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小龙的精武门粤语版都是说中国人不是病夫!国语版怎么成了精武馆的人不是病夫!重新配下音!
1972年李小龙电影《精武门》有多个配音版本,中文的至少有三个版李,分别是:“粤语中国人不是病夫版”;“国语中国人不是病夫版”;以及“国语精武馆的人不是病夫版”
“精武馆的人不是病夫版”非常令人沮丧,因为其气势完全没法与“中国人不是病夫”相提并论,那只是发泄个人恩怨,而不是为民族大义而发声,故令广大观众所厌恶。
不止是这句台词,“精武馆的人不是病夫版”中,所有涉及到“中国”的台词,全部改了,改用其它词汇来表达。比如:“我们是中国人”改为“我们是一样的人”等。
为什么会有“精武馆的人不是病夫版”,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至今没有权威的解释。网上分析文章不少,但都是网友分析,无法令人信服,有人说是为了讨好台湾,但也有人不同意。
我就此问题专门问过香港李小龙专家李志远(李小龙传记《神龙再现》的作者),他说他也不知道原因,我说你可以找当年嘉禾公司拍摄此片的老人们问一下,之后就没了下文……
让我们期待权威的解读吧。

『贰』 求李小龙主演电影粤语百度云,求分享!
李小龙李小龙
『叁』 好崇拜李小龙大哥,好想听听龙哥说家乡话粤语的声音,怎么视频就没有龙哥说粤语话的呢电影国语和粤语是
李小龙生在美国长在香港祖籍广东。
他是长在香港后来再去美国的,本来就会说粤语啊。
而且没听说过他用配音的。
他在香港拍的用的就是粤语啊!
以下都是粤语
1940年电影《金门女》
1948年电影《富贵浮云》
1949年电影《梦里西施》
1950年电影《细路祥》
1950年电影《凌霄孤雁》
1951年电影《人之初》
1953年电影《苦海明灯》
1953年电影《母泪》
1953年电影《父之过》
1953年电影《千万人家》
1953年电影《危楼春晓》
1955年电影《爱》(上、下集)
1955年电影《孤星血泪》
1955年电影《守得云开见月明》
1955年电影《孤儿行苦命女》
1955年电影《儿女债》
1955年电影《许癫纳福》
1956年电影《早知当初我唔嫁》
1957年电影《雷雨》
1957年电影《甜姐儿》
1959年电影《人海孤鸿
1966年电视剧《青蜂侠》
1967年电视剧《蝙蝠侠》——客串
1967年电视剧《无敌铁探长》——客串
1968年电视剧《破坏部队》——武术指导
1968年电视剧《丑闻喋血》
1968年电视剧《可爱的女人》——客串
勇士的旅程1968年电视剧《新娘驾到》——客串
1969年电视剧《春雨中的漫步》——武术指导
1971年电视剧《盲人追凶》——武师
1971年电影《唐山大兄》
1972年电影《精武门》
1972年电影《猛龙过江》
1973年电影《龙争虎斗》
1973年电影《死亡游戏》——原《死亡的游戏》未完成,只有李小龙的片段剪辑,其他的是唐龙(原名金泰中)替身演出
1973年电影《死亡塔》——由于李小龙的突然辞世,嘉禾只能用李小龙在《死亡的游戏》中的一些剪辑片段加上韩国演员唐龙的演出拼凑而成。
2000年电影记录剧《勇士的旅程》收录李小龙真正的遗作
李小龙主演的电视剧:ABC电视台(美国)播出的电视剧《青蜂侠》,该剧也是李小龙在美国的成名之作。
『肆』 李小龙会说粤语吗,为什么他的电影里粤语版都是配音
李小龙熟练英语和粤语,但不会普通话,剧中所有的普通话都是配音,单其中“啊打”“我打”都是其李小龙自己配音,起初导演不让,没想到最后的效果非常好。观众非常喜欢。后来这也成为了李小龙标志之一
『伍』 《唐山大兄》原版是普通话还是粤语
仅有《龙争虎斗》的英文版是他本人亲自配的,其它不论国语,粤语都是别人配的,只有打斗时的叫声是他自己的声音。
熟悉香港电影发展的就知道,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1970-19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那是由邓丽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振兴。
所以原版是国语配音,后来才是粤语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