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冰冷的降雨法國電影

冰冷的降雨法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09 11:57:10

A. 怎樣人工降雨

基本概述
運用雲和降水物理學原理,通過向雲中撒播催化劑(鹽粉、乾冰或碘化銀等),使雲滴或冰晶增大到 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稱人工增加降水。 撒播催化劑的方法有飛機在雲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將碘化銀炮彈射入雲中爆炸和地面燃燒碘化銀焰劑等。是人工影響天氣中進行得最多的一項試驗。 人工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受激發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應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雲,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能供應的水分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經濟價值有限。
原理及方法
冷雲催化
在溫度低於 0°C的冷雲降水過程中,冰晶濃度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降水粒子濃度的實測資料和理論估算,只有當冰晶濃度達到1個/升或更高的量級時,才有較高的降水效率。對因冰晶濃度不足、降水效率很低的自然雲,若在其過冷卻部位播撒成冰催化劑,就可以增加冰晶濃度。每克乾冰或碘化銀,可產生1012個以上的冰晶,若用幾百克,就可以使幾十立方公里雲體的冰晶濃度達 10個/升。這些人工冰晶通過伯傑龍過程迅速增長,促進冷雲降水過程,使降水量增加。一些比較嚴格試驗的統計分析表明,冷雲催化可以增加降水量10~20%。如果人工冰晶的濃度很大,則形成的雪晶的平均尺度較小,它們從雲中下落到地面的時間較長,在氣流的作用下,會落到下風方向更遠的地方而改變降水的分布。 人工降雨
冷雲催化的溫度條件:人工降水的效果同雲的自然條件有密切關系。就冷雲催化而言,雲中的溫度條件十分重要。就整個雲體而言,雲頂溫度一般最低,常將它作為估計雲中自然冰晶濃度的參數。當雲頂溫度低到一定程度時,雲中常會形成大量冰晶,這時用人工方法增加冰晶,效果就不顯著。反過來,雲頂溫度如果太高,碘化銀等催化劑的成冰能力就太低,也不利於人工催化。所以對冷雲催化法增加降水來說,雲頂溫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一些地形雲和積雲的人工降水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表明,當雲頂溫度處於-10~-25°C時,人工降水的效果比較明顯。這一最適宜的溫度區間,稱為播雲溫度窗。鑒於降水過程的復雜性,採用不同催化技術時,必須研究各類雲中最有利的溫度條件或其他條件。
暖雲催化
在溫度高於 0°C的暖雲里,降水主要在雲滴碰並過程中得到發展。雲滴越大,碰並增長就越快。計 人工降雨
算表明,當雲滴半徑超過0.04毫米時,就可以迅速碰並而長成雨滴。在那種大雲滴的濃度不足的自然雲中,播撒大量半徑大於0.04毫米的水滴,就能夠促進降水過程。計算表明,每克水可以形成約幾百萬個大雲滴,要催化10立方公里的雲體,則需要幾噸水。若往雲中播撒一定大小的吸濕性物質顆粒或者溶液滴,它們能在雲中吸濕而迅速長成大雲滴,這樣所需的催化劑量,就用不到水的十分之一。 除了播雲以外,法國和蘇聯有人試驗在地面加熱,造成人工上升氣流的方法,試圖在一定氣象條件下激發或增加降水。美國有人設想利用瀝青或碳黑吸收太陽輻射,提高局地空氣的溫度,促進雲的發展以增加降水。中國有人研究過爆炸對降水的影響。這些人工降水方法的研究,都還處在探索的階段。
動力催化
通過冷雲催化使雲中產生大量冰晶,所釋放的潛熱將改變積雲的宏觀動力過程而增加降水。它是60年代在人工降水試驗方面的一項進展。積雲中上升氣流的速度,主要決定於雲內外溫差造成的浮力。在發展旺盛的積雲內,存在著大量過冷水滴。在這種雲中播撒大量的成冰催化劑時,能使過冷水滴凍結而釋放潛熱,水汽在冰粒表面凝華時也釋放潛熱。估計這兩種潛熱足以使雲中局部溫度升高0.5°C左右,這將加大浮力而促使某些積雲的上升氣流速度增大,雲體擴展,生命期延長,結果使進入雲體的水分總量增大而增加降水量。雖然動力催化同一般冷雲催化所用的催化劑一樣,但著眼點不同,動力催化所用的催化劑量必須大大增加,才可能收效。積雲動力催化在50年代曾作過初步的嘗試,但周密設計的積雲動力催化試驗,直到1963年才開始。J.辛普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所做的隨機試驗表明,催化後積雲的雲頂平均增高1.6公里,平均雨量增加1.7倍。他指出,催化後雲頂增高量同大氣層結(見大氣靜力穩定度)有密切的關系。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作過類似試驗,但效果不一。有人對整個地區積雲群體進行過動力催化的隨機試驗,初步結果表明有增雨的效果。
希望被您採納!

B. 法國的首都在哪裡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在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歷史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在此定居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名為「呂岱茲」(法語「沼澤」的意思)。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休??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的國王亨利四世將巴黎大大擴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紀,巴黎仍在逐步擴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佔用。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巴黎擁有70多萬居民,千餘條大街;第二帝國建立後,巴黎又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村莊;到拿破崙三世時,始在巴黎開辟了一些寬闊的道路,修建了許多園林和公園,使巴黎開始形成今日的樣子。

戰後,法國政府對巴黎的建設不遺餘力。雖然在1970年,曾經為了疏散過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國各政治和經濟機構,暫緩了巴黎的發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購物地下街建立以來,巴黎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方向。為使巴黎東、西市區的發展更均衡,1981年開始,以密特朗為總統的法國政府開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十大工程建設,已於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盧浮宮和凱旋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巴黎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人們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C. 10幾年前的外國軍人搞笑電影,記得一個情節是把人工降雨的彈頭裝反了

我只是路過打醬油的
最近工作亞力山大,回家途中又下雷雨,回到家中門口面對對面大山說道神啊帶我走吧!
突然一個響雷劈在對面山上的‍松樹上,松樹冒著白煙,好吧,我只是路過打醬油的。

D. 法國的首都是哪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在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歷史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在此定居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名為「呂岱茲」(法語「沼澤」的意思)。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休�6�1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6�1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的國王亨利四世將巴黎大大擴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紀,巴黎仍在逐步擴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佔用。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巴黎擁有70多萬居民,千餘條大街;第二帝國建立後,巴黎又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村莊;到拿破崙三世時,始在巴黎開辟了一些寬闊的道路,修建了許多園林和公園,使巴黎開始形成今日的樣子。

戰後,法國政府對巴黎的建設不遺餘力。雖然在1970年,曾經為了疏散過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國各政治和經濟機構,暫緩了巴黎的發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購物地下街建立以來,巴黎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方向。為使巴黎東、西市區的發展更均衡,1981年開始,以密特朗為總統的法國政府開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十大工程建設,已於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6�1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6�1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盧浮宮和凱旋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巴黎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人們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E. 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怎麼形成的

許多地方的缺水都與乾旱聯系在一起。乾旱使田地龜裂,江河斷流,農作物、牧草、樹木枯死,使農、林、牧業和工業遭受嚴重的影響。不用說前些年在非洲發生的旱災,就是在我國,1928~1930年,陝西省連續3年的大旱,造成了200多萬人的死亡。

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幻想著掌握呼風喚雨的本領。那時,刀耕火種的初民,每次遇到乾旱就跪在赤熱的陽光下祈求雨水,巫師們為了求雨使盡花招,有時戴上面具手舞足蹈,他們還向冥冥中的神靈祭獻牛羊牲靈,有時甚至祭獻活人;巫師們用葦管向空中吹噴水珠,希望這種象徵性的雨滴能夠帶來豐沛的雨水……但無情的乾旱卻一次次地使他們的希望和田野里的禾苗一起枯萎。

直到1946年,人們才真正發現科學的人工降雨方法。這一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科學家文森特?謝福經過長期的探索,在一次實驗中偶然地找到了人工降雨的關鍵,成了科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那個時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已逐漸地了解了下雨的來龍去脈。水蒸氣從海洋和湖泊的水面上升,成為空氣的一部分,然後形成雲朵,雨水或雪片就從雲中降下來。但是,水蒸氣究竟怎樣凝聚成雨滴,長期以來始終不甚瞭然。後來,約翰?愛特金證明,水蒸氣是積聚在灰塵等細小微粒周圍形成水滴或冰晶的。這些微粒十分細小,用肉眼根本無法覺察,但如果沒有這些微粒,即使空氣中有足夠的水蒸氣,哪怕溫度在0℃以下,也不能形成一滴雨水。

謝福在研究的時候,製造了一台小機器,它能產生寒冷的濕空氣,和新罕布爾什州山區雲層中的空氣十分相象。可是,盡管濕空氣的溫度已在0℃以下,可就是不能形成冰晶,謝福推測,這也許是由於缺少如愛特金所提到過的結晶中心。謝福往他的小機器里呼一大口氣,然後開始冷卻,再往冷空氣中投放一點點粉未,比如麵粉、糖粉等等。謝福耐心地做了幾個月的實驗,往機器里投了他能夠想出來的各種各樣的粉未,但是,竟然沒有一種物質可以形成雪花或雨珠凝結的中心。

7月的一個上午,烈日當空,謝福繼續耐心地向空氣里一次次地扔進各種粉未,仍然沒有結果。這時,謝福的一個朋友邀請他去吃飯,謝福精疲力盡,很願意藉此休息一下。臨走,他把致冷器蓋好,口朝上,使較重的冷空氣沉到底部,不致逃逸出來。

謝福勿匆吃好午飯,心裡還惦記著機器中的冷空氣。他回到致冷機旁,一看溫度計已經上升到冰點以上,不禁心裡有些懊惱,他轉身找到一點乾冰,想用來加快空氣的降溫過程。

謝福打開致冷機的蓋子,把冒著白汽的乾冰扔進去,這時,他又往致冷器里長長地呼了一口氣。忽然,他看到眼前一片銀色的光芒在閃爍,在射進致冷機的一束金色陽光里,他看見了無數晶瑩的銀色晶體在滾動。謝福立刻明白了,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冰晶,經過無數次失敗,他竟然在偶然的一揮手之間成功了。

謝福想,既然能在實驗室中製造雪花,為什麼不在田野上的雲朵中去試試呢?他決定在飛機上裝一架噴灑乾冰的裝置,飛上天試試看。在11月一個寒冷的日子,謝福與蘭格繆爾看見天邊出現了一片雲,謝福立刻登上飛機,他找到了適於插灑乾冰的雲層,這是一種體積碩大的灰色雲朵,裡麵包含著水氣。謝福選好時機,開動了機器,乾冰像一條拖曳的飄帶落在雲朵中。噴灑了一半,乾冰不但使周圍的空氣溫度降了下來,竟也使飛機的發動機熄了火。謝福急中生智把剩下的乾冰全部從窗口扔到了下面的雲層中。在地面上等待的蘭格繆爾仰望著從天空上飄然而下的潔白的雪花,萬分激動。當謝福從飛機上走下來的時候,渾身凍得發青,蘭格繆爾歡呼著跑過去迎接他,欣喜地喊道:「你創造了歷史上的奇跡!」

謝福發現了用冷凍的方法可以形成人造雨之後,就不再去苦心追求可以形成雨滴中心的物質了。可是,通用電氣公司的另一位科學家伯納得?馮尼古特卻不滿足於謝福的結論。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希望找到一種體積和形狀都適合於形成水珠或冰晶中心的化學物質。馮尼古特最終選擇了碘化銀。他採用地面發射裝置把碘化銀發射到雲層中,果然天上紛紛揚揚地飄下了潔白的雪花。

碘化銀催雨劑一經使用,很快獲得了比於冰更為廣泛的使用。這是因為碘化銀很容易從地面用簡易的裝置發射到雲層中,比乾冰的使用更加簡單,而且也更加安全。後來,法國和澳大利亞又在雲中播灑鹽粉與噴灑小水滴試驗,獲得成功。到此為止,人類終於能夠呼風喚雨了。

隨著人工降雨野外作業的頻繁進行,科學家們收集到的資料也越來越豐富,科學家們逐步認識到,人工降雨與雲的性質、雲的狀態、催化的時間、催化的部位、播灑冰核的數量、周圍的條件等許多因素有關。不弄清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盲目地對雲進行催化,是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的。有時反而影響了雲的發展,減少了降水。

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開始於1958年。由於工農業生產迫切需要用水,人工降雨的工作很快就發展起來了,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北京地區的冷雲增雪試驗,吉田水庫和新安江水庫的增水試驗,以及吉林、內蒙、陝西、新疆、山東、四川等地的大量試驗。通過科學家的分析計算,試驗的效果是明顯的,而且,還積累了不少關於雲的知識。

F. 人工降雨的原理

原理及方法
冷雲催化
在溫度低於 0°C的冷雲降水過程中,冰晶濃度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降水粒子濃度的實測資料和理論估算,只有當冰晶濃度達到1個/升或更高的量級時,才有較高的降水效率。對因冰晶濃度不足、降水效率很低的自然雲,若在其過冷卻部位播撒成冰催化劑,就可以增加冰晶濃度。每克乾冰或碘化銀,可產生1012個以上的冰晶,若用幾百克,就可以使幾十立方公里雲體的冰晶濃度達 10個/升。這些人工冰晶通過伯傑龍過程迅速增長,促進冷雲降水過程,使降水量增加。一些比較嚴格試驗的統計分析表明,冷雲催化可以增加降水量10~20%。如果人工冰晶的濃度很大,則形成的雪晶的平均尺度較小,它們從雲中下落到地面的時間較長,在氣流的作用下,會落到下風方向更遠的地方而改變降水的分布。 人工降雨
冷雲催化的溫度條件:人工降水的效果同雲的自然條件有密切關系。就冷雲催化而言,雲中的溫度條件十分重要。就整個雲體而言,雲頂溫度一般最低,常將它作為估計雲中自然冰晶濃度的參數。當雲頂溫度低到一定程度時,雲中常會形成大量冰晶,這時用人工方法增加冰晶,效果就不顯著。反過來,雲頂溫度如果太高,碘化銀等催化劑的成冰能力就太低,也不利於人工催化。所以對冷雲催化法增加降水來說,雲頂溫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一些地形雲和積雲的人工降水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表明,當雲頂溫度處於-10~-25°C時,人工降水的效果比較明顯。這一最適宜的溫度區間,稱為播雲溫度窗。鑒於降水過程的復雜性,採用不同催化技術時,必須研究各類雲中最有利的溫度條件或其他條件。
暖雲催化
在溫度高於 0°C的暖雲里,降水主要在雲滴碰並過程中得到發展。雲滴越大,碰並增長就越快。計 人工降雨
算表明,當雲滴半徑超過0.04毫米時,就可以迅速碰並而長成雨滴。在那種大雲滴的濃度不足的自然雲中,播撒大量半徑大於0.04毫米的水滴,就能夠促進降水過程。計算表明,每克水可以形成約幾百萬個大雲滴,要催化10立方公里的雲體,則需要幾噸水。若往雲中播撒一定大小的吸濕性物質顆粒或者溶液滴,它們能在雲中吸濕而迅速長成大雲滴,這樣所需的催化劑量,就用不到水的十分之一。 除了播雲以外,法國和蘇聯有人試驗在地面加熱,造成人工上升氣流的方法,試圖在一定氣象條件下激發或增加降水。美國有人設想利用瀝青或碳黑吸收太陽輻射,提高局地空氣的溫度,促進雲的發展以增加降水。中國有人研究過爆炸對降水的影響。這些人工降水方法的研究,都還處在探索的階段。
動力催化
通過冷雲催化使雲中產生大量冰晶,所釋放的潛熱將改變積雲的宏觀動力過程而增加降水。它是60年代在人工降水試驗方面的一項進展。積雲中上升氣流的速度,主要決定於雲內外溫差造成的浮力。在發展旺盛的積雲內,存在著大量過冷水滴。在這種雲中播撒大量的成冰催化劑時,能使過冷水滴凍結而釋放潛熱,水汽在冰粒表面凝華時也釋放潛熱。估計這兩種潛熱足以使雲中局部溫度升高0.5°C左右,這將加大浮力而促使某些積雲的上升氣流速度增大,雲體擴展,生命期延長,結果使進入雲體的水分總量增大而增加降水量。雖然動力催化同一般冷雲催化所用的催化劑一樣,但著眼點不同,動力催化所用的催化劑量必須大大增加,才可能收效。積雲動力催化在50年代曾作過初步的嘗試,但周密設計的積雲動力催化試驗,直到1963年才開始。J.辛普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所做的隨機試驗表明,催化後積雲的雲頂平均增高1.6公里,平均雨量增加1.7倍。他指出,催化後雲頂增高量同大氣層結(見大氣靜力穩定度)有密切的關系。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作過類似試驗,但效果不一。有人對整個地區積雲群體進行過動力催化的隨機試驗,初步結果表明有增雨的效果。

G. 大氣降水的D和<sup></sup>O組成及其分布

Craig(1961)最早研究了全球范圍內的400個河水、湖水和大氣降水樣品的D和18O組成,發現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之間存在線性相關關系:

地下水科學專論

式(3.4)又稱為Craig方程,而在δD和δ18O關系圖上的直線又稱為全球大氣降水線,如圖3.3所示。

大氣水的D和18O組成具有如下特徵:①δD與δ18O呈線性關系,直線的斜率為8,截距為10;②大多數地區大氣降水的δD與δ18O為負值;③δD和δ18O的大小與地理位置有關,並隨距蒸汽源的距離增加而減少,因為海洋水為蒸發源,其δD和δ18O值為0,蒸發越強烈,重同位素越貧;④靠近赤道的水樣點多落在大氣降水線右上方,靠近北極和南極的水樣點落在大氣降水線左下方。

世界各地不同地區的大氣降水方程與Craig方程往往略有偏離,表現在直線的斜率或截距有所差異。例如北京地區的大氣降水方程為δD=7.3δ18O+9.7,廣州地區為δD=6.97δ18O+2.59,上海地區為δD=8.2δ18O+15.8,烏魯木齊地區為δD=7.96δ18O+9.57(王恆純,1991),而中國的大氣降水方程為δD=7.9δ18O+8.2(鄭淑蕙等,1983)或δD=7.7δ18O+7.5(王東升,1993)。

圖3.3 河水、湖水、雨水和雪樣品的δD與δ18O變化(據Craig,1961)

水樣的δD和δ18O數據點在δD-δ18O關系圖上的不同位置,反映了水樣不同的來源或形成。如果數據點落在大氣降水線上或附近,說明水樣是大氣水起源的。一般在溫度低、寒冷季節及遠離蒸氣源的內陸且海拔高、緯度高的地區,其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數據點落在大氣降水線的左下方,反之,數據點落在大氣降水線的右上方。蒸發強烈的地區,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數據點落在全球大氣降水線下方,局部地區大氣降水線斜率小於全球大氣降水線斜率,斜率越小(偏離越遠),反映蒸發作用越強烈。局部地區大氣降水線與全球大氣降水線的交點,可以反映出蒸氣源水的原始平均δD、δ18O值。兩種不同端元的水發生混合,則混合水的數據點落在兩種水數據點連線之間,其位置可以近似反映水的混合程度。

大氣降水δD和δ18O值的分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大體上存在如下特徵。

(1)溫度效應

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值與溫度大體上存在正相關關系,溫度逐步下降時,大氣降水中的δD和δ18O值變得越來越小。例如,Dansgaard於1964年建立了全球平均年降水的δ18O和δD值與表面空氣溫度之間的線性關系:

地下水科學專論

式中:T為氣溫,℃。一般來說,年平均氣溫每下降1.1~1.7℃,大氣降水的年平均δ18O值下降1。另外,還建立了某些局部地區大氣降水的年平均δ18O值與年平均氣溫的近似關系,例如,在北半球為δ18O=0.521T-14.96;在中國為δ18O=0.176T-10.39;在中國的烏魯木齊為δ18O=0.417T-15.202。然而,由於溫度和大氣降水的季節性變化以及地形變化等的影響,在一些區域或地方,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值與氣溫的關系會偏離線性關系。

(2)緯度效應

從低緯度到高緯度,大氣降水的重同位素逐漸貧化,即δD、δ18O值降低。例如,北美和歐洲大陸每增加1緯度,δ18O值減少0.5~0.6;在南極,每緯度δ18O的變化值為-2;在我國東北地區,有δ18O=-0.24NL+0.04,δD=-1.84NL+6.88(NL代表北緯度數)。

(3)大陸效應

在大陸上,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值隨遠離海岸線而降低。這是因為最先凝聚形成的雨水相對富集較重的同位素,向內陸方向水蒸氣則相對貧重同位素。在美國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地區,自太平洋至Alberta平原跨過加拿大Cordillera高度地形起伏的大陸邊緣,隨著遠離海岸和高程的升高,溫度降低,δ18O值減小(圖3.4)。

圖3.4 大陸邊緣地形起伏較大的加拿大西部山區大氣降水的δ18O值變化(據Clark等,1997)

(4)高程效應

在大陸上,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值隨地形高程的升高而降低。不同地區高程效應差別很大,一般來說,高程每升高100m,δ18O值減少-0.15~-0.5,δD值減少-1~-4。例如,在法國δ18O的高度梯度為-0.15/100m,義大利為-0.34/100m,中國為-0.31/100m。在圖3.4中,δ18O值的變化,既受到大陸效應的影響,也受到高程效應的影響。對英國哥倫比亞地區西部海岸山脈採集了高程250~3250m之間的11個大氣降水樣品,結果表明其δ18O值的高度梯度為-0.25/100m(Clark等,1997)。美國俄勒岡州中北部Cascade山區大氣降水的δD與高程大體上呈負相關關系(圖3.5)。利用高程效應,可以將高海拔地區和低海拔地區補給的地下水區別開來,也可以估算地下水的補給區高程。

(5)降雨量效應

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值與當地降雨量存在相關關系,一般來說,降雨量越大,其δD和δ18O值越低。例如,在赤道附近的島嶼有δ18O=-0.015P-0.047(式中P為降雨量);在廣州有δ18D=0.0099P-2.7467;在昆明有δ18O=-0.0226P-4.469(王恆純,1991)。

圖3.5 美國俄勒岡州中北部Cascade山區水樣δD與高程的關系(據Ingebritsen等,1989)

(6)季節效應

大氣降水的δD和δ18O值一般在夏季較高,冬季較低。這樣的變化在內陸地區較為明顯,在赤道島嶼和熱帶則不很明顯。

H. 1978年全世界發生的大事件

1978:
歷史上最大一次海洋污染事件發生在1978年3月16日 夜,美國標准石油公司的超級油輪艾莫科.凱迪斯船舵失去控 制,隨之在法國布列塔尼海岸擱淺,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 次油輪溢油,也是損失最大的一次海岸擱淺航海污染事件。

價值1500萬美元的艾莫科油輪和2400萬美元的中東原油損失 在冰冷的海水中,溢出的原油形成一條寬18海里、長80海里 的海上油河,污染了130海里風景如畫的海岸。

6000名志願人員在法國軍隊配合下,從岸邊和港口海面 收集起25000噸原油。死於溢油污染的各種鳥類達10000隻。 還不得不把5000噸被原油嚴重沾污的牡蠣處理掉。法國政府 花費了9500萬美元補償溢油污染所造成了損失和清理溢油 所需的開支。布列塔尼地區居民的損失達3000萬美元。這次 海洋污染事件直接經濟損失達1億多美元。
1968:1968年日本的米糠油事件。日本北九州的一家食用油加工廠用有毒的多氯聯苯作脫臭工藝中的熱載體,因管理不善,毒物滲入米糠油中。這年3月,成千上萬只雞因吃了米糠油中的黑油而突然死亡。不久,人也因食用米糠油而受害。至7--8月份,患病者超過5000人,共有16人死亡。一時間,恐慌混亂籠罩著日本西部。
1988:
厄爾尼諾使中國的氣候也十分異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華南降雨頻繁,長江流域、兩湖盆地均出現嚴重洪澇,一些江河的水位長時間超過警戒水位,兩廣及雲南部分地區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華北和東北局部地區也出現澇情。拉尼娜也會造成氣候異常。中科院院士、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巢紀平說,現在的形勢是:厄爾尼諾的影響並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響又開始了,這使中國的氣候狀態變得異常復雜。一般來說,由厄爾尼諾造成的大范圍暖濕空氣移動到北半球較高緯度後,遭遇北方冷空氣,冷暖交換,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後,夏季到來,雨帶北移,長江流域汛期應該結束。但這時拉尼娜出現了,南方空氣變冷下沉,已經北移的暖濕流就退回填補真空。事實上,副熱帶高壓在7月10日已到北緯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緯18度,這種現象歷史上從未見過。

「拉尼娜」它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渡現象。這種水文特徵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乾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科學家認為:「拉尼娜」這種水文現象對世界氣候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將會給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帶來較多並持續一定時期的降雨。

I. 為什麼法國巴黎是避暑勝地呢

巴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首都巴黎人口為215萬(截至2007年1月1日),包括市區和郊區的巴黎大區人口1149萬。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巴黎市政府非常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盡管城市用地十分緊張,政府還是盡一切可能在城市社區中增加綠地、花園和樹林,以提高城市社區的環境質量,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巴黎是藝術之都,也是鮮花之都。無論是在房間里、陽台上、院子中,還是在商店裡,櫥窗前和路邊上,到處都有盛開的鮮花,到處都有迷人的芳香。至於那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常常讓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巴黎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對城市的寶貴自然財產——樹木進行有效保護的城市。「樹木報告」記載了巴黎為保護樹木所作出的決定和行動。例如,巴黎通過地方法規,鼓勵保護公共綠地和私人綠地;與土地開發商簽訂協議,保護建築工地的樹木;為了便於管理,巴黎已經為城市的每一棵樹木建立了檔案和辨認卡片。同時,城市的園林技術專家,經過研究,提出了「綜合性生物保護控制計劃」,為的是提高植物的抗污染和病蟲害的能力,提高生物的多樣性,達到植物衛生的平衡。現在城市已經很少使用殺蟲劑,而是通過投放瓢蟲來進行生物防治;土壤透氣性也是靠增加蚯蚓數量來提高。
巴黎是法國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在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時尚、藝術、娛樂、傳媒等領域對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力。巴黎還同紐約、倫敦和東京一起被公認為世界四大都市之一。2008年,巴黎及其地區的GDP為8134億美元,超過法國GDP的四分之一。巴黎的紡織、電器、汽車、飛機等工業都非常發達,時裝和化妝品工業更是舉世聞名。巴黎設有許多世界性的大銀行、大公司、大交易所,它們以巴黎為基地,積極開展國際性業務,構成了一個國際性營業網。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商會(ICC)、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更重要的是,巴黎大街上滿是浪漫的美女,你說去嗎?

閱讀全文

與冰冷的降雨法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跑路小孩到基地名字電影 瀏覽:97
大疆Pocket2用電影鏡頭 瀏覽:243
抖音生成電影圖片怎麼弄音樂 瀏覽:729
一部電影食人魚吃人 瀏覽:532
英文電影螺絲釘 瀏覽:912
玩具牛仔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579
關於托雷基亞奧特曼的大電影 瀏覽:830
感恩感人電影大全 瀏覽:660
法國電影墮落在線觀看 瀏覽:803
電影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演員表 瀏覽:797
國語電影多瑙河之波完整版播放 瀏覽:630
大傻哥買肉包是什麼電影 瀏覽:970
戰爭的角落電影完整版 瀏覽:113
台灣電影說話一會普通話 瀏覽:3
老電影演員重聚 瀏覽:994
香港電影什麼頭 瀏覽:412
少林足球音樂國語版電影 瀏覽:336
異星入侵電影完整版 瀏覽:749
電影蝴蝶法國在線看 瀏覽:891
鋼鐵俠3下來看什麼鋼鐵俠3後接的什麼電影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