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南海十三郎電影結局

南海十三郎電影結局

發布時間:2022-06-29 20:16:33

Ⅰ 請問在謝君豪版的電影《南海十三郎》最後形容十三郎的那四句詩是什麼謝謝

心聲淚影女兒香
燕歸何處覓殘塘
紅銷夜盜寒江雪
痴人正是十三郎

秋 朝飲晨露暮為泥 擬將網路做東籬 唯有華胥緣卿面 縱橫文字相思棋
冬 無心網路對冰凘 待卿夜夜自笑嗤 鴻影飄然突一現 卻說梅花寒幾枝
春 家在渝州山水間 坐對桃花數峰山 漫天赤霞渾如血 憔悴春風憔悴天
夏 水月清香到銀潢 相思一場恨一場 笑我南海天十三 不與世人論癲狂

相逢於秋 傷心於夏 莫非「荷盡以無傾天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應讖矣?

時年月 南海天十三於渝州雪天香草堂

Ⅱ 南海十三郎的故事

南海十三郎(1909年—1984年),原名江譽鏐,自稱江譽球,別字江楓,廣東南海縣人,是三十年代著名的青年編劇家。他是父親太史江孔殷的十三子,故藝名「南海十三郎」。 粵劇泰斗薛覺先的徒弟、電影皇後梅綺的叔父。杜國威的舞台劇《南海十三郎》則指南海十三郎乃唐滌生之啟蒙老師,但未有史料證實。
早年就讀廣州河南南武中學,因頑皮鬧事而被逐出校。香港大學習醫時,為愛情而中途離港追隨女友到上海,適逢「一·二八」事變而不能回港,無法完成學業。
十三郎晉身梨園,效力於覺先聲劇團。他恃才傲物,創作事業如日方中時,卻遭逢愛情和事業的打擊,生活潦倒,更因神智失常,被送入精神病院,晚年四處流浪,最後1984年在青山醫院病逝。舞台劇《南海十三郎》則指十三郎最後在香港街頭鬱郁而終。相傳十三郎育有一位養子。
他的生平事跡廣為流傳,最初被杜國威改編成為舞台劇,並在香港主演,由謝君豪飾演。由於這套舞台劇非常受歡迎,所以後來被改編成為電影,由相同的演員擔綱演出。後來再改編成為電視劇,於亞洲電視播映,並由林韋辰扮演。三種不同媒體對他的生平有不同的演繹,亦帶給觀眾南海十三郎的不同面貌。

劇作:
《寒江釣雪》、《心聲淚影》、《梨香院》、《七十二銅城》、《女兒香》、《梁紅玉》、《燕歸人未歸》、《李香君》等。

電影 南海十三郎
又名: Naam hoi sap saam long
導演: 高志森 (Clifton Ko)
主演: 謝君豪 / 潘燦良
上映年度: 1997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發行公司: 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
劇情簡介:在香港街頭,一群人在聽一個說書人講故事。一輛警車開來,以妨礙交通為名將說書人帶回警局。有兩個人為了繼續聽故事而跟警察動手,為的是能和說書人一起被帶回警局。說書人說的是多年前一個著名的粵劇編劇南海十三郎的故事。十三郎生於廣東南海,在家中排行十三,父親是江太史公。在一次慈善舞會上,十三郎對上海女子莉莉一見鍾情,並追隨其到上海,但莉莉對他並無好感。十三郎在上海流落街頭。兩年後他回到家鄉,但已被學校開除。他每天去戲場看戲,與戲班老闆薛老五結識。他為薛老五寫了新曲子,從此起藝名南海十三郎。隨著他的戲被廣為傳唱,南海十三郎的名氣也隨之大增。十三郎是個天才,他同時寫幾部戲,幾個人同時記譜都跟不上。一天來了個叫唐滌生的青年,他為十三郎記譜並拜他為師。抗戰爆發後,南海十三郎到江西寫劇本慰勞戰士。他看不慣有的用女人大腿來瓦解軍心,動手打了同行,但卻得不到上司支持。戰爭結束後,十三郎回到了廣東,但沒有人請他寫劇本,他寫的抗日劇本沒人看也沒人演。十三郎瘋了,他流浪到香港,凍死在香港街頭。十三郎的故事講完了,說書人被保釋出獄,大家問說書人和十三郎什麽關系,說書人告訴大家,這只是一個潦倒的編劇在講另一個編劇的故事

《紅綃夜盜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2006-06-04 13:21:12 來自: 邁子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盜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電影在街頭藝人的吟唱聲中開始,為我們講述一個天才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南海十三郎。
1914年,南海十三郎出生於廣東南海一個貴族家庭,後至香港求學。他性格偏執、內心單純,自幼對粵劇深深痴迷,二十歲時為粵劇名伶薛覺先撰寫劇目《寒江釣雪》一炮而紅。凡是由他編劇的戲,一經上演便極度火爆,往往一票難求。
驚人的天分如同一件華美而帶刺的衣衫,他備受矚目卻無人知音,唯有用恃才傲物的外表遮掩內心的深深遺憾。直到一個叫做唐滌生的年輕人登門拜師,才改變了這一切,阿唐衣著簡朴卻同樣才華橫溢。他們是殘缺的,所以向彼此敞開,天才的心從此不再孤寂。
然而,弄人的命運怎能容忍長存的好景,污濁的世俗如何保全一顆無瑕的心。他們在抗日戰爭的浩劫中失散。失去支撐的南海十三郎忍受著時局的顛簸和世人的誤解,壓抑的心智唯有在瘋狂中得以釋放。他拒絕接受友人的援助,遠離人們的視線,混跡於街市,淪為乞丐。
張愛玲在《天才夢》一文中寫道:「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退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實際上,刻薄的世人誰也沒有原諒:他們只能買珠還櫝的接受天才們的作品,從中敲骨吸髓的攫取營養。對於活著的藝術家,他們沒有興趣。這才有了張愛玲的無所容身和南海十三郎難以啟齒的半世漂泊。
很多年以後,孤獨潦倒的南海十三郎,在茶館中偶遇已成為粵劇大師的唐滌生。在師徒相認的一唱一和中,生銹的才華在此刻被喚醒。他渾濁的眼睛剎那變得清澈,起身要逃走,雙手卻已被阿唐緊緊握住。
臨別前,唐滌生送給他一張戲票,是《再世紅梅記》的首場演出,囑咐他一定要來。但那一夜,南海十三郎欣然赴約所看到的,只是一個用白布蒙著,被人抬出來的唐滌生。他生平唯一的知己,突發腦溢血,死在戲院,年僅四十二歲。
唐滌生的作品《紫釵記》中有這樣流光溢彩的唱段:「攜書劍,滯京華。路有招賢黃榜掛,飄零空負蓋世才華。老儒生,滿腹牢騷話。科科落第居人下,處處長賒酒飯茶。問何日文章有價?混龍蛇,難分真與假。一俟秋闈經試罷,觀燈鬧酒度韶華,願不負十年窗下。」我曾試圖從中牽強附會的窺見南海十三郎的經歷,卻只看到無限的悲愴像眼淚一樣,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溢滿紙面。
「千萬不要自認為是天才,因為真正的天才只有兩種結局:要麼是像南海十三郎一樣早瘋,要麼是像唐滌生一樣早死。」這是影片中最讓人耿耿於懷的台詞。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的平庸,承認我們的虛弱,因為一切虛張聲勢的辯解都加劇著內心的羞愧。
與早逝的唐滌生相比,南海十三郎的悲劇在於他活著,並且活得太長太久。他的心,如同狄蘭·托馬斯的詩句:「太高傲了,以至不屑去死。」他不得不目睹生平唯一知己的夭折;不得不聽聞父親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噩耗;不得不成為一段又一段動盪歷史的見證人,並以瘋癲抵擋這個越來越光怪陸離的世界——只有在痛徹骨髓的片刻,才顯露出懾人的清醒。他曾受盡高處不勝寒的苦,又被人一腳踢開,如同一個時代的棄兒。他被蔑視,被人厭棄,飽受折磨和悲哀,在知情者面前猶如掩面的人,在不知情者面前形如虛無。
生命因拖沓得太久而感到疲憊,死亡是上蒼賦予我們的最終關懷。在那個寒冷的冬夜,人們發現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倒在街邊,面容安詳,已經沒有了呼吸。黃沾飾演的警察局長接到報案,認出這個人就是一代粵劇大師:南海十三郎。他默默找來一雙鞋,穿在老人赤裸而冰冷的腳上,黯然送他最後一程。那一年,已經到了與我們如此接近的1984。它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由於一切人物和事件,它顯得那麼伸手可及。
《晚安,北京》中說:「1984年是一個偉大的年份,喬治.奧威爾的《1984》,1985年是《時代周刊》上的鄧小平,1986年是崔健的中國——七零人聆聽的中國。」
而對於飄搖中的香港,1984早已不是粵劇的時代,它浸泡在巨星的風采與紙醉金迷的歌聲中。那是一個如此包容而多變的香港,滋養著無數以藝術為借口、索要名利的大師或騙子,卻無情的默許了一個曾造就出時代之音的天才暴死街頭。令人難以容忍的是,電影沒有說謊,這一切都是真的。當意識到這一點,我在瞬間摒住呼吸,感到心灰意冷,並不打算原諒任何人。
唯有聆聽他的作品,那些令人銷魂的粵劇唱段:《寒江釣雪》、《女兒香》、《燕歸人未歸》,這是南海十三郎用生命譜寫的天籟。而當他手執紙扇、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則是電影中最溫暖人心的片刻。
影片採用了香港電影傳統的戲謔手法,幾近將一個天才的悲劇演繹成鬧劇。他如同受驚的孩子任由世人肆意擺布,即使在電影中也不能倖免。他不能被理解和寬恕,就像他隨身攜帶的那幅畫:《雪山白鳳凰》。只有心無雜念的孩童驚嘆其中的美,而心有塵土的人只看到了滿紙空白。
南海十三郎的故事在影片中由一個落魄的說書人娓娓道來:在喧鬧的夜市,他把故事講給路人們聽,被冠以阻礙交通的無端罪名。在警察局裡,他把故事講給看守們聽:引人入勝的情節軟化了堅硬麻木的心,令這些平日里稍顯冷血的人慾罷不能。當他被保釋出來,人們追問他與南海十三郎的關系,他說:「這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編劇,在講述另一個窮困潦倒編劇的故事。」
穿越光影,投射現實,我們清楚地看到:本片編劇杜國威,正是那個引領著我們歡笑或哭泣,用故事打出有關生命精妙比喻的說書人。感謝他豐富的閱歷和傳奇的筆法,帶給我們像《南海十三郎》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這樣令人嘆服的傑作。
電影的片頭有一行簡潔的字幕:「獻給全港編劇共勉。」這是對那些在商業的夾縫中默默向上游的藝術家們的致敬,同時不露聲色的道出了香港電影人、特別是港產片編劇不為人知的辛酸,也飽含著杜國威本人對於香港電影速食時代的不滿,和與之抗衡的決心。
而本片對於導演高志森,則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他曾執導過許多毫無質感、甚至低俗的影片,卻一反常態的選擇了這個並不討巧的題材。銀幕下的我們只能臆測,他或許是為了圓自己一個夢:藉由南海十三郎之口,悼念那些被荒廢與玷污的才華。在影片的結尾,視角伸向了那些街邊的流浪者。它並非只是對主人公足跡的追溯,也是導演對自身從藝生涯的悲憫。因為面對南海十三郎,他和我們一樣感到了虛弱。
香港製造是一部電影驕傲的標簽,盡管它可能裹挾著一些令人不快的附加物,盡管過強的包容性意味著一種對媚俗的妥協。在那些由誇張的台詞、流俗的情節構築出的電影背後,隱含著幾代香港電影人無奈的嘆息。對此,我們應該保持寬容的態度。不僅因為香港——這個神經質的城市需要藉由電影舒緩壓力,還因為我們盡管平庸,盡管虛弱,卻都有著一顆博愛的心。

二、《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
作者: 江獻珠
ISBN: 9789621428783
定價: HKD 58
出版社: 萬里機構
出版年: 2004

Ⅲ 如何評價《南海十三郎》這個故事

一個荒誕的故事,透露出當時的心酸,令人想哭,「別人笑我太瘋狂,我笑他人看不穿」就是這本書。

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上半本書籍裡面,幾個女郎衣著八路,十三郎大喊:「漢奸」!簡直是當時的寫照。

十三郎很悲慘,因為活得久,見識太多離自己而去的同伴,看世間更迭變化卻無能為力。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盜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Ⅳ 中國物理天才巴黎求學意外身亡,美國高校為他降半旗致哀,他是誰呢

在電影《南海十三郎》中有這樣一段話「真正的天才只有兩個結局,一種是早死,一種是瘋了,因為天才是永遠也不會向世俗低頭的。」雖然這段話是為了劇情需要,放到如今來說有些太過絕對了,但這段話在當時那個年代卻讓許多年少的人感到「嘆息」,他們嘆息的不是別人,而是17歲考入北大,20歲進入哈佛的北大天才馮奚喬……

後來,馮奚喬被安置在洛杉磯的一所公墓中,不為別的,只因從那裡正好可以眺望他的故鄉,北京。「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馮奚喬的一生,雖然如同曇花一現般轉瞬即逝,卻又給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他的離去給人們留下的,只有無盡的嘆息和遺憾。

Ⅳ 《南海十三郎》十三郎的悲慘命運是否早已註定

這部電影說來有些年頭了,電影的名字叫《南海十三郎》,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具體時間已經忘記了,約莫有七到八年了,或者還要更長一點,我實在無法確定,那時候經歷一場大病,您是知道的,有些時候就待在廣州。而這個電影最初也是在廣州的二姨家看到的,南海十三郎這個年青時就才華橫溢張狂了得無限風光的男人後半生卻因為清高孤傲不願向俗世妥協而萬分潦倒成了別人眼裡瘋癲的叫花子,沒人記得他前半生所編寫的那些名粵劇,也再沒有人恭敬的叫他一聲十三哥了。看到這個天才的後半生讓我唏噓感嘆了很久,也記住了電影中的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說一般天才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早死,一種是瘋掉。就好像電影里的唐滌生和十三郎一樣,過了這么多年再重新尋來看,感觸又更是加深了。 哦,我想二舅可能還不知道十三郎是誰吧,電影里一開始就對他的身世進行了介紹,十三郎原籍廣東南海縣,名叫江譽鏐,又名江譽球,南海十三郎是他的藝名。父親可是個有名的精研飲食的傢伙,人稱江太史,後來在專寫吃喝心得的作家沈宏非先生的某篇文章中見他有提起過江太史這個人。「粵菜中的經典傳世之作「太史五蛇羹」(港澳至今猶傳,但90年代初已在發祥地廣州式微),即在江太史的親自指導下誕生於江家私廚。太史交遊廣闊,三山五嶽、黑道白道都來,太史第內常年高朋滿坐,飯局不斷……」在那篇文章中也見沈先生提起在美國教授烹飪的江獻珠女士所著《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就是說他祖父江太史以及十三郎的,不過並未看過這本書,所以對十三郎的印象還是僅僅來之這部電影。

Ⅵ 《南海十三郎》你看完有什麼感受

金馬獎大黑馬謝君豪,那一年我很意外為什麼金馬獎會給他和這部電影。於是好奇致使我去看了這部電影,很遺憾不是大屏幕觀影。看後我想說,真的實至名歸。我一向鍾愛傳記類的電影,恰巧這部就是個中翹楚。以一個說書人的口吻來講述江譽鏐傳奇的一生。

一個出身貴族世家的人,又天賦異稟,在粵劇創作中堪稱天才。然而他是天才,也是一個普通人。雖然聰明,但是卻被Lily迷住,追隨她到另一個城市而落魄街頭。他愛國,卻被小人排擠進入監獄。和平年代卻藝人寫著抗戰戲文,脫離時代。甚至求死,從火車跳下,也沒能成功,只落下了瘋癲的毛病。一直瘋到1984年,身邊親戚,朋友相繼離去或離開人世,而他像個乞丐一下露宿街頭,用流利的英語報警說自己兩只鞋被偷了,一隻被英國人偷,一隻被日本人偷。最終他倒斃街頭,也是赤足。讓人唏噓不已。

從這部戲開始非常欣賞謝君豪,了解了才知道原來是以為話劇演員,難怪可以把這個角色詮釋的這么好。這種傳記電影最重要的當然是主角,如果這個人物立不起來,整個電影就是毀了。裡面粵劇的橋段太難了,很少有幾位演員能演的這樣惟妙惟肖吧。最喜歡十三郎和唐滌生兩個人一起寫劇本那個情節,一把摺扇搖頭晃腦,把這些念白唱腔表達出來。那種激情火花,屏幕外的我都感受到了,什麼是天才,這就是天才!以至於錯過北京話劇演出得我,一直遺憾到今日。

「得瑟落魄,幾番起落,然其志未改,不怨天怨地,自怨自艾。只遊走在瘋癲與正常之間,參無邊風月,世態炎涼,並非孤寒晚景。」這是謝君豪對「南海十三郎」的批註之語。可見他對這個人物理解的多麼深刻。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盜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Ⅶ 關於《南海十三郎》的疑惑~

梅仙成了修女,
我認為是假瘋
性格和命運的悲劇造成的
個人理解是表達最純潔的事物

Ⅷ 香港電影《南海十三郎》講述的是誰的故事

《南海十三郎》是由高志森導演,杜國威編劇,謝君豪、潘燦良、蘇玉華、吳綺莉等主演的劇情電影。影片主要根據人物南海十三郎事跡改編,講述了南海十三郎的一生。
江譽鏐,別名江楓,又名江譽球,即名粵劇編曲名家南海十三郎。因在家中排行十三,他的劇本出名後,被人們稱為南海十三郎。

Ⅸ 如何評價《南海十三郎》這部電影

《南海十三郎》是港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用傳記手法敘述了香港粵劇名編劇南海十三郎的生平,體現了港人對本土文化、傳統文化的回朔和重新重視。

香港百年的殖民史就是百年的殖民地文化史,那麼在文化上、在精神方面究竟什麼是屬於自己的「根」?帶著這樣的疑問香港電影開始了探尋和反省,撥開大都市華燈高廈的帷幕,攝影機鏡頭里出現了湮沒於民居人海中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昔日大張旗鼓的傳統文化都被迫躲在高樓大廈的角落裡,偷生於遠隔都市現代文化的窮街陋巷之間,早已見不到張燈結綵的大戲院,而是以草台班子、街頭賣藝的形式維系生命,觀眾群也局限於上了歲數的人和引車賣漿流。而艱難的生存環境,恰恰反襯出傳統文化的頑強生命力。(騰訊網評)

(9)南海十三郎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南海十三郎劇情簡介:

開片是說書人因聚眾滋事,被警察(黃沾飾)帶到了警局問話,借說書人之口講述了粵劇金牌編劇——南海十三郎藝海浮沉的一生。作為粵劇名家江太史公的十三子,江譽鏐(謝君豪飾)自幼頑皮,出入名流場所。

一次偶然的舞會,他遇到了上海的千金小姐莉莉(吳綺莉飾),然而雙方有緣相逢,無份結親。後來,他跟隨她來到上海,竟落得窮困潦倒。2年後,回到了廣東的家中,他已被學校除名。當時太史公已經年事已高,他便天天去看戲,從不受戲班老闆薛老五賞識,到後來成為御用編劇一鳴驚人,人送綽號——南海十三郎。

然而,時局動盪,他到了江西寫劇本慰勞前線戰士,因看不過同行媚俗之作,憤然出手,不歡而散。戰爭結束後,十三郎回到了廣東,但沒有人請他寫劇本,他寫的抗日劇本沒人看也沒人演。十三郎瘋了,他流浪到香港,凍死在香港街頭。

十三郎的故事講完了,說書人被保釋出獄,大家問說書人和十三郎什麼關系,說書人告訴大家,這只是一個潦倒編劇在講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

Ⅹ 南海十三郎

十三郎已經出現在了香港大學舉辦的一個西式舞會上,他依舊中衫長褂,與四周的環境格格不入,滿口之乎者也,簡直讓人失望,難道這個迂腐可笑的人就是南海十三郎?然,真正的精彩才開始,因為他一生中唯一的花出現了,而他坎坷跌宕的人生也就此開始!莉莉是舞會上一朵清新的百合花,前一刻還口口聲聲『庸脂俗粉』的十三郎對她一見傾心,就這般迎了上去,開始了一番令人忍俊的追求,個種的妙處非觀者自己不能品味。短短的一支舞的時間,足夠讓十三郎放棄家,放棄學業,就這般身無長物地追隨去了上海!整整兩年,待兩年後困頓潦倒回家時已十足十街邊乞丐的模樣,但眉眼神情中的狂放不羈卻絲毫不減一分,看他滿不在乎地與父親再次棋桌撕殺,天真若此,也只有南海十三郎!

鏡頭再轉,十三郎開始和所有富家子弟一樣吃飯聽吸、游手好閑,原本以為又要失望,但他忽地拿出一本他自己寫就的《寒江釣雪》,完全不知天高地厚地就這個交給了當時粵劇紅伶薛覺先!至此響徹香江、粵劇界的最富才華才情,集編劇編曲於一身的南海十三郎橫空出世了!

這樣的身份太適合他了!他將自己骨子裡的狂放、不羈、恃才、傲物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如曇花一現它最美麗地芳華,煙花燃燒它最絢爛的剎那,然後卻也就再難找尋了!

因為戰爭已經開始,這叫人不禁想,如果十三郎就這般桀驁到老該有多好?但也因為這場戰爭,我們才真正看到,真正了解了十三郎,那是一根只有十三郎才擁有的傲骨!一根遠不是清高狂傲、目空一切的劣骨,而是一顆比誰都摯熱,比誰都堅定的愛國之心,憂國之情!正如他狂打那個演出靡靡之音,喪志之舞的劇作時大喊的——我編的劇統統引人向上,對得起天地良心!然而這時的人們已不再需要這樣的南海十三郎了,戰後人們選擇逃避,沉淪,甚至遺忘!於是就有了猩猩調戲女子這出荒唐可笑的劇目。

說實話,看到這里是笑不出的,想落淚,偏偏一滴也流不出,被堵住了,悶在心頭,是一種難言的悸動與痛!南海十三郎已經淪落到為這樣的一出戲續寫劇本的地步,但是沒有絕望——猩猩還是那隻猩猩,受辱的女子也還是那個,但是十三郎讓她站直了身軀,大聲喝叱,拿起了長槍,在他筆下猩猩也終於拿起了武器,改邪歸正與女子們一同進戰場保家衛國!可笑嗎?可能吧,我只是會心地笑,呵呵,心裡道,這才是南海十三郎呢。

隨後就是窘迫與潦倒,但他的那根傲骨卻愈來愈與世格格不入,侄女梅仙的那本電影劇本讓十三郎最終對這個迷亂腐朽畸形的社會徹底失望!接踵而來的相逢,那已嫁作人婦,雍容華貴的少婦莉莉已經記不得他這個曾經風采卓絕傾心相隨的痴心少年,南海十三郎跳軌自殺!

卻沒有死!他因為失去記憶,將自己徹底癲狂,那年他三十八歲!此後世上再也沒有驚艷駭俗、才華洋溢的天才十三郎,而街邊巷頭多了一個從來不洗澡,骯臟瘋癲的叫花子。

他真的瘋了嗎?他真的狂了嗎?他只怕是這個世界上最清醒的人了吧?他說,洗澡有什麼用,只要心干凈的就好!他對警察說,漢奸偷了我左腳的鞋,走狗偷了我右腳的鞋,所以我走不了路了!他畫了一幅畫,叫雪山白鳳凰,整天帶在身上,一刻不離。旁人眼中那隻是張白紙,但他知道這不著一塵一染的干凈無暇才是他真正的雪山白鳳凰。

一九八三年,南海十三郎倒在街頭蕭瑟的寒風中,享年七十四歲。他的一生,住過兩次精神病院,精通英、法、德多國語言,寫作流傳至今的粵劇佳作,卻大半生痴痴顛顛、流落街頭。他死後,那個警察為他赤裸的雙腳穿上鞋子,用他的雪山白鳳凰掩蓋他的面目,想來他做了件十三郎真正希望的事。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一個人的一生就這樣被一個同樣天才的編劇娓娓道來,令人只感覺兩字——精彩!人生的精彩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吧,而是這般忠於自己一個人的吧?

這部電影說實話也真是一個人的精彩,那就是十三郎的扮演者謝君豪,聽說他因此片拿了影帝,真正的名至實歸,這么好的演員竟鮮少見其他作品,不免有些可惜。剛出場的十三郎是舞會上迂腐的少公子,油頭粉面,拿腔拿調實在不招人喜歡,但隨著他慢慢,不溫不火將人物的性格鋪展開來,那個驚世艷俗的十三郎無可爭議的出現了。

然後有兩個人物不得不提,一個就是十三郎的父親,一個就是他唯一的徒弟。江孔殷,清末最後一科進士,世稱江太史。原本已經想像得出這樣個人物會是怎樣的性情,但是出場後與少兒十三郎那一場戲,卻著實大出意料,頓覺這也是個不凡的人物!可能有些細節不經意就會被忽略,我不提他與少兒十三郎對弈時的可愛模樣;不提少年十三郎出走兩年後返家,他竟以盲棋相罰,這間的父子情無法言語;我也不提潦倒十三郎自殺不成,是這個年邁蒼蒼的老父將他接回家中,依然是對弈的場景,只是物是人非,但有一種情卻絲毫沒有變過……我只想說,當薛覺先邀請十三郎進入戲班創作劇本時他那真正為子成才,為子驕傲的神情!那是個什麼時代?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明白孩子追求的父親才能真正不計一切的展現出最衷心的喜悅與永遠不變的支持吧?這個生性猴狀的太史公是最偉大的父親,看著十三郎不經意地與他一樣抓耳撓腮,不得不感慨天真若此,可愛若此,也只有這般真正不俗的父親才生得出另一個不俗的兒子!

唐滌生,一個不輸十三郎驚世才華的青年,給我的感覺是同生唐代的李白和杜甫。但是可能因為演員的原因或劇本的限制,這個角色有點弱,但絲毫不影響襯托十三郎不易為人察覺的豐富內心世界。從一開始不屑桀驁到後來的惺惺相惜,直至最後大罵相斥,十三郎真正的識才惜才愛才一點一滴展現無疑。多年後香港再遇,因為唐滌生,他幾乎要重新振作了,卻誰知天妒英才,粵劇界又一代宗師,卻死於心臟病突發,年僅四十六歲!南海十三郎真正的兩次情感流露就是唐滌生死時的大慟大悲以及聽聞父親亡故時那流不出淚的眼中深藏的悲傷。

影片中有句話說,真正的天才只有兩個下場,一個是英年早逝,一個就是變成瘋子……

最後是我自己感慨,在這個偶像漫天飛的時代里,還有誰願意靜下心去看一些雋永的老影片,例如這幾乎名不見經傳的《南海十三郎》。

再給你一個網址你瞅瞅大家的評論就明白了。
希望能幫你哦~~~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3913/

閱讀全文

與南海十三郎電影結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搜索一下成龍所有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55
瘋狂的小女生法國電影 瀏覽:362
趙薇導演哥電影解說 瀏覽:476
劫匪劫走10億黃金電影什麼名字 瀏覽:514
小網站上的電影從哪裡來的 瀏覽:687
華語五大電影獎 瀏覽:350
外國恐怖盜墓電影大全 瀏覽:502
2018大陸電影在台灣上映的電影 瀏覽:134
一人獨闖百樂門一個大幾十什麼電影 瀏覽:941
一部電影保姆與男孩相愛 瀏覽:655
夜郎成龍電影 瀏覽:139
韓國電影男主角是建築設計師 瀏覽:588
電影院的投資注意事項 瀏覽:623
尋龍記電影完整版免費看 瀏覽:221
與雞同鴨講電影中文版 瀏覽:383
大尺度電影法國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299
觀看完電影後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01
我的最愛電影粵語版10 瀏覽:429
韓國一部電影講男孩生娃 瀏覽:132
哥斯拉電影為什麼沒奧特曼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