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語電影術語
關於電影的類型:documentary (film) 記錄片,文獻片、literary film 文藝片、musicals 音樂片、comedy 喜劇片、dracula movie 恐怖片
documentary (film) 記錄片,文獻片: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literary film 文藝片:文學藝術影片的簡稱。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區別於商業電影。
musicals 音樂片:音樂片是類型片的一種,指以音樂生活為題材或音樂在其中佔有很大比重的影片。
comedy 喜劇片:喜劇片指以笑激發觀眾愛憎的影片。
dracula movie 恐怖片:「恐怖片」是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
(1)英文電影言語分析擴展閱讀:
演職人員名稱:assistant cameraman 攝影助理、property manager/propsman 道具員、art director 布景師、stagehand 化裝師、lighting engineer 燈光師、film cutter 剪輯師、sound engineer/recording director 錄音師、scenario writer, scenarist 劇作家、direction 導演、distributor 發行人
B. 有誰選修了經典英文電影賞析
本課程教學目的及主要要求:
通過對英文電影的分析與欣賞,讓學生能夠身入其境地了解電影中各種人物的對話,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特有的文化背景、歷史與現狀、科學技術的發展、地理地貌等特點。 本課程藉助現代媒體手段,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途徑,獲得各種特點的素材和資料,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分析其中所用語言和其使用的環境,
C. 英文電影《喜福會》總結,分析!
書中語言的智趣、機敏、傳神、幽默,讓我數度體驗到了閱讀的赤裸裸的愉悅,生動、逼真的細節,想像力的綺麗,時常令人叫絕。她的敘述從容不迫,有稜有角、細膩而不顯瑣屑,而書中變換著的完全由第一人稱進行「講故事」的不同敘述角度,讓我體驗到的同樣是一種心靈的放鬆與自由(讓我想起小時候,冬夜裡圍著火爐,我們全家人聽父親講故事的情景)。這種「放鬆與自由」為我進一步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對一個(不,是很多個)故事的思考——作好了充足的鋪墊。
《喜福會》可以看做由四條交織著的發展線索擰成的一根繩子,這根繩子也就是「母親與女兒」之間在歲月流逝及空間轉移中的發展關系。而「喜福會」這個由四個中國母親操辦起來的純粹中國式的聚會,無疑就成了編織這根繩子的最好的開端(故事的切入點)。四對母女——總是由女兒的口吻講述自己與母親(母親再與女兒)濃得化不開的情感瓜葛,然後在這種「成長與背離」的日常生活的生動描述中延展出東西文化的碰撞、交融及嬗變的主題。是的,在美國的土地上,四個中國母親用各自「心靈的滄桑」,總是想把自己的「美國女兒」塑造成「中國風景」,而美國的土壤畢竟是美國的土壤,無論中國母親怎樣努力,女兒們最終還是要長成美國式的,因為連母親們自己也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講起「蹩腳的英語」(兩種文化的交鋒最直接地體現在兩種語言的交鋒上,譚恩美應該是深諳這一點的。她說:「我為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所迷。我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思考語言的力量——它激起一種情感、一個視覺、一個復雜想法或一個簡單真理的方式。」)但女兒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傳統文化」(總是隨著她們母親的身影)仍然存留在她們的血脈里,無論凝固著還是流淌著,這種情感總是抹之不去。「……她是我的孩子,她天生是女孩;我又是我母親的孩子,天生也是女孩。我們就像台階一樣,一級又一級,上上下下,但走的都是一條路。」譚恩美借用小說中人物的言語,說出了這種無法割捨的(可以拋除小說的一切外在形式的)「情懷的真理」。
小說塑造的四對母女形象,她們呈現的迥異個性,都寫得妙趣橫生、血肉豐滿。譚恩美絕對是個講故事的高手,我們可以發現在她那些緊密相扣的故事中,又穿插了很多——母親講給女兒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完全是東方式的「古怪和神秘」,是果實的核(一種永遠生植在她們大腦里的「文化夢魘」),被婉婉道來、層層鋪展,生趣盎然。這是除小說的語言魅力,另一層吸引我的獨特之處。
談到小說的語言魅力,我可以舉出很多展現譚恩美才華的神來之筆。比方說她寫女兒對母親的敬畏,女兒想讓母親接納自己男友時的忐忑心理,形容男友容易被忘掉,「就像葬禮上某個人的侄子」;寫女兒對母親的抗爭:「我說這話時有點怕,像是把蠶、蟾蜍或者別的討厭的東西從嘴裡吐出來。」;寫母親了解自己的女兒:「如果我想記住什麼,就像在碗里尋找你沒吃凈的飯粒一樣容易。」……這些精彩的筆墨,我想只有譚恩美這樣對兩種語言有過獨到感受的作家才能寫得出來的,她掌握了將日常細微的生活,轉移到語言的核心上來的力量。還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喜福會》是譚的處女作,有點橫空出世的味道,這本書曾連續9個月被列入《紐約時報》暢銷小說排行榜首,並獲「全美圖書獎」等獎項。
當然,我也看到了《喜福會》中的一些瑕疵,在這里暫且略去不談,我只想將自己閱讀的愉悅(我偶然獲得的無限驚喜),與喜歡讀小說的朋友分享。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奇瑰 story
In the book the language wisdom interest, was resourceful, is expressive, is humorous, lets my several experience the reading naked joyfulness, was vivid, the lifelike detail, the imagination beauty, often make person 叫絕. Her narration is unflustered, 有稜有角, is exquisite but does not reveal trivially, but in the book transforms completely carries on " tells the story " the different narration angle by the first person, lets me experience similarly is one kind of mind relaxes with is free (lets me remember childhood, winter night gathers round stove, our whole family listens to father to tell story scene). This kind " relaxes with is free " for me further understands the author writes the intention - to one (, was not very many) the story ponder - finishes the sufficient upholstery.
One string by four which " happy luck meets " may consider as to interweave the development clue twists, this string also is " the mother and the daughter " between passes and in the spatial shift development relations in the year. Four pair of mother and daughter - always are not narrate by daughter's 口吻 oneself with the mother (mother again with daughter) is thick the emotion connection, then " the growth with departs from " in the daily life vivid description extends the display thing culture in this kind the collision, blends and the evolution subject. Yes, on USA'S land, four Chinese mother with each one " the mind vicissitudes ", always is wants " the American daughter " to mold own " the Chinese scenery ", but USA'S soil after all is USA'S soil, regardless of Chinese mother how diligently, daughters finally or do have to grow into USA -like, because continually mother own also always is can in unconsciously center say " inferior English " (two kind of cultural confrontation most direct terrains now in two languages confrontation, Amy Tan should be deeply knows by heart this point. She said: " I confuse for the daily life in language. I use in the massive time to ponder language strength - it arouses one kind of emotion, one visual, one complex idea or one simple truth way." But the daughters can not but acknowledge China "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 (always was along with their mother's form) still preserves in them blood vessels, regardless of coagulated or the flow, this kind of emotion always was wipes does not go. "... She is my child, she inborn is the girl; I again am my mother's child, inborn also is the girl. We like the stair same, one level of another level, every one, but walks all is one road." Amy Tan borrows in the novel character's spoken language, said this kind is unable to shear the shed (may throw eliminates novel all external forms)" the mood truth ".
The novel molds four pair of mother and daughter images, they present the different indiviality, all writes full of beauty and significance, the flesh and blood is plentiful. Amy Tan absolutely is the master which tells the story, we may discover these close buckles in her in story, also alternated the very many - mother says for daughter's small story - these stories completely is east the way " is strange and is mystical ", was the fruit nucleus (one kind forever lives plants in their cerebrum " cultural nightmare"), came by 婉婉 the road, layer upon layer to spread out all over, 生趣盎然. This is eliminates the novel the language charm, another attracts me uniquely place.
Talks about the novel the language charm, I may point out very unfold the Amy Tan talent the god come the pen. For instance she writes the daughter to mother's respect fear, the daughter wants to let the mother admit when the oneself boyfriend's disturbed psychology, describes boyfriend is easily forgotten, " likes at the funeral some indivial nephew child "; Writes the daughter to mother's resistance: " I said when this saying a little fears, the picture is the silkworm, the toad or other repugnant thing puts out from the mouth." Writes the mother understands oneself the daughter: " If I wants to remember what, the picture seeks you in the bowl has not eaten the grain of cooked rice equally is only easy." These splendid words, I want only to have Amy Tan like this have the original feeling writer to two languages only then can write obtain, she will grasp the daily slight life, shifts strength which came up to the language core. Also has one point needs to supplement, " happy luck meets " is Tan's maiden work, a little 橫空 is born the flavor, this book continuously 9 months was once included " New York Times " the bestselling novel rank first place, and won " the entire American books prize " and so on the prize item.
Certainly, I also see " happy luck met " the center some slight defect, for the time being leaves out in here does not discuss, I only wanted to read joyfully own (I accidentally obtain infinite am pleasantly surprised), with liked reading the novel the friend share.
D. 英文電影要怎麼看才能提高學英語
可以說,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從上中學開始接觸英語至今少說也有十幾二十年了。回想起這十幾年來漫長的學習英語之路是「刻骨銘心」的:幾乎每天,我們都不停在機械性的重復著同一件事「背單詞,記語法,讀文章」。我們為英語所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可往往收到的成效微乎其微。當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為了學英語而學英語」廢寢忘食的時候,早已經忘記了我們學習英語的初衷。學習一門語言的目的用兩個簡單的字歸納就是—交流。語言就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要真正架好這座「橋梁」,做到交流順暢有三個很重要的因素:對這種語言的載體-文化的理解和融入;恰當而得體的表達這種語言的方式以及嫻熟而精湛的交流技巧。在我十幾年的英語執教生涯里,每每當我和學生提及學好語言三個要素時,有很多學生都問我「我學得太痛苦了,有沒有一種比較輕松愉悅方法讓我在短時間內把握好這三點,英語獲得全面提高呢?」。其實我也一直在思索一種「寓教於樂」英語教學法。現在我想告訴朋友們的就是我的真實體驗—一種全新的學習英語的方法「「看電影學英語」。下面,讓我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電影英語」。那為什麼要選擇看電影來學英語?其實,語言,文化,視聽美感三合為一,讓你從不同的視角學會真實的日常英語通過面對面的實例分析讓你感受和掌握語言更微妙,更深層的元素:聲調、節奏、語調、重音與身體語言,同時帶你經歷一場人性與北美文化的旅程,體驗語言背後所包含的北美文化內涵,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語言和交流方式,使你的英語得到真正的升華。我們的學生最常問的一個問題是「常常看原文片時,他們開懷大笑,我們卻摸不著頭腦、他們為什麼笑?」兩個原因:第一:你根本沒有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第二:你聽懂了每個單詞,但沒有領悟句子包含的真正含義。大部分北美電影使用的是自然的日常生活英語,其中包括大量的口語用語,習慣用語和俚語。我們在國內學的英語大多是課本英語,其文體是正式的書面英語,與我們在街頭巷尾聽到的英語相去甚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卻很難自如地與本地人交流。另外口頭英語中的連讀,縮略形式,以及wanna,gonna,ain』t的大量使用也讓我們大傷腦筋。電影中人物的對話與我們在真實生活中聽到的英語十分接近。通過學習和訓練,你將學到大量的非正式英語,同時會漸漸適應和使用這些非正式的表達方式。你說出的英語將會更自然、達到。看電影是獲得英語語感的最佳途徑。語感由四個因素構成:聲調、節奏、語調和重音。我們學英語除了發音之外,語感也是一大挑戰,聲調的高低,節奏的快慢,語調的升降以及重音的使用會使你的英語聽起來抑揚頓挫,具有音樂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同一個句子,不同的聲調、節奏、語調和重音的使用會改變句子的含義並反應出說話人不同的態度。我們在交流中僅僅知道說什麼是遠遠不夠的,怎樣運用聲調、節奏、語調和重音讓我們更有效地表達自己才是關鍵。我們會以電影中人物的對話來分析聲調、節奏、語調和重音的變化是怎樣微妙地影響說話人的態度,情緒和其要表達的意思,要想達到深層和更有效的交流,一定要在語感上狠下功夫。「It is not only what say that is important,but it』s how you say it that can make the difference.」電影是一種讓你不知不覺中就能非常愉快經歷的文化旅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所包含的社會價值,風俗習慣,思維方式以及行為態度都會反映在語言中。語言能力的獲得不僅僅是掌握生詞和表達法,缺少對社會和文化的理解和體驗就像你是在用一隻腳走路。我們的課程精選出十大電影題材,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你走入北美社會深處,通過我們的分析和講解,讓你直接形象地感受到他們的風土人情,喜怒哀樂,真真實實地體驗文化與語言的精萃,從而激發你的語言學習新的熱情和興趣。看電影帶給你有關英語的不可磨滅的形象記憶。電影的視覺印象和效果會加深我們對語言的理解。電影出現的畫面,單句或句子不僅為我們提供了context(語景),讓我們知道這個詞或句子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的,怎樣用的,而且我們會自然地把單詞或用法與畫面聯系起來,從而加深我們記憶和理解,使我們用詞表達更精確、地道。電影常幫助我們建立起的形象記憶比其它教學方式更直觀有效。聽完對電影英語重要性的詮釋,可能已經有朋友已經擦拳磨掌,躍躍欲試,立刻開始收索電影咨詢,雷厲風行的准備開始「從電影入手」的計劃了。慢著,我想講的是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看電影學英語也是如此。但電影的選材,如何看,電影內容的把握,如何理解電影里透出的文化內涵等。
E. 有沒有英文電影解析的網站就是分析電影對白像俚語,文化背景等
中央六套的動感英語啊
還有就是china daily 中的英語點津
F. 電影英語,原聲,國語有啥區別
1、語言不同
原聲電影的語言是使用原本的聲音,例如泰語、英語、俄語、法語等,原本電影是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
英語電影的語言是英語,不論這個以前是什麼語言,都改為英語;
國語電影用的則是國語,個別地區使用粵語。
2、配音不同
原聲電影用的都是原配音或者不使用配音,並無改變;
英語電影則使用的新配音演員,或者本身為英語電影;
國語電影也用的新配音,或者本身為國語電影。
3、字幕不同
原聲電影無字幕,或者為雙語字幕,比如日語和漢語、俄語和漢語等;
英語電影也為雙語字幕,英語和漢語;
國語電影的字幕為國語。
G. 求英文電影的經典台詞分析
Jack:Listen, Rose. 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 You`re going to go on. You`re going to make lots of babies, and you`re going to watch them grow. You`re going to die and old, an old lady in her warm bed, not here, not this night, not like this.
Do you understand me?
聽著,ROSE。你會離開這兒。你會繼續的活下去。你會有許多的孩子,你要看著他們長大,你會在很老很老的時候死去,死的時候也會躺在溫暖的床上,不是這兒,不是今晚,不是像這樣,你明白嗎?
Rose: I can`t feel my body.
我全身都失去感覺了。
Jack: Winning that ticket (for Titanic at a poker game) Ros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 It brought me to you, and I`m thankful (crying) you
must (shivering) ...you must ... do me this honor. Promise me that you`ll survive,
that you won『t give up, no matter what happens, no matter how hopeless.
Promise me, now, Rose, and never let go of that promise, never let go.
ROSE,贏得這張船票是我發生在我身上最棒兒的事兒。它把我帶給你,(哭著說)我很感謝……(顫抖地)你必須……必須幫我一個忙。答應我,你會活下去,你不能放棄,無論發生什麼,無論如何絕望。答應我,現在,ROSE,不要讓這個諾言隨風,不讓它隨風。
Rose: I`ll never let go, Jack. I`ll never let go, I promise.
我答應你,JACK,我會實現我的諾應,我答應你。
H. 如何鑒賞英文作品的語言美
中文有個好處,就是一個字詞能包含太多意思,甚至一個詞一個字就能獨立成句子成意向,所以中文是凝練之美好寫,而動作之美難寫。比如。。。(瞎寫的)高處的他。白氅勝雪,衣袂輕飄。恍如謫仙。但是如果英文要這么寫會死的。。。。這個沒動詞沒狀語的玩意兒根本連不成句子啊,只能寫好長好長一大段。。。但是英文的動態之美是很好寫的:(繼續瞎寫)he tilted head and stared at me, crooked smile wearing at the corner of mouth. My cheek suddenly burned, so intense that could melt my bones. 這種場景用英文寫來,畫面感極強,反倒是用中文的話,會覺得找不到那麼合適的詞彙(比如crooked smile,是那種壞壞的,很俏皮的彎起嘴角笑,中文要描述清楚,得用一段話才行)。之前看過英文版本的雪國,就覺得有點兒怪怪的:the white of snow fall away in the blackness of night distances before it reached me (大意如此,太久記不清了)。這個。。。說動態不動態,說凝練含蓄也不夠靜美,真是捉急。。。後來還看過一些所謂的英文experimental writing:my pain spilled, into the lines of sorrow so deep that I can not breathe。。。。哎,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倒是絕美的句子:傷,流入傷心處。不過用英文寫出來,很多老外就覺得寫得是shit,make no sense。所以,中文英文,兩種美,都美得動人,可惜不太compatible。如果樓主希望能夠欣賞到純粹的英文之美,我建議:還是看英文電影電視吧,這個來得快,因為布局場景和台詞服裝都是完美搭配的,能讓你一下子get到西方之美。
I. 如何看懂英文電影
我覺得吧...要是第一遍就不看字幕猜劇情是不現實的...所有人看到一個新片兒肯定想知道這個故事是什麼,再研究拍攝方法什麼的
所以先看一遍,明白了意思
再通過自己知道的意思不看字幕聽一遍對白
還有不明白的再把字幕看看,我覺得就一定能看懂
要多練練就行了~~~
J. 淺談如何利用英文原聲電影提高英語學習
一、引言 原聲英文電影取材廣泛,語言環境直接、地道,以其直觀的手段,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給學生提供純正地道的英語口語和使用情景,擴展學生對不同國家的習俗、文化、社會概況的了解,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原聲英文電影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分析 (一)原聲英文電影欣賞可以營造學習地道口語的語言環境。 英語中眾多的語音語調現象如節奏、重讀、弱讀、連讀、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意群等基本的語音現象都大量地出現在電影對白中,這樣,學生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會自然地習得純正的語音、語調和豐富地道的生活化語言,從而輕松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二)原聲英文電影欣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英語教學中英語電影欣賞的運用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把視覺和聽覺調動起來,將單純的言語描述轉變為直觀的語言交流。給學生創造語言環境,將英語學習衍變為一種自然的交流活動,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英語教學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原聲英文電影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敏感性,提高文學修養。 每部電影都有其不同的語言特色,注意人物語言的運用及其塑造是我們學習英語的方法之一。人物性格的鮮明對照,人物的生動形象和悲劇命運潛移默化地感染著觀眾,揭示了故事的主題,不同身份的人物語言特色鮮明,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素材。 三、如何利用原聲英文電影與英語教學實踐相結合 利用英文原聲電影輔助教學,其主要目的是給學生創造語言環境,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水平,因此,如果只是簡單的播放電影而不進行一些相應的活動,就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增加他們的語言知識和增強交際能力。 (一)觀看前要選擇帶有英漢字幕對照的電影。看電影前先進行電影簡介,掌握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這樣當學生看電影時,腦海中有這個電影的大概情節作為參考,就能更好地理解和體會電影中的對話和情節。在觀看前,教師可以適當地根據劇情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觀看電影,這樣更便於學生抓住重點。 (二)觀看中教師需要把出現的語言難點列出,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劇情和對白。欣賞電影的同時,注意詞彙的學習,挖掘詞語的深層內涵。不要停留在「就詞論詞」上,教師可以分片斷播放,提前將關鍵詞灌輸給學生,讓同學們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反復觀看。 (三)角色扮演。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印象深刻的片段進行角色扮演(Role—Play),利用電影人物對白,模仿演員的語音語調。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以訓練學生們地道的發音,同時還可以使他們學會許多新的口語表達方式,更高層面地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影片內容或某個情節,或者對電影情節、主題思想、人物特點、語言、文化甚至某句給人印象深刻的台詞等展開自由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並恰當運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影評,不限定題目,評論的內容可以是整部電影,也可以是某個人或某件事情,這樣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電影、回憶和加深印象,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應該注意的問題。利用英文原聲電影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最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是:要避免主次不分。英文原聲電影用於課堂只是為了營造較真實的語言環境,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因此關鍵在於學習。教師應認真設置課程,避免將此類課程變成電影觀賞課。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英文電影中傳達的西方文化和思想,學習積極有意義的部分,摒棄不健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