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90年代台湾电影界的没落

90年代台湾电影界的没落

发布时间:2025-09-30 20:58:34

A. 台湾电视剧的没落原因

港台剧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和内地影视剧制作逐渐摆脱政策和观念束缚,逐步回归作品本身脱不开关系,但台湾电视剧市场越发低迷、资金短缺、演员流失也是不争事实。 80年代两岸三地完全是古装剧的天下,90年代,合拍剧、年代剧风靡一时,之后偶像剧开始崛起,用了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迅速登上了荧屏的主力位置,牢牢掌握着一批年轻观众的视线。可以说台湾剧自始至终以“眼泪+爱情+偶像”来抓住观众的心,这也是台剧唯一的杀手锏。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了90年代末期,模仿台湾偶像剧套路来制作的韩剧反倒逆袭中国市场,台湾偶像剧渐渐被更加精致的韩剧所取代,台剧的“偶像剧”这枚杀手锏锐气大减,近几年依旧在偶像剧方面死撑,可台剧一贯的腔调、剧情安排、人物类型早已不能满足观众的心,相对于题材多样性、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内地电视剧,过于戏剧化、类型化的台湾偶像剧显得越来越“小儿科”和“幼稚”。 台湾偶像剧的确是一个培育新人的摇篮,但不变的电视剧生态环境自然造成人才外流。早期的刘德凯、马景涛、张晨光等一批曾在90年代中期当红的台湾男演员如今无一例外地都扎根在了大陆,甚至一些更老牌的台湾演员如李立群、寇世勋也在大陆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后期的林心如、吴奇隆、苏有朋等都将事业重心放在内地,随后的林依晨、阮经天、霍建华、安以轩……毫不例外“北上”淘金。据统计,2014年横店的艺人中五分之一都是港台艺人。
《大男当婚》导演孙皓分析,自新世纪以来,受内地日渐崛起的电视剧势力影响,台湾剧集的卖方市场渐渐没落,大批资深电视工作者、演员远赴内地淘金,台湾本土市场严重萎缩,入不敷出。除了青春偶像剧与操着台语方言的乡土剧仍旧能够保证市场外,曾经盛极一时的台湾电视剧产业终于开始走下坡路。而大批曾经叱咤风云的明星,不是沉寂了,就是到内地寻救命草。
《囧人的幸福生活》出品方贺盈时代老总张珺涵也表示,到2014年,台湾的制作公司不再拍摄“正常”的电视剧,导致一大批在90年代中期走红的台湾演员,由于年龄的问题而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要么在偶像剧里“沦落”为男主角的爸爸,要么降价去演说闽南语的长寿剧。
尤小刚笑称,内地一线演员的身价够台湾拍两部剧了,台湾艺人没有理由不北上。 多年来,台湾电视人总竖起所谓“本土”旗帜,但“本土”戏难有海外市场,恶性循环下只得紧缩制作成本,让制作环境每况愈下。
《新兵日记》总编剧李信邦曾对记者说,台剧低迷的根源还是一个“钱”字:“经费日益缩减,没有钱,怎么实现制作的理想?”制作《新兵日记》时,李信邦和导演董良就缺乏经费,仅靠着“男人的理想”而坚持。剧中的飞机大炮还有步兵演练的大场面都耗费不菲,至今未能收回成本。他说:“很多台湾电视人选择拍电影或者进军内地,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资源来完成他们拍片的梦想,没有人想拍烂片。”
《三国》这样的制作于台剧是奢望
于正也告诉记者:“内地电视剧蓬勃发展,一集一小时的制作费,约在五十万人民币左右(约两百万台币,如果是大制作的戏,则无上限);而台湾,一集九十分钟的戏,能有百万台币已属不错。
见证了台剧辉煌与没落的演员黄文豪(曾出演《戏说乾隆》等热播剧)表示,都说台湾类型化单一,只会做偶像剧,但谁能告诉大家,做宏大的历史正剧资金哪里来?台湾没有电视台或者公司能出几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去拍一部电视剧。其次是场地,内地有许许多多的影视城可以提供场景。别的不说,单单是央视自己一家电视台就拥有四大影视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非常出名的影视城。例如浙江横店影视城,这在台湾是不敢想象的。

B. 1998之闯将1998女主叫什么

是台湾女演员杨文萱,代表作品有《沾血的铜锁》、《惹火女郎》、《婚礼中的枪声》等。

1998之闯将是90年代台湾制作的低成本电影,制作水平十分劣质,也反映了当年台湾电影的萎缩。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台湾电影界明显地逐步走向衰亡,景况令人感到悲哀。期间虽然仍有灿烂的火花出现,但都属于天边闪过的流星,很快又归于沉寂,无补于大局的荒芜。

在1989年开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国片制作辅导金,本来是每年编列3000万元新台币的预算,用来辅导10部本土影片的制作。

当年发行的本土制作新片仍达103部。然而,到了十年后的1999年,此项辅导金额已激增至1亿2000万元新台币,但年度发行的本土电影制作却不到20部,其中大部份还都是辅导金电影。

造成这种败像的原因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有,但最主要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

一、当局采行的电影政策错误,造成台湾电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萎缩,终至不堪一击。

二、台湾的电影经营业者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的私利而无视本土电影业的永续发展,终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台湾的电影创作人才青黄不接,加上部分导演只为参加影展拍片而忽视观众的观念偏差,造成了观众对台湾电影"哀莫大于心死"。

四、好莱坞电影积极推动"全球一体化"的产品行销策略,从电影制作的电脑技术到多厅式影城的影音效果,都跟其他地区的电影大幅拉开距离,造成一种小巫见大巫的不公平竞争局面。





C. 王晶: 港片没落始于周星驰《济公》大赔钱, 流失台湾市场导致崩盘

曾经的香港影坛被誉为是东方好莱坞,但94之后港片在传统票房市场就全线溃败了,到了97基本上只有香港那点票房了。一个市场不足以养活一部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很多电影从业人员失业的原因,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香港电影的没落。90年代中期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巨星远赴好莱坞发展寻求出路,后来电影业实在撑不下去了连向华强都退出影坛了。

巅峰时期的港片是能跟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如八九十年代李连杰成龙的电影在全亚洲各国地区市场就能辗压一大堆美国片,到90年代中期都还能与之对抗。王晶曾一针见血点出香港电影没落溃败的原因:“我个人很了解,基本就是台湾市场的崩溃,引致香港市场的没落,因为台湾市场的疯狂。

王晶继续说到:以至从90年开始,香港的电影已经吃得太肥腻了,大家接受了那种能够台湾给的成本已经够拍完一部戏,其他的市场都是赚的”所以每个人都在乱开一通。

台湾当时最疯狂的时候五条院线,所以香港也必须有五条院线来拍足够的片来供应台湾的五条院线,然后可是这种泡沫终于有一天会爆破的,直到王英祥用三千万卖周星驰的《济公》然后大赔钱之后,台湾的那些片商就终于醒觉到这是不行的。

周星驰《济公》当年台湾票房惨败,台北仅收到1548万新台币,全台按2倍推算也就3000多万。这个成绩片商分账到账可没多少钱,王英详用3000万新台币买该片亏惨了。95之前港片在台湾的票房成绩还不错,但那几位巨星的片子卖价很高,当影片票房一般的时候台湾片商就会亏钱,后来台湾片商集体向香港片商抵制要设定一个“天花板”。

王晶继续解读,然后大家就联合跟香港的所有片商说:“我们要设一个天花板”就是最多是多少钱,好像当时是想定在1750万,然后很多人过去了,因为他们算过,觉得台湾这些片商是纸老虎,他们的存货只能支持三个月,如果大家联手他们三个月后就没有片放了。

但是算错了,他们回来之后,那些台湾院商就联合起来,向新闻局要求开放美国片,以前的美国片在台湾每一部只能进八个拷贝,后来台湾新闻局就同意了,你就可以进来一百个拷贝都行,一下子就把整个港片的市场就冲破冲崩了。

而且当时以为呢,所有院商都觉得电影频道好赚,他们反正买了那么多片,自己都做电视台了,都在电影频道放自己的片就想赚两遍。可是呢就越来越恶性竞争,差不多那边片一下,那边就上了,甚至于你上了一个礼拜,第二周已经在它的电影频道上,慢慢就变成观众就不来看了。所以在两三年之内很多个台湾院商就倒下了,然后再加上香港的盗版,三件事加起来,整体地把香港的电影打垮了。

王晶这个解读一针见血,当时台湾是香港市场以外最大票房市场,对于很多港片来说就靠台湾市场收票房减轻票房压力。当年能做到全亚洲市场通吃的只有2人,一个是成龙,另外一个就是李连杰。周星驰周润发当年也很火,但这两位主要还是靠港台市场收票房,日韩,东南亚市场不入流。

香港片商太贪得无厌遭到台湾院商的抵制,完全开放美国片后港片份额一下子就被吃掉了。90年代中期以后只有成龙票房还维持在巅峰,其他港片票房几乎都片扑街了,失守台湾市场导致港片崩盘,这个观点很到位一针见血。当年要是有台湾市场做后盾港片也不至于那么快泡沫破灭,香港电影人低估了台湾片商,当然台湾片方商也是贪得无厌最后让美国人渔翁得利。

王晶揭秘:港片没落始于周星驰《济公》大赔钱后,遭到台湾院商的联合抵制,而香港片商不愿意让步,最后流失台湾市场导致香港电影崩盘。如今20多年过去了,港片复苏遥遥无期,错失台湾市场,日韩东南亚等市场又被淘汰出局,现在就看能不能抓住内地市场机遇了,这是港片崛起最后的机会。

D. 为什么现在中国电影界再拍不出当年港片的感觉

1、生活丰富了
当年的中国,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无法就是听歌、看小说,看电影、看电视。所以自然而然的港片就是高大上!
现在娱乐活动丰富,手机这么多功能,电影已经退回到单纯的电影而已!所以,看电影自然没有要么高大上的感觉!
2、电影成本提升了。
当年香港电影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业规律,千万票房,拍片和宣传成本不能超过300万港币。现在用300万港币,连二流演员都请不来。所以,90年代后拍片成本剧增,导致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而香港没落,又使电影从业人员北上,使香港电影人员断档。没有了优质明星的电影,自然没有好片子。
3、中国电影业不够成熟!
这一点就不说了,中国电影逐渐在成熟起来,例如战狼、红海、唐人街探案、我不是药神等!
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逐渐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港片的感觉,仅仅留在回忆中就可以额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以后有华语电影感觉就可以了!

阅读全文

与90年代台湾电影界的没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first电影节短视频 浏览:471
怦然心动电影男主角描述 浏览:858
周星驰跟邱淑贞合作的电影 浏览:76
爱国电影观后感1500字 浏览:719
台湾拍的少数民族电影大全 浏览:761
追求梦想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901
教育老师的电影观后感600字 浏览:71
19届富川电影节红毯金柳妍 浏览:157
电影挖掘演员表 浏览:630
周星驰电影国语完整版高清 浏览:862
20201年新电影 浏览:392
良医电影演员表 浏览:562
老电影100部完整和免费 浏览:365
粤语小q电影 浏览:937
皇家师姐电影全集完整 浏览:353
好看的法国小孩电影大全 浏览:717
菲利普法国电影 浏览:56
90年代台湾电影界的没落 浏览:826
中文幕奶水在线电影 浏览:859
游戏韩国电影下载网站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