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愛在北川內容簡介
由川音綿陽藝術學院精心打造的系列微電影《愛在北川》近日正式開機,以紀念那場震撼人心的北川地震,並藉此展示災後四年多的顯著變化,傳遞感恩全球大愛的精神,同時致力於保護和傳承羌族文化。這部特別的系列微電影包括八部作品,整個項目的主創團隊由70餘位同學組成,他們分別負責各自電影的拍攝工作。
據了解,這些微電影《愛在北川》的核心內容圍繞「5·12」大地震後,北川地區抗震救災與災後重建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展現了愛的力量。所有八部作品均由川音綿陽藝術學院廣播影視系的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愛與奉獻的精神。團隊被劃分為8個攝制組,拍攝的影片涵蓋了《望鄉台》、《築城》以及《愛的傳遞》等多樣化的主題。
每部微電影的片長控制在5至10分鍾之間,這些作品承載著深情與希望,旨在通過短小精悍的形式,傳達出深遠的影響力。預計在即將到來的國慶節前,這些承載著愛與堅韌的微電影將全部完成拍攝。
❷ 城市映像《城市映像2011》微電影簡介
《城市映像2011》是一部微電影,其主題為展現城市的生活面貌和人物情感。影片由眾多知名導演共同執導,包括趙天宇、郝蕾、周楠、孫達、王之、蘇哲賢、吳鷹翔、肖瀟等。
《城市映像2011》由愛奇藝和意外製作出品,總製片人為王湘君,製片人則由何葉和周悅汶擔任,執行製片人則為董嘉琦、隋美榮、王儲,黃睿凌負責製片協調,霍亞男和劉蓓則負責宣傳統籌。
影片於2011年9月開機,預計在2011年11月11日至2011年12月30日期間上映。其中,成都篇《火鍋》由郝蕾執導,主演為譚維維和王錚亮。《城市映像 火鍋》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其播出時間為2011年11月11日。
該影片以15-30分鍾的劇情片形式,著重展現明星和愛情題材。其通過導演的視角,深入挖掘城市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展現城市人物的復雜情感和生活狀態,讓觀眾對城市有更深入、更直觀的了解。
《城市映像2011》以微電影的形式,通過多個導演的共同創作,展現了城市生活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城市映像體驗。影片在2011年11月11日至12月30日之間的播出,成為了眾多城市愛好者和電影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精彩之作。
《城市映像》是由中國第一影視門戶愛奇藝打造的系列微電影,也是國內首部以城市為主題的微電影集,力求探尋城市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城市映像2012」陣容升級、理念升級,邀請更多知名新銳導演加盟,將更加敏銳、堅定地展開對城市探尋的腳步。2011年第一季《城市映像》在8個城市拍攝,共有8部作品。與「城市映像2011」不同的是,「城市映像2012」將更加關注人的內心,以及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個性發展與心靈自由,從中提煉出都市人群最關注的8種城市生活態度,並從中獲得價值觀的認同與情感的回歸。
❸ 愛心演員咸陽嘎子娃《母子情深》微電影在咸陽小雅村開機
10月25日一大早碼哪,咸陽愛心演員嘎子娃《母子情深》在咸陽市秦都區小雅村舉行了開拍儀式。嘎子娃的恩師西北魏老根、咸陽網紅強哥、愛心大史何先生、小雅村書記劉波以及眾多群眾到場參加。
嘎子娃的師父魏老根先生代表魏老根演藝公司團隊首先致詞宣布電影開機。魏老根認為文藝表現形式必須走團隊共同發展的路子,要深入學習和積極探索如何振興農村,如何體現真正把孝道植根鄉村?最為重要的是,更要把農村留守老人問題放到第一位。嘎子娃的微電影《母子情深》就是順應了這一文化需求和現實宣傳的需要,電影拍攝叢模如場景也選自演員嘎子娃的老家,對劇情的展現具有更強渲染意義。西北網紅魏老根先生的的到場祝賀讓現場所有人倍感振奮。
小雅村村委書記劉波致辭中明確表示,嘎子娃這次開拍的《母子情深》微電影,是新農村青年一代報效家鄉的好事,電影最終將反應了現實中的母子情結,是鄉情文化振興的亮點,他祝賀本村小伙嘎子娃的這部微電影拍攝順利進行。到場的拍攝組全體和群眾給予村書記以熱烈掌聲歡迎。劉書記介紹,小雅村歷史已有2000多年歷史,村滲啟名取自《詩經集》中之《小雅》,村民主業是種植。劉書記在和大家互動過程中,希望嘎子娃的《母子情深》微電影對文化振興鄉村,弘揚孝道,建設溫馨和諧新農村能起到推進作用。
咸陽愛心人士何總也到場致辭,並對嘎子娃的微電影充滿期待,他祝願該電影拍攝成功。咸陽網紅歌手強哥致辭祝賀並演唱了歌曲《母親》把電影開拍儀式推向高潮。
❹ 微電影《《幸福花兒開》拍攝花絮
微電影《幸福花兒開》屬於小投資,並且是公益電影。
但是因為要趕在五月中旬製作完畢,時間還是顯得倉促些。劇本寫好後,我和導演連子、方玉明會長一直保持著溝通。
徵求方會長的意見,為了增強真實性,決定使用群眾演員本色出演,演員就使用方言對白。
4月24日,導演連子率領的攝制組人員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准備工作。為了節省時間,攝制組減免了一切應酬事務,謝絕了一切媒體采訪。攝制組在住處把拍攝器材細細調試一遍,確保拍攝時機器能夠正常工作。
25日晨,攝制組早早用過餐,便直奔攝制地點——鄭集鄉大杜村。
攝制組把設備器材安裝到位後,在村口舉行了簡短的開機儀式,方會長和導演連子簡單強調了一下紀律以及拍攝的意義,要求大家務必提高認識。
開機儀式引來了不少村民的圍觀,當得知拍攝微電影時,大家都很感興趣。好在村民很配合攝制組的工作,沒有出現因為圍觀導致無法工作的事情。
拍攝期間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女一號太難溝通。女一號春花的扮演者劉田採取的是本色出演,因為個人先天素質的原因,導致拍攝工作時常卡殼。生活中的劉田本身也是計生委的幫扶對象,也是幸福工程項目的直接受益者。但她是弱智母親,智商還停留在五六歲兒童的水平。
好在導演天賦耐性,一遍又一遍地不厭其煩地拍攝,直到滿意。劉田和導演不熟識,和李英很熟,因為李英經常幫扶他們一家,給他們爭取上級的各種救助,所以他們一家對李英很感激。於是,村幹部李英在拍攝中成了「副導演」。卡殼時,連子便先和李英溝通,表達自己的意圖,然後由李英把意思傳達給劉田。
本來給劉田設計的有台詞,但是她表達不成,只有在啟發下任由她發揮,直到說出導演認為「滿意」的台詞。對導演來講這顯然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大膽啟用弱智人員當演員在演藝界是非常罕見的,也許填補了導演界的一個空白。
導演連子的「冒險」後來證明是獲得了很大成功,劉田這樣的演員反而成了該片的一個最大亮點,成了這部微電影的最大特色。
拍攝第一天,劉田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表演。拍一個鏡頭要比常人付出十倍的努力,攝制組幾個小夥子簡直感覺到要崩潰,叫苦不迭,直報怨選了這么一個「演員」,不知道下面的拍攝怎麼進行。第一天拍到晚上九點多,總算是把當天任務完成了。好在第二天,通過前一天的「磨合」,劉田似乎找到了「感覺」,和導演的配合開始漸漸合拍,這讓導演很欣慰。
我在想,如果能夠駕馭這樣的演員,世界上還有什麼演員不能駕馭的呢?第二天的拍攝比起第一天似乎順利了許多。滿以為拍攝會駛上快車道,可是第三天,問題又來了。劉田拍攝時總是「入戲」,她不認為是演戲,總是信以為真。這種「入戲」按理說是好事,但是劉田的「入戲」不可自拔,這讓人很於心不忍。
在27日這一天的拍攝中,攝制組為劉田的「入戲」沒少勞力費神。
這一天在王店一中要拍攝作為母親劉田的兒子光明嫌棄母親醜陋,賭氣出走。老師和母親尋找光明,而光明藏到樹上,結果不慎跌落。拍攝光明跌落地上時,導演用假血塗在他臉上,讓他躺在地上裝作昏死過去。
孰料劉田看見兒子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以為兒子真的摔傷了,撲在兒子身上,放聲大哭,悲痛欲絕。導演一再解釋無濟於事,後來導演乾脆將錯就錯,抓拍這一組鏡頭,後來回放時,這組鏡頭反倒成了經典。本來下面設計的還有其他鏡頭,但是因為劉田太過悲傷,只好改到下一天進行。
接下來的拍攝工作基本還算順利。計生幹部開會、春花一家在合作社幹活、光明考上大學等戲拍攝沒有出現什麼困難。因為劉田的太「入戲」,拍攝工作沒有按時完成,後來又補拍了一天。
攝制組每天基本都忙到晚上九點多,拍攝光明在醫院那場戲一下子忙到夜裡下一兩點。攝制組的幾個小夥子很是敬業,盡管來自北京皇城腳下,卻很快適應了這里的生活節奏,讓人感動。整個拍攝過程中,方會長始終密切關注進程,隨時搞好服務,確保拍攝工作順利進行。拍攝最後一天,方會長為全體參與人員舉行了殺青總結儀式,高度評價這次拍攝工作,這讓每一個參與人員歡欣鼓舞。
拍攝工作結束後,專業後期人員進入到緊張的後期製作工作中。因為時間緊急,配樂、獨白、字幕、效果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導演連子不知還要在度過幾個不眠之夜。
我們期待著這部凝結了大家心血和汗水的《幸福花兒開》早日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