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少年犯的影片評價
《少年犯》創作者在深刻研究眾多生活原型的基礎上創作了這部作品,提出了「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的觀點,提醒人們重視犯罪少年的心理變化和生活環境,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影片採用實景拍攝,啟用少年犯來扮演少年犯,具有強烈的紀實色彩和震撼力。(中國網評)
該片播放時,引起了人們共鳴,並不是因為電影手段高明,更不是什麼鼓吹炒作。而是能通過一部電影提出讓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讓人深思,讓人受感觸,並促使人們要改善這一問題。這是這部電影的最成功之處。該片是一部描寫少年犯罪份子在學校般的監獄生活中,在「教育、感化、改造」的政策指導下走上正路的故事。影片採用監獄實景拍攝,選了十八名犯罪少年做演員,以紀實風格的寫實主義手法逼真地再現了少年犯服刑、改造的生活,揭示了少年犯罪的家庭和社會根源。(無錫政府網評)
② 少年犯電影觀後感
《少年犯》主要寫了少年犯們在獄中思想轉變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挫折,以及寫了管教人員的良苦用心,也側面抨擊了當時人們對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對當時個別不負責任的父母醜行的控訴。從而,給搞教育的、給少管所、給家庭,也更給社會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為教育少年兒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響了警鍾!
電影開篇鏡頭是一台警車,拉著新進少年犯來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車中的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往車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親在追逐他的車。電影以推拉的鏡頭,從中焦遠景跟著母親和妹妹走,妹妹從人行道跑到車道,從車道跑到人群中,接著拌倒了,舉著傘過往的人們淹沒了他的妹妹和媽媽,這個車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頭。遠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聲,天空仍然下著蒙蒙的細雨。電影結尾也用了這一鏡頭,是著名女記者丁潔心回家看自己的孩子時,自己的孩子也在警車中望著她,這回沒有從車窗內寫親人的情形,而是從母親的視角看孩子、看警車。整個電影的首尾呼應,處理得非常妙,兩次對警車的鏡頭的描寫,如同敲響了兩次警鍾。使人被牽入了無限的思考中。
通過電影教育孩子的細節鏡頭有很多。像一中隊隊長在評價做出玩具的孩子時,他只說了一句話:「同樣是一雙手!」是啊,同樣是一雙手,為什麼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去勞動、去賺錢生活呢?難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嗎?我看下道去偷、去搶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吊膽吧?可見這句話對孩子們是應該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讓人深思。
電影中還交代了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如果跟社會的小混混在一起,就容易被拉下水。像丁潔心的兒子就是這樣。父親在國外上班,母親是記者天天不在家,很忙。只有個年邁的奶奶還都順著他。試想,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和無人管有什麼分別呢?孩子能不學壞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閑散慣了,最終自然受社會負面人物的拉攏而走向了犯罪。這一事件的交待,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要遠離壞人,控制自己的任性、嬌慣;也同時對父母們提個醒:管教孩子不要離得太遠,更不要離得太久。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愛和母愛的。自我發展很容易成長為歪脖柳。從這一點看,孩子犯了罪,其實父母也就等於犯了罪。
對於監獄的說教,通過王剛吞剪刀一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過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對當時的監獄可以說是一種警示,也積累了經驗。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過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諒和社會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一個人從深淵走向光明。如果想讓一個人重見天日,我們每個家屬,每一個社會的人都應該諒解他、鼓勵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電影除了出獄後考上大學的那位孩子,其餘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長們拍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編的歌、曲、舞,非常精彩、非常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麗、展示出了他們的才華。難道他們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嗎?他們那種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氣,在那青春萌動的年齡,通過一曲《少年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這首歌是考上大學的少年犯寫的。而在少年犯對家長的匯報演出精彩中對社會也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孩子們是無罪的,只是因為年輕,只是因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為很多家庭對孩子的一種拋棄態度和不負責任,只是我們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的同時,缺乏對一些性格倔犟、一些心理有壓力、膽小的孩子們的一些關心。也許每天我們成年人對孩子多關心10分鍾,就會造就一個有用的人才。也許因為我們把這十分鍾用在打麻將、上飯店、參加紅白喜事上,而讓一個孩子走向犯錯、「犯罪」,甚至走向人生的失敗。就算孩子已經失敗了,就算孩子已經令人傷心了,難道看著他們可愛的面龐,看著他們多姿的身影,就忍心放棄嗎?不!我相信,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家長們、老師們,都不會這樣做。我也更堅信,能認真看這部電影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已經逐漸墮落的孩子們能從中得到警示。
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如果我們青少年中那些已經在逐漸走向低谷的孩子能從內心世界有個新的認識,能「重新做人」,那麼就如同《少年犯》主題曲中唱的一樣,是被扶上了駿馬。也就意味著你要進步了,要被人們關心和喜愛了。
電影在當時轟動一時,並不是因為電影手段多麼高明,更不是什麼鼓吹。在我看來,能通過一部電影提出讓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讓人深思,讓人受感觸,並促使人們要改善這一問題。這才是這部電影的最成功之處。
尤其電影對後代,對人,對人類文明的一點提醒,更是值得推廣觀賞,這是一部廣大中小學生所應該觀賞的好電影,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
③ 關於電影《少年犯》觀後感
看了電影《少年犯》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感覺,雖相隔著一段時空,事與物卻是那麼的相似,我穿著囚服,裡面的少年也穿著囚服;我戴著番號牌,裡面的少年也戴著番號牌,同樣迷茫的雙眼,透露出惶恐、不安、警惕的眼神。
看著、看著,我就覺得自己也在裡面,和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勞動,因為我們的環境是那麼的一致,面對的都是鐵窗和高牆。
當我看到家人接見的場景時,不由想到了媽媽,想到當她從承辦那裡,法官那裡聽到我被刑拘、被判刑時,一定是痛不欲生,這種痛就算我將來再怎麼去補償,也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了。
其實,我原來也是個單純、向上的青年,充滿著對美好人生憧憬和幻想,只因工作關系,看著身邊的人衣著光鮮、物質不浴,便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上流社會。開始時只是通過不斷的跳槽以期達到目標,直到接觸的人與物對我越來越大的沖擊,我迷失了,迷失在自己不斷膨脹的貪欲之中,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終生洗不掉的污點。
很多時候,我也會產生與片中少年犯同樣的焦慮:等到我回歸社會後,社會是否會寬容的接納我?我是否會長期甚至永遠的活在別人的鄙視之中?我現在還年輕,將來的道路是否會因此而變得艱難險阻?這些問號常常把我燒得心理焦瘁。
《少年犯》就如一面鏡子,把我從里到外照得透亮,讓我明白人生該怎樣來珍惜,明白人生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抓緊它就必須用力,想放棄只需輕開一根手指就足夠了。
④ 少年犯觀後感
《少年犯》主要寫了少年犯們在獄中思想轉變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挫折,以及寫了管教人員的良苦用心,也側面抨擊了當時人們對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對當時個別不負責任的父母醜行的控訴。從而,給搞教育的、給少管所、給家庭,也更給社會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為教育少年兒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響了警鍾!
電影開篇鏡頭是一台警車,拉著新進少年犯來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車中的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往車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親在追逐他的車。電影以推拉的鏡頭,從中焦遠景跟著母親和妹妹走,妹妹從人行道跑到車道,從車道跑到人群中,接著拌倒了,舉著傘過往的人們淹沒了他的妹妹和媽媽,這個車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頭。遠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聲,天空仍然下著蒙蒙的細雨。電影結尾也用了這一鏡頭,是著名女記者丁潔心回家看自己的孩子時,自己的孩子也在警車中望著她,這回沒有從車窗內寫親人的情形,而是從母親的視角看孩子、看警車。整個電影的首尾呼應,處理得非常妙,兩次對警車的鏡頭的描寫,如同敲響了兩次警鍾。使人被牽入了無限的思考中。
通過電影教育孩子的細節鏡頭有很多。像一中隊隊長在評價做出玩具的孩子時,他只說了一句話:「同樣是一雙手!」是啊,同樣是一雙手,為什麼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去勞動、去賺錢生活呢?難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嗎?我看下道去偷、去搶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吊膽吧?可見這句話對孩子們是應該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讓人深思。
電影中還交代了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如果跟社會的小混混在一起,就容易被拉下水。像丁潔心的兒子就是這樣。父親在國外上班,母親是記者天天不在家,很忙。只有個年邁的奶奶還都順著他。試想,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和無人管有什麼分別呢?孩子能不學壞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閑散慣了,最終自然受社會負面人物的拉攏而走向了犯罪。這一事件的交待,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要遠離壞人,控制自己的任性、嬌慣;也同時對父母們提個醒:管教孩子不要離得太遠,更不要離得太久。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愛和母愛的。自我發展很容易成長為歪脖柳。從這一點看,孩子犯了罪,其實父母也就等於犯了罪。
對於監獄的說教,通過王剛吞剪刀一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過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對當時的監獄可以說是一種警示,也積累了經驗。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過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諒和社會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一個人從深淵走向光明。如果想讓一個人重見天日,我們每個家屬,每一個社會的人都應該諒解他、鼓勵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電影除了出獄後考上大學的那位孩子,其餘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長們拍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編的歌、曲、舞,非常精彩、非常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麗、展示出了他們的才華。難道他們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嗎?他們那種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氣,在那青春萌動的年齡,通過一曲《少年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這首歌是考上大學的少年犯寫的。而在少年犯對家長的匯報演出精彩中對社會也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孩子們是無罪的,只是因為年輕,只是因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為很多家庭對孩子的一種拋棄態度和不負責任,只是我們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的同時,缺乏對一些性格倔犟、一些心理有壓力、膽小的孩子們的一些關心。也許每天我們成年人對孩子多關心10分鍾,就會造就一個有用的人才。也許因為我們把這十分鍾用在打麻將、上飯店、參加紅白喜事上,而讓一個孩子走向犯錯、「犯罪」,甚至走向人生的失敗。就算孩子已經失敗了,就算孩子已經令人傷心了,難道看著他們可愛的面龐,看著他們多姿的身影,就忍心放棄嗎?不!我相信,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家長們、老師們,都不會這樣做。我也更堅信,能認真看這部電影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已經逐漸墮落的孩子們能從中得到警示。
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如果我們青少年中那些已經在逐漸走向低谷的孩子能從內心世界有個新的認識,能「重新做人」,那麼就如同《少年犯》主題曲中唱的一樣,是被扶上了駿馬。也就意味著你要進步了,要被人們關心和喜愛了。
電影在當時轟動一時,並不是因為電影手段多麼高明,更不是什麼鼓吹。在我看來,能通過一部電影提出讓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讓人深思,讓人受感觸,並促使人們要改善這一問題。這才是這部電影的最成功之處。
尤其電影對後代,對人,對人類文明的一點提醒,更是值得推廣觀賞,這是一部廣大中小學生所應該觀賞的好電影,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
⑤ 求大神發一篇電影《少年犯》觀後感的文章要1000字,內容,文筆要好一點,閑人就不要佔樓了,在線等急
我看了少年犯這部電影對我的感觸頗深,想想還是一個孩子,怎麼肯能做出這樣的事呢,孩子的父母呢,都這樣的不管他們,據說這部電影的演員都是真正的少年犯,那看這他們就想到,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珍惜機會。本來應該在學校里上學,相反確在教管說接受改造,教管所的生活,住所,環境惡劣時普通孩子是不能忍受的。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震驚的是有個小男孩有三個爸爸,三個媽媽,親生父母離異了,就都不要他,送給別人,寄人籬下,終於忍受不了家裡的虐待,而離家出走。還是個孩子,哪有能力養活自己呢,在無奈的情況下,被一個壞人碰上,讓他學偷,這樣觸犯了法律,被抓。你說這樣是不是很可惜。可是最大的責任還是在他的親生父母,既然不要他就不要生下他,既然要離婚就不要生下他,生下了又不負起應該負起的責任,這樣的父母真是衣冠禽獸,幸好我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使我健康的成長,真的很感激父母。我們應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塑造做人原則。可是父母就因為孩子犯一次錯誤就對他們放棄,不對他們進行矯正,反而斷絕這種親情關系,哪有這樣的父母呢,我們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給一個溫暖舒服的家庭氣氛。
還有一個記者的工作關心青少年犯罪,對工作真是盡職盡責,還和這些管教所的孩子住在一起,幫助他們。可是在她獻身工作時,卻忘記了自己的孩子也是處在這樣一個階段,沒有對她進行好的教育,致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當她回家時看到的是被警察帶走的慘面,這個時候後悔也是來不及的啊,錯誤已經造成,後悔也是沒有用的。
那我想說的是,我們的父母不管工作有多 忙,當你有孩子時,就要負起責任,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多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多溝通。
⑥ 寫一篇觀看《少年犯》的日記300字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少年犯》這部電影。看完後我們感慨萬千。下課後同學們紛紛議論他們的犯罪原因。
看著那一個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少年,穿著灰色的囚服,剃光了頭發,帶著手鐐和腳扣,周圍是電網。簡直是讓他們插翅難飛,如果他們沒有犯罪,現在也會向我們一樣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們為什麼會犯罪呢?是沖動,不是。是為了一己之私,也不是。問題就出在他們------不懂法律。「法律」這個詞讓人們想到的是一個國家的尊嚴,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尊嚴,他就在這個社會上無法立足,而更何況一個國家呢?「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句話已流傳至今,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就的制定法律,人民也得遵紀守法,不能胡作非為。
那他們為什麼不想想自己的父母、親人呢?影片中有一名中學生因犯罪被帶走,他奶奶天天盼,日日哭,把眼淚都哭幹了,最後眼睛都哭瞎了。如果他們在做事前都好好想一想;這樣做對嗎?這樣做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嗎?這樣做對父母有影響嗎?如果他們能認真考慮這些問題,那就好了。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覺得我們不能這樣做。我們不能像他們一樣養成亂花錢、吸煙、喝酒、去網吧、迪廳等的壞習慣。我們要遠離犯罪道路,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不和社會底層的小偷、強盜等人在一起。
讓我們從身邊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改變壞習慣,不走上犯罪路。
⑦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100~200字
少年犯》這部電影以生動的故事情節吸引了每一位觀看者,我的心也被它久久地拽住了。
《少年犯》主要講了記者——謝潔心阿姨隨一些少年犯來到「少年犯管教所」幾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正像謝阿姨所說的那樣:這幾天看起來十分平淡、無聊,但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大的。確實,在「少年犯管教所」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讓人難以致信,有好有壞:性格倔強、自高自大、無理取鬧的方剛竟因為家庭的放棄而吞下了兩把剪刀!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男孩他也有一顆愛心,如果他的父母們關愛,的話,方剛就不會吞下那兩把剪刀,關愛可以創造奇跡!別的「少年犯」也有不同的成績,最讓人高興的是他們中間,用自己的努力學會了英語,考上了大學!從一個少年犯到一個大學生需要多少精力呀!有自己的精力,但沒有各位隊長的辛勤培育、關愛,怎能有今天的成績?關愛可以創造奇跡!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的一場大海嘯,也是一個實例子。那天,簡直是大自然讓人類做了一場噩夢,十多萬人魂歸大海,幾百萬人無家可歸。印度尼西亞慘傷最嚴重,可是我們中國並沒有多大慘傷,還是把一批一批的財物運往「難民營」。為什麼呢?因為那些災民需要關愛!
也有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我們都應該去關愛,讓困難的人們感到:關愛可以創造奇跡!
--------------------------------------------------------------------------------
⑧ 電影《少年犯》觀後感怎麼寫
可以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也可以變編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