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瓣8.9分的愛情片,一部能把暗戀拍出極致的電影
暗戀,在中文語境下代表著一種隱晦的情緒表達。有人說它是純凈古典的內斂情感,於寂靜無聲中萌芽生長,是一種單純、無私,而又深刻的愛。
關於「暗戀」的電影我們看過不少,雋永如朱塞佩·托納多雷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純真如羅伯·萊納的《怦然心動》,青春如伍仕賢的《獨自等待》,溫暖如理查德·柯蒂斯的《真愛至上》……
但能把這一題材拍成極致的影片,我能想到的,首先便是岩井俊二的純愛經典——《情書》
電影《情書》介紹《情書》一片改編自岩井俊二的同名長篇小說,作者兼導演同為一人。因此,它才能做到文字和影像的高度契合。小說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均在電影中得以呈現解讀。
本片上映於1995年,至今已有26個年頭。當前,豆瓣71萬名觀眾為它打出8.9分,好於98%愛情電影,位居「豆瓣電影Top250」第74名,是一部經受了時間考驗、且具備大量觀眾基礎的經典佳片,含金量十足,值得一看。
《情書》有著日式純愛電影的典型特徵,或者說是特質——輕柔、治癒、溫和、哀婉、不動聲色,卻能引人共鳴。
影片故事自一場祭奠開始——神戶的飄雪冬日,渡邊博子剛剛參加完未婚夫的三周年祭奠,正沉浸在悲傷與思念中難以自拔。
渡邊博子三年前的今天,渡邊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在一場山難中不幸遇難。眼看兩人即將步入婚禮殿堂,卻因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陰陽兩隔。
翻看著藤井樹的畢業紀念冊,萬千情緒湧入渡邊博子的心頭。照片上的這個英俊男子,如今已經離開了她三年。博子難以接受,卻又無法改變現實,終日沉浸在悲傷之中。
在這部《情書》里,岩井俊二用細膩的筆觸與溫柔的影像告訴我們——什麼是暗戀的極致,什麼又是極致的暗戀。
⑵ 求一篇日本電影《情書》的影評!!!
現實整體的賞析故事的吸引人之處,然後從導演的拍攝手法上來寫故事的細節感受。
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處,就彷佛呼應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樹借的書「似水年華的回憶」,訴說著大家心中都曾經可能有過的似水年華的回憶。
導演以回憶的手法來帶領觀眾逐漸進入男藤井樹的內心世界,像片中安排柏原崇刻意到酒井美紀家還書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為時機的不對,終歸欲言又止;
當悠悠的配樂響起時,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紀,隨後將圍巾甩到肩上,一語未發地騎上單車離去,清楚地描繪出樹心中的那種暗戀,這時旁白說明了這是兩人最後的見面之時,的確令人感觸良多。
人物介紹:
1、藤井樹(女)(成人時代)
演員中山美穗
男藤井樹國中時期的同學,兩人因同名同姓而鬧出不少的笑話,彼此糾纏了兩年,男藤井樹後對其心生情愫,奈何藤井樹未曾發現,因此而錯過了。
2、渡邊博子
演員中山美穗
渡邊博子是藤井樹的未婚妻,因藤井樹英年早逝,難以忘懷,於是在其國中同學錄上發現藤井樹的通信地址,便寄送書信,藉以慰藉,卻不曾想遇到的是同名同姓之人。
⑶ 急需日本電影<情書>的影評
這部由日本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導演岩井俊二所執導的愛情電影,由當紅偶像中山美穗,豐川悅司主演。
內容講述一位少女渡邊博子(中山美穗飾)在男友攀山意外喪生後,無意中得知他中學時代在故鄉的地址,於是寄了一封明知不會有迴音的情書到那裏,但意外地卻收到回信,原來是一位與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樹(中山美穗分飾)收到,並回了信。
之後兩人開始通信,博子因而進一步了解少年時代的男藤井樹(柏原崇飾)及女藤井樹(酒井美紀飾)的故事。
而後博子決定到北海道,與現任男友秋葉茂(豐川悅司飾)尋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樹。兩人錯過了相遇的機會,但博子卻偶然發現藤井樹與自己的樣貌原來十分相似。
回去後,博子漸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對她一見鍾情的原因是因為她和他的中學同學藤井樹樣子酷似,於是便放開懷抱,往已故男友遇難的山前大聲舒發心中郁結,並接受了秋葉茂的一段新戀情。
另一方面,藤井樹也漸回憶起以往與其同名同姓的同學一起的點點滴滴,最後因機緣巧合得到了一個埋藏多年的答案...
「情書」在日本上映時,極為轟動,中山美穗更憑此片榮獲日本藍絲帶獎最佳女主角,而片中的小主角柏原崇及酒井美紀亦因此片而人氣急升,為近年難得一見之風格清新的典雅小品,配樂更是細膩動人,實為 96 年最出色的愛情電影。
一封寄往天國的信竟然收到了逝者的回信;是不舍的亡魂 ,還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渡邊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在一次山難中不幸亡故,在經過了三年之後,博子卻依然無法釋懷,就在亡夫的三年忌的典禮後,她順道至藤井家拜訪,一時興起地抄下了同學錄上的藤井家的舊址,不死心的博子回家後便寫了一封信寄給在天國的藤井樹(一些觀眾看到這裏,可能會認為劇中的博子小姐實在是傻得可以,但是對於那些曾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之思念的觀眾群們當然能夠充份地體會到博子小姐完全是因為不願割捨這段感情,才有了這種傻念頭!)
幾天後博子居然在收到了回信,博子小姐的內心執著地想要相信這封信真的是未婚夫從天國寄來的回信,但另一方面,博子的追求者秋葉茂卻認為這件事是荒誕不經的,堅持要證明給博子看清只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罷了。
於是兩人為了徹底發掘事情的真象,他們便出發到藤井的舊宅一探究竟,終於了解原來竟是博子的未婚夫在國中時代便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學,這封信正是因為抄錯了住址而誤寄到女藤井樹的手裏。
雖然真相已被揭露,可是因為博子渴望從女藤井樹那兒獲知一些故人的點滴,兩人便開始了往後的魚雁往返, 博子雖然從中獲得極大的撫慰,另一方面卻也逐漸地懷疑女藤井樹原來就是未婚夫的初戀情人;但同樣的,原來這方面的女藤井樹也是一直對男藤井樹當初暗戀之事毫無所悉的;就這樣隨著追憶起當初的種種點滴,最後雙方終於都了解了關於男藤井樹當初埋藏在心底的一段未完成的心願。
整個電影內容,談的不是山盟海誓的約束,也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瓊瑤式苦戀,只是單純的兩段逝去的純純感情;一段是埋藏在男藤井樹心底的舊愛-對於同班同學從未表白的暗戀;另一段是渡邊博子對逝者表達的無盡的追念。最後博子終於知道未婚夫愛上她的原因只是因為女藤井樹與自己長得神似之後,雖然悲傷依舊,卻終於走出了這段感情的陰影,尋得自己心靈上最終的解脫。
導演以回憶的手法來帶領觀眾逐漸進入男藤井樹的內心世界,像片中安排 柏原崇 刻意到酒井美紀家還書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為時機的不對,終歸欲言又止,當悠悠的配樂響起時,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紀,隨後將圍巾甩到肩上,一語未發地騎上單車離去,清楚地描繪出樹心中的那種暗戀,這時旁白說明了這是兩人最後的見面之時,的確令人感觸良多.....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處,就彷佛呼應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樹借的書 "似水年華的回憶" ,訴說著大家心中都曾經可能有過的似水年華的回憶。
網上小評
今年暑假,日片《情書》一上檔,立即引起廣大的回響。首先,導演啟用日本當今人氣頗旺的兩大偶像明星——中山美穗和豐川悅司,親炙日劇的台灣觀眾對這兩位演員應是耳熟能詳的。不過,本片最大的特點在於編劇能夠別具巧思,透過信件的書寫行為,呈現兩位女主角的情路歷程。
ㄧ封寄往天國的信
人的成長難免扯上戀情,即使是無法實現的單戀或偶像崇拜。一旦陷入愛情的漩渦,人往往會浮現異於日常生活的狂氣,從而散發出強迫性的反覆動作。顯然,這可以從女主角渡邊博子的種種行徑得到印證。故事始於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因山難而離開人間。在葬禮結束後,她對藤井的愛意仍然餘波盪漾。博子翻閱藤井的初中畢業紀念冊,查出她故鄉小樽市的地址,並透過寫情書的方式,企圖重演往日戀情。她寄出第一封信給藤井樹的信後,宣稱:「這是一封寄往天堂的信。」當然,這番言行在一般人的眼中,簡直瘋狂。
然而,博子竟然收到回信了。回信人署名『藤井樹』。後來,透過一封又一封的回信,博子得知這位藤井是她未婚夫的初中同學,而這兩位同名同姓的男女同學更有一段牽扯不清的關系。
博子一開始不僅瘋狂的沈湎於過去的回憶中,同時企圖由回信中深入了解未婚夫的成長背景。不過,當她跟新男友一起前往小樽市拜訪『藤井樹』時,卻沒有找到人。而當她准備離去時,在大街上卻看到一個長得跟她一模一樣的女子。她脫口叫出名字,但這位名叫藤井樹的女孩回過頭來並未看到博子。此時,博子不免露出失望的表情。
搖搖欲墜的情慾世界
顯然,博子因剎那間的幻滅而有所領悟。過去,她或許認為自己是未婚夫的初戀情人,而他也必定一心一意愛她。當她發現回信人藤井樹居然跟自己長相一樣,加上後來得知她未婚夫的初戀情人是同名同姓的藤井樹時,博子難免警覺到,自己彷佛是他的初戀心理所投射的對象!甚至不過是一個替代角色罷了。而博子原本所建構的愛情世界也就變得搖搖欲墜。本片雖然圍繞著愛情的主題打轉,旦死亡也是一項不可忽略的問提。
換句話說,『愛』與『死』在片中一直糾葛在一起。以博子來說,由於未婚夫的死,以致引起過去的點點滴滴。相對而言,他未婚夫的初戀情人藤井樹也同樣體驗到死亡的沖擊。
藤井一開始,即目睹父親的病逝,而這件事一直盤旋在她的腦海中。不過,透過她一封封的回信,觀眾也得知她在初中時代曾經面對同名同姓的男同學不告而別。雖然他只是搬家而已,旦他對藤井而言,彷佛就像一個死去的親人。於是,這段純純的愛也因此草草結束了。
追憶似水年華
事實上,藤井早就將初中的往事忘得一乾二凈,但經由博子的來信,往事忽然點點滴滴從文字中一一浮現。因此,文字的書寫行為就變成一種試圖重新詮釋自己過去的探索過程。博子和藤井都在書信的一來一往中,重新發現自己的過去。
尤其是,藤井特別提到以前那位同姓名的同學,離她而去之前,親自拿一本書,要她代為歸還。當時,藤井並不知道借書登記卡背面有她臉部的素描。後來,她才從學妹的手中得知此事,於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名稱就是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顯然,編劇將該書放入本片,無形中就具有暗示意義。也就是說,對兩位女主角來說,解讀愛,同時也是在探索周遭的世界,而逝去的時光也只能透過文字的建構來完成。情書里彷佛有一股魔力,將往事一一喚回,只不過具體的時空早為信紙的空間所取代。
電影花絮
今年夏天最美麗的電影--情書 (摘自談星九月號尖端出版)
片名: 情書 (LOVE LETTER)
導演: 岩井俊二
演員: 中山美穗,豐川悅司
情書的內容並非是一般痴男怨女的肉麻情話,他記載一段埋藏多年沒被揭發的愛及一段至死不渝的情,描寫博子依然深愛逝去多年的未婚夫,對他的懷念有增無減,一次在遺物中找到亡夫中學時期的舊址,毅然寄了一封信,抒發自己的心情,但萬萬沒想到,這封信竟寄到一個與亡夫同姓名的女子手上,而這個女子還是他的同班同學,兩人開始書信往來,博子透過書信內容獲知故人的中學生活,得到極大的安慰,另一方面也懷疑信中女子是他的初戀情人,於是便按地址去查個就竟,赫然發現這個女子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才明白這是亡夫愛自己的原因。 她們的信不但找出愛的根源,還揭發了一段埋藏了多年沒有結果的愛。
演技精湛的性感象徵 中山美穗
1970年三月一日生,八五年演出電視劇 "每次都引起騷動"開始了演藝生涯,同年也以歌手生分發表新專輯。 中山美穗這位美麗的女明星,內在氣質中隱藏了兩種性格,一是敏感而內向的溫柔女人,一是充滿陽剛性的現代女強人。 中山美穗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非常平衡的存在著。
在電視劇 "每次都引起騷動" 中,中山美穗飾演一個在教室中跳脫衣舞,到賓館玩禁忌游戲的叛逆女中學生; 而在 "那傢伙與我" 中他飾演一位對愛認真,感情脆弱的女高中生。 這樣一百八十度不同的角色,中山美穗都能有完全精湛的發揮,表現出的魅力也是不同凡響的。
"十八歲的未亡人" ,中山美穗飾演一個新婚初夜丈夫就突然死亡的可憐寡婦,不論在造型或演技上更是一大挑戰。 單看她這些之前的作品,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次公開的新作 "情書" ,是演技的再一次發揮。 片中他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深情款款對已逝未婚夫念念不忘的女子,一是活潑樂天的女圖書館員,這樣的角色對她來說無疑是成長的最佳證明。 中山美穗個人覺得,比起電視劇和電影是她更想發揮的一個層面,希望透過 "情書" 這部片,讓大銀幕的魅力無限延伸。
眾生迷醉的酷哥模樣 豐川悅司
豐川悅司是個讓你意想不到的演員。 在 "星閃閃" 這部片中,他飾演一個英俊的醫生,但對女人確沒有絲毫興趣的同性戀者; 在 "課長 島耕作" 里,她變成一個善妒嫉對人苛刻的一名男職員; 而 "NIGHT HEAD" ,"廁所的花子小姐" ,"八個墓村","情書" 等片中,他所飾演的角色是不重覆的。 "我是把演戲當成一生的職業在進行的,我總覺得當演員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做其他事的。 為了我的理想我會全力以赴的,況且現今的電影環境,再也不像從前那樣簡單,沒有專業的程度是決不可能表現出色的! " 對豐川悅司來說,演戲不是只把故事內容傳達給觀眾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透過演員的感情,將故事更融入觀眾的心靈。 所以他常常在片場做筆記,除了看別人如何表達戲中情感之外,自己也多方嘗試新的表演方式。
這一次演出 "情書" ,他說非常喜歡劇中人物的性格,因為跟他本人十分相近,而能夠與中山美穗合作,更是讓人高興的事。 導演的拍片讓人感覺酷酷的豐川悅司,在戲中就更酷了!
場外花絮
當記者問到中山美穗對情書的看法時,中山美穗露出一臉甜甜的笑,回答說: "我出道十年,剛開始時曾經有一天收到二十五封情書的經驗,這是我非常難忘的。 我喜歡用寫情書的方式表達愛意,因為那種柔柔訴情的感覺是很耐人尋味的,距離感更增加了美感,絕不同於一般速食愛情的。 而我最難忘的一封那一天,他給了我一封信,告訴我,他每天都祈禱我能過更好更快樂,雖然無緣相伴終生,但未來的歲月他會永遠站在角落支持我,要我好好加油,我感動極了,雖然沒有連絡了,但我常常還是會想起這封信給我的鼓勵,真的很感謝他! " 不管現實生活中或電影里,"情書" 總是給人浪漫的溫暖!
⑷ 豆瓣30萬人集體打滿分,日本電影《情書》到底講了什麼讓人如此感動
日本電影《情書》是岩井俊的一部電影,整個影像都是以比較清新感人節奏和明快唯美的鏡頭來拍攝。這部電影首先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空前的熱潮。現在,這部電影不僅僅是被許多亞洲影迷們所熱愛,更是被許多的專業影片人稱作這是一部日本新電影中最重要的影片之一。
故事的結束是回到現實,在主人公看到學妹們所拿出的肖像。那一刻,滕井樹的心被感動填得滿滿的,那一刻,激動的她說不出一句話,滿臉的羞澀也代表著幸福。
⑸ 情書520上映,有什麼看點
無「死角」美景賞心悅目看點十足。作為世界上最經典的愛情電影之一,電影《情書》在權威影評網站豆瓣獲得了8.9的高分評價,超百萬人「已看」,全平台近60萬人「想看」,超70萬人在評論中留下一則則飽含鮮活情感的感慨,不少影迷專程前往影片拍攝地——小樽「朝聖」打卡。
有影迷感慨說,《情書》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它表現了我們「曾經歷過,但又未曾表達過「的初戀。數年來,因影片潸然淚下的觀眾從未間斷,每到盛夏來臨或冬日飄雪的時刻,總有無數影迷「呼喚」影片重映,期待之情可見一斑。
執導電影《情書》的岩井俊二在影迷中有著「青春純愛大師」之稱。標志性的純凈、浪漫、迷幻的氣質,奠定了唯美恬淡、溫情柔和的「岩井美學」風格。其成名作電影《情書》以小樽紛紛揚揚的雪為引,伴隨著縹緲動人、純潔悠揚的音樂,為觀眾打造了一場至純至美的感官盛宴。
2021.5.20《情書》送給所有「愛情」:
電影《情書》日前發布了全新手繪海報,透明純粹的藍色撲面而來,安靜溫柔卻有著撥動心弦的力量,與影片呈現的淡淡愛戀與悠遠意境如出一轍。「你好嗎?我很好。」空空盪盪的雪地里,博子(中山美穗 飾)用盡氣力,向遠處的雪山喊出這句被幾代人銘記的問候。
一聲聲思念到極致的吶喊,執著到釋懷的哽咽,飽滿的情緒讓人不得不動容。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個從「你好」到「再見」的人,電影《情書》以緩緩鋪敘的鏡頭講述了兩段唯美愛戀,其實也講述了每一個從「愛」里收獲很多,也從「愛」里失去一些的我們。
以上內容參考 閩南網-亞洲高分愛情片《情書》520上映 送給所有「愛情」
⑹ 日本電影《情書》情節影評,要求1000字左右。。大夥幫幫忙吧。。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劇場電影處女作《情書》,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而影響很快就波及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歐美。現在,這部美麗動人的《情書》不但為眾多亞洲影迷所喜愛,更是被眾多影評人視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很久以前就看過《情書》那個時候還不能完全看懂,但我能隱約的感覺到其中的情感,它是那麼的細膩,如同女人的思維,記錄著心理的微小變化,隨這年齡的增長,我能從很多的方面入手再回頭重溫那種難得的記憶。
影片一開始就以優美的構圖唯美而靜謐的畫面開始,一個年輕的女子躺在雪地上似有所思,短短的幾秒鍾的鏡頭像是持續了幾個世紀,猶如陷入了深深的回憶,「堅強」的站起來,仰望天穹,是難以言表的沉浸,還是一種難以說清的感傷。在接下的敘述當中給出了故事的原因:渡邊.博子的男朋友遠去了天國,她陷入的是悲痛和失落,只有將她那份真摯的感情埋於心中。導演岩井俊二從細致入微的情節中表達出,她在—家中看到的畢業紀念冊,看到了她最愛的人滕井樹的名字,懷念的她偷偷的把名字記了下來,寫在了手臂上,如此微妙的細節卻有一番尋味,接著寫入的是同她長得一樣的人-藤井樹(女),兩個毫不相識的人通過一封信件有了聯系,一段真摯唯美的感情之詩就這樣鋪開了!開頭的敘述讓頭一次看到這部片子的我不知所雲,但是往後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耐人尋味。雖然貫穿整個故事的書信都是兩個女孩之間對另一個男孩回憶的點點滴滴,但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回憶,讓一直潛伏和深藏的情感被小心翼翼地抽絲和剝離出來。回憶是歲月的書簽,回憶是成長的印跡,回憶是情感的累積,誰的青春沒有回憶呢?明明知道那是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件,但是還是執意把它寄了出去,如同心中久藏的一股未曾釋放的情感,寄出一封無人接收的信件,讓信件寄託著那份憂思安然的釋放。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對他的鏡頭語言沒有多大讓我驚訝的地方,可能是因為這么優雅的情節沒有必要用什麼特殊的鏡頭特技,但是畫面的構圖卻是那麼的講究,那麼的富有詩意,讓我沒有辦法不服氣攝影師唯美的構圖法則,讓這個感情細膩的影片更加上幾分光彩,記得好朋友說過,現在已經很少能夠看到像這張影片中表現出的那種干凈和舒服了。世間的愛情總在呈現兩種可能性,得到和失去。得到的時候教會我們珍惜,失去的時候又我們懂得回憶。光陰似水流年,嗟嘆,哀婉,無力回天,唯有回憶才能教我們振作下去。
影片一開始,大雪漫天而下,房屋錯落,白色的山間,白色的彎曲小道,白色隨風起舞的窗簾,白色的試卷,這么多白色的印象,也許就是它的情感基調吧,就像少年聖潔水晶的愛情,永遠的純潔清純。一個初入青春門檻初戀的故事,或者准確地說,應該是暗戀吧,哪一個少年不曾有過那甜蜜又苦澀的經歷呢?
少年的藤井樹(男)似乎總是與女孩藤井樹作對,圖書館的工作從不幫忙,古怪的他老是借閱一些被人遺忘的書籍,可以最先在借書卡上寫下名字。男孩藤井樹會是想等女孩藤井樹一頁頁翻過,終於找到那張卡片再發現他對她的愛戀嗎? 我想少年的戀情最開始大都是以和心愛的人搞惡作劇開始的,藉以吸引她的目光。從而引起對方注意建立聯系吧,就像他騎車沖下山坡將口袋套在她的頭上那樣。傻傻的男孩。還有,英文考試卷發錯了,女孩在車棚里等待著男孩出現交換試卷。然而男孩直到華燈初上才姍姍來遲,偌大的車棚只剩下了兩個人。在女孩費力搖動自行車踏板發出的微弱燈光下,男孩不緊不慢的對比這兩份試卷,喃喃的自語:"原來break的過去式是broke啊!"他有些幸災樂禍的毫不理會女孩的焦急和催促,因為他享受與她在一起的時光,這美妙的獨處...... !
在這部影片中表現出的不僅僅是那種久遠的回憶。在這部影片中表現初戀的單純唯美,可以說到了極致,千百回轉的思緒在心頭流轉,可以不表白,但定會在蛛絲馬跡中展露無遺,是這般的美好.甜蜜,就算是長大.年逾花甲之時回首這段往事,那段時光也定會激流回盪,難以平靜。還有一處讓我感慨,國中時代的滕井樹看到在雪地中溜的時候見到了一個蜻蜓葬在雪中,黯然神傷,這讓我想起了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感時花濺淚,女子的獨特情感一下子就表現了出來,我想只有心中有愛才能表現出愛!有那種淡淡的友情表達,故事的結尾,尾老頭輕輕的唱起了滕井樹死前唱的最後那首歌,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人不在了但是歌還依然存在。最後,博子和秋場爬到山上,博子對著白雪皚皚的山喊道你好嗎?山回應著你好嗎,博子又說我很好,山回應我很好……
我很好,這樣的結局很好……
在這部影片中還有重重的親情在裡面,滕井樹去醫院的時候,回憶的那一段讓我記憶猶新阿,想起了爸爸的離去, 還有家人的驚慌失措,另外讓我深深感動的一幕就是她和爸爸一樣患上了肺炎,爺爺不顧一切的背著她奔跑於大雪之中,七十六歲的老人為了孫女的安危奮不顧身。親情被那一瞬間揮灑的淋漓盡致。
故事的結尾,回到現實,學妹們拿著畫著她肖像的借書卡給他看,那一刻,滕井樹的心被感動填得滿滿的,那一刻,激動的她說不出一句話,滿臉的羞澀也代表著幸福。一個男孩的心是如此縝密細膩,其實有很多事情是不必要講出來的,一個人獨自等待, 一生都不會忘記。
⑺ 求電影《情書》的影評。
可遇與可求之間,只在太過年少的時地看來,才彷彿隔著滄海桑田。
偏偏又是年少,才會為一束日光、一盞窗檯、一級台階的微涼而哽咽。
誰又能想到,這哽咽竟能這樣頑強地蹣跚過歲月,恍恍惚惚,清濁相間,一點一點鑿穿世間最頑冥的時間之石。
直至透亮透亮,凝成哀而不傷的漬。
生命正因此不輕不重、卻獨一無二的痕,在陽光下閃耀著生生不息又遙不可及的希冀。
許多人看《情書》,許多人寫《情書》,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梳理著年少,回味著愛的博大與徒勞。也許只有到了可以追憶的時候,愛才稱其為愛。它永恆、它不朽,因為它深植記憶。它可以分享、可以遺忘,卻無法互相替代。無法爭搶,無法偷竊,無法模擬,因而具有天然的神聖性。
《情書》日本式的優雅與委婉常常給人一種震懾的美,日本電影人精微的創作力和感受性,使得他們的作品在模仿之外,更具有獨立的詩性追求。「尋找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是世界電影中一個經典的主題,新銳導演們總是能夠敏感地捕捉這種鏡像中的自識,從而通過膠片——這一特殊的情感載體,細密地、委婉地傳達對於生命的詩意追問。無常、宿命、極端美學常常是日本電影中最為鮮明的基調,然而《情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並沒有過多地展現這種淋漓的殘酷之美,而是將「悲哀即美」的日本式美學觀念詮釋得精準到位。
渡邊博子因為強烈的思念而去尋找死去戀人青年時代的記憶,導演給予她的鏡頭色調總是暗暗的,與女藤井樹的溫暖色調對比,悲憫之心躍然顯現。從影片一開始的雪中祭奠,到渡邊博子壓抑、內斂的臉部特寫,整個故事都籠罩著死亡的陰影。
死亡不是遺忘,而是未知,是無助,是傷痛。渡邊博子靜靜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她試圖通過這種親近死亡的方式緩解兩年以來的強大孤獨感,試圖走出這段無果的愛情企盼。深情的女子,像沉默的雪,綿延浩瀚。在她的眼神中,投影的不僅僅是她無措的命運感,更有她企盼能夠互通情感的對話世界。情書,是最為古典的傳情方式。它不需要直面,不需要聲音。它承載著等待、承載著希望。它是自我敘述,也是自我認識。
「你好么?」「我很好」
這似乎遠遠超越的問話本身,而成為了追問生命的直接表達。
日本文化素來有著「死亡崇拜」的特殊傳統,在最美的時刻凋零也成為了詠嘆青春的經典手段。但是岩井並沒有選擇傳統日式對於櫻花般剎那芳華的迷戀表達,而是選擇了對於生者的鼓勵和關懷。在這里,男性藤井樹的遇難,少女藤井樹父親的去逝都被淡化為一種哀思和懷念。渡邊博子在對愛人的懷念和追思中終於下決心把握秋葉的愛情,走出曾經的陰影;對女藤井樹的病危、搶救情節的描寫,更是肯定了生命的延續。似乎與青春有關的所有感情都會無疾而終,在這部電影中,這種無疾而終的方式通過「死亡」來展現,頻添了一種清冷的韻味。女藤井樹的生命歷程交織著對於生死的認知,她在醫院產生的對於父親死前的恍惚幻覺正是深埋於心底對於死亡的恐懼,護士的呼喚又讓她不經覺想起了年少時同名同姓的男孩。當得知男孩過世,她最先想到的便是父親離開時的記憶。此時敘事的節奏頓時被悲哀籠罩,在這種悲哀中,融會著日本式的安慰和解脫——即雪景鋪陳。那是埋葬父親的地方,也是男孩離開的地方。生命終結於自然,就彷彿終結於永恆,而此時將悲哀視為美,無疑是最好的安慰。探討生存與死亡也許並不是這部影片的主旋律,但青春並不是僅僅以單線鋪成的成長經歷,它更多承載著我們對於生命最朴質的感知,也即是對於永恆之愛的渴望。
年少時的愛,清澈得不沾染絲毫慾望,純潔如雪,深遠若天際。如果不去深究,或許我們永遠不會如此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別人心中,究竟曾是怎樣的位置。能夠記憶的,或許只有窗前那恍惚的身影,靜默的臉頰,或許只有那些點點滴滴的荒唐片斷,以及百折千回的細密情懷。寂靜而坦然地走向離別,就好像藤井樹騎著單車消失在小樽的街道,沒有背負絲毫的哀痛。時間深處的心意也只有經過時間的盪滌,才能夠如此雋永悠長。
博子的愛濃烈深沉,藤井樹卻如此內斂羞澀。然而愛,卻偏偏相差不起一毫釐。曾經因羞澀而錯失,如今的熱烈又留不住。愛的無措、命運的無可言喻,或許是這段故事永遠無法抹去的悲傷特質。
當藤井樹打開《追憶似水年華》的扉頁,看到了那張書簽的背面,相信所有的觀者都會被她含著淚水又不知所措的笑容所打動。彷彿一瞬間,渡邊博子的全部酸澀與思念都轉移到了她的心上,莞然間已隔滄海桑田。遺憾的是,藤井樹到死都沒有忘懷初戀的女孩,女孩卻毫不知情;遺憾的是,藤井樹愛的並不是渡邊博子,渡邊博子卻深愛他;遺憾的是,藤井樹未曾愛過的男孩竟然成為她永遠無法忘記的回憶。「徒勞」的愛成為了影片中最感人至深又讓人唏噓不已的因緣。日本似乎偏好這種「徒勞」的渲染,不在乎自己的愛是否能有回報,不在乎這種無望的愛將能帶來什麼……「徒勞」憑借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無怨無悔的信仰,可以超越生死而永恆存在的力量。想起雪地中渡邊博子的呼喊,想起病榻上藤井樹的呢喃,想起那束日光,那盞窗檯……也許,她們都背負著徒勞之愛而孤獨行走,面帶微笑、隱忍堅強。
自然地體現出幻覺式的纖細哀愁和象徵意象是電影中最為成功之處,玄虛的哀感遷移和清冷的風韻將影片定位於青春卻又不止行於青春。初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並沒有體會到這番意蘊,只是為曾經年少的浪漫哀愁所感動,只是猜想倘若女藤井樹與男藤井樹曾經相愛,結局又會如何。於是想著,這「情書」究竟指的是什麼呢?是渡邊博子寄往天堂的信?還是少年藤井樹細心描畫喜歡女孩的書簽?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情感訴求的對象,這似乎與成長無關,而是隱秘於心的古典情懷。年輕時,我們總有許多話想對暗戀的人說,即使與他根本不相識。長大以後,孤獨站立在十字街頭,看人影穿梭卻沒有一個人會為自己停留。冥冥間是否會有一個人和我一樣面貌、一樣寂寞、一樣站在黑暗的舞台上,等待照亮彼此的光線?
是女藤井樹的回憶讓博子終於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淵,也是博子讓藤井樹了解到從未深究過的記憶中的自己。彼此照亮卻從未相逢,似乎沒有人為她們遺憾。她們已然融為了一體,成為愛與記憶的象徵。
他們各自徒勞之愛,在這一刻平添了動人的韻味。若是沒有辦法遺忘,不妨就銘記著哀傷吧。就如我們無法迴避死亡,卻仍然要勇敢地生活、相愛,至死不渝。
「你好么?」
「我很好」
我只願在心裡,再為你投遞一封情書,最後一次忘記你。
--------------------
轉來的 字數應該夠了吧...要用的話自己看一遍修改修改吧 我沒有看得太細
⑻ 《情書》豆瓣影評1000字
怎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