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日英雄張一曼犧牲後,她唯一的兒子最終的結局如何
她的兒子陳掖賢在55歲的自殺去世了,我們都知道在抗戰時期,很多抗日英雄為了祖國能夠統一,為了能夠趕走侵略者,因此可以說基本都是放下了“小家”為了“大家”而努力,抗日英雄張一曼也恰恰是這樣的人,為了祖國,她不得不把自己的兒子從小就寄養在他大伯父家,可以說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關愛與陪伴,再加上可能生活當中沒有人去教導他如何去過好自己的生活,使得陳掖賢自小性格就有點內向,可以說也是顯得有點缺陷,因而在長大成人後,可以說生活也是過得一團糟,因為不懂得理財之類的,特別是在結婚生小孩之後,更是使得整個家庭都陷入了泥沼當中,最後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了自殺。
可以說陳掖賢會選擇自殺,最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他自身的問題,因為從小生長的環境,導致自身的性格有所缺陷,甚至還不懂得去理財,導致一家人的生活都變得非常的糟糕,這樣的生活往往都容易壓倒一個成年人的,所以最後自殺也就能夠理解了。
『貳』 驢得水張一曼結局
偷去婚禮進行的時候撿了特派員的槍,自殺了。
『叄』 趙一曼怎麼死的
在抗日戰爭中被日寇殺害。
趙一曼(1905年10月25日[13]-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 。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
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
人物背景:
1905年10月25日,趙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賓縣北部白楊嘴村(現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一曼村)一個封建地主家庭。父親李鴻緒,曾花錢捐了個「監生」的功名,後自學中醫,為鄉里看病。母親蘭明福,操持家務,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為七。1913年8歲,趙一曼入「私塾」學習,成績良好。1918年13歲,父親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幫翰管家。
1927年9月,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8年冬奉命回國,趙一曼先後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從事秘密工作。1928年4月,趙一曼與湖南人陳達邦結婚。婚後不久懷孕。11月,趙一曼回到上海。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在宜昌產下一子。取名「寧兒」。
1935年秋,趙一曼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群眾親切稱她「瘦李」、「李姐」,而當地戰士們則稱她為「我們的女政委」。日偽報紙也驚嘆這位「紅槍白馬」的婦女。
1936年8月1日,日軍將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軍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此時,趙一曼犧牲之前,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
當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中央時,幾個軍警的槍口對准她。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著,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日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犧牲於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肆』 電影《驢得水》裡面張一曼為何自殺
自殺是因為感受到了人性的絕望。
電影的開頭給我們看到的張一曼形象是一個積極、樂觀、愛笑、愛美的形象,她可以在剝蒜時把蒜皮當成雪花,在其中歡快的哼著歌。
她喜歡笑,崇尚自由,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會想能這樣生活的人,真好,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張一曼這個角色的結局是悲劇,出於同情弱者的這個心理,大部分影眾都會對劇中的一曼感到惋惜。
她或許是幾個人裡面最最本性善良的人,受本能的驅使,願意服從於自己的慾望,心靈手巧,不那麼美,卻恬淡中見美好。
然而,在她睡服銅匠的那一刻,悲劇也正在醞釀, 裴魁山因愛而不得而對其隨意詆毀,周鐵男從一開始的有勇無謀到後來貪生怕死的懦夫行為,孫校長為了自己的名譽而視若無睹,銅匠堅持剪掉這個「盪婦」的一頭秀發,一切的一切,讓那個嚮往自由的人徹底絕望。
(4)電影張一曼最後的結局擴展閱讀:
按照《驢得水》劇本的要求,外景地應該是一個乾旱少雨且海拔比較高的地方,為此劇組先後去過甘肅、青海等地。薩琪日介紹道,他的老家在內蒙古或許可以。在薩琪日的建議下,2014年冬,劇組沿著內蒙古清水河地區尋找拍攝地。
在當地一位朋友的推薦下,來到毗鄰清水河的朔州市平魯區高石庄鄉大河堡村,這里的長城、古堡以及城牆腳下的窯洞,無不散發著濃烈的歷史滄桑感,於是當場就確定了在此地拍攝。
開心麻花選擇這部話劇改編作為大銀幕第二部,並沿用話劇原班人馬,顯露了其追求品質、重視口碑的孤詣苦心,而劉帥良出演這部電影,是被劇本高質量的喜劇故事,以及強大的戲劇沖突和鮮明的角色人物魅力所吸引,影片還邀請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攝影師林良忠擔任攝影指導,為影片畫面護航。
『伍』 電影驢得水張一曼結局是什麼 驢得水張一曼結局死了嗎
死了,拿槍自殺了。
『陸』 電影《驢得水》裡面張一曼為什麼自殺
這部電影每個角色都帶有代表性和極端性,以呈現他們在不同時期的狀態和變異,進而擴大到社會和時代這樣維度的哲思。
校長是最執著卻也脫不開自私怯懦的理想主義者,裴魁山功利而現實,周鐵男是虛妄的勇者,校長女兒天真卻勇敢,專員虛偽陰狠並且強大,銅匠純良被屠戮後展露了內心的扭曲暴戾。
所以她瘋了。之後還險些被強奸,在曾經最“勇敢”也是她最真心愛慕的,萎縮在牆角的周鐵男眼前。是的,一曼是喜歡鐵男的,一開始她總是主動找他說話,調侃他的暗戀中不乏醋意,而跳舞時也第一時間請他當舞伴。
但這個時候她沒有自殺,一方面沒有機會,一方面學校諸人還能維持著粉飾出的平靜,她也採花縫衣,未必不是心存一點幻象,也許努一努力,一切還能回到從前。
直到那場婚禮鬧劇,一切徹底崩壞了,她真切覺得一切再也無法挽回,而恰巧,槍就落在了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