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走在路上》讀後感200字
在路上
在路上,我們不斷的用所學的知識去探尋未知的道路縱然我們摔倒過也曾迷茫過但是卻從未放棄過。
在路上,我們不斷積累知識,用知識來開闊自己的眼球,豐富自己的身心。
在路上,我們不斷努力學習,為的就是用知識來改變命運,在尋找知識的路上跌跌撞撞的,可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就必須走下去,因為這就是你的選擇。
在路上,我們去努力,去拼搏,為的就是想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走的更長遠,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么要學會坦然的面對,倔強的的去征服困難和挫折,因為熱血的青春不許我們就此放棄所以才給了我們支撐下去的勇氣與決心。
在路上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我們懷揣著一張紙上路,管它是泛黃的,還是新的呢?看雲舒雲卷,花開花落。記得錄下旅途的點點滴滴,還有那些曾經溫暖過我們的,感動過我們的人,所有的這一切,都會成為生命中一道無法磨滅的美麗的風景。
我們並不孤單,一路上總有人同行。懷念那些純真朴實的歲月,那些翻過圍牆溜進學校的日子,那些搖著鈴鐺哼唱童謠的日子,那些午休時躲在被子里玩耍的日子。那些日子,我們曾經手拉手一起走過。
記得那些個盛夏的日子裡,我們站
『貳』 觀看安全警示片觀後感20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私家車。有了私家車,上班旅行更方便了,更是人們經濟水平的重要體現。隨著私家車市場的擴大和價格的降低,私家車大量出現在馬路上。但是,本來可以給自己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沒有人知道自己坐在飛速行駛的車上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只有在電影上出現的鏡頭說不定那天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到那時,一切都結束了。人走在路上還免不了有跌摔滑倒的時候,更何況沒有大腦不會思考的汽車。雖然發生的幾率很小,但是人跌倒了還可以爬起來,一旦出事,有時連全屍都找不到啊!交通事故頻發已成為社會的主要公害,交通事故猛於虎啊!
『叄』 《走路上學》電影觀後感 600字 速度啊 我後天就要交了呀 謝謝
熙熙攘攘的城市中,走在路上的是太多世俗浮儈的面龐,它們叫做高效、快餐、紛雜、爭斗、疲倦、茫然、無聊、精神極度匱乏與缺失……
作為流動在城市中的一張臉,偶爾,想要逃離到遠方去,將我們僅有的付出給那些一無所有的弱勢群體。
可是,我無論如何都不能幻想那些弱勢群體貧困到何等地步,直到看到這部《走路上學》,我才知道,之前的一切幻想都沒有意義。
正如導演聲稱,這是一部「大命題的小電影」,大命題所指它是以希望工程為背景,以貧困山區兒童艱難求學為題材的電影,而這個小電影,則是僅圍繞雲南怒江峽谷地區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展開敘述。
故事情節很簡單,雲南怒江峽谷地區地貌險峻,湍湍江水之上沒有橋可通行,坐落在其中的幾戶山寨人家孩子只能靠自製滑輪溜索過江上學,走路上學這樣如此簡單的事在他們看來確是遙不可及的夢。
娜香和瓦娃這對情比金堅的姐弟就是這樣一戶普通人家的孩子,姐姐娜香溜索上學,弟弟瓦娃卻因為不能有外出打工的父親陪同溜索,無法上學,這對於聰慧過人對上學充滿無限渴望的瓦娃來說,實在是再也等不及的大事。因此,瓦娃純真的面龐上呈現著一片不屬於孩子的憂傷。
這里的孩子要溜索上學,這里的孩子穿不起棉鞋,深圳來的支教女老師將一切看在眼裡,為孩子們添置雨靴。怎奈姐弟情深,穿上紅靴子的娜香多麼希望不能上學的弟弟也能擁有一雙新鞋,女老師再次伸出援手。
就在這小小的幸福來臨的時刻,娜香為了挽救即將落水的那雙弟弟的新鞋不幸落水……從此,瓦娃一言不發,直到峽谷通橋那一天,直到他可以走路上學那一天……
看過《走路上學》,已不能完全同意導演所言「小電影」這個說法,其實它並不小,它包涵著微笑、眼淚、陽光、溫暖、樸素、感動、純真、友愛、堅持、夢想……當這一切呈現在眼前,苦難這個主旋律已被淡化,卻帶著另外一種姿態瞬間升華。
勇氣與堅守 讓我敬畏
我尤其喜歡導演及台灣的攝像師李以軒的拍攝手法,近距離大特寫的鏡頭很多,色彩豐富濃郁,飽和度極高,充滿燦爛陽光,配以傈僳族高亢悠揚的山歌,節奏明快動感。
從影片開始就確立了這樣的基調,慢鏡頭里,娜香穿著色彩艷麗的民族服裝,一蹦三跳在青山之中,滑索飛翔在綠水之上,除了美感看不到一點險峻與艱難。
溜索過江,僅僅看上去都令人心驚動魄,孩子們卻猶如一隻只飛翔在空中的小鳥,微笑著聲稱溜索很「好玩」。
這里的孩子是勇敢的,以勇氣堅守著求學夢,這樣一個簡單樸素的願望,於他們而言卻要負累許多。
毫無私心的情誼 讓我動容
影片中刻畫最多的細節就是娜香與瓦娃的姐弟情深,無法上學的瓦娃每日接送娜香上下學,將私藏的雞蛋留給姐姐;娜香無時無刻不是在保護著瓦娃,保護著他偷偷溜索的秘密,甚至願忍痛割愛,將還未來得及抱在懷里的嶄新的紅靴子送給弟弟,只求他不挨打,不再嘗試危險的溜索。
最打動我的鏡頭在這里出現了,瓦娃抱著姐姐的紅靴子美美的睡了一夜,第二天,當他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穿著新靴子溜索上學時,他把鞋子還給了姐姐,他細致入微得拭去姐姐的腳上的泥巴,親手為姐姐穿上新靴子。
娜香穿著明麗的民族服裝和紅靴子,陽光照射下,她就是公主,是一位被弟弟的愛呵護圍繞的小公主。
一切都很美好,美好卻總是轉瞬即逝。
娜香為拯救送給弟弟的新鞋落入滾滾怒江水,當他再一次看到江邊的紅靴子,小小的身體迸發出深厚的懷戀,大喊著「姐——」,又是一個漫長的鏡頭,在這漫長之下,不能自已的悲傷只能用淚水來表達。
陽光之下的憂傷 讓我心碎
瓦娃是一個孤單的小孩,他的朋友只有娜香和一隻叫做「明明」的小狗,他極度渴望上學,送姐姐上學,寄託他的渴望,這還不夠,無懼危險與媽媽的責難,偷偷溜索去學校。娜香送給瓦娃老師教的手工品——一隻紙風車,微風習習,風車飛轉,瓦娃落寞的神情下流露著「上學真好」,嚮往與無奈交錯矛盾,小小少年,平添許多愁與苦。
娜香不在後,瓦娃自此一言不發,用畫畫和紙風車懷念姐姐,憂傷變作憂郁,不可名狀的孤獨與悲傷,瓦娃只能在這樣無法自拔的情緒中與時間對抗,可是,他只是個孩子,沒有人不為此心碎心疼心傷!
瓦娃的扮演者是一名9歲的非職業演員,憑《走路上學》獲得了華表獎影帝,這位史上最小的影帝著實令人贊嘆,導演說,這兩位小演員是上天賜予最好的禮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正是對他們最到位的稱贊了。
《走路上學》,整個影片宛如一泓清泉,在這個商業電影明星大腕充斥的電影市場里,它是如此別致,帶著小清新的獨特魅力,用溫情關懷的手法卻探索出超越故事本身的更深層意義。
與這些大山中的孩子相比,我們是孱弱不堪的,我們是復雜的,我們忘記最原始的樸素理想,我們缺失的太多,遠比不上那些單純靈魂的溫暖與美好……
孩子,即使你一無所有,卻遠比我所擁有的更多……
『肆』 跪求《走在路上》讀後感,急急急---
這個寒假,我讀了著名作家梅子涵伯伯的短篇小說《走在路上》。本文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小遠帶奶奶去看電影,奶奶年紀大了,出門慢,路上走得也很慢,小遠要遲到了!小遠開始不耐煩,甚至開始討厭,他想丟下奶奶一人朝前走去,回頭之間突然發現奶奶變得非常老,想起奶奶陪伴自己成長的一幕幕往事,他眼睛濕潤了,他覺得自己應該等一等奶奶,攙著奶奶一起走,哪怕遲到也沒有關系。
這篇小說寫得十分感人,它沒有用十分幽默的語調,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內容,但卻可以抓住我的心,讓我情不自禁地讀下去,看完覺得心裡酸酸的,差點掉下眼淚,我可以體會出作者寫這篇小說時,十分仔細,寫得很慢,很不著急,並從容地寫出了這篇短文應有的天然情感和它那飛揚的人格。
小說中「哦,小遠突然發現奶奶走路時背弓得這么厲害,踉踉蹌蹌的,讓人看一眼都覺得怪可憐的。奶奶變得多老啊!小遠天天和奶奶在一起,卻沒有注意奶奶已經這樣老了。」看到這段,帶給我不小的觸動,小遠的奶奶已經很老了,天天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小遠居然對這一切毫無察覺,我們有時就是這樣,平時只知道接受來自父母爺爺奶奶的關心,卻忘了在我們長大的同時,他們卻在一點點老去,忘了去關心他們。
記得從我上幼兒園時,每天都是婆婆接送我,幫我拿這拿那,接的時候還要給我帶上一些吃的,就怕把我餓著,有時下雨,婆婆撐的傘總是一大半在我這邊,深怕我淋濕了生病,全然不顧自己會被淋濕。讀了《走在路上》這篇文章,想起我有時對婆婆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羞愧,婆婆現在年紀也大了,我應該多關心她們,而不應該覺得他們啰嗦,感覺厭煩,他們需要有人關心,有人陪伴。《走在路上》讓我更加懂得了要關心家人,尤其是為你付出很多的祖父母,要像他們關心我們一樣去關心他們,那樣他們才會覺得晚年過得真幸福真開心!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194532
『伍』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二(5)班陳薪卉
星期六我和媽媽一起到電影院看電影《走路上學》,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這個電影是愛心電影,先看電影後付款。
電影里的孩子們住在大山裡,每天要溜索過江才能上學。能夠走路上學是他們的夢想,觀後感《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對我們來說,走路上學是一件多麼普通的事情。我覺得我們和裡面的那些小孩相比,我們幸福多了。
電影里那個從深圳來的聶老師,她很有愛心,幫那些小孩買東西,而且還親自到瓦娃家上課。我們要向聶老師學習,關心貧困地區的孩子。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陸』 《走路上學》電影觀後感 500字
今天,我觀看了由學校組織的《走路上學》這部電影,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故事發生在美麗的怒江邊上。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里,夢里都露著笑容。
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梁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兩個,手拉著手,快樂地去上學。。。這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事太多太多。看到瓦娃抱著紅雨鞋來到江邊給姐姐時,用袖子擦著姐姐的腳,把鞋子套在姐姐腳上;看到娜香穿著新鞋子來到學校,再把鞋子脫下來愛惜地放到一邊時;看到瓦娃一個人坐在屋頂上,寂寞地放著風箏時;看到新橋落成時,孩子們站在橋上笑成一片時;看到瓦娃手舉風箏,在橋上大叫著「姐姐」迎風向前跑時;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為了得到彼岸的知識,了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終於建起了愛心橋,橋這邊的孩子們可以走路上學了,再不用溜索了。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橋,通過這些橋,讓那些仍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們獲得知識。也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靈之橋,把我們和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讓我們與他們一起,獲得心靈的慰籍。
『柒』 雙人茶座的讀後感,急需
《雙人茶座》收集了梅子涵在不同時期所寫的13篇中短篇小說,梅子涵在這本書的自序中說:「對於一個成年人,寫作兒童文學是困難的。不可以站在你成年人的思想和趣味里,但是兒童的生命和智慧又已經離你遙遠。我們靠什麼走進去,又靠什麼寫出他們想不出的故事和語言?人們把這一困難解決得好的人稱為兒童文學作家,甚至是兒童文學大師,別人想比肩特別困難,而你這樣被稱呼著,又不漸愧。」
這13篇小說,梅子涵是「一本一本用心地去寫」的,內容涉及少年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娓娓道來的詼諧有趣的情節中,融入了一些淺近的立身處事為學的道理。
《走在路上》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主人公小遠幫奶奶買了一張電影票,和奶奶一起去看電影,麻煩也開始了,奶奶年老多病,腿腳不便,走路很慢,小遠有點不耐煩了,這時他想起了自己小時侯奶奶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做小工,又用辛苦掙來的錢給自己買了一根冰棍,這時,小遠毫猶豫地去扶奶奶……
尊老敬老的話題由來已久,可這不是說說就行的事,尤其對於現在的獨生子女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他們中的許多人由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一手帶大,他們接受了過多的愛,卻沒讓自我的愛找到釋放的空間,慢慢地,愛的神經也有些鈍化了,《走在路上》也許會將他們內心深處對於長輩的這一份愛喚醒,並最終認識到:有一天我也會老。
《雙人茶座》則寫了一個看似「吹牛」,實則「成長」的故事。一個男孩對另一個男孩說,有一次,他和一個女孩在一個咖啡館門口遇見,他就邀請女孩進去喝咖啡了……那個聽的男孩佩服不已,可是說的男孩說,這是吹的。
「老實說,我也是沒辦法,我難道不希望這樣的事也真的發生一次嗎?如果不希望,那我還胡吹乾嘛,但畢竟現在還沒有發生。」這大概才是最關鍵的,在大人們認為「愛情」的字眼還顯得有些過早的時候,孩子們的內心卻無可迴避地發生著異樣的變化和嚮往,他們很迷茫,心中關於愛的困惑無法尋到答案,《雙人茶座》用「咖啡」和「背景音樂」提供了這樣的一個釋放可能。
梅子涵的作品詼諧有趣,《雙人茶座》里的每個故事都在平靜的敘述中充滿了明朗、向上、健康、進取的氛圍,說了成長無所謂對錯,卻也必須正確面對的道理。
如果你繼續想一想梅子涵編的故事,合上書你會陷入沉思。
作者簡介 · · · · · ·
梅子涵 出生上海。初中畢業不能考高中,去農場當知青。後來直接考大學。後來在大學里當教授,直到現在。寫作兒童文學20年作品受到兒童喜愛,留在他們的記憶里。有些童年讀過他作品的孩子後來考取了大學,成為他的學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
『捌』 錢在路上跑電影觀後感2000字作文
一袋無意中挖出的舊幣,究竟是開啟克里木、阿里木、賽里木三人幸福大門的鑰匙?還是製造無數麻煩的絆腳石? 該電影通過三個淳樸憨厚的農民:阿里木、克里木、賽里木與一袋舊錢幣之間扯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探討有關金錢、人性、親情、愛情、友情的話題。劇中雖涉及人物不多,但主題思想鮮明,即樹立正確人生觀、金錢觀,才能使我們心靈更純凈,道德更高尚,生活更幸福。這部影片,不僅是我們新疆少數民族輕喜劇題材電影創作的一次有益大膽嘗試,也是真正意義上在電影市場中揚帆起航之作
『玖』 觀後感怎麼來寫
這部電影出自美國的荷里活,是由大名鼎鼎的史密斯主演,當我還沒有看到內容時,我還以為又是他主演的一部警匪大片,但內容卻並非如此,甚至看完之後,他之前給我的熒幕形象消失了,留在我心中記憶的是一個受盡苦難不屈的父親形象。影片沒有什麼特技和大的場面,甚至想像不到它出自荷里活的加工廠,但故事的敘述和情節的發展,深深的深深的打動了我,給了我巨大的震撼。現在的影視作品,想盡辦法來騙取了觀眾的眼淚,當然,這部電影同樣獲得了很多觀眾的眼淚,包括我的同事,他們在向我介紹這部電影是說:我有流淚的沖動。但它獲取我們觀眾眼淚的方式不同,他是用主人公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動我們,讓我們為他一次次的奔跑加油,讓我們一次次為他的努力喝彩。是的,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眼角也有淚珠,看完這部電影,除了感慨我還想做得,就是第一時間將它介紹給我的朋友們。
史密斯主演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療器械推銷員。這種不安定的生活已經影響到家庭的和睦,最終妻子忍受不了經濟上的壓力,離開了自己,留下他和5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這時候他銀行帳戶里只剩下21塊錢,因為沒錢付房租,他和兒子被攆出了公寓。
費盡周折的他贏得了在一家聲名顯赫的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但是實習期間沒有薪水,而且最終只有一人可以成功進入股票投資公司。為了通向幸福之路,克里斯決定走下去。為了省錢,每天晚上帶著兒子去住收容所,吃飯靠領救濟,但這些並沒有摧毀父子間的親情與他們的信念,他相信幸福總會落到自己的身上。憑借過人的智慧,與勤懇的努力,主人公終於迎來了那幸福的時刻。
整個影片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奔跑,每次看到主角出現在街上時都是在奔跑追人,被人追,趕時間等等,似乎他沒有時間走路。知道被證券公司通知他被留下任職後,他的臉上才洋溢起和別人一樣的笑容,才和其他人一樣走在路上,終於融入了浩瀚的人群中。這是他通過了無數次的打擊之後,無數次的努力之後換回來的。
電影通篇經常的一個鏡頭還有一個,就是主角對《獨立宣言》里一句話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是啊,這句看起來是一句廢話,那為什麼卻多次出現在獨立宣言中呢?平等的體現,努力的方向,人類的進步都是我們追求幸福的體現。我們生活的一切,我們現在追求的一切是什麼?我們中國多年的革命戰爭,美國的獨立戰爭,世界上每一次的戰爭。我們小小人物的每一滴汗水。為了什麼,為了幸福。電影一開始的時候有這么一段話,「我直到28歲時才第一次見到我父親,所以我一直都對自己說如果將來我有孩子的話我一定要讓他過得幸福」。於是,我們的主人公開始了追求幸福之旅。
片中的主角為了這個目標,先是用自己的全部身價投資了一種醫療器材,但卻使自己陷入困境,不良的投資使他生活困窘。房租,稅款,罰單等等需要錢的地方讓他無力招架,但我們的主人公沒有妥協,就算他的愛人離開他,就算在被趕出汽車旅館之後。他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和他的孩子睡在庇護所,站台,甚至睡過廁所。我用他對他兒子的一句話來解釋他生活的動力:如果你有夢想,請捍衛它。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 你不能成才。即使是我也不行。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可生活中又有幾個人真正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當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我們中的多數人選擇了放棄,因為我們覺得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我們在痴人做夢,不斷遭受別人的嘲弄與冷眼,最後,我們只能放棄。最終,我們果然是那種做不了大事的人。主人公的話,告訴我們要自信,要相信自己,要有堅定的信念,即使你感覺已經沒有辦法的時候,只要你繼續向前,你一定會趕上幸福的。
片中還有一首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又專門在網上將它找出來,記下了歌詞:我們知道,那些山代表什麼,我們歌頌那些山,上帝,別動那座山,給我力量攀登,請別動那絆腳石,請帶領我,繞過它,我的負擔,真的很重,看來有點難以忍受,但我不會放棄,不會,因為你答應我,我們會在聖壇相見。這首歌正如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樣,在我們追求幸福的路上,有太多的絆腳石,怎麼辦?強者的表現是無所畏懼,勇敢的面對,成功的跨越。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包括我們的感情,有許多的挫折,面對它們的時候,一種是可以輕松的回頭,一種是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跨越,選擇了前者的人,是無法見到陽光的。選擇後者的人,就會真正體會到雨後彩虹的美麗和絢爛。
影片看完,留給我的不僅是震撼和眼淚。還有深深的自責,生活中的自己又是什麼樣?面對自己的工作又是什態度?我會永遠記住這部電影,永遠感謝它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