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謝添的人物經歷
謝添,原名謝洪坤,曾名謝俊,(1914年6月18日-2003年12月13),中國著名演員、導演。
原籍廣東番禺,生於天津。中國影協第三至五屆理事,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早年就讀於天津英文商務專修中學。1933年在天津開始業余話劇演出,曾參加鸚鵡劇社,演出田漢、曹禺等人的劇作。1936年謝添初登銀幕。作為演員,謝添被稱為「銀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譽為影視界「四大名丑」之一;而作為導演,更是被譽為「中國的卓別林」。2003年12月13日,因心臟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89歲。
1933年謝添在天津開始業余話劇演出,曾參加鸚鵡劇社,演出田漢、曹禺等人的劇作。1935年謝添來到上海參加業余劇人協會。1936年謝添初登銀幕,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攝了《夜會》、《清明時節》、《生死同心》等影片。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隨上海業余旅行劇團赴四川。1939年在成都任西北電影製片廠演員,參加拍攝了影片《風雪太行山》,並演出話劇《蘆溝橋》、《太平天國》、《欽差大臣》、《重慶二十四小時》、《小人物狂想曲》、《金玉滿堂》等。抗戰勝利後在中電三廠拍攝的影片《追》中飾演角色。建國後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先後在《民主青年進行曲》、《新兒女英雄傳》、《六號門》、《無窮的潛力》等影片中飾演了老教授、地主惡霸、封建地頭和老工人等性格迥異的形象。
1958年在影片《林家鋪子》中,謝添成功地塑造了林老闆這個既是被壓迫、被剝削者,又是壓迫、剝削者的舊社會小商人的藝術形象,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這個人物的雙重性格,盡管他善於辭令,精於算計,對做生意很內行,但在社會動亂,經濟崩潰的現實面前,在反動統治者的欺壓和壓迫面前,他只能走向崩潰。謝添准確地把握了這一特定人物的復雜心態,以精湛的演技從不同側面刻畫了江南小鎮林老闆的獨特性格,使其在十七年影片工農兵英雄形象林立的情況下獨具風彩,之後入北京電影學院專修班學習。導演影片十餘部,其中《小鈴鐺》於1980年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他所主演的《甜蜜的事業》於1980年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七品芝麻官》於1981年獲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茶館》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由他導演的電視連續劇《那五》,於1989年獲全國電影製片廠優秀電視劇一等獎。謝添的作品風格多樣,感情真摯,富於幽默感,他還參加了《洪湖赤衛隊》、《老人與狗》等影片的演出。
1939年,在西北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風雪太行山》中擔任角色。1946年以後,在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廠主演了《聖城記》、《追》等影片。建國後,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先後在《民主青年進行曲》(1950)、《新兒女英雄傳》(1951)、《六號門》(1951)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57年導演了影片《探親記》。1959年主演了影片《林家鋪子》。之後,導演了《水上春秋》(1959)、《洪湖赤衛隊》(1961)、《花兒朵朵》(1962)、《小鈴鐺》(1964)、《甜蜜的事業》(1979)、《七品芝麻官》(1979)、《丹心譜》(1980)、《茶館》(1982)等影片。《甜蜜的事業》獲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謝添獲1980年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謝添,著名電影表演、導演藝術家,原名謝洪坤,曾名謝俊。祖籍廣東番禺,1914年舊歷五月二十五日出生於天津。父親是鐵路員工,愛好雕刻、音樂,能品簫作畫;母親是個電影迷。父母的興趣和愛好。使謝添從小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十七歲時,謝添就走入社會,自謀生計,他畫過廣告,也給報社寫稿。當時,沈浮在《國強報》上辦了個「鮮貨攤」專欄,謝添經常為此欄撰稿。 由他編劇的電影《小鈴鐺》於1980年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有他導演的電影《甜蜜的事業》於1980年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七品芝麻官》於1981年獲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和《茶館》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此外由謝添導演的電視連續劇《那五》,於1989年獲全國電影製片廠優秀電視劇一等獎。
謝添從影已近半個世紀了,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他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了貢獻,塑造了林老闆等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導演了一些優秀影片,在電影表、導演方面都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特別是在建國以後,他的藝術才華得到發揮,成長為有成就、有影響的電影藝術家。這些成績的取得,首先在於謝添對中國人民的電影事業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的熱情。
建國三十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激情,共參加了十二部影片的表演創作和十九部影片的導演創作。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勞動。 據謝添之子謝鋼回憶,謝老生前扮演的最後一個角色是1998年電影《紅娘》中的老和尚,最後一個主要角色是1992年電影《老人與狗》中的老人,而最後一部導演的影片是1988年的蒲劇電影《煙花淚》。 2003年12月13日,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謝添在北京去世,享年90歲。謝添主演與執導了眾多深受廣大觀眾喜歡的影片。12日,謝老心臟不適,住院急診,次日在醫院因心臟衰竭去世。
這是謝老生前留下的遺書的最後部分,體現了這位老藝術家偉大的人格。 「我的願望:一、服裝問題:布幹部服一套(藍色)布鞋樸素為好。二、骨灰問題:撒到靠近天津的渤海中。三、骨灰安放問題:服從組織安排,再聽聽孩子們母親的意見。四、是否通知親屬,通知天津,是否來京由他們自定。」
謝添的稱號:「銀幕上的千面人」、「中國的卓別林」
❷ 米鐵增個人作品
米鐵增的個人作品涵蓋了話劇、電視劇和電影等多種表演形式,具體作品如下:
話劇作品: 《智取威虎山》:1962年首次亮相,扮演小土匪角色。 《兩個隊長》:扮演快活。 《凌雪梅》:扮演小劉。 《仇恨的火焰》:扮演青年工人。 2000年代參與的作品包括《天下第一樓》、《茶館》、《北街南院》等。
電影作品: 《丹心譜》:1979年參演,扮演陳新生。 《潛網》:1980年出演,飾演郭汾。 《茶館》:1981年參演,扮演馬五爺,並參與了學生角色的演繹。 《路》:擔任副導演。 《迷人的樂隊》:1985年飾演曲立新。
電視劇作品: 《吉慶有餘》:1982年出演,扮演崔強,成為其標志性作品之一。 其他電視劇:包括《帽子》、《飄逝的夢》、《金色的晚秋》等多部作品。
米鐵增的職業生涯展現了他在話劇、電視劇和電影中的多樣性和深度,是中國表演藝術發展的重要貢獻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