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紀錄片《歸途列車》
我沒有見過范立欣老師本人,但看過歸途列車以後,覺得這部片子是我看過的優秀的紀錄片之一。
我們看片子的時候有個毛病,就是會想如果是我我該怎麼拍。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覺得難度最大的兩個點,是工廠和火車站的鏡頭。
中國的媒體從業者都知道,因為某些我不說你也懂的原因,一些像是工廠,車站,機場,地鐵等等的地方,拍攝難度較大。不是因為畫面難拍,拍出來不好看。而是你沒有很硬的關系,或者比較強的「來事兒」能力,拍攝會有很大的障礙。
范老師所要拍攝的工廠,是農民工聚集的流水線加工工廠,也是被許多外媒看做是沒有人性只知壓榨的血汗工廠。
這種工廠本來就因為口碑不好,廣受詬病,對媒體是避之不及甚至有仇視的態度。
范老師是怎麼搞定的呢?
我看完片子後查了一些資料,如果沒記錯的話,范老師拍攝張姓夫婦打工的小工廠時,跟工廠方軟磨硬泡了一個星期,才被允許進入工廠拍攝一天。拍攝他們女兒打工的工廠,范老師甚至請來了當地黨委書記和工廠老闆一起吃了個飯,才換來了三次拍攝宿舍外加拍攝一次白班和一次晚班的機會。
拍個片子容易嗎……
而且等你拍的時候,人家已經粉飾太平好幾天了,拍攝環境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拍攝火車站的時侯,正是春運高峰,一票難求,車站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邊。
范老師的攝制組跟車站關系比較好,車站特例給他們組批了三天的火車票。為什麼三天,因為范老師不知道張姓夫婦能買上哪天的票……
結果還是出了點插曲
拍攝張姓夫婦排隊買票的時候,其他很多排隊的人以為范老師是記者,是來做類似「每人都能買上票,全國人民好喜歡」這種正面新聞的。結果估計有五百多人就圍了上來,想表達自己的「訴求」……
攝制組最後是在警察叔叔們的幫助下逃出來的……
出不來就會被人民群眾聲討至死……
還有一處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拍攝女兒和父親翻臉,父親大打出手那一場,導演和攝像很淡定,我猜測應該是錄音老師「入戲了」,立馬就想沖上去勸架,被攝像一把拉住了……
女兒沖著鏡頭說,你不是要最真實的我嗎,這就是最真實的我,其實是和導演說的
我覺得導演應該在之前跟女兒談過,讓她跟父親說一說自己的真實想法,結果女兒直接跟老爸翻臉了……這對導演來說是意料之外的收獲吧,這場戲也成為了全片一個重要的高潮
⑵ 電影歸途列車講的是哪個地方
是可再看下的。
⑶ 歸途列車的劇情簡介
16年前,張昌華(張昌華飾)和陳素琴(陳素琴飾)夫婦倆跟隨打工潮,離鄉背井來到廣州打工。他們唯一的希望與安慰是能夠用辛苦賺來的微薄收入撫育他們留在家鄉的一雙子女,讓孩子能讀書,有朝一日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然而,由於他們常年在外打工,無暇顧家,日漸成年的女兒張琴(張琴飾)以激烈的叛逆行為宣告了對父母的抗議,無情地宣判了父母夢想的破滅。張琴選擇了退學離家,成為新一代的外出打工妹,從廣州的服裝廠到深圳的夜店,女兒的一次次選擇刺痛了父母的心 。
⑷ 范立欣執導的紀錄片《歸途列車》講述的是什麼呢
范立欣執導的紀錄片《歸途列車》獲得《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年度紀錄片大獎,獲得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VPRO IDFA獎。
紀錄片講述了1990年,家住四川廣安區回龍村的張昌華(張昌華 飾)和陳素琴(陳素琴 飾)兩夫妻為了能讓家裡過上更好的日子,也為了讓張琴(張琴 飾)和張陽(張陽 飾)姐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朝一日可以擺脫像他們一樣在農村的艱苦生活,毅然離開一對幼年的雙子女去廣州打工。他們辛苦的賺錢往家裡寄錢,幾年才能回去和家人團聚一次過一個年。平時只能姥姥生活的姐弟對他們早已產生了生疏感和冷漠。但女兒張琴像很多這個年紀的叛逆少年一樣,不聽勸告毅然退學,重蹈了父母的覆轍,從村裡離家去廣東打工。一家人之間發生的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
滿意請採納。
⑸ 求《歸途列車》電影,最好有中文字幕。
鏈接:
《歸途列車》是中視遠方(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紀錄片。影片由范立欣執導,張昌華、陳素琴、張琴主演,於2010年1月在聖丹斯電影節進行了首映。影片講述了張昌華和陳素琴夫婦為了子女學業來到廣州打工,但女兒麗琴最終選擇退學離家的故事。16年前,張昌華(張昌華飾)和陳素琴(陳素琴飾)夫婦倆跟隨打工潮,離鄉背井來到廣州打工。他們唯一的希望與安慰是能夠用辛苦賺來的微薄收入撫育他們留在家鄉的一雙子女,讓孩子能讀書,有朝一日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然而,由於他們常年在外打工,無暇顧家,日漸成年的女兒張琴(張琴飾)以激烈的叛逆行為宣告了對父母的抗議,無情地宣判了父母夢想的破滅。
⑹ 歸途列車的影片評價
影片用鏡頭聚焦小人物命運,包括農民工在親情與生計間的矛盾,客觀完整地記錄了中國普通農民工的境遇。(成都商報評)
影片跟隨張昌華一家三年來春節期間返家探親的歷程,呈現農民工的悲苦、親情與生計間的矛盾,用鏡頭聚焦大社會中小人物的命運,展現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背後普通小人物的辛酸和眼淚。(北京青年報評)
影片的風格跟以往人們印象中那種節奏冗長緩慢、充滿畫外音的紀錄片不同,它通過對大量素材的電影化剪輯,使得整個故事節奏很快,很多觀眾看完之後的評價是「很好看」,跟不少類似題材的電影比起來,《歸途列車》似乎更像部電影。(南方日報評)
影片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由中國發起,國際製作的紀錄長片。影片故事性強,視角獨特,人物沖突激烈,製作工藝精良,散發出強烈的人文關懷氣息。(新浪娛樂評)
⑺ 如何評價影視作品《歸途列車》
我沒有見過范立欣老師本人,但看過歸途列車以後,覺得這部片子是我看過的優秀的紀錄片之一。我們看片子的時候有個毛病,就是會想如果是我我該怎麼拍。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覺得難度最大的兩個點,是工廠和火車站的鏡頭。中國的媒體從業者都知道,因為某些我不說你也懂的原因,一些像是工廠,車站,機場,地鐵等等的地方,拍攝難度較大。不是因為畫面難拍,拍出來不好看。而是你沒有很硬的關系,或者比較強的「來事兒」能力,拍攝會有很大的障礙。范老師所要拍攝的工廠,是農民工聚集的流水線加工工廠,也是被許多外媒看做是沒有人性只知壓榨的血汗工廠。這種工廠本來就因為口碑不好,廣受詬病,對媒體是避之不及甚至有仇視的態度。范老師是怎麼搞定的呢?我看完片子後查了一些資料,如果沒記錯的話,范老師拍攝張姓夫婦打工的小工廠時,跟工廠方軟磨硬泡了一個星期,才被允許進入工廠拍攝一天。拍攝他們女兒打工的工廠,范老師甚至請來了當地黨委書記和工廠老闆一起吃了個飯,才換來了三次拍攝宿舍外加拍攝一次白班和一次晚班的機會。拍個片子容易嗎……而且等你拍的時候,人家已經粉飾太平好幾天了,拍攝環境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拍攝火車站的時侯,正是春運高峰,一票難求,車站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邊。范老師的攝制組跟車站關系比較好,車站特例給他們組批了三天的火車票。為什麼三天,因為范老師不知道張姓夫婦能買上哪天的票……結果還是出了點插曲拍攝張姓夫婦排隊買票的時候,其他很多排隊的人以為范老師是記者,是來做類似「每人都能買上票,全國人民好喜歡」這種正新聞的。結果估計有五百多人就圍了上來,想表達自己的「訴求」……攝制組最後是在警察叔叔們的幫助下逃出來的……出不來就會被人民群眾聲討至死……還有一處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拍攝女兒和父親翻臉,父親大打出手那一場,導演和攝像很淡定,我猜測應該是錄音老師「入戲了」,立馬就想沖上去勸架,被攝像一把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