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音樂劇
音樂之聲(其它譯名:《真善美》、《仙樂飄飄處處聞》)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斗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的劇作者是美國劇作家勒曼。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50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1965年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⑵ 世界50部經典電影都是哪些
1.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國)
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具有強烈思想性的作品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揭示了慘絕人寰的戰爭實況,擊潰了所謂的「愛國」迷夢
2.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國)
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經典寫照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3.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國)
好萊塢「第一巨片」
展現著曠世愛情的絕世佳作
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4.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美國)
鏡花水月痴人淚,藍橋愁斷離人腸
戰爭時期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電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
5.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1941)(美國)
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
反映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質世界中的生存狀態
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
6.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1942)(美國)
世界電影殿堂中的經典之作
以愛情故事貫穿起來的驚險偵探片
蘊涵著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國)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詩化電影的先河
8.羅生門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標志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紀元
9.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國)
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
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
溫馨浪漫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10.後窗 Rear Window(1954)(美國)
「永遠的驚悚大師」的傑出代表作
一則「看電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11.賓虛 Ben-Hur(1959)(美國)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詩巨片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滿含著對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國)
百年經典的主題與現代藝術的融會貫通
美國「街頭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一幕「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現代都市愛情悲劇
13.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國)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國)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
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卷」
15.星球大戰 Star Wars (1977)(美國)
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作品
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證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討人性、人情、人倫的傑作
世界偵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開拓了懸疑片的社會深度
17.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國)
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寧靜、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國)
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沖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19.芙蓉鎮 Hibiscus Town(1984)(中國)
「電影泰斗」謝晉的扛鼎之作
表現了各式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真實面目
發出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20.紅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國)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21.十誡 Dekalog (1989)(波蘭)
歐洲「道德焦慮電影」的代表作
以探討當代人的道德困惑為主旨的鴻篇巨制
透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生契約引出滿含悲憫和質疑的精神命題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國台灣)
當代台灣社會的灰色寓言
都會浮世風景中喑啞的安魂曲
一部時代轉換與個人命運緊緊相扣的台灣史詩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戀) Ghost (1990)(美國)
好萊塢道德復興運動的代表作
一幕傑出的愛情悲劇
體現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國)
多元化文化觀在電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深刻反思
好萊塢歷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國/英國/越南)
一段讓人痛徹心扉的異國之戀
一段大膽、熾烈、郁悶而又無奈的叛逆戀情
一堵無法逾越的經典嘆息之牆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國)
美國社會問題片的經典之作
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
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國台灣)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
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28.霸王別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國/香港)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一部絢爛、令人陶醉的史詩
29.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國)
探尋和謳歌在特殊環境中的人性發展軌跡
具有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
深具史詩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緒力量
30.真實的謊言 True Lies (1994)(美國)
美國20世紀90年代動作片經典中的經典
特技電影的典範
大陸市場進口好萊塢大片的開始
31.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1994)(美國)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著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史
32.燃情歲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國)
一幅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
一部經典的唯美派電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話
33.鋼琴課(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
一個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
細膩地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34.陽光燦爛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國)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意外之喜」
對「文革」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實描繪
標志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35.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國)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蘊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獅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國)
動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英語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巔峰之作
37.這個殺手不太冷(終極追殺令/殺手萊昂/殺手裡昂) Léon (1994)(法國/美國)
一部偏重於暴力美學的動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問題少女與中年殺手的悲劇之戀
滿含繞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國)
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驚悚片
一幕讓人發狂的人生戲劇
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警世錄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國)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一段纏綿而令人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
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40.廊橋遺夢(麥迪遜之橋)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國)
一部內涵深刻的社會倫理片
一段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
一部本地化思維極強的力作
41.猜火車 Trainspotting (1996)(英國)
一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問題電影」
另類影片的經典之作
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現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狀態
42.泰坦尼克號 Titanic (1997)(美國)
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
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
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麗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義大利)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44.中央車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國)
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風范的溫情小品
一段悲憫旋律下的自我救贖之路
45.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國)
一則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
對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社會現象的強烈諷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
46.搏擊俱樂部(搏擊會) Fight Club (1999)(德國/美國)
一則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紀末的現代啟示錄
一幕以死亡為主題的黑色喜劇
47.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國/泰國)
無法抗拒而又綺麗無比的東方之美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一段互為交織的愛情
一種緊張、神秘、情慾的調子,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灣/日本)
一部高水準的社會學寶典
世界現狀的縮影,充滿迷人的奧秘與美感
在冷靜觀世之餘不乏對人的關懷與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歐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現實激烈碰撞的質朴而偉大的音樂劇
一首關於執著信念的贊美詩
50.千與千尋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贖的英雄史詩
重新審視人類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與自然的對決中探尋世人活著的力量和理由
⑶ 以奧斯卡獲獎電影《芝加哥》為例,探討如何成功使音樂劇電影化
好萊塢歌舞片與百老匯音樂劇一直有著緊密聯系,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兩者相互借鑒、互相映襯,共同發展。高質量的音樂劇改編為歌舞片搬上大熒幕,是業內常有發生的事情。可以說,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為好萊塢歌舞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和創作來源。
其中,《芝加哥》作為極具諷刺意味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多年來長盛不衰,更是在2002年被改編為電影,讓更多的人得以領略其韻味和魅力。2003年,電影版《芝加哥》一舉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奧斯卡六項大獎,並打破了35年來歌舞片無緣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成為一部在商業上和口碑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歌舞電影。
影片講述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講述了兩名女子殺人以後,不僅沒有得到當地法律的制裁,反而經過律師比利炒作後聲名大噪的故事,諷刺了芝加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娛樂至死的黑暗荒誕世態。
音樂劇和歌舞片是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藝術作品,兩者相映成輝、各有千秋。在如今市場上越來越多音樂劇改編歌舞劇的情況下,這部18年前的老作品,在豆瓣上依然保持8.8的高分,被認為好於96%的歌舞片。
《芝加哥》憑什麼脫穎而出,成為音樂劇影視化的經典之作?
在我看來,僅從電影的故事情節探討,無法深入回答這個問題。今天本文就以《芝加哥》為案例,從電影敘事手法、鏡頭話敘事語言、聲音藝術創作三個方面,探討這部歌舞電影如何對音樂劇進行影視改編,從而與觀眾情緒產生聯結,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感染力。
寫在最後:
電影《芝加哥》作為一部成功的歌舞片,無論是商業價值還是影片口碑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影片憑借美妙迷人的歌舞場景、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畫以及現實深刻的主題內涵,成就其歌舞片史詩級地位,並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詳細分析了電影《芝加哥》故事情節之外的魅力和精彩之處。
在我看來,影片通過對電影語言的熟練運用,成功將舞台作為主導的音樂劇改編為更具大眾文化的影視作品,將局限於舞台的小眾文化傳播給更加廣闊的受眾,這正是影片《芝加哥》長久不衰的魅力和獨到之處。
⑷ 最精彩的好萊塢十大劇情片
這是世界十大:
1)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勵志影片。
2)教父(1、2):經典黑幫片,有此作品,其他同類一概低頭。
3)美國往事:整個人生都在裡面。
4)天堂電影院:每個男人的童年回憶,太經典了。
5)無主之城:人家怎麼能拍出這么牛的電影!
6)活著:也許是中國目前最偉大的電影。
7)阿甘正傳:教導所有的人要去寬容別人,傻就是福氣。
8)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愛中國。
9)楚門的世界:探討人的價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辛德勒的名單:震撼人心的歷史、充滿感染力的攝影和傑出的演員
⑸ 推薦幾部經典的音樂劇電影
雨中曲
這部歌舞片反映好萊塢從無聲片到有聲片的過渡。其中的主題歌舞徹底改變了下雨和心情沉重的內在聯系。把早期好萊塢的一些電影歌曲加以串聯,這樣的做法通常產生的是陳詞濫調和連篇俗套,但此處卻催生了一部充滿絢麗瑰寶的歌舞片。千萬別把在雨中唱歌聯想成凄凄慘慘戚戚,本片的情調猶如雨後的彩虹,流光四溢,那歌那舞是如此令人酥心,那喜劇是如此天真、開懷,能掃清你心頭的任何陰霾。本片是舞蹈大王金·凱利(Gene Kelly)的精心傑作,尤其是他在雨中自導自唱自跳的主題曲,已成為好萊塢最經典的歌舞場景。
紅磨坊
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近期推出的澳大利亞知名導演巴茲-魯赫曼執導的歌舞片《紅磨坊》,講述的是19世紀巴黎夜總會的腐華生活。好萊塢當紅影星尼科爾-基德曼和伊萬-麥戈雷格分別在片中擔任男女主角。《紅磨坊》在製片建造的一個真實的紅磨坊中拍攝。魯赫曼的這部最新力作,亦歌亦舞,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末下層社會人民的那種歡快、迷人的情調。巴黎的這個「紅磨坊」,是一個華麗的聚會場所,不管是上層名流還是下層平民常常在這聚會。"紅磨坊"將貧民和名流與工人、藝術家、波希尼亞人、女演員(或者說是妓女)連結在一起。
《紅磨坊》是巴茲-魯赫曼執導的第三部影片,也是巴茲-魯赫曼繼其處女作《陰森的舞台》(「STRICTLY BALLROOM」)和1996年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的票房巨片《羅米歐與朱麗葉:後現代激情版》(「SHAKESPEARE'S Romeo +Juliet」)之後的又一部巨作。這部悲喜劇音樂片,生動地描述了19世紀末巴黎聞名於世的奢靡夜生活,生動地描述了那時的愛情、死亡和再生、新技藝以及舞會的情況,是那個時代的見證。
影片評價:
2002年度,第74屆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服裝設計
最佳影片 提名
最佳女主角 提名
最佳剪輯 提名
最佳化妝 提名
最佳音效剪輯 提名
2001年度 戛納國際電影節
金棕櫚獎 提名
2002年度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最佳音樂
最佳音樂或喜劇類電影
音樂或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最佳導演 提名
音樂或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 提名
芝加哥
歌舞片「芝加哥」的歷史,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最早的故事創意,產生於19世紀20年代。
《芝加哥論壇報》記者馬里尼·沃金斯(Maurine Watkins)從1924年兩起真實的謀殺案中得到靈感。在那兩起案件當中,犯有故意謀殺罪的兩名婦女均被宣告無罪而釋放。1926年,他的這個創意被第一次搬上了百老匯的舞台,但是並非是以歌舞劇的形式;1942年,兩部電影《Ginger Roge rs vehicle》和《Roxie Hart》也借鑒了這個創意。
幾十年後,導演鮑勃·福斯(Bob Fosse)買斷了沃金斯的劇本版權,並將之改編成歌舞劇《芝加哥》。1975年在百老匯上映後,贏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同年戲劇界最重要的托尼獎(Tony Price)評選中,贏得11個獎項提名,最後卻令人驚奇的一無所獲,被很多人認為是托尼獎的一個恥辱。其實,類似的事情不也正發生在奧斯卡與另一位著名導演身上么?
好在1997年《芝加哥》在百老匯復演時,托尼獎終於承認了它的價值,授予了它六個獎項。可惜鮑勃·福斯已經在10年前的1987年故去了,遺憾的沒有看到這一幕。
出水芙蓉
出生於音樂世家的安妮特·凱勒曼與父親相依為命,但安妮特卻違背父願,從小就喜歡游泳。長大後數次參賽均獲獎。後在父親的勸誡下,父女倆前往倫敦學習音樂、舞蹈、途中邂逅傑來·蘇里文,兩人一見鍾情。安在倫敦求學不成,在傑米的邀請下,於泰晤士河進行巴拉松長泳表演,轟動一時。後來,他們到美國紐約謀求發展。紐約競技場的老闆阿爾伯特暗戀安妮特,燕建議她表演水上芭蕾,為此,傑與安發生分歧而分手。安的表演卻大獲成功,成了著名的水上芭蕾表演家。此時,傑米參加了飛行表演失敗,而准備與阿伯特結婚的安卻在拍攝電影中發生了意外……
主要敘述作曲家史蒂夫因與美麗多情的卡羅琳認識以後,准備結婚,但他的經紀人喬治怕這樣會影響他的「水上盛典」的寫曲,所以僱用女演員瑪麗婭而達到阻止他們結婚的目的。史蒂夫沒辦法只好完成「水上盛典」,最後二人消除誤會,重歸於好。
"經紀人喬治送寫流行音樂的作曲家史蒂夫去加州,為他籌辦的「水上盛典」寫曲。在加州,史蒂夫愛上了美麗多情的大學游泳課老師卡羅琳,二人准備結婚,但遭到了唱片公司主管的反對,喬治怕這樣會影響他的「水上盛典""的寫曲,所以僱用女演員瑪麗婭假冒史蒂夫的妻子,帶著三個假冒的孩子來到婚禮上大鬧,以達到阻止他們結婚的目的。卡羅琳一氣之下出走了,史蒂夫得知卡羅琳任教的學院雖是女子學院,但章程規定也招男生,於是便報名入學。卡羅琳與院長齊心協力,千方百計的給史蒂夫記過以使其除名……經歷種種艱辛後,史蒂夫沒辦法只好完成「水上盛典"",並要喬治找卡羅琳來主演。最後二人消除誤會,重歸於好。"
最後的華爾茲
The Last Waltz [1978]
導演:馬丁 斯科塞斯(《憤怒的公牛》《飛行家》)
電影史上最完美的音樂紀錄片
大牌雲集 群星薈萃!
簡介:本片是美國搖滾樂隊「THE BAND」在三藩市作告別演出音樂會的紀錄片。馬丁.史高塞斯的導演手法出色,在把握節奏.色彩運用方面掌握得非常有尺度;鮑里斯.李文的攝影技術也是爐火純青,使得本片成為搖滾樂紀錄片的代表作之一。
⑹ 好萊塢經典電影音樂有哪些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電影《北非諜影》
I just call to say I love you電話訴衷腸 電影《紅衣女郎》
moon river 月亮河《蒂凡尼的早餐》
say you,say me說你,說我《白夜》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雨點不停落在我頭上《神槍手與智多星》
pretty woman漂亮女人《風月俏佳人》
Scarborough fire斯卡保羅集市《畢業生》&sound of silence寂靜之聲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庇隆夫人》& you must love me你一定要愛我
a time for us總有一天《羅密歐與朱麗葉》
when I fall in love當我墜入愛河《西雅圖夜未眠》
take my breath away帶走我的呼吸《壯志凌雲》
memory記憶《貓》音樂劇
my own true love我的真愛《飄》
I believe I can fly我相信我能飛翔《空中大灌籃》
may it be也許《魔戒》
do-re-mi &edelweiss雪絨花《音樂之聲》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此情永不移《廊橋遺夢》
over the rainbow跨越彩虹 音樂劇《綠野仙蹤》
Am I that easy to forget難以忘懷《羅馬假日》
I have nothing我一無所有《保鏢》& I will always love you我將永遠愛你
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一切為你《羅賓漢》
smoke gets in your eyes煙霧迷著你的眼《羅貝塔》
speak softly love柔聲傾訴《教父》
golden eye黃金眼
⑺ 有哪些百老匯的歌舞劇電影
《發膠》:本來是好萊塢1988年的電影,2002年被百老匯改編成歌舞劇,2007年又被好萊塢拍回來。但是「新版本(2007年版)的故事並非是1988年的重拍版,也不是2002年音樂舞台劇的電影版,而是綜合了兩位『先輩』特點的新故事。」
《追夢女郎》:改編自1981年百老匯的同名舞台劇。
《媽媽咪呀》:1999年首演在倫敦,2001年登上百老匯舞台,2008年改編成電影。
《理發師陶德》:最初是一部在英國演出的戲劇,後來被百老匯改編,再後來又被多次改編成電影。最早一部由它改編的電影是在1926年,最近一部是在2007年(由蒂姆·伯頓執導,約翰尼·德普主演)。
《音樂之聲》:《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斗理查德·羅傑斯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改寫而成的,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1965年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
《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原本是據英國劇作家肖伯納的劇作《賣花女》改編的音樂歌舞劇。1964年發行了電影,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改編。
還有《芝加哥》
《美女與野獸》是先有迪士尼的電影,然後百老匯把電影改編成音樂劇。
⑻ 請推薦幾部英文的經典音樂劇
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是大多數觀眾所熟知和喜愛的。該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麗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但很多中國觀眾都不知道,這部經典影片,其實是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固然精彩,但音樂劇更為經典,舞台上那種瞬間迸發的激情,能讓各種年齡的人感動。
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我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無疑,這將是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今年是音樂劇《音樂之聲》問世45年,是電影《音樂之聲》問世40年。
電影1965年被搬上銀幕,影片曾先後奪得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改編音樂、最佳剪輯五項大獎,以及1966年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朱莉·安德魯絲)。《音樂之聲》的整個故事都那麼的完美無缺,以至於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影片里美妙的音樂至今仍被全世界傳唱,影片也被翻譯成了30多種文字在各國上映。
好萊塢的電影評論家、《時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評選《音樂之聲》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一"。它幾乎適合在任何場所任何時刻播放。好萊塢的大牌明星們,例如凱文·科斯特納、金-凱瑞、梅格-瑞恩等都是它的忠實觀眾,大明星卡梅隆-迪亞茨更是說自己看了它二十遍以上,功夫巨星成龍坦言自己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阿諾-史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
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影片的譯名上都曾經發揮過想像力,做了多次再創作。在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著重強調片中優美動聽的歌曲;台灣則譯成《真善美》,畫龍點睛地道出該片的真諦;埃及人把它譯做《柔情蜜意》;在葡萄牙片名是《心靈深處的音樂》;泰國的譯名是《天樂的魅力》;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不太講究詩意,而著重刻畫女主人公的個性:《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本劇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雖然不同,音樂卻一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從中也可見一斑。
今年是音樂劇《音樂之聲》首演45周年,百老匯全新製作了這出經典劇目,並在亞洲做巡迴演出。5月已在上海演出,8月13日,《音樂之聲》中的家庭女教師瑪利亞和比托普一家七個孩子將來到北京,在北展劇場演出8場。
附:音樂劇知識
音樂劇的特點 一、綜合性 音樂劇是由音樂、舞蹈、表演(特別是話劇表演)等各種藝術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為了表現舞台故事而創作的有關音樂,常常綜合了多種形式、多種風格,特別是常常把歌劇、輕歌劇和爵士樂整合為一個有機體。 二、現代性 音樂劇不再應用傳統的音樂舞蹈和簡單的舞台技術。 首先在音樂方面,不再堅持美聲唱法,而是用最符合當代觀眾需求的唱法。因此,早期有爵士樂為主的音樂劇,後來有搖滾樂的音樂劇、鄉村音樂的音樂劇等。總之,風格是非常現代的。 在舞蹈方面,不只是過去美式的踢踏舞,不單有了芭蕾舞的動作,還有體操式的舞蹈動作和其它很多現代舞蹈語言。 同時,舞台技術也很現代化,一些先進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燈光方面的先進技術都登上了音樂劇的舞台。 三、多元性 音樂劇不再堅持單一的藝術形式,從其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類通俗唱法可以看出來這一特點。音樂劇的題材從古代到現代,從輕喜劇到重喜劇,從科幻到神話,無所不有。音樂也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縛。音樂傳統有爵士、搖滾、鄉村音樂、迪斯科、靈魂樂,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劇的,也有偏向輕歌劇的,還有輕歌舞劇。舞蹈也是多種流派,異彩紛呈的。 四、靈活性 音樂劇的創作和表現不存在教條主義的東西,比較大膽。在音樂創作、樂器伴奏和語言選擇上,都是創新的並以市場需求為根據,不受傳統的約束。在形式上,百老匯音樂劇受音樂喜劇傳統的影響比較多,歡快的喜劇題材數量較大。當然,也有一些重量級的悲劇作品,如:《歌劇院幽靈》、《西貢小姐》和《悲慘世界》等。 五、高度的商業操作性 音樂劇是面向大眾化的一種娛樂形式,她已經發展到了今天如此之大的規模,都是靠優秀的商業化操作來實現的。音樂劇非常注意把音樂家、製作人和商業化運作的機構用公司的形式組織起來。音樂劇在對各種版權的處理方面是很突出的。音樂劇是不輕易出售舞台表演的映象製品的,演到一定程度才會被搬上銀幕,在版權處理方面是精細分割且商業化的,在製作過程和僱傭演員時,都把經濟效益擺在相當突出的地位。我想,這也是反映了觀眾的需要吧。 簡單來說,音樂劇就是集音樂、舞蹈、戲劇表演於一身的現代舞台劇。
⑼ 上世紀30年代好萊塢的歌舞劇有哪些代表作
萊塢八大電影公司
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
Inc.)--派拉蒙採用院線經營模式,有幾分歐洲味道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始建於1923年,曾經出品史上最出名的影片《亂世佳人》,如今已經被索尼收購,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同屬索尼旗下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始建於1920年由最初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憑借其八十年的積聚成為好萊塢最主要的製片廠之一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s.)--1923年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是有聲電影的先驅
20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FOX)--1935年成立,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好萊塢主流製片廠之一,主要以西部片、喜劇和音樂歌舞劇為主,代表作《泰坦尼克號》
環球電影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後來移民到美國。代表作《遠大前程》,《哈姆雷特》等等
聯藝電影公司(United
Artists)--1919年由C.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
華特迪斯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1923年成立,世界上第二大傳媒娛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