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作者是
田漢。
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壽昌,乳名和兒,筆名有田漢、陳瑜、伯鴻、漢兒倚聲、首甲、紹伯、漱人、陳哲生、明高、嘉陵、張坤等。男,漢族,湖南省長沙縣人。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說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
他創作歌詞的歌曲《萬里長城》的第一段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田漢早年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卜生」。1968年,田漢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於獄中。
(1)1934年任光電影音樂擴展閱讀:
個人經歷
1924年,與妻子易漱瑜創辦《南國》半月刊。以後相繼任教於長沙第一師范學校、上海大學、大夏大學(今華東師范大學);
1927年秋,到上海藝術大學任文學科主任、校長,創作了話劇《蘇州夜話》、《名優之死》等。年底同歐陽予倩、周信芳等舉行「魚龍會」演出,影響甚廣;
1928年,與徐悲鴻、歐陽予倩組建南國藝術學院,同年秋成立南國社,以狂飆精神推進新戲劇運動,多次到南京、杭州、廣州等地演出,同時主編《南國月刊》;
1937年「七七」事變後,創作了五幕話劇《蘆溝橋》,並舉行勞軍演出。8月赴上海,參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淪陷後到長沙、武漢從事戲劇界抗日統一戰線工作。12月成立了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他是組織者之一;
1938年,年初與馬彥祥等編輯出版了《抗戰戲劇》半月刊,後又去長沙籌辦了《抗戰日報》。2月,到武漢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負責藝術宣傳工作,同洪深等組建了10個抗敵演劇隊、4個抗敵宣傳隊和1個孩子劇團。
② 任光在音樂界的藝術貢獻是什麼
(1900~1941)作曲家、音樂活動家。浙江嵊縣人。1919年赴法國學習鋼琴調音技術與作曲。1924年至1927年在越南法商亞佛琴行任技師。1928年回國,1932年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部主任,同時參與共產黨領導下的上海左翼音樂活動,為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和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主要成員之一。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再度前往巴黎,邊學習邊在華僑中組織抗戰歌詠活動,並參加了法國左翼文化組織。1939年赴新加坡,在華僑中組織歌詠團體宣傳抗日救國,曾輔導過著名的華僑歌詠組織「銅鑼合唱團」。1940年回國,在育才學校任教,同年7月到皖南參加新四軍工作,皖南事變時犧牲。代表作有:歌曲《漁光曲》、《大地行軍歌》、《抗敵歌》、《采菱歌》,《月光光》、《打回老家去》、《新四軍東進曲》、《新蓮花落》;歌劇《洪波曲》;民族器樂曲《彩雲追月》。
③ 求作曲家任光的在校時間,身份,當時校名,政治面貌 ~ 急 ~
入嵊縣中學(現嵊州市第一中學)讀書時已學會拉二胡、吹銅號、彈風琴,有「小音樂家」之稱。中學畢業後入上海震旦大學。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入里昂大學音樂系學習,並在一家鋼琴廠當學徒。1924年畢業後,受聘於安南(今越南)亞佛音樂鋼琴製造廠,任經理。1927年回國後,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1928年,告別法籍妻子回國,在上海法商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部主任,從事創作歌曲並為電影、戲劇配樂。1929年,在田漢、阿英(錢杏邨)、夏衍、蔡楚生等幫助下,從事進步文化運動。九一八事變以後,與聶耳、冼星海等一起,發起組織劇聯音樂小組和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創作《漁光曲》。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1936年創作《打回老家去》等救亡歌曲,流傳甚廣。次年8月,再度去法國,進巴黎音樂師范學校進修。組織領導巴黎華僑合唱團,出席有24個國家代表參加的反法西斯侵略大會。所作《中國進行曲》被輯入《世界革命歌曲選》。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音樂活動中,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高粱紅了》等40餘首極有影響的抗日救亡歌曲與電影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庄》(《洪波曲》)的音樂。1938年10月回國後,在長沙、貴陽等地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次年8月,去新加坡開展華僑歌詠活動。1940年,任光跟隨葉挺將軍從重慶赴皖南參加新四軍。1940年7月,
《任光歌曲選》
到新四軍軍部從事宣傳工作。皖南事變時不幸犧牲,其妻徐韌被捕後亦慘遭殺害。重慶《新華日報》發表悼念文章,譽其為「民族的號手」。 一生創作歌曲上百首。現存於世的名作除《漁光曲》和《打回老家去》外,流傳較廣的還有《月光光》、《新鳳陽歌》、《彩雲追月》、《大地進行曲》、《王老五呀王老五》、《別了,三年的皖南》等。1982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任光歌曲選》。
④ 任光推出了什麼電影
任光沒有推出過電影,但為電影《漁光曲》製作了主題曲
《漁光曲》是電影《漁光曲》主題曲,由安娥作詞,任光譜曲,作於1934年。
這首歌深情地唱出了舊社會長年漂泊在海上的窮苦漁民的艱辛勞動生活,真實地反映了漁民們愁苦困頓的心情。為了寫好這首歌,任光特意到長江的入海口吳淞口,觀察漁民們捕魚勞作。根據體驗,他為這首歌創造了表現海浪起伏的特定節奏,突出了船歌的風格。
《漁光曲》歌詞節選: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
早晨太陽里曬魚網,迎面吹過來大海風。
潮水升,浪花涌,魚船兒飄飄各西東。
輕撒網,緊拉繩,煙霧里辛苦等魚蹤。
魚兒難捕船租重,捕魚人兒世世窮。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漁光曲
⑤ 簡要介紹一下音樂名家任光生平
任光(1900~1941)作曲家、音樂活動家。浙江嵊縣人。1919年赴法國學習鋼琴調音技術與作曲。1924年至1927年在越南法商亞佛琴行任技師。1928年回國,1932年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部主任,同時參與共產黨領導下的上海左翼音樂活動,為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和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主要成員之一。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再度前往巴黎,邊學習邊在華僑中組織抗戰歌詠活動,並參加了法國左翼文化組織。1939年赴新加坡,在華僑中組織歌詠團體宣傳抗日救國,曾輔導過著名的華僑歌詠組織「銅鑼合唱團」。1940年回國,在育才學校任教,同年7月到皖南參加新四軍工作,皖南事變時犧牲。代表作有:歌曲《漁光曲》、《大地行軍歌》、《抗敵歌》、《采菱歌》,《月光光》、《打回老家去》、《新四軍東進曲》、《新蓮花落》;歌劇《洪波曲》;民族器樂曲《彩雲追月》。
⑥ 1934年任光推出了他的電影音樂成名作什麼
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王人美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
⑦ 任光的人物評價
上世紀30年代初,結識了田漢等左翼進步文化人士,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參加中共領導的左翼劇聯音樂小組、蘇聯之友音樂小組、中國新音樂研究會等進步組織,與聶耳、冼星海等一起探索新興音樂的創作道路,積極從事革命音樂的創作與傳播,並利用職務之便刻錄包括《義勇軍進行曲》在內的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唱片,廣為發行,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被音樂界譽為:「民族的號手」。
1934年,推出了他的電影音樂成名作《漁光曲》。後來創作的《打回老家去》、《王老五》等歌曲風靡全國。1935年5月9日,任光組織了電通電影公司的盛家倫、司徒慧敏、鄭君里、金山、袁牧之、顧夢鶴、施超7個演員唱《義勇軍進行曲》(即《風雲兒女》電影主題歌),第一次在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內錄下首版《義勇軍進行曲》,並灌制了唱片。隨後,他又將這唱片的錄音轉錄到電影《風雲兒女》的膠片中去。這是全球第一張《義勇軍進行曲》的唱片,編號為34848b,現保存在上海的國歌紀念館中。唱片很快發向全國,《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廣為傳播,成為一首激情燃燒、影響最廣的抗日名曲。第一次灌制的唱片很快銷售一空,後來任光又連續灌制了兩次。《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戰斗進行曲,是遊行集會的合唱曲,是喚起民眾的動員令,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赴法國巴黎音樂學院進修。在法期間,出席了有42個國家代表舉行的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大會,他創作的《中國進行曲》被列入《世界革命名曲選》。 任光是中國無產階級音樂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著名的革命音樂家。他創作的許多抗日革命歌曲,對中華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開創了海外愛國、愛家歌詠的先聲,是我國電影音樂的開拓者,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和中國電影發展史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1941年2月,葉挺從江西被押解到重慶途中,秘密投書重慶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秘書陽翰笙,囑他轉告周恩來:「任光已在我身旁陣亡」。以後,葉挺又在其《囚語》中以大量文字抒發對任光的思念之情。其中寫道:「至友任光,為中國音樂名家,《漁光曲》《王老五》等均其傑作。隨我至軍中後,新作甚多,別有風格,對群眾心理及大眾化問題深切明朗,軍中均以『王老五』呼之,此次率其新愛隨余行軍,備受危苦。十日晨在高坦鄉,正值激戰中,教導隊奉我令加入前線作戰。我作簡短演說後,群情激動。任君指揮唱其新歌《東進曲》,與四周機關槍聲及手榴彈聲融成最偉大的戰斗交響曲。」 葉挺將軍稱他是「中國的音樂之星」;聶耳稱他是「我們的導師」;《新華日報》則贊譽他為「民族的號手」, 郭沫若同志評價任光的作品是「在中國的新音樂,在民族的覺新上,在抗日的推進上,乃至在敵寇的投降上,的確是有著它的功績。」旅居南洋的郁達夫等人聞訊任光犧牲後深為震驚,發表了盛贊任光「忠於民族,忠於藝術」的紀念文章;延安的作曲者學會,也曾出版專刊,紀念這位烈士,號召全國音樂工作者,學習任光的進取精神和面向現實的創作方向。解放後,人們繼續懷念著這位傑出的革命烈士。浙江電視劇製作中心特為任光專攝了電視劇《彩雲追月》以作紀念;中共中央黨史辦公室還將任光定為著名烈士,載入《中共黨史人物傳》史冊。
⑧ 義勇軍進行曲是誰作曲,作詞是誰,來歷是什麼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歡迎使用網路知道!很高興為您解答!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象徵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作者簡介
曲作者
聶耳(公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義(亦作紫
聶耳
藝),漢族,雲南玉溪人。1918年入昆明師范附屬小學,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在校學 業成績出眾,又喜愛音樂,課余從民間音樂家學習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樂器,熟悉傳統樂曲。1922年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為該校「學生音樂團」的活躍成員。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時值第一次國內革命風暴在中國南方興起,他開始受到進步書刊和《國際歌》等革命歌曲的影響。1927年考入雲南第一師范高級部英文組,參與本校學生進步組織「讀書會」的活動,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音樂、戲劇演出活動,並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928年後,更加積極地參加各種公開和秘密的革命活動。為逃避搜捕,於1930年7月潛離昆明,經越南轉赴上海。
1930年11月,聶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劇社小提琴手,師從普杜什卡接受嚴格的小提琴訓練,還自修鋼琴、和聲學、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認識了左翼劇作家兼詩人田漢,建立了與左翼文藝界的聯系,進一步堅定了走革命音樂道路的信心。和田漢的友誼與合作,對聶耳的藝術成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32年8月前往北平,積極參與北平左翼戲劇家聯盟和左翼音樂家聯盟的演出活動和組織建設,並師從外籍教師托諾夫繼續學習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
聶耳回上海不久即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他以熾烈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積極從事創作和評論活動。同時還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發起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隨後又參加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1934年4月,聶耳進入百代唱片公司,與任光共同主持音樂部,組織錄制了一些進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轉入聯華影業公司二廠任音樂部主任。日益嚴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決定出國擬經日本前往蘇聯學習。他於4月18日抵東京。在日本,聶耳考察了日本音樂、戲劇、電影等方面的動態,向日本文藝界介紹了中國音樂的新發展,並加緊學習外語和音樂。7月17日,在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
聶耳一生共創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在從事多方面活動的同時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
詞作者
田漢(1898.3.12-1968.12.10)
田漢
湖南長沙人,原名壽昌,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1916年隨舅父去日本東京高等師范英文系學習,後參加少年中國學會。1920年出版與郭沫若、宗白華的通信《三葉集》。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1922年回國後與妻子易漱瑜創辦《南國半月刊》,繼而組織南國電影劇社,從事話劇創作和演出活動。此時期創作的話劇《咖啡店之一夜》、《獲虎之夜》、《蘇州夜話》等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1927年在上海藝術大學任教並被選為校長,此時與歐陽予倩、周信芳等舉辦藝術魚龍會 ,會上演出他的劇作《名優之死》獲得成功。同年冬成立南國社及南園藝術學院,1928至1929年率南國社先後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無錫各地舉行話劇公演和其他藝術活動,推動了中國話劇的發展。同時期他也創作了大量劇本。 1930年加入「左聯」,寫下了著名的《我們的自己批判》,創作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同年南國社被國民黨查封。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左翼戲劇家聯盟黨團書記等職。此時創作的《年夜飯》、《亂鍾》、《顧正紅之死》等劇。
2歌曲簡介
在1949年9月27日至現在,《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曾作為國民革命軍200師的軍歌,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象徵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創作過程
為電影而創作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後又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很多人對這首歌想追根尋源,報刊上也多次刊登過介紹文章,但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說這首歌的歌詞,是田漢同志於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後,在國民黨監獄里,用一張包香煙的紙寫的。不久,他託人帶出了監獄,轉給了孫師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說法是田漢被捕前寫的,在他的「鳳凰的再生」文學劇本之後,他為了證實這幾種說法哪一種更確切,更真實,有人問過田漢同志,田漢同志說他也記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為此專門給《北京晚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這件事才算有了
風雲兒女
可靠的依據,夏衍同志在信里這樣說:「這支曲子是聶耳於1935年在日本譜寫後寄回上海的」。
1934年,「電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請田漢同志寫一個電影劇本,到這一年冬天,「電通」公司向田漢同志徵稿。田漢同志就先交了個簡單的,名叫《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給「電通」公司的孫師毅同志。1935年2月,田漢同志就被國民黨逮捕入獄了。
「電通」公司為了盡快開拍,決定請孫師毅把田漢同志的文學劇本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孫師毅徵得田漢同志同意,影片改名為《風雲兒女》。在處理主題歌歌
原「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舊址
詞時,他僅僅修改了幾個字,這就是原詞第六句:「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改成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當時,聶耳同志正准備去日本,得知影片《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向孫師毅、許辛之要求,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並表示到日本以後,歌稿盡快寄回,決不會耽誤影片的攝制。果然,沒過多久他就從日本寄回《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譜。所以,其它關於這首歌創作情況的種種謬傳,都是沒有根據的。
《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寄回上海之後,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隊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風雲兒女》中使用。
將其確定為國歌
成為國歌的歷程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誕生以來,在人民中廣為流傳,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馬來西亞華僑抗日游擊隊將一句歌詞改為「馬來西亞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遂成《馬來西亞義勇軍進行曲》;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廣播電台,尤其是民間廣播電台,都將《義勇軍進行曲》視為中國國歌,甚至不知道孫中山作詞的中國國民黨黨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已被國民政府定為中華民國國歌。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召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應邀出席,得知大會規定:開幕式那天各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都要奏、唱本國國歌,代表團有些為難,因為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沒有代表新中國的國歌,於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唱《義勇軍進行曲》來代替。但是,對歌曲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有爭議。有人說「現在北平(現名為北京)已經解放,新中國即將成立,怎麼能這樣唱呢?」最後,郭沫若決定把這句詞改成「中國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時候」。代表團回國之後,匯報了這一情況,引起有關方面對制定國歌問題的重視。
1949年6月,第一屆全國政協籌備會正籌備新中國成立的一些事項,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國國歌已迫在眉睫,他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由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並設立「國歌初選委員會」,委員會由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鴻等人組成,另聘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姚錦新四名音樂家擔任顧問,7月15日~26日,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紙上,連續刊登了「國旗、國徽、國歌徵集啟事」反響十分強烈,截至8月20日,僅國歌一項應徵稿就收到632件,歌詞歌譜6926首,但都不夠理想。
最早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是畫家徐悲鴻。第六小組經過反復討論,沒有最後確定。
根據徐悲鴻的提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發揚抗日戰爭期間英勇無畏的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5成為國歌後的演變
在文化大革命的時代,田漢因被誣陷為曾叛變投敵,所以《東方紅》變成非官方國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但在外交場合仍演奏《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譜,不唱歌詞。
197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集體填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久田漢被平反昭雪。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歌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6國際影響
《義勇軍進行曲》一經問世,就因其奮進的詞文和優美的曲調,迅速傳遍祖國大地,並遠播海外。抗日戰爭期間,美國黑人歌王保羅.羅伯遜在紐約聽到《義勇軍進行曲》後,非常喜愛,不僅用英語四處演唱,還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普希金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用漢語演唱,並用漢語灌制了唱片,取名《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時,美國國務院曾提出: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日演奏的各戰勝國音樂時,選定《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表中國的音樂。
7相關規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四)》(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節選)
第三十一條 憲法第四章章名「國旗、國徽、首都」修改為「國旗、國歌、國徽、首都」。憲法第一百三十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二、《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國歌奏唱的暫行辦法》(1984年8月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擬定)
(一)國歌可於下列場合奏唱:
(l)重要的慶典或政治性公眾集會開始時;
(2)正式的外交場合或重大的國際性集會開始時;
(3)遇有維護國家尊嚴的斗爭場合。
(二)國歌不得在下列場合奏唱:
(l)私人婚喪慶悼;
(2)舞會、聯誼會等娛樂活動;
(3)商業活動。
(三)集會奏唱國歌時,應肅立致敬,不得交談、擊節或鼓掌。
(四)國歌不得與其他歌曲緊接奏唱。但遇舉行接待國賓的儀式和國際性的集會,則可連奏有關國家的國歌。
另外,軍人在奏唱國歌的場合應立正,行舉手禮,軍容要嚴整,表情要肅穆。
中共中央宣傳部還規定:國歌要求人人會唱。小學要將教唱國歌列入課程,應根據歌詞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歌中體會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歷史和中華先烈不屈的戰斗精神,從而激發民族責任感,從小樹立為祖國奮斗、獻身的堅定信念。
三、《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發布,節選)
29.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的禮儀,特別要提倡有助於培養對國旗、國歌、國徽崇敬感的必要禮儀,增強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32.唱國歌是公民表達愛國情感的一種神聖行為,在升國旗儀式和大型集會等活動中,要奏國歌,而且要提倡齊唱國歌。奏、唱國歌時應庄嚴肅立。在國際體育比賽的頒獎儀式上,升中國國旗、奏中國國歌時,運動員要向向國旗肅立,唱國歌。
34.成年公民和小學三年以上學生都應當會唱國歌,並能理解國歌的內容和國旗、國徽的涵義。
本解答由【謝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望您給個【最佳答案】,在此表示謝謝!有緣下次再見!!
——————————————————————————————————————————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服務廣大網民。【網路知道顧問團】現招募知道名人、達人、熱心知友。網路知道顧問團時刻等待你的加入。感謝大家對【網路知道顧問團】http://..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與關注,祝大家天天快樂。
⑨ 〈義勇軍進行曲〉的評價
田漢詞、聶耳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的《義勇軍進行曲》,現在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後又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很多人對這首歌想追根尋源,報刊上也多次刊登過介紹文章,但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說這首歌的歌詞,是田漢同志於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後,在國民黨監獄里,用一張包香煙的紙寫的。不久,他託人帶出了監獄,轉給了孫師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說法是田漢被捕前寫的,在他的「鳳凰的再生」文學劇本之後,他為了證實這幾種說法哪一種更確切,更真實,有人問過田漢同志,田漢同志說他也記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為此專門給《北京晚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據,夏衍同志在信里這樣說:「這支曲子是聶耳於1935年在日本譜寫後寄回上海的」。
1934年,「電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請田漢同志寫一個電影劇本,到這一年冬天,「電通」公司向田漢同志徵稿。田漢同志就先交了個簡單的,名叫《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給「電通」公司的孫師毅同志。1935年2月,田漢同志就被國民黨逮捕入獄了。
「電通」公司為了盡快開拍,決定請孫師毅把田漢同志的文學劇本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孫師毅徵得田漢同志同意,影片改名為《風雲兒女》。在處理主題歌歌詞時,他僅僅修改了幾個字,這就是原詞第六句:「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改成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當時,聶耳同志正准備去日本,得知影片《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向孫師毅、許辛之要求,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並表示到日本以後,歌稿盡快寄回,決不會耽誤影片的攝制。果然,沒過多久他就從日本寄回《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譜。所以,其它關於這首歌劇作情況的種種謬傳,都是沒有根據的。
《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寄回上海之後,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隊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風雲兒女》中使用。
《義勇軍進行曲》後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也經歷了一段有趣的過程:
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在人民中廣為流傳,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馬來西亞華僑抗日游擊隊將一句歌詞改為「馬來亞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遂成《馬來亞義勇軍進行曲》;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廣播電台,尤其是民間廣播電台,都將《義勇軍進行曲》視為中國國歌,甚至不知道孫中山作詞的中國國民黨黨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已被國民政府定為中華民國國歌。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應邀出席,得知大會規定:開幕式那天各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都要奏、唱本國國歌,代表團有些為難,因為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沒有代表新中國的國歌,於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唱《義勇軍進行曲》來代替。但是,對歌曲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有爭議。有人說「現在北平(當時北京叫北平)已經解放,新中國即將成立,怎麼能這樣唱呢?」最後,郭沫若決定把這句詞改成「中國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時候」。代表團回國之後,匯報了這一情況,引起有關方面對制定國歌問題的重視。
1949年6月,第一屆全國政協籌備會正籌備新中國成立的一些事項,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國國歌已迫在眉睫,他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由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並設立「國歌初選委員會」,委員會由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鴻等人組成,另聘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姚錦新四名音樂家擔任顧問,7月15日~26日,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紙上,連續刊登了「國旗、國徽、國歌徵集啟事」反響十分強烈,截至8月20日,僅國歌一項應徵稿就收到632件,歌詞歌譜6926首,但都不夠理想。
最早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是畫家徐悲鴻。第六小組經過反復討論,沒有最後確定。
根據徐悲鴻的提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在文化大革命的時代,田漢因被誣陷為曾叛變投敵,所以《東方紅》變成非官方國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但在外交場合仍演奏《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譜、不唱歌詞。
197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集體填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久田漢被平反昭雪。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歌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歌詞如下(1949年~1978年,1982年~現在)(原始版本):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參考英譯)
Stand up!
People unwilling to become slaves!
With our flesh and blood,
build our new Great Wall!
When Chinese people meet the critical moment,
everybody is forced to send out the last bellow!
Stand up!
Stand up!
Stand up!
Being united like one man,
we, in spite of the enemy's artillery fire,
advance,
in spite of the enemy's artillery fire,
advance!
Go ahead!
Go ahead!
Go!
(佚名英文譯配)
Arise! Be masters of our nation.
For our great homeland we who fight for victory.
Danger and death threaton our beloved country;
We who suffer cruel oppression cry out for action.
Arise! Arise!! Arise!!!
Be united as one,
fighting the fierce enemy. March on!
Fighting the fierce enemy. March on!
March on!! Now march on!!!
1978年至1982年的歌詞如下(現已不用作國歌歌詞):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
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
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的斗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前進!前進!進!
聶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雲南玉溪人。1918年入昆明師范附屬小學,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在校學業成績出眾,又喜愛音樂,課余從民間音樂家學習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樂器,熟悉傳統樂曲。1922年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為該校「學生音樂團」的活躍成員。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時值第一次國內革命風暴在中國南方興起,他開始受到進步書刊和《國際歌》等革命歌曲的影響。1927年考入雲南第一師范高級部英文組,參與本校學生進步組織「讀書會」的活動,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音樂、戲劇演出活動,並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928年後,更加積極地參加各種公開和秘密的革命活動。為逃避搜捕,於1930年7月潛離昆明,經越南轉赴上海。
1930年11月,聶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劇社小提琴手,師從普杜什卡接受嚴格的小提琴訓練,還自修鋼琴、和聲學、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認識了左翼劇作家兼詩人田漢,建立了與左翼文藝界的聯系,進一步堅定了走革命音樂道路的信心。和田漢的友誼與合作,對聶耳的藝術成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32年8月前往北平,積極參與北平左翼戲劇家聯盟和左翼音樂家聯盟的演出活動和組織建設,並師從外籍教師托諾夫繼續學習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
聶耳回上海不久即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他以熾烈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積極從事創作和評論活動。同時還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發起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隨後又參加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1934年4月,聶耳進入百代唱片公司,與任光共同主持音樂部,組織錄制了一些進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轉入聯華影業公司二廠任音樂部主任。日益嚴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決定出國擬經日本前往蘇聯學習。他於4月18日抵東京。在日本,聶耳考察了日本音樂、戲劇、電影等方面的動態,向日本文藝界介紹了中國音樂的新發展,並加緊學習外語和音樂。7月17日,在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
聶耳一生共創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在從事多方面活動的同時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
⑩ 簡述《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作曲家及何時成為哪個國家的國歌
聶耳曲 田漢詞 作於1935年,中國的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