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愛的電影觀後感不少於五百字
小主人公崔弗,在他11歲的世界裡,用他那個年齡的眼睛去看,用一個純真的視角,去發現愛,用他的單純的心,去感受愛.他內心真正地想讓世界充滿愛,每個人都沐浴在愛的風里,雨里.當小崔弗把「讓愛傳出去」的想法對同學老師解釋時,即使所有人都認為他的這一想法是天方夜譚,可他依然執著.我看到11歲的崔弗在把他自己的這一理念――讓愛傳出去時,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困難,在最初的過程里,他想要幫助的幾個人,都沒有成功.這不禁讓我感嘆,讓愛傳出去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在如今的社會里,不誠實、欺騙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 一直以來,愛,都是我們生活中永恆不變的話題.可是,在漸漸進步的時代里,那種最原始、最單純的愛,就開始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不經思考的愛,沒有太多價值的愛,甚至於在某些時候或是在某些場合,愛成了一種手段,一種工具. 放眼望去,在我們的生活環境里,有太多太多因為伸出了援手,卻遭到的意想不到的欺騙,以致於人們害怕受到這樣的傷害而拒絕提供幫助,不再願意相信陌生人之間還會有愛.所以,現在,類似於「街上有一位婆婆摔倒在地,一群群的人圍著,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一把」報道屢見不鮮,因為沒人在實踐「讓愛傳出去」的這一理念,所以這樣的悲劇也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更有甚者,對於別人給與的幫助,一直耿耿於懷,認定了這個世界的黑暗,就不會放下心裡的那層戒備. 書中崔弗「讓愛傳出去」的路是坎坷的,可也因為這樣,小崔弗「讓愛傳出去」的想法更顯珍貴,他的行為才更有意義.就算世界?怎麼變化,愛是一直都在的.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努力經歷破繭成蝶的苦痛,才會懂得飛舞於花間的快活.人生難免有得有失,只有去做了,才會得到,不是嗎?當我讀到11歲的崔弗,在沒能把愛傳出去時,難過而掉下的眼淚,也不禁紅了眼眶,濕了臉龐.這樣純真的心,沒有一刻不讓人感到動容,沒有一刻不抓著人的心. 一個上七年級,才11歲的孩子,在這條艱難的路上走著,「讓愛傳出去」不僅僅是他交給老師的作業,更是他認為值得奮斗的事.小崔弗站在講台上,講解「讓愛傳出去」的這一幕,一直在我腦中縈繞,從那一刻起,他開始上跋涉了. 看到書的後面,11歲的崔弗在幫助一個小朋友的過程中而倒下的時候,心裡有些隱隱作痛.但是,我想,這個小生命的逝去,在讓親人朋友哀痛的同時,也讓很多陌生人為他掉淚,為他感動.因為他喚醒了很多人塵封了的心,溫暖了很多人冰冷過的生活,還帶動了很多人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對於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愛」的重新認識.小崔弗一路的艱難,化成了一路的掌聲和銘記,而「讓愛傳出去」也不再是一個構想. 一樣是家裡的寶,但是而今的小孩,大多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少了與困難斗爭的勇氣和堅韌.當處於逆境的時候,那一直向上高昂的頭顱,總是顯得特別的無力.崔弗做出了一個榜樣,孩子們可以看看書中的小崔弗,在遇到困難的時,是怎樣努力在堅持自己夢想的,而他的夢想是怎樣成為現實的.而這一路的風雨,是絢爛的彩虹掛在天空的前奏.所以,要親身經歷過,靠自己的力量跋涉過,才會看到汗水也可以晶瑩閃亮,才能珍惜每一次的成長. 讀完《讓愛傳出去》後,會對愛有一種全新的認識.愛,並不是兩個人,或是三個熟人之間的,它一樣存在於街上的路人甲乙丙中.我在書里看到,崔弗用實際行動將愛一直延續下去,希望讓世界充滿愛.艱苦的,可是結果卻是讓人欣慰的. 如此感人至深的一部作品,讓讀者用眼淚洗凈心裡的塵囂,沉澱那些逝去的純真.而書中的主人公崔弗,為到達一個被人們看成遙遙無期的目的地,一直堅強地靠近,更為《讓愛傳出去》多了一層意義.告訴我們生活中許多美好的風景、動人的故事,都要我們努力嘗試,不懈跋涉,就會看見,就會經歷. 我可以想像得到這部書的作者,凱瑟琳;海德當初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淚水一定也在眼眶打轉,而心裡是無比的澄澈、透亮,她感受到了人間的天堂,這有愛的天堂,所以,才會引起千千萬?讀者的共鳴,才會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記. 世界太繽紛,太多彩,當層出不窮的誘惑鋪天蓋地而來時,很多人開始迷失自己,開始遺忘一些最初的美好,開始往反方向走,慢慢地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范圍里.厭倦以後,對溫馨,對有愛,就會有所懷戀,而傳奇的凱瑟琳;海德寫就的《讓愛傳出去》恰恰是一部可以給人以溫馨,給人以愛的好書.最質朴的字句,最簡單的故事,卻處處流露著對生活中的愛的感悟.不需要任何的修飾,純粹是心與心的對話,感受這亘古不變的珍貴.
2. 求小學生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300字左右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紅孩子》觀後感
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雖然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但是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紅孩子》彷彿把我們帶入了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蘇保、細妹等兒童團員手持紅纓槍穿梭在密林中,與敵人做艱苦的斗爭,正是有了他們不怕犧牲默默奉獻,才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紅孩子》讓我們重溫了那段歷史,被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所感染。兒童團員蘇保、細妹等形象深深的印入了我們的腦海,小小少年革命意志堅強,不怕犧牲,不怕危險,機智勇敢,胸懷革命大業,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小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回顧歷史,是為了銘記歷史;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惜現在。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學習的良好環境,倍加珍惜安定的社會環境,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投身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聰明才智。
自古英雄出少年。祖國建設日新月異,祖國建設一日千里,幸福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去開創,我們要爭做祖國建設的英雄,無愧於先輩們的殷殷期望,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春天的花朵為我們開放。
空中的白雲向我們召喚。
樹上的小鳥為我們歌唱。
美好的生活伴我們成長。
幸福美好的學習生活,我們要珍惜;小小英雄的優秀品質,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珍惜現在,珍惜未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肩負起祖國建設的重擔。
3. 小學生怎麼寫電影觀後感
小學生電影觀後感1
星期三我們看了《暖春》這個電影。裡面的主人公小花是個善良、孝順、懂事、知足的小女孩。同時也是了孤兒,是爺爺救了她並收養她教育她。小花還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爺爺對她好,她就爺爺更好。小花也是個懂得寬容諒解他人的人,嬸娘對她很兇,曾多次趕她走。她卻一心一意為嬸娘著想。感動了許多人。小花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付出,而總把自己想在最後一位。
比起小花我們就幸福多了。小花的鞋是爺爺用他所有是積蓄買來的,她捨不得穿。而我們一年四季不知道有多少雙鞋。小花七歲才穿一次新衣服,我們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小花又要上學又要幫家裡幹活。我們不幹活,有充裕的時間去學習和玩耍。而且小花家境貧窮,我們現在的生活家家戶戶都很富裕。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大聲喊出:」我是幸福的。「人應該學會滿足,這樣幸福才能庇護你。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振奮精神勇敢地區面對前進路上的挫折、困難。因為只有在風雨過後,你才能更深刻地體味幸福和滿足。
人不應該帶著憎恨活著,這樣只能讓我們帶著沉重的精神痛苦萬分。因此我們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化解那些傷害你的人。在愛的道路上前行;在享受無盡的快樂的同時,真正理解情義的可能。我們要向小花學習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孝順的心、懂事的心、滿足的心和寬容美德。關心、孝順那些對你好的人,對現在的一切滿足、不挑剔,寬容、諒解那些傷害你的人。
4. 親愛的小孩電影觀後感250字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親愛的,我們回家 《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後,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電影里,田文軍說「憑什麼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拚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著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於終於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如何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著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拚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個中產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後,她終於發現,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脫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現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於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時的狀態。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麼,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里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韓德忠,沒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電影里,其實是一個沒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為能夠借幫助大家來獲得救贖,但到頭來發現,尋找太累,最終還背叛了眾人。電影里,他在「回家」這條路上似乎越走越遠,最後發現錢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過去,更抵不上一張死亡證明。 佟大為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社會會磨掉人當初的銳氣,使人同化成「社會之人」,要生存,就必須得那樣。而在幫助李紅琴的過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讓人遺憾的事,佟大為的很多場戲,都能看出《中國合夥人》里王陽的影子。 李紅琴,不得不說。趙薇這次終於遇上最對的,也是最好的角色。這個人物的命運,早已註定趙薇可以在這部戲里大放光彩。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兒不能要回來,嚴重地說,那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田文軍也有點類似,只是在社會的認同上,她站在了田文軍的對立面。兒子和女兒都不屬於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後一根稻草,生活之於她,太殘酷了,以至於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還有家可歸嗎?電影的最後,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無奈,再加上語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趙薇完全就是李紅琴,她的角色太無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裡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
5. 小小家長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小小家長》韻味悠長,它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各位,這個問題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生活類的話題,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題,很接地氣。其次,這個話題比較輕松,所以是個難得的好題目。最後,作為文字工作者,小編認為,我們在闡述這些生活類話題時,應該盡量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而且,應該注意我們的價值導向。因為,普及生活小常識,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們文字工作者的應盡之責。
還有一個家庭,孩子也在家當上了「小小家長」,並從此管理家裡的錢,因為他權利在握,買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結果不幾天生活費報了警鍾。但後來爸爸又偷吃了肉,被他發現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寫了檢討。從這個家庭里里我知道了小朋友要有目的的支配錢財,不能大手大腳,還有不管是大人小孩做了錯事要及時改正,一家人還是其樂融融的。看完這部電影,我懂得了我們從小要樹立遠大理想,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小小男子漢,這天我也當上了我們家的「小小家長」了。
6. 小小的我觀後感——郭懿萱
[小小的我觀後感——郭懿萱]葫蘆島市師范附小2009屆二年六班 孩子們,希望我們的班級成為你們成長的樂園,願你們快樂地成長! 在這部電影里,栗新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孩,她非常堅強,小小的我觀後感——郭懿萱。 有一部分最感人,栗心非常想上學,但是他是一個殘疾孩子,她失去了雙手,但她依然想上學,和小夥伴在一起的故事。 有一天天地爸爸媽媽去上班,他自己在家,想著也想上學,就一步一步的向前下樓。到了學校後,來到老師的辦公室,很勇敢的說:「老師我要上學,當時老是沒有答應讓體育老師背著她回家,觀後感《小小的我觀後感——郭懿萱》。 後來一位老師收留了她讓她在他們班,從這些看出了,栗心是一個非常勇敢,堅強,自信,是一個身殘自不殘的孩子。 我們要學習他愛勞動,樂於助人的精神。
〔小小的我觀後感——郭懿萱〕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7. 小小心願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
--《小小心願》觀後感
月光皎潔,群星閃爍。耳邊傳來周傑倫的《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過著輕輕的仰望…我也仰望深藍色的夜空,回味在學校看的電影《小小心願》--主人公李小媛面對母親雙腿癱瘓,絞盡腦汁,努力讓母親看到世上美好的風景。我被深深打動了。
電影首先為我們展開了一幕感人的彩卷:天下起傾盆大雨,隆隆的雷聲大得嚇人。李小媛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放學,她就沖出教室,不顧一切地狂奔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摔了一跤,頭上起了一個"大紅包",但是她還是抬起濕透了的腳奔往家的方向,因為那裡有媽媽需要照顧…看到這兒,我不禁潸然淚下。
李小媛是值得我們去憐愛的。她為了實現自己的小小心願--給母親買輪椅,可是家中一貧如洗,只好撿易拉罐賺點小錢。正當她興高采烈地拿著辛苦積攢的幾百塊錢買輪椅時,錢卻不翼而飛了。辛辛苦苦攢的錢,就這么煙消雲散了,心有多酸,有多痛!
還有一次,短發女生說鋼筆不見了,說著大哭起來。鐵面無私的班長要大家打開書包,一個個檢查下去。輪到李小媛時,"當當當…",幾個易拉罐從書包里滾了出來,同學們個個看得目瞪口呆!教室里安靜得嚇人,李小媛邊擦眼淚邊把易拉罐一個一個撿進書包…我看到這里,鼻子一酸,淚水不聽話地流了下來。
李小媛雖有不幸的命運,但她內心是幸福的。一次她母親過生日,買的生日蛋糕居然被那群淘氣的學生踩扁了。但是他們最後竟然集體為她媽媽過生日。這樣的生日,是幸福的感動。後來,人們還齊心協力為她媽媽買了輪椅。
這是完美的結局,這是上帝賞給懂事孩子的禮物,只有愛媽媽的人才能享用。李小媛的孝心是偉大的,是高尚的,你是我的驕傲,我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耳邊又回想起周傑倫的《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讓風吹乾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8. 最愛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300—600字
最愛電影觀後感
昨天晚上天氣太熱就吃過飯回到辦公室把《最愛》給看了。電影是顧長衛導演拍的,記得第一次看顧導的電影是《立春》,同樣是寓意很深刻的一部片子,一個小人物的大夢想。而最愛有是顧導時隔幾年拍出的有一部好電影,他的作品不想張藝謀和馮小剛那樣氣勢磅礴,只用一個小小的場景就可以刻畫出他所需要的那種寓意。個人認為在這上面,馮小剛導演是無可比擬的。一部好的電影是讓人看了會永遠記住,一部爛的純粹是商業化的片子,只是走馬觀花那樣。因為它本身就交給不了你多少觸動和感覺。
最愛,我覺得作為一個公益片也可以,它是以艾滋病為中心詞來多角度的展示世間的冷暖。趙得意的大哥算是那時候的萬元戶,為了掙錢搗鼓窮百姓們賣血,而熱病也是從這時候悄然而至的。村裡一下子感染了好多人,作為報應或者本是報復,大哥的孩子被村民給毒死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另方面看到當時中國的一些發展弊端,相類似賣血的這種本應是正規醫院的事情,怎麼會輪到小販來販血了。自從的了熱病之後,家裡人或是親戚朋友見了他們想見了討債者一樣躲避著。趙得意的老婆拋棄了他,商琴琴的老公和家人拋棄了她,老婆和老公是我們成家之後最親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利益或是生命的危險,他們都避而遠之,唯恐被感染。其實這樣的婚姻和愛情又有什麼意義呢?趙德義住進村裡的學校後,妻子就從未來看過他,他也是一個傳統的人,這個時候也需要愛人的鼓勵和照顧,但是卻沒有得到。商琴琴知道自己的了病之後,卻被丈夫給送到學校。如果不是他們覺得世界拋棄了他們,在那個比較傳統的時代,他們也不會走到一起。最初看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種青春的熱度,但是隨著對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深入了解之後,我慢慢的開始同情他們。兩個知道最後生命的長度的人,兩個同時被世界拋棄的人,相互攙扶相互給予力量,多活一天是一天,我會感謝我是健康的。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有了紅本本就能長相廝守,就能溫天暖地的在一起一輩子!」這是商琴琴的在拿到結婚證的時候說的。對於將死的人,得到大家的認同或是自認為的認同,我們的愛得到尊重,不在是男盜女娼,是愛,,,,這是在生命最後的掙扎和努力,哪怕是付出趙德義的這輩子所有的家產他也願意為琴琴。有時候,愛,不是要天才地久,曾經擁有過就足夠,哪怕明早我們就將要離去。
最愛,要表達的東西很多很多,好多東西我還是只意會到一點點,但是我記住了這個故事,趙得意和商琴琴。還有那個娘娘廟村裡的人,許多的東西需要我慢慢的用時間來體會。
9. 小小的我觀後感
周末的上午,偶然觀賞了電影頻道的一部電影《小小的我》,心靈再一次受到洗禮。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如同當年觀看《媽媽再愛我一次》一樣,撕心裂肺的痛。 故事講述了一個傷殘兒童短暫的一生。一場車禍奪走了小栗欣稚嫩的雙手和行走能力,從此,她只能趴在陽台上靜靜地聆聽校園里傳出的廣播體操,這樣的日子,你能想像嗎?一次次的跳躍運動,成了小栗欣心中永遠的嚮往。每每出現她趴在陽台上的鏡頭,我都忍不住流淚。 她再也不能上學了。失去了行走能力,她不能走到學校,不能自己上廁所,更不能站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沒有了手,不能吃飯,不能寫字,不能考試,甚至不能翻一頁書。不能不能,太多的不能,想到這些,我的心,再也不能安靜地跳動,我要窒息了。可是,我並沒有看到栗欣的臉上有第二滴淚水,她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堅強,一個小小的心靈,卻是那麼的純潔。隨著劇情的推開,我終於明白了小小的栗欣帶給我們的是一份大大的信心和力量。 爸爸媽媽的幫助,加上小栗欣自己的努力,她終於站在我們面前。雖然步伐跌跌撞撞,可她是忍著身體的傷痛在證明自己。她渴望上學,這樣的信念支撐著她獨自一人艱難地走到學校,跪著懇求老師收下她。「老師,求求你們收下我吧,我要上學,求求你們了!」看到此,我已然不能控制自己…… 老師終於被打動了,栗欣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她默默地練慣用嘴巴把鉛筆送到殘缺的雙手上,捧著筆桿寫字;默默地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講。她的默默感染了同學們默默地向她學習,她的成績居然排在全年級第一。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震撼!你可能會說,這並不現實!可我想說的是,身殘志堅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還少嗎?瞎子阿炳、中國的保爾--吳運鐸、聾人發明家愛迪生、音樂家貝多芬、身患多種疾病仍堅持創作的海明威……事實證明了,身體殘疾的人心靈不一定殘疾,甚至比常人更加熱愛生活。小栗欣不僅學習努力,還幫助同學改正壞習慣。當看到同學被欺負,她用實際行動教育了打人者。當一個健康的生命又是因為車禍失去雙腿而無法承受重擊的時候,小小的栗欣用自己的經歷安慰他,告訴他眼淚只能流一滴。真情的感染終將戰勝一切,真情的感染終將挽救一個生命。 然而,病痛的折磨還是要殘忍地奪走栗欣的生命。或許正是因為她太小,小的無法戰勝病魔,小的只能讓你憐惜。當知道自己已經活不了多久的時候,她輕輕地在醫生耳邊說:「叔叔,請讓我多活兩天,讓我爸爸媽媽再多高興兩天。」這樣的話語,出自一個七八歲孩子的口中,這么懂事的孩子,為什麼老天這么早就奪去了她的生命! 「世界真好!集體真好!活著真好!……」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眼淚不知流了多少。悲傷、感動、震撼、痛心、惋惜……童心,已經被成年人遺忘的純真,卻煥發出燦爛的光彩。誠然主題曲中所唱:「那是一隻小小的螢火蟲,光雖小,卻能在黑暗中發光,發亮……」 珍惜眼淚,珍惜生命,珍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