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跪求《東京審判》2000字的觀後感
這段血淚史人人不能忘 電影《東京審判》觀後感
被稱為「每個中國人必看的一部電影」的《東京審判》,自從九月一日公映以來,口碑持續走高。或許這部110分鍾的電影取代不了當年攝取的那些真實的畫面,或許不能完全詮釋那場長達兩年的世界審判,但由於它所敘述的史實和演員們出色的表演,《東京審判》不失為一部不錯的歷史大片。
我真的覺得不僅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看,去受教育,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去看。就像主人公說的:「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以審判二戰的日本戰犯為題材的《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11個國家的法官對28名甲級戰犯長達2年的審判過程。影片的結尾,各國法官在量刑問題上產生很大分歧,中國法官梅汝璈從法律角度痛斥了日本戰犯大肆掠奪中國資源以及違反人道的滔天罪行,在投票決定是否執行死刑時,終以6比5的票數將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7名甲級戰犯送上了絞刑架。
《東京審判》無論就故事的流暢度和劇本的結構來講,都十分精妙,而它對日本人的刻畫也遵循了客觀、人性化的描寫,沒有順著偏激的民族主義的觀念走向一味泄憤的地步。這部電影在歷史的厚重感背後讓人看到了更多人性。
有這么一個場景特別震撼人心:在一個小酒館,當美麗的老闆娘輕輕哼著日本民歌,帶著對戰後的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帶著她天性中的純良翩然起舞時,一顆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射穿了她的身體,她於是那樣倒下去,燦爛的笑容還未來得及綻放便萎謝了,春花在戰爭所帶來的陰郁中隨風飄零,她那樣倒下去了,滿地的鮮血,她的眼中還有不甘,還有迷惑。這些,真實而客觀,戰爭不僅害了中國人,同樣也對他們的本國人民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所以這一場審判就更為重要。要向那些罪人們討回血債的不僅是中國人,他們更應該向自己的國人有一個交代。在這場審判中,我們不僅要懲罰戰犯,我們更應藉此敲響警鍾,要遠離戰爭,珍視和平。
當看到影片中那些個甲級戰犯在審判台前仍然不可一世,神態傲人,堅決不肯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承認自己有罪時,我真的無比憤懣。聯想到今天的日本,大搖大擺地參拜靖國神社,公然修改歷史教科書,右翼勢力活動猖狂,不難想見,他們雖已被國際法庭繩之以法,然而他們的陰魂依然不散。日本政府對待歷史的態度仍然讓人心寒,也許,如果可能,他們應該看看這部影片。
看了電影《東京審判》,好像給我們喝了一杯烈酒,燃燒起我們的愛國之心,又像給我們打了一針清醒劑,促使我們對法西斯陰魂永遠保持清醒頭腦。我想,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行徑有了更直觀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體會今天的來之不易。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別是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的青少年們。
我相信,很多人看《東京審判》時,一眼就認出了明星朱孝天,卻不知道那些坐在被告席上的是誰。今天的「棟梁」們對明星的了解遠遠多於歷史。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部電影。我們很多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距離戰爭的硝煙已經太過久遠,對戰爭的了解少得可憐。除了我們自身的原因,恐怕還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戰爭的宣傳不夠———我不是說要宣揚戰爭鼓動戰爭,而是指應當通過媒體使人們更了解戰爭。
記住這些名字吧:東條英機,日本法西斯魁首,內閣首相,陸軍大臣,陸軍大將;板垣征四郎,陸軍大臣,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陸軍大將;土肥原賢二,策劃和組織「九一八」事變的主犯,陸軍大將;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殺罪魁禍首,華中方面軍司令,陸軍大將;廣田弘毅,侵華戰爭主謀之一,內閣首相;木村兵太郎,關東軍參謀長,緬甸方面軍司令官,陸軍大將;武滕章,南京大屠殺主犯,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陸軍中將。這是我們應該牢記的名字,不是因為他們「流芳百世」,而是為了記住戰爭,那些苦難與恥辱。
為了忘卻的紀念,為了那些死難者,為了那些為中國之崛起而奮斗的人,向那段歷史肅穆,向那些偉大的中國人致敬,向《東京審判》劇組的所有人獻上我最深的敬意!!!
② 電影東京審判觀後感
從始至終我都是懷揣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完《東京審判》!《東京審判》的結尾在我看來像是點球大戰,誰也不知道11名法官會不會把球踢「飛」;更像是兩個人的PK,只不過PK對象是「同意死刑」和「反對死刑」!而最後的投票結果也是非常驚心動迫的:6比5,微弱票數決定對甲級戰犯處於死刑。
我們不知道來自民主國家的11名法官把自己寶貴的一票投給了誰,代表中國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梅汝璈法官也不知道。對於發動侵略戰爭的策劃者、組織者理應處於絞刑,但是我們不能說那5位法官沒有仁義道德,因為他們是一個國家的代表,他們代表了自己國家在這個戰爭上的立場和利益。
我想到了最近比較流行的「殺人」游戲,甲是警察,夜裡已經驗過乙是匪徒。投票的時候,甲「跳警」,指出乙是匪徒,說服平民把匪徒乙投出局,但是乙硬死不承認,平民則持有自己的觀點。在東京審判中,梅汝璈先生顯然扮演了警察的角色,東條英機等日本戰犯是匪徒,另外10名法官則扮演平民角色。東條英機他們的罪行很明顯,就像在「殺人」游戲中,警察已經驗過他們的身份,就是匪徒,但是法官問訊時,東條英機、板垣真四郎等戰犯卻異口同聲說道「我無罪」,這是無視國際法律、無視人道主義的軍國主義表現。在審判過程中,東條英機、板垣真四郎等說,「我們出於同情和友誼」,「我們是熱愛和平的日本人」,「我們是自衛戰爭,不違反國際法的戰爭」,「日本沒有侵略滿洲的任何行為」。
最讓人氣氛的是,東條英機居然說道,「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正確的,我們還會繼續發動戰爭」,每一個中國人聽了這句話後,只會更加激起對日本人的仇恨和對東條英機的憎恨,所以可以理解我們的國民直到今天為什麼還擁有如此高的反日情緒。中國人沒有錯,我們的反日情緒全部是日本人帶來的。當然,我個人是反對激進的愛國主義的!
東京審判也出現了搞笑的情景,也是處在審判的結尾量刑時,到底是否對甲級戰犯處於死刑,本來是法律問題,居然討論到文明與宗教的問題,討論佛的問題,這更說明了11名法官內心的利益沖突。
還好,最後還是同意對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處於死刑。雖然,這個結果來得太漫長太驚心。
東京審判歷時兩年多,經過817次庭審,終告結束!
這部電影的基調總體來說是嚴肅、低調、充滿仇恨的,但是影片中的小酒館卻洋溢著一種歡快、和諧的氣氛,熱情的老闆娘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里,各國的法官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完全沒有遠東國際法庭里的英森和冷淡。但是,這個歡快的小酒館也沒能堅持在最後,因為一個狂熱的日本愛國分子的不理智行為,扼殺了這片凈土。悲哀!
我還想談《東京審判》的導演高群書,這部電影是他負債500萬拍攝的。我不敢用「拷問某些國人的良知」這樣的字眼,我覺得自己沒資格。我只是以一個電影愛好者的身份置疑中國的電影投資者和同情高導演的悲劇。
當我看完影片後,我覺得高導演的500萬是可以賺回來的,因為每一個愛國的人都應該區看一看《東京審判》!
③ 《東京審判》觀後感PPT的製作
全部
DOC
PDF
PPT
XLS
TXT
東京審判 劇本
電影東京審判的分章節劇本
電影東京審判的分章節劇本
下載本文檔需要登錄,並付出相應積分。
大小: 337.5KB
所需積分:
1
已有0人評價
瀏覽:139次下載:14次
貢獻時間:2010-05-16
貢獻者:
實習生 一級
0人評
40頁
19人評
5頁
0人評
2頁
1人評
3頁
0人評
270頁
21人評
2頁
6人評
12頁
12人評
120頁
11人評
20頁
6人評
41頁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
反饋。
④ 看東京審判觀後感
最近看了東京審判這部片子,據說這是一部國人都應該看的片子,再看看一些朋友的跟帖,促使我想看看此片,於是在昨晚租來此碟,看過後的感覺就是真實,感慨,震憾。該片真實再現了60年前日本東京國際大審判的全過程,告訴我們一段真實的歷史。也許今天,我們已經不再需要仇恨,但歷史絕對不可雲散煙盡,一定要記住,永遠記住。中國法官梅汝傲說,「忘記過去的恥辱,就是明天的災難。」我們要緬懷那些為了今天的幸福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們,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大地,用他們的生命換來我們現在和平幸福的生活。60年前,那些罪惡的劊子手站在法庭中央,傲然又無畏地說,我無罪!無罪?那30多萬被屠殺的南京城民們,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傷亡,血淋淋的事實,兩個字,無罪?憤怒,還是憤怒!梅汝傲說: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把日本帝國主義欠下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800多次的法庭斗爭,日本劊子手百般狡辯,中國法官心力交瘁。梅汝傲的壓力是巨大的,他說,若不可將劊子手繩之以法,唯有蹈海而死以謝國人!此片揭露了日本的罪行,懲罰了日本劊子手,更重要的意義是伸張正義,呼籲和平。
⑤ 求《東京審判》的觀後感(1500——2000字)
我以前也寫過呢~~~不過也不完全自己寫的,你可以參考哦~~~~加油啦~!!!呵呵
《東京審判》觀後感
當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漸漸離去,當聽著那個年代的烽火故事長大的人慢慢老去,無數沉痛的記憶便只存在於幾段枯黃的影象和一些發霉的紙張中,於是歷史開始被遺忘!但是對於歷史我們可以憤怒,可以欣喜,可以悲愴,卻萬萬不能遺忘!這就是觀看完影片《東京審判》之後我最深切的感受!
我是懷著一顆愛國的心去看《東京審判》,進電影院前就替導演捏了一把汗,我覺得想把一個人盡皆知的嚴肅的事情表現在銀幕上,讓觀眾感覺值得看又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非常難。高群書導演故事通過庭審這一主線和小酒館的故事這一暗線展開;重點突出的介紹了審判過程中的亮點,激起了觀眾愛國的熱忱;通過側面描述了戰爭給人民生帶來的災難,恰如其分的情感拿捏,讓人們對戰爭產生痛恨的同時又避免了過度反日的情緒。
庭審過程比較單調和直白,主要講述了3件重點。一是梅汝環法官對審判坐次據理力爭,審判的坐次直接代表了國家的影響力以及國家的尊嚴,梅汝環法官機智的辯論和不屈的愛國精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倪征燠智審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賢二,面對兩個戰犯有計劃有組織的抵抗,任他採取什麼「龜縮戰術」都是沒有用的,倪征燠冷靜且機智地把對手帶入自己的埋伏圈,在庭審現場充分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讓觀眾感覺到吐出胸中惡氣的暢快和崇高的祖國榮譽感。三是梅汝環法官說服大家贊同死刑,這個環節導演勾勒的線條較粗,其中的對白讓人很振奮「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來」。過程被描述的驚心動魄,結果是讓戰爭犯得到應有的懲罰,讓人感覺到無比的痛快!
電影中一個小酒館的故事,從側面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幾個角色非常有代表性。酒館的老闆娘作為普通日本人的代表,在酒館營造了一種歡快、和諧的氣氛,說明日本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芳子的哥哥和田武夫做為參戰的官兵,親自經歷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泯滅,善良的內心戰勝了人性的瘋狂和放縱,親手殺死了喪失人性的北野弘二,說明日本人也有善良的本性,不過是被少數戰爭分子利用。那個極端困惑迷茫的北野雄一則是日本青年一代的代表,不但被蒙蔽了事實的真相還深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採取了非常極端的報復措施,殺害了身邊的親人和自己心愛的人,戰爭傷害的不僅是被侵略方,也深深的傷害了日本一代人。芳子的妹妹是一個被輕描淡寫的人物,一個日本女孩的慰安婦式遭遇,反批極端分子為達到侵略目的不顧自國人民死活的丑惡嘴臉。所有的故事都離不開愛情的點綴,雖然它是以悲劇結尾,中日友好埋下希望的種子。導演通過對一群日本人的描寫,揭露了戰爭的罪惡又沒有增加中國人的敵意,用意之深讓人佩服 。
誠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對那一段歷史負有責任,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卻肩負著一個使命,那就是將那段我們民族用血與淚寫下的歷史牢牢銘記!
毋庸置疑,發動侵略戰爭是人類最大的罪惡,因為戰爭會帶來我們所知的一切罪行和苦難,泯滅人性的屠戮,永無休止的劫掠;親人至愛的離散,山河故國的破碎……所以任何發動不義戰爭的人都理所應當地要受到全人類最嚴厲的審判和處罰。這就是為什麼需要一場世紀大審判來懲治罪惡的日本戰犯!
《東京審判》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點燃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熱情,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痛擊了軍國主義思想,給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領導人當頭一棒。
當然戰爭絕不是各國人民的責任。日本人民同樣是熱愛生命、渴望和平、善良友好的人民。我們不能因為歷史上個別日本戰犯的罪惡而放緩與日本人民加深了解增進情誼的腳步,所以我們可以繼續喜愛富士山的櫻花爛漫,嚮往東京城的燈火輝煌,享受日本製造的實惠時尚!
但是,當我們這個力圖振興的民族在以我們擁有的燦爛文明與悠久歷史為榮的同時,我們更應當以決不忘記的態度銘記日本侵略戰爭曾給我們民族帶來的苦難與創傷,銘記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種種罪惡。
⑥ 東京審判 電影的觀後感和評價
反日情緒如此高漲的今天,又加上幾乎遺忘了所學過的歷史,我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有時候難免有些困惑。《東京審判》再現了日本投降後,遠東軍事法庭審判 28名甲級戰犯的過程,喚起了我一些記憶,也幫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節的合理性,演員的演技,一部電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已經可以讓人致敬了。
回來以後網路了一些當時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關於座次的爭取,及法庭上關於皇姑屯、南京大屠殺等訴因的辯論,基本都是真實的,看得人熱血沸騰;影片中另一條線索是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個在戰爭的影響下,命運各有不同,卻都以悲劇收場。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雖然僅僅只有六十年,但當時的一切在時間的這邊慢慢的變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電影的方式重溫歷史,總能喚醒心裡沉睡的一些東西。戰爭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災難帶來的累累傷痕,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而戰爭的始作俑者雖然被處以極刑,卻無法彌補已經發生的一切,這樣想來,無比悲哀,所慶幸的是我還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一些自由被禁錮著,但起碼的尊嚴還能夠保持。
梅汝傲說的好:「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在影片的開頭,看見日本人拿著酒瓶辱罵著中國人,雖然被槍擊,但他們倒下以後,我們所受的屈辱也並未消失,聯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國民素質受指責新聞,還是老話,只有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內事,國家強大了,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可惜,這樣做的人不在多數,所以,多一些《東京審判》這樣的片子,讓更多的人記住歷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⑦ 初中生寫觀《東京審判》有感(速回)!!!!!!!!!急`````
9.18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特別對於我們年輕的一代是值得紀念的日子.特別是看了東京審判之後,有了一連串的感想.
這個電影是結合了記錄和現實的一部電影.
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中國法官堅持選擇中國要座在第二個國家的位子上,本來是不成功的,經過他的艱苦努力在審判開始的時候我們國家處於第二個位置.這個精神讓我敬佩!
在剛開始審判之時,最讓人氣憤的是當問到東京這些首席戰犯是否有罪時,他們一口都一致否認沒有.難道對於他們自己曾經所做的行為都不予以為恥嘛.然後在傳訊一個日本人的時候那個人都承認了他們的罪行,而遭到了日本戰犯的譴責.我覺的日本戰犯是可恨的.
當看到那些曾經的殘忍的事實記錄時,都不忍感到一種難過.而在法庭上那些日本戰犯的囂張是讓人厭惡的.裡面有一個片段說到一個日本家庭的生活,在那個家庭里哥哥失去了他的弟弟,開始憎恨中國人.有一段詞記得說到在當美國投下原子彈的時候,他們失去了幾萬同胞;可是當日本侵瑞中國的時候,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9.18事件的時候我們的同胞是多少?這是不能比的事實.而在中國審判團審判的時候,日本戰犯回答的話語是讓人無法忍受的.他們說是是幫助而不是戰爭.是兄弟國家間的友好;難道殘忍的現實是這樣的嗎?
在電影快結束的時候決定那些日本首席戰犯的方式,原本是不採取死刑的;最後由於中國法官的說服和拘禮力爭最終在6:5的情況下實行了極刑.這也體現了中國的一種精神吧.
在這部電影中有許多讓我們感動和憤慨的時候,電影不只是電影,要讓我們記住的是這一段歷史,從1946年5月3日開始,到1948年11月12日結束,前後持續兩年多,共開庭818次的歷史.中國人在世界中得到認同的歷史.
⑧ 南京南京!或 東京審判觀後感,3000字左右
<<東京審判>>是在一種沉重而肅穆的氣氛中緩緩揭開了序幕,黑底白字,簡潔而富有歷史的韻味,主人公有力而深沉的敘述,帶人走近了那段彷彿已經在記憶中淡去封沉的歷史……
影片的開始鏡頭慢慢滑過戰後日本的廢墟,戰後的廢墟遠沒有斷井頹垣的蒼涼與憂愁,僅僅是悲哀,關於死亡,關於絕望……
影片的格調一直是緩慢而緊湊的,從法官梅汝璈先生嚴詞對座次席位的爭奪開始,影片便彌散著那個時代真正中國人的骨氣,想起梅汝璈先生嚴詞聲明我到這里不是為了愉快,想起他沉毅而堅定的面容,我似乎可以感知那個時代,我們中國人背負那段慘痛歷史的沉重與嘆息,想起中學時學過的課文<<談骨氣>>,始終覺得現代的我們說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樣的話始終比較疲軟,然而在那一刻,看著梅汝璈先生堅定而清澈的目光,我忽然覺得那句話是如此的鮮明突兀,擲地有聲……
審判開始了,卻推進的那樣緩慢,大國的壓力隱約的彌散在這個本該是絕對公正的殿堂,唇槍舌戰,戰犯們或自信滿滿或軟弱無力或平淡無奇的無罪宣言隨著辯護律師的理屈詞窮惱羞成怒而分崩離析,倪征燠先生的辯論無疑是一個亮點,那樣的義正詞嚴,那樣的睿智敏捷,讓那些或傲慢自大或裝傻充楞的戰犯們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在電影中,始終穿插著法庭與社會,生活與戰爭,戰爭的陰影不僅僅籠罩在中國的頭頂,更在日本百姓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痕跡,無論是高呼小日本鬼子反戰的日本軍人,還是與中國人相戀的日本記者,又或是依舊為軍國主義瘋狂的日本青年,太多年的歲月,太多時光的阻隔,本來是繁花錦蔟和樂融融的生活因為戰爭而變得蒼白,無論是誰,戰爭都給他們以陰影,帶走了青年的意氣與夢想,留下的,是傾頹與迷惘……
讓我最震撼的不是中國記者肖南與日本女子那蒙著不屬於她們的沉重的愛情,不是日本青年舉槍射殺親人與愛人,是在那個小酒館,當美麗的老闆娘輕輕哼著日本民歌,帶著對戰後的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帶著她天性中的純良翩然起舞時,一顆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射穿了她的身體,她於是那樣倒下去,燦爛的笑容像還未來得及綻放便萎謝的春花般在戰爭所帶來的陰郁中隨風飄零,她那樣倒下去了,滿地的鮮血,她的眼中還有不甘,還有迷惑,她所嚮往的那種生活,那種昇平是不是僅僅在夢中?
終於認定戰犯們有罪了,然而死亡的判決卻又成為了爭論的焦點,當梅汝璈先生據理力爭的時候,當他沉重而緩慢的說出死難者在看著我們的時候,當他庄嚴而肅穆的劃下選票同意死刑的時候,我只能保持沉默的堅守,雖然心知死亡的判決絕無懸念,我的心依舊隨著法官們一個一個的投票,隨著投票箱的打開,隨著唱票者嚴肅而沉靜的唱票而緊張,彷彿我回到了那樣一個年代,彷彿我站在那個廳堂,彷彿我是那些亡靈,彷彿我的靈魂為了那些死難者而祈禱……
影片的最後,當法官一字一頓的說出有罪二字,當我想起那些荒蕪的村落的時候,當我看到那些死難者的骸骨那些生者沉痛的時候,我的心決沒有因為處決了那些甲級戰犯而感到絲毫的快慰,縱然他們死了千萬次輪回,誰又來救贖那些無辜的生命與備情?
忽然想起朴樹的<<白樺林>>,想起他略微滄桑的聲音反復詢問誰來紀念那些沒有墓碑的生命?
歷史終於會成為歷史,也許歷史的沉重也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忘,電影院中,總共只有五個觀眾,比起看<<十面埋伏>> 看<<無極>>時的喧鬧也只有慘淡而字,或者是我們已然遺忘,或者是根本不願意記得,風花雪月的浪漫,虛構的生死愛情,華麗的服裝,絢麗的特技,這樣的一切都比一段沉重而痛苦的記憶來得漂亮誘人吧……
誰還像當初那些偉大的中國人般矢志不渝?
誰還記得那個年代那些歷史時刻玄在我們頭頂的利劍?
我們記得的不應該是仇恨,而是那些歲月劃破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痕跡……
為了那些死難者,為了那些為中國之崛起而奮斗的人,為了我們自己的祖國,也為了我們自己.成都的九月,風依舊透著暖意,我很久沒有覺得如此熱血彭湃……
向那段歷史肅穆,向那些偉大的中國人膜拜,向<<東京審判>>劇組的所有人獻上我最深刻的敬意,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⑨ 東京審判觀後感2000
[東京審判觀後感2000]事實上,我早已看過這部電影.在2005年,中央電視台中央10套播出了一套名為世紀戰爭的欄目,其中便有當年東京審判的珍貴影象資料,只是一些剪輯,並不流暢,卻是那場大審判最真實的記錄,後來還將南京大屠殺和東京審判製成光碟,東京審判觀後感2000。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吧,看電影版的東京審判時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雖然有人聲稱這部電影是根據當年梅大法官的回憶拍攝的,但是電影終歸是電影,絕計取代不了當年攝取的那些真實的畫面。一部110分鍾的電影,如何能夠詮釋那場長達兩年的世界審判?然而我們又真的需要這樣一部電影。被稱為80後的我們這一代人,距離戰爭的硝煙已經太過久遠,對戰爭的了解少得可憐。除了我們自身的原因,恐怕還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戰爭的宣傳不夠——我不是說要宣揚戰爭鼓動戰爭,而是指應當通過媒體使人們更了解戰爭。那場長達8年的抗戰確實被拍成了很多部電影,然而這其中很多都像如今的小學生作文一樣,千篇一律,許多部如一部,不僅沒有應有的作用,反而惹人反感,以至於現在很多人看電視時都遇到廣告和戰爭片就趕緊換台。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諷刺——日本對邪惡的法西斯宣傳如此成功,以致其右翼勢力甚是猖狂,而我們為和平和教育而作的戰爭宣傳卻如此失敗。看中央10套的東京大審判時,屏幕上沒有硝煙,沒有槍炮,沒有屍體,甚至沒有血,可是給人的那種震撼卻遠遠超過那些戰爭片。那是一個世界人民用無數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結局,那是一個必須有但是又絕不足以承受其過程的結果。當看到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等人在絞架上掙扎時,心裡充斥的不是痛快,而是沉重。有人在評價這場戰爭時說:這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二戰中中國有2100多萬人喪生。其中平民人數超過2000萬。這是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因為除了中國,沒有一個其他國家的平民有如斯巨大的傷亡,蘇聯有700到800萬,美國只有約10人。事實上,在這場全民族的戰爭中,平民和軍人的界限已經變得非常模糊,唯一的分界點在於:死者與倖存者。那是一場中華民族必須勝利的戰爭,因為很明顯,日本不僅是要佔領中國,還要消滅整個中華民族。被德國佔領的法國,平民死亡人數有17萬,而中國有2000萬!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美國在長崎投下一顆原子彈,造成2.5萬人死亡——這是一個很殘酷的比例:800比1。也就是說,日本侵華8年,相當於每年都在中國投下了100顆原子彈!許多人譴責美國以民主和人權標榜自己,卻在歷史上首次使用了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日本更是給聯合國上書報告日本迄今為止多少多少人喪生於原子彈雲雲。可是對當時的中國,這何嘗不是一種正義?1968年,曾負責運送小男孩部件的艦長麥克維伊在得知自己當年運送的是原子彈後,飲彈自盡,可是如果以自殺聞名於世的日本人至今仍拒絕向亞洲人民道歉!不僅不道歉還公然參拜日本戰犯!如果麥克維伊經歷了南京大屠殺,如果他看到日本今天的態度,如果他曾是巴丹半島上的一名美軍,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選擇自殺?我想他會後悔,不是後悔自己投下了一顆原子彈,而是後悔自己只投下了一顆原子彈!我相信,很多人看《東京審判》時,一眼就認出了著名的朱孝天同志,卻不知道那些坐在被告席上的是誰。今天的棟梁們對明星的了解遠遠多於歷史。東條英機,日本法西斯魁首,內閣首相,陸軍大臣,陸軍大將;板垣征四郎,陸軍大臣,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陸軍大將;土肥原賢二,策劃和組織九一八事變的主犯,陸軍大將;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殺罪魁禍首,華中方面軍司令,陸軍大將;廣田弘毅,侵華戰爭主謀之一,內閣首相;木村兵太郎,關東軍參謀長,緬甸方面軍司令官,陸軍大將;武滕章,南京大屠殺主犯,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陸軍中將。這是七個我們應該牢記的名字,不是因為他們流芳百世,而是為了記住戰爭,那些苦難與恥辱。八年抗戰,我們付出了太多,犧牲了太多。然而戰後,國際社會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真正的公平,直到今天,國際上的眾多史學家仍然把二戰的開始定在1942年,可是中國在1937年就已經開始了全面抗戰。整整四年,就這樣被忽略了,中國抗擊了日本絕大多數的陸軍,卻不被承認。大川周明,日本法西斯理論家,被稱為日本法西斯主義的教父,在東京法庭上拍了一下東條英機的光頭,在記者面前說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於是被帶離法庭,僅僅幾天後,他被診斷為精神失常,於是逃脫了這場審判,僅被關押,而在幾年後,在美國的照顧下,這位教父恢復了自由!今天的日本,大搖大擺地參拜靖國神社,公然修改歷史教科書,右翼勢力活動猖狂,可是國際上卻沒有一個大國出來作出實質性的干預,這難道不是綏靖?而觀中國之歷史教科書,往往只有消滅日軍多少多少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氣焰雲雲,卻絕口不提中國的傷亡,這固然可以保持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卻也往往會造成一種誤解:我們的傷亡不大,從而忽略了我們所付出的慘重代價,觀後感《東京審判觀後感2000》。日本通過修改歷史來掩蓋歷史,而我們則是通過掩蓋數字來掩蓋了歷史。有人說我是憤青,我想我們是該憤青一點的,因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仇恨日本人?! 被稱為每個中國人必看的一部電影的《東京審判》,自從九月一日公映以來,口碑持續走高。或許這部110分鍾的電影取代不了當年攝取的那些真實的畫面,或許不能完全詮釋那場長達兩年的世界審判,但由於它所敘述的史實和演員們出色的表演,《東京審判》不失為一部不錯的歷史大片。我真的覺得不僅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看,去受教育,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去看。就像主人公說的: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這是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以審判二戰的日本戰犯為題材的《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11個國家的法官對28名甲級戰犯長達2年的審判過程。影片的結尾,各國法官在量刑問題上產生很大分歧,中國法官梅汝璈從法律角度痛斥了日本戰犯大肆掠奪中國資源以及違反人道的滔天罪行,在投票決定是否執行死刑時,終以6比5的票數將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7名甲級戰犯送上了絞刑架。《東京審判》無論就故事的流暢度和劇本的結構來講,都十分精妙,而它對日本人的刻畫也遵循了客觀、人性化的描寫,沒有順著偏激的民族主義的觀念走向一味泄憤的地步。這部電影在歷史的厚重感背後讓人看到了更多人性。有這么一個場景特別震撼人心:在一個小酒館,當美麗的老闆娘輕輕哼著日本民歌,帶著對戰後的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帶著她天性中的純良翩然起舞時,一顆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射穿了她的身體,她於是那樣倒下去,燦爛的笑容還未來得及綻放便萎謝了,春花在戰爭所帶來的陰郁中隨風飄零,她那樣倒下去了,滿地的鮮血,她的眼中還有不甘,還有迷惑。這些,真實而客觀,戰爭不僅害了中國人,同樣也對他們的本國人民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所以這一場審判就更為重要。要向那些罪人們討回血債的不僅是中國人,他們更應該向自己的國人有一個交代。在這場審判中,我們不僅要懲罰戰犯,我們更應藉此敲響警鍾,要遠離戰爭,珍視和平。當看到影片中那些個甲級戰犯在審判台前仍然不可一世,神態傲人,堅決不肯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承認自己有罪時,我真的無比憤懣。聯想到今天的日本,大搖大擺地參拜靖國神社,公然修改歷史教科書,右翼勢力活動猖狂,不難想見,他們雖已被國際法庭繩之以法,然而他們的陰魂依然不散。日本政府對待歷史的態度仍然讓人心寒,也許,如果可能,他們應該看看這部影片。看了電影《東京審判》,好像給我們喝了一杯烈酒,燃燒起我們的愛國之心,又像給我們打了一針清醒劑,促使我們對法西斯陰魂永遠保持清醒頭腦。我想,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行徑有了更直觀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體會今天的來之不易。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別是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的青少年們。我相信,很多人看《東京審判》時,一眼就認出了明星朱孝天,卻不知道那些坐在被告席上的是誰。今天的棟梁們對明星的了解遠遠多於歷史。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部電影。我們很多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距離戰爭的硝煙已經太過久遠,對戰爭的了解少得可憐。除了我們自身的原因,恐怕還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戰爭的宣傳不夠———我不是說要宣揚戰爭鼓動戰爭,而是指應當通過媒體使人們更了解戰爭。記住這些名字吧:東條英機,日本法西斯魁首,內閣首相,陸軍大臣,陸軍大將;板垣征四郎,陸軍大臣,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陸軍大將;土肥原賢二,策劃和組織九一八事變的主犯,陸軍大將;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殺罪魁禍首,華中方面軍司令,陸軍大將;廣田弘毅,侵華戰爭主謀之一,內閣首相;木村兵太郎,關東軍參謀長,緬甸方面軍司令官,陸軍大將;武滕章,南京大屠殺主犯,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陸軍中將。這是我們應該牢記的名字,不是因為他們流芳百世,而是為了記住戰爭,那些苦難與恥辱。為了忘卻的紀念,為了那些死難者,為了那些為中國之崛起而奮斗的人,向那段歷史肅穆,向那些偉大的中國人致敬,向《東京審判》劇組的所有人獻上我最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