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代傳奇影星夏夢去世 夏夢演過哪些電影
三看御妹劉金定1962-04-18
滿園春色1961-11-10
雪地情仇1963-03-13
我們要結婚1962-12-19
金枝玉葉1964-02-12
董小宛1963-12-28
烽火姻緣1965-12-23
故園春夢1964-08-12
迎春花1968-03-07
白領麗人1967-02-08
同命鴛鴦1960-12-30
佳人有約1960-11-24
脂粉小霸王1960-09-07
香閨春情1960-04-29
碧波仙侶1960-03-11
王老虎搶親1960-03-01
稱心如意1959-12-31
豪門夜宴1959-07-15
甜甜蜜蜜1959-02-14
夫妻經1958-11-21
三戀1956-09-18
日出1956-09-12
新寡1956-12-21
新婚第一夜1956-10-11
逆旅風雲1957-07-24
望夫山下1957-05-04
眼兒媚1958-02-22
春歸何處1957-10-31
綠天鵝夜總會1958-10-02
搶新郎1958-09-03
花花世界1953-01-01
娘惹1952-06-01
門1953-03-19
孽海花1953-02-14
絕代佳人1953-09-21
白日夢1953-07-03
都會交響曲1954-03-19
歡喜冤家1954-02-02
不要離開我1955-07-14
姊妹曲1954-07-29
禁婚記1951-08-21
新紅樓夢1952-01-26
一家春1952-01-01
Ⅱ 白領麗人的劇情梗概
某大洋行打字員姜玉華[夏夢飾]秀外慧中,受到營業主任羅佔美[平凡飾]的竭力追求,但姜已愛上了某報社記者杜為群[傅奇飾],對羅不予理睬。杜家清貧,薑母[藍青飾]對女兒選擇對象不考慮金錢、地位、甚為不滿。女同學李真[韓瑛飾]節衣縮食為未婚夫林惟聰[翁午飾]籌措旅學費,期望林早日留學回來,飛黃騰達,讓她安安穩穩作歸家娘,擺脫打字員的辛苦工作。女秘書陶麗莎[梁珊飾]因失戀又遭家庭變故,一時軟弱,接受劉經理[姜明飾]的經濟接助,做了劉的秘密情婦,從此振作不起,心灰意懶。她們三人由於對人生的看法不同,因而各自有著不同的遭遇和命運。
姜在杜的鼓勵幫助下,業余從事寫作,兩人愛情日增,陶與舊情人華僑商人盧少棠意外重逢,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決心擺脫與劉的不正常關系,與盧結婚。而李真也接獲林惟聰將於聖誕假期歸來的喜訊,愉快地籌備婚事。節日是快樂的,李真滿懷興奮迎接未婚夫。誰知林為了金錢地位,已與一位豪門中的中年寡婦結了婚,殘酷的現實把李真推向痛苦的深淵。陶准備結婚的消息傳到劉耳中,他惡毒地從中破壞,一面向盧暗示自己與陶的關系,一面施加商業利益上的壓力。自私懦弱的盧退縮了,他背棄了愛情的諾言,陶再次失戀,而劉又脅迫她繼續不正常關系。在這一連串打擊之下,陶遂萌死意。
姜從李、陶的不幸遭遇中,深悟男子中心的金錢社會的丑惡,認為婦女必須堅強起來,和環境搏鬥,才有出路。這時恰巧杜為群在采訪木屋區大火時,為了搶救兒童,右手殘廢,姜對杜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十分欽佩,毅然提出要與杜結婚,引起母親強烈反對。杜為了姜的終身幸福,悄然迴避,意圖使姜忘懷於他,另找盛龍快婿。這時,羅又乘人之危,與薑母一起,向姜大肆進攻……真是困難重重啊!但姜相信生活就象一片不沉的海洋,不論遇到什麼風險,都要戰勝它。她沉住氣,迎接到來的一切嚴峻的考驗。
李真不堪打擊,頹廢消沉,自暴自棄。劉看中她的弱點,使羅誘她上鉤,李不知是計,幾乎重蹈陶的覆轍,這時,正好陶憤世自殺的消息傳來,遺書中揭露了劉、羅兩人玩弄女性的猙獰面目,在血淋淋的事實面前,李才驚醒起來,這時,羅對李還不罷休,以升她任秘書為餌,想達到玩弄她的目的。姜至此忍無可忍,挺身而出,揭穿劉、羅的陰謀,劉、羅惱羞成怒,當場將姜免職。至此,李才體會到這個社會的罪惡,懂得姜所說:女性必須堅強起來,和環境搏鬥,才有生路的意義。
風暴漸漸過去了。由於姜的努力,終於完成了一部描寫職業婦女如何與環境搏鬥的小說,但她還是不能忘情於杜,到處找他,杜見她情比金堅,遂和她結婚了,從姜、李、陶三人來說,由於姜能堅持正確的生活道路,終於獲得了最大的幸福。
Ⅲ 找一部正大劇場放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位義大利上年紀富豪在美國與一中白領麗人的戀愛故事
義大利片沒看過
Ⅳ 找一部正大劇場放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位義大利上年紀富豪在美國與一中白領麗人的戀愛故事
看了你的問題,我覺得很像我在一本翻了很多遍的老電影雜志上看到的一幅劇照。所以我就回去找出那幾本老雜志,翻了很久,終於找到了那幅圖。又網路了一下,但是劇情好像有些出入--
叫《碰上愛情》,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那個。。就是這一幅。。。
Ⅳ 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
西施出生在「春秋無義戰」的如磐年代,一位16歲少女,銳身赴難,在吳越兩國宮廷內之外,一場綿延十年的腥風血雨之中,上演了一個扭轉乾坤、使一代霸主終成劍下魂的泣天慟地的故事。
西施的形象以及她在吳越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被稗官野史、民間故事和近代文藝塑造得除了極度神話的「美」之外,其中有些描寫顯得十分的浮躁,有些描寫甚至是亂七八糟,根本沒有揭示西施內心世界的真諦。有人把她描繪成用作「美人計」的香餌,有人把她說成是打進吳國的「高級色情間諜」、春秋時代的「克格勃」,甚至有人把她說成是「女色亡國」的禍水。我卻認為西施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巾幗,具有高超智慧和純朴的絕色女子,美得真,美得善,美在內,美在精、氣、神。應當從更深的層次上揭示西施委曲求全、十分痛苦的悲劇命運,引發人們對歷史教訓的思考。
史料記載:西施之父,業採薪,其母紡績以佐之。終日辛勞,僅供三餐粥飯。西施不肯坐食,父母為其選擇了浣紗的輕活。一家人雖不十分富足,倒也過得安逸溫馨。
西施入越宮以後,「與家人永別,回腸百折,情懷憂郁,萬種傷心。清晨對鏡,恆顧影而徘徊;日夕憑闌,時臨風而雪涕。」西施在越王宮中被授以機宜,教授宮廷禮儀,熟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錦衣美飾後,被送到了吳王宮中。她入吳十載,夕無虛度,含辛茹苦,曲意逢迎,在吳國上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吳國朝廷大亂。西施在越國做准備工作的半年中和范蠡產生了戀情,但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而要去陪伴異國君主,身病、心病,身累、心更累。這一切都是為了完成越王交給她的「復國」使命。西施對於自己的祖國確是忠心耿耿的。為了祖國,西施割捨了雙親和個人情愛。從個性的角度來看,西施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吳王夫差對其十分寵愛,真情無假,恩愛備至。直到勾踐打到吳國,逼得吳王夫差引劍自刎時,還在為西施的安危呼叫哀傷,使西施大為動情,一陣慟哭,然而西施最終沒有和吳王夫差同歸於盡,而是回到了越國。本來,西施是應該作為越國最大功臣受到隆重禮遇的,而後讓其和親人團聚,同她的情人重敘舊情。像梁辰魚的《浣紗記》和黑龍江朝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施全傳》中描寫的隨范蠡泛舟五湖,同戀人出走他鄉異水,來自民間回歸於自然,倒是很有人情味也不失為圓滿的歸宿和結局。然而史實結果,正如楊佩在《浣紗王後》和張錚在《東岳論叢》中所述的那樣,越王勾踐喪盡天良,竟在西施歸國當晚,就要她「伴寢」,把西施作為自己的「玩物」,對她進行蹂躪和摧殘。這時的西施不是比淪落在吳王夫差手中更為痛苦萬分嗎?赴湯蹈火地為越王勾踐的政權赴難,完成任務回國後卻受到得恩自己的越王勾踐的侮辱,最後以「不能伴寢」的「抗君之罪」判處死刑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不正是西施的悲哀之處嗎?這一違背人們心願的史實,人們往往不甘於接受,寧信其無,不信其有。越王勾踐,你為什麼要去踐踏和殺害為你立了大功的一個小女子呢?
王昭君
王昭君的故事,代代相傳,婦孺皆知。《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載:「昭君字婧,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為掖庭。」作為四大美女的王昭君,我從小喜愛聽她的故事,但對她的愛情了解不多。一個女人的愛情往往會令人著迷,一個公認美人的愛情更會讓人心動。在歷史書籍,古典著作中描述王昭君愛情不多。我看了部份資料,認為她的愛情是凄美的,與她漂亮美麗的美貌是不相匹配,她沒有那種只教人生死相許的壯舉,只有一個女人不安份的心,將愛情演繹的淋漓盡致。
歷史上和親的女子比比皆是,比較有名氣的是文成公主,最被人傳誦的是美麗的王昭君。文成公主的贊譽多是傳播民主文化,而王昭君卻多是為她的美麗而凄涼的故事傾倒天下男人。其實不然,王昭君是一位在封建社會爭取愛情的化身,人們在贊美她的美麗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同時,還寫了她主動嫁單於,並後來嫁給單於的兒子。
一個貌美天仙的女人,老單於和他兒子復株累怎會對她如此情有獨衷。主要還是她的美征服了人們。總體是:一個風華絕代的美女,雲鬟霧鬢,光彩照人,兩道黛眉輕顰微蹙,微露一絲幽怨。她的美是鬼斧神工,天地之靈秀結晶。更難能可貴的是昭君出塞和親是出於自願。自願是自己對和親心甘情願,可反過來想一想,為什麼要去那麼遠的邊塞哪?還有什麼比愛情更會讓一個女孩心動,然而,封建社會的好丈夫,樹立的是夫貴妻榮愛情觀,最好的丈夫也就是皇帝。王昭君的理想的丈夫是什麼樣的呢?從她的所作所為,不難看出是嫁皇帝。
殘酷的現實卻不能讓她如願以償,毛延壽的索賄不成,故意將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繪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在王昭君出塞時,有人評說:曾聞漢主斬畫師,何由畫師定妍媸。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於君不知。王昭君以一個少女懷春的心,默默地想:我在這里只是等死,如何才見君王面,直教紅顏伴枯燈。王昭君住在漢宮里的時候,每天都這樣告訴自己。可是王昭君無計可施,直到聽見皇帝要選宮女嫁給呼韓邪單於的消息。她那棵嚮往和追逐愛情的心被重新點燃,不嫁王候嫁君王,漢元帝你不是不選我嗎?我要走出這片郁悶的天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王昭君凝視著銅鏡里自己的面容,專心地抹上鮮艷的胭脂,燦爛如同漢宮中繽紛綻放的桃花,美若出水芙蓉。出塞前,精心打扮後的王昭君被帶去見曾經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的最有權勢的兩個男人,懷著一絲期望和祈禱。直到後來,當王昭君聽到漢元帝駕崩的消息時,雖然很久以後才傳到的,但王昭君的心情很奇特。她想那曾經是自己日思夜盼的男人啊,於是感到一點點感傷。面對漢使:「滿面胡沙滿鬃風,眉銷殊熏臉銷紅。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這也許是王昭君當時心情的表白。
「昭君拂玉鞭,上馬啼多頰。近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這是真實的寫照。既然王昭君出塞既是自願,那就說明對出塞和親有一定的認識,既然有認識,那就不會以遠嫁為悲了。我認為她是詩人們「伶其遠嫁」的思想,可能來源於安土重遷和對「紅顏薄命」的同情。在交通極為不便的古代封建社會里,這種思想是可以理解的,故不應對它有過多的指責,但它究竟和歷史上的王昭君的精神相去甚遠,沒有如實地反映了昭君的內在心情。我想王昭君只所以被人傳頌,這與她追逐愛情和嚮往自由是分不開的,也與生活在貧困交加的封建社會里的人的思想是分不開的。那時,人們生活「君為臣綱、夫為婦綱」的年代,愛情是由別人主栽的,自己渴望的愛情,大多是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的。當王昭君掙脫繩索,過上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先嫁老單於,後嫁老單於兒子,這在華夏聞所未聞,罕見。人們把自己的幻想與王昭君真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成為精神寄託。
書寫王昭君的故事言語過多,我不想重敘,我只是想到那個年代的女子,壓迫的愛情,甚至是扭曲的愛情,如何不動容。我非憑空捏造,據葛亮在2004年第5期《河北學刊》上說,在漢代,所謂的民族「和親」,是指有仇怨、相互戰爭的民族,彼此商定,捐棄仇怨,消弭戰爭,進而締結和平親近的民族關系。因此,在和平時期的西漢竟寧元年,王昭君奉漢元帝之命出嫁匈奴呼韓邪單於,本是鞏固、強化漢與匈奴的政治整合,而非什麼民族「和親」,漢代史籍中也從未出現過「昭君和親說」。「昭君和親說」既無助於闡明王昭君嫁呼韓邪單於的真正歷史意義,又會導致人們在釋讀漢代史料時思維混亂。
貂蟬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閉月」,是述說貂嬋拜月的故事。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進行了詳細的刻畫和描寫,後經民間互相傳誦,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大美人。她先戲呂布,引呂殺董卓,成為美談。更令人折服的是當曹操將她送與關羽時,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將人性發揮到極點。後有人傳說貂蟬沒死當了尼姑。
「美人計」中貂蟬成為傳世佳話,貂蟬素有「閉月」之稱,容俊貌美絕非一般人可比。三國演義有詞贊曰: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還有: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美女淪為政治的工具在歷史上絕不貂蟬一個,四大美女都與政治有關。我感覺貂蟬在四大美女中,被世人贊嘆,與她傳奇故事相輔相成。她自幼被選入宮中,後在王允家歌妓,身份地位低下,如無與呂布、董卓糾葛,且美人計一舉成名,籠罩在她身上的光環和美麗的軀殼,將淪落塵埃之中,埋於世俗之間,更無人知曉,即便是國色天香,傾城傾國,美貌無比,妖艷照人,也不過是男人的玩物而已,歷史上名妓比比皆是,可擠身四大美女的,僅此一女。
在民間貂蟬的故事流傳也是比較早的。如:《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使 美麗的貂蟬栩栩如生,。《關公月下斬貂蟬》的故事,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曹操陰險狡詐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關羽為了不重蹈董草、呂布的覆轍,閉目竟將她斬於月下。關公月下斬貂蟬——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後,也未對貂蟬作交代。對於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如果真有關公斬貂蟬,我是相信是貂蟬撲向刀,是撲劍自戕的。
你想貂蟬為國家而嫁董卓,引呂布殺之,後從呂布多年。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為國為民的女子,為不讓曹操陰謀得逞,挺身赴難,順應人物的發展。
由此,貂蟬是剛烈的,她人如花美貌,但內心燃燒著剛陽之火,怎不令人贊嘆至今。
楊玉環
啟封歷史厚重的卷宗,四大美人的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把四大美女形容的美侖美奐。同時歷史的正史野傳在述說著她們的酸甜苦辣,在眾說紛紜中,她們如一個個耀眼的明珠,璀璨閃爍。楊玉環在四大美女中獨樹一旗,前人們形容她美艷無比,風情萬種,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
楊玉環是薄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梁郡汪氏的四世孫,父親楊玄琰。16歲時,她被聘為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後被玄宗不貪色忘禮,橫刀奪愛,成為自己的貴妃。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楊玉環專寵後宮,玄宗在宮中稱她為娘子,儀體規制等同皇後。天寶初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何以如此迷人,令玄宗神魂顛倒,這當然有原因。楊玉環不僅姿容出眾,體態豐腴,肌膚細膩,且面似桃花,是個令人讒涎欲滴的美女。楊玉環還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善解人意。玄宗極為喜歡,漸漸迷戀,不能自拔。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楊玉環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戀於她呢?一種是她的天生麗質,肌膚白皙如"凝脂";不有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態;再有就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玄宗熟悉音律,會作曲,能舞蹈,楊玉環身美體豐,嬌艷若花,又擅長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有記載說楊玉環是個琵琶名手,古書記載: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齊奏,當時玄宗興致勃勃,手持羯鼓,楊玉環彈奏琵琶,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於玄宗而言,當然精於音律的楊玉環就顯得格外有魅力。
另一種意見認為玄宗會迷戀上楊玉環,固然有楊玉環的一些魅力在起作用,而更主要的應是當時社會環境與皇家小家庭的變化在起決定作用。值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當朝皇帝驕縱奢侈,溫飽思淫慾,難免以聲色代替求治世之心。玄宗當上皇帝大權在握,對政治逐漸失去興趣,對政事也產生厭倦怠慢,在宰相與宦官的迎合和奉承下,很快就「高忱無憂」倦怠政事,後來玄宗就任由李林甫等專權擅政,自己落得清閑。同時他這樣就有了時間縱欲享樂聲色犬馬了。
我認為,最能使玄宗如痴如狂地迷戀楊玉環的,應是她有過人的聰穎,善於掌握男人的心理,又善解人意,更是貌比天仙。例如在她被賜死時也毫無怨言,這又怎能不使玄宗皇帝日後此恨綿綿無絕期,直至抑鬱而死呢!楊玉環每每執板吟詠輕歌曼舞的時候,總要眼送秋波,向玄宗傳達萬種風情,直引得這個聲色皇帝愛欲不盡,情不絕。如果玄宗和楊玉環是愛神情聖,我看不盡然。楊玉環先嫁壽王李瑁,可謂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地設地配一雙。後嫁玄宗之時,卻了極盡奢侈,貴妃池裡展豐姿。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有證:長安回望綉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面對這樣的現實。以至人們盼望多生女兒,而不想生男兒。玄宗即位前,任潞州驛駕,喜歡趙麗妃。隨後,又移愛於錢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直至武惠妃等等,可謂對愛情不專。後能寵楊玉環,這與楊氏美貌不無關系。還有就是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天香國色,也應召人宮,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可以說玄宗愛的是色,而不是情。這也更說明楊玉環美貌絕非一般。
Ⅵ 中國女白領生活的電影或者電視劇有什麼,最好是勵志的
告訴你我看過的吧,電影和電視都有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視劇有:《陽光麗人》《火玫瑰》《珠光寶氣》
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也有電視版的,但我沒看過
《蝸居》和《裸婚時代》部分勵志但大多是將感情的現實的
《小白領大翻身》和《白領麗人》比較勵志值得一看,
純手打,望親採納
Ⅶ 香港演員夏夢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迎春花1968-03-07
白領麗人1967-02-08
烽火姻緣1965-12-23
故園春夢1964-08-12
金枝玉葉1964-02-12
董小宛1963-12-28
雪地情仇1963-03-13
我們要結婚1962-12-19
三看御妹劉金定1962-04-18
滿園春色196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