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電影沒落

台灣電影沒落

發布時間:2022-06-26 19:21:11

㈠ 香港和台灣演藝圈曾經那麼火,為何現在卻逐漸沒落

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當時港劇還有台劇真的很火,但是如今香港和台灣的演藝圈都大不如前,我想這其中還是有很多原因的。

近年來內地劇逐漸興起,其中正午陽光就出品了不少有口碑的電視劇,裡面不管是電視劇的題材還是演員的演技都很好,所以內地的電視劇才會比以前更好。甚至有的電視劇還被引入到了台灣還有香港。

其實我覺得台劇和港劇也許是因為上個世紀太過於輝煌了,那個是他們當時最巔峰的狀態,所以不管後人做的再如何好都大不如前。有的時候最怕的就是比較,因為你一比較就會發現有的事情還是以前的好。

㈡ 認真討論下,為什麼香港和台灣的影視作品慢慢沒落

不是香港台灣電影技術不行了,其實你拿以前的電影電視對比可以看出,現在的絕對比以前的好,但是大家覺得沒那麼經典了的原因是,大陸經濟發展了,科技提高了,人們的水平也提高了,當然也挑了,而韓流和美國西方的,日本的等等,選擇面也越來越廣了,香港和台灣分量當然就輕了

㈢ 近幾年來台灣的影視業不是很景氣,張震這樣的電影大咖是不是也受到了影響

近幾年,台灣的影視業,因為種種的原因,非常的不景氣,整個行業死氣沉沉,毫無活力。這個情況,對於張震等少數的電影大咖,影響不大,因為他們的事業中心,不在台灣。這個情況,只是苦了台灣本土的電影人,他們受到很大的影響,有的甚至無工可開,處於失業的狀態。

真正苦逼的,是那些本土的從業人員。以前有大把的戲拍,有大把的影片要製作,有大把的影片要宣傳發行,有工開有飯吃,生活穩定而幸福。現在想開工沒工開,隨時有可能失業,有的已經失業。

㈣ 為什麼台灣拍不出好電影和電視劇

在問「為什麼」之前,應該先問「是不是」。

台灣有好看的電影、電視劇。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角七號》《藍色大門》

《七俠五義》《王子變青蛙》《還珠格格》《惡作劇之吻》

㈤ 曾經爆火的台灣偶像劇為何現在沒落了

大陸自產的偶像電視劇增多,而曾經火紅的台灣演員都往大陸跑,導致曾經爆火的台灣偶像劇慢慢沒落。作為媽媽級的小編,確實見證了台灣偶像劇從火紅到落敗的日子,足足有接近10年的時間是沒有看到火紅的台灣偶像電視劇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歸根到底還是選擇多了,好的演員沒了,自然就會出現沒落的情況。

由此可見,大陸的不引進加上演員的外流,導致台灣偶像連續劇慢慢地沒落了。

㈥ 如何評價台灣電影現狀

你提到的台灣電影我都看過。也會為了一部大陸不上映的電影專門飛台灣一趟。
我這么理解台灣電影的多元化:
第一,可以拍成電影的社會議題更寬廣。至少在中國的審查制度之下,同性戀題材《女朋友,男朋友》是沒有辦法登上大熒幕的。
第二,台灣除了像大陸一樣的電影院(主要播放當季的電影)之外,還有二輪電影院,播放已經下了的電影,或者按照不同的風格設定的影院(法國有專門的文藝院線,也設定了單部電影的排片不可以超過當日的三分之一,總之,起到平衡作用)。例如,光點電影院。 我不清楚是否有政府的資助。
第三,輔導金制度。 基本上,你提及的電影都拿到了輔導金。 也有人說,台灣電影越輔越倒。台灣本身市場就非常有限,如果只考慮在島內發行,收回成本的難度就較高。如果一味玩小清新,台灣電影也會走向沒落。

㈦ 為什麼台灣偶像劇突然沒落了

現在的台灣節目,只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粗製濫造,結果最終只能大敗收場。

10年前,台灣的綜藝節目還是大陸各大節目,爭相模仿的對象,曾幾何時,現在的台灣綜藝節目,除了《康熙來了》還能保持收視率之外,已經沒有其他可以稱道的節目了,有點類似當年的香港電影,只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粗製濫造,結果最終只能大敗收場。

反觀韓國綜藝節目,可說是不惜工本,製作費之龐大令人難以想像,以超人氣的《Running Man》為例,每集主持連嘉賓就有9到12人,每位主持至少有一位攝影師跟隨,還有額外的攝影師負責拍攝環境,以及搖控直升機拍攝。

但最後剪輯出來的播放時間,卻只有90分鍾,換句話說,每位主持的平均鏡頭,其實只有10分鍾左右,為了爭取更多曝光率,主持之間便存在無形的競爭,各自必須竭盡所能搞笑搏出位,確保節目質量。

看看這些韓國或大陸受歡迎的綜藝節目,如何用心製作,或許是台灣綜藝節目,該好好反省檢討的時刻了。

一、偶像劇:從「類型」到「去類型」

在今天的文化語境中,偶像劇更近似於一種無關痛癢甚至是略帶貶義的類型創作。電視劇首先是以群眾性作為基礎的,其後才有談藝術標準的更多空間,這與電影自發軔之初便具有的多元化創作有本質不同。

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全面浸潤於消費文明之中的國劇創作,也在全方位的解構中尋得了更豐富的闡釋空間。

1998年,第一部國產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轟動一時,觀眾在其中看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電視熒屏中少見的浪漫想像,「自由地接納開在彼岸的愛情之花有否在現實土壤中紮根的希望」。從這里開始,國產偶像劇對傳統嚴肅劇集的審美補完催生出了持續的生命力。

二、困境:偶像劇的「身份」焦慮

大多數流通甚至走熱於市場的劇集作品,都呈現出高度偶像化的狀態。這不僅全面侵佔了其他類型劇的創作空間,也大量催生了有如《鳳囚凰》、新版《流星花園》這樣逐漸普遍化的「辣眼睛」神劇。

從個案中或許我們能找到千百種關於「糟糕」的具體解釋,但回到本源,這其實是偶像劇的「身份」焦慮問題——電視劇當然可以是某種程度上的流行文化化身,但它絕不僅僅等同於某一種具體的、單一的流行文化結果。

17年前的《流星花園》締造了那個年代的「F4」專屬審美,因為獨特才有了它的象徵性意義;再看今天的「F4」,他們顯然是今天的「偶像」在顏值和流量強相關的互動基礎上所產出的「大多數」,或許再現了一種偶像審美的時代特質,但並沒有形成更進一步的探索。

所以,當偶像化的敘事已經化作一種主導性的創作力量,這意味著觀眾所能開展的文化審美活動只能變得愈加匱乏、有限。

而這種主流的選擇又是乏於現實意義的,與其他創作要素高度黏合在一起,於是我們更難以尋求到更多具有可能性的突破空間。

以上內容參考中新網-偶像冗餘的年代裡 偶像劇衰落了



㈧ 為什麼台灣電影在大陸票房都不好

台灣的電影在台灣的票房也不怎麼樣啊~
這個是市場機制,片子不好看或叫好不叫座,很正常的.
何況台灣的電影真的很少.(電影產業很沒落,畢竟大多數投資人不喜投入這方面.)

㈨ 台灣偶像劇紅極一時,現在為什麼沒落了

最大的原因在於沒有新晉的偶像來接替她們,導致偶像劇逐漸沒落了。台灣偶像劇之前流行本來就是台劇在新世紀衰退的前奏,由時裝言情劇和瓊瑤等劇變化過來的

缺乏創新性

台灣偶像劇「沒落」的原因,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台灣偶像劇近年製作成本低,導致作品不佳,觀眾群流失。根據數據調查,台灣鄉土劇製作成本大約一集130萬台幣,偶像劇平均一集約200萬台幣,《我可能不會愛你》一集210萬,台灣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你》一集300萬,《拜金女王》一集600萬已是高成本。而跟韓劇平均一集製作費1,738萬台幣、大陸古裝劇製作費平均一集650萬台幣相比,台灣偶像劇的整體製作水平就顯得相對低下

據尼爾森收視率調查報告,電視劇收視率排名前三的都是「鄉土劇」,同時期播出的《後菜鳥的燦爛時代》、《愛上哥們》都擠不進前三。鄉土劇用相對較低的成本就能達到較高的收視率,廣告價碼也能跟著上漲,電視台樂於買賬,一部接一部上檔鄉土劇。

偶像劇需要創新

偶像劇的產生,本來就是台灣電視劇產業衰落大背景下從都市愛情片派生出來的一個劇種,它也是在吸收日本少女漫畫和偶像劇的基礎上,結合本土的新演員和現有的基建環境和題材推出面向青少年的劇種。到今天,這個劇類也已經運作了二十年,其內涵已經發掘殆盡衰落是必然的

而偶像劇的從興起到今天需要自我革新,分析其衰落的原因,從產業的角度就是市場丟失創造力殆盡、演員發展到了瓶頸期大量出走等等。而如果從外部來看,台灣偶像劇圍繞著霸道總裁和瑪麗蘇少女的核心展開故事已經不能給觀眾帶來精神慰藉,因為台灣政治經濟形勢日益走低迫使很多年輕人出走內地尋找機會,甚至大量偶像劇演員也在做這件事。

它的衰落包含了太多的原因,想要再次回溫,還是需要推陳出新。






























㈩ 台灣電影徹底絕跡的原因沒有任何台灣電影的消息,怎麼回事台灣人不拍電影了

台灣的電影市場是對外開放的,然後就被老美 港台 日本給佔領了,老美是佔大頭,而且院線大頭也是老美控股,本地拍片風格傾向於文藝片,跟市場脫節,全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看的人不多。

閱讀全文

與台灣電影沒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