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推薦幾個宣揚佛教教義的視頻
其實講佛教的故事您聽了可能更容易了解佛教。因為佛教不是迷信,也不是虛無縹緲的,佛教很現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佛教的故事您可以到新浪網的愛問知識共享里找葉曼的佛教故事,和其他講座,高清的MP3壓縮文件,很好的。
現代高僧,我知道的有家喻戶曉的凈空大德,當代的達摩祖師宣化上人,五台山的夢參長老,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台灣慧律法師,深圳本煥長老,河北凈慧長老,江西東林寺的大安法師,馬來西亞法宣法師,他們的視頻網上隨時有。
我是專門看他們的講座的,感覺很好。願佛保佑您~
⑵ 有一部中國電影講的是一個廟裡面,一個老和尚和一群小和尚,小和尚會捉弄老和尚,後來老和尚走了。。。。
電影《七小羅漢》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出品的一部動作喜劇電影,上映於2010年。
深山古剎,隱居著一位武功蓋世的老和尚——休休大師和七個小羅漢,酷好「嘻哈」的老和尚用「多」、「來」、「咪」、「發」、「嗦」、「拉」、「西」分別為七個小徒弟命名,並用其獨創的音律心法,傳授其少林武功——「北斗七星羅漢陣」。突有一日,師傅下山替人看病,留下一封信後便下山而去,徒留七小羅漢鎮守山門。 沒有師傅的管教,小羅漢們更是玩得不亦樂乎,荒廢了功夫修煉。小羅漢沒想到的是,他們的古廟藏有千年的珍寶,廟外,早就有人對著珍寶虎視眈眈。那便是奪寶黑客四人組——黑幫大佬九紋龍、蛇蠍美女小巫,金剛打手大傻和科學怪人師爺。他們手持藏寶地圖,化妝成遊客意欲潛入古廟,盜取珍寶。
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本以為面對的只是小小羅漢,輕而易舉便能拿下,
沒想到鬼靈精怪的小羅漢設計了一連串「陷阱」,從平日里誦經用的大木魚,到庫存的黃豆花生玉米棒,就連不苟言笑的羅漢佛像,都「出手相助」,大打金剛羅漢拳。奪寶四人組被整得七葷八素,困在廟里不得脫身。
就在小羅漢以為大功告成,護院成功之時,九紋龍炸毀寺院,挾持了小羅漢中的「發發」,而後逃進了休休大師的山洞禪房。沒想到卻誤打誤撞得撿到了寶——項羽的黃金聖衣。金甲上身的九紋龍刀槍不入,七小羅漢漸漸不敵,被打到了山下的深潭。這時他們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從師傅教誨,好好習武。
七個小羅漢
寺院失守,珍寶被盜的痛苦加上幡然醒悟的懊悔,七小羅漢重新撿起被打落的羅漢棍,在水中擺出了北斗七星的陣型,最終決戰一觸即發…
希望能幫到你
⑶ 除了了凡四訓,還有什麼弘揚佛法的電視劇或者電影
地藏王菩薩傳奇
⑷ 尋找涉及佛教題材的電影
希望你看看 《解脫之路》大悲寺視頻 看完能感到佛法的偉大 隨然不是電影 可寓意深刻啊 南無諸佛
⑸ 尋找一部電影,應該是中國的。
是 趙薇 王學圻 姜文兄弟
主演的電影《天地英雄》
佛祖的舍利子 融化了刀槍棍棒
復原 尼姑脖子上的傷口 讓她復活
有圖有真相 求採納
求
求
⑹ 和《西遊降魔》算不算在弘揚佛法
佛眼觀世間,世間皆是佛;鬼眼看世間,世間皆是鬼。
《西遊降魔》算不算在弘揚佛法?那取決您是懷著什麼樣的心去看了。
⑺ 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
1、《開場前的猴戲》
《開場前的猴戲》主要講述民間猴戲藝人過去遊走江湖的經歷與當今的生存現狀,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村落的建築環境之美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猴戲藝術的生動人文之美,新野猴鄉是《西遊記》的創作地,這成為本片的文化立足點,重點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主旨。
2、《居山》
《居山》以探討現代教育為主題,以終南山為背景,集國學、自然、修行、教育於一體,以紀錄片的手法客觀真實的再現終南山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表達了人們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所做的努力,對當下教育的思考,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以及人們對修行的體悟和對自由的嚮往。
3、《伏藏師》
《伏藏師》採用都市傳說風格,講述了從小在火鍋店長大的孤兒張二娃,被命運選中進入伏藏師組織,學習技能、追捕叛徒,卻在緊要關頭發現自己最信任的人才是真正的敵人,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戰勝反派、化解危機,成為伏藏師英雄的故事。
故事從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入手,展現了當代年輕人如何跨過成長的迷茫,見證友情的可貴,品嘗愛情的甘甜,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希望觀眾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從中受到鼓舞,做自己的英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4、《心燈》
《心燈》真正的內涵是喚醒我們內心的良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讓大家生恭敬之心,懂人知四孝。希望《心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指引下,成為一顆小火苗,為助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發出一絲光亮。
5、《那美》
該片圍繞著高二1班,幾位同學和兩位老師組織一次暑期戶外體驗遠行活動。一路上的幾段有趣經歷給大家帶去不同的體悟成長。《那美》帶給人們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孝親尊師、長幼有序、謙虛有禮、真誠信任、分工合作等這些做人做事基本且重要的德能素養。
⑻ 釋迦牟尼佛傳的幕後製作
由香港佛教文化產業主辦並贊助、熱點電影製作的《釋迦牟尼佛傳》電影,於10月29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假在香港圓方The Grand Cinema舉辦盛大慈善首映禮。這是華語影壇史上首部演繹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傳記的電影,講述了釋迦牟尼佛從出生到成佛的歷程,由呂良偉、謝婷婷、徐天佑、麥長青、羅家英及李龍基等著名藝人傾力演出。
香港佛教文化產業創辦人、執行主席如意寶白瑪奧色法王(祖古白瑪奧色仁波切),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盧文端出席首映禮並擔任主禮嘉賓,以示對影片的鼎力支持。出席慈善首映禮的主禮嘉賓還有電影出品人黃志源居士、廣州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著名演員張鐵林、片中飾演釋迦牟尼佛的著名演員呂良偉以及影片導演李國輝等。
如意寶白瑪奧色法王發表講話,認為電影《釋迦牟尼佛傳》是佛法方便與智慧的開示,能夠傳遞和平與慈愛,如意寶白瑪奧色法王說:萬物藉緣而生滅,佛法依緣而成就。我們因緣和合的相聚,正是無上佛陀殊勝機緣的相續。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偉大的佛陀放棄王子的地位,將眾生平等的教義、和諧博愛的精神,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傳道的方式傳播開去。佛教代表著一種精神,弘揚佛教文化,需要藉由世間物質的表達,《釋迦牟尼佛傳》便是將精神與物質的結合,是佛法方便與智慧的示現。「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如來」。陰陽相合、萬物生長;眾緣會聚、諸法生起。願《釋迦牟尼佛傳》眾緣和合、廣為弘傳,讓佛陀和諧的精神促進世界的共融與發展,讓佛陀「博愛與和平」的希望之燈,於六道永續傳遞下去。
電影《釋迦牟尼佛傳》經由長年籌備、多國取景、精英集結,開創華語影壇佛教電影之新篇章。資方及製作班底全然對佛教事業的一片摯誠,必使影片在佛教弘揚歷程中寫下重要的一筆。據悉,自首映之日起,由香港佛教文化產業資助,聯合熱點電影公司將在全港向社會團體、學校及NGO等組織免費放映三個月,同時,電影計劃將在內地及海外上映,票房收入也將會做慈善捐款用途。
《釋迦牟尼佛傳》澳門首映,宣揚感恩
由黃志源任出品人兼監制,特邀近年在內地發展的香港紅星呂良偉等擔演的電影《釋迦牟尼佛傳》,昨在威尼斯人劇院舉行專場首映,出席者眾。戲中飾演佛教最高聖人釋迦牟尼的呂良偉希望每位進場觀賞的人士,可從中感受該出電影所散發的正能量、慈悲心,了解箇中的教育意義。
讓人認識大愛和平
該出電影由李國輝執導,熱點電影製作,邀得呂良偉主演外,還有麥長青(麥包)、謝婷婷、徐天佑、羅家英、李龍基等參演,主要講述釋迦牟尼佛從出生到成佛的全過程。已先後於香港、新加坡及內地放映多場。是次澳門專場獲澳門中華宗教文化促進會、澳門哪吒文創產業協會協辦,得到威尼斯人提供場地。
開映前,黃志源、呂良偉、麥長青及澳門佛教總會代表釋常清等分別發言。黃志源表示,如佛陀所言,真理永恆不變,只有真心才能感動天、感動地。開拍這出電影旨望以藝術手法反映佛陀一生,讓大眾更好了解感恩心,找到生活的快樂源泉。
呂良偉感謝獲邀參演這出有意義的電影,飾演釋迦牟尼佛,是其一生的榮幸。坦言八歲開始信佛,早年參演多出電視劇時曾出演過達摩祖師,但其時沒有學佛,只是信佛。自從一九九九年學佛以來,深明生活在地球上除愛護自己家人及親戚朋友外,更需愛護全球人類,把愛帶給周邊的人,令生活變得更美好,社會更和諧。相信透過於各地放映這出影片,可讓更多人從中意識到何謂慈悲、大愛、和平、希望的真理,與佛結緣,領悟佛陀的慈悲心。
首映收入用作慈善
麥長青亦坦言很榮幸參演此出電影,盡管飾演大反派,但能向世人說明作惡的不好處,以反面教材勸人從善,便是功德。每次欣賞此片都會找到不同的感動位,引人深思。釋常清也發言,很高興能與在場觀眾結緣,共同認識佛陀。
同場,澳門中華宗教文化促進會會長馮健富、台南麻豆太子宮執委劉仲宇、澳門哪吒文創產業協會名譽會長關權昌、理事長甘寶榮等向黃志源、呂良偉等致送了紀念品。胡景光、葉榮發、李永強、邱志興、阮少寶、林炳坤、霍艷玲、李佳靜、鄭權光等台澳嘉賓出席了活動。此出慈善首映禮扣除成本後悉數用作慈善用途。
⑼ 有一部佛教電影的主人公叫《秀雲》最後在一座寺廟里往生了,但是不知道名字
《肉身菩薩》
四十年前,大遠山原始森林的無明寺,有一位二堂師父妙真法師圓寂了。荒涼的無明寺伴著一座荒草萋萋的墳墓,又經歷了四十個春秋。一座城市裡,秀雲居士是一位年逾四十的家庭婦女,她遭遇著丈夫外遇的精神痛苦,和身患腦瘤的病痛折磨;為了不影響女兒雯雯考學,為了幫助丈夫的公司度過困境,她推遲了住院治療;在病痛的煎熬中,她精心伺候中風的婆婆,把婆婆度進佛門,使婆婆得以往生西方;她不遺餘力地宣揚佛法,在寺院,她為眾多居士指點迷津,闡釋念佛修持的方法。然而,她仍被世情困縛,當莉萍勇奪其夫,她終於參破世情,跳出了情海。秀雲毅然出走,恍恍惚惚來到大遠山原始森林的無明寺,入定坐化了。佛教故事片《肉身菩薩》以現代生活為背景,探討了生與死、情與怨、沉淪與出離的人生課題,揭示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佛教真諦,闡釋了世事無常,緣起緣滅的佛教理念,籍願以此啟迪佛子道心,廣度群迷,成就無上菩提。謹將此片獻給勵志佛道的佛子們!
⑽ 龍樹菩薩佛教電影
大乘佛教認為: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偉大論師,傳說壽高一百五十(或說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中論》闡發緣起性空的深義;《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然而,龍樹菩薩年輕時,因自負多智,而破僧團和合,毀壞正法戒,令弟子皆著黃袍,以示所帶領之僧團與眾不同,又向國王誇耀自己已經圓滿了佛果,這在鳩摩羅什著的龍樹傳裡面都有清晰明確的記載,龍樹菩薩開創了大乘佛教第一個僧團,為大乘的振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相關章句,摘錄如下:立師教誡更造衣服。今附佛法所別為異。方欲以無所推屈表一切智相。擇日選時當與諸弟子。受新戒著新衣便欲行之。 ......王召問之。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一切智人。《龍樹傳》《智度論》二曰:「問曰,有一切智人。何等人是。答曰是第一大人三界尊。名曰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