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1930年電影

法國1930年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15 14:20:13

㈠ 請推薦以1930年左右法國巴黎為背景的文學作品,短篇長篇小說或者電影

20世紀30年代中國有京派、海派、淪陷區三個群體,京派譬如沈從文,海派譬如劉吶歐、穆時英,施蟄存。東北作家群蕭紅《生死場》,蕭軍。上海孤島張愛玲等。
1930年不是司湯達了吧,他們是1830。1830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交鋒期,浪漫主義雨果,現實主義司湯達等。
1930年代左右,二戰即將來臨,這一段時間現代主義主潮,譬如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等。

㈡ 法國電影《朱爾和吉姆》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內容

1907年,身材矮胖的奧地利青年朱爾在巴黎結識了又高又瘦的法國青年吉姆,倆人一見如故。朱爾向吉姆傾訴他在巴黎生活形隻影單的苦惱,吉姆立刻把自己的女友——一位女作家介紹給朱爾為伴侶。朱爾和吉姆都是作家,相見恨晚的兩個朋友形影不離,共同切磋各自的作品直至深夜。燈光把他倆的身影映在窗簾上,鄰居們議論紛紛,以為這是一對同性戀者。

朱爾回國後,吉姆去慕尼黑看望他。朱爾在為歡迎吉姆舉行的晚會上,把自己的女友全部介紹給吉姆。吉姆和一位名叫吉爾貝特的姑娘一見鍾情,但朱爾對她也一往情深,而且向她求了婚。在一次深夜的促膝談心中,吉姆得知吉爾貝特並不真正愛朱爾。後來,在一次森林遠足中,吉爾貝特投入了吉姆的懷抱。朱爾向吉爾貝特求婚遭到拒絕,但他怕永遠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意中人,就懇求吉姆和吉爾貝特結婚。當他得知這姑娘已經愛上了吉姆,又驚又喜,從心裡為二人祝福。

朱爾和吉姆回到巴黎之後,25歲的新寡露茜與朱爾如膠似漆,吉姆為朋友終於獲得幸福而慶幸。但朱爾學究氣太重,總愛做煞風景的事。一次三人在露茜家一起吸乙醚的晚會上,朱爾大談女人應該忠貞不渝,但所有的女人無一例外都是水性楊花。露茜立即把朱爾趕出家門,而留下吉姆單獨與她狂歡。

在做了充分准備之後,朱爾和吉姆一同去希臘觀光覽勝。在雅典逗留的日子裡,他們與朱爾的一位畫家朋友阿爾貝邂逅。阿爾貝帶他們到一個孤島上去看剛剛發掘出土的一尊女神石雕。那位古典美入神秘的微笑把朱爾和吉姆迷住了,他倆在雕像前,瞠目結舌,整整一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回巴黎後,一位名叫卡特琳娜的日耳爾曼姑娘來與朱爾相會,這位姑娘有著島上石雕那種神秘的微笑,既有天香國色又冷若冰霜。吉姆立即被她吸引住了。他為朱爾能與這位麗人相愛而感到驕傲。卡特琳娜與朱爾的戀情發展得十分迅速,不久他們就回國結了婚。

吉姆為新婚夫婦在塞納河畔的一家餐館中舉辦新婚午宴。席間朱爾對吉姆發表了關於當代歐洲文學的宏論,但卡特琳娜對此興趣索然。雖幾經吉姆提醒,朱爾並不改換話題,擺出了一派大丈夫主義的架子。卡特琳娜雖然沒有發火,但在飯後沿著塞納河散步時,猛地一下飛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朱爾大驚失色狂呼亂喊,而卡特琳娜在長時間潛泳之後,泰然自若地游到岸邊。第三天,吉姆發現朱爾臉色蒼白,自命不凡的神氣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

一年之後,卡特琳娜生了一個女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場戰爭把三個知友分開了整整五個年頭。朱爾去俄國前線服役,與吉姆只能通過中立國的渠道互道平安。

1919年,戰爭結束了。他們恢復了書信往還。朱爾告訴吉姆,卡特琳娜又為他生了第二個女兒。吉姆在信中問朱爾自己是否也應該結婚,朱爾回答他先來奧地利看一看他的家庭再做決定。

吉姆啟程了。故友久別重逢,開懷暢談。吉姆見到卡特琳娜時,發現她更加艷麗動人,但又得知朱爾和她已經分居,夫妻的愛情之花已經凋零。朱爾告訴吉姆,卡特琳娜不止有一個情人,但他仍然眷戀著名義上的妻子,惟恐她離家出走,一去不復返。朱爾可以容忍妻子對自己不忠,但不堪忍受徹底離異。畫家阿爾貝是卡特琳娜的情人之一,他明確告訴朱爾,如果朱爾同意離婚,他願意把母女三人一起帶走。卡特琳娜在家中變成了頤使氣指的女王,稍不順心就大發雷霆,朱爾家中籠罩著一派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一個皓月當空的晚上,吉姆和卡特琳娜在林間小路上散步。卡特琳娜回顧往事時說:六年前她被朱爾的忠誠慷慨以及他那種灑脫的風度所征服,但朱爾經常陷入一種不能自拔的精神危機,而且朱爾的母親經常給她帶來無限的煩惱。她曾嘗試用歡樂來醫治朱爾的病態心靈,然而收效甚微。所以夫妻二人只能各行其是。這次散步結束時,卡特琳娜給了吉姆一個輕吻,吉姆立即全身熱血沸騰。

吉姆嘗試著為朱爾夫婦重歸於好進行調解,但事與願違。

一天夜裡,卡特琳娜投入了吉姆的懷抱,兩人相愛後,吉姆搬到朱爾家裡來住,朱爾的家庭中又聽到了歡聲笑語。卡特琳娜每天神情自若地在兩個知友面前裸體沐浴。她認為裸體與色情風馬牛不相及。她鄭重宣稱:應該重新探索人生的規律。

卡特琳娜聽說吉姆曾與他的女友吉爾貝特幽會,立即當眾宣布第二天她要去找阿爾貝私通。因為只有這樣,才算公平交易。吉姆聽後感到平地頓起驚雷,賭天發誓絕無此事。卡特琳娜對她所鍾情的男人,不準有一絲曖昧,更不允許他們自行其是。

卡特琳娜和吉姆決定盡快結婚生兒育女。朱爾同意離婚並為他倆祝福。由於離婚手續遲緩拖拉,兩個人心情很壞,古典美人的微笑時常化作利劍的鋒刃,兩人感情臨近破裂。

吉姆因病回巴黎治療,又與吉爾貝特恢復了舊情。半年之後,吉姆大病初癒,聽說卡特琳娜買了手槍企圖自殺,便晝夜兼程來到慕尼黑。他與卡特琳娜的愛情之火又死灰復燃,一同到瑞士和義大利去度假。一天,卡特琳娜問吉姆:「什麼時候你才能全心全意地愛我,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半心半意呢?」吉姆反唇相譏:「那麼,你什麼時候才能對我溫柔體貼而不暴跳如雷呢?」

吉姆認為和卡特琳娜難以天長地久,就回巴黎與吉爾貝特訂了婚。當吉姆回到卡特琳娜身邊,把自己訂婚的事告訴她時,她把自己和吉姆反鎖在房間里,把房門鑰匙從窗口扔出去,要吉姆和她一起用手槍自殺。可是吉姆無意和她雙雙殉情,因而兩人在房間里大打出手。

1930年,卡特琳娜給住在國外的朱爾打去電報,叫他速來巴黎。朱爾到達之後,三人坐進卡特琳娜駕駛的汽車駛往巴黎郊區。來到塞納河畔,卡特琳娜讓朱爾下車,悲壯地和他吻別,並對他說:「朱爾,好好注意看著我們!」她高速發動了汽車,吉姆坐在她身邊,不知她意欲何往,只見她筆直地開上了一座正在翻修的窄橋,突然把車子猛地向沒有欄桿的右方拐去,汽車從空中直翻進河裡。這時,卡特琳娜向吉姆投來一個友好而又狡黠的目光,臉上又浮現出那古典美人的微笑……

吉姆眼前的景物翻轉過來,在熊熊的火光中,他看到卡特琳娜像一尊紅色的雕像,磁石般地吸引著自己,他竭盡全力地向光彩奪目的這尊神像游去……

㈢ 為什麼說,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時期的電影對現當代電影的影響巨大,分別表現在哪些

主要表現在把時代背景移到現代,以縮短影片與觀眾間的距離。

談起法國電影史上的重要電影運動,詩意現實主義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作為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電影運動,詩意現實主義以其獨有的美學風格和詩意表達,為電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上世紀三十年代,當世界性的大蕭條席捲全球的時候,法國也受到了影響。法國電影也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相比美國工業化的製片廠制度,法國電影工業規模更小,也更加零散。因此,受到經濟的沖擊也更加嚴重。但是,這一零散的電影模式卻從另一方面推動了法國電影工業的發展。由於法國製片廠的隨意和分散,使得電影工作者的工作也更加靈活多變,所以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

自法國先鋒派起,法國電影中對於超現實主義和幻想的表達便一直在延續。盡管沒有20年代的如此明顯,但是法國電影工作者對超現實等的熱愛依舊。雷內·克萊爾,皮埃爾·普萊衛,讓·維果等人尤其明顯。

雷內·克萊爾早期的歌舞片《巴黎屋檐下》和《自由屬於我們》,是他有聲時期的代表作。但是作為從先鋒派過度來的重要的導演,雷內·克萊爾最初時期對聲音並非是全盤接受的。

和卓別林一樣,雷內·克萊爾對於聲音的發展也出現了不適。

他早期曾是先鋒派電影的主將,他的代表作《幕間休息》富有獨特的幻想,手法的新穎使得影片成為「先鋒派」的代表作。

他對於無聲的贊嘆有一種抑制不住的熱情,認為無聲電影保留了電影的獨特的特色,保留了電影的原始性。所以,當聲音在1927年突然出現的時候,克萊爾感到了慌亂和不安,甚至於表達出一定程度上的憤怒。

後來,雷內·克萊爾才逐漸接受了聲音的存在,並且創作出自己電影史上的代表作。從1930到1933年,他相繼創作出四部有聲電影,除了《巴黎屋檐下》,《自由屬於我們》,《七月十四日》和《百萬法郎》也是他優秀的「四部曲」的代表。

《百萬法郎》是雷內·克萊爾的一部比較具有想像力的歌舞片,故事圍繞一件輾轉多人的外套,展開敘述。在影片中,不僅有強烈的音樂效果,還有大量的攝影機運動。除此之外,導演還穿插了豐富的追逐戲。所以使得整個故事看起來極其富有動感。

在這之後不久,雷內·克萊爾便去了英國,之後去了好萊塢,但是,後來的他再也沒有創作出能和詩意現實主義時期相媲美的作品。從某種程度上看,也是好萊塢對於人才創造力束縛的表現。

皮埃爾·普萊衛對於超現實主義的繼承也很明顯。他在1932年執導了一部標準的超現實主義作品《穩操勝券》。這部影片除了具有誇張的情節之外,還充斥了無政府主義的喜劇感。但是並沒有獲得想像中的成功。

讓·維果是另一個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的繼承者,也是三十年代的一位比較具有前途的電影工作者。三十年代初,他首先拍攝了兩部紀錄短片。

1930年的《尼斯景象》,是一部極其具有諷刺意味的作品。電影通過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描寫,辛辣的諷刺了資產階級的驕奢淫逸,以及當時的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影片充滿了對立的場景,通過有閑階級悠閑的生活和貧苦百姓生活的對比,讓·維果表達了社會的不平等的主題,同時呈現出鮮明的社會傾向。因此,這部影片也成為當時法國社會最有意義的社會記錄片。

193年,讓·維果導演了一部超現實主義特徵更為明顯的——《操行零分》,這部影片從孩子的視角展示了當時的寄宿學校的生活。這是導演根據自己兒時的記憶進行展現,因此也是一部典型的自傳體影片。

導演通過對於童年生活的再現,突出表達了悲慘的童年給自己的心靈留下的時代創傷,與此同時對於當時的寄宿學校進行控訴。學校對於讓·維果來說,與其說是用來學習的地方,不如說是一個禁錮學生的牢籠,它瘋狂的扼殺了學生的個性,限制了學生的自由,使人窒息。

因此,導演以詩意化的手法,諷刺了寄宿學校的虛偽,殘忍,卑劣的壓抑,同時熱情的贊揚了學生們的活力和激情。也正因此,這部影片遭到了當時監管者的禁映,但是,導演通過影片所體現出的時代精神和對自由獨立的贊頌,卻深刻影響了後人。

㈣ 跪求黃金時代1930年上映的由加斯東·莫多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黃金時代》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SN3C-4JyCs9gtWnv34-vRQ

提取碼:h83q

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

編劇:路易斯·布努埃爾、薩爾瓦多·達利、薩德侯爵

主演:加斯東·莫多、萊雅·賴斯

類型: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1930-10-28

片長:60分鍾、63分鍾(美國)

又名:TheGoldenAge、L'Aged'Or、AgeofGold

影片開始是紀錄片風格的打鬥場面:一群蠍子跟老鼠對抗;接著呈現出遊擊隊跟主教軍的斗爭;貫串全片多是違反一般常規的視覺形象,而自由的程度也大得驚人:發怒的蠍子、維蘇威火山噴出的熔岩和帶有紀錄性的場面;極端超現實場面、標新立異的場面交替出現:如一頭母牛躺在一個年輕女孩的床上;基督變成了性虐待狂患者;作父親的毫無感覺地開槍射殺自己的小孩,當僕人房舍起火,他卻置之不理,甚至一輛牛車穿入房間,他也視若無睹;愛人們朝夕渴望相聚,但見面後卻感到無所適從,只有進行集體損毀,將犁耙、長頸鹿、聖誕樹焚燒;兩個主教從樓上被仍了下來。更有甚者,一對愛人的眼睛被擠出,手被咬掉,在一條狹窄街道的碎石上翻滾著,同時可以聽見艾呂聲音唱到「愛情,愛情,愛情呀!」一種近乎神秘的愛情概念作為一種可以改變一切的,可以為人們贖罪的東西……

㈤ 詩人之血的影片信息

名稱 《 》 外文名稱 Le Sang Poete
導 演: Jean Cocteau
編 劇: 讓·谷克多 Jean Cocteau ....writer
主 演:
Barbette Féral Benga Pauline Carton Jean Cocteau Jean Desbordes Fernand Dichamps Lucien Jager Enrique Rivero
上 映: 1930年01月20日 ( 法國 )
地 區: 法國
對 白: 法語
評 分: 7.4/10( 332票 )
顏 色: 黑白
聲 音: Mono
時 長: 55 分鍾
類 型: 劇情 奇幻
分 級: 美國:Unrated 法國影片,1930年出品。編導:讓·谷克多。先鋒派電影代表作之一。
一般評論將這部電影的主題圈定在「真理」、「自由」上。但是影片沒有統一的邏輯,也沒有統一的意圖。影片中經常出現非現實的古怪的畫面造型。如主人公凝視著他手掌中的那張說話的嘴,人被殺以後由脫離了人體的各部分肢體所組成的畫面等。盡管導演在以後表明這部作品「是和當時盛行的超現實主義相對立的」,但從影片實際來看,它還是有著某些超現實主義電影和詩歌的影響。
他在1950年和1960年分別拍攝的《奧爾菲》和《奧爾菲的遺囑》,與《詩人之血》有意識地採用了相同的主題,組成一套三部曲。他說:在這三部影片里「我在不知不覺中給我自己作了漫畫式的寫照。」 考克多(Cocteau)原來又是一位同志,少年起就迷戀一個名叫Pierre Dargelos的男孩,這段戀情對他今後的人生起了深遠的影響。考克多同志來頭也不小,可謂文學電影美術遍地開花,最後還被選進了法蘭西學院。我們仰望之下,只能擷取一些光輝的鱗爪,而1930年他自撰自編自導的實驗電影《詩人之血》(Le sang d'un poète)就是其中之一了。終於說到實驗的東西,竟然起了興頭,上面的片子說得旁敲側擊,就是因為電影本身沒太多可說。而《詩人之血》卻絕對是怎麼說都不夠,非得弄來錄像帶自己看的東西。
不過,估計就算是把那50多分鍾堅持到底,卻仍然不知如何形容。
常有小說被改成電影,大家的評價往往是後者不如前者,眾口鑠金之下,彷彿電影整個地低人一等。其實,文學有它的好處,電影卻也不乏其專長,硬要拿文學形象的想像空間去比電影的一目瞭然,和上等馬對抗下等馬有什麼區別,這樣的輸贏又怎能有意義?個人以為,就實驗性而言,一目瞭然的電影反而勝過文學,比如超現實主義,詩人捧出些不相乾的字詞,叫人在荒誕中看到匪夷所思的圖畫,其意往往不在字面(能指)而是畫面(所指);而到了超現實主義的電影中,能指所指合而為一,想像力被轉化成視覺沖擊,然而,荒誕非但不減,反而更為直接而驚人,所以這時的受眾也並非被動接受,因為在常理被打破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開動腦筋苦苦尋找碎片堆里的意義,雖然這行為大多是有勞無功。再者,對自己的想像力,我一直沒有什麼自信,所以看實驗電影成了一種開拓,好像一個沒什麼氣力的小孩子,只能依賴考克多那樣的大人拉著登上峰頂窮千里目。其實讀他的詩作也好,只是較之電影,有點像魔法書之於魔法造就的幻境。
這么說來,超現實主義的詩人們最好都改行拍電影去。
考克多就是成功的範例。《詩人之血》是1930年的作品,原來的名字叫做《詩人的一生》(La vie d'un poète),故事勉強說說來是這樣的:按物理時間計,整個故事發生在煙囪倒塌的一秒之內,而在這段心理時間中,電影展開了四個互不相關的小故事,卻都與詩人主人公對於生命,死亡的臆想,以及其內心的恐懼和沉迷有關。類似的安排在博爾赫斯的小說里也曾出現,似乎是德意志安魂曲吧,那個被槍決的主人公也經歷了心理時間上的滄海桑田,而現實卻只是子彈飛行的瞬間。考克多的妙處還是在於細節,比如一旦打開就通向另一重空間的門,會說話的塑像,不時閃現的神秘符號等等,總之,超現實的很。好萊塢的模式劇已經把我的耐心考驗得所剩無幾了,以至於經常不能靜下心來看完一個完整的故事,竟然要靠上個世紀30年代的古董來提神,而那個時候,西班牙內戰還沒爆發,馬雅科夫斯基剛剛自殺,聶魯達正熱火朝天地幹革命,考克多和畢加索是合作夥伴……真是讓人懷念的Pink Thirties(粉色30年代,偏左的意思)啊。
把這個段落叫做鍾形罩里詩人血,只是覺得這種排列有點超現實主義的意味,雖然普拉斯與考克多沒甚麼關聯,她倒是30歲上自殺的呢,終於在數字上找到了些呼應。《鍾形罩》是普拉斯的自傳體小說,直到現在都還熱賣,不久前特德休斯的去世更是讓他們夫妻倆又新聞了一把。去BLOCKBUSTER看,竟然有1979年電影版的《鍾形罩》,算是把普拉斯筆下成功職業女性的心理症結和不幸遭遇搬上了銀幕,卻是泛泛之作,倒不是因為藝術性而壞了票房,或者什麼電影不如小說,那真的只是一部失敗的電影而已。看來,表現詩人的內在生命,諸如臆想或精神狀態,非得靠考克多那樣本身就是詩人,或者至少具備詩人氣質的電影人才行。

㈥ 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說起法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就不得不需要提到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一:雷內·克雷爾法國電影的編劇、導演和理論家。法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轉折時期的重要導演,被稱為電影安徒生,他的電影是再造的成人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永遠有歌聲和愛情,沒有仇恨與丑惡,

首先推薦雷內.克萊爾的

《巴黎屋檐下》(1930年)

在克萊爾後期的作品中,經常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830年的義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見瑪格麗特後,變成了貧窮的亨利騎士。不久,教授失綜,亨利被控殺害教授,不得不與魔鬼簽訂協議...最後終於在起義的群眾、瑪格麗特和吉普賽人的相助下擊敗了魔鬼。

㈦ 有關發生1930年的戰爭故事,有沒有那部電影

'光榮的日子'。以前夜裡在安徽衛視看的. 那個法國郵遞員還幹了好多搞笑的事情:他們假裝歡迎德國人。其實什麼東西都不想給他們。就藏了好多好吃的在教堂里。結果德...

㈧ 以浪漫著稱的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也是關於心靈與愛的電影。馬修,一個落魄的音樂家,失業的代課老師,卻感動了無數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

《東方男孩》,很棒的電影,用很溫情的手段,點亮了一個人的人生。

《法國姑娘》,講述索菲亞八歲時跟著父母回到摩洛哥,現在想重新返回法國。

《無福之地》,該片講述了一個偷渡去英國的庫爾德人、一個拿著攝像機穿梭在歐洲的女大學生、一個監督工廠從法國向匈牙利布達佩斯整體搬遷的工程師三個獨立的故事。

㈨ 一部法國老電影的名字

養老金 Le viager (1972)
導演: Pierre Tchernia
編劇: Pierre Tchernia / 勒內·戈西尼
主演: 米歇爾·塞羅/邁克爾·加拉布魯/克勞德·布萊塞/Rosy Varte/奧黛塔·勞瑞/ Jean-Pierre Darras
類型: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1972-02-02
片長: 101 分鍾
IMDb鏈接: tt0069460
劇情簡介
1930年,馬丁尼即將退休。他來到醫生雷歐的診所,說他平日咳嗽不斷,感覺非常不好,但醫生卻安慰他說關系不大,其實事實上雷歐認定馬丁尼活不了多久了,當他無意之中得知馬丁尼無親無故,孤身一人,而且還有一幢鄉間的大房子時,他萌生了一個計劃,於是他和妹夫商量以養老金的形式每年給馬丁尼一筆錢,在馬丁尼健在時,馬丁尼還生活在他自己的房子里,如果馬丁尼去世,那麼雷歐一家就成為馬丁尼大屋的主人。於是在律師處簽定了合同書後,他們之間關於大屋的生死游戲便開始了。一面是雷歐一家盼著馬丁尼先生早日歸天,另一方面卻是馬丁尼愈活愈年輕,身體愈健壯。他的健康熬死了雷歐的媽媽,又讓雷歐全家坐卧不寧。雷歐甚至想去殺害老人,結果當然是惡有惡報,最終老人竟健康地迎來了二戰的勝利。

閱讀全文

與法國1930年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電影叫什麼玩笑 瀏覽:315
美國電影為什麼有中國元素 瀏覽:572
南潯有幾家電影院 瀏覽:602
英文電影四人對白 瀏覽:725
世界國語版電影大全 瀏覽:971
我要看南京大屠希電影 瀏覽:614
哪吒鬧海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589
龍門鏢局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
關於音樂心理的電影 瀏覽:479
雨夜惡魔完整電影 瀏覽:41
無錫京東廣場電影院 瀏覽:397
陳坤演的一部電影學生 瀏覽:714
2020海口電影節 瀏覽:706
有一部電影超能力的 瀏覽:963
香港最早電影明星名字大全 瀏覽:81
丈夫電影泰國 瀏覽:135
一個人救很多人的美國電影名字 瀏覽:901
僵屍片豬豬俠電影大全 瀏覽:657
電影票有沒有兒童票 瀏覽:603
電影華沙起義圖片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