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醫大道公郡主是誰
演員商蓉
姓名:商蓉 英文名:Li Ly 昵稱:妞妞,蓉蓉 演員商蓉出生年:1980年 生日:2月2日 生肖:猴 星座:水瓶座 國籍:中國 祖籍:山東 出生地:蘭州 職業:演員 血型:A型 民族: 漢族 身高:1.66米 體重:48公斤 家庭成員:爸爸 媽媽 兩只小烏龜和一群熱帶魚 業余愛好:做飯 畫畫 看書 逛公園 鐵飛花最喜歡看的書(人物傳記/散文/言情小說/讀者/時尚雜志) 最喜歡的顏色:灰色 白色 銀色 藍色 紅色 最喜歡的食物:水果(草莓 櫻桃 獼猴桃) 蔬菜 (各種綠色蔬菜) 最喜歡的花:白色的百合花 雛菊 最喜歡的服裝搭配:運動衣 牛仔褲 運動鞋 最喜歡的演員:張曼玉 奧黛麗·赫本 尼克-基德曼 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01級表演系高職 比賽經歷:1999年上海衛康「亮眼睛」大賽冠軍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大唐代宗2003年《大唐代宗》 巴特爾導演 飾演女一號 吳滿嬌 2006年 10部系列數字電影《女神捕》 司小冬導演 飾演女一號 鐵飛花合作演員 吳樾 苗海忠 2007年《巡警的故事》 司小冬導演 飾演女一號 崔小妹 2007年《抗倭英雄吳時來》 司小冬導演 飾演女一號 尹詠梅 2007年《贛南之戀/橙鄉天使》 張夷非導演 飾演女一號 康樂 2007年《收藏記憶的角落》司小冬導演 飾演女一號 徐慶慶 2008年《別說抱歉,別說再見》劉健魁導演 飾演女一號 徐靄雯
[編輯本段]電視作品
玲瓏女20集《緣分的星空》 邵波導演 飾演女一號 葉雨牽 30集《在一起》 飾演 郭青 2001年 18集《古董王爺》 飾演 秋雯 商蓉飾演的劉陵2001年 40集《大漢天子》 梁本溪導演 飾演女配角 劉陵 2002年 20集《鐵甲英豪》 飾演 夏琳 2002年 30集《摩登家庭》 曾麗珍導演 飾演女主角 安娜 2002年 50集《體育人家》 婁乃鳴導演 飾演女一號 陶大桃 2002年 30集《玲瓏女》 張軍釗導演 飾演女二號 柳詩 2003年 20集《生死線/生死邂逅》 司小東導演 飾演女一號 米蘭 合作演員 任程偉 原華 2003年 30集《天橋十三郎/新七俠五義》 鞠覺亮導演 飾演女二號丁兆蕙 2003年 28集《風流少年唐伯虎》 導 演:朱德承 餘明生 張耀星 飾演大少奶奶李淑嫻 2004年 30集《浪子燕青》 梁德華導演 飾演女二號 盧文文 2005年 20集《愛情從天而降》 李平導演 飾演女二號 林熙媛 2006年 35集《鼓上蚤時遷》 王文傑導演 飾演女一號 蓮兒 2007年 20集《對峙》 張夷非導演 飾演女一號 嚴可嘉 2008年 都市情感劇《別說抱歉,別說再見》 導演: 劉健魁 飾 徐靄雯 2009年 新武俠、探案推理劇:《女神捕》第一部 飾演女一號 鐵飛花 2009年 古裝神話劇《神醫大道公》 鄭基成 劉仕裕 蘇沅峯聯合導演 飾郡 主、 硃砂
Ⅱ 前行者候子川扮演者
關亞軍。
關亞軍,6月25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6級表演系。
1998年,主演根據劉文誠短篇小說《家教》改編的電影《伴你高飛》,從此開始演藝事業。2001年,出演家庭文藝電視劇《野丫頭》。2003年,出演反腐電視劇《預謀》;同年,出演6集電視連續劇《琴島之戀》。
2004年,出演金融投資題材電視劇《慾望旅程》;同年,參演的喜劇電影《五號院》上映。2005年,出演歷史題材電影《大唐代宗》;同年,出演青春警示劇《刻骨銘心》。2006年,出演警匪懸疑劇《危機邊緣》。2007年10月,出演涉案警匪劇《交通警察》 。
2008年,出演諜戰劇《狂花凋落》;同年,出演民國苦情倫理劇《奶娘》。2009年,出演軍旅愛情劇《戰地浪漫曲》。
人物評價
關亞軍以塑造反派角色而出名,在《虎刺紅》中劉志航雖陰險狡詐,但對愛忠誠;《戰地浪漫曲》中的何岩挑撥離間,但多才情;還有《彈孔》中心狠手辣,忠於黨國的徐恩銘。不管是正襟危坐、威風疾走,還是神情嚴肅,關亞軍詮釋的軍人形象靈活飽滿,令人難以忘懷。
在《陸軍一號》中關亞軍塑造一位具有領導風范的軍隊官員「龐威」,外號「謹先生」。該角色在整部劇中富有爭議性,雖然有些許負面人物的形象,但構架飽滿,有許多人性閃光點,經得起推敲。可以說是當代軍隊中的一道縮影。
Ⅲ 高分求《大唐代宗》的電影,4.48G的mkv格式。
嗶哩嗶哩上有大唐代宗的高清畫質,AV號2646448,可以下載哦
Ⅳ 侯子川扮演者
侯子川扮演者關亞軍。
關亞軍,6月25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6級表演系。
1998年,主演根據劉文誠短篇小說《家教》改編的電影《伴你高飛》,從此開始演藝事業。
2001年,出演家庭文藝電視劇《野丫頭》。
2003年,出演反腐電視劇《預謀》;同年,出演6集電視連續劇《琴島之戀》。
2004年,出演金融投資題材電視劇《慾望旅程》;同年,參演的喜劇電影《五號院》上映。
2005年,出演歷史題材電影《大唐代宗》;同年,出演青春警示劇《刻骨銘心》。
2006年,出演警匪懸疑劇《危機邊緣》。
2007年10月,出演涉案警匪劇《交通警察》。
2008年,出演諜戰劇《狂花凋落》;同年,出演民國苦情倫理劇《奶娘》。
2009年,出演軍旅愛情劇《戰地浪漫曲》。
人物評價
內地實力演員關亞軍以「反派專業戶」被慣稱,擁有著多年的演藝經驗、角色拿捏到位,在多部影視劇中展現各種性格迥異的角色,他塑造的每一個深入人心的反派角色利弊兼有。
在電視劇《戰地浪漫曲》中,關亞軍扮演林永健的情敵何岩,其塑造的文工團「管家」形象提升了他的關注度;在《預謀》中,關亞軍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混不吝范兒,他的表演更是深入人心。
Ⅳ 商蓉演過的片子
電影:
大唐代宗.jpg (7.25 KB)
2008-11-1 09:092003年 《大唐代宗》 飾·吳滿嬌 巴特爾導演
女神捕.jpg (7.18 KB)
2008-11-1 09:312006年 10部系列數字電影《女神捕》 飾·鐵飛花 司小冬導演
(迷局 計中計 現形 局中局 借刀 殺手無名 孽緣 絕境 鐵證)
巡警的故事.jpg (6.75 KB)
2008-11-1 12:512007年 《巡警的故事》 飾·崔小妹 司小冬導演
吳時來.jpg (6.61 KB)
2008-11-1 12:542007年 《抗倭英雄吳時來》 飾·尹詠梅 司小冬導演
簡介模板.jpg (6.52 KB)
2008-11-1 13:012007年 《贛南之戀》(橙鄉天使) 飾·康樂 張夷非導演
角落.jpg (7.28 KB)
2008-11-1 13:092008年 《收藏記憶的角落》 飾·徐慶慶 司小冬導演
2008年《別說抱歉,別說再見》 飾·徐靄雯 劉健魁導演
==========================================================
電視劇:
30集現代劇《在一起》 飾演 郭青
20集電視劇《緣分的星空》 邵波導演 飾演 葉雨牽
30集電視劇《玲瓏女》 張軍釗導演 飾演 柳 詩
20集電視劇《生死邂逅》 司小冬導演 飾演 米 蘭
2001年 18集清朝電視劇《古董王爺》 飾演 秋雯
2001年 40集電視劇《大漢天子1》 梁本溪導演 飾演 劉 陵
2002年 50集電視劇《體育人家》 婁乃鳴導演 飾演 陶大桃
2002年 33集電視劇《摩登家庭》 曾麗珍導演 飾演 安 娜
2002年 20集軍旅電視劇《鐵甲英豪》 飾演 夏琳
2003年 30集電視劇《新七俠五義》 鞠覺亮導演 飾演 丁兆蕙
2004年 40集電視劇《浪子燕青》 梁德華導演 飾演 盧文文
2005年 20集電視劇《愛情從天而降(終極玄機)》 李平導演 飾演 林熙媛
2006年 30集電視劇《鼓上蚤時遷》 王文傑導演 飾演 蓮 兒
2007年 21集電視劇《對峙》 張夷非導演 飾演 嚴可嘉
2009年 30集古裝神話喜劇《神醫大道公(保生大帝)》 飾演 郡主(硃砂)
Ⅵ 鄧超演的《少年包青天》里演公孫策的是誰還有他演的其它演篇嗎
趙陽 飾 公孫策
一、演員趙陽
1、個人資料 生 日:1976年9月11日 血型:B型 出生地:北京 身 高: 177CM 體 重: 65KG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95級 趙陽現任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
2、電影作品
《拯救愛情》 飾秦亮 導演:劉新 合作者:謝雨欣 《隔離日》 飾陳小軍 導演:王冰河 《秋風掠過山樑》 飾阿毅 導演:何文涼 《替補職員》(數字電影) 飾亓國良 導演:周偉 合作者:李彤 董曉燕 《從心開始》(又名《蘇醒》)飾羅小勇 導演:李威 合作者:黃璐 夏力薪 由力 《大唐代宗》 飾真假太子 導演:巴特爾 汪惠齡 《吻證》 飾李輝 導演:孫艷華 《瘋狂的玫瑰》 飾趙平安 導演:周偉 《真心話大冒險》導演:馬志宇 合作者:苗圃 黃維德 周揚 孫興
3、電視劇集
《我的功夫女友》 飾張樂星 導演:何洛 合作者:馬蘇 王洋 《情定北非》 飾過海 導演:黃克敏 編劇:徐海濱 合作者:李法曾 朱茵 陳莎莎 《戀戀不舍》 飾秦風 導演:張寧 合作者:付晶 《梔子花白蘭花》飾張延祖 合作者:羅海瓊 劉思彤 安澤豪 《英雄》 飾太子[1] 合作者:黃海冰 劉威 寧靜 《慾望阻擊》 飾陳栓 導演:劉書寧 合作者:王學兵 陳好 馮憲珍 《2000年我們結婚》飾葉永輝 導演:巴特爾 劉書寧 《滄海情仇》 飾林海山 導演:李舒 合作者:胡軍 李宗翰 趙明明 《猜心妙手》飾李芮 導演:吳兵 合作者:吳宗憲 苗圃 蓋克 《讓愛深呼吸》飾周飛揚 導演:竇琪 合作者:蔣雯麗 李幼斌 董曉燕 李煜 高一緯 《少年包青天III之天芒傳奇》飾公孫策 導演:胡明凱 合作者:鄧超 釋小龍 秦麗 楊蓉 王泫尹 《華麗冒險》飾潘宏宇 導演:朱瑞斌 合作者:葉童 朱茵 劉曉靚 《東方霸主》飾關俊傑 合作者:黃維德 霍思燕 程思寒 梁子 《本色》飾朱亮 導演:楊曉雄 合作者:李乃文 曲虹霓 牛飄 付亨 《國家寶藏之覲天寶匣》飾高陽 導演:劉一志 合作者:王千源 呂一 《無敵三腳貓》飾主持人趙陽 (客串) 《好想好想談戀愛》飾言浩軍 導演:劉心剛 合作者:那英 羅海瓊 蔣雯麗 《女神捕》飾許亦非 導演:司小冬 合作者:趙鴻飛 商蓉 《興國,興國!》飾謝殿生 導演:徐宗政 合作者:張恆 王挺 李解 張宇菲 《古今大戰秦俑情》飾三世(現代版)秦始皇 導演:陳嘉上 合作者:安以軒 杜淳 羅嘉良 《天行健》飾梁思成 合作者:趙文瑄
4、話劇作品
《廁所》飾英子 《家》飾覺慧 《俺爹、俺爸》飾兒子 《狂飈》飾學生 《明》 飾皇帝,二皇子(後因腳傷退出)
5、廣告代言
《雀巢咖啡》 《綠箭口香糖》 《聯想手機》
6、關於楊桃
楊桃,趙陽粉絲的名稱,又稱陽桃。
還有《少年包青天》12中任泉版公孫策
Ⅶ 王虎城的主要作品
電影 《無價之寶》飾:劉教授 (一般角色) 導演:王晶
電影《故園秋色》飾:陶鑄(主要角色) 導演:鄭洞天
電影《鐵血情仇》飾:黑老大丹昌 (主要角色) 導演:戈爾泰
電影《首席執行官》飾:市長趙迪之 (重要角色) 導演:吳天明
電影《明亮的銅號》飾:老首長趙司令員(主要角色) 導演:田禾
電影 《赤壁》 飾:東吳大將韓當(一般角色) 導演:吳宇森 數字電影《大唐代宗》飾老太傅 (主要角色) 導演:巴特爾
數字電影《扛》飾主人公孟繁農 (主要角色) 導演:范海波
數字電影《愛灑人間》飾主人公彭松榮 (主要角色) 導演:劉艷臣
數字電影《山東兄弟》飾演:主演(主要角色) 導演:高一功 《東方商人》飾:日本商人太野一郎 (主要角色) 導演:王新民
《紅旗渠的故事》飾:縣委書記閆運德 (主要角色) 導演:都 曉
《遠東陰謀》飾:關東軍司令村崗長太郎 (主要角色) 導演:陳家林
《中國刑偵1號大案》又名《末路》飾:公安廳長陸懷疆 (主要角色) 導演:陳國軍
《太平鎮》飾:鎮長徐福根(主要角色) 導演:張 輝趙寧宇
《酒巷深深》飾:老闆古天賜 (主要角色) 導演:郭寶昌
《施琅大將軍》飾:總督姚啟聖(主要角色) 導演:寧海強
《神舟》飾:總師祝慶九 (主要角色) 導演:寧海強
《中國近衛軍》飾:武警總隊長葉三昆 (主要角色) 導演:張前陳健
《無法逃脫》飾:陳正民(主要角色) 導演:慕龍
《老爸快跑》飾:張三父親 (重要角色) 導演:高一功
《美麗人生》飾:話劇團高團長 (重要角色) 導演:郭靖宇
《滇西1944》飾:日軍師團長松山佑三中將 (重要角色) 導演:寧海強
《天地民心》飾:軍機大臣王鼎(重要角色) 導演:楊陽
《紅色電波》飾:軍統局上海站長章德安(主要角色) 導演:朱奕龍(台灣)
《母 親》飾:父親 導演:高力強
鄒家文(台灣)
《幸福》飾:王局長 (重要角色) 導演:郭寶昌
《生死瞬間》飾:毒梟楊君伯 (重要角色) 導演:尚洪武
《愛情二十年》飾﹕靳父
2007年《創業》飾﹕傅行長
2010年《不能沒有娘》飾﹕村長 導演﹕黃凈偉
《虎符傳奇》 飾:廉頗 導演:郭寶昌
《決戰江南》飾﹕金市長
《大宅門1912》飾﹕包五穀
《鐵腕行動》飾﹕張志清
Ⅷ 唐代政治史論槁讀後感
陳寅恪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其《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為研究唐史者所必讀之書目,近日筆者初讀了陳先生的這部書,略作札記如下:
讀陳先生的著作,首先遇到的便是要克服不同時代語言的差異,陳先生於民國期間完成此書(1941年),大多帶有些半文半白的語言現象;另外陳先生寫文章以考據著稱,讀他的文章可以看到先生考證之精細。這也看出陳先生「治史」之嚴謹,有理有據,「論從史出」。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大多以古典文獻作為其引證的對象,所以還要克服古代文言文的語法障礙。我的古文功底不是特別的好,所以讀陳先生的文章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多困難,初讀之後,只是對陳先生的這篇文章有個大致的了解。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上篇為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中篇為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下篇為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系。
上篇: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
由於對唐代歷史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好,應該說很費勁的把上篇讀完了。讀過後感覺陳先生在上篇說了三個問題:一為唐代皇室的氏族問題;二為唐代政治勢力之變化;三為藩鎮割據的原因再分析;
在陳先生這本書中,他對隋唐史一個主要觀點是:更加從民族與文化的角度去研究隋唐歷史的發展。在這篇中陳先生開篇說:民族與文化問題乃李唐一代史事之關鍵。
對於唐代皇室的氏族問題,陳先生對史料進行的一番考究和論證,認為「李唐先世若非趙郡李氏之「破落戶」即是趙郡李氏之「假冒牌」。至於有唐一代之官書,其紀述皇室淵源間亦保存原來真實之事跡,但其大部盡屬後人諱飾誇誕之語,治史者自不應漫無辨別,遽爾全部信從也。」並認為「隋唐兩朝繼承宇文氏之遺業,仍舊施行「關中本位政策」,其統治階級自不改其歧視山東人之觀念。故隋唐皇室亦依舊自稱弘農楊震、隴西李暠之嫡裔,偽冒相傳,迄於今日,治史者竟無一不為其所欺,誠可嘆也。」從中給我們的傳達了一個這樣的信息,治史者對於史料的甄別至關重要,學會辨別史實的真偽。
對於唐代政治勢力之變化,陳先生自有一番自己的看法,也就是提出了「關中本位政策」,他認為「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統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創業至高宗統御之前期,其將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來世業,即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下所結集團體之後裔也。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權之後,逐漸破壞傳統之「關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創業垂統之野心。故「關中本位政策」最主要之府兵制,即於此時開始崩潰,而社會階級亦在此際起一升降之變動。蓋進士之科雖創於隋代,然當日人民致身通顯之塗徑並不必由此。及武後柄政,大崇文章之選,破格用人,於是進士之科為全國干進者競趨之鵠的。當時山東、江左人民之中,有雖工於為文,但以不預關中團體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變革之際會,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楊隋及唐初將相舊家之政權尊位遂不得不為此新興階級所攘奪替代。故武周之代李唐,不僅為政治之變遷,實亦社會之革命。若依此義言,則武周之代李唐較李唐之代楊隋其關系人群之演變,尤為重大也。」
「武周統治時期不久,旋復為唐,然其開始改變「關中本位政策」之趨勢,仍繼續進行。迄至唐玄宗之世,遂完全破壞無遺。而天寶安史亂後又別產生一新世局,與前此迥異矣。」這里所說的「新世局」就應該是中篇所講的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
對於藩鎮割據的原因再分析,陳先生認為藩鎮割據是與民族有很大的關系的。為何這么說呢?陳先生給出了答案: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形成了兩大集團①長安集團②河朔集團。長安集團在玄宗後期以宦官為主,河朔集團乃是安史舊黨。他列舉高力士、魚朝恩、吐突承璀、仇士良、楊復光、田令孜等人的出身,認為「唐代閹寺多出於今之四川、廣東、福建等省,在當時皆邊微蠻夷區域。其地下級人民所受漢化自甚淺薄,而宦官之姓氏又有不類漢姓者,故唐代閹寺中疑多是蠻族或蠻夷化之漢人也。唐代中國疆土之內,自安史亂後,除擁護李氏皇室之區域,即以東南財富及漢化文化維持長安為中心之集團外,尚別有一河北藩鎮獨立之團體,其政治、軍事、財政等輿長安中央政府實際上固無隸屬之關系,其民間社會亦未深受漢族文化之影響,即不以長安、洛陽之周孔名教及科舉仕進為其安身立命之歸宿。故論唐代河北藩鎮問題必於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
又說:「在長安文化統治下之士人,若舉進士不中,而欲致身功名之會者,舍北走河朔之外,則不易覓其他之途徑也」、「安史之徒乃自成一系統最善戰之民族,在當日軍事上本來無與為敵者也。考安祿山之種族在其同時人之著述及專紀其事之書中,均稱為柘羯或羯胡」。所以認為安史之亂也是與種族問題有關。
對於這個上篇而言,除了對李唐王朝的皇室氏族做了考究之外,重點的就是論述「有唐一代三百年間其統治階級之變遷升降,即是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所鳩合集團之興衰及其分化」。
中篇: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
通讀中篇,我認為陳先生是以有唐一朝皇帝繼承問題為線索,論述了「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系於北門衛兵之手(以中央的四次革命最能說明)」、「唐代皇帝繼位之不固定」、「唐代士大夫黨派的分野(即是黨爭之淵源)」、「牛李黨爭」、「內外朝之黨派與皇位繼承之關系」。
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系於北門衛兵之手
陳先生認為: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關鍵實系於守衛宮城北門禁軍之手。」以四次中央革命的成敗來論述之:一為玄武門之變,二為中宗之復辟,三為神龍三年李重俊之反叛,四為韋庶人之死(唐隆政變)。
為何系於北門禁軍呢?「而北門之重要則由於唐代都城建置之形勢使然,其詳見拙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禮儀章附論都城建築一節。」對此陳先生又略述之:「唐代之北軍即衛宮之軍,權力遠在南軍即衛城之軍之上,其情勢輿西漢南北軍所處者適相反。」、「《周官·考工記》匠人雲:面朝背市。」西漢與此相對應,而唐則不然。「唐代之長安城,其宮近城之北端,而市則在城之南方,其宮市位置適與以前之西漢長安城相反,故唐代之南北軍輿西漢之南北軍其名雖同,而實際之輕重則相殊異也。」、「唐代之長安,其宮在城北,故北軍為衛宮之武力。苟明乎此,則唐代歷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悉決於玄武門即宮城北門軍事之勝負,而北軍統制之權實即中央政柄之所寄託也。」
玄武門之變:「太宗之所以得勝,建成、元吉之所以致敗,俱由一得以兵據玄武門即宮城之北門,一不得以兵入玄武門故也。」玄武門之重要性可謂深矣!而建成、元吉豈可不知?陳先生引《常何墓誌銘》,然後知太宗與建成、元吉兩方皆誘致對敵之勇將。至於太宗之勝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拉攏工作做得比較好。
中宗復辟之成功:「中宗復辟之成功,實在溝通北門禁軍之故。張東之既得羽林軍統將李多祚之同意,大局即定,雖以武曌之梟傑,亦無抵禦之能力矣。」
神龍三年李重俊之反叛:在此陳先生則是從李多祚前後兩次興兵干預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來說明。(上一次是中宗復辟)
韋庶人之死:「玄宗景龍四年六月二十日夜之舉兵,與三年前即神龍三年七月六日節愍太子重俊發動之玄武門事變正復相似,而成敗不同者,以玄宗能預結羽林萬騎諸營長葛福順、陳玄禮等,而韋後死黨守衛玄武門之羽林禁軍統將如韋播、韋璇、高嵩等,皆為其部下所殺故也。」
「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門之得失及屯衛北門禁軍之向背為成敗之關鍵。」
「關中本位政策」施行以來,內重外輕之勢所致也。然自玄宗末年安史叛亂之後,內外輕重之形勢既輿以前不同,中央政變除極少破例及極小限制外,大抵不決之於公開戰爭(唐末強藩與中央政府權臣及閹寺離合之關系構成戰亂,其事應列入統治階級之升降及黨派分野范圍論之。故凡本書所未能詳述者,以義類推之可知也),而在宮廷之內以爭取皇位繼承之形式出之。於是皇位繼承之無固定性及新舊君主接績之交,輒有政變發生,遂為唐代政治史之一大問題也。
後文又舉「玄宗政變奪皇位」一事說明之:「玄宗既以有大功故得立為皇太子,而其皇位繼承權仍不固定,其後雖已監國,並受內禪,即皇帝位矣,而其皇位之不安定也如故,必至誅夷太平公主黨徒之後,睿宗迫不得已,放棄全部政權,退居百福殿,於是其皇位始能安定,此誠可注意者也。至太平公主欲以羽林軍作亂,幸玄宗早知其謀,先發制人,得斬禁軍統將常元楷、李慈等,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系於北門衛兵之手,斯又一例證矣。」
唐代皇帝繼位之不固定
①太宗奪權
②立李治為太子
③高宗的立嗣問題(實則高宗與武後立嗣,武侯其中的作用大)
④中宗復辟:「神龍元年正月癸卯(二十日)玄武門之事變,其事自唐室諸臣言之,則易周為唐為中興復辟;自武則天方面言之,則不過貪功之徒擁立既已指定而未甚牢固之繼承儲君而已(凡唐代之太子實皆是已指定而不牢固之皇位繼承者,故有待於擁立之功臣也)。」
⑤李重俊反叛:「明知其皇位繼承權至不固定,遂出此冒險之舉耳。」
⑥唐玄宗即位:「玄宗既以有大功故得立為皇太子,而其皇位繼承權仍不固定。」
⑦玄宗太子李瑛的廢黜與肅宗李亨的上台:「惟肅宗既立為皇太子之後,其皇位繼承權甚不固定,故乘安祿山叛亂玄宗倉卒幸蜀之際,分兵北走,自取帝位,不僅別開唐代內禪之又一新局,而李輔國因是為擁戴之元勛,遂特創後來閹寺擁戴或廢黜儲君之先例,此甚可注意也。」
⑧代宗的即位:「代宗雖有收復兩京之功,而其皇位繼承權不固定如此。最可注意者,則為自寶應元年四月乙丑(十六日)事變張皇後失敗後,唐代宮禁中武曌以降女後之政柄,遂告終結。而皇位繼承之決定,乃歸於閹寺之手矣。但閹寺之中又分黨派,互有勝敗,如程元振等輿朱輝光等之爭,即是其例。至於李氏子孫無論其得或不得繼承帝位如代宗輿越王系之流,則皆閹寺之傀儡工具而已。」
⑨德宗為太子時,其皇位繼承權亦不固定
⑩順宗廢黜之事在《通鑒》貞元三年有詳細記載,陳先生在此處強調:「永貞內禪尤為唐代內廷閹寺黨派競爭與外朝士大夫關系之一最著事例,且唐代外廷士大夫之牛李黨爭即起於憲宗元和之世。」
「本篇中專論唐代皇位繼承不固定之事實,則至德宗順宗之交為止。此後以內廷及外朝之黨派關系與皇位繼承二端合並論證,而在論證此二端之前,先一言唐代士大夫黨派分野之界線焉。」
唐代士大夫黨派分野之界限
武後之前:山東氏族與關隴貴族集團
高宗武後之時為一大變遷
主張經學為正宗——山東氏族;由進士出身而以浮華放浪者著稱——新興階級;「唐代士大夫中其主張經學為正宗、薄進士為浮冶者,大抵出於北朝以來山東士族之舊家也。其由進士出身而以浮華放浪著稱者,多為高宗、武後以來君主所提拔之新興統治階級也。」
牛李黨爭問題
李黨——舊派(鄭覃、陳夷行等)
牛黨——新派(李宗閔、李鈺、楊嗣復、令狐楚、白敏中、杜牧等)
下為陳先生之言:
唐代門生對座主關系密切:
「李德裕所謂朋黨,即指新興階級浮薄之士藉進士科舉制度座主門生同門等關系締結之牛黨也。」
「座主以門生為莊田,則其施恩望報之意顯然可知。此唐代座主對於門生關系密切之一例證也。」
「牛派巨子以同門之故,遂結為死黨。」
「新興階級黨派之構成,進士詞科同門之關系乃一重要之點。」
「唐代貢舉名目雖多,大要可分為進士及明經二科。進士科主文詞,高宗、武後以後之新學也,明經科專經術,兩晉、北朝以來之舊學也。究其所學之殊,實由門族之異。故觀唐代自高宗、武後以後朝廷及民間重進士而輕明經之記載,則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會階級在此三百年間升沈轉變之概狀矣。」
「宣宗朝政事事與武宗朝相反,進士科之好惡崇抑乃其一端,而此點亦即牛李二黨進退榮辱之表徵也。」
「大中一朝為純粹牛黨當政李黨在野之時期,宣宗之愛羨進士科至於此極,必非偶然也。」陳先生引張爾田先生《玉溪生年譜會箋》叄大中二年下引沈曾植先生之言曰:唐時牛李兩黨以科第而分,牛黨重科舉,李黨重門第。
陳先生又言:可論者約有三端:一曰牛李兩黨之對立,其根本在兩晉、北朝以來山東士族與唐高宗、武則天之後由進士詞科進用之新興階級兩者互不兼容,至於李唐皇室在開國初期以屬於關隴集團之故,雖輿山東舊族頗無好感,及中葉以後山東舊族輿新興階級生死競爭之際,遠支之宗室其政治社會之地位實已無大別於一般士族。二曰:凡山東舊族挺身而出,與新興階級作殊死鬬者,必其人之家族尚能保持舊有之特長,如前所言門風家學之類,若鄭覃者,即其一例也。亦有雖號為山東舊門,而門風廢替,家學衰落,則此破落戶之與新興階級不獨無所分別,且更宜與之同化也。三曰:凡牛黨或新興階級所自稱之門閥多不可信也。
「然唐末黃巢失敗後,朱全忠遂執統治之大權。凡藉進士詞科仕進之士大夫,不論其為舊族或新門,俱目為清流,而使同罹白馬之禍,斯又中古政治社會之一大變也。」
「又唐代新興之進士詞科階級異於山東之禮法舊門者,尤在其放浪不羈之風習。故唐之進士一科與倡伎文學有密切關系。」
內外朝之黨派與皇位繼承之關系
陳先生在此先講了「永貞內禪」,「因永貞內禪為內廷閹寺與外朝士大夫黨派鉤結之一顯著事例,而牛李黨派實又起於憲宗元和時之故,此後即取內外朝之黨派輿皇位繼承二事合並言之。」
憲宗之即位:「憲宗之得立為帝,實由宦者俱文珍等之力。」
牛李黨爭起於憲宗之世:「牛李黨派之爭起於憲宗之世,憲宗為唐室中興英主,其為政宗旨在矯正大歷、貞元姑息苟安之積習,即用武力削平藩鎮,重振中央政府之威望。當時主張用兵之士大夫大抵屬於後來所謂李黨,反對用兵之士大夫則多為李吉甫之政敵,即後來所謂牛黨。而主持用兵之內廷閹寺一派又與外朝之李黨互相呼應,自不待言。是以元和一朝此主用兵派之閹寺始終柄權,用兵之政策因得以維持不改。及內廷閹寺黨派競爭既烈,憲宗為別一反對派之閹寺所弒,穆宗因此輩弒逆徒黨之擁立而即帝位,於是「銷兵」之議行,而朝局大變矣。」
「元和朝雖號稱中興,然外朝士大夫之黨派既起,內廷閹寺黨派之競爭亦劇,遂至牽涉皇位繼承問題,而憲宗因以被弒矣。」
吐突承璀在憲宗一朝受寵一時,而穆宗之即位,由於支持澧王寬後被穆宗(遂王)所誅。
「銷兵」成長慶一朝之國策:「銷兵」之數每年僅限百分之八,且歷時甚短,其所以發生如是之大影響者,蓋當時河朔為胡化區域,其兵卒皆善戰之人,既被裁遣,「合而為盜」,遂為朱克融、王廷湊所利用,而中央政府徵募之人自然不能與河朔健兒為敵也。
憲宗、敬宗之死,敬宗、文宗之得帝位都為閹寺所為。「致敬宗及絳王悟之被弒害,與夫文宗之得繼帝位,均是內廷閹寺劉克明黨與王守澄黨競爭下之附屬犧牲品及傀儡子耳,亦可憐哉!斯又唐代皇位繼承不固定輿閹寺黨爭關系之一例證也。」
理清牛李黨爭發展之歷程:「文宗一朝為牛李黨人參雜並進競爭紛劇之時期」「就牛李黨人在唐代政治史之進退歷程言之,兩黨雖俱有悠久之歷史社會背景,但其表面形式化則在憲宗之世。此後紛亂斗爭,愈久愈烈。至文宗朝為兩黨參錯並進,競逐最劇之時。武宗朝為李黨全盛時期,宣宗朝為牛黨全盛時期,宣宗以後士大夫朋黨似已漸次消泯,無復前此兩黨對立、生死搏鬬之跡象,此讀史者所習知也。」
「鄙意外朝士大夫明黨之動態即內廷閹寺黨派之反影。內廷閹寺為主動,外朝士大夫為被動。閹寺為兩派同時並進,或某一時甲派進而乙派退,或某一時乙派進而甲派退,則外朝之士大夫亦為兩黨同時並進,或某一時甲黨進而乙黨退,或某一時乙黨進而甲黨退。迄至後來內廷之閹寺「合為一片」(此唐宣宗語,見下文所引)全體對外之時,則內廷閹寺與外廷士大夫成為生死不兩立之仇敵集團,終於事勢既窮,乞援外力,遂同受別一武裝社會階級之宰割矣。」
「李訓、鄭注所以能異於宋申鍚,幾成掃除閹寺之全功者,實在利用閹寺中自分黨派,如王守澄與仇士良、韋元素等之例是也。又當時牛李黨人各有其鉤結之中官,訓、注之進用本皆由於閹寺,故能悉其隱秘,遂欲同時一舉將閹寺及士大夫諸黨派俱排斥而盡去之也。當日閹寺之黨派既是同時並進,互相爭鬬,達於劇烈之高點,故士大夫之黨派各承其反影,亦復如之。斯為文宗一朝政治上最要之關鍵。」
「由憲宗朝至文宗朝,牛李爭鬬雖劇,而互有進退。武宗朝為始終李黨當國時期,宣宗朝宰相則屬於牛黨,但宣宗以後不復聞劇烈之黨爭。究其所以然之故,自來未有言之者,若依寅恪前所論證,外朝士大夫黨派乃內廷閹寺黨派之應聲蟲,或附屬品,儻閹寺起族類之自覺,其間不發生甚劇之黨爭,而能團結一致以對外者,則與外朝諸臣無分別連結之必要,而士大夫之黨既失其各別之內助,其競爭遂亦不得不終歸消歇也。」
總之,在論述內外朝之黨派與皇位繼承之關系時,陳先生認為唐代中後期的皇位嬗變閹寺乃是幕後黑手,皇帝只不過是一種傀儡罷了。而閹寺與外廷,則閹寺為主導,外廷乃是閹寺的附屬品。而外廷斗爭(朋黨之爭)之湮滅乃是由於閹寺「合為一片」。
其中有幾位皇帝是值得注意的:肅宗、代宗、憲宗、宣宗、哀帝,為什麼呢?肅宗登基,李輔國因是為擁戴之元勛,遂特創後來閹寺擁戴或廢黜儲君之先例;代宗登基"皇位繼承之決定,乃歸於閹寺之手矣";憲宗之世牛李黨爭起;宣宗即位後士大夫朋黨似已漸次消泯;而哀帝時為何這種統治瓦解了呢?筆者在陳先生的論述中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也許是我過於愚笨了)
下篇: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系
開篇先生就言:茲所欲論者只二端:一曰外族盛衰之連環性,二曰外患與內政之關系。在外族盛衰之連環性一節當中先生依次論述了突厥、回鶻、吐蕃、高麗、南詔……
如按陳先生的意見,那麼我們所誇耀的大唐盛世豈不是也在民族的夾縫中生存?東北有高麗,西北先後有突厥、回鶻,西南有南詔。如此中國在唐朝怎麼可以算得是一個大國呢?首先從國界來說,唐代不是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其次又有這么多的外族勢力在不同時期內的犯邊;
關於第二節外患與內政之關系,陳先生首先從府兵制的瓦解入手,論述了吐蕃的侵犯與邊疆戍兵的關系,從而說明其府兵制瓦解是與外族的侵犯有關的。兵農合一的府兵制是唐代兵制的一大特點,但是面對吐蕃的進攻,這種兵農合一已經滿足不了邊防的需要,「故不能不有長期久戍的『長征健兒』」。「此吐蕃之強盛所給予唐代中國內政上最大之影響也」。
其次論述了回鶻與中國在和平時期財政經濟之關系。(陳先生在前說回鶻與中國摩尼教之關系,在此頗有疑問,摩尼教那是西方傳入中國的,怎麼覺得先生好像說這倒是中國本土的了?)先生就馬價問題展開一番論述:「蕃得帛無厭,我得馬無用,朝廷甚苦之」「唐與回鶻在和平時期之關系中,馬價為國家財政之一大問題,深可注意。」後文又說:「唐室之應付此項困難問題,計出於無聊,抑又可知矣。」
再次陳先生從回紇與中國人民經濟關系加以略論。許倬雲先生在《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中把唐代的他者分為三類:一曰陸續由近邊外族,流入中國的人口;二曰外商因為來華貿易流離中國的胡客蕃商;三曰整體投奔中國的外族;外族商人與中國人民經濟的關系就有一定的關系了。
在此篇的最後陳先生引用宋祁的話:故宋子京曰:'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筆者對此還是不能理解!
Ⅸ 狼圖騰讀後感,要原創,絕對的原創!分全送了!!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狼圖騰》。
這是一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說。這本書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後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起初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准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裡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
讀罷《狼圖騰》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觸便是,在那個充滿血腥的年代為什麼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然僅用區區十幾萬騎兵就能橫掃歐亞?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呢?答案就是千萬年來,游牧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騰格里這方神氣的熱土上時魂歸時,怎樣來到的草原,去時草原還是怎樣。能摧毀幾十個國家巨大城牆城堡和城市的草原勇士的生命,在草原上卻輕於鴻毛。最後完全回歸於大自然的。他們彼此缺一不可,當肉體的生命消失後,終於與草原完全融為一體。
幾乎在每一個漢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貪婪、殘忍、醜陋的化身,老虎也獵殺動物,也吃過人,大家卻說那是王者風范,威風凜凜,高大威猛,五彩斑斕……多少美麗的形容詞都給了其他猛獸,這對狼也是一種歧視!原因很簡單:狼對漢族的威脅超過任何一種猛獸,比猛虎、獅子、熊、豹都來得兇猛,來得氣勢洶洶,具有人類才有的攻城掠地的實力。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人對待對手的態度,對於最有威脅的對手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而是對其詆毀和謾罵,以致長久以後,當狼民族衰退以後,歷史的真相被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但狼對人類的教導卻是永遠無法被湮沒的。
狼做的事情之所以會十拿九穩,是因為他們做每件事情前都會先想好策略。
《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群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致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分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贊嘆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狼的智慧也是非常驚人的,幾乎可與人媲美。在生活中,他們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本領與智慧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煉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
人不是狼,狼的各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斗爭中磨煉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鑒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煉自己勤於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煉自己,這就是狼的智慧源泉。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狼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他們是野獸中最有集群優勢和團隊意識的動物,一條狼是一個優秀的單兵,而一群狼就成了一支牢不可摧的特種部隊,在《狼圖騰》里,作者親眼見到的狼識天文懂地理能看雲知道天氣,組織打圍,在戰略戰術上都是無懈可擊,再加上堅忍的意志,實在是太完美了。讀《狼圖騰》,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統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沖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當狼逃生時,它甚至可以咬斷傷腿,刮骨療毒是治傷,而狼是自傷,頗有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襲擊馬群時,它甚至可以選擇最危險的自殺式打法。當搬遷時,小狼寧願被勒死也不屈從,讓人感慨訓老虎易,訓小狼難。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動物,之所以只有狼獨存,原因就在於此吧!
孫子兵法「雲倍則敵之,十則圍之」,可就是這幾十條狼就敢圍獵幾千條黃羊,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名動歷史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空前絕後的等而圍之已經是軍事史的絕唱,而狼卻更勝一籌。秦人本是游牧民族,長期和狼征戰,也許這正是狼教給秦人的兵法吧。
這個世界始終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即便廝殺的工具不再是尖牙利齒,不再是刀劍槍戟,但是本質是不會變的。有能力的人就能用他的能力用他的新的廝殺利器來贏取最大的利益。難道不是么,考試升級如斯殺,商場勾斗如斯殺,官場暗涌也是如斯殺,嚮往人道主義樂土的人士也不妨扣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這種廝殺格鬥後的勝利者?是不是能給失敗者真正的憐憫和體恤呢。自古就有自然的成敗法則,狼堅持不懈地貫徹這一法則,我們應當敬佩,甚至以狼為師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詮釋「適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則。
狼的堅韌是最值得佩服的,一個民族如果有這樣堅韌的性格,那麼它一定會強大。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毛主席領導時期的中國,生活環境惡劣,物資匱乏,國內征戰,國外封堵,以氣候論不亞於蒙古高原的酷冷寒冬。正是有那一份狼的堅韌,才有了現在的國際尊重。我要學習狼,就要學習他的堅韌,對命運的挑戰殘忍,也敢對自己殘忍,殘酷的鍛煉才有了蒙古戰狼非同一般的犀利。
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斗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嚮往著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
感謝本書的作者姜戎先生。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他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謎團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姜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儀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煙、狼旗……有關狼的種種細節,均使作者沉迷於其中,寫出了這部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長篇小說。如今,正值中國社會轉型,而農耕文明衍生的國民性格已成其沉重羈絆之時,姜戎終於為他這一部傾其半生心血的鴻篇巨制畫上句號,最終完成了他再現「狼圖騰」的使命,成為「有關狼的真理的終結者」。
古代中原王朝用犬戎來指代北狄,即古代北方的突厥系游牧民族。北狄一直是華夏的心腹大患,狼子野心就是取自犬戎。《國語·周語》提到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而周幽王和西周就亡於以狼為圖騰的犬戎。直到隋唐,漢民族還把一切北方游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也仍然用豺狼比喻北狄胡人。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李白《古風》有雲:「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皇甫冉《太常魏博士遠出賊庭江外相逢》則雲:「烽火驚戎塞,豺狼犯帝京」。李曾伯《滿江紅:得襄陽捷》:「狼吻不甘春哨衄,馬蹄又踏寒灘入。向下洲,一鼓掃群胡,三軍力」。清代更有「狼子野心,信不誣哉!」一說。而華夏的圖騰是龍。
然而狼並不是與中國傳統的真善美能夠聯系在一起, 並且與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思想相悖,也許在農耕條件下發展的華夏文明,華夏子女永遠不可能將狼作為自己的信仰,唯有龍圖騰才是中國炎黃子孫的代表。狼的貪婪、兇狠、狡猾,無疑我們永遠不能接受。然而我們從作者的痕跡中看到了中華龍與狼的相似之處,而唯我們的欠缺,部分狼精神的欠缺,使我們的社會發展有了局限,我們需要的是一隻現代狼。我們與西方的國家的差距、與日本的差距,無法例舉了。然而我們同樣的渴望大唐盛世、貞觀之治,同樣渴望只時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統江河,同樣渴望清朝的康乾盛世,希望國家強盛屹立在世界之列,為了這一夢想,我想我們不該拒絕,不能拒絕狼之精神,樹立自己內心真正之圖騰。
做為男人就應該像狼一樣,有著狼的野心狼的氣魄和狼的霸氣,讓我們狼奔狼嘯,狼子野心地做一番狼的事業,開創狼的時代吧!
那一夜,我 夢見百萬雄兵,金戈鐵馬,戰馬嘶鳴,鋪天蓋地的喊殺聲在我的耳邊久久回盪,回盪!我知道這是狼的血液在我的身體復甦,燃燒,燃燒.........
Ⅹ 陸平凡誰演的
關亞軍。
他是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8年就根據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開始了自己的演藝事業。後來03年出演了反腐電視劇預謀,同年出演了六集電視連續劇。
在參演歷史題材電影大唐代宗的時候,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印象。同年出演青春警劇刻骨銘心。他在每部劇中給我們帶來的出色的角色形象,其實是以反派角色為主,他在虎刺紅電視劇當中扮演的角色雖然陰險狡詐,但是對愛忠誠。
在很多的電影,電視劇當中,都有自己獨特的一種人物特性。尤其在陸軍一號中,關亞軍塑造了一位具有領導風范的軍隊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