)由於病餓交加倒下了,臨終前,他悄悄撕毀了揣在身上的判決書.....

Ⅱ 《長征》觀後感300字

今年,是紀念長征勝利62周年。早在六十幾年前,我們英勇的共產黨員,冒著蔣介石密集的炮火,針鋒相對的跟他們國民黨斗。為的是讓飽受艱辛的中國重新奮起。

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共產黨員們飽受辛苦:飛奪盧定橋,巧渡金沙江,翻越皚皚雪山……損失人力近三萬,但是,最後共產黨還是勝利了。中國這片破碎的山河又重新統一了!

長征非常的艱苦,紅軍屢次遭到國民黨的圍追堵截。在飛奪盧定橋時,多少紅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被敵人的炮火打下山谷,紅軍損失慘重。在翻越夾金山時,高山上的氧氣稀薄,給幾萬紅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上山前,每人都帶好了幾個辣椒,用來驅寒,已防凍僵。在過草地時,紅軍嚴重缺糧,彭德懷殺掉自己心愛的坐騎——大黑騾子。以解危機。

偉大的紅軍戰士們,謝謝!如果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幸福的生活,我們會銘記你們的功勞,每一年,每一刻!

Ⅲ 紅軍過草地觀後感

今天我讀了關於長征紅軍過草地的書和資料。

讀後使我大有感觸,紅軍們在過草地的時候沒有吃的,就吃草、吃樹葉,也吃樹皮,吃樹根。據當年活下來的紅軍說:「他們這些都吃完了,就吃他們身上的皮帶,鞋子」。一開始我看到這些的時候,我也很疑惑,皮帶和鞋子怎麼吃呢,於是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繼續看下去,原來紅軍們把皮帶放進鍋里去煮,煮軟了再把皮帶表面一層輕輕的刮掉,然後吃裡面的牛皮,鞋子也是一樣的。可是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我們同學們在吃午餐的時候,只要有一點不合自己的胃口,就把一整盤飯菜倒了。看的收泔腳的人直搖頭。再看看垃圾桶里,咬了一口的麵包、吃了一半的蘋果……真讓人可惜。老師也總說,要讓我們回到舊社會過過苦日子,我們才會懂得珍惜糧食。

當我讀到:老紅軍和幾個人找到了一個牛骨架,上面有著幾塊少的可憐的牛肉。老紅軍和幾個人把牛骨架搬回來宿營。老紅軍把幾塊肉分給了別的同志,把牛骨架上的骨頭也大部分給了別的同志,而老紅軍只有剩下來的幾塊骨頭,看到這里,我不由的慚愧了起來。紅軍爺爺們在這么困難的環境下還想著和隊友一起分享,而我在同學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只想到自己,是那麼的自私。記得有一次上美術課,我的同桌忘記拿油畫棒,老師要我們拿油畫棒的時候他才發現,就想向我借。我想:上次叫你借給我,你都不借,這次我也不借給你。更何況我自己也還沒有畫好呢。所以,無論同桌怎樣苦苦哀求我,我都不理他。他沒辦法就向後面的同學借了。事後我也常常在譴責自己為什麼不借給他。現在,我更是無地自容了。

還有紅軍爺爺爬雪山的情景也是我難忘。紅軍長征的時候要爬過一座連鳥都不敢飛的雪山。剛跑上去的時候還好,他們一路上唱著山歌,快到山頂的時候停止了歌聲。因為他們聽當地人說:「到山頂的時候不能大聲說話。」山頂上堆滿了雪,突然有一個人暈倒了,他心跳微弱,沒過多久死了。可是其他人卻沒有一個後退,沒有一個人放棄,他們繼續著長征之路,革命之路。正是由於他們的堅持,他們的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想想我自己,只要一遇到困難,我就會毫不猶豫的逃避,或者請求別人代勞。

我以後再也不浪費糧食,遇到難題我以後要勇敢面對。我要向紅軍爺爺們學習。

Ⅳ 紅色影片雄關漫到觀後感800字

有影響的關於長征的影視劇可謂不少。電影有《草地》、《萬水千山》、《長征》、《彝海結盟》、《四渡赤水》等,電視劇有《井岡山》、《血戰萬源》、《長征》等,有的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再拍長征從何下手,怎麼出新?如何超越?《雄關漫道》的創作面臨著許多操作上的難題。然而不創新就沒有出路,必須毫不猶豫地走下去。首先,要從創作觀念上更新,改變編年史式的結構方式,在故事和細節上多下工夫,因為從觀眾和審美的角度上看,一部反映歷史的藝術作品必須有藝術上的創造,而不是簡單地比照歷史進行羅列;必須進行必要的藝術虛構,因為歷史人物的命運和結局,對觀眾來講已不再具有懸念,恰恰與歷史人物有關的小人物具有較大的張力和創作空間。寫好小人物,並通過小人物透視和折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將是這部電視劇的一個基本起點。惟有如此,才有可能避免冗長的會議,才有可能迴避對眾多歷史人物的對號入座,才有可能疊加復合信息並增強可看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略歷史人物,表現歷史人物的雄才大略、非常的情懷既要尊重史實,又要不拘泥於史實,要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另外,故事的節奏要快,形式上要新穎。故事的切入點很重要,要能一下子抓住人,要使故事中的人物盡快出場,波浪式推進,不斷有新的懸念,不斷有高潮產生,讓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互相交織、互為支點,共同推進故事發展。必要的矛盾要設置,要照顧觀眾的欣賞習慣,要使主人公的命運帶動故事、牽著觀眾。既要重視故事自身的內部節奏,又要注意外部節奏。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怕觀眾看不懂,要把支點永遠放在前景的主人公身上。採用版塊式結構也主要是考慮故事點和節奏的要求,因為二方面軍的長征要晚於一、四方面軍的長征,不能雷同,要把有意思的點和事件拎出來,要有聞所未聞的效應。全片要既成版塊,從宏觀上還要不失整體的完整性,各個版塊要用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有機地串起來。故事的主題要深深地埋起來,不用政治口號,要通過人物命運和細節揭示主題。紅軍長征是一種無奈之舉。無奈中的抉擇、無奈中的智慧、無奈中的壯舉和人格魅力更耐人尋味,無奈中百姓的追隨也更具有說服力。紅軍的生存狀態和當年百姓的生存狀態也許有某種契合,為了有衣穿、有飯吃,為了象人一樣有尊嚴地活著。靠一種簡單的生活理想,許多窮苦人和許多具有殉道精神的知識分子奇妙地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中國革命的一個奇觀。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也因此變得具體而明了。為希望而生存,由生存而信仰,這就是本片最大的主題。本片力爭在這種認識基礎上塑造出一批全新的人物,尤其是塑造一個全新的政治工作者的形象。政治和軍事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甚至是一體的。真實感人、新穎大氣是我們最基本的追求。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粗製濫造、矯情虛假的作品不但不會再吸引眼球,反而會引起觀眾的逆反。真實是第一位的,真實要從細節和人物關繫上下工夫,要在演員的選擇和表演上把好關,要在環境的選擇、氛圍的營造上做到位,化服道既要生活又要典型,要有時代感、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要主意打破環境和化服道造型上的規整,要破敗,要使百姓參加紅軍和戰爭的殘酷具有視覺上的說服力,否則所有的人物語言將黯然失色,不僅蒼白而且自相矛盾。為此,我們必須強調視聽效果上的復合信息,強調用鏡頭語言來演繹故事,而不是靠演員的嘴不停地說,或簡捷或濃墨重彩,使觀眾走進特定的歷史時空,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使其思考、玩味,受到感染並得到情感上的升華,使整部作品大氣而不流俗。另外,大氣並不是指場面拍得有多大,而是指畫面的內涵和人物的情懷有多大。場面若不表現人物和情懷也不過徒有其表。大氣需要創作人員認識水準的提升和共同努力。故事的基調。本劇反映的是二方面軍「長征」的歷史。不是考古和簡單地重復,而是創造性地演繹。要表現賀龍、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廣大工農大眾在國家、民族的危難關頭所面臨的抉擇以及他們的命運、情感和追求。因此它的基調首先應該是凝重的。湘鄂川黔一帶逶迤的群山、綿綿淫雨、迷朦的霧氣,泥濘的羊腸小路、濕滑的石板路、行色各異而又古色古香的村鎮為這種凝重提供了最基本的元素。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要在凝重中表現人物的不屈和頑強,在凝重中表現人物內心深處的靚麗、溫情和浪漫。寒夜裡溫馨的燈火(各種油燈、篝火、火把),漫山遍野的山花,激戰中的炮火在凝重之中也許會格外富有詩意和獨到的韻味,在用血與火鋪就的《雄關漫道》中,將會迸發出迷人的光彩。凝重基礎上的「豐富多彩」將構成本片的基調。故事的音樂。音樂在影視藝術中是聲音構成的重要環節。好的音樂既要強化主題、提升情感、和畫面互補,又要讓人感覺不到形式的痕跡,也就是切題。除了作為一個「群體」的有變奏的主題外,還應該有作為貫穿人物和版塊中人物情感的副主題。要巧妙地利用傳唱廣泛的民歌,甚至可以因為文工團員的存在把民歌變成一種劇作元素。另外,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的曲調可以很好的利用,對全劇的地域特色和少數民族特色的形成將大有補益。總之,本劇音樂創作的空間十分寬廣,要用心去體會,要好好挖掘。演員。演員的選擇和定位決定著一部片子的成敗。演員的型和氣質要從本色上有區別,這並不是概念化和臉譜化,主要是為了典型化的需要。一部片子播出之後,觀眾記住的除了些許細節和故事情節之外,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員的型的選擇是否到位、是否准確是一部片子成敗的關鍵,粗、瘦、質朴、精幹、醜陋是其顯著的外部特徵。演員的表演上強調無表演的表演。要用鏡頭說話,要營造特定的氛圍幫助演員,要賦予演員特定的細節和動作,千萬不能讓演員在鏡頭前硬演,要把角色當成人來演,無論正反面人物首先是人,然後才是特定歷史背景、特定人物關系中的人;人物語言要有特點,要符合人物身份,要質朴;演員要熟悉歷史,對時代背景要有一定的認識,表演要有充沛的內心依據,既要生活又要典型。要突出每個小人物的特點,並使其個性化。在人物塑造上,無論大人物和小人物都要追求完整性。群眾演員往往被忽略,其實他是影視劇中比較重要的一環,群眾演員的形象、服裝、道具、行為動作將直接影響片子的質量,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抓好群眾演員的工作。造型。包括景、演員(化服道)、攝影、燈光等的造型。既要有時代感、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要典型,還要符合藝術美的要求。藝術美是一種境界,決不是簡單的美和丑的概念。這種境界需要我們整個團隊認識水平的提升,境界的高低是我們整個創作群體綜合水平、綜合實力的體現。在認識到位的基礎上輔以大家的團隊精神、拼搏努力,才可能出精品佳作。《雄關漫道》對我們這個創作群體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要既要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因為「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並不是一句空話,還要挑戰自我,因為拍攝周期和拍攝質量是硬性的。我們必須堅定地走下去。講好一個故事,講得真實感人、新穎大氣是我們共同的追求,讓我們共同努力!請採納

Ⅳ 電影長征觀後感800字

《長征》觀後感

電影《長征》片長1.5個小時,分上、下兩集,向觀眾展示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場景。影片宏偉壯觀,深入的再現了紅軍當年長征所遇到的種種內在和外在的艱難險阻,用史詩筆觸全景刻畫了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紅軍戰士長征途中的幾次較大的戰役和險境,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那麼一些問題:紅軍是憑借什麼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堵截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民黨的軍隊,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中國的革命保留了珍貴的火種?是什麼讓本來是執行戰略大轉移的一支隊伍,在漫漫的萬里長征中卻扮演了播種機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論散播到千萬戶家庭呢?
影片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為受限於電影片長的原因吧。故事是從湘江河畔,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軍隊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所以部隊帶著大量的緇重擠在湘江橋上,幾天幾夜部隊也沒有能完全通過湘江。然而,時間就是生命,在紅軍的上頭敵人的飛機在狂轟爛炸,後面有幾十萬追兵正洶涌而來,前方,蔣介石在加緊布置幾道攔截的防線。紅軍長征的第一道本來不是難關的難關就這樣橫在了全體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面前。幸虧紅軍的後衛部隊拚死抵擋住了國民黨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要不然,此役紅軍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我認為,在這個階段,紅軍能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紅軍將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後衛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珍貴的喘息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後衛阻擊,生還的可能性很少,但為了整個集體,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再有後面八路軍和解放軍的發展,更不要說建立新中國了。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犧牲的先烈們。
在一個集體當中,如果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大家都亂成一團,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沒有凝成一股勁的凝聚力,沒有哪怕犧牲個人也要保全集體的信念,那麼這個集體決不會走得很遠,而我們的紅軍指戰員就具備有這些優良的素質,終於能夠令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中華戰爭史上的奇跡。這些精神在我們現在這個國際形式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的人民更應該汲取和發揚,不要先自亂了自己的陣腳,大家團結一致,發揚紅軍精神,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強國強軍,保證中華民族

Ⅵ 《草地》觀後感

[《草地》觀後感作文700字]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草地》,《草地》講的是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故事,《草地》觀後感作文700字。紅軍長征是在1935年,8月過草地,許多隊員餓死了,然後掉隊人員都聚集在了一起。他們中有許多黨員,作文700字,組織了臨時黨組織;後來一場大雨即將來臨,但他們的行軍速度太慢了,他們正在葛屈河附近,而且他們一定要在大雨來臨之前渡過葛屈河。但是,困難太多了,重病的傷員太多了,這簡直是不可能,觀後感《《草地》觀後感作文700字》。最後,黨員組織把所有年輕的隊員組成了一個小隊,他們行動靈活,快速地過了葛屈河跟上了行軍的大部隊;這里我最感動的是有傷病的隊員不會被其他隊員放棄,而會一步一步地一起來,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會拋下其他隊員。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覺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得不容易,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報答革命前輩。

大致看明白了,樓主的思維太過發散、太過跳躍了。樓主,加強集中精力敘述一件事情的能力。不要再發散了
〔《草地》觀後感作文700字〕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這樣可以么?

Ⅶ 觀紅軍長征過草地有感300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歷史。無數志士仁人懷著一顆愛國之心,為解救人民,解救民族而艱苦奮斗。
在祖國危難之時,他們不怕犧牲,前仆後繼,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在整整兩年中,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詩篇,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壯舉。其中的《爬雪山,過草地》是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一個縮影,是長征路上最艱苦、最漫長的一段征途。
讀過《爬雪山,過草地》,又使我不禁回到了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在那白皚皚的雪山和一望無際的草原中,紅軍踏過沒過腰膝深的積雪,穿越著不滿沼澤的草地,每走一步,都難以拔出腳來,他們迎著狂風,冒著嚴寒,忍飢挨餓,甚至是生命危險,不畏艱難險阻…… 他們的頑強?勇敢 ? 堅忍不拔的精神是我們中華名族的驕傲,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
我們生長在祖國繁榮昌盛,民族振興,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環境中,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相比是多麼幸運而幸福啊。
正是有了他們的艱苦卓越的革命斗爭和犧牲,建起了新中國。才有了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環境。
在和平年代,我們要不斷繼承的發楊紅軍用熱血的生命鑄就的長征精神,堅定革命的理想的信念,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學過《爬雪山,過草地》這篇文章,必須將所汲取到期的精神運用到今後的學習當中。以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腳踏實地,努力學習,不斷地鞭策自已,要勤於思考,以更高昂的學習熱情、更認真的學習態度,在今後的學習中取得長足進步,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Ⅷ 跪求電視劇《長征》觀後感800字,初一水平。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今天,戰爭的硝煙早已從我們身邊散去,再看長征,長征留給我們的是苦痛的回憶,是全世界的感慨,是戰無不勝的長征精神!

第一,長征所唱響的是中國人民對自由的嚮往,對國家、對政黨、對自己的信任!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有能力改變現實,有能力改變世界,有能力創造歷史!只要運用好我們的雙手,合適的運用我們自己的主管能動性,沒有什麼不可能!

長征所完成的不僅僅是戰略轉移,還為新的革命階段的到來醞釀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對於人的生命、尊嚴的倡導和踐行。長征,二萬五千里一路走來,是人類對於自身生存權、發展權的斗爭。人在社會上的存在,不僅僅要貢獻義務,還要獲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條件,在當時內外夾擊、重重壓迫的情況下,人要想想獲得真正稱之為「人」的自由和生活,就必須斗爭。長征和革命都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而就其精神內涵則是中國歷史上不絕如縷的對人的價值和權利的追求傳統的外在體現。

第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生息繁衍的最原初的精神支持和精神動力。「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中這樣寫道,而我想給它的後面加上一句——「敢於審視真實的自我」,沒有我們「敢於自省,敢於正視自己缺點,敢於努力改正自己的瑕疵」的共產黨人,就不會有長征的偉大勝利!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品質,這是我們偉大的名族精神,是他指導我們推翻三座大山,帶領我們取得長征的勝利,進一步取得改革開放的勝利!

第三,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是一個人,一個民族發展強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動力來源。共產黨在歷史賦予的重任面前,義無反顧,卧薪嘗膽,終於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走完了充滿艱辛坎坷的漫漫長征路,帶領中國革命和社會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中華民族的進取精神,在任何艱難困苦面前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歷史上無數鮮活的例子也一次次的證明了這種精神力量的強大和重要。長征是中國革命歷史上運用這個法寶取得勝利的典範,並以其穿越時空的魅力鼓舞著新時代的建設者為了民族繁榮強盛的理想繼續奮斗。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樹樹(里格)梧桐,葉落盡;愁緒(里格)萬千,壓在心間;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這首歌貫穿《長征》這部電視劇中,聽著它心裡總有一些說不出的沉重,這一首《十送紅軍》唱出了人民心中的紅軍,唱出了人民心中的共產黨,我為我們國家有這樣一個處處為國為民的政黨感到驕傲,更為我加入這樣一個先進的政黨而深深地感到責任重大。我們要努力讓長征精神永遠的傳遞下去,讓紅軍精神永遠的傳遞下去,讓我們的黨的精神永遠的傳遞下去,把這首歌永遠的唱下去!

Ⅸ 讀《過草地》有感作文400字,有誰會寫嗎

百分網
範文大全讀後感讀後感大全
過草地讀後感
過草地讀後感
1.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是長征中紅軍戰士的過草地的一個片段。真想不到紅軍有那麼堅強,不怕辛苦,不怕飢餓。為了解放中國,在紅軍備用糧食吃完了的情況下,紅軍堅強的生存下來,吃腰帶、吃草根、喝草上的苦水,紅軍戰士用堅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走出了無邊無際的草地。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現在雖然有優越的學習生活條件,可是有很多同學買了許多小零食,吃不完就亂仍;還有同學
吃飯時不喜歡吃的食物就倒掉;還有同學吃飯時,米粒掉到處都是……這樣做不僅影響了學校環境,也浪費了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糧食,這樣做能對得起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
嗎?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成才,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
2.
暑假的時候,我認真地讀了《紅色精神》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分豐富,它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四個主題。通過講述秋收起義,朱毛會師,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過草地,周恩來的茶缸蓋,延安窯洞的油燈,南泥灣的稻田等一個個生動的紅色經典故事,傳遞出豐富的精神內涵。讓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殘酷戰爭的小學生,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紅軍過草地的故事。那是1935年8月,毛主席向紅軍下達了過草地的任務,這可不是普通的草地,它是一片面積萬余平方公里的高原濕地,叫松潘草地,遠望是一片平坦的灰綠色海洋,走近卻發現草地下是淤黑的沼澤。稍不注意便會遭受滅頂之災。由於松潘地區人煙稀少,生產落後,紅軍籌糧非常困難。許多戰士兩三天就吃完了准備的干糧,而此時路程還沒走完一半,之後就只能吃野菜,草根和樹皮,後續部隊更苦,皮帶,皮鞋,毛皮坎肩甚至馬鞍,都成了充飢的食物。因糧食不足,紅軍在過草地時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價。而沼澤地也吞沒了許多戰士。草地天氣變化莫測,溫差極大,再加上雨季潮濕,衣單體弱,穿草鞋,打赤腳的紅軍戰士,由於飢寒交迫,許多倒在了前進的路上。盡管如此,紅軍戰士仍然堅持著革命理想,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團結友愛的精神,在死神的威脅下奪路而出,走出了茫茫草地。
如今,紅色精神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紅色精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擴展閱讀篇】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
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

Ⅹ 萬水千山 電影 觀後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有關於長征的電影,名叫《萬水千山》。這是一部叫較老的片子主要內容是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了敵人防守來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條件險惡,數萬大軍難以通過。後有敵兵追擊,前有天險擋路,我軍決定要排除萬難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渡口,以保大軍渡河。紅軍前衛營不畏艱險、頑強戰斗奪下瀘定橋,並鋪設橋板,使紅軍大部隊安然渡河,繼續向大雪山進發。在雪山行進的過程中,天氣極為惡劣,許多戰士都犧牲在這里,但大雪山還是被我軍征服。1935年8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終於會合了。

最令我難忘的事他們爬雪山過草地時的情景,這也是長征途中最艱難的路途。最令我遺憾的是在爬雪山的過程中,有一位老紅軍不願意丟棄自己的鍋,為了取鍋,他不慎摔下了山崖。要是他能思考一下——是鍋重要還是命重要,他應該就不會丟了性命了。

過草地時,紅軍的糧食全部都用完的,可草地還是見不到邊。

在極度缺乏食物的情況下,紅軍就靠吃野菜、草根、樹皮充飢。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輕則嘔吐瀉肚,重則中毒死亡。沒有能吃的野菜,就將身上的皮帶、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脫下來,還有馬鞍子,煮著吃。有的戰士餓得實在沒吃的,就找別人屙的屎里沒有消化的青稞麥,或者自己拉出來的,一粒一粒挑出來,洗了再用茶缸煮著吃。吃是這樣,喝也是這樣。有的戰士,人尿、馬尿都喝過。實在是沒糧食了,一望無際的草地,沒有人煙,戰士們吃起了所有能吃的東西——野菜,草,還有身上的皮帶,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鑼鼓的鼓皮!野菜吃完了,吃草根。當發現草根可以充飢後,戰士們第一時間傳口信給後面的部隊——是甜的!

也曾有過苦作甜。那次戰士偶然在一處窪地里找到一副牛骨架,上面居然還黏著幾片肉,老紅軍田仁乾幾人大喜過望,將它搬回營地集體分配:那幾片肉給婦女娃娃們,那骨架大部分給了兄弟部隊,只留下一小部分歸他們幾人,作為存糧慢慢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紅軍司令,他身負槍傷仍要堅持自己走。當紅軍們會合時,他終於心滿意足的閉上了雙眼......

這位司令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學習!而這位司令值得我們永遠去懷念!其實,他只是這長征隊伍中的一顆明星,還有許許多多,數不勝數的紅軍戰士都具有他那樣的精神,他們,也都值得人們去致敬。

閱讀全文

與紅軍長征電影草地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國罪什麼電影 瀏覽:773
青春電影英語 瀏覽:517
如果愛電影的所有插曲是什麼 瀏覽:523
韓國網路大全2015最新電影 瀏覽:293
冥約電影中文版免費完整版 瀏覽:875
電影商業大時代全部演員表 瀏覽:697
拉布拉多電影圖片搜索 瀏覽:890
法國美景的電影 瀏覽:586
貓和老鼠大電影放映時間 瀏覽:64
成龍第一部電影死屍 瀏覽:161
英語電影語錄祝你成功 瀏覽:826
捏腳師傅電影完整版 瀏覽:682
行屍走肉大電影什麼時候上映時間 瀏覽:665
奧特曼大電影有哪13部 瀏覽:801
電影女主角叫凌菲 瀏覽:868
好看的電影壁紙圖片大全集 瀏覽:436
電影配音英文怎麼製作 瀏覽:736
成龍十八部電影大全 瀏覽:832
愛情電影末日迷蹤 瀏覽:614
韓國的悲劇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