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三十三歲第一部電影

三十三歲第一部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02 17:23:23

『壹』 王慧娟演過王小理這部電視叫什麼

孽情 (又名: 臨界危機,臨界婚姻,將來會怎樣)
導演: 萬盛華 演員: 涓子劉冠軍周一圍孫寧 編劇: 李紅兵
簡介: 三十三歲的王小理(涓子飾)是一個溫柔雅緻的已婚女人。她在一所醫院做心理咨詢師,過著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丈夫楊革文(劉冠軍飾)是個老成、木訥的小職員,疲於應付機關里的勾心鬥角,他們的感情雖然仍然已經趨於平

『貳』 有一個科幻大片,名字忘了,只知道裡面有人馬獸、大象、精靈族等角色,誰能告訴我這部影片的名字謝謝

指環王: 《指環王》曾經是一部公認非常難拍出來的電影,因為如果完全按照小說來拍的話,估計這部電影一上映就會被人罵得一文不值,沒有人會像看一部小說那樣去看一部電影,因為電影在短短的幾個小時里必須保持住一個合理的節奏,這樣才能吸引觀眾,而小說則不然。《指環王》三部曲的電影放映時間就算是按照加長版的長度來算也不會超過十五個小時,而這些時間如果讓你看書的話,估計連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都看不完,那麼,如何才能把它成功的拍攝成電影呢?這就要看對原著的理解和改編的水平了。彼得·傑克遜是成功的,他和他的夥伴們幾近完美的把這樣一部史詩巨著改成了同樣經典的史詩電影,但他們也不可避免的對原著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編,去掉了小說中的一些分支情節、改變了一部分原著順序以保證電影的可看性,三部曲都是如此。小細節方面的改變之多在此我就不多加陳述了,那麼,三部曲電影中,究竟有哪些相對於原著的比較大的變動呢? 原著小說的第一部,從一開頭,彼得·傑克遜就對原著進行了很大程度的調整。電影一開始,以歡快的氣氛表現出了老比爾博·巴金斯盛大的一百一十一歲生日宴會,然後很快的,甘道夫就目送著弗羅多和山姆一起踏上了護送指環王的路途,他們兩個在途中碰上了梅利和皮平,於是四個霍比特人的組合就開始成形了;而小說中可不是如此,別以為弗羅多像我們在電影裡面看到的那樣年輕,事實上,比爾博一百一十一歲生日的時候佛羅多已經三十三歲了,而他真正上路的時間是在他五十歲生日過後,也就是說,其間經過的時間是十七年,而梅利和皮平的加入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偶然,他們一直就是弗羅多最忠誠的朋友,一開始就加入了這個計劃,並且幫助弗羅多做了許多事。影片之所以進行了這樣的改變,恐怕還是因為保證影片的節奏,如果按照原著那樣要講述十七年間的發生的瑣事,恐怕沒人受得了,而觀眾們恐怕也不會對一個五十歲的老霍比特人感興趣的。如果說以上的改變都被觀眾們很自然的接受了的話,那麼片中另一處改動是常常遭人抱怨的:小說中弗羅多和他的夥伴們經過柳條河、古墓的時候發生過許多危險,幸好得到了湯姆·邦巴迪爾和他的妻子金莓的幫助才能夠繼續冒險。邦巴迪爾有著非凡的能力,而且性格鮮明,非常有趣,得到好多讀者的喜愛,而彼得·傑克遜經過仔細考慮還是把這個部分整個給刪除了,因為這是個完完全全的分支情節,原著在此之後也沒有出現過邦巴迪爾的身影,為了保證影片的主線,也只好忍痛割愛了。大家還記得風雲頂一場戲中弗羅多中毒後艾玟公主帶著他越往瑞文戴爾求救的戲嗎?事實上雖然確實有精靈完成了這個任務,但那不是艾玟,而是葛羅芬戴爾。其實艾玟公主在原著中出場的次數很少,根本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如果沒有彼得·傑克遜的改編,銀幕上美麗的精靈公主就不可能出現在我們眼前了。在電影中,有一幕是亞拉剛和博羅米爾在存放聖劍碎片的場所的對話,但其實小說里這把斷劍一直被亞拉剛帶在身上。有的朋友說這個改編不合理,但我覺得還是合理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對話來突出亞拉剛的身份,要知道,電影中一直沒時間告訴大家亞拉剛的身份。電影中在莫利亞王國的大門口皮平扔了個石子讓伯洛格覺醒了?不,在小說中可不是他乾的,扔這塊石子的人是博羅米爾;而皮平在岔道口將石子扔到了井裡,彼得·傑克遜把皮平弄成了喜劇人物,活躍了影片氣氛,皮平也只好吃點虧了。 通常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的總起著承接前後的作用,所以精彩度總是較欠缺。因為第一部結尾處弗羅多和他的夥伴們被半獸人沖開,分成了三組繼續著自己的歷程,所以故事的主線也有三條,必須做更大的改動了。小說中的《雙塔奇兵》開始於亞拉剛等人和半獸人之間的戰斗,不過為了保證電影第一部的精彩,這部分故事被彼得·傑克遜給放到《護戒使者》的結尾部分去了。電影中梅利和皮平被人追著逃進了法貢森林而為樹鬍子所救,但事實上小說部分樹鬍子只是遇見了他們,而並沒有救他們。以樹人的慢性子,在救人的時候會不會那麼當機立斷,說不定還要開個會決定一下呢。彼得·傑克遜的改編很顯示是為了增加影片的戲劇性。而後,托爾金對樹人們進行了很長的描寫,這部分在小說里有兩個章節的長度,不過很顯然,彼得·傑克遜覺得把這些東西都放進去太冗長了,所以只用幾個畫面就交待了。書中那個急性子的樹人「快如風」在電影里不知道是哪個。小說中,羅翰國驃騎將軍伊奧默爾的出場是戲劇性的,在號角堡戰爭最吃緊的時候,他和甘道夫帶著一班人馬加入戰團,並確保了戰爭的勝利。但小說中可不是這個樣子,伊奧默爾早早就帶著人回到了塞奧頓國王的身邊,並和他們一起在海爾姆深谷中作戰。電影里有這樣一幕:塞奧頓下令所有居民都退去號角堡,這一幕總是讓人聯想起三國志。但其實托爾金的原意是塞奧頓帶著騎士們去海爾姆山谷和敵人交戰,而不是老弱病殘都帶上的奔命,這時候伊奧溫公主領導著羅翰的人民依然呆在王都里,當然,平原上和敵人作戰的戲也是原著里沒有的。彼得·傑克遜的改編突出了戰局的緊張,另外一點就是拉住了伊奧溫和亞拉剛的一條感情線。看到電影中蘿林精靈部隊的增援大家一定覺得很激動吧?這是海爾姆山谷之幸,不過小說中的羅翰國戰士就不幸多了:沒有精靈來增援他們(當時蘿林也在打仗)。彼得·傑克遜為了突出大戰的氣氛,又把一方的戰士捲入了戰火。小說中的《雙城奇謀》中有一段描寫了薩茹曼被困在塔里和眾人見面的情節,不過電影版里就沒有交待了,只在加長版里給了一個他和三寸舌在塔上張望的鏡頭。(在加長版裡面是有交待的,並且薩茹曼最終被三寸舌從背後殺了,三寸舌被精靈射死的同時,薩茹曼從上面落下來,那個魔球才從他袖子裡面落出被皮平撿到。這也是改編了小說的,因為小說第二部裡面薩茹曼和三寸舌都沒有死,後來他們到了夏爾,可能彼德是考慮後面第三部沒有必要再交待薩茹曼,第二部結束就把他殺了。如果不殺死他們,影指迷就會疑惑:老薩呢,到哪裡去了,如果沒有死,為什麼第三部看不到他。) 作為整個系列的終結,《王者歸來》也為整個《指環王》劇組贏來了早該屬於他們的榮譽。作為整部《指環王》結束,本作當然也會給一直期待它到來的忠實影迷一個滿意的交待:在《雙塔奇謀》上映後,有很多觀眾抱怨電影少了一場很重要的戲:弗羅多和山姆遇上大蜘蛛,後來官方放了消息,說這部分戲並沒有被剪掉,而是被安排到了《王者歸來》里邊。原因是一部電影不能有兩個高潮,頭盔山谷一場大戰激起了人們的神經,觀眾心還沒放下來如果又來一場弗羅多、山姆斗蜘蛛,一定會沖淡影片的效果的。原著的第三部中在甘道夫和皮平在米那斯提力斯的同時,亞拉剛和塞奧頓國王正從伊森加德返回羅翰國,此處有一個場景沒有在電影第三部中反應出來。亞拉剛在途中遇到了一隊神秘的騎士,他們來自北方,是亞拉剛的部下,同時他們還帶來了艾玟公主給亞拉剛的禮物,以及埃爾隆德的兩個兒子。在這個時候,亞拉剛在夜晚觀看了從薩茹曼處拿來的魔石,憑借自己的意志和索隆對話,並用人類國王的實力震撼了黑暗魔王。同時他也決定去亡者之道尋求遠古以來的那隻軍隊。電影中把情節做了較大的改動。埃爾隆德親自出馬和亞拉剛相見,並奉上了已經重新修築完成的岡多之劍(其實小說中在第一部中就已經修復好了這把劍)以及艾玟的話。帕蘭諾平原保衛戰是小說和電影中都表現的一個宏大場景。但是看過電影之後,再來看小說,總覺得小說描寫的大部分都是眾生相,具體的個相表現的非常少。而電影中,精靈萊戈拉斯大戰半人半妖這個場景襯託了大戰中每個人的表現。而且在伊奧溫與戒靈的交戰中的細節處理,電影也與小說有所差別。還有一個差別就是亡靈部隊,記得看預告片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亞拉剛手持聖劍,帶領著一群看上去若有若無的亡靈部隊奮力殺敵。而事實上,小說中這批亡靈部隊並未參與帕蘭諾平原保衛戰,他們只是幫助亞拉剛奪取了很多戰艦,給了奧克斯部隊一個突如其來的襲擊。霍比特人踏上了回家的旅途,不過和電影中一下子到家不同的是,他們在小說中還去伊森加德拜訪了樹鬍子,現在的伊森加德已經成了個大花園。然後他們又去了羅翰,見證了法拉米爾和伊奧溫的婚禮,從羅翰出來的途中遇到了落魄的薩茹曼和三寸舌。離開霞爾一年後,他們重回躍馬客棧,到了那兒也意味著他們越來越靠近家鄉了。可是回家卻發現當地被一群惡棍佔領著,這四個霍比特人就組織當地的人一起反抗,結果竟然發現幕後指使竟然就是薩茹曼。不過弗羅多好心放薩茹曼走了,但是他還試圖暗殺弗羅多,幸虧沒有成功。薩茹曼最後死於三寸舌之手。原著中寫到了山姆送弗羅多遠去西方世界(在原著中有交代)而電影也煽情地用了差不多20分鍾交代了裡面所有人的最終結果,山姆做了夏爾的市長,梅利、皮平和亞拉剛葬在了一起,吉穆利和萊戈拉斯一起也去往西方世界。讓這個三部曲有了一個非常完滿的結局。 納尼亞傳奇: 魔幻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倫敦遭受德國戰鷹威脅,當地孩子被疏散到附近郊區避難, 皮文斯家 的四個小孩—— 彼得、蘇珊、愛德蒙、露西 ——被安排在一位老教授, 柯克先生 充滿神秘氣氛的鄉間大宅里暫住。 在這佔地遼闊、房間眾多的宅邸之中,小妹露西意外發現了一個 奇特的衣櫥 ,而它正是 魔法王國納尼亞 的入口,露西進入這個動物也能說話的奇幻世界,並且與和藹可親的半羊人 都納 先生成為了好朋友。 當露西返回現實將自己親身經歷告訴哥哥和姐姐時,他們並沒有相信這個特別愛幻想的妹妹,然而由於一次意外情況,他們也進入魔衣櫥,並隨著裡面幽暗的燈光踏上造訪納尼亞的路,開始了四個孩子在魔幻王國的冒險。 此時納尼亞正被邪惡勢力籠罩,千年不死的 白女巫 用暴政統治著整個王國,她用陰謀顛覆了 獅王 的統治,將納尼亞變成一片終年寒冷的冰天雪地,孩子們發現了女巫的殘忍,於是決定幫助獅子重新奪回王位。 本片改編自愛爾蘭著名小說家C.S. 劉易斯的經典暢銷童話《納尼亞魔幻王國》(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七部曲中的第二部,根據製片公司的消息,其他六個部分也將陸續被改編,本片的製作成本已經超過1億5千萬美元,而整體的預算更是高達11億美元,堪稱電影史上工程最宏大的魔幻系列題材。

『叄』 She__a movie ___of33她三十三歲就開始第一次拍電影了.橫線上怎麼填

She acted in a movie at the age of 33.

『肆』 30歲前一定要看哪部電影為什麼

有些道理,很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弄懂,但這些道理其實是你從年輕時候就該懂的。


有些電影,需要趁著年輕看完,因為可能一不小心,就改變了你一生。

搏擊俱樂部(1999)

導演:大衛·芬奇

編劇:恰克·帕拉尼克

主演:愛德華·諾頓/布拉德·皮特

豆瓣評分:9.0



在變幻的生命里,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

『伍』 盧米埃爾與愛迪生;愛森斯坦、希區柯克、波蘭斯基、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塔可夫斯基、米哈爾科夫、阿巴斯

盧米埃爾(1864.10.5—1948.6.6)

法國電影發明家,導演。1864年10月5日生於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於邦多勒。1895年,他與其兄獲電影放映機的發明專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巴黎大咖啡館的印度廳第一次在公眾場合放映了自己拍攝的影片《工廠大門》、《火車到站》等,這一天被認為是電影的誕生日。從1896年起,他培訓了大批放映員在世界各地巡迴放映,使電影迅速流傳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電影的經典之作,他的影片運用了特寫(《嬰兒午餐》)和景深鏡頭(《火車到站》);他還拍攝了最早的喜劇片(《水澆園丁》)。

愛森斯坦(1898.1.22—1948.2.11)

蘇聯電影導演,電影藝術理論家、教育家。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功勛藝術家,藝術學博士、教授。生於里加,卒於莫斯科。1922年,在《左翼藝術戰線》雜志上發表了第一篇綱領性的美學宣言《雜耍蒙太奇》,引起了長期的爭論,並對整個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愛森斯坦在1924年轉入電影界,導演的第一部影片《罷工》被《真理報》看作是「第一部真正無產階級的影片」。1925年導演的《戰艦波將金號》在1958年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上被評為電影問世以來12部最佳影片之首。1932年他去墨西哥拍攝了縱貫墨西哥2000年歷史的史詩片《墨西哥萬歲》,在1979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金質獎。1938他拍攝的《亞歷山大·聶夫斯基》其中冰湖大戰一場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伊凡雷帝》是他導演的最後一部影片,它成為世界電影的高峰之一,並對電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愛森斯坦的電影理論,在影片的總體結構、蒙太奇、聲畫框架、單鏡頭畫面的結構、色彩以及電影史等領域,都進行了多方面的開創性的研究。此外,他關於藝術激情的本質、藝術方法、接受心理學等方面的著作,也在他的理論遺產中占據特殊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國的電影界對他的藝術理論都給以相當的重視。

希區柯克(1899.8.13—1980.4.29)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出生於英國倫敦東區一個普通的、以販賣蔬菜為生的家庭。1925年開始獨立執導電影,導演了英德聯合製作的影片《快樂之園(The Pleasure Garden)》,這也標志著他的導演生涯的開始。1939年應邀去好萊塢,次年拍攝了《蝴蝶夢》,獲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從此定居美國直到逝世。希區柯克導演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成為世界電影史上一位著名的導演,為了表彰他對電影藝術作出的突出貢獻,1979年,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他終身成就獎。198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他為爵士。希區柯克是一位對人類精神世界高度關懷的藝術家,他一生導演監制了59部電影,300多部電視系列劇,絕大多數以人的緊張、焦慮、窺探、恐懼等為敘事主題,設置懸念,故事情節驚險曲折,引人入勝,令人拍案叫絕。希區柯克專擅拍攝驚悚懸疑片,素有「緊張大師」之稱,不但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片傳世,對電影工業也有深刻的影響。

波蘭斯基(1933.8.18—)

羅曼·波蘭斯基出生於一個僑居巴黎的波蘭籍猶太人家庭里。出生後不久全家就遇到反猶排猶浪潮迫害。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些電影短片,其中《兩個男人與更衣室》獲得了5項國際大獎,1967 年羅曼莎朗·塔特在英國倫敦舉行了婚禮。這一年羅曼成功地推出《失嬰記》,成為了恐怖片中的經典之作,獲得第26屆金球獎、第41屆奧斯卡獎最佳編劇提名,1969 年他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已懷孕8個月的莎朗·塔特被殺害。1974 年,羅曼推出了《唐人街》,影片成為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品之一,獲得第28屆英國學院、第3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以及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1979 年,羅曼編導愛情片《苔絲》,獲得法國愷撒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第38屆金球獎第5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1994 年執導驚悚片《不道德的審判》,成為他最為黑暗壓抑的一部電影。2002年,羅曼推出力作《鋼琴家》。贏得了好萊塢及全球評論界、觀眾的認可,獲得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法國愷撒獎、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導演,以及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他是具有高超駕馭影片能力的藝術家,作品中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

小津安二郎(1903.12.15~1963.12.12)

日本電影導演。1903年12月15日生於東京,1963年12月12日卒於同地。1923年進入松竹公司當攝影助理,1926年升為副導演,1927年成為導演,第一部執導的影片是《懺悔的白刃》。1932年,成名作《有生以來初次看到的》完成,被《電影旬報》評為當年十大最佳影片之首。此後兩年,他執導的《一念之差》和《浮草》又連續 獲當年十佳之首。1939年,他的電影劇本《恬淡的生活》經 審查不準拍攝,直至1952年才搬上銀幕。1941年,他的《戶田家的兄弟》再獲十佳之首。戰後,他導演了一系列優秀影片,如《貧民街紳士》、《晚春》、《麥秋》、《東京紀行》、《早春》、《東京暮色》等,1958年獲文部大臣獎和紫綬獎章。1960年,他抱病拍攝的《秋光好》獲日本藝術獎和亞洲國際電影節導演獎。他最後兩部影片《小早川家的秋天》和《秋刀魚的味道》也是很有影響的優秀影片。1963年,他被選為日本藝術院院士,逝世後追贈政府四等勛章,日本電影記者協會追贈文化獎,日本廣播協會追贈特別獎。

黑澤明(1910.3.23—1998.9.6)

日本知名導演。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一個武士階級家庭,在八名兄弟姊妹間排行老么。1936年看到電影公司徵求助理導演的廣告,因緣際會下開啟了在電影界發展的大門。黑澤明三十三歲拍攝生平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而真正打開國外知名度的作品則是1950年的《羅生門》,此片榮獲1951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再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黑澤明的作品對於許多日本和美國的後輩導演多所啟發,由於他的作品力求完美而且場面浩大,因此有「天皇」的尊稱;他曾撰文指出:「如果把電影從我的身上抽離,剩下只有零。」他的電影主題一向強調武士道精神、人道主義者的理想,以及自我犧牲的重要,細節的考究和橫向運鏡則是他的獨創風格。他的代表作品為《羅生門》、《七武士》、《夢》。他是日本電影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導演,也是日本近代電影史的重要人物。

塔可夫斯基(1932-1986)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被譽為「自愛森斯坦後最重要的蘇聯導演」,終其一生只拍攝了兩部短片,七部長片,部部堪稱經典。一九三二年生於俄羅斯札弗洛塞鎮,是詩人阿爾謝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學於蘇聯電影學院,一九六一年畢業。他的電影曾經贏得多項國際性大獎;第一部長故事片《伊萬的童年》於一九六二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塔可夫斯基成為了當代電影的傑出代表。他自稱拍電影就是在「雕刻時光」,希望能將電影真正提升到文學藝術的高度。其最後一部作品《犧牲》榮獲一九八六年夏納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於巴黎,享年五十四歲。

米哈爾科夫(1945.10.21—)

男,生於1945年10月21日,俄羅斯人。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被譽為是俄國的史蒂芬史匹柏,1945年生於莫斯科藝術世家,父親賽吉米亥科夫是詩人兼作家,蘇聯國歌即出自其手筆,母親亦是詩人,哥哥同時也是俄羅斯名導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善於經營影像,用出色的畫面來敘事傳情,作品中充滿著濃厚的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失聲琴》(Unfinished Piece for Mechanical Piano)令他揚名國際,馬斯楚安尼主演的《黑眼珠》更是許多影迷們對米哈爾科夫影像魅力注意的開始,91年《蒙古精神》(Urga)榮獲威尼斯金獅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1995年的《烈日灼身》更一並將他推上事業最高峰,該片與張藝謀的《活著》一同拿到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更在1996年奧斯卡拿到最佳外語片大獎,並於同年獲邀擔任柏林影展評審團主席。米哈爾科夫目前擔任俄羅斯電影家協會主席,是當今影壇享有盛譽的電影大師。

阿巴斯(1940.6.22—)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出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畢業於德黑蘭藝術學院。在過去和現在的世紀里,最為國際贊美和敬佩的亞洲文化代表就是世界級的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一位多產而具有批判精神的電影導演、藝術家、攝影家和詩人,他的作品視覺上樸素,但是概念豐富多元。曾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眾多國際榮譽的阿巴斯堪稱當今世界影壇少有的大師,他善於從平凡的事件中揭示人類最深的情感。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是一位大器晚成者,1969年,隨著伊朗新浪潮電影的興起,阿巴斯開始涉足電影界,1997年,阿巴斯一部關於死亡哲理的影片《櫻桃的滋味》獲得第5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至今,阿巴斯共執導32部影片,其中一半以上為不足60分鍾的短片和紀錄片,他創造的影像世界脫離了大眾電影的范疇,而是一種需要閱讀的「作者電影」。阿巴斯也被稱做70年代以來伊朗電影的掌門人,是可以同印度的薩蒂亞吉特·雷伊和日本的黑澤明相媲美的東方作者導演。

(沒找到「愛迪生」這個導演。是托馬斯·愛迪生嗎?)

『陸』 成龍說你已經是30歲人了你知不知道,是哪一部香港電影

· 在最近的幾年,成龍電影在香港的票房越來越糟糕。以最新的《英倫對決》為例。這部號稱成龍近年來質量最好的一部電影,於2017年國慶期間在內地公映。時隔2個多月以後,12月7日才在香港姍姍來遲。

『柒』 她33歲時就開始第一次拍電影了 用英語翻譯

翻譯:She worked in the movies for the time when she was thirty-three years old.

『捌』 美國那部電影有一個33歲的女主角而且是小孩子

孤兒
Orphan
(2009)
是這部吧?主演伊莎貝拉.福爾曼是1997年的,拍這部影片的時候是12歲,扮演一個內分泌紊亂不會長大的33歲女人。

『玖』 一部電影,男主總是在33歲死去,還有三個女主,一個女主穿紅色的衣服,第二個穿藍色的,第三個穿黃色的

一部電影男主總是在3344起,還有三個女主,一個是穿的紅色的,一個藍色的,還穿黃色的衣服,這題是什麼意思?你想叫我們回答這個電影是什麼名嗎?嗯,說心裡話我們不知道,嗯,不太了解這個事情這個電影的名字,所以說也不太好意思告訴你。

閱讀全文

與三十三歲第一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監獄驚險電影大全 瀏覽:747
蒲城電影院 瀏覽:862
兩個主角用很長的劍的電影 瀏覽:309
暮光之城5電影完整版 瀏覽:305
日本電影解說女主角結婚 瀏覽:270
雲幕電影院 瀏覽:328
HD泰山電影中文 瀏覽:370
談了這么久的戀愛是什麼電影 瀏覽:466
用英語介紹電影你好李煥英 瀏覽:772
導演諾蘭到現在有幾部電影 瀏覽:165
香港一部1個月拍出來的電影 瀏覽:777
小王子電影觀後感英文簡單 瀏覽:419
妖獸都市電影完整版西瓜視頻 瀏覽:677
將自己人生的一個片段寫成一部電影 瀏覽:28
男主體型大女主很小的電影 瀏覽:848
猩猩老虎的電影大全 瀏覽:548
一部從孤島監獄逃出的電影 瀏覽:739
郭達拍的電影大全 瀏覽:380
小時代電影圖片句子 瀏覽:619
古裝電影神鵰俠侶場景圖片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