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和我的祖國讀後感是什麼
讀後感:
《我和我的祖國》雖然以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但它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它關注的是「我」,千千萬萬普通人中的你我他,以大歷史中「我」的故事,來講述那段歲月,實現個體與宏大時代的共鳴。
《前夜》單元採取的是「最後一分鍾營救」的敘事手法,一個小短片拍得一波三折,驚心動魄,感人至深。
而在張一白執導的《相遇》單元里,觀眾們更能深切感受到「我分擔著海的憂愁」的那種敢於奉獻與犧牲的精神。雖然張一白並沒有把這個故事拍得太「抒情」,但它依舊感人至深。
創作背景:
2018年12月24日,黃建新和陳凱歌導演一起接到了創作該片的任務。最初,創作團隊確定了從「普通人」視角出發的創作理念。
隨後,陳凱歌又確立了統一七個故事影像風格的標准:要大氣深情,有情感的劇烈碰撞。黃建新和陳凱歌開了三次會,在第二次會上,他們決定要拍和以往勞動模範、民警等不同的小人物。
這個想法得到了電影局的支持。在確定了航空母艦、汶川地震等30多個事件後,黃建新和陳凱歌導演將拍攝的事件篩選到了十幾個,然後讓參與拍攝的導演們挑選。
在該片的創作上,導演陳凱歌、總製片人黃建新、總出品人傅若清一起確定了12個字——歷史瞬間、全民記憶和迎頭相撞,正是這12個字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確定了該片最本質的東西。
② 看完《我和我的祖國》給你有哪些感觸
1、《前夜》
「一直向上就不會害怕啦」這一次,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高台之上,是保證第一面旗幟「萬無一失」升起的小角色。那一面國旗的自動升起多麼艱難,從一塊紅布,到一根旗繩。攀登旗桿的過程何其艱難,談不上喜馬拉雅的高度。但登高望遠的那一刻,看到的是新中國的未來。
2、《相遇》
1964年,由於原子彈研發工作保密度極高,同事之間也互不知姓名,在國防科技戰線的科研工作者高遠三年未與家人聯系,後來因病離崗,在公交車上偶遇曾經的戀人方敏。在國家大愛和情侶小愛之間,那一代科研工作者紛紛選擇了前者,於是人生從此只有相遇,沒有相聚。
3、《奪冠》
那一次次扣球,揮舞的是艱難中奮起的決心。當女孩們在黑白電視前揮舞,當周圍群眾都在熱切的討論,當不諳世事的小孩都忍不住投以注視的時候,當冬冬一次次爬上屋頂,當冬冬的淚水甩落,盡管主線不是女排,但耀眼的不只是勝利的榮耀,也是是信心,女排展現的精神,鼓舞著人們。
4、《回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為確保五星紅旗分秒不差飄揚在香港上空,升旗手朱濤刻苦訓練不懈怠、女港警蓮姐兢兢業業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與英國人談判16輪分秒不讓、修表匠華哥以精湛的技術確保中英方代表與女港警手錶精準確對。
他們是中方外交官、儀仗隊軍人、香港警察、鍾表師傅,身份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在7月1日0點0分准時升起五星紅旗。他們在各自的崗位竭盡全力,只為保證香港回歸「一秒不差 」。
6、《白晝流星》
「孩子們,那是你們的星星」。看似不羈的造型,一個講述著追逐的故事。神舟十一號成功起降,星星春水紅柳似是承接著攀登紅旗向上,似是承接著藍天上飛行的色彩,其實是找尋自我的過程。一步一步,感受母親的脈搏。
7、篇章七《護航》
呂瀟然作為中國空軍飛行隊中最優秀的女飛行員,在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之前卻被意外通知撤出閱兵編排留作替補。當一架架戰斗機滑行起飛,劍指長空臨近檢閱,作為「備飛」的呂瀟然在見證這一榮耀時刻的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③ 我和我的祖國寫觀後感怎麼寫
有一種情懷,永不磨滅,那就是愛國;有一種理想,永不埋沒,那就是復興;有一種關系,永不分割,那就是我和我的祖國。走出電影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和我的祖國》,一部講述平凡的人在歷經、見證祖國各個輝煌時期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
科研人員高遠,為了研製出中國自己的原子彈,告別親人、放棄愛情,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他留給世界的只是一個蒼白而又欣慰的笑。一名扶貧的退休幹部,為了挽救兩個迷途的孩子,用生命告訴他們,要「站起來」。奧運會開幕式,一個「不完美」的計程車司機,把寶貴的門票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識的汶川男孩,只為了圓他「摸摸爸爸裝過的欄桿」的夢。七個人,七段故事,是無數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興盛而努力奮斗卻又默默無聞的中國人的一個縮影。
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是緊密相連的,國家的興衰也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就像「白晝流星」中的那兩個少年。在看到神舟回歸、飛行員出艙的那一刻,內心似乎被喚醒,雖然故事到這里結束了,但我相信,對於他們,這才是開始。
「我和我的祖國,像海和浪花一朵。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和祖國一起奔涌著、前進著。
④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內容是什麼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內容可以寫《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給你帶來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然後通過這部電影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悟,同時這部電影讓你的思想產生了怎樣的變化。以下是《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例句:電影宣傳初期,一直擔心會將電影演繹成《厲害了,我的國》姊妹篇,對於主旋律電影來說,拍得好,絕非易事。
既要在故事情節上照顧到觀眾的情緒,又需要在畫面上展現出我們的大國風貌,二者不能均衡,往往都是凸顯了後者,將電影製作成了時代背景的模板,而拉深了觀眾與電影的距離感,使得觀影體驗無法帶入其中。
與其說這是觀摩了一部電影,倒不如更好的說是觀看了一部繪聲繪色的紀錄片。
同時,我們也應當想到,在這么龐大而又難拍的題材上,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的演員以及導演被畫在了圈子裡固步自封,最終成為了雷聲大雨點小、觀眾不買賬的結果。
然而,這部電影卻以小博大,通過冰山一角,達到了一葉知秋的結果,從人物與時間上,繪制出了國家的進步,時代的發展。
一、前夜
影片將時間鎖定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前一夜,為了使國內第一次電動升旗准確無誤的升起,負責人工程師林治遠(黃渤飾)在封城的條件下,守著四方小院,按比例的製作出天安門前相同的電動升旗裝置。
在經過無數次的換算實驗以後,根據天安門前的實際情況,進行模擬演練,終於在實驗中找到了失誤點,最終完成國內第一次電動升旗的故事,這樣的壯舉讓人感動,這不僅僅是升起來的一面國旗,更是無數革命人士浴血奮戰數十載,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的最好例證。
⑤ 《我和我的祖國》的觀後感怎麼寫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從.電影院出來,就一直和同學們哼唱這首歌,撩動心弦的歌詞是我們對祖國最深情的告白,而《我和我的祖國》這部影片,更是詮釋了祖國在我們每個中華兒女心中的份量。
影片通過七個小故事向我們呈現了祖國和人民的成長歷程,從共和國成立的1949年起,70年風雨娓娓道來。為開國大典設計旗桿的工程師林致遠精益求精,爬上20多米的旗桿進行修理,終於讓五星紅旗在*前順利升起,迎風飄揚,那一刻林致遠熱淚盈眶,見證著四萬萬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歷史豐碑。從事原子彈研發工作的高遠,隱姓埋名,不能和家人聯系,離開了自己心愛的姑娘,更是在萬分危險時刻不顧- -切地沖進核反應室關掉閥門。在看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消息的那一刻,他飽含淚水為之歡呼,我想,祖國在他心裡的份量就是可以不惜付出生命換來祖國強大的堅定信念吧!第三個故事十分巧妙地從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了女排奪冠的光榮時刻,也十分細膩地描繪了80年代的民俗風貌,有些瑣碎而又充滿溫暖的生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對交接儀式總指揮文彬來說,保證國旗在0點0分准時升起就是他對祖國的承諾與擔當,談判中目光堅定,話語嚴正,為祖國爭得尊嚴,贏得尊重。而且,無論軍人、警察,還是普通香港市民,陸港兩地同胞們勁力同心,而凝聚他們的就是中華)女共同的心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還有2008年北京奧運、航天與脫貧、2015年 .的閱兵..... -樁樁都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大事件,而這一張張中國名片的背後是每- -個普通工作者孜孜不倦地付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書寫著不平凡,祖國之於他們的份量就是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堅持。
作為一名共青團員,一名研究生,我在觀看這些故事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觀影過程中,我的眼睛始終是濕潤的,因為那是設身處地、貼近現實的自豪感,更加為祖國逐步走向富強的奮斗歷程而感慨、激動。我實在幸運,能出生在中國,出生在這樣好的時代,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我們經歷著祖國的這些大事記的一部分,或是從書籍課本上學習到,這種時代經歷使我感觸更深,對祖國那沉沉的熱愛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新時代,我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國青年, 為祖國努力奮斗。
⑥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該怎麼寫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國之前夜》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至今的七十年,這段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歲月中,藏著太多太多的不容易。《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正是分別講述了建國七十周年以來的一個個故事。
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叫《前夜》的故事,就發生在舉行開國大典前一天的晚上。林治遠工程師正在為電動升旗裝置做准備,他為了確保方案萬無一失,就用三比一的模型進行了最後的實驗。然而升旗實驗卻出了問題,林治遠沖破一切阻撓來到廣場——焊接阻斷球只有他能做。他冒死爬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桿,完成焊接。
我當時很難想像林治遠是如何克服了恐高的心理,換成是我,我肯定會恐懼得說不出話、手腳發軟。
第二天,當毛主席按下按鈕,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空中伴著庄嚴的國歌冉冉升起,昂揚地飄揚在空中,飄揚在世界的東方。林治遠望著國旗,滾燙的兩行淚流在他的臉上。
我當時明白了,讓林治遠奮不顧身的到底是什麼。
想起在這之前,有一位軍長派來的軍人的想法和林治遠的意見相左,氣得林治遠說:「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塊紅布嗎?」
升起來的當然不僅僅是一塊紅布,它是國家成立的.一個標志,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精神。這也正是林治遠所擔當的責任,它推動著他,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做了一回「英雄」。
我看完這個故事,內心的感動與敬佩之情久久不能平復。為了開國大典的順利舉行,大家精益求精,在原材料缺少時,北京城的老百姓們都紛紛送上了自己家裡的物品。
我們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萬千中華兒女偉大的母親,我們與她緊密相連。我在《前夜》中甚至隱隱看到了我和我身邊眾人的影子,因為這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⑦ 這部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該怎麼做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
當今世界,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應該都有著同一種文化:傳承。自古以來,傳承是中華民族最強大的精神內核。古人傳承多以文字或樂曲的方式,以詩詞歌賦親歷刻骨銘心的喜悲。現代人除了文字,也用影像,如通過《我和我的祖國》這樣的電影,體會激情澎湃和由衷的民族自豪之情。
在時間的長河中,一些深有意義的歷史時刻,應當烙印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這也是一種傳承。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慶賀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它的創作背景正是這些值得傳承的歷史時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貫。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2015年9月3日天安門閱兵,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猶如交響樂般震撼人心的電影,從恢弘大氣開場,娓娓道來,逐漸明媚歡快生機勃勃,滿懷遊子依戀,也朴實風趣,然後變得滄桑遼闊,最後以溫情柔美結尾。電影的拍攝手法以小見大,用七個很有人情味的故事,講述在和平年代裡默默奮斗的無名英雄的故事。
.
第一篇章,從新中國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前夜」開始。「立國大事必鞠躬盡瘁,萬眾一心保萬無一失。」 管虎導演與黃渤老師的默契搭檔,為整部電影導入一個恢弘大氣的開場。
.
電影第二個篇章娓娓道來得,是一個無奈的「相遇」。一位科學家為保密性質的國防工作,隱忍三年與親人愛人不通音信。雖不是「少小離家老大回」,但見了面只能「對面向望不相識」。演員的演繹,感人肺腑。
.
第三個篇章「奪冠」,又變得歡快明媚,生機勃勃。中國女排勇奪三連冠,在公平競技賽事中向世界詮釋了永不放棄的精神和信念。影片中趴在天台上調著天線的小男孩,激動地在巷子里奔跑得小女孩,這一幕好像就是我親身經歷的一樣。小時候守著黑白電視機,靠天台上的天線接收斷斷續續的信號,彷彿也是我童年最模糊的記憶。
.
第四個篇章是「回歸」,恢弘壯麗又滿懷依戀。影片中,精確校對鍾表的鍾表師傅,紀律嚴明的警隊精英,談判中擲地有聲的外交官,還有朱一龍先生等人飾演的帥氣的中國三軍儀仗隊旗手,為確保升旗儀式一秒也不差,全力以赴,最終完成任務,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一秒也不差」還原了香港回歸祖國之際,與他國進行外交談判的歷史事件。在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之際,觀看電影重現這一歷史時刻,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
第五個篇章,這一曲交響樂從氣勢恢宏、柔情滄桑,滿懷依戀,進行到了朴實風趣。「北京你好」,是一場「開在家門口奧運會」的盛事。葛優老師詼諧又不失質朴的表演,讓我們又重回2008年,觀看奧運會開幕式,由衷贊嘆祖國的強大和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底蘊。
第六個篇章,在戈壁荒漠中,影片曲風又變得遼闊寬廣。騎馬奔騰的少年,與滄桑的老人一同去迎接「白晝流星」。這個荒漠中的客人正是神舟十一號。神舟十一號返回倉成功著陸,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里程碑。從此,中國傲人地站在全人類面前,再也不僅僅是一個世人眼中神秘的東方古國,而是全世界少數成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的科技強國。
.
最後一個篇章「護航」,竟又變得溫情柔美。講述女性戰斗機駕駛員故事的「護航」,又一次讓同為女性的我,感受到了一種溫情的人文精神。原來女飛行員也可以駕駛戰斗機在天空翱翔,完成一個又一個帥炸了的飛行動作。在影片的最後一個篇章,進一步探討了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地位。
~~~~~~~~~
寫在最後。
不得不說,我們這一代是時代的寵兒。
我們從沒有經歷過父輩的父輩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用「28年奮戰,兩千萬人的犧牲」換來家國平安。
我們也沒有經歷過父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如何為溫飽竭力工作。他們至今仍是以一種感恩的生活態度,教導我們:不經歷昔日艱辛,焉能方知今日之美滿。
我們的前輩,在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揮灑汗水默默耕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歷史時刻。
如今,到了我們這一輩,如何能成為一個有價值、而不是庸碌無為的人,是我們當下要思考的問題。
感謝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新中國迎來70周年華誕之際,用光影描繪出一幕幕最動人的瞬間。這些如此朴實無華,卻又感人肺腑的影像,讓我們的上一輩能回顧歷史,我們這一代深覺吾輩當自強,而我們的下一代能更愛祖國。
愛祖國,並為之奮斗,是傳承。
⑧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心得5篇
說起我的祖國,心中會湧起無數的感慨,其中有悲傷,有激動,有興奮,也有感傷。但是無論怎樣,我都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從古到進走過了許多風風雨雨的歲月,細細算來,在此期間,無數革命烈士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中國從古到今是非常不易的,每走一步都是困難重重。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中國曾經也有過富強的歷程,但是因秦始皇的殘暴,讓他失去了民心,他的封建統治也結束。自此之後,中國也經歷了許多朝代的統治,卻往往都是以失敗而告終。我愛我的祖國作文:愛你,我的祖國
祖國是什麼?有人說,祖國是地圖上那隻高唱的雄雞;有人說,祖國是各地上空飄揚的五星紅旗;還有人說祖國是回響於四方的義勇軍進行曲。而我卻說,祖國是我手中的千千結,眼中的深深情,心中的濃濃愛。
愛你,我的祖國。愛你秀美康健的形體。960萬平方千米美麗富饒的土地養育著13億炎黃子孫。當燦爛的太陽跳出東海的碧波,你的帕米爾高原上依然群星閃爍;當你的背過還是銀裝素裹,你的南疆卻已到處洋溢著盎然的春色。巍峨的泰山是你挺拔的脊樑,婀娜的西湖是你纖弱的腰系,波濤洶涌的長江黃河是你沸騰的血液,點點湖泊是你的皓齒明眸······你的豐饒讓我震撼,你的美永駐我心間。
⑨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作文200字!
寫作思路:不要平鋪直敘地進行,要注意及時地、不斷地變化描寫的角度,使描寫更加具體,給讀者主體化之感。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
2019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共和國成立70周年華誕,在十一假期,我孩子一起走進電影院,觀看了愛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故事從開國大典開始描述了七個有意義的故事,孩子們看得專心致志,感受到了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心情無比激動和自豪。
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每一個故事從小事見國事,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
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中國人共同回憶。《前夜》主要講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描述了當時每一個人為開國大典做出的貢獻和激動心情。
《奪冠》主要從一個小孩的視角描述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故事。《回歸》主要講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故事。《北京你好》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普通的北京人與汶川地震孩子的故事。
《白晝流星》衣著破舊、灰頭土臉的貧困流浪少年兄弟之大哥,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沖擊和洗禮。《護航》主要講述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故事。
每一個人故事都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祖國的強大經歷了多少人的努力奮斗,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也要在以後的道路上繼續努力,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⑩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250字左右
從1949到2019,新中國在復興大道上不斷前行。這70年,是先烈捨命創造的70年,是充滿艱難險阻的70年,是中國砥礪前行的70年,更是中國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70年!今年,全國人民都為祖國70華誕感到歡喜和驕傲,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母親送去了祝福。陳凱歌、張一白、徐崢等聯合執導的70周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選取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個畫面,重現祖國70年的經歷,使人產生極強的共鳴,相信每個觀眾都有不同的感受。
電影選取代表中國幾個不同階段的大事件,將70年的大事件呈現出來,使每個人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祖國的70年經歷。每個小故事都將個人與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將幾代人聯系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力量的強大。
令觀眾最感動、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前兩個故事《前夜》和《相遇》。《前夜》由管虎執導,黃渤主演,是關於開國大典前夕的故事。黃渤扮演的林治遠說過:「28年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僅僅兩個數字,就讓很多人熱淚盈眶。爭分奪秒地為國奮斗,眾志成城的群策群力。這面旗幟看起來很簡單,背後卻有著無法計數的人們共同努力。影片中生動的內容,不僅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真真切切的存在,而且讓人們被歷史感動,為這樣的歷史而自豪。而《相遇》則是關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他叫什麼名字?他叫什麼名字我都不知道。」在新中國第一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背後,所有人共同的狀態——無名。他們將個人的情感深埋心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青春和汗水甚至生命換來國家的強盛。他們唱響了青春之歌的主旋律——奉獻!當方敏和高遠在慶祝的人群中走散、當若干年後方敏看著電視流下情緒復雜的眼淚,影廳里多數觀眾也都跟著流下了眼淚。其實,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