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假期電影觀後感美篇

假期電影觀後感美篇

發布時間:2021-08-04 16:51:34

『壹』 急求六年級寒假作文,寒假生活,看的電影的觀後感,看的書的讀後感,旅遊的游記都行,只要是在寒假發生的

《海底總動員》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就是全新的英文動畫片:《海底總動員》。
海底總動員的故事發生在熱帶海洋美麗的海底世界,在這個海底世界裡,有一個長滿許多珊瑚的大堡礁,色彩斑斕,多姿多彩,小丑魚馬林和他唯一的兒子尼莫,就在這里過著寧靜安全的生活。馬林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美麗的妻子和一群可愛的小丑魚寶寶。然而,一次鯊魚的襲擊帶走了妻子和小丑魚寶寶的生命,帶走的馬林的幸福。只剩下馬林和唯一的兒子尼莫相依為命。所以,馬林更加愛惜尼莫,不讓他受到絲毫的傷害。海洋世界豐富美麗,同時也變幻莫測,充滿危險,雖然小丑魚爸爸馬林一直努力保護頑皮的尼莫,但是尼莫就像所有小魚一樣,頑皮貪玩,渴望探索他們居住的大堡礁外面的世界。最後意外還是發生了。
一天,尼莫被一個潛水員帶離了他的家園,放入了澳大利亞一個牙醫辦公室的魚缸里。在那裡尼莫結識了一些新朋友,他們讓尼莫學會了勇敢和獨立。這時馬林為了救出他的兒子,正和一隻有短暫健忘症的魚一起歷經千辛萬苦尋找著尼莫,最後經過了千百的磨難,加上尼莫的勇敢和馬林不肯放棄的精神,父子倆終於團聚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不得不佩服尼莫的勇敢和馬林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在馬林被水母蟄的時候,他仍想著兒子尼莫,想著他處境危險。我深刻地感受到那種似乎什麼都不能阻擋的父愛。它告訴了我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勇敢面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前進,讓我們一起來面對今天的困難吧!

冬令營游記
今天下午四時,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滑雪場滑雪,在聽完了所要注意的滑雪事項後,我們穿上了滑雪服。
在做好一切准備後,我穿著又笨又重的滑雪鞋,像個機器人一樣僵硬的走向老師和同學們。由於我們是新手,所以教練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坡度較緩的雪坡。
我們先從最基本的「停止」學起。老師告訴我們要先把腳擺成八字形,再讓滑雪板淺淺的嵌入雪地中,便可以停止下來了。但我一開始滑起來總是左搖搖右擺擺,老往左偏,偏了後,我又非常著急的想停下來,卻總摔跤。摔跤後再滑就會害怕,一害怕身體就老往後仰把握不住方向,而且速度時快時慢。但慢慢的我開始發現了秘訣,終於學會了控制速度和停止,可以順暢的滑下來。
接著我還嘗試了滑雪板。最開始看到這種坐在滑板上,從山坡上滑下來的游戲時,我已有一絲害怕,再加上耳邊傳來的尖叫聲,就好像在我原本就波瀾不平的心裡投上了一枚大石塊。可看著別人開心的樣子,我又十分的不甘心。經過長久的心理斗爭後,我決定還是嘗試一下吧,畢竟不知以後何時才有機會再來到加拿大滑雪!
轉眼間我已坐在滑板上,緊張的摟著馬源笛的腰開始歷險了。一種失重的感覺彌漫到了全身,我害怕的閉起了眼睛。我聽到滑板和雪地摩擦出發出了「咻」的聲音,飛出的雪絮布滿了全身,直到坡底,失重的感覺才消失。 這時我的全身已被雪蓋住,變成了一個「聖誕老人 」;鞋也已經濕透了,雙手通紅,眉毛、頭發、睫毛上布滿了晶瑩的雪花。
滑 雪的感覺還真是美妙,我想如果我經常來的話,說不定還會成為一個好的滑雪運動員呢!

《牛棚雜憶》讀後感
一直以來對季老先生充滿敬佩,至於他的去世更是表示深痛。近日在書店偶然看到季羨林先生撰寫的《牛棚雜憶》一書,由於對文革十年充滿好奇,所以買下來,躺在床上閉門兩天一口氣看完,中間幾乎沒有吃飯,偶爾睡一覺,總會被50多歲爬行去看病的影子、兩位教授抬著煤筐黑而無神麻木的臉、紅小兵用自行車鏈條抽搭季老的臉等等鏡頭驚醒,醒來就再也睡不著,繼續讀下去。
1966年至1977年,這段日子讓季羨林回想起來,宛如做了一場噩夢。在這十年內,季羨林除了開會,被「打倒」,被關進牛棚,被批鬥,被痛打之外,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情搞學術研究。到了後期,他被分配到東語系的辦公樓和學生宿捨去看守門房,收發信件和報紙,傳送電話。
讀此書有很多出乎我意外的東西,首先讓我意外的是此書文筆通俗易懂。季羨林先生是中國語言學會的會長,精通德、英、印度語、梵文等多種語言,據說是為數不多看得懂吐火羅文的學者,他完全有本事把此書寫的高深文雅。然而季先生為了讓如我這樣文化水平不高的大多數人能看懂、能記住歷史、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不讓悲劇重演,他通篇都是通俗的筆調,易懂的文字。
更難以置信的是季老在《牛棚雜憶》中是以幽默甚至是調侃的筆調講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在痛斥「文革」中某些非人的行為時是這么發展了魯迅先生的話的:「現在人們有時候罵人為『畜生』,我覺得這是對畜生的污衊。畜生吃人,因為它餓。它不會說謊,不會耍刁,決不會先講上一大篇必須吃人的道理,旁徵博引,洋洋灑灑,然後才張嘴吃人。而人則不然。」前一句話在網路上流傳甚廣。由於不滿北大當時的當權者聶某的獨裁統治,季羨林被「打倒」、被抄家、被批鬥。由於經歷了各式批鬥季老對一場小型的批鬥會很是看不上眼,竟然用了這樣看似搞笑的筆調:「我現在在被批鬥方面好比在老君八卦爐中鍛煉過的孫大聖,大世面見得多了,小小不然的我還真看不上眼。這次批鬥就是如此。規模不大,口號聲不夠響,也沒有拳打腳踢,只坐了半個噴氣式。對我來說,這簡直只能算是一個『小品』,很不過癮,我頗有失望之感。……總起來看水平不高……如果要我給這次批鬥打一個分數的話,我只能給打二三十分,離開及格還有一大截子。」讀到此處笑不出來、哭不起來,心中波瀾非語言能形容。很難想到的是季老都是這種筆調記述那段歷史的,他把自己的痛苦用幽默的筆調寫出,不知是否有姬昌食子的感覺。
此書對「文革」的殘酷性揭露的讓人不寒而慄。對像季先生這樣所謂的「黑幫」的懲罰更是「花樣翻新」,比如:規定不讓這些「反動權威」抬頭說話,以至於後來季先生重或「自由」後抬頭說話反而覺得「不習慣、不自在」了。對於「不聽話」的老教授是讓他們在烈烈夏日睜眼看太陽一個多小時!!!至於用自
行車鏈條抽打、用較細的鐵絲掛較沉的牌子於脖子上等等更是家常便飯了。
我覺得人性的「洪水」如果不能受到法律「大堤」的規范必將泛濫成災傷及無辜。人性僅有道德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法律的強制規范,「文革」中政法機關被破壞,沒有法律沒有制度沒有秩序,加之盲目的趨同,所以人性中最丑惡的一面肆無忌憚的表現出來。這樣季老也許理解一點他最看好的「高足」為什麼對他落井下石了。「文革」中沒有規則嗎?當然有。當時北大的潛規則很簡單,就是一條:「順聶者昌,逆聶者亡」。這雖然沒有寫出來不是法律、制度,但這是北大必須遵守的規則,這就是北大最大的潛規則。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季羨林先生只是說了一些不滿聶某的話就被定性為「反動權威」和「黑幫」了。再深點思考:研究潛規則特別是能嫻熟運用的多是職業政客或小人。象季先生這樣在各自領域頂尖學者是沒有心思考慮這個的,如同我們看不懂中亞古代語言而季老研究頗深一樣。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北大小人得志,各領域學術帶頭人遭殃了。

『貳』 急求一篇關於寫寒假看電影之後的觀後感作文(英文的)!!!!!

歌舞青春
I heard the film's name , but I had no chance to appreciate it until last night , I have appreciated it .
The students are very cool, they are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 or learning . In a word , I like them, like their life , they are really happy high school students.
I like the first song, " start of something new " , that been sung on the new year eve. Yes, we should try something new, so we can know everything around us is very interesting . It's only do some new things can we find that we have a gift for that.
When Troy found he liked music, he wanted to try it . There so many mountains before him. He must play basketball and sang songs in the same day. His dad wanted him to get his head into the game, because he was the playmaker in the " Wildcat Team ". At the end, his parents and Gaberilia helped him to do them in the same day. They were very smart, he and Gaberilia had got the applause . Doing something you can do is very important .
Music is good for studying, which can make you relaxed. At the end I know believe in yourself , you are the playmaker of yourselves , do your best so that everyone can know you , or you are lost in the crowd.

『叄』 體面的假期觀後感

體面的假期觀後感
只有我們的法律和制度讓每個人都知道要為自己不體面的行為負責任,這樣才有更多的人不敢越界。我們都在盼望著有一天能過上一個真正體面的假期。我們不敢刻字,也不想刻字,不敢佔用應急車道,也會自覺避讓急救車輛。

『肆』 《馬東的假期》觀後感

馬東的假期》講述了湖南農村的留守兒童馬東進城尋父和學演儺戲的過程中鍛煉成長的故事。在這個電影里,馬東和他師傅尋父可謂有悲有喜。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卻引起了我的深思。

「留守兒童」這一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現實問題,究竟該怎麼解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中,農村的青壯年勞力漸漸湧入城裡尋找工作,孩子就留在農村託人照看,農村裡的留守兒童也逐漸增多,他們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復雜,父母的長期不在身邊,他們能夠獲得的關愛也越來越少,沒有父母的輔導和管教,心理上產生畏懼感和自卑感,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馬東就是留守兒童里的一個。村裡別的孩子對他的歧視,使馬東變得很暴躁,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發生摩擦只會用武力解決,其他孩子說他是私生子,更加引發了他的怨氣,也使他堅定了自己尋父的決心。

看了這個電影,我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又多了一些,留守兒童們的心靈比我們的更脆弱,我們不能歧視他們,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對待留守兒童,更多的是關心,讓他們不要父母不在就自暴自棄。而且這部電影很值得大家看,尤其是留守兒童們,更應該學學片中的馬東,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不要讓人瞧不起留守兒童,要做一個頂天立地、讓人刮目相看的人。

我希望外出打工的人們常回家看看,家裡又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如果有孩子,就要多陪陪孩子,不要讓孩子成為第二個馬東,要讓孩子們感受的家的溫暖。

『伍』 求一篇《尋找微塵》電影的 觀後感 我們的假期作業

欣逢新中國建立60周年大慶,有幸觀賞到若幹部優秀影片,其中許多是以真人真事為題材的,它們不僅在藝術上有所創新與突破,同時彰顯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不僅為我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同時讓我們對中國電影的未來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期待。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鳳凰世紀傳媒有限公司、北京九州同映國產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等聯合攝制的《尋找微塵》,即屬此列。觀看《尋找微塵》後,有以下三點感受:

第一點:傳播的威力。《尋找微塵》的故事來自於現實生活,其原型「青島微塵」,原是一位化名「微塵」,為「非典」災難、新疆地震、湖南災區、白血病兒童等多次大額捐款,並捐助失學女孩助學金的青島愛心人士,因而被評選為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而今成為電影的選題,將這一發生於有限時空的事情,通過影像的無窮魅力,傳送到全國各地的千家萬戶,使觀者深刻感受並深受感動。這一點突出地顯示出媒體傳播的力量不容小覷,完全可以看作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體現。近幾年來我們已經看到,作為文化軟實力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影,不僅在國家有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電影業界的傾力拚搏中,有了巨大的發展;同時也得到了國內各地省、市、縣的高度重視,許多地方對於媒介傳播的威力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各級主管機構從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加強了對電影文化事業的推進,聚合相關的社會力量,選擇當地富有意義的各類題材,組織起具有實力的攝制團隊,生產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弘揚人間真善美的優秀影片,為我們的電影百花園增添了絢麗色彩,同時也藉助電影藝術富有影響力、感召力、親和力的傳播特質,從而增強了地方的文化軟實力。《尋找微塵》即為明證。

第二點:心靈的凈化。《尋找微塵》突出呈現了我國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精神特質。影片通過藝術的創造,著意宣揚了「仁為己任,授手援溺」的「微塵」精神。這是一種「仁者愛人」的傳統文化精神,也是一種和諧共生的現代文化精神;傳統與現代交織互融,必定會產生強大的文化感染力量。世間流傳著一個比喻說:我們現在窮得只剩下金錢了。這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種危機意識;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呼喚。人們在物質條件得到相應的滿足以後,便開始尋找心靈的家園。這部影片告訴我們,精神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心靈的滋潤,才是真正的滋潤。影片擷取了動人心弦的故事,編織了豐富感人的情節,塑造了引人眼目的形象,深入地詮釋了人們心靈深處對於真善美的追求與理解。其中沒有刻意地渲染激烈的矛盾沖突,卻依然能用淳樸、真摯的情感直擊觀眾的內心,從而令人發生心靈的震顫。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其傳世經典《詩學》中論述了文藝的社會功用問題,指出,藝術能夠陶冶、凈化人們的情感。我們在觀看《尋找微塵》時受到感動,實際上也正是心靈被陶冶、被凈化的過程。而這種陶冶與凈化,在當今現實生活中強烈的物質誘惑面前,無疑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第三點:審美的愉悅。《尋找微塵》的成功,在於它給予觀眾富有情感沖擊力的審美享受;其中蘊含著影片的創作者們,特別是編劇、導演、表演的藝術功力。其一,就劇作而言,整體敘事結構綿密,緊緊圍繞一對母女的艱難生活展開故事。農村少女楊念念因為媽媽罹患癌症生命垂危,放棄上大學的機會來到青島求醫,盡管急需醫療費用,仍然堅持做人誠信為本、維護人格尊嚴的信念,尋找資助萬元助學金的恩人「微塵」,以歸還求學專款;又由廣播電台主持人唐影幫助母女尋找「微塵」串連全劇,並由此引出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愛心情節。其主題十分鮮明,中心主線清晰,頭緒鋪排有序,誠如清代戲劇家李漁曾歸納的作劇法則所雲:「立主腦,脫窠臼,密針線」,主次分明,分寸得當,藝術把握恰到好處。其二,就導演而言,其藝術追求特別體現於人物塑造之中。無論全劇的主人公母女二人及電台主持人唐影;抑或各個小故事中的各色人等,雖然風采各異,卻又集中展現出真摯動人的深情,亦如李漁所述:「貴淺顯,重機趣,戒浮泛,忌填塞」,沒有深奧的言辭、虛誇的形體、浮躁的表達和臃腫的填充,整體洋溢著淳樸無華的獨特人文色調。其三,就表演而言,影片獨特的創意還在於聚集了包括倪萍、唐國強、巫剛、叢珊、朱媛媛、黃渤、黃曉明等45位青島籍演員傾情出演,於是讓觀者既看到並非大明星的主要角色——母親、女兒和主持人扮演者質朴純情的全身心投入;也看到了眾多受到觀眾喜愛的明星甘當綠葉不計報酬出演的無名角色,從而滿足了觀賞者多元的審美心理追求。可以說,大家是在用「微塵」精神參與到弘揚我們寶貴民族精神的影片之中。

『陸』 馬東的假期觀後感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部好電影,也可以使人受益匪淺,感受頗多。電影《馬東的假期》就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馬東的假期》講述了湖南農村的留守兒童馬東進城尋父和學演儺戲的過程中鍛煉成長的故事。在這個電影里,馬東和他師傅尋父可謂有悲有喜。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卻引起了我的深思。

「留守兒童」這一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現實問題,究竟該怎麼解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中,農村的青壯年勞力漸漸湧入城裡尋找工作,孩子就留在農村託人照看,農村裡的留守兒童也逐漸增多,他們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復雜,父母的長期不在身邊,他們能夠獲得的關愛也越來越少,沒有父母的輔導和管教,心理上產生畏懼感和自卑感,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馬東就是留守兒童里的一個。村裡別的孩子對他的歧視,使馬東變得很暴躁,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發生摩擦只會用武力解決,其他孩子說他是私生子,更加引發了他的怨氣,也使他堅定了自己尋父的決心。

看了這個電影,我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又多了一些,留守兒童們的心靈比我們的更脆弱,我們不能歧視他們,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對待留守兒童,更多的是關心,讓他們不要父母不在就自暴自棄。而且這部電影很值得大家看,尤其是留守兒童們,更應該學學片中的馬東,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不要讓人瞧不起留守兒童,要做一個頂天立地、讓人刮目相看的人。

我希望外出打工的人們常回家看看,家裡又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如果有孩子,就要多陪陪孩子,不要讓孩子成為第二個馬東,要讓孩子們感受的家的溫暖。

『柒』 這個假期特別長觀後感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五.一放假,孩子們都休息,包括三個淘氣的孩子—豁達,盤興和金寶也開始了愉快的生活。三個朋友一起在河邊玩,不小心將悠悠的爺爺撞倒了。由於爺爺年齡大,便失去了記憶,也變傻了。這時,恐懼心理使得金寶逃到外婆家過起郁悶的生活。與此同時,盤興和豁達也四處逃難,豁達一心想逃跑,可盤興覺得悠悠是被爺爺撿來的,沒有父母,她和爺爺相依為命,如果爺爺出事,悠悠怎麼生活呀?於是他再三考慮,和豁達一起照顧爺爺。因為家境貧寒,悠悠不能學琵琶了。於是盤興到舅舅家打工交學費,盤興想:「如果爺爺出事了, 就沒有人照顧悠悠了。」所以他就和豁達一起幫助爺爺恢復。這時金寶也回來了,他們三個一起商量如何努力讓爺爺恢復記憶,而他們的話又正好被悠悠聽見了,悠悠知道真相很生他們的氣,不再理睬他們。豁達,盤興和金寶為了使爺爺恢復記憶,又帶爺爺來到河邊,重新演示了當天發生的一切,奇跡發生了,爺爺恢復了記憶, 和他們過起了快樂的生活。
通過觀看這個電影, 使我感覺到做人要誠實,敢做敢當,做錯事要敢於面對。主人公盤興就是這樣一個好孩子,他雖然沒有「自首」內心很愧疚,想要出一份力,最終使爺爺恢復了記憶。中國有句古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光是電影,實際生活也一樣,當你做了對別人不利的事,不光要想自己的感受,也要想想別人的感受,如果你這樣心裡會好受嗎?如果你不是故意的,那麼要去彌補人家所受的傷害,做出挽救,就算沒成功,你也盡力了,也跨了一步,那就是學會了為別人著想。

『捌』 一篇有教育意義電影的觀後感 一篇暑期總結,感受

1、電影《霍元甲》
這是一個關於精武門創辦人——中國一代武術宗師霍元甲的故事。
霍元甲自小醉心武術,但其父不想孩子成為一介武夫,遂不讓他習武。元甲與玩伴農敬蓀偷偷抄錄霍家拳譜天天苦練,終以稚嫩的霍家拳打敗小惡霸,自此信心大增。憑著對武術的悟性及熱情,武藝根基日益深厚,後來成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師。但卻因鋒芒太露好勝心強,性格變得浮躁傲慢,人也越來越好勇鬥狠。
元甲徒弟被天津另一高手秦爺重創,他不問原由闖入秦爺的壽宴,威逼秦爺當場簽生死狀與他比武。最終,雖然元甲得勝,但卻因此賠上了他一生最愛的兩個人——母親及女兒的性命!大錯一手鑄成,痛不欲生的霍元甲神志昏亂,遂遠走他方。隱姓埋名棲身於一個偏遠的村落,並得村民孫婆婆及失明少女月慈照顧收留。與世無爭的農村生活,溫厚善良的村民令萬念俱灰的元甲漸忘傷痛及仇恨,生命正慢慢復甦。
一天,村中小孩阿貴被隔壁的暹邏村人欺負,元甲為救阿貴,終於顯露身手與暹邏村的泰拳高手北查進行較量。經此一戰,他開始重拾對武術的意識及思考,創出流傳後世的迷縱拳,並決定返回天津。為自己及中國武術重新找回方向。
其時國內武師紛紛敗於西洋大力士奧比音手下,對方更揚言要橫掃東亞病夫,元甲於是趕往上海挑戰奧比音,並以自創的迷縱拳打敗巨人。外國商會代表擔心元甲會挑動民族情緒對抗外國勢力,便策劃一場四大外國高手挑戰霍元甲的比賽以挫其銳氣。元甲知道是時候發揮「自強不息」的精武精神,故不理好友農勁蓀的反對接受挑戰。比賽當日,他連續擊敗英國拳王、西班牙劍客與普魯士長矛高手。最後日本高手田中安野上場,這是列強策動這一場世紀之戰的最後一粒棋子,也是最厲害的殺著,但見擂台上兩人屏息對峙,台下四方鴉雀無聲,千萬個拳頭緊握著,千萬雙眼睛只盯著同一個方向……
一九一○年九月十四日,沒有人可以忘記這一天。

『玖』 冬冬的假期觀後感

[冬冬的假期觀後感]簡介:因為媽媽生病在床,台北某所小學畢業生冬冬(王啟光)攜帶妹妹婷婷(李淑楨)來到鄉下外公家度暑假,在和當地小朋友共度快樂時光的同時,也逐漸見識到成人世界的各色臉孔,冬冬的假期觀後感。舅舅(陳博正)房間里藏有通緝犯人,同一個女孩談著惹外公火冒三丈的戀愛;人見人怕人躲的瘋女人(楊麗音)和婷婷交上朋友,並救了婷婷一條命;為救治瘋女人,外公沒趕去台北看望自己要病危的女冬冬雖是懂事的孩子,但上述種種,要他好好消化掉卻也費力。但當媽媽和瘋女人均轉危為安,冬冬在聽完外公的一席話後,明白了許多事情不能只看錶面。觀後感:首先我學會了通過孩童的目光來注視成年人的世界,在目光中寫下了成長的注腳在彼此共同注視的世界面前,懂得關愛與理解,學會承受和分擔。有些電影是用來回憶的。木結構的老屋裡地板吱吱呀呀地響,整潔的傢具擺在那裡,"像老照片上洇了一層歲月的象牙黃"。夏天長長的午後躺在頂樓涼硬的地板上,睜大眼睛睡不著,看一格一格窗外搖動著濃蔭密密的大樹,吱吱喳喳叫個沒完沒了的蟬聲讓周圍顯得更安靜。數著牆上老鍾啪嗒啪嗒的腳步,恍惚感覺到時間是從身邊一滴一滴流走,彷彿一眨眼就已經長大了,觀後感《冬冬的假期觀後感》。冬冬的假期一天天過去,我驚訝地從裡面看到自己模糊的影子。彷彿從前的記憶就這么一步一步走回來了,心裡潮潮的,有溫暖的東西在流動。又看了朱天文的小說,《安安的假期》。不明白為什麼侯孝賢要把名字改成"冬冬",可是念出來覺得更好聽,更像一個擁有著一段綠得特別綠的夏天的小男孩。小說里的文字依舊是天文的風格,排比疊字琢磨成一個影影綽綽悠然的夢。喜歡她細膩的心思。劉兒說,那會讓人想起初五的月牙兒,湖水湛起的粼粼金光,舊窗欞的木紋走向。溪水汩汩地流走,風從分開的指間吹過。短短的篇幅,淺淺淡淡的句子竟看到淚濕。外面風暖暖的有快開敗的花的香。我想她的書就是為著這樣的夏天而寫,也只有在這樣的夏天讀起來才有味道。侯孝賢一字不漏地把這個夏天完好地放在電影畫幕上,我把它小心翼翼地藏在自己的記憶里,連同那朵插在庭院大門旁的野薑花。當然主人翁的妹妹也是一個可愛、小巧、懂事並且懂得感恩的小女孩,對自己的哥哥一心一意,對曾經救過自己的人有一種感激,當自己的爸爸騎車帶自己離開時,她心裡卻一直想著一個和她毫無血緣關系的人-阿姨,就是因為這位阿姨救過自己,所以把她作為了自己的親人,當阿姨生病時,她卻晚上一直陪著這位阿姨,這不是有責任感有責任心嗎?試問有幾個小孩子能做到這樣,答案非常明確,當然很少很少。但是從這部電影中,又可以看到相反的一面,跟前面的兩位小主人翁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的舅舅。他是一位自私自利的人,下火車後居然忘了兩位可愛的兄妹,自己有好吃的從來不會想到別人,因為他只愛他自己,眼中也只有他自己。以至於最後遭到了報應,私自隱藏犯罪人兩名,並且一直不招供,得到了應有的下場。總體上來是,我比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他值得我回憶!()〔冬冬的假期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拾』 213老師留的假期作業,讓寫電影觀後感,我實在不想看,大家幫幫忙,幫從網上找些觀後感,共7部電影,觀後

1995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肖申克的救贖》是《阿甘正傳》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說《阿甘》是一個夢 (這是一個黑色幽默的夢, 不要當真),那麼《救贖》就是一種生活。生活比夢簡單,但生活遠比夢境殘酷。而這兩部片子也的確是有很多可比之處,他們也有緣湊在了一個奧斯卡年度。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當一片羽毛緩緩飄盪的時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因為不管拿到的是什麼,巧克力永遠都是可口的。《阿甘正傳》展現給我們的也永遠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也會讓我們時刻為生活的美好的而滿足。
忙著去活或是忙著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雖然最後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那條路,但是這條追尋的過程中卻是充滿坎坷。
他們都是極為優秀的影片,至少他們都是那種讓你看完以後就絕對不會忘記的影片,而且每次看完都會有不同於前一次的感覺和感受。在兩部同樣經典的影片面前,奧斯卡的評委們選擇了《阿甘》,也就讓它的影響力和觀眾接受程度遠遠的超過了他的競爭對手。但是埋在土裡的金子終究是要發光的,這些年來,《肖申克的救贖》卻開始了奮起直追,受關注的程度並不比《阿甘》少,而且很多人開始為他鳴不平。而我則能夠充分理解為什麼奧斯卡會選擇《阿甘正傳》?

《美麗人生》:就算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就算了無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愛著並用生命與智慧保護著他的妻子與兒子。他的勇氣與智慧,即使在戰爭的硝煙彌漫中,即使在集中營的暗無天日中,即使在最後槍聲響起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閃現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他用盡全力,在集中營的悲慘世界裡,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訴兒子,所有的殘酷只不過是一場游戲,游戲的獎勵是一輛嶄新的坦克。於是,他的兒子便有了足夠的勇氣,熬過那段水火的歲月,最後,當他坐上盟軍的坦克時,他的幸福無可言語,而那種幸福,正是他的父親用生命為他交換的。他不放棄任何機會為他風雨中的家庭製造哪怕是點滴的歡欣,在路過集中營的廣播室時,他冒著危險在廣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訴她,他和兒子都還活著。他趁著做侍者的機會,為妻子播放了《船歌》,這首曾經響在他們定情之夜的歌曲,飄過沉沉迷霧的阻擋,在黑夜裡,給他的妻子帶去安慰,也讓他們一家人,都鼓起了勇氣,共同經歷灰暗的時光。
就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晚,他將兒子安頓在一個鐵箱子里,然後,去尋找他的妻子。當他被捕之後,路過那個鐵箱子時,他知道他的兒子正注視著他,於是,他裝出一副滑稽的模樣,惹得兒子笑出聲,他仍然堅持著,堅持著使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一個游戲,千萬不要害怕,永遠要微笑而樂觀地去面對。然後,槍聲響起,他去了,而他的兒子與妻子終於獲得解放,當他們在陽光下摟抱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兒子說道,我們贏了!確實,在這一場浩劫當中,他們贏了,因為,他們有一個英雄的丈夫與父親,他的名字叫基度。
《美麗人生》是一部相當浪漫的電影,猶太青年基度到一個義大利小鎮上准備以開書店為生,在那裡,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多拉,然後,是一系列充滿了智慧、滑稽、陰錯陽差、浪漫的輕松片段,終於,基度與多拉終成眷屬,鏡頭一轉,他們從房間里追著他們的兒子來到院子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令人羨慕,基度用自行車載著美麗的妻子,車框里坐著機靈的兒子,他們飛馳而過,而街道上,卻已經出現了納粹的鐵絲網。
沒有什麼比快樂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當基度的幸福生活剛剛開始之時,他的猶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本來並不用去集中營,卻毅然的隨他們跳上了火車。最真摯的愛情,有時候真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連執手相看都不需要,只是縱身一躍,跟去天涯海角。在影片當中,演多拉的演員有很好的演技,那是一種很克制的平靜,當她在集中營里聽到孩子將要被殺掉的消息時,她的臉上沒有任何錶情,只是站在樓梯上,由著後面的人群在她身上沖撞,她望向窗外,目光深遠。後來,她被派去挑揀死難者的衣服,那種小心翼翼,不敢也不願發現兒子衣服的感覺很到位。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最深沉的愛,其實,是很平靜的,能夠撕心裂肺哭出來的,往往也是釋然的開始。
最後,基度的兒子和多拉在陽光下抱在一起,他大聲喊叫著,我們贏了。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死去。電影響起旁白,以基度兒子的語氣,聽聲音,他也已經步入老年,那麼,這部電影就能理解成他的回憶。在他的回憶里,他的父親,依舊是那樣鮮活,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活著。槍炮、炸葯、毒氣、死亡、飢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最後的勝利者,卻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度朝他兒子眨眼的那一剎那,意思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盼望,人生終究美麗,於是,我們總會贏。
《 忠犬八公的故事》:嚴格說來,《忠犬八公》不算個故事片,甚至不能說這樣的講述算個故事。情節十分簡單,最離譜的是,好不容易領略了久違的李察吉爾,丫卻「嘎嘣」死了。
記得有句梁家輝的台詞:「我是個普通的男人,僅僅有史泰龍的肌肉、李察吉爾的相貌而已」,這句話叫一個懵懂的男青年不無嫉妒的開始留心李察吉爾這個名字,在隨後看到的《風月俏佳人》里,也似乎並不覺得他有多帥,在之後漫長的歲月里,即使偶爾在hbo中瞄到他的角色,也並無在意。對於我這樣的偽小資來說,知道他曾經是偶像派,就已足夠。
十餘年後,《忠犬八公》里再見李察吉爾,一個印象:老。也許是馬齒漸長,竟竊有兔死狐悲之意。伴隨著這樣的一種尷尬悱惻的情懷,一路看下去,已然是淚濕青衫。乖乖不得了,我也真是老了。
片子很安靜,音樂簡單而迴旋。一個小鎮、一個車站、幾個人、一條狗,和一段橫跨三代的時光。八公沒有做任何了不起的事跡,沒有救人與火災,沒有與猛獸搏鬥,沒有兢兢業業的工作,也沒有善解人意體貼入微。它甚至不屑於去撿球,在美女狗的挑逗面前也沒坐懷不亂。這樣平凡的一條狗,僅僅是和主人惺惺相惜,僅僅是狗馴養天性的泛濫而已了。
如果這算愛,只能說是條件反射。在八公的眼中,恐怕不可能出現片尾yy的那段人狗重逢。它的等待,更不可能是出自堅定的浪漫主義信念。我們可以負責任講科學的說,它僅僅是慣性使然,在條件反射的等待而已。可你不能在解構了這些之後安心洗洗睡了,憑什麼它的故事廣為傳頌,直到被改變成電影,憑什麼是它而不是我的塑像在遙遠的某地被人贊嘆著呢?
如果你也同樣,前半段微笑、後半段含淚看完的這部片子,那麼答案就不言而喻。你在人狗和諧相處、互相牽掛的那種氛圍中,感受到的久違的溫情,就是答案。在那個過去的好時光里,人與人之間不缺乏愛,奶當然更是放心的。影片的討巧之處在於,人與人情感的部分被一筆帶過,展示的都是人狗之間的情愫。在這種最樸素、最無功利性動機的關系中,這種普世的、宏大的情感,打動著更大的人群,撼動著心靈的更深處。
電影本身並沒有治癒的功效,它不是葯。但它可以作為麻醉品使用,就好比海洛因。如果它能喚醒你對過去的美好回憶,感覺的心靈的悸動,那你就不能否定它的功效。那個人人都熟識的小鎮,那個互相關照惦念著的人際關系,那個沒有電腦游戲沒有互聯網沖擊的時代,那個沒有高樓大廈壓抑著的空間,那個烏托邦般的世外桃源……那時的人,不必擔心生活的節奏太快,永遠有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那時的街角、鄉黨、車站、花壇,不會經常消失或者變了模樣,不管人或狗永遠都找的著。
那麼熒屏前豬頭豬腦的你,傻笑著又抹著眼淚的你,被喚醒的不就是這種懷念嗎?你在電影中人的生活里感受著自己的貧瘠,在電影中狗的眼睛裡感受著自己的孤單。《忠犬八公》的意義,不就是在提醒,你早就缺失了的東西嗎?
難怪,李察吉爾自己說,在看了這個電影劇本之後一哭再哭。對於這個經過大起大落、在最繁華的劇場里風光過又消沉過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故事更能引起他的同感,更勾引他心底對平靜生活、相濡以沫的留戀呢?理查老矣,戚戚我心。
如果愛僅僅是狗狗般的條件反射,願這種條件反射永不退化,永遠滋潤著我們乾渴的心田。
《海上鋼琴師》: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注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可以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可以在音樂里去旅行,可以尋覓到自己的愛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擇的自由,但他面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裡,人生是一場悲劇。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悲劇,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悲劇。「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擇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復復地聽1900幫助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像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可以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沖浪。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裡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擇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彷彿置身孤島,這時我那麼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麼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譯得很巧妙,單是讀著都漾出善意的笑。樸素流暢的影片,連顏色都很節省,盡是飽和度很接近的灰,讓眼睛保存著氣力幫助嘴角表露快樂或悲傷。
真誠的電影總是能牢牢抓著你,聲色具備的100多分鍾後,靈魂才還給自己,任由你品評褒貶,它卻矜持孤傲的站在一邊,冷眼旁觀事不關己。憤怒的咆哮、感動的涕零,發泄的和收拾的都是屏幕前的自己,看似沒始沒終的循環,催化劑是電影。此時的我反芻般回味著那個100多分鍾。沒有奪人的漂亮演員,沒有花哨的特技拼湊,幾個稚氣未脫的「問題」孩子,一位已經禿頭的老師,再加上干凈簡單的音樂,涓涓的流淌故事,引不起激烈的哭笑,笨拙的把稜角銼的溫和……克雷芒馬修是一位熱愛音樂的鄉間教師,任命到一所再教育學校任教——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問題學生收容中心,充斥混亂暴躁。這里的校長老師愁雲慘淡,臉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線條,謾罵和體罰是師生之間唯一的交流。可愛的新學監無何奈何的看著學生惡作劇一幕幕上演,直到某一天偶然發現孩子漂亮的嗓音。很自然,難得的共鳴,歌唱中的孩子眼神恢復了清澈干凈,師生在歡娛的五線譜上學會了理解、寬容和愛。
很寬泛的主題,但是,消沉灰暗到積極明朗的轉變由不得我無動於衷。反復回放著安睡前宿舍里合唱的片段,主唱男孩眼波流動的感恩,馬修離職時窗口飄飛的載滿孩子幼稚字體和深沉思念的紙飛機,一張張象被時間氧化變黃的舊照片。他們是應該相互感謝的,孩子們幫助馬修迎來了「自己的創作春天」,料想更是讓他收獲了看到他們改變的成就感;孩子們該感謝這樣一位伯樂,挖掘出美麗的歌聲,還有比歌聲更美的嶄新的自己。音樂的確功不可沒,簡單的跌宕成就了劇烈的變化。若是馬修換做畫家、球手,或者其他什麼職位呢,孩子們應該也會很美,愛,才是至根本的語言。或者之前出現或者合作中生成,漸漸就成了依靠信賴,顏色似乎都清新起來。
電影中總是成就讓人側目的感動,因為現實中的貧瘠,所以讓我在這里口乾舌燥樂此不疲的絮叨。寫這段文字時,一直放著電影音樂,還是會輕易陷入宛如天籟的合唱中,一段簡單的快樂,陶醉了他們,又迷醉了多少回自己。
《怦然心動》:一連看了兩遍《怦然心動》,真的是怦然心動。一對小孩,一棵樹,特別簡單的故事,講得盪氣回腸。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女生十來歲就有超脫的自省意識,審視自己愛的人到底值不值得愛。一旦觸及她的自尊,立刻決定放棄這個男生。我們文化里的「愛」,似乎都要低到塵埃里,舍棄自尊才叫愛,犯賤當真愛。
《怦然心動》是很簡單的故事,但是很豐富。主講小孩早戀,其實這部電影里還講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尊重,勤勞,怎麼看待貧窮,怎麼接納殘障的家人,怎麼維護自己的自尊。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是父母吵架之後,立刻對孩子說:「我們會解決好,不是你的錯。」然後輪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還是相愛的,讓孩子安心。所以,孩子才會覺得:「我覺得媽媽很不容易,我覺得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這個家庭里,我很幸運。」相愛的父母勝過富有的父母。
《怦然心動》里小女生跑回來哭,說男生當著所有人面要吻她,她媽媽說:「真的嗎?我看你需要和他談一談。」男生再三敲門,媽媽只是有禮而抱歉的說:「她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她把自己鎖在卧室里。」男生來自一個鄙視女生家的家庭,但是女生的父母能把他區分出來,看待他如同一個常人。
繼續說《怦然心動》。我很羨慕美國文化里的這種女主角,就像《UP》里的老婆婆:有冒險精神,浪漫精神,敢於與眾不同,智慧有擔當,有實現夢想的腳踏實地的能力,生機勃勃,有愛,也會愛,有健康的體魄和靈魂。我們通俗文化里的女主角,大多還是傻而天真,迷糊,樂觀,感情豐富這一型,等男主角來憐愛。一句話概括,美國這種女主角是樹,開花的樹,沒有男主角也會生長得很好;我們的女主角是花,是殘缺的花,有些還帶著悲劇性的身世和身體,等著男人來拯救。
很多人講,男生配不上女生,男生很糾結等等。我覺得電影講了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心智發育不對等。很好理解,小學生總是女生成績比男生好。女生早慧,男生懵懂,於是女生往往先喜歡上男生。男生開竅,女生已經開始思考。所以,他們倆顯出心智的落差,但不是品質的落差。最後,他在自己的思考之後做出了決定,勇於忤逆父親,做出了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判斷。
最後,我覺得我們和美國故事最大不同的一點是:他們不做「糾結」,無論分分合合,都是乾乾脆脆。我們吧,無論什麼劇情,主要做的就是「糾結」,心裡愛但是不敢說,說了但是不敢做,做了但是不敢愛,愛了但是沒名分,有名分了但是沒緣分……明明是扭曲,還老說這叫「戲劇張力」,或者「命中註定」。

樓主 這不止5000了 你自己刪刪哈 選自豆瓣網影評和網路 覺得哪一篇不好可以去豆瓣找找其他的 其實老師應該沒有看 就是個形式。。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假期電影觀後感美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陳奕迅新微電影 瀏覽:524
硬漢保鏢大叔一部槍戰電影 瀏覽:552
2021大陸上映電影 瀏覽:114
在電影院發3d眼鏡顧客丟了 瀏覽:527
杭州電影院牛肉 瀏覽:958
快遞愛情史微電影 瀏覽:217
韓國電影睡覺忘記換戲服的演員 瀏覽:68
電影愛的白日夢免費完整版 瀏覽:929
一個保留電影票一個不保留 瀏覽:533
新上映的同性男電影 瀏覽:72
電影院圖片座位場景 瀏覽:727
湯唯的英文電影 瀏覽:110
貝肯熊的大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12
迪士尼童話電影音樂mv混剪 瀏覽:956
2018女同電影愛尚泰國 瀏覽:870
韓國電影壁紙圖片 瀏覽:259
憤怒小鳥第一季大電影完整 瀏覽:374
惡女免費電影完整版 瀏覽:937
黃貫中一部老大電影 瀏覽:453
大梨樹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