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紀錄片觀後感怎麼寫,格式是怎麼樣的
總結重點下面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首先,可以先將這個電影故事的大致內容概括一下,然後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是大致的.
下面是一些細致的東西.寫議論問的話一般有4個部分:
1.」引」這是指寫記敘電影中的某個片段並加以描述.
2.」議」指的是對你寫的這段文字加以自己的議論,可以寫自己對這個片段的感想.
3.」聯」這就是聯系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了,一定要選與電影有關的東西.
4.」結」這就是對這個電影的總體感想,並做結尾.
其中要注意的就是因為觀後感屬於議論文,重在議論,所以議論必須要佔大篇幅,千萬不能喧賓奪主.
Ⅱ 紀錄片觀後感包括哪些要素
紀錄片大致具有兩大要素
展示現實,並尋求理解認同。
展示現實一點針對虛構故事電影。後者觀眾處於偷窺位置,與片中人物故事處於不同時空,就算感情被劇情震動,也明確知道故事就是故事,與自己的真實生活到底區別對待。但紀錄片不同。紀錄片所記錄反映的是與觀眾同樣時空的真實世界。不論採取何種表現手法——包括演員表演或場景再現——觀眾都明確知道電影所表現的世界與自己生活的世界是息息相關的,甚至緊密相連唇齒相依。也正是因為此點,
紀錄片的另一大特色,說服,才得以有效實現
說服有兩層含義。一是理解。很多歷史事件紀錄片的初衷都是為了告知觀眾某件史實的真相。拍攝者未必要明確的表現出個人見解,但通過鏡頭,觀眾被寄予某種視角,得知一些事件細節和經過,從而增加了對世界的理解或對某部分人物的認同。電影之父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攝像機後遣人到世界各地拍攝風物就是如此。可以說,紀錄片正是電影誕生的初始功能。盧米埃爾兄弟的短片有很多非常具有娛樂效果,比如澆花反被澆的花匠,男人站在橋岸上抽煙而婦女在橋下浮板上濯衣,還有上下翻飛眼花繚亂的兒童雜耍等。這類獵奇記錄,在電影史上發展下去,就是形形色色的故事片。
歡迎採納希望幫到你
Ⅲ 紅色紀錄片觀後感
紅色紀錄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這部電影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高炮班的關班長被炸的屍骨無存的時候,我為敵人的侵略行徑感到憤怒;張排長被燃燒彈燒成一尊雕塑時,我為志願軍隊伍保衛家園做出的悲壯犧牲感到心痛,看到這些畫面時,我也看到影廳里有人在擦眼淚。
災難來臨的時候,影片中的小人物有強大的能量、有不怕死的精神,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人。讓我們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更愛我們的國家。
敵人的槍林彈雨,飛機的狂轟濫炸,武裝懸殊的情況下,戰士們一次次冒死修橋,最後一個個英雄用他們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橋讓戰士們過江。徹底保障了金剛川上的通道暢通,給金城戰役前線輸送了大量武器彈葯,保證了戰役勝利。
《金剛川》在故事編排和情節甄選上,將切入點放在了小人物的命運上,用心動情,既吸引觀眾,又感動觀眾,進而征服觀眾、震撼觀眾。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感人片段。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抗美援朝後期金城之戰打響的前一天,一個師的士兵過一條金剛川的真實事情。從士兵角度、美軍角度、高炮連戰士角度,反復重現修橋和反擊的整個過程。傳承民族精神,展現時代擔當。
Ⅳ 觀看電影《本色-王紳友》觀後感
《王坤友》觀後感(二)
王坤友同志是優秀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楷模,他的事跡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生動回答了新形勢下基層黨員幹部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如何加強黨性修養,永葆先進性,如何提高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本領等重要課題。他的事跡和精神是黨員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寫照,是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創先爭優活動最直接、最生動的寶貴教材。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能不能幹得好,關鍵看你有沒有放在心上。只要把群眾當自家人,把公家的事當自家事,就沒有干不好的」。這是王坤友幾十年工作的心得。正是這樣王坤友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他的心中,有著一種普通共產黨員的對黨組織的質朴的熱愛與堅定的信念。
王坤友是一個在我們身邊的有血有肉的人,是一個閃耀著人性和黨性光輝的人。學習王坤友先進事跡,是一次心靈的震撼和洗禮,對於做好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認為學習王坤友就要學習他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中,總是面帶微笑,樂觀向上。活用他的優良的工作作風,爭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
學習王坤友同志的事跡,我們不僅為王坤友的奉獻所感動,更為我們有這樣的好黨員、好乾部而驕傲。
我要以王坤友同志為榜樣,牢記黨的宗旨,一心為民、開拓進取、踏實幹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努力做一個讓人民群眾離不開的好黨員。
王坤友是我們這個社會和時代造就的英雄模範。王坤友是我們黨員的一面鏡子,我應該和他對照。
首先,要在尋找思想上的差距看不足。通過學習王坤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多年來,王坤友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情為民所系、利為群眾所謀、權為民所用的思想。
其次,要在尋找工作的差距和不足。通過學習王坤友精神,努力做到勤政為民、銳意進取、無私奉獻。多年來,王坤友紮根基層,奮力開拓謀發展,把百姓的切身利益時刻掛在心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需。
第三,要在成效上找差距不足,通過學習活動,切實將王坤友精神化作我開拓前進、奮力趕超、加快崛起的巨大動力。王坤友是我們身邊鮮活的生動典型,他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內涵具體鮮明,看得見、摸得著,我要以深入學習王坤友精神為契機,認認真真找差距,扎扎實實抓改進,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爭做王坤友式的先進人物,在自己的崗位上敬業奉獻、不懈奮斗、開拓創新;在日常工作中以王坤友為標桿,不斷學習,不斷前行,在普通工作中為黨的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Ⅳ 紅色革命電影觀後感30篇
紅色革命電影觀後感:
1、《大國崛起》
「你是一片紅葉,飄拂在寂靜的遠山;你是一抹彩霞,映照著清朗的長天……」主題歌《遠山的紅葉》響起,不少觀眾為央視一套這部黃金時段的熱播劇深深感動,女主人公王瑛成了人們心中最璀璨的遠山紅葉——有官如此,百姓之幸!
在建黨61周年之際,中央電視台一套最近播出了「遠山的紅葉」,懷著對主人公王瑛無比崇敬的心情,觀看了《遠山的紅葉》,被王瑛的愛民之心、為民之志、惠民之舉深深打動。
漢中與南江巴山相連,也正是在這艱苦的巴山之間,王瑛憑著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以獨特的工作方法、堅強的人格魅力,把短暫的人生裝扮得生機盎然,用巴山紅葉凌霜傲雪的精神鑄就了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無盡關愛。
在觀看之時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王瑛的「真」:真誠信仰。她在關鍵時刻和重大事件中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驗。她對紀檢監察事業的熱愛與忠誠、執著與堅定,彰顯了一名新時期紀檢監察幹部、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強政治本色、真摯追求。
多年來,她把清正廉潔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生活儉朴、淡泊名利。真情工作。她生前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干驚天動地的大事,她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工作中,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真心為民。
她為南江「背二哥」蓋被子、建公寓,為出行困難的村民修建「連心橋「,堅持不懈資助困難學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一樁樁、一件件,都折射出她真心愛民、為民、助民的公僕情懷」。
Ⅵ 跪求10篇紀錄片觀後感~!200字左右!~~
今天老師用上課時間看了圓明園的毀滅紀錄片。
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時代最有名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為大清付出的最多,康熙付出的最多,只有他重視科學,雍正雖然執政13年,但在這13年中他竟然在奏摺上批下100多萬字,而在乾隆統治的時候,人口佔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錢財佔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錢多的都沒地方放。圓明園這個奇跡之所以毀滅就是應為乾隆太自負,有那麼多先進的槍不用,覺得自己是最強的。最可惡的就是那群英法聯軍,你們都說這里美入天堂,為什麼還要毀壞,你們可以拿,可以搶,居然還放火燒,哼,真可惡!
今天,我看了電影《開國大典》感觸頗深。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個鏡頭:身穿中山服的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們政府成立了!」啊,經過了28年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今天。那一聲庄嚴的宣布,是用那堅定的革命精神組成的;是用那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鮮血換來的。中華大地一片沸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經無線電的傳播震撼了五洲四海 ,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歡躍,為之振奮呢!回想我們中華民族經歷的滄桑歲月,不由得眼睛潮濕了。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這超越時空的聲音?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撫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持著你的崗位?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美麗?我想問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題記雷鋒——一個曾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等諸位名人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傳奇人物。雷鋒——一個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學習的神話般的人物。雷鋒——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卻永存的偉人。而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自打雷鋒一生下來,厄運就纏上了他。
家裡沒有溫暖的爐火,沒有香甜的乳汁,更沒有大碗大碗的紅燒肉。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飢餓。後來,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媽媽被地主惡霸逼死,哥哥被資本家殘害致死,弟弟貧病交加凍餓而死。小小年紀就受這樣打擊的他不但沒有輕生的念頭,反而會化悲傷為力量,全心全意為革命為人民服務,他心中沸騰的滿腔熱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滅的。記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動,天上突然烏雲滾滾,豆大的雨點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來,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負責打隊旗的雷鋒吧衣服脫下來,將隊旗和紅領巾包起來,自己光著小脊樑任憑風吹雨打。同學說他傻,將隊旗和紅領巾洗下不就行了嗎?可他卻鄭重地說道:「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和隊旗一樣,都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咱應該格外珍惜。」而這一句話,卻深深地感動了那位同學,從此他也像雷鋒一樣,給於紅領巾與隊旗至高的尊重與崇敬。雷鋒總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周圍的人們;雷鋒總是這樣,一心一意為著人民為著世界。看到雷鋒這樣,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學校門口那壯觀的一面——每到中午,人山人海便湧入學校對面的小店買午飯,由於人過多,因此只能站著吃,人與人之間距離遠則50公分,近則30公分,那個場面真讓我不禁想到「百萬雪師逼江而下」。而這樣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等人一走,那長長的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料杯、一次性飯盒、塑料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
整個一條街似乎被朦朦朧蓋上一層白色的面紗。說真的,要不是我親眼目睹,我真不會相信這種奇觀竟然會出現在我的眼前,而且還是反反復復,日復一日地出現。我們對世界做了些什麼呢?污染罷了,糟蹋罷了。和雷鋒比起來,我們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為人民著想,可我們卻為了自己一時的圖方便,造成土質污染、空氣污染,因而加深了溫室效應,對地球對人們極大的傷害!我們雖然碰不上戰爭時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為國家做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們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闖紅燈,那也是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吧!只要把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們也就問心無愧了,我們就是偉人,就是英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Ⅶ 《信仰的力量》第八集本色的觀後感400字
摘要 你好帶著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觀看了歷史文獻紀錄片,這是一部真實可信的激人奮進的黨史教育片,它帶給了我們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它以黨的90多年歷程為背景,通過講述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共產黨人的信仰,就像一座不朽的豐碑,屹立在人們的心中。
Ⅷ 看勵志電影或紀錄片的讀後感400字
阿甘正傳觀後感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理解,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的奇跡。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你都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這其實是影片在暗示: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幼年的阿甘腿有殘疾,阿甘的母親不得不為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子,以輔助行走。放學後,同伴們在路上譏笑他,玩弄他,追趕著扔石頭。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不在束縛著他,他奔跑如飛。同伴們追不上他,眼睜睜的束手無策。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准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們卻不會為此而覺得誇張,可笑。有的人常感覺生活負擔過重,面前困難重重,因此整天垂頭喪氣,鬱郁不歡。阿甘的信念這樣的單純,目標這樣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窮山惡水,他也以平常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這並不是說愚人之福,保持這種態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減輕他許多關於生命的重負,而使他達到生命之巔。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布巴的一句話)。。。。。。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中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會引導你去羨慕他,你只會欣賞和阿甘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好像超過400字了……沒事你再挑挑撿撿……
Ⅸ 電影英雄本色觀後感800
《英雄本色》那年,
吳宇森40歲,暴力美學只是在一些喜劇片中偶爾展示,英雄情懷無處施展。
狄龍40歲,一年前他手中拿著效力了十八年的邵氏的辭退信:謝謝你為公司多年來做出的成績。曾經的香港第一美少男品嘗著人老珠黃的凄涼。
周潤發31歲,處於2次創業的低谷,正經歷著「毒葯發」的艱難。
張國榮30歲,意氣風發的追趕著譚詠麟。
直到這部《英雄本色》,一個失意導演,一個過氣明星,一個票房毒葯,在香港這個盛產電影的神話之地,一鳴驚人。
相比之下
,狄龍中演藝資歷最老的,近二十年的演藝生涯與磨煉,積累了足夠多的表演經驗,而且此片中阿豪的戲份比較多,人物設定上也最坎坷,從大老到入獄到出獄到平民,兄弟之情,手足不認同,是本片中最難最苦的角色,也是人物情感最復雜最立體的,這樣的一個一心想從良的失落的重情誼的大佬,是深得觀眾的同情和喜愛的,再加上狄龍豐富立體的演澤詮釋,在吳宇森導演細膩的拍攝手法里,最大程度的展現出來,最能引起觀眾共鳴,演技當然沒話說,戲份和導演對人物塑造也很為角色加分。周潤發當時也已經有了很多作品,相比來說,人物情感上小馬哥比阿豪要單純,重情義,從風光到落魄,一心想為兄弟報仇,小馬哥角色主要承現了人物各階段的生活形象,片中對小馬哥特寫鏡頭可謂幕慕經典,不論是墨鏡黑風衣香煙的帥氣,還是衣衫襤褸的提著水桶拿著抹布擦車,都讓觀眾為之動容。阿豪側重心理,小馬哥側重形象,2人演技都很棒,狄龍把阿豪的心理展示得很到位,這個角色更能打動人,為之動容。張國榮阿傑少不更事,對哥哥由崇拜到憤恨,主要是推動情節刻畫阿豪,此角色戲份較少,在角色塑造人物設定上沒有另外2個主角出彩,演技方面也略顯澀,總體不是不錯的。
《英雄本色》確實是很經典的電影,作為一個女生,我更欣賞這明明是部槍戰黑幫電影,卻在情感上很打動我,想想都能讓我哭得稀里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