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是怎麼回事
法國新浪潮電影編輯
法國新浪潮電影指法國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手冊》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雅克·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代表作如阿侖·雷乃的《廣島之戀》(1959)和戈達爾的《斷了氣》(1960)等。1991年,中國香港導演吳宇森拍攝了《縱橫四海》向其致敬。
法國新浪潮電影_網路
http://ke..com/link?url=HTOC-uIDkLgzsGVkOFgy-75r6umfJHHIm_eJUDLZVEQ4qCrJd-
②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簡介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③ 你心目中的法國新浪潮代表電影是哪部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新浪潮電影運動是世界電影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藝術電影運動,是繼二十年代先鋒派電影運動和四十年代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之後,爆發的又一次對舊電影形態和老製片隊伍的挑戰,也是一次對傳統製片方式和情節劇觀念的沖擊。新浪潮不僅徹底改變了法國電影的面貌,並且還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電影的面貌,加速了世界電影的發展。
④ 法國新浪潮所有電影
法國新浪潮所有電影需求嘛
⑤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藝術主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而「左岸派」電影感興趣的則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人的內心。在他們看來,一個人在頭腦中創造的生活遠遠比生活本身要豐富。他們向內心生活靠攏,向著一種新的真實深入。
有克羅德•夏布洛爾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爾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緊接著有特呂弗的《四百下》 ,阿蘭•雷乃的《廣島之戀》 ,後來,1960年及以後,又出了讓-呂克•戈達爾的《筋疲力竭》 ,艾里克•羅梅爾的《獅子座》 ,最後有雅克•里維特的《巴黎屬於我們》 。
「新浪潮」作者電影的風格,大都以專注的手法記錄或表現一個事件、一些人物。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 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 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⑥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中國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的影響是什麼樣
新浪潮」是個發射台,它把那些既不在助手的「跑道」,也不在短片的「跑道」上的人引上了拍攝故事片的航路。 ……「新浪潮」至少有一個積極的貢獻:攝制班子不臃腫、在實景中拍攝、不拘泥於過分僵化的專業規則…這種解放思想的作法影響了以後的年代。那時,在電影開始起步或正在復興的國家中,青年們最希望掌握的就是這方面的經驗。正是由於這幾點確實擺脫了陳規舊習的思想,「新浪潮』才成了傳奇。…
⑦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背景
浪潮電影誕生的背景是基於歷史傳統的崩潰,主導基本認識的缺乏,對不確定的茫茫將來的彷徨苦悶。這個背景與二戰以後人們的彷徨苦悶相關聯,所以在新浪潮的作品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對二戰的反思。同時也與後現代思潮緊密相關。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解構,是對現代主義的懷疑,是基於迷茫困惑後的發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解放。
「新浪潮」的產生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長期僵化的社會造成了青年一代的理想幻滅。首先法西斯的垮台,歷史性的審判,使得國際上的右派勢力受到嚴重打擊;其後,斯大林的去世,對他的重新評價,又使得左派勢力陷入茫然;而不光彩的阿爾及利亞戰爭和越南戰爭,再次使中間派感到失望。這時整整一代青年人視政治為「滑稽的把戲」。當時的文藝作品開始注意這些年輕人,描寫這些年輕人,成為這一時期文學藝術的特殊現象:在美國被稱作「垮掉的一代」,在英國被稱作「憤怒的青年」,在法國則被稱為「實際的痛苦」或「新浪潮」。因此,在「新浪潮」的影片中,從主題到情節,從風格到表現手法都帶有這種時代的印痕。
「新浪潮」也有著思想根源,這就是唯意志論、精神分析、存在主義為代表的哲學和文藝理論思潮。
⑧ 法國新浪潮電影為什麼會取得輝煌成就
因為「法國新浪潮電影」是繼法國先鋒派電影,意大得新現實主義電影之後掀起的第三次電影運動。1962年《電影手冊》雜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這一名詞,從而「新浪潮」作為一次電影運動被載入史冊。■■:能在詳細一點嗎,謝謝了補充:法國新浪潮電影指法國1952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尚盧高達、法蘭蘇瓦楚浮、克勞德夏布洛、賈克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
⑨ 最近迷上了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有哪些值得推薦呢
許多人都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但是大多數人喜歡看懸疑劇或者愛情劇。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這些電影的,或者說看多了這類電影之後有時我們也會想換換口味。有人問,迷上了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有哪些值得推薦呢?第一部是《表兄弟》,第二部是《四百擊》,第三部是《五至七時的克萊奧》。下面讓我們具體看一下。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是瓦爾達第二部作品,這部電影雖然說是電影,但是大部分內容是實時記錄的。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名歌手,故事主要發生在咖啡館、巴黎街道以及公園里,講述的是這位出名的歌手等待身體檢查結果的故事。
大家還有什麼電影可以推薦一下的嗎?
⑩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於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
法國新浪潮是指法國新聞界把1958-1959年間突然涌現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競相拍攝影片的熱潮稱之為「新浪潮」。新浪潮電影的興起主要得力於《電影手冊》雜志,從1955年起在巴贊的領導下團結了特呂弗、戈達爾、夏布羅爾等一批青年影評人,對法國商業電影的平庸和虛假進行猛烈的抨擊,提倡在電影創作中展現導演的個人風格,鼓吹「作者論」方法;新浪潮導演們並不反對商業性,而是主張把商業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法國新浪潮是繼歐洲先鋒派運動和德國表現主義後,世界史上第三次具有里程碑式影響力的電影運動。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要特徵有:①主題上,表現為非政治性的電影和否定傳統道德觀念的電影。②攝影方法上,側重於電影的照相性和畫面的新鮮感,形成一種極強的現實風格,長鏡頭、景深鏡頭的攝影、十分靈活的移動攝影。③自然音響環境上,增加作品的真實感,大都是同期錄音,製作周期短。④剪輯上,採用鏡頭之間的直接銜接,並在時空關繫上進行跳接。⑤表演上,啟用不知名的年輕人做演員和非職業演員⑥製作方法上,採取縮短製片時間,利用天然外景、日夜都在街頭攝影和縮小攝制組等方法以降低成本。⑦在美學立場上接受巴贊的長鏡頭美學觀;他們的電影有個人色彩和更為明朗的意圖。這些特徵都影響著後來電影的創作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