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薦幾部好看的海戰電影
1、《怒海爭鋒》。風帆戰列艦時代兩艘英國和法國之間戰艦的對決。
2、《海軍上將》。講述了荷蘭傳奇人物海軍上將米希爾·德·魯伊特的故事。
3、《獵殺U571》。二戰期間美軍智獲德軍通訊密碼的故事。
4、《從海底出擊》。二戰德軍一首U型潛艇的故事。
5、《虎虎虎》。日本視角珍珠港
6、《珍珠港》。美國視角珍珠港
7、《決戰中途島》。中途島海戰
『貳』 推薦幾部專門講海軍和水兵的電影。
海軍陸戰隊
珍珠港
虎虎虎
費城試驗
叛艦喋血記
電視劇有波濤洶涌 驅逐艦艦長 水兵俱樂部
『叄』 有人看過這個電影么~求電影名字!
中文名:深淵
英文名:TheAbyss
別名:無底洞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ron
主演:邁克爾·比恩MichaelBiehn埃德·哈里斯EdHarris瑪麗·伊麗莎白·馬斯特蘭托尼奧MaryElizabethMastrantonio邁克爾·比奇MichaelBeach迪克·沃爾克DickWarlockChrisAnastasio約翰·貝德福德·勞埃德.
上映:1989年08月09日(美國)
地區:美國(拍攝地)
對白:英語
評分:7.4/10(19843票)
顏色:彩色
時長:劇場版146分鍾;導演剪輯特別加長版,片長171分鍾
類型:劇情科幻驚秫冒險動作
分級:瑞典:15英國:15西班牙:13阿根廷:13澳大利亞:M法國:U加拿大:PG美國:PG-13智利:14挪威:15
...Whenyoulooklongintoanabyss,theabyssalsolooksintoyou.
——FriedrichNietzsche
當你在探索深淵時,深淵也正探索著你——弗里德里希·尼采
美國核潛艇蒙大拿號航行在加勒比海深水下面時,突然闖進一片不明原因的探測信號盲區。潛艇穿過盲區後,由於躲避不及,一頭撞在海底岩壁上,沉沒在一條深不可測的海下深淵旁。海軍軍方接到呼救信號,立即派直升飛機來到出事海域附近的石油勘探船探險者號上。在探險者號定位飄浮的海下,高壓潛水鑽台深海之心號上的工長巴德接到電話,海面上的軍方負責人和石油公司負責人命令鑽台上的所有人員立即配合軍方營救核潛艇。接著,軍方派出由科菲中尉率領的搶救組和巴德的妻子、石油公司女工程師琳賽一起來到水下鑽台。
巴德近來一直與琳賽不和,兩人一見面就不斷發生爭吵,巴德十分不快。琳賽與巴德等人分別駕駛幾艘工程潛艇找到失事核潛艇,科菲和巴德帶領各自人員進入失事潛艇,發現裡面已經灌滿海水,艙內到處飄著艇內官兵屍體。這情景讓巴德帶來的潛水員賈默驚慌不安。為了讓賈默鎮定下來,巴德讓賈默在原地等待,自己繼續向前搜索。不料,巴德遊走片刻,水下出現賈默從未見過的奇特物體,賈默被嚇得掉頭撞在艙門上,背上的供氧器被撞壞。巴德和科菲及時趕到,救出嗆昏過去的賈默。
幾乎與此同時,在核潛艇外駕駛工程艇的琳賽也與那個奇特物體遭遇,物體遊走後,艇內的動力才重新恢復。搶險隊回到深海之心鑽台,琳賽因為奇特物體的來歷與巴德爭執不下,科菲中尉則認為這是蘇聯人的陰謀。琳賽對科菲的看法不以為然,把情況匯報給海面上的軍官。軍官也認為這不像是蘇聯人所為。這時,科菲帶人擅自前往失事核潛艇,拆下一枚核導彈秘密運回深海之心。海面上氣候越來越惡劣,狂風巨浪把探索者號雙體船上的起重機颳得倒塌下來,起重機鐵臂墜落入海,筆直向深海之心號砸來。鑽台里的人們眼睜睜看著有管道與鑽台相連的鐵臂向自己頭頂飛速墜落,最後幸而落在鑽台旁邊,卻又差一點把鑽台拖下深淵。
一場大難過去,鑽台被碰撞得四處進水,轉眼間鑽台上已經死傷數人。海面上的探索者號因為風浪太大已經開走,鑽台上的人們只有自己修復鑽台。琳賽獨自潛水到鑽台外補修鑽台,隨身的電力又一次無故中斷。她發覺,那個藍色的神秘怪物又一次出現在面前,怪物遊走後又一個明亮物體游來,還伸出觸手與她的手互相撫摸。琳賽欣喜地回到鑽台艙內,把自己剛拍下的照片沖洗出來給大家看,並認為這是某種並非人類的智能生物。琳賽看到的情形使科菲中尉萬分驚恐,他和手下人暗暗把核彈頭拆開,准備用這枚核彈頭和他認定的蘇聯特工部隊決一死戰。琳賽得知情況去勸阻科菲,但此時的科菲卻似乎已經精神狀態不太正常。這天夜晚,科菲突然把巴德、琳賽等人扣押起來,獨自駕駛裝載了核彈頭的工程艇潛出鑽台。巴德等人沖出房間後追上科菲,同琳賽駕駛另一艘工程艇攔截科菲。雙方在海下展開一場生死搏殺,科菲的潛艇終被撞破,連同核彈頭一起葬身在無底深淵里。琳賽的潛艇也被撞破,幸而巴德身穿潛水服把琳賽救回鑽台。
巴德不顧生命危險,換上深水抗壓潛水服下潛到深淵底下,冒死找到科菲帶下深淵的核彈頭,並拆下了彈頭上的引信。就在巴德隨身攜帶的氧氣耗盡,生命垂危的時候,奇特物體再次出現,拉著巴德來到輝煌的外星人基地,挽救了巴德的性命。海面上風平浪靜,探索者號開回來尋找深海之心。海底浮上一個巨大物體,外星人基地帶著絕處逢生的巴德把深海之心和探索者號一齊托出海面!
『肆』 十部頂級海戰電影是什麼
十部頂級海戰電影有:《超級戰艦》《盛夏獵戶座》《男人們的大和》《菲利普船長》《怒海爭鋒》《獵殺U-571》《虎!虎!虎!》《從海底出擊》《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甲午風雲》。
1、《超級戰艦》
簡介:該片上映於2012年,是由彼得·博格執導的科幻海戰電影,講述了美國海軍軍官霍普中尉被上級派往瓊斯號上履行職務,在一次海上演習時,艦隊驚動了隱匿在太平洋深海的外星巨型母艦,來者不善,人類為保衛地球,力阻浩劫,在海上與外星戰艦展開殊死戰斗的故事。
『伍』 求一部電影!!
怒海爭鋒
故事發生在1812年,當時的法國正處在拿破崙戰役時代,為了擴張自己的海上霸權,法國人的戰艦頻頻發動戰爭。號稱「幸運船長」的傑克·奧伯瑞(羅素·克洛),是英軍新任的艦長,他結識了外科軍醫斯蒂芬·馬突林之後,邀請對方和他一起同船出海,做第一次遠征,探索世界的奧秘和無盡的財富。
年輕氣盛的傑克行事素來強悍,踏上海洋征途後,一路帶著船員經受了海上風暴的考驗,更多次沿途痛打法國和西班牙的戰艦。這兩個國家的海軍強權勢力勾結在一起,企圖把傑克和他的「奇跡」號趕盡殺絕。
就在船在開往巴西的時候,傑克他們遭到西班牙大型炮艦的猛烈攻擊,由於對方武器實在太先進了,「奇跡」遭到了重創。更讓人擔心的是,傑克不僅要對抗西班牙戰艦的追擊,還要面臨意見不一的軍醫斯蒂芬為爭權而引發的內訌。
為了捍衛國家的尊嚴,更為了取得戰爭勝利的先機,傑克做出了一項非常冒險的決定,不再躲避追擊,而是異守為攻,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大洋,去追蹤重創他們的敵艦,與對方展開殊死一搏。這樣一來,不僅國家的命運和榮譽懸於一線,所有船員更有可能全部陷入有去無回的境地。
在彌漫著硝煙與炮聲的冒險旅程中,傑克見識到了一個他前所未見的新世界。最後,一個由勇氣締造的奇跡,從不可思議的想法變成了名垂青史的現實,他們成功地虜獲了全部敵人……
『陸』 求一部電影 我只知道小部分內容
潛龍轟天
中文片名
潛龍轟天
英文片名
Under Siege
更多中文片名
魔鬼戰將
戰艦喋血
絕處逢生 1
絕處逢生1
更多外文片名
Dreadnought .....(USA) (original script title)
Piège en haute mer .....(France)
影片類型
動作 / 驚悚 / 劇情
片長
103 min
國家/地區
法國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SR
級別
Finland:K-18 Australia:M Sweden:15 UK:15 Spain:13 USA:R Canada:PA Canada:13+ Norway:18 Germany:18 South Korea:18 Canada:16+ Argentina:16 Canada:A Canada:AA Singapore:M18 South Korea:15
製作成本
$35,000,000 (estimated)
演職員表
[編輯本段]
導演
安德魯·戴維斯 Andrew Davis
監制
阿諾恩.麥爾琴 Arnon Milchan
史蒂文.西格 Steven Seagal
史蒂文.魯瑟 Steven Reuther
編劇
J.F. Lawton .....(written by)
演員
史蒂文·席格 Steven Seagal .....Casey Ryback
湯米·李·瓊斯 Tommy Lee Jones .....William Stranix
加里·布塞 Gary Busey .....Cmdr. Krill
埃麗卡·埃倫尼克 Erika Eleniak .....Jordan Tate
科爾姆·米尼 Colm Meaney .....Doumer
製作人
Jack B. Bernstein .....co-procer
Gary W. Goldstein .....executive procer (as Gary Goldstein)
J.F. Lawton .....executive procer
Peter Macgregor-Scott .....co-procer
Arnon Milchan .....procer
Steven Reuther .....procer
史蒂文·席格 Steven Seagal .....procer
密蘇里艦是美國最強大的戰艦,恐怖份子和副艦長里應外合欲將載有核彈頭的戰斧導彈賣給軍火販子,但他們萬萬料想不到大廚雷白,以一擋百,消滅了所有恐怖份子,破壞了他們的計劃。
幕後製作
[編輯本段]
好萊塢佛教徒史蒂文·席格主演眾多動作片中劇情最豐富可觀的一部,被稱為「不喜歡席格的影迷也可以欣賞的席格片」,堪稱是一部海上版的《終極警探》。導演展示了流暢而緊湊的敘事手法,沒有絲毫拖泥帶水,席格的廚師角色也有一點形象上的小突破。當時正在策劃的《終極警探3》原本編有相似的故事,因此只好中途改弦易轍。1995年的續集《暴走潛龍》(Under Siege 2: Dark Territory)講咱們的廚師英雄打擊恐怖分子的動人事跡。這一次他換了個場地,改在一列行駛在「黑暗疆域」的高速火車上。犯罪主謀是一名高科技專家,計劃劫持豪華的大陸列車,將一枚具有超級摧毀能力的人造衛星瞄準五角大廈的核子反應爐,如不獲巨款就要炸毀東南方的大城市。不過別害怕,壞人的陰謀是不會得逞的。
『柒』 求個電影名
波羅地海海盜
故事發生在14世紀的歐洲。小男孩Stortebeker,一個漁夫的兒子,在他的雙親被殘酷的Wallenrod家族殺害之後,他的命運從此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從那時候開始,這個小男孩便立志終身為正義與自由而戰。7年過去了,小男孩長成了勇敢的男子漢,當他重回舊地的時候,遇上了青梅竹馬Elisabeth。但令他震驚的是,Elisabehth竟然要嫁給他的殺父仇人的後代Simon Wallernrod。 Elisabeth的父親是當地一個商會中備受尊敬的人。當時在波羅的海南部海盜作亂,為了保護商會船隊不受影響,她的父親不得不前往哥本哈根向他們的盟友瑪格麗特女王求助,Elisabeth也跟上了。但是瑪格麗特女王非但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反而把Elisabeth扣為人質。此時的Stortebeker為了磨練自己,偷偷地上了一條由Wallernrod家族掌管的船上。在船上,他解放了一眾備受Wallernrod家族的人折磨的水手,並收復了他們組織成一個新的海盜集團。 受到那些無畏的海盜的吸引,瑪格麗特女王打算在Stortebeker和Wallernrod之間挑動一場戰爭。當然,她的真正目的其實是既消滅了這幫海盜又能控制住商會。她的工具當然就是Elisabeth了-Wallernrod的未婚妻,Stortebeker的最愛。在Stortebeker到達了哥本哈根之後,他終於遇上了世仇Wallernrod。但是他為了要留下力氣來對付對手,所有並沒有在女王的人身上花了太多的精力。但是Wallernrod也不是省油的燈。作為報復,他摧毀了海盜們的家園並且殺光了他們的家人。被推到極限的Stortebeker終於決定要連本帶利地把一切都還給Wallernrod...
『捌』 急急急!《「諾曼底」號遇難記》寫作背景
《最蒼涼的海岸》http://tiebacommit..com/f?kz=196017960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國和英國的2390架運輸機和846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空降師向南疾飛,准備在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著陸。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底登陸」的開始。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事先選定的德軍海岸的10個炮壘,投下了5853噸炸彈。天亮以後,美國第八航空隊又出動了1083架轟炸機,在部隊登陸的前半個小時,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下了1763噸炸彈。接著,盟軍各種飛機同時出動,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5點50分,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盟軍的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諾曼底海灘成了一片火海,地動山搖。
進攻部隊由運輸艦送到離岸7到11英里的海面,然後改乘大小登陸艇按時到達預定攻擊的灘頭。跟在後面的是運載重武器和裝備的大型登陸艇。
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諾曼底海灘,位於法國的西北部,從東到西有5個灘頭——劍灘、朱諾灘、金灘、奧馬哈灘和猶他灘,全長約50英里。登陸計劃第一批進攻部隊是5個師,每個師佔領一個灘頭。
6點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灘和猶他灘登陸。美軍第七軍第四師在猶他灘沒費多大勁兒就登上海岸了,只遇到斷斷續續的炮擊。3個小時內,他們就肅清了守衛這個地區的敵人,後續部隊和裝備也源源運到岸上。但在奧馬哈灘,美軍第七軍第一師的情況並不妙。大浪,晨霧,加上硝煙彌漫和側面的氣流,把部隊折騰得精疲力盡,登陸時又遭到敵軍炮火的襲擊。一時間,死傷的士兵布滿了海灘。而下一批進攻的部隊也遭到同樣的不幸。在這危急關頭,美軍兩個突擊營用繩梯爬上了海岸上的懸崖峭壁,奪取並摧毀了敵人的一座炮台。但是敵人繼續猛烈射擊,把美軍阻擋在海灘邊上。美軍第一步兵師長許布納當機立斷,要求海上的驅逐艦冒著可能殺傷自己人的危險,向德軍炮群和火力點進行近距離的轟擊。驅逐艦的大炮果然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不一會兒,工事里的德軍就舉手投降了。經過美軍第一師的艱苦血戰,終於佔領了一條縱深不到兩英里的灘頭陣地。
英國第二軍團的第五十師於7點20分開始在金灘登陸。他們開始遇到一些困難,但逐漸摧毀了德軍的抵抗。到黃昏時,他們進入了內地5英里。
在朱諾灘,加拿大的第三師在肅清灘頭的德軍之後,進展最快,當晚就到達了岡城——貝葉公路。
英國第三師在劍灘上也遇到激烈的抵抗。黃昏時,他們就同空降的第六個兵師會會了。
當天傍晚,盟軍已在歐洲大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傷亡人數比預計的要少。有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都上了岸,後續部隊也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成功了。
希特勒吹噓他的長達2500英里「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為什麼不堪一擊呢?原來每年6月,英吉利海峽總是狂風大作,惡浪滔天,艦只行駛艱難。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將軍都認為在這個氣候惡劣的6月里,盟軍是不會發動進攻的。6日凌晨2點左右,駐守在巴黎的德軍總司令部接到報告說,有美英空降師著陸,看來像是一次「大規模行動」。但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卻認為這是盟軍聲東擊西的手法,並不在意。接著,西線德國海軍部隊又向總司令部報告說:據海岸雷達報告,熒光屏上有大量黑點,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向諾曼底海岸進發。而德國西線的參謀長卻回答:「什麼?在這樣的天氣里?一定是你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一群海鷗吧?」後來,當他終於看到形勢不好,請求希特勒出動兩個裝甲師去對付盟軍空降師時,希特勒卻禁止動用他的這支戰略預備隊。希特勒還是堅持認為這只是牽制性的佯攻,認為盟軍一定會在加來地區登陸。
希特勒中了盟軍總部的疑兵之計了。在諾曼底登陸以前,盟軍偽裝集結了一支艦隊,發出大量電訊,造成假象,好像盟軍總部設在英國的肯特郡;又讓以勇猛著稱的美國巴頓將軍在肯特郡街頭散步,而德國情報人員正斷定他是盟軍總司令。在進攻前夕,英國飛機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的海岸雷達上顯示出,好像盟軍的一支艦隊向東駛去,開往加來。
為了嚴格保密,整個英國南部已同英國其他地區斷絕了一切交通,成了一個大兵營,盟軍為「霸王行動」在這里塞滿了堆積如山的軍事裝備和物資。為了防止泄密,英國政府還中止了英國同外國的一切外交關系,撤消了沿岸的正常航運,把所有船隻用於「霸王行動」的運輸,使得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調動集結軍隊上,沒有任何妨礙。英國政府在這個地區設置了警戒線,任何人未經許可都不得穿過警戒線。每一座帳篷,兵營,停車場和每一支部隊,都仔細地標志在行動的指示圖上。每一支部隊的預定行動都作了准確的安排。這支在諾曼底登陸的軍隊是龐大的,擁有盟軍陸海空三軍287萬多人,戰艦6000多艘,飛機1.3萬多架。這么大的軍事行動的准備工作,德軍竟絲毫不知。
為諾曼底登陸進行的准備工作是巨大而復雜的。改進了許許多多的裝甲車,有供清理海灘的壓路機,有在布雷區開道的裝有掃雷器的裝甲車,有供跨過溝渠的裝甲便橋等,甚至還製造了兩座人工港口,以便登陸部隊卸下裝備物資之用。對於進攻目標的地形偵察,早在一年之前就開始用飛機拍攝從荷蘭到西班牙的海岸線,特別是從1944年4月到6月,共出動飛機偵察4500架次。此外,還有法國地下抵抗組織提供的數以千計的情報。這樣,德軍在歐陸沿海的防禦工事、橋梁、機場、沼澤地區、倉庫、公路、火車站等等,都被盟軍弄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登陸部隊負責人帶著的作戰計劃上,連樹木都標了出來。
到6月12日,盟軍在諾曼底的幾個灘頭已經連結成一條陣線,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軍需物資不斷增加,這些,都保證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8月19日,盟軍佔領了塞納河西岸的芒特。這一天,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月25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從巴黎南門和西門進入市中心。當天下午,法國勒克萊將軍奉命接受德軍投降。
巴黎的解放是諾曼底戰役的結束。德軍有40多萬人傷亡和被俘。德國再次被迫兩線作戰,陷入了蘇聯和美英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之中,滅亡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
作者: 馬蘭亭 2007-5-3 15:11 回復此發言
--------------------------------------------------------------------------------
2 戰略決策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回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復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為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實際上英國一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魚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為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擔任參謀長。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准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也是當然成員。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斗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初步計劃以3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km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2個旅。第二梯隊為8個師,將在兩周內佔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佔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於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准「霸王」計劃。
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計劃,認為突擊正面太窄,在最初攻擊中缺乏足夠的突擊力量,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km,第一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復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km,縱深100km。計劃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佔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一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佔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佔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
圖解: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中)就在諾福克旅館召開了遠征軍最高司令部首次會議,在會議上明確了登陸作戰的綱領,使這次會議成為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會議盟軍。右三為蒙哥馬利將軍
同盟國方面盟軍最高司令一職原擬由經驗豐富的英軍將領來擔任,但丘吉爾知道登陸後美軍人數會大大超過英軍,所以主動提議由美軍將領來擔任。羅斯福總統原打算讓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出任,後來考慮到更需要馬歇爾在華盛頓統籌協調,就由馬歇爾推薦時任盟軍地中海戰區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出任。
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員有:副司令英國空軍元帥特德,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密斯,副參謀長英國陸軍中將摩根,陸軍司令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馬洛里。
陸軍有4個集團軍: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普賽,轄5個軍13個師,在左翼的「金」和「劍」灘頭登陸。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肯·格雷尼姆,轄1個軍3個師,在「朱諾」灘頭登陸。以上2個集團軍作為左翼向卡昂進攻。美國第1集團軍,司令為美國陸軍中將布萊德利,轄5個軍14個師,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作為右翼向聖洛、卡朗坦進攻,這是主攻方向。該3個集團軍組成第21集團軍群,由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任司令。這是登陸第一梯隊部隊。美國第3集團軍由美國陸軍中將巴頓任司令,轄4個軍9個師,直屬最高司令部指揮,作為第二梯隊,將從美第1集團軍開辟的道路投入戰斗,沖出科湯坦半島,穿越布列塔尼半島,迂迴包抄在卡昂與英軍激戰的德軍,徹底粉碎德軍的抵抗,乘勝佔領法國和比利時。
海軍編為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主要由美國海軍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他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為美國海軍少將柯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東部特混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他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為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里諾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金」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為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援。
空軍除了美國第2航空隊和英國第9航空隊,艾森豪威爾還以辭職相要挾,從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手中獲得了由英國空軍上將哈里斯任司令的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由美國空軍少將杜利特爾任司令的美國駐英戰略空軍第8航空隊的指揮權,這樣最高司令部的空軍兵力就有4個航空隊。
空降部隊為美國第82、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的所能集結的最大空降兵力。
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傘兵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斗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斗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
6 德國方面
德國為抗擊盟軍的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即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44年5月,在塞納河以東地區完成了68%,塞納河以西地區僅完成了18%,只有在加萊地區基本完成。
1944年5月,德軍在東線蘇聯戰場有179個師又5個旅,約佔德軍總兵力的65%。在西線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只有歸西線總司令陸軍元帥龍德施泰德指揮的58個師,其中33個海防師,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2個傘兵師。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共才60個師,約76萬人。西線司令部所屬的58個師,編為2個集團軍群,共4個集團軍。B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駐守法國北部,共39個師是西線德軍的主力。下轄第15集團軍,司令是薩爾穆特上將,駐加萊,擁有包括14個海防師,4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在內共23個師;第7集團軍,司令是多爾曼上將,駐布列塔尼半島,擁有包括8個海防師,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在內共14個師。G集團軍群,由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指揮,駐守法國盧瓦河以西地區,共有19個師。下轄第1集團軍,司令為謝瓦萊里中將,駐比利時,共10個師;第19集團軍,司令為松德施泰因中將,駐法國南部,共9個師。
海軍兵力為驅逐艦5艘,潛艇49艘,遠洋掃雷艦6艘,巡邏艦116艘,掃雷艇309艘,魚雷艇34艘,炮艇42艘,總共才561艘中小軍艦,實力非常弱小。
空軍為第3航空隊,作戰飛機約450架,其中戰斗機160架。與盟軍作戰飛機數目相比,處於1比30的絕對劣勢。
在諾曼底地區守軍為第7集團軍所屬的6個師又3個團,其中3個海防師,戰鬥力較弱;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戰鬥力稍強;3個團是2個獨立步兵團和1個傘兵團,總兵力約9萬人。防禦工事也比較薄弱,只構築了若干鋼筋混凝土的獨立支撐點,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戰工事,縱深也只設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礙物。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斷諾曼底將是盟軍的登陸地點,要求加派兵力,隆美爾根據這一指示,將原駐聖洛的第352步兵師調到諾曼底,正是這個新調來的精銳師給在「奧馬哈」灘頭的美軍帶來滅頂之災。
德軍不僅兵力薄弱,而且高層將領之間對於抗登陸的方針也一直存在分歧。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德元帥主張將主力部署在縱深,採取反擊戰術來抗擊登陸;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元帥則主張將主力部署在灘頭,依託海灘工事殲敵於灘頭。兩人爭執不下,互不相讓,最後只好採取折衷方法,一部分部隊部署於灘頭,一部分部隊部署於縱深,這種兵力部署無論在灘頭還是在縱深,都無法形成優勢兵力,既無力在灘頭阻止盟軍的登陸,也無力組織反擊。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更嚴重的是由於兩人對裝甲部隊的使用也存在分歧,希特勒一怒之下將原歸隆美爾指揮的西線機動兵力2個精銳裝甲師改由最高統帥部指揮,這一決定實際上剝奪了西線將領對裝甲部隊的指揮,使隆美爾失去了最令盟軍心驚膽戰的反擊力量。
『玖』 誰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啊
名 稱:來訪者
導 演: Jean-Marie Poiré
主 演: Christian Clavier Jean Reno Valérie Lemercier
上 映: 1993年
地 區: 法國
對 白: 法語
顏 色: 彩色
聲 音: AC3
時 長: 106 分鍾
類 型: 幻想/喜劇
字 幕: 外掛英/韓文
劇情簡介:
12世紀的法國,貴族騎士玫德?瑟伯特和他的僕人安德魯吃了糊塗巫師的一劑「時光穿梭魔力葯水」,結果一覺醒來後,發現自己竟然已身在21世紀的美國芝加哥。 正當莫名其妙的康德和傻乎乎的安德魯被這個陌生喧鬧的城市搞得暈頭轉向、不知所措的時候,他們兩個卻誤打誤撞地結識了康德的後代??漂亮的朱麗婭以及她的未婚夫亨特在他們的幫助下,康德和安德魯總算弄清了身邊所發生的一切,並且漸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康德不盡快回到自己的那個時代,他的後代子孫便不復存在,朱麗婭她們也就會統統消失掉。於是,為了返回家園,康德主僕二人歷盡艱辛,鬧出了一籮筐的亂子和笑話……
1993年,法國高蒙電影公出品的一部非常賣座的科幻喜劇《來訪者》(Les Visiteurs),它不僅在法國及全歐洲賺得了豐厚的票房,甚至在亞洲也有不錯的收益,以至於高蒙公司在當時美國翻拍法國片的熱潮中揚言:決不將翻拍權賣給美國(其實,說實話《來訪者》怎麼看都像是《回到未來》的法國翻拍版)。而且在1998年,高蒙公司又拍攝了《來訪者》的續集《時間走廊:來訪者2》(The Corridors of Time: The Visitors 2),反響依然很好。 可話說到了1999年,不知高蒙公司被觸動了哪根弦兒,終於還是把《來訪者》的翻拍權拱手交給了美國迪斯尼公司??大概是估摸著油水榨得差不多了,再不賣就賣不出去了。不管法國人的算盤是如何打的,反正美國人可覺得撿了個大便宜;迪斯尼立刻投資4000萬美元,如數請來了當年法國版的導演、編劇、演員等原班主創人馬,再加上美國這邊身手不凡的專家,風風火火地拍起了這部美國版的《來訪者》。 對於本片第一男主角讓?雷諾,就不用筆者多費口舌給大家介紹了吧(沒聽說過他的快去惡補一下呂克?貝松的《殺手萊昂》),不過要特別提一句的是:大家在好萊塢片子里見到的雷諾都是以「英雄」形象出現的,可實際上他在法國是以演喜劇而聞名的!《來訪者》就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