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期間,從英法對德宣戰到法國淪陷,確實是法國先發動攻勢,佔了德國某村莊,盡管虎頭蛇尾,求村莊名
二戰初期法國的這次主動進攻被稱為「薩爾攻勢」,行動目的是牽制德國、援助波蘭。
法國的軍隊動員開始於1939年8月26日,即德國進攻波蘭前五天。法國對德國宣戰4天之後,即9月7日,
法軍向萊茵河谷地帶發起進攻, 進攻行動計劃由40個師實施,其中包括1個裝甲師、3個機械化師、78個炮兵團和40個坦克營。
當時德國國防軍集中於東線進攻波蘭,法軍對駐守邊界的德軍有著決定性的數量優勢,只是法軍三心二意的行動對波蘭沒有起到任何實質性的幫助。11個法軍師在德軍薄弱的反擊下沿著薩爾布呂肯地區長32公里的地帶前進。法軍深入8公里,在德軍撤離、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佔領了大約20個村莊。然而,法軍在奪取了大約8平方公里、滿布地雷的瓦恩特森林地帶後便停止了進攻。
9月12日,英法最高軍事會議上,墨守第一次世界大戰陣地防禦經驗的法國將軍甘末林被任命為英法盟軍總司令,會議決定立即停止一切進攻行動,進入德國境內的法軍奉命撤退到沿馬其諾防線的軍營。撤退行動於9月底完成,虎頭蛇尾的「薩爾攻勢」就此結束。
Ⅱ 法國電影發展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盧米埃爾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活動電影機,並拍攝了一些紀錄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公映,獲得成功,這一天被公認是電影誕生的日子。
梅里愛原是一位魔術師和戲劇導演兼演員。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個攝影棚,開始拍攝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話片。1901年,經營留聲機起家的查爾斯·百代在巴黎萬塞納-馬恩省建立了一個攝影棚。形成了一個萬塞納-馬恩省製片集團。從1907年起,百代又在全國建立放映網,用租片制度代替出售影片,由此建立了一個從製片到發行、放映影片的全面壟斷組織——「百代公司」。
經營照相器材的萊昂·高蒙在1897年也製成了一種連續放映機,並從1899年起由愛麗絲·居伊拍了一批故事片,但質量遠不如梅里愛的作品。
藝術影片
1907年至1908年,拉菲特兄弟在財團的支持下,組建了藝術影片公司「藝術影片」被認為是無聲電影藝術的開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法國電影除了藝術影片之外,成套的喜劇片和偵探故事片是另兩種主要樣式。
1910年前,法國電影以其創造性、藝術性和多樣性而稱霸世界。百代公司攝制的舞台紀錄片、喜劇片和新聞紀錄片控制了整個世界電影市場。1910年後,因美國和德國影片的競爭,其霸權有所削弱,但法國影片產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國外市場,法國影片仍占優勢。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電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毀。由於戰爭,法國影片生產完全停頓。美國影片乃乘虛而入,佔領了法國的電影市場。
第一次大戰期間,為了宣傳的需要,法國陸軍部成立了陸軍電影處。這些影片大多是在攝影棚外拍攝的,限於戰時條件,質量不高,不能和美國影片相抗衡。
現代主義流派
為了重振法國電影,德呂克,L.發起組織電影俱樂部的運動,並以他為中心創立了一個包括喬治·杜拉克、讓·愛浦斯坦、阿貝爾·岡斯等人的電影流派——印象派。
1923年到1933年間,出現了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鋒派電影。
有聲電影的興起和1929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給予先鋒派電影以雙重的打擊。
有聲電影的發展
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和德國的托比斯公司乘虛而入,在巴黎設立了製片廠。法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向民族製片業投下大量資本,終於迫使派拉蒙公司結束了在法國的業務。
法國早期有聲電影質量很差,是一些歌劇和游藝節目的紀錄。1934年,百代-納登公司宣告破產,高蒙公司也債台高築,搖搖欲墜。壟斷製片公司的垮台使獨立製片人獲得機會,導演在選擇題材和演員上享有較多的自由。1934年後,由於對電影劇本的注意,產生了一系列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
1939年法國淪陷後,戈培爾在巴黎設立了「宣傳總部」,創辦了「大陸製片公司」,控制了法國的影片生產。一些著名的電影導演與演員流亡國外。當時留在法國的電影工作者採取迴避現實,轉而從神話、偵探故事或歷史中尋找題材,迂迴曲折地表達愛國抗敵思想。
大戰結束以後,好萊塢影片大量湧入法國,法國製片業又面臨危機。在此時間,法國的故事片,大多質量平庸。這時,法國影壇上出現的「新浪潮」沖擊了這種局面,並對世界影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新浪潮及其餘波
「新浪潮」是指從1958年興起於法國的新一代電影導演的電影觀念和在這種觀念下涌現出來的一大批影片,這批導演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做過多年導演助手及拍過短片、具有專業知識的電影工作者,包括雷乃、馬勒等。二是《電影手冊》雜志的評論家們,即所謂「電影手冊集團」,包括A.阿斯特呂克、戈達爾、特呂弗、等。出身於《電影手冊》評論家的導演們信奉巴贊的理論。
「新浪潮」歷時不長,1962年後漸趨衰落,但總的說來,「新浪潮」對法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都有很大影響。
「作家電影」是「新浪潮」中產生的一個流派。由一些趣味相投的短片導演和文藝作家組成,其成員有雷乃、瓦爾達、羅伯-格里耶(「新小說」派作家)、杜拉斯(「新小說」派作家、戲劇作家)、A.迦蒂(新聞記者、戲劇作家)、H.科爾比(戲劇與散文作家、音樂家)。
「真實電影」是紀錄電影的一個流派,創始者是人類學家讓?魯什,成員主要是一些紀錄片導演。
上述這些電影藝術家的探索,一方面豐富了電影的表現手段和電影理論,另一方面也使一部分影片嚴重脫離廣大觀眾的要求,刻意追求新奇,因而遭到失敗。
政治影片
1968年後,在法國還出現了一股攝制政治影片的熱潮。這類影片以發生在國內外的政治事件為題材,創始者是科斯塔-加夫拉斯,C.。
色情片的泛濫
盡管在法國電影史上出現過各種探索性、實驗性的影片和各種流派,但從整個電影市場來說,商業性的娛樂片始終是法國電影的主流,其中包括相當一部分色情片、性電影(即 X片)。1978年色情片觀眾人數迅速減少,1979年產量也猛降至68部。
當代電影
進入80年代以來,法國電影總的形勢較為平穩。法國電影基於其深厚的傳統,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80年代初期,社會黨政府對電影業實行了一些改革,並於1982年4月公布了法國30多年來第一個有關電影的法律草案,以保護法國電影在國內外的利益。
與此同時,在製片業中出現了一股「復舊」的潮流,即重新致力於拍攝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傳統式電影。一些曾極力反對商業電影、傳統電影,致力於「探索電影」、「知識分子電影」或主張電影為純藝術的導演,也程度不等地加入了這一潮流。
答案基本框架如此,只是缺少新世紀以來的法國電影發展概括,你還可以自己壓縮一下:)
Ⅲ 找一部二戰電影,講的是一個德國軍官住在一戶法國平民的家裡,那戶法國人就一個老頭子和她的孫女
歐,我知道,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叫《沉靜如海》
一個法國老人和他的侄女住在石築的古老樓房裡。老人和他的侄女共同生活。法國淪陷了,他們的一部分房屋被一個德國軍官徵用。平靜的生活被破壞了,然而,那個德國軍官看來是彬彬有禮的。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面對老人和少女的抗拒性的沉默,他露出了嚴肅的微笑:「對於那些愛祖國的人,我是十分尊敬的。」
這不是虛偽的話。他盡可能不妨礙房主人的生活。他只是在每個晚上找一點什麼理由到起坐間來,開始說幾句並不需要回答的客套話,然後開始了無盡無休的獨白,涉及他心裡存在的種種問題——他的祖國、法國、音樂……他談得很親切,很熱情。他尊重老人和少女的沉默,從不企圖從那裡得到一種回答,一種贊同,甚至於看他一眼。
從他的這些獨白中,老人與侄女逐漸了解了他。他是生活在一個小城中的專門作曲的音樂家,脫離政治,也不喜歡國內的那些政治人物,然而卻相信了元首和那些政治人物的宣傳。他在不盡的獨白中表明了對法國的愛,而促使他作出這樣不盡的獨白的是還由於另一種愛:對那個美麗的少女的愛。
德國軍官到巴黎去了一趟。他久已渴望此行,他是興高采烈地去的。他返回後,一反常態,避免與老人和少女見面。好幾天以後,在一個晚上,他終於來了。情緒沉重愁慘,他是來告別的。他將參加一個正在作戰的師團,第二天就要動身到蘇德戰場去,原因是,到巴黎後,他從那些「政治家」和「戰友」那裡了解到,法西斯口頭上所宣傳的一切漂亮言詞不過是謊言,他們是要毀滅法國,他的夢想被粉碎了。
侄女看來在感情上是比老人更堅強的,但在聽了那個德國軍官許多晚上的獨白,逐漸了解了他的性格和心情以後,也不能自己地對他滋長了一種微妙的感情。當告別的那個晚上,聽到了德國軍官發自內心的凄厲悲痛的告白以後,她的嘴唇終於動了一動,第一次向他開了口,雖然那聲音低微得幾乎聽不見:「永別了!」
那個軍官微笑了。因為,他終於聽到了他所愛的人的一句話;因為,從這一句簡短的悲慘的話中,他感到的是對他過去的諒解和寬恕,是將他看作是人的同情和祝福——是的,在那個美女的眼中,他不再是獸,而是一個純潔的人了。他微笑著,走上通向死亡的征途。
精彩視點:
本片以白描的筆調向觀眾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這部電影是在法國的鄉間拍攝的,導演皮埃爾·布特龍精益求精,為了加強電影的真實感,刻意地加強了演員的法國鄉間口音。
影片中扮演侄女的是著名女星朱麗·德拉姆,別看她很年輕,但早已在《慾望解析》、《銀色交易》等多部影片中擔任主角。在《沉靜如海》這部影片中,朱麗·德拉姆天才般的演藝才華再次被顯現出來,而她那與年紀不相稱的成熟演技讓人只能用震驚二字來形容。
它是曾震驚世界文壇的巨著,它是獨具匠心的電影佳作,當深遂凝重的文學巨著同精彩演繹的經典影片珠聯璧合,當文學大師的苦心造詣同世界巨星的傾情打造相映成輝,帶給我們的將是怎樣一次無與倫比的心靈享受?
一部充滿人情味的反法西斯電影
電影的思想是立足於「人」的觀念。它沒有直接描寫法西斯的暴行,但通過那個被蒙騙的善良的德國軍官的覺醒和決心走向死亡,從「人」的意義上否定了法西斯。它沒有直接描寫法國人民地下抵抗的英勇斗爭,但通過老人和少女的抗拒性的沉默,表現了人的不可侮辱,不可征服,體現了民族的尊嚴。老人和少女逐漸與那個德國軍官在感情上接近,是作為人的感情的接近。
電影所展現的生活是早已作為歷史陳跡了,但它所表達的特定環境中應該怎樣做一個人,怎樣維護人的尊嚴的主題是並沒有過時的。這主題的意義一直通向今天,而且將通向不會是太近的將來。
還可以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看。
這部電影無疑地是為了宣傳:它是揭露法西斯德國佔領法國初期所採取的那些偽善措施和漂亮言詞的。然而,這是通過了和服從了藝術規律的宣傳。電影中德國軍官的形象,不是漫畫似的臉譜。老人和少女的形象沒有被拔高和膨脹。他們都是真實可信的有血有肉的人。導演滿懷激情,他的激情深深隱藏在每一個鏡頭中間。沉默的海面下激盪著潛流,導演的感情凝練成表面的冷靜狀態。這樣,就使電影更具有庄嚴、深雋的風格。
電影沒有曲折的情節。作為故事來說,它是太簡單了。只有三個人物,沒有任何熱鬧的場面。除了軍官的獨白以外,連對話也只有簡單的幾句。它著重的是刻畫人物的內在感情,人物之間的感情的激盪和沖擊。那扣人心弦遠遠超過了表面的戲劇性,超過了表面的矛盾沖突,但它是真正感人
Ⅳ 電影《倫敦陷落》中飾演法國總統的是誰
Philip Delancy
Ⅳ 推薦幾部關於拿破崙的電影吧
反映拿破崙戰爭的十部電影
註:部分影片不是以拿破崙為主角,包括《戰爭與和平》和《氣壯山河》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1960,法國)
(又名《決戰奧斯特里茨》,正如片名,反映奧斯特里茨戰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推薦:★★★★
《滑鐵盧戰役》(1970,義大利)
(內容不用多說了,從惠靈頓和拿破崙兩個視角看待這場戰役)
推薦:★★★★
《拿破崙先生》(2003,法國)
(反映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的最後時光)
推薦:★★★★
《戰爭與和平》(1968,蘇聯)
(反映拿破崙進攻俄國,但不是以拿破崙為主角。影片長度超過8個小時,動用了多名正規軍人參與拍攝,除了蘇聯版,《戰爭與和平》還有三個比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國版、英國版、歐洲版,但最受好評的還是蘇聯版)
推薦:★★★★★
《別了,波拿巴特》(1985,法國)
(反映拿破崙遠征埃及)
推薦:★★
《氣壯山河》(1957,美國)
(故事背景發生在拿破崙進攻西班牙期間,主角不是拿破崙)
推薦:★★★
《我與拿破崙》(2006,義大利)
(以喜劇的方式描寫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上的生活)
推薦:★★★
《拿破崙情史》(1954,美國)
(又名《拿破崙與黛麗絲》)
推薦:★★★
《拿破崙》(1935,法國)
(長達235分鍾的黑白影片,但導演卻還說它「只不過是一部未完成的巨大作品的序幕」,某些片斷需將三塊銀幕拼接起來才能放映)
推薦:★★★★
《拿破崙戰爭》(2002,德國)
(又名《拿破崙回憶錄》,一些網上商店的DVD則名為《拿破崙》,克里斯蒂安·克拉維爾主演。影片很長,由《戰爭的號角》、《王者的榮耀》、《命運的轉折》、《滑鐵盧之戰》四個故事組成,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崙的主要事跡,雖然在細節上不像《決戰奧斯特里茨》、《滑鐵盧戰役》等專以某場戰役為主題的片子那般詳細,但很值得一看)
Ⅵ 法國拍過哪些二戰嚴肅的電影
對於法國二戰對於不得不提到諾曼底登陸和法國淪陷,對於這事件比較有主觀態度的電影有
《鐵血軍營》和《最長的一日》
《鋼琴師》是法國出品的一部電影,描繪了猶太人在德區的經歷。
《老槍》
《迷路的人》
《逃出法蘭西》《新悲慘世界》德軍攻克法國,巴黎人心惶惶。
《鐵路戰斗隊》
《戰火自由魂》
《罪惡部隊》
其實《西線無戰事》也不是法國的。
Ⅶ 為什麼法國人的電影都很反政府
大概要從兩個部分分析
一個是法國觀影群眾及導演的人文環境
另外一個是法國電影史的發展情況來看
法國2戰期間是淪陷區
導致了很多法國民眾並不信得過政府
不過淪陷期間成立的「法國電影解放委員會」
在一定程度上指導了法國的觀影趨向
法國電影其實愛國的也很多
而且法國人民觀念一向較其他歐洲國家更為開放
對待政府就是敢做敢說
60年代末法國興起的政治片熱潮
主要是針對當時混亂的時局
如果你看過《戲夢巴黎》的話
就會更多有所了解
其實法國人不是反政府
只是他們太愛國了
而且敢於對政府的歷史錯誤大力揭發
Ⅷ 驚變二十八周電影法國為什麼會被喪屍淪陷是因為姐弟倆傳染還是喪屍通過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進入法國巴黎
驚變28天看了你就懂了
Ⅸ 有關於拿破崙和以拿破崙戰爭為背景的一切電影
1、《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
講述1799年霧月十八政變後,拿破崙徹底改組了軟弱無能的督政府,自任第一執政,開辟了法國革命的新階段。接著,1804年12月,拿破崙強迫羅馬教皇庇護七世來到法國,在法國聖母大教堂舉行了饒有戲劇性的加冕稱帝儀式。
2、《拿破崙先生》
講述英國人為曾經戰無不勝的拿破崙大帝選擇了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作為他的流放地,這是個離非洲大陸海岸線有近2000公里之遙的荒島,在這個有122平方公里的島上駐守著3000士兵以及11艘戰艦,拿破崙策劃的是一場神秘的戰爭。
3、《我與拿破崙》
講述1814年5月,拿破崙被流放到一座荒島上,然而,不僅是聯合起來的貴族,還有他在法國的臣民都起來反對這個不在是「真天子」的他。根據楓丹白露條約,拿破崙被「聘」到了厄爾巴島上,受到島上的居民和貴族們的熱烈歡迎,做起了厄爾巴島上12,000個人的最高統治者。
4、《拿破崙》
講述以拿破崙童年時代領導打雪仗開始,當時他已顯露出戰略才華,但同學們卻看不起他。大革命時期,他試圖把家鄉科西嘉引入戰火,遭到反對,乘船逃亡。後來他帶領軍隊在風暴中擊退英國軍隊。回到巴黎後,他發現革命已經淪為恐怖統治。
5、《拿破崙戰爭》
講述在1792年奧地利、薩丁尼亞、那不勒斯王國、普魯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顛結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試圖毀滅法蘭西共和國。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擊敗奧軍,強迫奧地利接受及簽下坎波福爾米奧條約,從此只剩下英國跟法國作戰。
Ⅹ 求幾部法越戰爭的影片
<奠邊府戰役>
影片主要概述:奠邊府戰役是越南在二戰後的抗法戰爭中取得的一次決定性勝利戰役。
它迫使法國政府簽訂《日內瓦協議》,並從印度支那撤軍。影片透過一名法國士兵為主線,通過主人翁對戰爭的經歷到與越南人民的建立友誼,並深深愛上了那個美麗又純潔的姑娘,暗喻其實人們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和平是靠大家諒解與共同的努力!從影片所表露出來對和平那種熱切真摯的渴望,可以看出戰爭給他們帶來的精神創傷還未癒合,還在影響著越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