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湾电影名翻译吐槽:小小兵是什么鬼台湾电影译名为何这么“土”
浙江国外片子引进国内的时候,需要进行本土化操作,这样才能够让每位观众更好的了解到,但是台湾电影一名一直给人非常土的感觉。在翻译英文篇名时基本上是直译,比如一部叫做《mission: impossible》的影片,他们直接翻译成《不可能的任务》。
虽然在大家的心中感觉特别土,但是台湾民众可能并没有这种想法,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中。除了一些拿出来做比较的作品之外,有些作品名字起的还是比较好的。也许这些译者在看完电影之后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了解程度是比较高的。为了更好让大家理解,同时会通过一些独特的方法让大家走进电影院。
2.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湾传记片是哪部为什么
在我的印象中最好看的台湾传记片是《桂花巷》,《桂花巷》,萧丽红原著、陈坤厚导演、陈扬配乐。说的是一个女人,在一个人情敦厚、保守古老的社会里,和她的命运抗争的历程,事实上也就是人与天的抗争——在困厄的环境中,追求生存的尊严。
3. 国产电影中哪部最大胆
谢谢大家对这个回答的认可,也谢谢评论区与我互动的人们。当时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瞬间就想到了这部电影,很着急、很泛泛、很仓促的就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真的有些粗糙,很对不起大家的喜爱,我一定会好好再更一下这个回答。谢谢你们。
1995年,叶大鹰,童年阴影——《红樱桃》,后来又有了陆毅与梅婷的剧版——《血色童心》。
人的记忆是不准确的,答主也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个电影,连几岁都不记得。后来中央六放过,相信也有小伙伴一起看过这部电影吧。
在1995年,这样大面积的公映的裸露还是很惊人的。
以上引用自网络。
楚楚因为一身好皮肤,被变态的德国军官相中,作为他纹身艺术的载体,楚楚也因此活了下来,也饱受折磨。纹身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她的皮肤被划破,每一针下去都滴出血。除了这些,还有残酷的上色过程。除了肉体的折磨,楚楚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她的背上被纹上了纳粹的标志。之后,她穷其一生都想洗掉这身耻辱,而她终究带着这身耻辱告别人生。
在硬物上蹭,甚至用火烧,纹身还是在她身上,阴魂不散。
题目问:哪部国产电影最大胆。这部红樱桃,在视觉上、观感上、心理震撼是最大胆的。回答的有些匆忙,看过的朋友可以补充讨论,谢谢。
若论哪部剧最大胆,得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比如敢于一些敢于讽刺某个时间段 社会 的作品,又有可能被政府禁播的作品那就是胆大之做,既要写实又不能触碰底线,这是很难的。个人认为葛优和巩俐饰演的《活着》,这部作品是最胆大的。
换个角度看,比如作品转型,对于很多演员或者导演来说,转型就异味着从新开始,成功了倒也好,假如失败了前面积累下来的口碑就会荡然无存,这也是一种最胆大的尝试。例如王宝强从演员转型到导演,《大闹天竺》对口碑影响不小,这也算是最大胆的尝试。在比如小沈阳从二人转小品演员转型到电影演员,最后失败就不说了,口碑一路下滑,就算失败,对于他自己也算是最大胆的尝试。又比如票房高,却失了口碑的《美人鱼》,以往善于拍个人情怀小人物情怀作品的周星驰,现在要拍大情怀“环保”题材,是否能拿捏得住或许他自己也没把握,这对于他自己也是最大胆的尝试。
当然,我还是觉得《活着》是最大胆的作品。
我觉得最大胆的一部电影应该是去年大火的《我不是药神》,该片火的一塌糊涂,引起了 社会 关于抗癌药的研发使用以及癌症患者生命权保障问题 的广泛热议 ,它像一个大炸弹一样,在群众中炸开了,很多观众是流着眼泪看完这场电影的,可以说击中了 社会 热点,推动了 社会 进步,值得称赞。
《我不是药神》的大概内容是: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从印度带回了天价药的仿制药“印度格列宁”,开始是由于生存所迫私自贩卖,后来逐渐地,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为了保障患癌病人的生存需要,他铤而走险,把个人安危置于脑后,因此触犯了法律,后来被公安机关抓捕,但是他不后悔,因为他至少延长和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减轻了他们的痛苦。
后来,崔永元对《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进行了采访,陆勇因为贩卖药品也坐过牢,后来被放出来了。真心希望这样的事情少发生一点,可能我们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一点。
《霸王别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对这个世界充满失望的程蝶衣自刎了,一生坎坷从未放弃,最后却还是死于自己剑下。这部戏贯穿了半个多世纪,抗日战争到文革结束。年幼的小豆子被砍断手指送到戏园子,开始了一生的虞姬,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说出了他对这个 社会 的不满,不愿意屈服于这个 社会 ,可最终还是被无情的击败,改为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是啊,一个人人能有多大力量,又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想活下去,不得不屈服,程蝶衣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虞姬,想和霸王演一辈子的戏,而霸王段小楼却不是真的霸王,戏里戏外,段小楼分的很清楚,程蝶衣却不愿意从戏里面走出来,仿佛只有把自己当做虞姬,才能让自己有活着的欲望,最后段小楼娶了菊仙为妻,程蝶衣难以接受,开始堕落,整日抽大烟,憔悴不已,最可恨的还是最后两人被好心收养的小四出卖,更让程蝶衣痛不欲生,对段小楼也是失望至极,11年后两人再次见面,合唱一出《霸王别姬》之后,程蝶衣挥剑自刎,结束了一生。
周星驰导演的《新喜剧之王》
这部电影我觉得是对整个 娱乐 圈的赤裸裸的讽刺。
对导演:没有主张,没有原则,甚至没有底线。
对演员:王宝强饰演的马老师绝对反应出了 娱乐 圈的一个现象。膨胀,没实力。装逼
刚开始看到王宝强的时候,发现几乎王宝强所有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气场都不够。给人的影响基本都是像傻根。
但如果你真这样认为那就真错了。如果你看过王宝强的《哈喽树先生》你会对王宝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对人性:女主演的闺蜜成名机会抓住了,不是真心的安慰女主,而是看到老板,转身丢下所谓的闺蜜朋友去迎合老板。
甚至,刚开始看到女主的男友时,诶,这个男朋友不错哦。多么正能量,多么上进。后面的反转,让人心理差异太大了。
最后,女主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机会,就成功的把握住了,是没实力吗?是以前没有把握吗?不是的。
同时这部电影向我们表达的也是一种坚韧,不放弃的精神。
不管前方的路多么坎坷,最后一定会有回报的,别在意别人怎么说,你要相信你自己。自己都没有信心,难道让我给你吗?
台湾四级电影系列,真刀真枪,
个人感觉应该是《色.戒》
《色戒 》是2007年由李安进行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作家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以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上海为背景的故事。里面两位影星尺度之大也是使这部影片和影片女主遭到封杀。但也不得不说这部电影也成为了经典。
个人也对两位影星很是敬佩的,能够再影片中裸露到这种程度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而当时梁朝伟也说这都是真的,没有用替身,为了艺术而献身很值得。
公映的影片里,在那个时代里,《疯狂的代价》最大胆,刚开始就是女子浴室女的们洗澡的画面
颐和园最大胆!无出其右!
迄今为止,请问有哪一部电影能比《色戒》更加大胆?
4. 香港有哪些打真军的电影
最著名的是《血恋》了,还有个《血恋2》但是貌似不是打真军,剩下的,就是一些台湾电影了什么《赶尸艳谈》,《金瓶梅》之类的。
5. 台湾第一部引进的大陆片是哪个 还有哪些
领衔主演:庹宗华 主演(第一部):刘德华、王静莹、郎雄、谷峰、颜凤娇、斯琴高娃、柯俊雄(饰李国辉) 主演(第二部):梁朝伟、林志颖、吕良伟、吴孟达、关之琳、叶全真、柯俊雄(饰贺将军) [第一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电驴) 粤语版字幕: [第二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电驴): 这部影片很特别,它既不同于我们大陆的“主旋律”,也不同于台湾《八二三炮战》这样的反共片。 这是一部战争反思片,它与两岸的现代战争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美化战争、不再鼓吹死亡的美好,也许战争的场面谈不上多么华丽,但“惨烈”二字却时时挥之不去。和《西线无战事》一样,故事从始至终无处不伴随着对生命的怜惜、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影片的两首主题曲,不再是歌功颂德,而是渗入一丝哀调,深层地去思考战争中的生命。可谓国民党版的《西线无战事》。 可以说这样的片子在中国实在很难得。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并非因为画面比较粗糙——这是时代技术所限,亦非演员的表演水准有待提高——部分演出的确显得做作,而是影片对解放军进行了丑化,平心而论,这部影片谈不上反共——这顶帽子戴得太高了,片中的共产党和缅甸军都是彻彻底底的龙套,但显然剧组还是刻意安排了几个让解放军丢脸的剧情来讨好当局,自然这还是意识形态在作怪。当然相比起仅仅距离本片公映的三年多前的《八二三炮战》,本片中解放军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至少片中解放军的两次广播充满了人情味,短短的几年,台湾电影中的共产党,就已经摆脱掉了百分百的小丑形象,从而有了人性,可以说当时台湾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在世界各国的战争影片中,不乏有以战败方为主角的作品,除了《西线无战事》(一战片),还有德国的《斯大林格勒》、《铁十字勋章》,意大利的《阿拉曼》,日本的《没有出口的海》等等,这些影片无一不例外平等地对待各个国家的人物,而以战胜国为主角的亦有这样的作品,如《细细的红线》等等,在这点上,《异域》显然逊了一筹,意识形态给这部原本可以更伟大的影片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政治色彩。 对于历史人物,不妨客观点,丑恶的人,不能简单片面地去否认他本来也是一个普通人(谴责恶魔而不思考恶魔形成的过程,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而伟大和高尚的人,更无需用高大全的非人方式去表现。歌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一本《拿破仑传》:“记者、历史学家以及诗人们加诸于拿破仑的所有光环,所有的幻像,在这部书令人敬畏的写实面前都消失净尽,但是那位英雄绝不因此有所减损;其形象反而更加高大。我们由此知道,当任何人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时候,真实是多么辉煌的事物。”正如刘德华饰演的小杜所说的那样,中国会沦落到战乱不断的地步,正是因为有太多像李国辉将军这样忠勇的人,这话可谓充满了讽刺意味,但却是事实。 希望这部影片以后有够被翻拍,以更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这段历史,不妨参考一下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正视而不美化,批判而不丑化。 香港粤语版为了减少公映成本,在基本不影响原来剧情的情况下,把一些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内容删掉。台版的确有些地方过于重复和罗嗦,不过港版有两个剧情我觉得很不应该删掉,这两个剧情是: 第一个:下雨天,士兵们闲着无聊就玩起“吹牛”的游戏。老郑说自己想要有钱花,伙夫头说想要娶媳妇,邓克保说想要平安地过日子、有一个家,小刘说想念姐姐和家里的那头牛,说着说着,众人沉默了……我觉得这个剧情很好啊,很能表达出前线阵地里的普通士兵的心情,为什么要删呢? 第二个:共产党的第二次广播:“各位同志,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们为谁牺牲呢?你们真忍心丢下父母、妻子、儿女……为高官们去卖命吗?”港版删掉这个情节,大概是因为觉得内容“重复”,确实在故事开头不久处已经有过共产党的第一次广播,但我觉得第二次的广播内容更加启人反思,不应该删掉。 本片的续集《异域之末路英雄》:很多人都觉得本片不如前作,包括我在内竟然也有几分这种感觉,可是本片的制作水准照理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要比前作来得出色,但究竟为何会让人觉得不如前作呢?我个人总觉得本片似乎少了些什么,但却说不出来…… 不过,如果要论客观性的话,本片明显要超过前作。前作虽然基本比较客观,但多少有些丑化解放军的成分,而且部分情节还是有迎合讨好当局的嫌疑,而本片则将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了比政治更高的高度,对缅甸军的民族情感作了表现,突出战争的悲剧性,对泰国军则是述而不评。 幕后制作:《异域》是由一部(台湾)禁书改编,曾经被(台湾)电检处禁演。导演朱延平认为,《异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湾地区的电检制度前进了一大步。因为这部电影,群众举行了游行,电检处做出了让步,从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后的一刀没剪。这部戏内地没有引进过,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题曲很多人都知道——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
你好【949075651a】
6. 内地香港台湾电影的异同
个人意见:香港电影起步较早,五、六十年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明星云集,有趣的是,那时候银幕阴盛阳衰,林黛、白燕一批女星照耀了香港的夜空。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到了七、八十年代,情况就反了过来,阳刚之气充斥影坛,周润发、成龙、周星驰,一颗颗巨星相继涌现。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九十年代后期,香港电影一蹶不振,这与当时政治、经济原因不无关系。九七回归,各行各业的港人都持观望态度,一些人才也流失了;另外,经历了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萎缩打击的香港影市尚未恢复元气。
<br> 内地电影起步晚,但在近十年来呈现繁荣的景象,并且逐步走向商业化。内地电影发展仍然十分缓慢,剧本大都靠历史题材改编,灵活运用能力不够,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不足等等。根本原因我认为是体制问题,中国人口众多,但市场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政府政策阻碍了电影市场化进程。
<br>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内地电影,香港电影故事情节低俗,很多都是照搬照抄好莱坞大片,少有深刻的作品。内地电影虽多是小制作,但是故事深刻,意味隽永。演员的表演更加细腻感人。
<br> 对于台湾电影不甚了解。引用一位台湾导演的话:杨德昌:整个华语电影范畴内,台湾电影都是比较“导演个人主义”。这跟香港的公司制差别很大。内地的话,刚好是两者结合,像王小帅、陆川他们的电影导演色彩浓郁,但他们同时也在走公司制的运作。而台湾之所以容易出现个人风格强烈的导演是因为在台湾做电影,你必须一个人能够扛下包括资金、剧本筹备在内的所有事项。其实,提到台湾电影就想到我和侯孝贤,如果从积极的意义看,未必是件坏事,可以激励那些年轻的电影导演,让他们尽早赶上来,把我们的位置取代。
7. 介绍一下电影《艋岬》
《艋舺》是2010年钮承泽导演的电影,讲述的正是一段台湾帮派往事。阮经天凭借该片获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赵又廷获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
电影剧情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何天佑(和尚) 阮经天 ----
周以文(蚊子) 赵又廷 ----
李志龙 凤小岳 ----
文谦 王识贤 ----
黄万伯(阿伯) 黄镫辉 ----
侯春生白猴) 蔡昌宪 ----
小凝 柯佳嬿 ----
狗仔孩 陈汉典 ----
Geta 马如龙 ----
Masa 邢峰 ----
蚊子母 林秀玲 ----
灰狼蚊子父) 钮承泽 ----
志龙母 席曼宁 ----
小惠 喻虹渊
蚊子转进这家三流高职的第一天,午餐饭盒里他最爱的那只鸡腿就被狗仔孩抢走了,蚊子不知哪来的勇气抢回了那根火腿,一场从校门口到河堤的追逐战就此展开。太子帮四人看到蚊子有如泥鳅般闪躲遁逃的身手,大乐,决定收他入帮。
隔天志龙领军找来蚊子,在学校顶楼,将追打他的狗仔孩和体育班铁人们献祭给蚊子,让他报仇个爽。“今天你不弄死他们,有一天你就会被他们弄死!”在和尚那句坚定的话里,脸上挂彩肿着一只黑眼的蚊子,朝着其中一名铁人奋力挥出生平第一枚主动攻击的拳。接着,他加入太子帮,踏入黑道。
和尚讲述艋舺历史,教育蚊子,蚊子如同踏进大观园,视野开展,世界辽阔。和尚送他回家,丢给他一个在黑暗中会发光的溜溜球,他胸口突然变得暖暖的,原来这种感觉就叫友情。“意义是三小?我只听过义气,没听过意义啦!”白猴的话超酷,简直是无敌真理。这一切都让他佩服。
而小凝,是另一件令他上瘾的事物。小凝是美与丑的综合体,她的左脸美如天使,可右脸被一个巴掌大的绿色胎记盘据着。他问小凝“你为什么要做妓女?”小凝不甘示弱回他“你为什么要做兄弟?”隔壁传来 令人尴尬的打炮声,他只好拿出随身听来,和小凝一副耳机,共听一首曲。那天之后,小凝这就成了他的庇护所,他常常都想来,来看这个小学同学,那个有胎记的小女孩,他不会记错。
在每天打打杀杀有仇必报的过程中,太子帮五人犯下了无法弥补的滔天大错,和尚有种,顶下这一切,因此被志龙的父亲(庙口老大Geta)打得只剩半条命。和尚伤愈后,Geta送五人上山习武,是惩罚,也是锻炼,要他们理解出来打拼是靠拳头,决不能碰枪枝,这个来自西方的邪恶。
下山的那天,在温泉餐厅的晚宴中,蚊子意外遇见了来与艋舺老大们谈合作计划的外省挂青壮派帮主灰狼,他母亲的旧情人,也应该是蚊子的生父。而和尚察觉了蚊子的不对劲,以及席间的暗潮汹涌。
Geta 拒绝与外省挂合作,引起艋舺另一角头后壁厝成员文谦的不满,文谦劝说灰狼,这局要成,一定 要庙口加入,否则无法摆平由庙口为首的其他十几个角头。艋舺的第一声枪响,后壁厝老大masa死了,整个艋舺黑道因此产生剧烈摇晃,太子帮五人的友谊也是,他们卷入大人世界的阴谋浪涛中,不知命运会带他们去哪里。
20世纪80年代,随着台湾开始戒严、经济起飞,本土帮派在利益诱惑下,道上伦理沦丧,当地帮派势力重新洗牌。万华一带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小混混,走出校园后,就在大环境影响下加入黑帮,而当自己的老大在与外省挂的械斗中身亡,老大的儿子又不够带种的紧要关头时,重情义的小混混为义气挺身而出,拚了命也要老大报仇。在黑帮的腥风血雨中,被迫在广州街一带站壁的雏妓,则成了小混混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