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類似《黑鷹墜落》《拆彈部隊》的電影
看過這種類型的很少,《美國隊長》很有名。
作者:李東
來源:知乎
勇者行動
影片極重細節,我說幾點看看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第一個,叢林滲透作戰,一般都是直接狙擊手開槍清點,其他人滲透過去用刀子啊什麼的幹掉守衛,反觀勇者行動(簡稱ACT)滲透隊員過去我以為伸手是要把守衛拉下來幹掉,沒想到這是為了配合狙擊手擊殺之後目標到下時不濺起水花,這一幕讓我大呼過癮。
第二個,在索馬里潛伏時,望遠鏡上和單反相機上都加裝了一個偽裝裝置,就和一個包布一樣,把鏡頭罩了起來,這個在之前絕無僅有,堪稱細節典範,太最終觀眾智商了,反觀那些非專業人事作品中由於鏡頭反光而暴露目標的我還是省點口水說點其他的吧。
第五個,軍士長確實很酷盡管他戲份不多。
速度與激情也不錯,強烈推薦。
⑵ 要一部真實的革命電影,要介紹一位革命英雄的故事。
《回民支隊》講馬本齋的故事
編輯本段回民支隊
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1月,馬本齋在家鄉獻縣東辛庄組建抗日武裝——回民義勇隊(即伊斯蘭小隊),約六七十人。3月,以馬仲三為隊長的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在河間成立。同月,馬本齋率部到河間與馬仲三部合編,馬本齋被委任為隊長,馬仲三為副隊長,劉文正為政治主任。 1938年6月,人民自衛軍回民幹部教導隊與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在河間合編,成立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馬本齋為總隊長,馬仲三為副總隊長,總隊分三個大隊,有馬永恩,馬國忠等擔任隊長。劉文正為政治主任。8月,回民教導總隊奉命到河間縣沙河橋鎮整訓。不久,冀中軍區派丁鐵石任回民教導隊政治主任。 1939年7月,回民教導總隊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隊伍進行了艱苦的系統軍事訓練,指戰員軍事素質大為提高,成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野戰部隊。 1939年日寇掃盪華北,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並在各大清真寺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盪中,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回民支隊威震冀中平原,有「攻無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之譽。 1942年7月,回民支隊轉戰冀魯後,中隊長白振武帶武工隊返回冀中,繼續堅持斗爭。武工隊活動在交河、獻縣、建國地區,以隱蔽的方式,發動群眾擴大武裝,打據點,攻崗樓,打擊敵人。 1945年12月下旬,金民、馬進坡率回民支隊幹部從陝北返回冀中。金民、馬進坡及回民支幹部到冀中第八軍分區,以本齋大隊為基礎,組建冀中第八軍分區回民支隊,支隊長馬進坡,政委金民,副支隊長白振武。 1944年春,文新縣大隊回民中隊、肅寧縣大隊回民小隊及四十二地區隊的回族戰士,合編為冀中第九軍區回民大隊。馬志新任支隊長兼政委。 1944年2月7日,由於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馬本齋營養不良,積勞成疾,突發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東省莘縣不幸病逝於冀魯豫軍區後方醫院(今河南濮陽縣小屯村),終年43 歲。 1945年下半年,以定州大隊回民中隊為基礎,將藁城、無極等縣的回民武裝合編成立了冀中第七軍分區回民支隊,支隊長金清波。 馬本齋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初,冀中第十軍分區將安次、固安、永清等縣縣大隊的回民武裝抽調出來,全編為冀中第十軍分區回民大隊。大隊長劉曉峰,教導員馬寶臣。 各分區回民武裝成立之際,正處於國民黨反動派陰謀發動全面內戰的准備階段。駐滄縣、天津、北平等城鎮的國民黨軍,不斷向冀中解放區"蠶食"進攻。回民支隊多次打敗滄縣的劉佩臣、興濟高鴻基部的"蠶食"進攻,保衛了解放區。 1945年5月24日,回民支隊參加了第一次勝芳保衛戰,與敵激戰7晝夜,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殺出了回民支隊的軍威。此役共殲敵1500多人。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以三十萬大軍圍攻中原解放區。為了發揚冀中回族人民英勇頑強、敢於戰斗的革命精神,保持回民支隊這面光輝旗幟,重新成立冀中軍區回民支隊。7月,冀中第七、八、九、十軍分區的回族武裝,與從陝北返回冀中的八路軍回民支隊的部分幹部戰士,在大城縣大尚屯合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支隊,馬鳳舞任支隊長,白振武任副支隊長。全支隊指戰員共1000多人。 回民支隊成立後,先後參加了第二次勝芳保衛戰、青滄戰役、子牙河東戰斗和南減河等戰斗,成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部隊。 1948年1月中旬,回民支隊和冀中第十軍分區七十五團、七十八團出擊大清河北,連續攻克雄縣、霸縣、昝崗、牛駝、白溝等城鎮,橫掃大清河沿岸堡壘20多座。國民黨河北保安部隊王鳳崗部在大清河苦心推行的"三角暗碉、點線封鎖"戰術徹底破產。5月,回民支隊調到第九分區活動,參加了徐水縣白塔鋪伏擊戰和北常堡阻擊戰,消滅了大批敵人。10月下旬,國民黨傅作義部襲擾石家莊,企圖突襲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回民支隊協同冀中第九軍分區獨立營,在民兵的配合下,擔負保定至張登、溫仁一線的阻擊任務,用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形式,阻敵3天,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11月上旬開始,回民支隊和冀中軍區部隊圍攻保定市,22日敵人棄城北逃,保定市解放。回民支隊進駐保定市,擔任市內警戒任務。
解放後
回民支隊在戰斗中
1949年8月,河北省軍區成立,回民支隊改編為河北省軍區獨立警備二團,仍駐保定,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番號撤銷。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編入六十八軍開赴朝鮮戰場。
編輯本段同名電影
基本信息
導演: 馮一夫Yifu Feng 李俊Jun Li 編劇: 馮一夫Yifu Feng 李俊Jun Li 主演: 里坡Po Li .....馬本齋 賈六Liu Jia .....郭政委 胡朋Peng Hu .....馬母白文冠 劉季雲Jiyun Liu .....李老漢 王潤身Runsheng Wang .....韓福順 影片類型:劇情 / 抗日戰爭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黑白
電影劇情
1938年,日寇鐵蹄蹂躪中華大地,冀中平原烽煙四起,曾經當過東北軍團長的馬本齋毅然舉起抗日的大旗,帶領鄉親成立了回民抗日義勇隊。但在一場與日軍精良部隊的惡戰中,因戰術失當,回民抗日義勇隊損失慘重,幸遇八路軍伸出援助才得以脫險。馬本齋斷然拒絕了少數投敵分子的引誘,率部參加了八路軍,並將隊伍改編為為回民支隊。地主出身的隊副白守仁暗中與投靠日軍的哈少福勾結,違反紀律,影響隊伍團結,並想騙走隊伍投降日寇,馬本齋堅決同他斗爭,並將其處死。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英勇戰斗,對敵人進行沉重打擊。日寇首領山本惱羞成怒,在漢奸幫助下,抓走馬母以脅迫馬本齋投降。馬母白文冠英勇不屈、大義凜然,絕食殉國。馬本齋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八路軍指揮員並光榮入黨,回民支隊也在戰斗中成長為一支革命的軍隊。 為馬本齋及其母題詞
幕後製作
影片根據華北抗日活動中的真人真事改編,成功將回族英雄馬本齋的形象再現於銀幕,並通過其成長過程,反映了一支自發武裝組織,經過黨的教育和斗爭磨練,成長為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人民武裝隊伍的曲折經歷。片中馬本齋的扮演者里坡表演十分到位,成功表現了人物勇武、真誠、單純的個性特徵,電影公映後,觀眾們一直就用「馬本齋」來稱呼里坡。該片是老八路李俊執導的第一部故事片,是國慶10周年獻禮影片之一,並在1994年獲國家民委少數民族「騰龍獎」紀念獎
⑶ 誘狼觀後感300字
誘狼觀後感
電影《誘狼》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獻禮影片,故事講述了著名的「黃土嶺戰役」,開國少將曾雍雅在擔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隊支隊長時,充當狼誘子,將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引入伏擊圈並最終擊斃的黃土嶺之戰的歷史事件。小編有幸看了電影《誘狼》的點映,下面和大家說說電影《誘狼》觀後感。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⑷ 介紹一些抗戰或內戰的中國老電影
1949年(10部)
1橋
2回到自己隊伍來
3光芒萬丈
4中華兒女
5白衣戰士
6無形的戰線
7表
8二百五小傳
9烏鴉與麻雀
10三毛流浪記
1950年( 27部)
1趙一曼
2光榮人家
3衛國保家
4紅旗歌
5鋼鐵戰士
6劉胡蘭
7高歌猛進
8遼遠的鄉村
十九頁
9內蒙古人民的勝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戰士
12保衛勝利果實
13在前進的道路上
14呂梁英雄
15鬼神不靈
16民主青年進行曲
17女兒親事
18和平保衛戰
19農家樂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訓傳
23太平春
24思想問題
25我這一輩子
26腐蝕
27生命交響曲
1951年(17部)
1鬼話
2新兒女英雄傳
3陝北牧歌
4走向新中國
5女司機
6勝利重逢
7團結起來到明天
8上饒集中營
9海上風暴
10翠崗紅旗
11兩家人
12我們夫婦之間
13姐姐妹妹站起來
14紅樓二尤
15關連長
16彩風雙飛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時候
2六號門
3一貫害人道
4龍須溝
5南征北戰
6方珍珠
7美國之窗
十八頁
8勞動之花
1953年(8部)
1豐收
2草原上的人們 東影
導演: 徐韜
烏日娜 恩和森 樹 海 葉賀 廣佈道爾基
3結婚
4智取華山
5金銀灘
6為孩子們祝福
7紡花曲
8太陽照亮紅石溝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機
2春風吹到諾敏河
3沙家店糧站
4土地
5無窮的潛力
6一件提案
7雞毛信
8斬斷魔爪
9三年
10偉大的起點
11淮上人家
12渡江偵察記
13山間鈴響馬幫來
14一場風波
15不能走那條路
1955年( 16 部)
1祖國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擊隊
6羅小林的決心
7董存瑞
8怒海輕騎
9哈森與米加拉
10天羅地網
11水鄉的春天
12青春的園地
13湖上的斗爭
14閩江橘子紅
15南島風雲
16宋景詩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蹤
2撲不滅的火焰
3新局長到來之前
4馬蘭花開
5哥哥和妹妹
6馬
7媽媽讓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節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嶺
12國慶十點鍾
13祝福
14為了和平
15春天來了
16小白旗的風波
17秋翁遇仙記
18誰是兇手
19母親
20落水記
21小夥伴
22李時珍
23兩個小足球隊(員)
24鐵道游擊隊
25家
26沙漠里的戰斗
27這決不是小事情
28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風雨中的雄鷹
2寂靜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劇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師
6蘆笙戀歌
7邊寨烽火
8尋愛記
9地下尖兵
10復試
11青春的腳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簫橫吹 海燕
14球場風波
15牧童從軍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誼長
19女藍五號
20霧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尋寶記
23鳳凰之歌
24護士日記
25乘風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戰斗里成長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戰前夜
32穿山巨龍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圓
2民兵的兒子
3紅孩子
4水庫上的歌聲
5黨的女兒
6徐秋影案件
7懸崖
8古剎鍾聲
9她愛上了故鄉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長
12黎明的河邊
13東風
14心連心
15患難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並肩前進
18畫中人
19列兵鄧志高
20服務員
21新的一課
22帥旗飄飄
23春水長流
24傷疤的故事
25快馬加鞭
26天下無難事
27紅領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寶山之歌
30風箏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親記
34山裡的人
35十三陵水庫暢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頌
38平凡的事業
39夜走駱駝鈴
40紅色的種子
41深山裡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43巨浪
44戰斗的山村
45翠谷鍾聲
46聰明的人
47誰是被拋棄的人
48第三次實驗
49鋼人鐵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報告
52長青樹
53蘭蘭和冬冬
54三毛學生意
55鐵窗烈火
56大躍進中小主人
57前方來信
58布穀鳥又叫了
59千女鬧海
60林 沖
61大風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個命
63英雄趕派克
64重要的一課
65兩個巡邏兵
66苗家兒女
67長虹號起義
68魯班的傳說
69三八河邊
70愛廠如家
71三個戰友
72黑山狙擊戰
73長空比翼
74英雄虎膽
75渡江探險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電波
79返老還童
80金鈴傳
81海闊天空
82狼牙山五壯士
83縣委書記
84陽關大道
85社會主義第一列車
1959年(61部)
1船廠追蹤
2鋼鐵飛車
3康莊大道
4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
5錫城的故事
6笑逐顏開
7試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風從東方來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黃河飛渡
14雲霧山中
15青雲曲
16海上神鷹
17金玉姬
18換了人間
19戰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歡歌
21前 哨
22林家鋪子
23無名島
24礦燈
25飛越天險
26風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糧食
30綠州凱歌
31好孩子
32黃浦江的故事
33聶耳
34今天我休息
35萬紫千紅總是春
36向海洋
37喬老爺上轎
38林則徐
39老兵新傳
40鋼鐵世家
41春滿人間
42沙漠追匪記
43地下少先隊
44香飄萬里
45地下航線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隊
48江山多嬌
49海鷹
50萬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島
53赤峰號
54友誼
55戰上海
56漁島之子
57雪海銀山
58天山歌聲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趕
61兩個營業員
1960年( 47 部)
1鴻雁
2太陽剛剛出山
3昆侖鐵騎
4再生記
5鐵道衛士
6烽火列車
7神秧手
8羌笛頌
9我們是一代人
10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義
13春暖花開
14耕耘播雨
15紅旗譜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闖 關
19激 流
20馬蘭花
21摩雅傣
22她們的心願
23風流人物數今朝
24向陽花開
25十二次列車
26三八線上
27林海雪原
28紅鷹展翅
29勐壠沙
30奇 襲
31英雄詩篇
32新隊員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銀花
35永恆的友誼
36抗旱曲
37草原風暴
38兩代人
39嘉陵江邊
40親 人
41父子倆
42革命風暴戰勝龍卷風
43他們在戰斗
44綉江山
45劉三姐
46十級浪
47 底下航線
1961年(20 部)
1馬戲團的新節目
2萬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禮物
5洪湖赤衛隊
6暴風驟雨
7北大荒人
8 51號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紅色娘子軍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烏江
14碧空雄師
15巴山紅浪
16延安游擊隊
17達吉和他的父親
18遠方星火
19風雪大別山
20雞毛飛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風雲
3爐火正紅
4花兒朵朵
5昆侖山上一棵草
6停戰以後
7阿娜爾罕
8錦上添花
9李雙雙
10魔術師的奇遇
11女理發師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東進序曲
15哥倆好
16槐樹庄
17地雷戰
18鄂爾多斯風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來客
2自有後來人
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4滿意不滿意
5兩家人
6冰雪金達萊
7汾水長流
8紅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張嘎
11兄妹探寶
12飛刀華
13如此爹娘
14北國江南
15紅 日
16水手長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寶葫蘆的秘密
19蠶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風斗古城
22農奴
23抓壯丁
24怒潮
25奪印
26跟蹤追擊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獨立大隊
2兵臨城下
3英雄兒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隊員
6小 鈴 鐺
7青年魯班
8小二黑結婚
9千萬不能忘記
10草原雄鷹
11青山戀
12阿詩瑪
13豐收之後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問題
16霓虹燈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邊激浪
20帶兵的人
21雷 鋒
22分水嶺
23逆風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會計
2浪濤滾滾
3三進山城
4小足球隊
5景頗姑娘
6黃沙綠浪
7特快列車
8這是我應該做的
9青松嶺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櫃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擊侵略者
17紅色背蔞
18苦菜花
19龍馬精神
20秘密圖紙
21地道戰
22天山的紅花
1966年中國拍攝的電影
1雁紅嶺下 ( 長影 導演 常甄華 主演 趙文瑜 張園 史健 )
2紅色郵路
3女飛行員
4紅石鍾聲
5他們在成長
6大浪淘沙
7戰洪圖
⑸ 誘狼觀後感299個字
《誘狼》,不手撕鬼子,不褲襠藏雷,沒有手榴彈炸飛機,講了實有其事的伏擊戰,溫暖人心的兄弟情義,催人淚下的戰火情緣。因為是電影,面向大銀幕觀眾,製作水準方面,比抗日神劇高太多。
這部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進入八路軍包圍圈,將其一舉殲滅的故事 。
乍一看,不就是一個簡單的抗日故事嘛!其實遠不止此,抗日只是表層故事,裡面的兄弟情義、戰火情緣才是讓人動容的點。電影裡面有對人性的刻畫,有對友情的歌頌,有對愛情的贊美,即使是壞人也有情,甚至會為了情不顧一切。
除了這些,裡面還有男主和女主鬥嘴耍貧的橋段,溫馨搞笑,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篇二: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篇三
《誘狼》,殷紅的字體,蒼勁的行書,在偌大的屏幕上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那猛烈的視覺沖擊,伴隨著影片雄壯激昂的配樂,直透我的心扉。這紅色浸潤著為國捐軀烈士的鮮血,這蒼勁迸發著怒火,彰顯著中華兒女抗戰救國的豪情。
無論是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刻畫,還是場面的渲染,《誘狼》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簡捷、明快」。緊湊的事件銜接,精煉的台詞,純粹的表演,單純的場景……不同於以往抗戰片的扭捏做作,無病呻吟,故弄玄虛,惺惺作態,一會兒飛檐走壁,一會兒手撕鬼子,而是一幕幕真情史實的再現、至純至美。正因為這「簡捷、明快」主題突出,人物鮮明的整體感,塑造了一部充滿著愛國主義情懷,優秀且出眾的大片,我敢斷言:《誘狼》必定火爆。
他,在思索著什麼……謀略的智慧透著大將的風度隱現在他的面部。瞧,他犀利、剛毅而深邃的眼神,帶著誘人的神秘似乎在告訴我們接下來的「精彩」。就在這深邃的眸子中,一身著戎裝戰士的「不凡」,完全籠罩在大無畏氣概和海納百川的坦盪里。「支隊長,村南涌現大批鬼子,……我們被鬼子包圍了……」險惡消息使他眉頭緊鎖,雙眼迸射出軍人的威猛。「三大隊斷後,往西面沖……」他乾脆利落,果敢善斷,戰場統帥的風范也把我指揮進了銀幕。面對東嶺山上蜂擁而至的鬼子,他首當其沖,挺身而出,懷著救民族於危亡的烈士壯志,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氣,成功突圍於日軍阿部規秀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所部3000多人包圍之中。在這次戰斗中,他的戰友曹德本以及許多戰士都英勇犧牲。面對著侵略者的兇殘,他發出了高昂的怒吼:「此仇必報」!誓死捍衛民族尊嚴,寧死不當亡國奴的精神,全然升騰在他身上。他,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三游擊支隊支隊長兼政委、抗戰英雄曾雍雅,而詮釋這位英雄史詩的就是本片的領銜主演、著名青年演員鞏崢。鞏崢,充滿英雄氣概的完美表演,將曾雍雅將軍演繹的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一位革命先輩的鮮活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與其說這是影片的最大看點,不如直接說挑大樑的鞏崢,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有誰能夠知道,看似「奶油」的鞏崢,骨子裡還藏匿著辛辣與生猛。好像這部片子,就是為他而作。
影片中血雨腥風、戰火硝煙的場景,觸動了我關聯淚點的那根神經,並深深地激起了我強烈的民族使命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用生命換來的。他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不畏強敵、捨身救國、不屈不撓,這種精神時刻鼓舞著後輩。「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今的年輕人,更應心懷崇高理想,充滿奮斗激情,以愛國愛黨愛人民作為必須具備的價值取向不斷自勉,以此才是真正的熱愛我們來之不易的今天。我一直對弘揚正能量、主旋律的革命歷史題材的影片情有獨鍾,對「英雄」更是懷有無比崇敬。曾設想,做一位像他們一樣的女英雄多好!
影片《誘狼》作為獻禮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鼎力之作,抗戰巨制,給人帶來了強大的震撼與正氣。導演由執導過多部軍旅、戰爭題材的老將安瀾擔綱。影片講述了1939年東嶺山、雁宿崖、黃土嶺生死之戰中,八路軍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榮事跡。回顧歷史,以曾雍雅為代表的八路軍將士強敵面前,不怕犧牲,與被稱為「名將之花、山地戰專家」、狂妄自大的阿部規秀鬥智斗勇的頑強抗擊,最終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誘入黃土嶺,一舉殲滅的英雄壯舉。黃土嶺戰役的勝利,是繼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抗日戰場的又一大捷,極大地增強了當時全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信心,激發了鬥志,堅定了把日寇趕出中國的決心。整部影片採用實拍與特效結合,將氣勢恢宏、無比慘烈的戰爭場面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心潮亢奮,甚至躍躍欲試的「震撼之感」,完全來源於片子創作的真實性,而絕非因特效的渲染而成。這在很多抗戰片中,屬於鮮例,恰恰是這樣的影片才會激起人們心底那份最真摯、最炙熱、最淳樸的民族愛國之情。(百團大戰觀後感)
影視是門藝術,並非單純看娛樂,更何況這樣一部具有重大意義的影片。看待一部作品的創作水平高低,必須站在藝術的高度,從藝術角度出發,去欣賞去體會。對於片中演員的表演是否得到肯定同樣如此。演員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心因素,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演員在「未知」的情況下,推動劇情的發展。可以說演員是影片的心臟,演員心臟所吸納的作品主旨是影片中的靈魂,以演員的表演水平決定了一部影片的好壞。觀眾看劇情,無疑看的是演員的表演。劇情氛圍渲染的再好,若演員的表演遜色了,那會使影片的製作功虧一簣。演員演繹角色,演的不僅是「形」,更重要的是演「神」。「神」到,「形」無疑就不由自主地表演出來。「神」憑「形」來表現,「形」是 「神」的外觀。曾雍雅將軍生於1917年,是從江西走出來的革命將領,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黃土嶺戰役那年,他才22歲。鞏崢將這樣一位英雄的歷史人物的神與形表現的一覽無余。「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鞏崢的眼神極具「殺傷力」和「穿透力」,直射到觀眾的內心深處。他的表演總是帶動著故事逐漸展開,真正的走心了,巨大的穿透力使他成為影片主人翁原型,絲毫沒有為表演而表演、只會表面情緒化的虛假與空洞。正所謂「表演」為「戲」服務,我想,鞏崢在讀劇本、揣摩人物心理、理清劇情發展脈絡的時候,已逐漸將「誘狼」主人公化入心中,並且出神入化地演繹出來,潛移默化地置身於當時的規定情境,變身為曾雍雅。這或許也離不開曾將軍後人曾瑩多次的現場指導吧。「好花還需綠葉襯」,此片的「綠葉」非同凡響。老戲骨侯勇、高明這兩片「綠葉」的表演當然是可圈可點。他們的傾力加盟,給影片錦上添花。侯勇飾演的楊成武與高明飾演的程步青,人物性格鮮明,是此片不可或缺的、重量級的「綠葉」。片中楊成武與曾雍雅的對話言簡意賅,楊成武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是開國上將。其時是曾雍雅的上級司令員,二人大多數對話的場景,都會配有主題背景音樂。這音樂使人感動,心潮澎湃,烘托出了二人既是血脈相連的生死戰友,還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程步青在曾雍雅的勸慰、感染下,擊斃賣國求榮的程有利等人後,率部投誠。此時,程步青與曾雍雅二人的戲,合作得天衣無縫。影片女主角張英的扮演者羅昱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90後,對於她而言,飾演戰爭年代中這樣一位「巾幗英雄」,一定會因為「代溝」增加不少難度,但她卻表現出了張英直率、靈氣、機敏、堅強的人物性格,相信通過她的演繹,一定會激勵更多90後的年輕人對於這段歷史的銘記。影片對曾雍雅張英愛情的處理,沒有旗張鼓噪的烘托,以小見大,於細微中見真情。曾張二人的愛情就像戰地里的一灣清泉,純潔、透明。在這清泉之中,微風漣漪,盪漾著心靈碰撞的同時,卻升騰滿腔的火熱。曾雍雅有著愛情的「溫柔」,當他問到送給張英的禮物是否喜歡時,那簡單的、發自內心的「不喜歡嗎」四個字,透示著俠骨柔情。當曾雍雅抱起犧牲的張英時,沒有一般影劇中的肆意嘶吼、痛哭流涕,只是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這種「忍」有胸懷千鈞的厚重,已經無法用任何語言來表達。影片通過畫面的切換和特寫定格,一曲悲壯的融同志、戰友、愛情為一體的交響曲響徹在戰火中。鞏崢對這段戲的處理,深入人心。陸彭是出色的老演員,在影片中扮演兇殘狡佞的阿部規秀,把剛愎自用的「大鬼子」演得活龍活現。影片自始至終都是曾雍雅和阿部規秀「隔空對話」,暗中較勁,巧妙周旋,一邊是侵略者兇殘的剛愎自用,一邊是八路軍首長堅決抗倭的足智多謀誘敵深入,更顯示出每人的個性。演員之間的默契,也是影片的成功之處。鞏崢作為領銜主演,能使整個戲「抱成一團」,「戲足且不過火」,以及影片的緊湊節奏和細節表現到位,這都給影片的藝術性增加了含金量,讓觀眾真切感受到「誘狼」的成功。
任何的藝術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誘狼》亦然。影片有點特效會增加觀眾的觀感效果。但是,用多了或是不切實際,那就會適得其反。影片中子彈飛奔直擊目標的特效鏡頭,這些年來已屢見不鮮於影視,無疑給《誘狼》的「真實」增添了「不和諧音符」。原本殺敵激戰,吊人心弦的場面,好似一下子放鬆下來,有娛樂之嫌。但無論如何,些微瑕疵是遮掩不了《誘狼》「英武」全貌的。
篇四: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
被稱為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官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他所率領過的部隊,幾乎百戰百勝。其人作戰風格殘忍,手下沒有俘虜,他對任何一個作戰時未接到命令而後退的士兵,給予的懲罰都是燒死、分屍,不許其自殺。日軍有針對性的安排阿部規秀對付我八路軍和游擊隊,他的死宣告了日軍這一戰略的失敗,也震驚了整個日本。當時《朝日新聞》以"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報道了阿部規秀被擊斃的戰斗經過。黃土嶺戰役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全國的抗戰士氣。
看完之後不禁感概萬千,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熱愛這個歷盡劫難的祖國,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時刻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不論戰爭或是和平,我們都要很好的發揮下去,萬眾一心,團結奮進。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發憤學習和工作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篇五:
《誘狼》是一部以解放軍少將曾雍雅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活動為主線,還原著名黃土嶺戰役全景的歷史題材影片。「狼誘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號,這外號說的是誘惑敵方進入陷阱的人。引誘狡詐日本軍隊的任務艱巨又危險,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狼誘子」沒有過人膽識、謀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這樣一個膽略過人的八路軍戰士。但在影片里,主創人員沒有把精力全部用於展示曾雍雅的膽略,在對日軍、國民黨軍隊以及八路軍中的女性軍人描寫方面,也著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間取得了影像平衡。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沒有用貶低敵方的方式處理歷史題材,《誘狼》可謂是良心之作。
在《誘狼》里,日本軍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戰專家,既熟讀《孫子兵法》、精通中國文化,又有極高的西方戰術修養,喜歡咖啡、也喜歡飲茶。阿部規秀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同年秋天調集軍隊,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盪,成功包圍了曾雍雅的部隊,若非曾雍雅判斷准確選對了突圍方向,恐怕早已全軍覆沒。在圍剿八路軍的同時,阿部規秀還下令屠殺無辜平民,執行槍決的日軍中有一名新兵,面對行將被射殺的中國人瑟瑟發抖,阿部規秀將這名新兵連人帶槍拖至被處決人跟前,握著他的手、逼著他將刺刀插入了中國人的胸膛,而這一切被張英(羅昱焜飾)看在眼裡。
阿部規秀的形象正是歷史上日軍的真實面貌——既有超高的軍事素養,又冷血殘暴,但日本人也並非生性殘忍、嗜殺,在射殺鮮活的生命時,也會有惻隱之心。一個戰爭機器的產生,需要反復的洗腦,泯滅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眾,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誘狼》里清晰的傳達出了這種觀點,無疑是對戰爭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影片的結尾處,日軍潰敗,新兵逃命,慌不擇路,正好被八路軍戰士張英撞見,後者荷彈步槍在手,卻給了日本新兵一條生路。正所謂恨有所起、恨有所終,不盲目仇恨、不擴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義,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里的張英不但深明大義,而且能歌善舞、槍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親密戰友,又因為相互欣賞、暗生情愫。張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抗日事業,日軍掃盪時背著傷員躲避日軍;在曾雍雅腦子發熱准備刺殺「叛徒」——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高明飾)時,及時勸阻(事實證明是誤會一場)。大決戰的前夜,我軍戰士發動了攻心戰術,張英演唱的日本民謠令日軍將帥潸然淚下、軍心大亂,而張英與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盪氣回腸。《誘狼》這一「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在豐滿抗戰影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軍中兒女內心的真摯情感。
在描繪國民黨軍隊方面,《誘狼》同樣做到了公正客觀、尊重歷史。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民黨軍隊消極抗日,甚至充當偽軍是事實,但《誘狼》沒有將國民黨軍隊全盤否定。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與曾雍雅曾有聯合抗日的兄弟誓約,前者雖不願違背誓約,但又懼怕日本人,只能詐病不參與日軍對八路軍的圍剿,不曾想被侄子奪了權力,部下成了偽軍。待與曾雍雅再次會面時,不僅誠心悔過、堅決抗日,還開槍打死了自己的漢奸侄子,在家國大義面前贖回了尊嚴。雖然國民黨在抗日問題上,有其反復性,但《誘狼》並沒有將人物刻畫臉譜化,如實描繪了國民黨人在人格與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決斷。
《誘狼》是一部尊重歷史、忠於歷史的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有力地回擊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游而不擊」的誣言。同樣難能可貴的是,影片能夠尊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不再一味強調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輝,而是將所有歷史人物全景展現,將反面人物也還原成人。這樣一群有血有肉戰爭時代的群像,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歷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才能讓今天未經歷過戰爭的年輕觀眾有所觸動,才能讓更多的人反思歷戰爭,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動保衛和平。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⑹ 美國海軍特戰隊員到孤島上營救被綁架的國家運動員人質!島是四面環海,海里有密集的鯊魚!是什麼電影
特種部隊是為特種作戰服務的部隊,兼有特種偵察作戰、城市游擊戰和反恐怖活動這三大任務。世界各國著名的特種部隊有: 1、以色列「野小子007」:「野小子」一詞屬於古希伯萊語。意為「敢於戰斗、剽悍、強壯、敢冒險」。它的1000名成員大都來自傘兵旅,頭戴各色貝雷帽,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幾次中東戰爭中神出鬼沒,執行突襲任務。1973年10月第4次中東戰爭時,「野小子007」化裝成埃軍、突襲埃及領土,對蘇伊士運河和埃及第3軍團形成反包圍。「野小子007」還多次進行反恐怖作戰,在國際上名聲顯赫。 2、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在二戰期間臨時組編,其主力是美國加拿大聯合第一特殊任務部隊。這支部隊的任務是襲擊敵人的據點,危險性很大。雖然它曾活躍於阿留申群島、北非和歐洲戰場,但是由於它的很多成員是罪犯或帶有暴力傾向,因此這支部隊在二戰快要結束以前就解散了。戰後不久,隨著冷戰的開始,美軍決定創設永久性的特種部隊。1952年6月,特種部隊群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成立。負責游擊、協防、反恐怖、心理戰、特種偵察、直接作戰及支援等任務。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後非常重視特種部隊的建設,並將綠色貝雷帽作為這支部隊的制式軍服,故又被稱為「綠色貝雷帽」。在美國陸軍中,綠色貝雷帽有單獨的編制系統。1974年改編後的編制,由司令部、支援中隊、通行及維修中隊和若干個作戰大隊組成,其中作戰大隊是綠色貝雷帽部隊的核心。大隊下設大隊部和若干個作戰中隊。作戰中隊又設中隊部和若干個作戰組。現共有5個大隊,分別為負責太平洋與東亞地區的第1大隊,負責加勒比海與西非地區的第3大隊;負責新安亞與東北非地區的第5大隊;負責中南美洲地區的第7大隊和負責歐洲與地中海地區的第10大隊。作戰組是直接執行特種任務的部隊,組長為上尉。每個組有12人,除了組長之外還有副組長,軍銜為中尉。通常一個作戰組的作戰能力相當於50名普通隊員。綠色貝雷帽成員都會2-3種語言。 3、美國海軍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seal):是英文中的海(sea)、空(air)、陸(land)的縮寫,全稱是美國海軍三棲部隊。其核心海空陸滲透偵察組1962年在水下爆破組的基礎上組建,主要執行偵察敵情和偷襲任務。曾參加了古巴、越南、格瑞那達、巴拿馬和海灣各戰役。該部隊由3支海軍特種戰斗群(其中一支是開發群)組成,東西海岸各部署了1個特種戰斗群;兩個特種戰斗群又分別擁有特種戰斗部隊、3個海空陸滲透偵察組和一個海空陸運輸組、3個或4個特種登陸部隊。此外,作為預備役部隊,美國海軍還備有6個特種戰斗群支隊、3個特種戰斗部隊分遣隊、6個海陸空滲透偵察組支隊和兩個海陸空運輸組等。海豹突擊隊的任務包括偵察、協防、非常規戰爭、直接行動和反恐怖,在執行直接攻擊任務時,海豹突擊隊通常採用2人作戰小組珠作戰形式。小組由一名狙和和一名觀察者組成,裝備有口徑0.5英寸的大口徑狙擊步槍。 4、美國空軍的特種部隊:自1983年第23空軍將分散的特種部隊統一以來,現役士兵人數達9300多人。該部隊以武裝直升機部隊為主,從越南戰爭時期開始活動。從60年代至80年代前半期,它逐漸擁有了在C-130戰術戰斗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各種型號的固定翼主力機。 5、美國的三角洲部隊 (delta force):1977年成立,其創建人貝克韋斯上校曾是綠色貝雷帽的軍官,而三角洲部隊最初對人員的選拔也在綠色貝雷帽中進行,但三角洲部隊保持著驚人的淘汰率。他們主要執行的是反恐怖任務。為此,1982年成立了「人質救援隊」。三角洲的總部設在斯托克艾德,編制約800人。 6、美國的陸軍別動隊黑色貝雷帽 (rangers):其前身是在二戰中臨時由步兵組成的突擊部隊,主要執行戰場突襲任務。在諾曼底登陸時,美國陸軍別動隊以巨大的代價突破了德軍的防線。當時美國陸軍第29步兵師副師長科塔准將稱贊道:「別動隊,開路先鋒!」現在這句話已經成為別動隊的座右銘。別動隊往往都是在戰時臨時組織的作戰單位,編制和番號都並不固定。艾布拉姆斯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後,決定將美國陸軍第75步兵團改為第75游騎兵團,成為美國陸軍第一支常設別動部隊。第75游騎兵團下轄3個營,共2300人,總部設在本寧堡。 7、法國國家憲兵隊行動小組(elite paramilitary gendarmerie unite):成立於1974年3月。它是一支反恐怖性質的部隊。該行動小組的武器裝備是根據小組需要的特殊技術規格,由工業家特別製造的。該小組自成立以來於1976年成功地在吉布地營救了30多個被扣作人質的兒童,1980年成功地迫使科西嘉民族主義者投降,1994年,在法國馬賽國際機場成功地擊斃4名穆斯林劫機者,粉碎一起劫機事件。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04 10:08
8、法國陸軍特種部隊: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結束後,在法國陸軍的兩支精銳部隊 (rep) (外籍空降團)中,第一REP被解散,第二REP被保留下來,成為法國陸軍隊。這支部隊最主要的特點是它的成員來自80多個國家,是一個外籍部隊,而且很多成員富有經驗,他們部在俄羅斯等東歐國家的特種部隊里服役。外籍空降團的主力是四個連隊,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戰斗集團,分別為夜間突擊隊、山區突擊隊、水陸兩棲連、狙擊爆破連。90年代以後,前蘇聯富有經驗的特種部隊成員也加入到其中。 9、法國情報局第29行動局:其成員是從第二REP和其他陸海軍的精銳部隊中選拔出來的,專門對付恐怖活動。80年代以來,這支部隊一直與阿拉伯社會的恐怖主義分子展開斗爭。 10、英國陸軍特別活動中隊 (sas):1941年下半年創建,當時的創建者曾設想把這支部隊作為游擊性的空降部隊,所以就取了這個名字。但在近60年時間里,這支部隊很少作為特種「空降部隊」來參加秘密的或特殊的戰斗。該特種部隊在二戰期間的主要活動是擾亂德軍後方,從事破壞活動以摧垮德軍士氣。戰後,這支部隊的主要任務在各個時代和各個時期都不盡相同。他們曾在馬來西亞及其它地區從事反游擊戰;在北愛爾蘭等地區打擊恐怖活動以及為此收集情報;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偵察敵情;對付毒品;海灣戰爭期間偵察敵情和搜尋「飛毛腿」導彈等。由於長期以來戰功卓著,英國陸軍特別活動中隊已被作為戰略性秘密作戰部隊。該中隊由一個現役團(約700人)和兩個預備團組成。共約有2000名士兵。 11、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特別快艇中隊 (sbs):該中隊前身是二戰期間根據當時的丘吉爾首相的指示在陸軍和海軍中創設的海上突擊隊。戰後,為了作戰時調動方便,將其裁減和重新編制後編入了皇家海軍陸戰隊。雖然現在只有六七百人,但卻是以訓練有素、反應快捷而著稱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支部隊一直以使用小型艇和潛水艇進行滲透為主,多次參加作戰。 12、韓國的特戰團:從80年代初起有七個旅現役兵力的編制,有3萬名左右現役特種兵。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04 10:10
13、德國邊防第9反恐怖大隊:於1972年到1974年組建,在德內部稱為「邊防第9旅」,又名「邊防第9大隊」,簡稱「GSG9」。共有隊員約350名,編成多個戰斗組,它始終處於臨戰狀態,在人員上、技術上及戰術上已全部實現了現代化,戰鬥力極強,是一支世界聞名的老牌特種部隊。甚至以色列也曾請求第9邊防大隊給予協助。這支部隊除了在國內的行動獲得充分授權外,也具備國際特警的外交豁免權,以保護德國在國外人員及資產的安全。 14、俄羅斯的「阿爾法」的突擊隊:是俄羅斯聞名的特種反恐怖突擊隊,有250人,隸屬於聯邦安全總局,其前身是成立於1974年7月的著名的「A」小組。突擊隊人人身懷絕技,驍勇善戰,有時還敢違抗總統的命令。 15美國"游騎兵" "三角洲" 英國特別空勤團 俄羅斯"阿爾法" 法國國家憲兵特勤隊
⑺ 請朋友推薦以色列野小子特種部隊的電影
朋友,我作為一個軍迷,我知道你想問的是什麼:以色列沒有一個十三人的特種部隊,但是有一支在世界排名第八的特種部隊叫做「最13」特種部隊,英文名是「Shayetet 13」,簡稱為「S13」特種部隊,是隸屬於以色列海軍的一種三棲特種部隊!「S13」特種部隊分為3個戰斗大隊,分別是:攻擊大隊,水下大隊,表面大隊!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帶給兄弟幫助,解答兄弟的困惑!同時,我也迫切希望兄弟能夠選擇我的回答作為滿意答案!
⑻ 盧溝橋事變電影簡介、
簡介:日本軍隊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自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所謂的軍事演習。1937年7月7日深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居然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謊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七七事件(9張)中國守軍當即嚴詞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立刻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予以還擊。這便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日軍自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後,為進一步發起全面戰爭,繼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及日偽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國守軍和日軍在盧溝橋激戰,日本派大批援軍,向天津、北京大舉進攻。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戰死。7月30日,中國軍隊因傷亡慘重被迫撤離天津,天津淪陷。
曾經受到日軍重創的宛平城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力反擊。排長申仲明親赴前線,指揮作戰,最後不幸戰死。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
發生時間:1937年7月9
事變發起者:清水節郎、一木清直等。 盧溝橋日軍:駐豐台日軍河邊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
中國守軍: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110旅219團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
師長 馮治安 旅長 王治邦
團長吉星文
本段事件起因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一個士兵失蹤借口,要進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1937年,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隨即爆發。
⑼ 有木有淞滬會戰的電影或電視劇,還原真實歷史的
電影《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影片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⑽ 找一部電影。
六三三轟炸大隊 633 Squadron
其它譯名: 無
類 型: 劇情 / 戰爭
導 演: Walter Grauman
編 劇: Frederick E. Smith
主要演員: John Bonney
John Meillon
邁克爾 古德里夫 Michael Goodliffe
Donald Houston
哈里·安德魯斯 Harry Andrews
Maria Perschy
喬治·查克里斯 George Chakiris
克利夫·羅伯遜 Cliff Robertson
上映日期: 1964-6-24
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在挪威的一處險峻山谷中研發長程飛彈,准備對英國展開致命攻擊。英軍接獲情報,乃組成六三三轟炸大隊進行特殊訓練,企圖飛進這個具有高度危險性的峽灣內摧毀工廠。方法就是用「地震炸彈"炸塌那塊巨大的懸崖,將德國納粹埋葬在碎石之下!
八十年代國內曾經出過這個電影的小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