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篇電影觀後感
劇情介紹
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納(威爾·史密斯),事業不順,生活潦倒,每天奔波於各大醫院,賣骨密度掃描儀,偶然間認識到做證券經紀人並不是需要大學生文憑,只要懂數字和人際關系就可以做到後,就主動去找維特證券的經理Jay twistle,並憑借自己的執著,得到了一個實習的機會。我非常欣賞他面試時回答考官的一句話。考官問道:假使有個人不穿著正裝就跑來面試,然後我卻錄用了他,你會怎麼評價?克里斯回答的是:那他的褲子一定很不錯!多麼精彩的回答,多麼有創造性,讓任何人聽著都是那麼的別具一格。難怪Jay twistle也對他說,你真是一個怪人。
但是實習生有20人,他們必須無薪工作六個月,最後只能有一個人錄用,這對克里斯·加德納來說實在是難上加難。這時,妻子因為不忍窮苦的生活,獨自去了紐約,克里斯·加德納和兒子亦因為極度的貧窮而失去了自己的住所,過著東奔西跑的生活,他一邊賣骨密度掃描儀,一邊作實習生,後來還必須去教堂排隊,爭取得到教堂救濟的住房。但是克里斯·加德納一直很樂觀,並且教育兒子,不要灰心,尤其在籃球場的那段話記憶尤新:別讓人家跟你說,你成不了大器,即使我也不行。因為極度的貧窮,克里斯·加德納甚至去賣血。功夫不負有心人,克里斯·加德納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脫穎而出,獲得了股票經紀人的工作,後來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觀後感
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故事的結局,肯定是happy ending,一眼就能看穿的劇情也許就沒那麼精彩。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處於事業的彷徨期,進退都不知道方向。安逸讓最初的夢想變的更加遙遠起來。而電影里的主人公不然,生活本身就處於搖擺奔波中,每天拎著四十磅的機器穿梭,偶爾自嘲。正因為他的生活漸入絕境才能激起他對最初夢想的堅持。才能讓他一點點成功。我們從小都被這樣的故事教育著。看一個走投無路的人如何一點點絕處逢生。
當看完這部片子,我確是會跟受感動,很受啟發。拋開情節俗套一類的評價不講,威爾史密斯讓我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男主角和兒子感人肺腑的父子深情、他自身的不懈努力,對幸福的執著,處處都透著感動。當看到男主角因為沒有房子住,躲在地鐵的廁所裡面睡覺,門外有人不停的想開門,擔心兒子受到驚嚇的時候,男主角的那一滴淚是那麼讓人心酸。男人的眼淚從來都是為別人流的,卻又是別人看不到的。家就是這樣,無論你生活的多麼艱難,你的責任就是養家糊口,愛護自己的親人,不讓他們受到傷害。只要他們幸福,自己受再大的苦也無怨無悔,就算是流淚也要背著他們,因為你是他們的希望,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他們的避風港,自己無論再怎麼累怎麼苦也要撐下去,要讓他們看到你積極樂觀的一面,而心酸的一面只有自己去品味。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在地鐵里,父子都很沮喪,第一次無家可歸,爸爸把賣不出去的機器說成時間機器,對兒子說我們回到了恐龍時代,我們被恐龍襲擊,啊,我們找到一個洞口。小時候我就老幻想這樣的場面,希望能在某處找到安全的庇護。父親是兒子的庇護,但父親呢,只能在廁所里反鎖大門,抱著孩子哭泣。最終父親靠著對夢的執著一點點實現,這些都是情理之中也沒有什麼波瀾,不過確實讓人最善意的希冀得到了滿足。希望付出終有回報。
每個人都有絕望的時候,但幾米說「即使身處絕望,也要看到美麗的星光」,我想這就是所有人都應該信奉的,如克里斯,加勒一般。就算生活已經快要把我們壓倒,我們還得站起來,沒有多餘的選擇,這急是生命。所以,我們要變得堅韌,勇敢堅強的向自己的夢想奮斗,只要我們堅韌度過每一個難關,終於有一天,也會聽到「咚咚」的幸福敲門聲。
雖然這個電影在我看來有寫瑕疵,但也沒有阻止它給我力量。
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❷ 電影「搏擊俱樂部」觀後感
毀滅等於新生 如果你想要自由 就需要放下一切
❸ 夜店電影的觀後感800字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❹ 求幾篇電影的影評。(觀後感)
經典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觀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後,驚嘆於斯皮爾博格深厚導演功力的同時,一些東西似乎壓在心頭,用一個誇張些的句子來說就是——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出生的人,大概都是在紅色電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記得小時候,一些電影,如《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等片子是百看不厭的。更後來些,有了《大決戰》系列,更是讓人大呼過癮。同時,一種非常不好的觀念也油然而生,記得高中時,同宿舍的一位兄弟曾說,「真希望現在有場戰爭,那樣咱可以大展拳腳」當時大家也隨聲附和。在我們戰爭題材的電影中,有領導人的英名決策,有戰士們的奮勇殺敵,有敵人的狼狽不堪,貪生怕死,即便是在咱們最困難的抗日戰爭時期,依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游刃有餘的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及其走狗。真的如此嘛?我想我們的電影中至少缺乏了一個戰爭中必有的元素——殘酷。
從我們的老祖宗們開始,歷史、文化往往都是政治人物、英雄人物充當絕對的主角。在經典的古典戰爭名著《三國演義》中,如果從另一種層面考慮,這完全是部血腥的小說。在主人公們談笑間牆壚灰飛湮滅的同時,是千萬生靈的塗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六齣祁山……哪一場不是數萬甚至十萬的死亡。記得有一段,諸葛亮把司馬懿困在子午谷,放火燒,我相信諸葛的腸胃應該是很好,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人間的修羅場。在我們的古典文學中,從來沒有一部是以一個士兵的角度來描寫一場戰爭的。5000年的文化,大概也只留下了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來以慰人心吧。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經有過兩次,戰士臨死時痛苦的喊著「媽媽!」,這大概是整部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鏡頭,在一個正常人臨死時,想到的一定會是自己最親的人。當然英雄在臨死時總會喊出些偉大的口號的,如《勇敢的心》中,華勒斯被行刑前那聲雄壯的「FREEDOM」。在我們的電影中,每一個戰士都是英雄,因為他們臨死時都會喊著「為了新中國,為了共產主義……」。
中國的文化傳統,與西方有著本質的差別,西方人從很早時就提出了「人」的概念,在他們心中人的生命、權利、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出現最多的大概是服從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忠、孝、仁、義,所有這些都是對別人的,自我這個概念,在傳統文化中,是被摒棄的。 有了這種文化傳統,我想就不難解釋,電影中為了什麼,什麼獻出生命言語了。
西方戰爭電影中也有英雄的存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上尉,《兄弟連》中的文特斯上尉等等,但英雄只是電影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拯》還是《兄》,其實是一種群像的塑造,他們是從不同的士兵的角度來反映這場戰爭,這些人人中有心腸軟弱,膽小萎縮的新兵,有經驗豐富,視殺人如家常便飯的老兵。無疑,這種手法使得兩部影視,對於戰爭的描寫有了種立體式的洞察。在我們的《大決戰》中,我們只看到了領導者的決勝千里,深謀遠慮,與士兵同甘共苦,而戰士們也都是一樣的英勇無畏,最多也只能算是兩個層面吧。
總言之,我們的戰爭電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起著政治宣傳的作用,而美國戰爭片,則在揭示真實戰爭方面把我們遠遠甩在了後面。隨著國內的電影商業化逐漸普及,也許只有在票房的面前,才能真正反映中兩種電影被觀眾接受的程度了。
望採納
❺ 中國式離婚觀後感jt
今天,看完了《中國式離婚》電視連續劇,對劇中角色有一些看法:
宋建平:他本是一個挺知足的人,但在妻子對物質慾望不斷地渴求,甚至用性生活作為懲罰手段後,他不得不辭職,去了娟子所在的外企--但實際上,我覺得,兩個人婚姻悲劇的出發點就在這里,宋是一個業務能力很強的男人,在工作中,他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贏得了同事們的尊重和信任;在生活中,他愛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孝敬岳父岳母,但為了滿足妻子對財富的慾望,不得不辭職,背叛了他的信仰,而同時卻又得不到真正心靈上的慰藉...不管肖莉是否參加東北的婚禮,他都需要找個傾訴的對象,去宣洩自己的內心。
宋同時也是一個懦弱的人,其實很多誤會他都可以第一時間像自己的妻子做出解釋,但為了避免傷及自己的面子,他窩里窩囊的選擇了沉默,結果有些事越描越黑,直至超出了自願做家庭主婦的小楓的心靈承受力,但同時他也是一個自控力很強的人,面對對他報以好感的女人,他堅守住了自己作為丈夫的底線,他的心沒有像小楓一樣出軌,不管妻子怎麼鬧,他最後都深愛的是小楓。
最後結局時,他告訴娟子責任有時是要大於愛情,我感覺很好笑,作為一個丈夫,他好像做的並不是像他所說的那樣責任大於愛情--除了工作,他沒有為妻子的夢想做任何的事,盡管有些時候他主動提出幫妻子承擔一些家務,但只限於口頭,被妻子拒絕後就又去看自己的專業書;面對網上妻子對生活的不滿和自己的懷疑,他並沒有去承擔作為丈夫的責任,而是選擇了逃避...
網上有評論說,宋是他們婚姻結束的罪魁禍首,我不敢苟同,我覺得他們離婚的根本原因是這個片面追求物質生活,而忽略精神溝通的時代:為了滿足妻子的物質慾望,他拋棄了自己的精神信仰;為了能讓丈夫安心工作獲得最大的物質財富,而不是丈夫想要的家庭生活,妻子承擔起原不該是她一個人獨自承擔的家庭瑣事,喪失了自己的信仰和工作,磨蝕掉了自信,也成為了一個孤獨的人,以至於面對網戀,心靈出軌...
林小楓:其實她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本沒有錯,她自以為是的犧牲是為了更好的物質利益,但她忽略了自己丈夫心理的失落,也忽略了家庭作為心靈港灣的價值,當她所有的信仰都丟失後,她自己也失落了,變成了一個怨婦...
相對於心機頗深的肖莉和善良直率的娟子,小楓其實在現實社會中更為平凡,更能引起每一個家庭主婦的同情,她們願意為家庭做出自以為是的犧牲,說自己為了孩子為了丈夫任勞任怨,但實際上,她們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家庭是夫妻的家庭,夫妻雙方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盡量滿足對方的價值理想,去分擔家庭的責任。將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別人身上,自甘墮落卻又愛慕虛榮,內心不累才怪。
無論如何,小楓最後在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世後,經過痛徹心扉的思考,還是解脫了。
肖莉:一個被自己丈夫傷害卻又處心積慮去利用宋建平的頗有心計的女人,她獲得了自己夢想的高級職稱,受到林小楓的諷刺和辱罵在感情方面確實有些冤枉,但在道德層面,她應該受到譴責和懲罰
東北:見一個愛一個的花花公子,為了得到心愛的娟子,放棄了自己不願結婚的誓言;其實,他追求的是甜蜜生活的愛情,不是負責任的婚姻,所以他和任何女人結婚都不會長久,都會感到累...
娟子:一個平凡的漂亮女孩,她希望美好甜蜜的愛情能給自己帶來幸福的婚姻,卻看錯了人愛上了一個不願意去為婚姻負責人的丈夫,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打擊,她打掉了孩子,離了婚...最後,她愛上了和丈夫完全不同的有自控力的宋建平,但宋心裡明白,她愛的是宋的自控力,不是他...祝福娟子。
林小楓父親:一個幸運的背叛者,他清楚的知道小楓的毛病,卻因為懺悔的心被老伴屢次拒絕其說出小楓的身世,在老伴去世後,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告訴了小楓真相,使她能夠深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林小楓母親:一個聰明的女人,用寬廣的胸懷包容了自己丈夫的出軌,但我懷疑她對小楓的溺愛和看出了小楓的毛病,卻數次勸阻丈夫說出小楓身世真相是不是一種報復...
❻ 幾篇電影觀後感
[幾篇電影觀後感]《七龍珠》前幾天終於去了趟電影院,去看了一個很無聊的片子,七龍珠,幾篇電影觀後感。由於做的太過靠前,所以無法承受那樣絢爛的特技,閃的只看見一片耀眼光亮,睜不開眼。後來看影評說七龍珠的特效做的偷工減料,不夠華麗,比克握握拳頭就把悟飯的屋子弄塌了,一點光影效果沒有,於是我倒是暗暗慶幸起來。除了七龍珠以外就完全不是什麼七龍珠了,整部片子除了琪琪以外也就沒什麼看頭了,倒不是說琪琪演的很像琪琪,而是美麗且性感,完全不像琪琪。周潤發又不背殼又不剃光頭,還是大明星厲害,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比克就沒那個命了,還是的穿成比克的樣子,可惜還是不夠綠,另外那條龍看上去也是胖的可以。這么多毛病,可是在電影院看也就這樣了,當時的氣氛也決定了那不是一場好電影。感覺那天晚上完全失敗,看了那麼一場電影。《馬達加斯加2》哈哈哈哈哈,好笑的獅子lion,斑馬zebra,長頸鹿giraffe,河馬hippo,當然最好笑的還是企鵝們penguins和老太太。開頭的I like to move it,非常動感。剛開始一直在笑,笑到後面有點沒力氣去笑了。基本上這個電影也沒有什麼主導的中心思想。保護動物?珍惜水資源?反對迷信?還是反分裂?話說與人民搶水的獅子政權必然是要被推翻的。長頸鹿愛上河馬有點扯,不過毛驢和噴火龍都有孩子了,這個還是可以理解的。猴子工會最終勝利,什麼時候我國勞動者能像這些猴子一樣呢,最起碼的先有個工會,觀後感《幾篇電影觀後感》。聽說馬達加斯加最近內戰,軍方不服總統,還是社會主義下的黨掌握一切的制度優越。但願動物們平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電影院的開場看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預告片,很是不錯,於是昨天下了看一下,真是很不錯的一部電影。關於親情,關於愛情,關於命運。弟弟和哥哥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他們的不同,哥哥勇敢而又卻少道德的束縛,可以毫不猶豫的殺人,弟弟執著而善良。弟弟最愛的是拉媞卡,而哥哥最愛的是弟弟,如果他不變成那麼壞,或許也就保護不了弟弟。小孩子的演技似乎總是要比成人的好,我總是更喜歡看小孩子的片段。從小過著那麼悲慘的童年,目睹母親被殺死,四處討生活,相比之下我是那麼的幸福啊!最後那一段弟弟穿過火車時,我一直以為一定會有輛火車突然撞到他,心裡還真陰暗,⊙﹏⊙b汗。弟弟抱著拉媞卡時說:這一切都是命運,都是命運安排的。如果是命運的話,也是弟弟一直努力的掌握著命運,而沒有讓命運掌握他。換做是我的話,我會那麼堅持么?如果我是他,我是否能有他那樣的生存力呢?〔幾篇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❼ 《喚愛》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寫法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❽ 一部電影的觀後感
今年寒假學校給我們留了觀看愛國影片作業寫觀後感,最觸動我的是周五上午看的《劉胡蘭》。
這部電影給我們講述的是一位偉大的地下工作者、年輕的革命女英雄——劉胡蘭。在她犧牲之前,劉胡蘭的事跡就在全國傳開。人們都知道、劉胡蘭反對日本的特務、漢奸和日本軍,慢慢地,劉胡蘭組織成了一支兒童軍,來反抗日本軍。緊接著,給特務做了保姆,得知了對方的情報,並秘密地把情報告訴了八路軍,把敵人打了個落花流水,然後,又設計把壞蛋的一個重要職務人員給引了出來,打死了,最後日本軍被我們國的軍隊給打
跑了,蔣介石又率領國民黨打起內戰,劉胡蘭被國民黨抓住了,英勇犧牲。
看完電影,我的腦海里浮現出許許多多感人的畫面.劉胡蘭姐姐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不向困難低頭!」 那時,劉胡蘭姐姐明知前面的路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可她還是毫不猶豫。相比之下,我從小就嬌生慣養,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之下,一旦遇到了麻煩,就束手無策,不能勇敢地去面對,很容易就放棄,將來如何面對社會啊!我想,以後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說一聲「不會」就過去了,也不是一聲不吭就隨之而去,而是要動一動腦子把它解決,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劉胡蘭姐姐還說過「怕死就不是共產黨員」,如果沒有許許多多像劉胡蘭這樣的烈士,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十一歲對於我們來說正是無憂無慮盡情享受生活的年齡,正是一個兒童最美好的階段!但劉胡蘭為了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她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與她相比,我真的感到無比羞愧.
今天,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時,我的眼前又出現了劉胡蘭姐姐那雙純潔堅毅的眼睛。雖然她沒有看到現在的美好生活,但是她的精神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幸福地學習時,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的學習呢?今後,我一定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做出貢獻。
❾ 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