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恐怖片里什麼樣的環境讓你最害怕
我認為恐怖片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環境,莫過於你以為安全的時候,突然間周圍發出異響。比如說電影中的人正在自以為的安全區休息,結果冒出個僵屍或者鬼怪啥的。當然比這還要恐怖的莫過於你以為這個恐怖片結束了,結果從土裡再伸出一隻手,告訴你,未完待續。
為什麼會說,在自以為安全的時候,周圍出現異響,這樣的環境會讓我感到害怕嗎?因為這樣的環境會讓人感到絕望。絕望比失望更可怕失望,失望,只是在心火上澆了一桶涼水,而絕望則是把燒火的木棍全部抽走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不太愛看恐怖片。雖然我會好奇,但一個人絕對不會點進去看。如果人多的話可能不會那麼恐怖,但我可能會變成比恐怖片更恐怖的因素,周圍的人可能對裡面的某些恐怖的畫面不感冒,但我可能會因此嚇到發出尖叫,以致嚇到別人。我認為恐怖片之所以恐怖,大都來源於人性以及身邊的人。
人在危險的情況下突然間找到一個安全的區域,那麼砰砰亂跳的心會暫時平靜下來。但呼吸還是急促的,這時候我們會時刻准備著逃跑,身體並沒有完全的放鬆下來。也就是說,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跑開。當然了,如果鬼怪的速度太快的話,那就沒辦法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屏幕中的演員按照劇本的走向,領盒飯了。有的人可能會被鬼怪吞食人類的場景,嚇到,但這並非是最恐怖的。我覺得這畫面最多是血腥,以及有一些令人反胃。這讓人感到恐怖的不是一開始就領盒飯的場景,而是到中後期也就是中後期的時候,大家都具備了一定的自保措施,比如說找到了安全區什麼的。至少這時候暫時安全了,也許大家緊綳的心會暫時放下來,結果鬼怪突然間冒了出來,然後又請幾個人吃盒飯。這場景就比較嚇人。
嚇人的不是畫面,而是隨著恐怖電影的播放,我們不自覺把自己帶進去了,成為了主角團中的一員,因此感到害怕。危險從來不會因為自己躲在了一個角落而找不到你,它只會遲到,卻絕不會缺席。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過恐怖片了,上一次可能還要追溯到好多年前,初中的時候。忘了看的是什麼電影了?反正是全班同學在晚自修到來前一起用教室的電腦看的,電影情節實際上不是很恐怖,畫面略微有些惡心。最後英雄降臨,結束了,電影中看電影的那一群人的苦難。對不比較老的恐怖片吧,如果你是在電影院看的話,可能會更嚇人一點,畢竟更有情景帶入感呀。
在我心中最恐怖的環境來自一部恐怖定格動畫電影叫《鬼媽媽》。雖然鬼媽媽被壓在了井底,但是在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一片靜謐的森林裡,一隻機器手從土裡鑽出來。鬼媽媽,並沒有被封陰。故事也許將進入無限的循環,這樣的場景不是很讓人感到害怕嗎?
B. 去影院看電影,總是有人拿腳踢我背後,我該不該在電影中途出聲制止
個人的素質是在公共場合中體現出來的,一個人素質的高低不在於是否好看,而是在行動中。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先進,各種各樣的娛樂設施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以前看電影就是一個投影儀,一塊布,傍晚很多人坐在大街上一起看電影。現在已經不一樣了,看電影可以去電影院,既方便又省事,什麼時候有時間隨時都可以去看。但是電影院也是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素質的,沒素質的。
像這種沒素質的行為就應該受到輿論的譴責,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權利也是一樣的,誰都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破壞他人享受的權利。對於看電影有人一直踢背後這件事情,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去制止,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並且盡量不要打擾到其他人觀看。
C. 為什麼看電影電視劇晃動的鏡頭會頭暈
為什麼看電影電視劇晃動的鏡頭會頭暈?下面我來回答你。
並不是所有人看晃動的鏡頭都會頭暈。
之所以會頭暈,和人的各種感覺系統有關。我們都知道人是靠耳朵中的前庭來感覺位置變化,但人對位置的感知還包括視覺、聽覺、觸覺、本體感覺等,大腦綜合起來才做出判斷。看3D電影,玩第一視角游戲等,會對人的視覺造成錯覺,而其他和位置相關的感覺卻沒有發生太多變化,大腦就會比較混亂……
頭暈的來源很多,我分成幾個方面回答好了。
首先,有些人缺乏適應非自主視覺的能力,連看2D電影也會暈。
比方說你坐在一輛車中,由於車輛的顛簸,你的腦袋幾乎不可避免的晃動起來,於是你的視野就會跟隨搖晃。期間有視覺、觸覺(身體受力)與平衡(搖擺晃動)等多種同步化的感知。
但換到電影中的飆車場景,畫面模仿出駕駛員視野的劇烈晃動,但坐在觀眾席上的你卻紋絲不動。相比日常生活的感官體驗,觸覺、平衡無法與視覺信號匹配,某些身體協調能力較差的人,就會犯「暈」。類似「暈車」,但成因卻剛好相反。
好在現代人在各類屏幕源源不斷的訓練下,對這種非自主視覺的適應力已經非常的高。
其次,對於3D電影,畫面雖然只是增加了「深度」這一維,卻再一次導致了某種「失調」。
人類對觀察立體事物有著豐富的日常經驗,而人眼更對視覺焦點有著全權的控制:我們既可以細看自己的指紋,又能領略遠處的風光,都仰賴大腦對雙眼的主動調整,並且「遠近不可兼得」。
回到3D電影中,我們看電影時的焦點實際上被牢牢鎖定在屏幕上,當畫面中的一顆子彈向我們飛來時,我們無需把焦點回拉——但很不幸,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這么做。一旦焦點離開屏幕,畫面就變的模糊,我們又一次下意識的將視覺焦點推回屏幕。這么「一來二去」的拉鋸狀態下,人眼非常容易疲勞。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多重感知不同步(相比2D,我們對於3D畫面的感知訓練少的可憐),「暈電影」的比例自然就陡然升高。
還有就是3D畫面的某些內容導致的神經緊張(比如前面提到的子彈飛來),也會一定程度上加劇「暈3D"的反應。
綜上,看3D電影的要訣就是倆字「淡定」…讓它們鬧騰吧,你盯著屏幕,啥都別管……不過,這或許就不是看電影了……
D. DJI GOGGLES可以用來看電影打游戲嗎
可以的,但是更好的體驗是適配大疆的無人機進行飛行視覺體驗。
DJI飛行眼鏡(DJI Goggles)憑借其富有沉浸感的畫面,讓佩戴者擁有彷彿置身空中俯瞰廣袤世界的非凡觀感。專為頭戴式設備優化的觸控板和體感控制,帶來了出色的操控效率以及心意合一的互動體驗[1]。隔光設計讓佩戴者可以更專注於拍攝畫面,FPV第一人稱主視角則幫助對焦更加清晰准確。加之雙1920×1080高解析度顯示屏,OcuSync 1080p全高清圖傳以及多種智能飛行模式,DJI飛行眼鏡將為你帶來身臨其境般的第一視角飛行體驗。
遠距離高清圖傳 全新OcuSync 無線圖傳技術讓DJI飛行眼鏡與Mavic Pro之間的連接擁有出色的穩定性。通過OcuSync,Mavic Pro最多可以同時連接兩台飛行眼鏡及兩台遙控器。 1080p/720p[2]圖傳視頻解析度以及低至110ms[3]的延時,能夠帶來清晰穩定的飛行畫面顯示和精準實時的控制反饋。360°全向接收范圍[4]讓信號傳輸不留死角, 保障可靠飛行。在和同伴外出時,使用各自的飛行眼鏡及遙控器,還能同時觀看奇妙而刺激的高沉浸度飛行畫面。
高解析度雙顯示屏 DJI飛行眼鏡配備了兩塊高解析度顯示屏, 單眼具有1920×1080解析度, 而市面上的VR類產品通常只有一塊屏幕,即使屏幕解析度高達2K(2560x1440), 分屏後投射到單眼的像素也只剩下1280x1440, 若要適配影像作品通用的16:9比例,屏幕有效面積則會進一步縮減為整屏的1/4,有效像素進一步降低至1280x720, 與之相比, 飛行眼鏡的單眼有效像素可以達到2K單屏方案的2.25倍。
體感控制 頭部動作控制[1]為佩戴者帶來了更直接、更簡易的操作體驗。在飛行眼鏡的快捷菜單中選擇體感控制雲台或飛行器後, 就能通過左右或上下移動頭部來操控飛行器或相機雲台的轉動。例如用頭部控制飛行器在水平方向進行360°轉動,輕松觀察四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