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
2. 十一羅漢觀後感
沒有勁爆的武打動作,沒有絢麗的爆炸場面。有的,只是高智商的貓鼠游戲。被保釋出獄的丹尼奧遜面臨的是如何搶回自己的妻子,以及想有奪妻之恨的泰瑞復仇。當然,作為一個高智商的盜竊老手,他的復仇就是當著仇人的面偷走他的錢卻讓其無可奈何。經過周密的計劃以及各界精英的招募,丹尼奧遜集齊了他的人馬——十一羅漢。然後,好戲開演。
這個一開始就可以預測到結局的電影,導演卻沒有讓它落入俗套,從一開始就僅僅抓住了觀眾的心。我們期待的是,丹尼,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不僅跟對手在演戲,丹尼跟同夥也在演戲,只有這樣,才會讓對手信以為真。Ok,言歸正傳。讓我們看看劇情是怎麼發展的。
首先是想方設法拿到賭場金庫的設計圖,設計模型,實戰模擬。一切准備妥當,利用與隊友的爭吵,做出被踢出遊戲的假象。然後接近前期的身邊,讓賭場老闆吃醋,讓其自亂陣腳,而不得知丹尼的真實目的。拿到鑰匙,更改監視換面,讓對方看不到自己的行動。通過同夥偽裝為賭場工作人員,將自己的人送入金庫核心。通過假裝為富豪,以保存貴重物品為理由,將爆破裝置送入金庫。而這一切只是序曲,高潮即將來臨。
打開金庫以後,當著賭場老闆的面將八千萬美金運走,並威脅如果不讓自己安全離開或者報警,將炸毀剩下的八千萬。當然,賭場老闆選擇了報警。很快,特種警察來到,經過槍戰,另外的八千萬也沒保住。很少有人能想到,真正運出那一億六千萬沒勁的人是那群警察,不,是假警察。於是一個完美的計劃似乎就這樣結束了。不,你可能忘了一點,丹尼要的不只是錢,還有她的前妻。
丹尼和賭場老闆通電話,問如果讓他放棄自己的前妻就把錢歸還,他會怎麼選擇,很不幸,賭場大亨選擇了後者,而這一切恰好被tess(丹尼的前妻)聽到。於是這個丹尼既贏得了金錢,又贏回了自己愛的人。
總而言之,這個一部很不錯的高智商犯罪電影。劇情看似平庸卻又不落入俗套。很值得大家看一下。
3. 旺角黑夜影評
看完以後讓人有種很壓抑的感覺,對香港黑社會的深惡痛絕,對男主角深深的遺憾和不值,會讓你感嘆,為什麼好人得不到好報
4. 電影《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放眼當下社會,欺騙與謊言似乎一直侵噬著人們的生活久久不肯退去,浮躁的氛圍似乎早已容不下一顆堅守的心,我們往往被眼前的誘惑與便利迷離了雙眼,忘卻了最初的方向,丟棄了自己的信仰,將自己當初信誓旦旦許下的承諾隨手一擲,任其沉入深不可勘的海底.或許我們貞德應該波開內心的樊籬,從維克多那深情而自豪的一吻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諦。
5. 電影 貓鼠游戲 是講什麼的啊
不滿18歲的小弗蘭克·阿巴格諾(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因父母離異而深受打擊,孤獨而傷心地開始了偽造支票騙取現金的行當。
他一次一次得逞,在美國50州與全球28個國家開出總金額高達600萬美元的空頭支票,成為美國歷年通緝名單上最年輕的罪犯。不久後,他又假冒飛行員,藉此乘坐高級飛機和入住高級酒店。
此後,他又利用一張偽造的哈佛醫學學位證書在喬治亞洲一所醫院當起急診大夫。在那裡,他很快和一個叫布蘭達(艾米·亞當斯飾)的護理員墜入了愛河,然後弗蘭克·阿巴格諾跟著他的這位女朋友來到了她的家鄉新奧爾良。
身為檢察官的布雷達的父親(馬丁·辛飾),聽說弗蘭克·阿巴格諾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法律系畢業,非常高興自己的女兒找到這樣一位男朋友,於是把他安排做了檢查官助理。弗蘭克.阿巴格諾也滿意自己目前的職業。
正當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路易斯安娜的法律從業資格考試時,執著的FBI調查員喬·夏弗(湯姆·漢克斯飾)盯上了。幸運的是,弗蘭克·阿巴格諾總是先喬·夏弗一步用法律保護自己,並用電話和明信片一次次地戲弄喬·夏弗。
有趣的是,雖然弗蘭克·阿巴格諾和喬·夏弗兩人都不承認,但他們卻有著驚人的相似:兩人都喜歡用打電話來度過寂寞的聖誕節,和家人都很疏遠,而且似乎都喜歡上了這種追逐和被追逐的游戲中。
喬·夏弗很同情弗蘭克·阿巴格諾,犯了這么多罪,而他當時還沒有滿20歲,但是喬·夏弗無法忍受被他一次又一次戲弄。 最後,小弗蘭克·阿巴格諾沒能逃脫法網,但他一次次逃脫FBI追捕的方法卻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5)貓鼠游戲電影觀後感600字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小弗蘭克·阿巴格諾
演員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被FBI稱為「天行者」的通天大盜。原本是個乖巧的少年,但父母離異、家庭破碎使他走上歧途。他風度翩翩,巧舌如簧,智慧超人,擅長偽造支票和喬裝成各種身份的人。而在冒險的過程中,他終沒有忘記重建家庭的夢想,渴望以自己的成功來幫助父親重新贏得尊重,喚回母親的愛。
喬·夏弗
演員 湯姆·漢克斯
FBI高級探員,奉命追捕小弗蘭克。他和小弗蘭克一樣家庭破碎、孤身一人,有個從未謀面的女兒,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抓捕罪犯,以至於每個聖誕都在辦公室度過。
在與小弗蘭克鬥智斗勇的過程中,彼此產生了形同父子的友情和默契。他深深了解小弗蘭克,也珍惜對方的才能,更給了這個年輕人所缺乏的關愛和關注,希望拉其回歸正途。
老弗蘭克·阿巴格諾
演員 克里斯托弗·沃肯
小弗蘭克·阿巴格諾的父親,是商界精英,得過市長授予的榮譽勛章,享有良好的聲譽。他常給兒子講兩只老鼠掉進黃油桶的故事,宣揚只要努力拚搏就能獲得成功。但是,世事無常,他的商店因偷稅被政府查處,名聲掃地,破產後妻離子散。他掙扎著極力想挽回男人的自尊,卻遭遇不幸。
羅傑·斯特朗
演員 馬丁·辛
布蘭達的父親,成功的律師、檢察官,擁有美滿幸福的家庭。他很快就看穿了女兒帶回家的「醫生」未婚夫是個冒牌貨,但聽了小弗蘭克的辯解後,反而贊賞對方為愛而奮斗的朝氣,對其青睞有加,甚至考慮讓小弗蘭克當他的接班人。
6. 急求一篇關於貓鼠游戲中對男主角的英語影評
Tom Hanks還是 萊昂衲多?
7. 給我一分關於某部電影的影評,類型不限
《讓子彈飛》是一部以謀求商業利益為目的的電影,而其商業上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華語電影導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復制的一個一樣,《讓子彈飛》中即使是打醬油的角色都不是白給的,無論人物大小,影片也確實給了角色充分的個性特徵和詮釋空間,再加上姜文本身所具有的話題性和人格魅力,有人喊出了四億票房的預期,沒有不可能啊~
對於無條件喜愛姜文的觀眾來說,《讓子彈飛》是一部無論怎麼想像其精彩都不過分的電影,《讓子彈飛》是部商業片,凸顯的是單線條的故事和符號化的人物,姜文在改編時剔除了馬識途原作中的階級對抗成分,於是《讓子彈飛》變成了一個類似於黑幫電影的故事格局,主題也被模糊化了,能升華一點的也就是葛優扮演的湯師爺臨死前對命運無常的哀嘆——剛剛還吃著火鍋唱著歌兒呢,誰知道一轉眼就到了這步田地。在這樣的表意系統下,姜文自戀式的趣味展示略顯冗餘,不僅信息傳達效率不高,也影響到了影片整體推進的節奏。看《讓子彈飛》是個很嗨的過程,影片中姜文扮演的張麻子和周潤發扮演的黃四郎之間的拉鋸戰看似很過癮,實際上不過是小孩過家家的感覺,一個土匪,一個惡霸,大家對彼此的身份早該心知肚明,貓鼠游戲不是這么玩的,這些交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明星秀場,把這些姜文喜歡的段子和金句串聯起來。影片最精彩的是頭尾,開局很有氣勢,而結尾段落對群氓意識的刻畫盡管有點反現實邏輯,但寓言化的創作意識是好的,問題出在影片中間部分的橋段在情節和主題的指向性上都不明確,雖然單看每個場面不乏精彩之處,但連綴起來並不貫通,而且略顯冗長,一度讓我感到疲倦。
在我看來,《讓子彈飛》遠不是最好的姜文電影,但卻是最霸氣也最娛樂的姜文電影,而且在觀影過程中不乏發現的樂趣。雖然有些失控,但我仍然從心裡喜歡這部電影,畢竟姜文只有一個,他的每次出手都是不乏驚喜的,這種華麗麗的野性和自負,是只有在姜文的電影中才能看到的。但是這畢竟只是一部電影,而且還是一部中國電影,它可以造一個夢想,但其本身還是成為不了夢想的。
8. 烈日灼心影評
《烈日灼心》看得很爽。很大程度歸功於那些毫不留情的轉場。導演曹保平是只狡猾的狐狸,他懂得把你的情緒喚出來,推上去,差不多竄到頂點,矛盾即將激化時——切,下一個場景上!但又不是故意玩你。有時候,事情就這么在鏡頭外暫時解決了,也有時候,以一種詭異的方式繞了過去,埋下一條伏線以後揭曉,比如呂頌賢跳樓獲救。影片節奏並不快,甚至在揭曉三兄弟的生活細節時不徐不疾,有條不紊,但它只收不放,慢慢累積起張力,絲毫不給人緩釋和喘息,反而有種螺絲慢慢擰緊的心理體驗。電影懂得話不能說得太透,坑不能填的太快,我們像那房東一樣看個一知半解,結尾三四場戲嘩啦啦的抖出真相,並不覺得冗長,出字幕時還略有未竟之意。
片末的案情重述,洗脫了安在鄧超們身上慘無人道的謀殺罪行。從觀賞效果,很難說這是好還是不好。它的確沖淡了「罪大惡極者也能得救贖」的主題力量。另一方面看,罪不至死者被送上了死刑台,並且遵照的就是犯罪者最初的意願,等於拐個彎承認法律存在盲區和被人操縱的可能,智勇雙全的人民警察也會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相比前兩個月另一部良心華語片《十二公民》那個「檢察官洞悉一切,疑犯證據不足獲釋」的光明尾巴,本片的結尾翻盤設定可以過審,戲外的驚喜大過戲內。
很長時間里,王珞丹的角色突兀而別扭,我不知道她出來是干什麼的,以及導演(或者說小說作者)為什麼要安排這么個角色。她對破案沒有任何直接的推動,無非在第三幕時揭曉了一些事實,令郭濤的人格顯得更高尚,讓那種「一心赴死的邊緣人幸福來了卻不敢伸手去接」的錐心之痛更令人心碎。這在臨近結尾時起到了作用,但在觀賞過程中卻不斷讓我跳戲,權衡得失,不如刪去。當然這樣一來,不管同性戲尺度多大,整片的性別一邊倒還是顯得直男癌了一點,不利於市場推廣。畢竟你沒法滿足所有人的喜好。
同樣讓我覺得礙事的還有拿斧頭的刑警(抱歉忘了名字),他的犧牲換來的是一陣鬨笑,一個眾人聚攏的俯瞰鏡頭之後,影片就徹底拋棄了他。我能認同導演對中國協警生存現狀的表達動機,但這一節放在電影中略荒誕,尤其是突然將一個此前毫無存在感的角色變得如此重要,卻又消失地如此容易。從呈現的素材來看,這是一部拍了2個多小時仍嫌短的電影,也許跟改編自小說有關,它牽涉和意欲表達的東西太多,難以兼顧,有些支線註定在充分展開之前就要切斷,也挺無奈的。
好吧,吐槽的都是小節。假如不理會這故事背後的深意,全片是極為精彩的貓鼠游戲,就像萊奧納多那部同名電影一樣,始終占上風的是老鼠一方,從上帝視角來看,「那隻鞋子」一直穿的很緊,一時半會掉不下來。段奕宏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至少距離把哥仨全部定罪差得遠了。讓他蓋棺定案的,是貓鼠雙方視線之外的一個好奇心過剩的局外人。這個有點類似《驚魂記》里諾曼•貝茨的古怪角色,等於免費為警方充當了一次現成的線人。其實也有點偷懶,不過比起郭濤和段奕宏的兩次意外相遇,這處巧合建立在一個心理驚悚片的前提上,提供了更多的負疚愉悅,相當於功夫片里那些擺脫力學原理的威壓痕跡,讓人不忍追究。個人感覺,故事可以向寓言式的解構再靠一靠,反正片中一直反復提到命、天譴什麼的,如果像銀河映像的電影似的(話說《毒戰》與這片還真有不少相似之處,甚至都有郭濤),賦予巧合一種宿命式的力量,也許在情感上更容易為人接受。
全片籠罩著一層凜冽而堅實的質感,從一開始就奔著寫實的調子而去,讓人幹人事,說人話,像我們在街頭所見的真人一樣對事情做出反應。比如他們不會無緣無故喊對方名字,開始有一陣子了,我們才慢慢知道他們各自的名字,這並不影響跟上情節。相比之下,許多華麗的國產電影,喜歡每說一句台詞,就先稱呼對方全名,這是正常人乾的事嗎?更有甚者,一開場就狂打幻燈片配主角旁白「你現在看到的是我閨蜜,她的愛好是……」,就在前不久還剛看了一部,做作到糟蹋電影。《烈日灼心》沒有這些硬生生說給觀眾聽的信息,我們的視角彷彿一個無人留意的在場者,鏡頭從一個角色的臉搖到另一個角色的臉,模擬我們反復確認事實的視線。觀眾雖然時時在場,卻總非全知全能,更接近一個被局限的偷窺者,模模糊糊看清了拼圖的大概,最後還是要靠當事人的坦白來完成拼圖。不像很多貓捉老鼠的懸疑片,這里沒有太多被鏡頭藏起來的東西,也不用在結尾來個十分鍾大閃回,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他們在干什麼,只是不清楚背後的動機,這需要一點思考,如果不願思考,也可以享受過程的提心吊膽和謎底揭曉時的樂趣。這樣「攤開來講」的鬥智故事,確實不是國片強項,《烈日灼心》的完成度值得一次鼓掌。
對於同性戀的描寫,若放在平權呼聲比較高漲的國家,肯定是政治不正確的。段奕宏對著「出櫃」的鄧超來了句,我願意尊重你的取向。光這一句話就能惹毛一大群人:你以為自己是誰?尊重同志還得看你願不願意?估計要給他扣一個歧視者的帽子,並要求從神聖的公安幹警隊伍里開除出去。話說回來,段哥哥這一段的表現相當令人絕倒,有點80年代國產影視劇里那種思想保守的老同志面對新生事物無所適從又不得不表現出認可以免被人說成是老頑固的尷尬,從那個「cao」開始,拿捏地非常精準,以至於一整段都充斥著喜感,影院里笑聲連連。其實換個思路,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段奕宏是得知被「橫刀奪愛」後,一時怒不擇言說錯了話,相信腐女們可以找出一百條證據為這一人之常情佐證。段奕宏對鄧超到底有沒有愛,就像《卧虎藏龍》里李慕白對玉嬌龍有沒有情慾,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沒有標准答案。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理解,故事一樣都說得通,而且都不乏足夠的情感力量和回吮空間。在電影本身足夠好看的前提下,能具備超過一種的解讀可能,往往最是好玩。
9. 電影《逍遙法外/貓鼠游戲》的英文觀後感
你們英語老師不會也姓章吧
10. 讓子彈飛 影評
《讓子彈飛》是一部以謀求商業利益為目的的電影,而其商業上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華語電影導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復制的一個一樣,對於中國的商業電影來說,這種完全靠卡司氣勢和導演個人趣味來征服觀眾的做法,總覺得有點撈偏門的感覺,這樣人力和物力支持,大多數導演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讓子彈飛》影評也在首映後呈現井噴之勢,而且好評如潮。 其實葛優和周潤發,每個演員拿出來拍個戲票房都能奔著坐一望二(億)而去的,《讓子彈飛》中即使是打醬油的角色都不是白給的,無論人物大小,影片也確實給了角色充分的個性特徵和詮釋空間,再加上姜文本身所具有的話題性和人格魅力,有人喊出了四億票房的預期,算一下加法的話,三位爺一人一億,群星伙起來一億,也不是沒可能。 對於無條件喜愛姜文的觀眾來說,《讓子彈飛》是一部無論怎麼想像其精彩都不過分的電影,如果你偏愛《鬼子來了》那個路數的話,驚喜會更大些。算上這部姜文 16年也只拍過四部電影,平均下來跟奧運會和世界盃的頻率同步,其中《陽光燦爛的日子》和《太陽照常升起》可以算做姜文以與文革有關的青春記憶為藍本的情書式的作品,而《鬼子來了》和《讓子彈飛》則更多地體現出姜文以個人趣味為主導的創作方向。《鬼子來了》是有獨立藝術品格的電影,其蘊含的沉重主題和表現上的諧趣性所形成的反差,是能夠很好地包容姜文的個性化風格的,並賦予其中所體現出來的黑色幽默成分以極大的回味空間。而《讓子彈飛》是部商業片,凸顯的是單線條的故事和符號化的人物,姜文在改編時剔除了馬識途原作《夜譚十記》中的階級對抗成分,於是《讓子彈飛》變成了一個類似於黑幫電影的故事格局,主題也被模糊化了,能升華一點的也就是葛優扮演的湯師爺臨死前對命運無常的哀嘆——剛剛還吃著火鍋唱著歌兒呢,誰知道一轉眼就到了這步田地。在這樣的表意系統下,姜文自戀式的趣味展示略顯冗餘,不僅信息傳達效率不高,也影響到了影片整體推進的節奏。 看《讓子彈飛》是個很嗨的過程,而且從影片開始的段落響起久石讓為《太陽照常升起》所做的主題音樂時,我就已經情不自禁地嗨起來了。有影評人說這電影 140分鍾有140個高潮,我反而覺得問題就出在這里。影片中姜文扮演的張麻子和周潤發扮演的黃四郎之間的拉鋸戰看似很過癮,實際上不過是小孩過家家的感覺,一個土匪,一個惡霸,大家對彼此的身份早該心知肚明,貓鼠游戲不是這么玩的,這些交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明星秀場,把這些姜文喜歡的段子和金句串聯起來。影片最精彩的是頭尾,開局很有氣勢,而結尾段落對群氓意識的刻畫盡管有點反現實邏輯,但寓言化的創作意識是好的,問題出在影片中間部分的橋段在情節和主題的指向性上都不明確,雖然單看每個場面不乏精彩之處,但連綴起來並不貫通,而且略顯冗長,一度讓我感到疲倦。 中國的賀歲檔電影蠻奇怪的,總是以死亡為賣點。去年有一部幾乎死光光的《十月圍城》,今年的《趙氏孤兒》中的幾大主演也死亡殆盡,而《讓子彈飛》從開篇打醬油的馮小剛開始,就一直沒斷了死人,好在這里的生與死都很歡樂,還不乏荒誕,只是至關重要的張默扮演的老六之死口味太重,估計有些觀眾會接受不了,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全國的涼粉銷量。其實真正讓我感到不適的是葛優之死,半截子人了還說那麼多話,想想都覺得脊背發涼。 在我看來,《讓子彈飛》遠不是最好的姜文電影,但卻是最霸氣也最娛樂的姜文電影,而且在觀影過程中不乏發現的樂趣。雖然有些失控,但我仍然從心裡喜歡這部電影,畢竟姜文只有一個,他的每次出手都是不乏驚喜的,這種華麗麗的野性和自負,是只有在姜文的電影中才能看到的。但是這畢竟只是一部電影,而且還是一部中國電影,它可以造一個夢想,但其本身還是成為不了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