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好看的電影,不要所謂的大片
呵呵 我們看來有共同語言!以下都是本人看過認為不錯的片子。有些簡紹是直接Ctrl+v過來的 別見怪。。。
劇情類:
《謎一樣的眼睛》 阿根廷影片,將代表阿根廷沖擊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講述一件普通的強奸案背後的故事。個人認為片子很有深度!
《美麗的凱特》 澳大利亞愛情片,由兄妹亂倫引發的心靈救贖!哥哥愛上了妹妹,故事穿插有序,很美很傷感的一個電影,記錄了青春期,懵懵懂懂的一種對性的認識,很唯美,值得一看!
《雲梯49》 奪面雙雄各拍了一部消防題材的影片,《世貿》大中見小,《雲梯》小中喻大,顯然約翰.特拉沃塔挑了一部更勝一籌的片子。
《逃出克隆島》 2005年的科幻片。一直都聽說 可沒看 最近找來看了下 發現還真是部不錯的片子!
《聽說》 沒有喧囂,沒有渲染,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很舒服!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浮躁的心一下子平靜下來……
《姐弟戀》 姐弟戀不容易,非常不錯的一部電影,看完讓人有種特別的幸福感。
《撞車》 電影構思得太縝密了!佩服!人們每天過著自己的生活,怎能料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可能產生多大的沖擊~電影把不同種族、不同職業、不同階級的人完美地串聯在一起,又讓每個人在正義、邪惡、受害者、施暴者之間不停輪換~~~~
《馬利和我》 淘氣無比的小狗成就主人一段美滿姻緣!
《月球》 科幻題材的影片,看似很平靜的敘事手法~但是看完整部影片後沖擊很大!
《兄弟》非常棒的一部結合了平淡的生活和殘酷的戰爭的片子。貫穿整個片子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一個人需要承擔的責任。
《完美世界》講述的是一個越獄逃跑犯人和人質間的故事,部感人至深的電影。
《姐姐的守護者》很感人的一部片子,細細品味!
《末日危途》一部讓人看了以後不舒服的電影,太沉重了!值的思考的一部好片。
《美麗人生》 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他既是一位好丈夫,又是一個好爸爸,為了家人的團聚,他甚至可以不顧惜自己的生命,在危險重重的監視下穿梭 !
喜劇類影片:
《率性而活》 空前奇特的銀行搶劫案模擬訓練!因為一個老實得死板的巡警使這場模擬訓練弄假成真,艱險的處境似乎無法挽回!
《超速緋聞》 10多歲少女們永遠的偶像南賢秀(車太賢飾)曾經是一名人氣組合的成員,現在雖然已三十好幾,仍舊是最當紅的明星,他主持的電台節目一直是收聽率的冠軍。可是,這樣美好的日子被一位神秘的不速之客打破了,名叫黃貞楠(朴寶英飾)的20歲女孩自稱是節目的忠實聽眾,並且是賢秀的私生女,還帶了一個小孩說是他的孫子。
《陪你到最終》 不要問還能活多久,而是問如何活的更精采!癌末老人艾文頑固、脾氣又差,自暴自棄的他早已決定在醫院病房等死,但他平靜的等死生活,卻被新來的室友凱文整個打亂,與艾文不同的是,凱文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與女友莎菈決定更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於是他們把握在一起的時間,在病房裡開趴、學畫、甚至是打炮。頑固的艾文因此逃離醫院另尋可以讓他安靜死亡的地點,卻遇見堅強又美麗的伊夫林,他深受吸引,在她的陪伴下逐漸敞開心胸,接受凱文的價值觀,但也發現真正害怕死亡的,其實是他自己。。。 片子搞笑 一部帶領您重新思考生命意義的動人佳作! 極力推薦!!!
《歡迎來北方》 一部在法國取得超凡票房奇跡的影片,做為一部法國本土的典型喜劇,描寫了法國北部小鎮溫馨的生活氣息,好酒好客的純朴民風,當然還有那笨拙、聽起來含糊不清的北部方言,裡面相當多的笑料來自於此,由於文化與語言的差異,我們很難理解這其中的韻味,就好比外國人也同樣不了解中國那眾多的方言與其中產生的幽默一樣。 比較喜歡本片的敘事方式,全片始終在一種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進行,感覺起來非常親切(當然除了聽不懂的方言)。也許,本片也給了中國導演一個啟示,小成本、生活化的製造方式同樣也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天才寶貝》 一部搞笑的溫情電影。19歲的高中生俊秀(張根錫飾)經常製造問題捲入麻煩。即使飆車單刀赴會,赤手空拳與17個手持刀棍的傢伙展開混戰也能毫發無傷,只會剩下對手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儼然一個無敵勝利者的酷姿態。這樣一個男人與一個小嬰兒之間的故事。
《比佛利拜金狗》 名貴飾品、鑽石項鏈、美容沙龍常客、名牌服裝換不停...,這樣一隻吉娃娃流浪街頭的故事! 電影演的很好看!
2009年
《傳教士》 哥哥是劣跡斑斑的江洋大盜,弟弟是佈道傳教的祖父,然而陰差陽錯下,兩人互換了身份,由此各自踏上新的旅程。天使與魔鬼的組合演繹出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 一個惡人去當神的使者,去傳播愛!!!劇情很不錯!!
《樂團狂飆》 又一部讓我從頭到尾保持微笑看完的電影。沒有美國青春性喜劇的噱頭,沒有美國大片華麗的特效,只有一群小人物的打打鬧鬧,但是快樂就是這么簡單不是嗎?整部電影充滿了溫馨和愜意!讓你能隨著裡面的音樂擺動,就這么簡單.
《亞當》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或許它會帶來莫名的驚喜,也有可能留下刻骨的傷痛…… 很不錯的輕喜劇溫馨類電影!!
《鼠來寶:明星俱樂部》 一群可愛又搞笑的松鼠,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眼前!電影本身沒什麼好評論的,很格式化的劇情,看看樂樂就好了!!
《聖誕狗狗》美國 冒險事跡不斷的五位黃金獵犬小狗狗!很溫馨的片子。這幾個小狗狗的《神犬也瘋狂》 《雪狗兄弟》 也很不錯! 《無敵當家》6部 也都很不錯!!
《假結婚》 由加拿大移民至美國的瑪格麗特是一個強勢的圖書編輯,事業上有著勃勃的野心。然而,現在卻面臨著移民局的限期遣返令。為了能夠留在美國,她逼迫自己的助理安德魯與其上演一出假結婚的好戲來取得合法的美國綠卡。 桑德拉.布洛克的喜劇電影真的很不錯!
《關於史蒂夫的一切》 同樣是桑德拉.布洛克的喜劇電影,個人覺得比假結婚好。
《流浪狗之家》 16歲的安迪和弟弟布魯斯本是孤兒,收養他們的家庭有一項嚴厲的禁令就是「不準養寵物」,安迪於是不得不為他們取名叫「星期五」的狗狗再趕快找一個新家。偶然間,孩子們發現了一座地處偏僻已經廢棄的旅館,他們因此打算把「星期五」寄存在這里。姐弟倆叫來了朋友,把旅館重新收拾整理了一下,狗狗就此入住了。沒多久,周圍的其他流浪狗漸漸「慕名而來」而引發的災難。。。
《飛屋環游記》 皮克斯製作的動畫片,搞笑但看過之後值得思考的電影!~
《博物館奇妙夜2》 怎麼說呢。。。和第一部相比 遜色很多 但還是不錯
《宿醉》 懸念設置很巧妙,情節設計很搞笑,環環相扣,條理清晰,表演到位,佳作! 推薦!!!
《乖乖女是大明星》 朴實,親切!又一部能保持微笑看完的佳作!!
《瀕臨崩潰的生活》 很輕松很愉快~告訴我們生活就是要ENJOY!!!及時行樂~~~~!
《奔跑的烏龜》 根據轟動韓國的真實越獄事件改編,「明星」越獄犯闖入一個祥和寧靜的小村莊,與平日里只是負責指揮停車場秩序的糊塗幹探大叔狹路相逢! 小人物的艱辛...
《鬥牛》 黃渤主演 呵呵不多說...
《隋朝來客》 電影很有諷刺意味。超女。娛樂圈裡的潛規則,在這里都能夠體現出來。古今的對比。現代社會的混亂。
《七級公務員》 故事的創意上和《史密斯夫婦》有點相似。
《金氏漂流記》 常好的片子,很能觸動人心又很搞笑! 主角上吊自殺突然肚子痛。。。。還能說什麼呢 呵呵!
《愛很復雜》 離婚是電影的背景,婚後的生活是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而主題似乎想表達的是,放下一些東西,你可以從新開始~盡管愛很復雜,但你可以搞定!愛的真諦,復雜而又美好,有時還有些傷感和意外,非常真實!!
《休旅任務》 可憐的老男人,他的選擇不在於: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家庭。而是做為一個中年男人,為了這個家庭而不得不拚命工作。而且不能向妻子,孩子傾訴。因為哥們畢竟是個男人,不是嗎?
體育類勵志影片:
《成事在人》 用體育這種形式去透視一種精神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不得不說體育的魅力就在於它教會我們永不放棄,用靈魂指引,永不妥協!
《弱點》 一個擁有天賦卻無力改變現狀的孩子,一旦獲得了愛、支持和理解,必將取得矚目的成績。
《光榮之路》 是迪斯尼公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運動勵志片,可謂《沖鋒陷陣》和《卡特教練》的綜合體。
《最長的一碼》罪犯與獄警的橄欖球賽,為榮譽他寧可放棄自由。影片的音樂和劇情都太有感覺了!!贊贊贊!
《重振球風》 值得觀賞的勵志片.讓人熱血沸騰.看過本片後感慨萬千,但是電影略顯單調的情節就像是《卡特教練》、《最長的一碼》甚至是《挑戰星期天》等體育勵志類電影的混合體。。
《後繼有人》 From the ashes we rose.我們從灰燼中重生。
《沖鋒陷陣》 誰說黑白混合的橄欖球隊不能拿冠軍?
《果嶺爭雄》 是繼《沖鋒陷陣》、《棒球新秀》、《冰上奇跡》之後,迪斯尼公司又一次拿運動勵志題材開刀,為鯉魚躍龍門式的小人物夢想又平添了一道傳奇的注腳。
《萬夫莫敵》 看美國歷史上最著名橄欖球選手是如何成功的?男人不管是多大的年齡都會放出光芒,男人們飛翔吧!
《喬丹傳人》 這個不算勵志感人。但是 里邊的主人公實在是太誇張了,把NBA里的大牌球星全耍弄了,真是太厲害了,老美拍的東西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單挑》 一部典型的籃球+夢想的電影!
《極地爭雄》 三千英里極限耐力賽馬賽,誰是最後的王者?據美國西部頂尖賽馬手弗蘭克·霍普金斯(Frank T. Hopkins)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是一部充滿著動作冒險與個人救贖的史詩巨作。
《獃獃向前沖》亞當桑德勒主演勵志經典,送水工遇伯樂成球星。這片子真不錯,看的讓人振奮不已~而且挺搞笑的!
《魯迪傳奇 》 橄欖球版《百萬寶貝》,講述追夢人堅定的執著。看完之後,才知道我們以前所謂的努力根本沒有做到,而我們只是在嘴上和心理上做到了所謂的努力。。。
《光榮之路》 很棒的一部影片,喜歡籃球的朋友不容錯過。
《百萬美元寶貝》影片要闡述的真諦就是繼續前進!<keep moving!>雖然不像其他勵志片那樣的完美結局,但比那些更現實,更能鼓舞我們為了理想和目標奮斗,結果並非最重要的,即使失敗,只要能問心無愧的說一句:我想我盡力了!那便是精彩!!
《摔跤王》 在一個不新鮮的英雄遲暮的故事裡包裹了一個理想主義者殉道精神,這讓他在一個平庸的故事裡多了份悲壯和深邃的味道。比起《憤怒的公牛》的史詩感,《摔角王》平實簡單了許多,無論是人物的刻畫還是影片的影像風格都很「藍領」,就像片尾斯普林斯汀的那首主題歌,一生的輝煌暗淡都化作了老男人自顧自的淺唱低吟,孤獨悲涼深入骨髓。
《拳王之路》 雖然劇情單一,但真實的反映了經濟大蕭條時期一個真正有責任的好男人的魅力。男人就應該這個樣子!在責任和困難前永不退縮!!
② 好看的法國喜劇電影,大家推薦一下
看過的,非常喜歡的,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 ),你丫閉嘴(Tais toi),歡迎到北方(Bienvenue chez les Ch'tis),你媽的訥伊(Neuilly sa mère !),您先請(Après vous),小尼古拉斯(Le Petit Nicolas),我最好的朋友(Mon meilleur ami),時空隧道(Les Visiteurs)
③ 求這部電影的名字,內容如下...
《聖誕快樂》Joyeux Noel :和平一夜
片名:Joyeux Noël
譯名:Merry Christmas, 聖誕快樂, 今夜無戰事, 近距交戰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導演:克里斯蒂安·卡西雍(Christian Carion)
編劇 Writer:克里斯蒂安·卡西雍 Christian Carion
主演: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
本諾·福爾曼(Benno Fürmann)
劇情簡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成為數以萬計士兵的惡夢。有人為了從軍而背棄自己的歌唱事業甚至丟下心愛的人;有人放棄神父的職業自願跟隨其年輕助手庄拿芬離開祖家蘇格蘭上戰場;身經百戰的法國陸軍中尉被迫與遠在法國北部家鄉,久患重病還懷上孩子的的妻子別離。終於,平安夜來臨,德國、法國、蘇格蘭軍營史無前例攜手放下武器……本片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仍處於膠著狀態,參戰的歐洲各國在大大小小的戰役里爭奪自己的利益,各個階層的人不斷的捲入到戰爭的漩渦之中。不同命運的普通人被各自的國家機器所驅使,聚集到北方戰線寒冷的陣地里,徘徊於飢餓,嚴寒和死亡之前。
戰場上的流浪貓成了兩邊士兵共同的朋友,抒情感傷的歌聲喚起了士兵對家園和親人的思念,聖誕樹不僅僅是聖誕樹,更是召喚和平的橄欖枝。士兵們爬出壕溝,跨過倒下的戰友的屍體,拋下仇視的眼神走在了一起,雖然明天命運安排的依舊是兵戎相見,甚至是殘酷的倒在對方槍口之下,但是在那一刻,那個聖誕節的平安夜,不再有敵人,有的只是同在異鄉的未亡人。德國戰士凍僵的雙手裡,攥著他們的聖誕禮物巧克力,換來的不僅僅是法國人的葡萄酒,也是底層士兵和下級軍官對和平的企盼。
④ 求法國電影《歡迎來北方》(Bienvenue chez les Ch'tis) 的 百度網盤
鏈接:
《歡迎來到北方》是由百代電影公司於2008年2月27日推出的一部喜劇類型電影。該劇由丹尼·伯恩執導,丹尼·伯恩、凱德·麥拉德等人主演。影片講述了菲利普·阿伯姆斯被調到了北方小城貝格爾工作後發生的故事。
⑤ 馬賽爾·卡爾內的主要作品
卡爾內曾擔任一些電影雜志的記者。1929年他拍攝了處女作、紀錄短片《諾讓——星期天的樂園》。後來他曾為雷內·克萊爾(《巴黎屋檐下》,1931年)和雅克·費戴爾擔任助手。 1936年他開始獨立導演影片。他結識了詩人雅克·普萊衛,後者在此後的十年裡是卡爾內絕大部分影片的編劇。繼《珍妮》和《怪事》之後,兩人合作的《霧碼頭》獲得了巨大成功。普萊衛寫的華美而富於詩意的對白、莫里斯·約倍特的配樂、特羅內設計的布景、肖弗坦的攝影、讓·迦本和米契爾·摩根這對銀幕情侶以及米歇爾·西蒙、皮埃爾·伯拉塞爾的優秀演技,使《霧碼頭》成為法國電影中登峰造極的作品之一。詩意現實主義流派雖不是由卡爾內締造的,但其美學特點在該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隨後,卡爾內又拍攝了《北方旅館》和《天色破曉》。
二戰期間,卡爾內與普萊衛轉向中世紀的題材,拍攝了《夜間來客》和《天堂的孩子們》。後一部影片象一篇關於藝術與現實的偉大演說,將各種不同的戲劇,如鬧劇、悲劇、啞劇、電影,甚至生活本身,作了比較。它由於高雅的風格、均衡的結構、傑出的質量和精美的形式,在戰後國際間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是詩意現實主義的顛峰之作。
1946年由於《夜之門》的失敗,卡爾內與普萊衛分道揚鑣。此後他的導演才能越來越遭到質疑,評論界越來越多地把他昔日的傑作歸功於普萊衛的劇本以及讓·迦本、米契爾·摩根、阿爾萊蒂等人的演技。即使《苔麗絲·拉甘》這樣的優秀作品也無法挽回他的聲譽。1950年代中後期,卡爾內更是被日後成為「新浪潮」導演的一批年輕影評者視為「優質電影」的代表人物,對他大肆抨擊。盡管如此,卡爾內依然繼續拍片,直到1977年才退休,其導演生涯幾乎長達半個世紀。1979年他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這是有史以來作為電影導演獲此榮譽的第一人 。
馬賽爾·卡爾內曾做過克萊爾和費戴爾的助手,他的發展比較晚,但在30年代的作品卻比較多。他曾於1936年獨立導演拍攝了「專門試試身手的風格練習」《珍妮》;此後又導演了詩意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霧碼頭》(1938年)、《北方旅店》(1938年)、《太陽升起》(1939年),以及稍後一些的《夜間來窖》(1942年)、《天國的子女們》(1945年)和《夜之門》(1964年等)。卡爾內的創作與超現實主義詩人、對自作家雅克·普萊衛密不可分,普萊衛幾乎成為卡爾內導演的全部影片的編劇。薩杜爾曾指出:除德呂克之外,法國以前一直忽視電影編劇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認為:印象派之所以未能對國際電影藝術發生什麼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許是在他們中間缺少一個有才乾的劇作家,缺少一個法國的卡爾,梅育所致」。30年代,法國電影編劇開始在法國取得了重要地位,而普萊衛如同是這一時期的一位法國的「卡爾·梅育」。巴贊也曾注意到這一點,並由此還發現:「彷彿為了更好地體現劇作上的這種相關性,同一位演員在不同的影片中體現著平民主人公的同樣悲慘的命運——他就是出現在《西班牙步兵連》、《逃犯貝貝》、《衣冠禽獸》和《太陽升起》中的讓·迦本」。 《怪事》(1937)同《珍妮》一樣成功地表現了倫敦人特有的詼諧。該片雖然一度受到冷遇,但終於在1951年獲得公眾好評。《北方旅店》(1938)與卡爾內的世界觀非常吻合,盡管影片的黑色現實主義更多地來自於文學而不是卡爾內在《霧碼頭》中發展的繪畫氣氛。在這里,愛情、藝術和自由之路都被阻斷,這種原則也同樣貫穿在《天色破曉》(1939)中。早在《公民凱恩》10年前,卡爾內就將回憶電影的戲劇結構臻於完善(在威爾斯的影片中,人物總是在敘述;而在這里,人物在回憶)。在《夜之門》(1946)之前,卡爾內拍攝了《天堂兒女》(19451)這次,詩意現實主義選擇了巴黎,井從中揭示出一種活力多於情慾的新浪漫主義,它與同年拍攝的《亨利四世》和《伊凡雷帝》一起被視為非純電影,既是戲劇,又是電影,被理論家們稱為第三種途徑,從而使許多人放棄了第七藝術的特殊性的觀念。1947年,戰爭結束,新的時代開始,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模式被接受,詩意現實主義不再流行。卡爾內通過《海港的瑪麗》(1950)嘗試突破自己,採用許多與自己過去觀點相悖的做法。摩尼教、瘋狂愛情、命運從此結束。但無論如何,卡爾內再也達不到過去的高度。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躍在法國影壇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劇精神的雷內·克萊爾;使普通人的題材復活的讓。維果;描寫罪犯心理的馬賽爾·卡爾內;以及擅長貴族題材的讓·雷諾阿。他們的作品興趣各有不同,法國的老百姓與美國人相比更喜愛悠闊、輕松的生活,特別是法國人的感情豐富是出了名的。這一切都是形成詩意現實主義的市場。作為當時的法國主流電影的製作者們,一批傑出的知識分子,他們所共同創造、形成的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電影流派,至今仍被人們認為是最具有法國特色的電影流派。
《夜間來客》
1930年:《諾讓——星期天的樂園》《紀錄片》。
1936年:《珍妮》 (對白:雅克·普列維,作曲:柯斯馬,主要演員:弗朗索瓦絲·羅珊,阿貝爾·普雷讓)。
1937年:《怪事》。
1938年:《霧碼頭》(根據馬克奧倫原作改編,編劇:雅克·普列維,作曲:若貝爾,布景:特勞內,攝影:肖弗坦,主要演員:讓·迦本,米歇爾·摩根,米歇爾·西蒙,皮埃爾·伯拉塞爾)。《北方旅館》。
1939年:《天色破曉》(編劇:雅克·維奧,對白:雅克·普列維,主要演員:讓·迦本,敘爾·貝里,阿爾萊蒂,雅克林·勞倫)。
1942年: 《夜間來客》 (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與拉羅區,主要演員:阿蘭·居尼,阿爾萊蒂,敘爾·貝里,F·勒杜)。
1945年:《天堂兒女》(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主要演員:J—L.巴羅爾,阿爾萊蒂,皮埃爾·伯拉塞爾,瑪麗亞·卡沙雷,馬賽爾·埃朗)。
1946年:《夜之門》(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作曲:科斯馬,布景:特勞內,主要演員:伊夫·蒙當,娜泰麗·納蒂埃,S.雷吉阿尼,皮埃爾·伯拉塞爾)。
1949年:《海港的瑪麗》 。
1951年:《朱麗葉特或夢的解答》 ,傑拉·菲利普主演)。
1953年:《黛萊絲·拉甘》(根據左拉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西蒙·西涅萊,拉夫·瓦洛納)。
1954年:《巴黎的空氣》(主要演員:讓·迦本,羅朗·勒薩弗爾)。
1956年:《我來的那個國家》(主演:吉爾培·貝科)。
1958年:《弄虛作假的人》(編劇:卡爾內和西古爾)。
1961年:《空地》。
1963年:《給小鳥吃的繁縷草》。
1965年:《曼哈頓的三間房》。
1967年:《幼狼》。
1971年:《被指使的殺人犯》 。
⑥ 求法國電影:歡迎來北方
發了,請查收 ,發至qq郵箱了
⑦ 求推薦幾部好看的法國電影
我認為好看的法國電影真的太多了。
《巴黎小情歌》
是克里斯托弗·奧諾雷導演的一部音樂片。由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路易·加瑞爾、露迪芬·塞尼耶等主演。故事講述伊斯麥和茱莉這對戀人的愛情似乎走到了瓶頸,他們異想天開找來同事愛麗絲來場三人行,想要為絢爛歸於平淡的愛情增添更多光彩。特別是結尾最後一幕的台詞直指人心。
「愛我少一點,但請愛我久一點。」
總結
我認為法國電影很好看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⑧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片子
中文名稱:北方的納努克
英文名稱:Nanook of the North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22年
電影導演:羅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地區:美國
簡介:
電影中文名:北方的納努克
電影英文名:Nanook of the North
片長:79 min
國家/地區:美國
色彩:黑白
混音:Silent
級別:Germany:6 / Portugal:17 (director's cut) / Canada:G (Manitoba/Nova Scotia/Québec) / Canada:PG (Ontario) / UK:U (re-release) (1947)
上映日期:1922年6月11日 美國
宣傳語:1. A story of life and love in the actual Arctic.
2. The truest and most human story of the Great White Snows.
3. A picture with more drama, greater thrill, and stronger action than any picture you ever saw
IMDb:0013427
導演: 羅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編劇: 羅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演員表: Nanook ..... Himself
Nyla
Cunayou ..... Herself (Nanook's wife)
Allee ..... Himself (Nanook's son)
Allegoo ..... Himself (Nanook's son)
Berry Kroeger
劇情梗概: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的開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個月遠赴北極,和哈里森港的愛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攝影機再現了用梭標獵殺北極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場景。雖然對本片有過「擺拍」是否紀錄片的爭論,但毫無疑問本片仍是紀錄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更是世界紀錄片的光輝起點。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紀20年代,拍攝北極或南極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險電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鏡頭從風俗獵奇轉為長期跟蹤一個愛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現他們的尊嚴與智慧,關注人物的情感和命運,並且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弗拉哈迪所開創的這種拍攝模式直到今天仍為紀錄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攝納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羅伯特·弗拉哈迪出生於美國密歇根鐵山腳下,父親是位探險家。弗拉哈迪回憶說:「當我長到十幾歲時,總盼望著同父親一起探險,我們常常一走就幾個月,夏天劃著小船,冬天穿著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隨父親來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區開採金礦,他喜歡這里天然的原始狀態。後來,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礦產學院,但沒能畢業。據說學校認為弗拉哈迪沒有成為專業礦業者的資格。大學時代也並非沒有收獲,他學會了拉小提琴——這是陪伴他一生的愛好,也遇到了未來的妻子——弗朗西斯·哈賓達。
後來,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極探礦,旅程的最後弗拉哈迪確實發現了一些鐵礦,但開采價值微乎其微。他獲得的唯一獎賞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處小島。他想把探礦中拍攝的膠片剪輯成一部探險影片。就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從桌子上掉下的煙頭把膠片點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燒傷。唯一幸運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膠片燒掉了,他決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拍攝計劃直到1920年才在法國皮毛商雷維永兄弟的贊助下實施。這一年,他已經36歲。
哈德遜港的一間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優秀獵手納努克一家作為主要拍攝對象。第一場拍攝的就是獵海象,拍攝前,弗拉哈迪對納努克說:獵捕海象時如果有任何情況干涉了我的拍攝計劃,一定要放棄捕殺;記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鏡頭而不是它們的肉。
其實,當時愛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經不用魚叉,而是用步槍。為了拍到更為原始的場景,納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獵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後來的影片中一再重復這種拍攝方式,讓人們用父親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業的侵入、人與人的矛盾都被他擋在攝影機鏡頭之外。電影史家稱弗拉哈迪為浪漫主義者。
把戲劇性引入紀錄片
拍出第一批膠片,弗拉哈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沖洗,他的敵人是寒冷的天氣。如何過濾混入水裡的狗毛和愛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樣是個難題。
愛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塊砌成的,叫伊格魯。冰屋通常大約為12英尺寬,弗拉哈迪需要的卻是25英尺。納努克沒造過這么大的冰屋,花了幾天時間實驗,卻一次又一次塌下來,每一次倒塌,同伴們都轟然大笑。
因為冰屋是黑的,納努克用冰做窗戶,還借用太陽的反光照明,這是愛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創造。納努克教兒子射箭的細節淳樸動人,祖輩傳統在勞動的間歇傳遞,簡單的動作傳達出父子親情。
冰屋在拍攝時被迫削去一半,因為沒有照明,拍攝只能在露天狀態下進行,納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里表演起床。結果要真實,為了真實不惜搬演,這是弗拉哈迪的信條,他把懸念和戲劇性引入了紀錄片。
弗拉哈迪在北極生活了16個月,膠片已經用完,准備動身回家,納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捨。弗拉哈迪指著身邊河床的石子說:「會有像石子一樣數不清的人看你的電影。」幾年之後,弗拉哈迪為一些雜志撰寫探險游歷的系列文章,並在妻子的協助下,於1924年出版了《北方納努克》一書。弗拉哈迪在他的書中記錄了愛斯基摩人在北極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在拍片過程中的種種趣事。影片拍完後,第一批觀眾就是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書中這樣描繪:「他們(愛斯基摩人)一直向後看放映機的光源,就像看銀幕一樣,我以為這次放映不會成功。突然一個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們以為海象真的會跑掉。當時屋子裡一片混亂。愛斯基摩人在膠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們開始互相耳語,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間,他們彷彿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給派拉蒙公司,看完樣片後經理走過來,和藹地拍著他的肩膀說,非常抱歉,讓觀眾去看這部片子是勉為其難的,「你到北方去歷盡了辛苦,卻落得這般結局,實在令人惋惜。」幾經周折,最終還是法國百代公司同意發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納努克》在紐約首都劇場公映,一炮走紅,觀眾如潮,一位評論家將《北方納努克》比作古希臘悲劇。《北方納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極探險的結晶,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也為記錄電影提供了一種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攝模式。《北方納努克》是世界記錄電影史光輝的起點。
聽從靈感,再現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納努克》,現在想彌補,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說:您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自己提個預算,請再給我們帶回一個《納努克》。弗拉哈迪認為在北方過了許多年,現在應該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帶著妻子女兒和一個紅頭發的愛爾蘭女傭,來到太平洋小島一個只有百戶人家的波利尼西亞村莊。由於傳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島上人已經開始穿西裝。弗拉哈迪找到村裡的酋長,要求他們穿上民族服裝。為了製造高潮,特地讓一個男孩紋身——當地人稱為刺青,這種成人儀式幾十年前就已經失傳了。儀式前的舞蹈慶典和化妝活動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當地民族古老的風俗習慣搬演的。
在這部名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攝過程中,弗拉哈迪開始嘗試使用搖鏡頭去跟拍一個主體對象,當時還沒有人用過這種拍攝手法。不僅如此,長焦鏡頭和特寫鏡頭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時被使用。在刺青一場中,當針扎進男孩的身體時,弗拉哈迪用特寫鏡頭記錄下了他臉上的痛苦神態,並把攝影機搖向他身邊的母親,把母子間的親情在一幅畫面中表現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個特點,就是毫不遺漏地記錄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時,他的素材已經達到14萬英尺。但他並不在乎,只要他的靈感存在,那麼他的機器就不會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會不時地拿給村民們看。他們在椰子樹上綁起銀幕,放映工作樣片,看完後,島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訴他。特別是那些還記得島上古老儀式和生活習慣的長老們,不僅幫助弗拉哈迪再現往昔,還來檢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錯誤。
《摩阿拿》並沒有為派拉蒙公司賺到錢,即使採用「南海群妖的愛情生活」這樣誇張的廣告語。格里爾遜在《太陽報》發表評論說,「我不應該說哪些鏡頭是漂亮的,因為所有的都是那麼美」。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這個詞稱呼紀錄片,從此紀錄片自立門戶,直至今天。
格里爾遜邀請弗拉哈迪拍攝一部反映英國工業化進程的電影。拍攝前,英國政府的某個上層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從來沒有寫過劇本,他只好回到旅館像隱士一樣呆了幾天。最後,他給了格里爾遜一打紙,第一頁寫的是:關於手工業者的電影,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頁寫的是:電影劇本——工業化英國的場景。此外什麼都沒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歡倫敦。在英國拍片時,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幾杯,並講述他早年在北極遇到的事情。盡管故事有時很荒謬,弗拉哈迪講故事的天賦卻無人能比。
因為《北方納努克》,弗拉哈迪獲得了善於拍攝邊緣人群的名聲。1932年,高蒙公司製片人貝克決定冒險投資1%的公司預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攝《亞蘭島人》。弗拉哈迪來到愛爾蘭西海岸三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里距離倫敦只有15個小時的車程。由於水源充分,他們決定把這里作為拍攝地點。島上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院,也沒有任何奢侈的東西。但土壤對於當地人來說比金子還寶貴。
為了拍到亞蘭島人本來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從倫敦請來一位專家教居民用魚叉捕鯊魚。亞蘭島人的祖輩曾經這樣捕魚,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時候早已改用蒸汽輪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亞蘭島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納努克》,但沒能如願,也許他沒想到,《北方納努克》是他十年探險與愛斯基摩人交往的結果,而《亞蘭島人》是為了拍攝而結識這些陌生的人們,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北方納努克》是他無法超越的高峰。
這部電影給亞蘭島帶來了絡繹不絕的遊人,島上人把曾參加過弗拉哈迪電影拍攝作為向旅遊者炫耀的資本。
《亞蘭島人》高超的攝影技藝贏得電影理論家保羅·羅沙的贊嘆,但羅沙說,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輩生活的蠟人」。
從未放棄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從未放棄自己的拍攝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國,想過一段屬於他們自己的寧靜生活,但事與願違。不久,負責美國電影服務社的紀錄片導演帕爾·羅倫茲邀請弗拉哈迪拍攝反映美國農業問題的電影《土地》。弗拉哈迪從小雲游世界,四處探險,他55歲才第一次有機會接觸美國人民的真實生活。
接下來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農場,日子安靜卻了無生趣,宜人的環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敗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說:「威望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漢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錯了,威望給他帶來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規定弗拉哈迪行動自由,擁有影片的版權,甚至出資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資助的金額卻非常慷慨。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後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個男孩的歡樂與悲傷。一開始就將觀眾置於神奇而美妙的叢林之中:池塘、荷葉、露珠、水鳥。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少年劃著小船緩緩入畫。可以看出他在這片森林裡如魚得水,他熟悉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親密的朋友是一隻小浣熊,他們常常在一起嬉戲玩耍。然而,鱷魚吃掉了浣熊,他決心為浣熊報仇。正當少年與鱷魚相持不下時,爸爸正焦急地尋找著他。少年與鱷魚的搏鬥驚心動魄,這個場景讓人想起納努克與海象的搏鬥,想起亞蘭島人與鯊魚的搏鬥,突出人與自然的搏鬥是弗拉哈迪一貫的主題。
弗拉哈迪把自己對自然的深情和對少年時代的回憶都融進這個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自傳性的影片。
出資者是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它想藉助弗拉哈迪的名聲改善公司形象,因為二十年的電影工作經驗已經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徵。他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說明石油開采並沒破壞這里的生態,一切依舊那麼和諧。
1948年,威尼斯電影節因為弗拉哈迪的熱情和勇猛授予他大獎。
這位紀錄片電影開創者晚年生活拮據。此時,他對用攝影機「還原」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1949年開始拍攝有關畢加索著名壁畫《格爾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這部片子仍沒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遺憾的藝術」。
在《北方的納努克》拍攝完成後不久。納努克就因為沒有儲存足夠的過冬食物而餓死了。
美好的事物背後。
總伴隨著悲劇。
⑨ 請推薦幾部和歡迎來北方類似的法國電影~實在不行,英語的也行,只要英語和法語的
小淘氣尼古拉,~~
著重推薦 西班牙旅館,一部很好的片子
⑩ 求電影《北方小鎮奇談》!!感激不盡啊!!
鏈接:https://pan..com/s/1yrKzpypz8Y24MewFEOW_YQ
《北方小鎮奇談》是由亞歷斯·馮·華麥丹執導,傑克·沃特斯、安妮特·馬爾赫畢、亞歷斯·馮·華麥丹主演的劇情電影,於1992年4月17日上映。在一個邊遠的北方小鎮,一條街,一邊住戶,一邊商家,組成了完整而破敗的社區。12歲的男孩托馬斯(LeonardLucieer飾)成天將自己打扮成黑人模樣,宛如他所崇拜的剛果領袖Lumumba。男孩的媽媽瑪莎(AnnetMalherbe飾)因聽到聖音教誨而成為信女,並拒絕和丈夫行房。身為屠夫的爸爸雅可布(JackWouterse飾)飽受性慾煎熬,只能在店裡偷窺別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