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電影綠皮書論文英文參考文獻

電影綠皮書論文英文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2022-06-02 16:27:26

A. 海山的主要論著

1.內蒙古區域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獨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
2.中國農業地理(合著),科學出版社,2000年;
3.中國大都市的空間擴展(合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8年;
4.人文地理學(合著),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5.內蒙古城市化與城鎮體系發展研究(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1.海山,游牧消失是內蒙古草原生態環境整體急劇惡化的根本原因,Quaestiones Monglorum Disputatae (日本,國際蒙古文化研究協會期刊)2008(4):146-156
2、海山,內蒙古草原畜牧業在自然災害中的「脆弱性」問題研究——以錫林郭勒盟牧區為例,災害學,2009(2)105-109
3、海山,內蒙古牧區貧困化問題及扶貧開發對策研究,中國畜牧雜志2007(10)
4、海山,內蒙古草原畜牧業經濟轉型的地理學分析(日文),Research.Achievement.on Mongolia.II.CNEAS Sendai..Tohoku University,2007
5、海山、陳烈,人地關系文化源地適宜性理論,吳傳鈞院士九十華誕祝賀文集,商務印書館,2008:205-216
6、海山,探討內蒙古牧區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真凶」,中國環境的危機與轉機(2008中國環境綠皮書),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2008:192-202
7、海山,相對地理環境決定論,蒙古學季刊(內蒙古大學電子版)2008(4)
8、海山,中國內蒙古草原牧區畜牧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西里爾文),蒙古國國立大學學報2005(4)
9、海山,內蒙古牧區人地關系演變與調控問題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10、海山,內蒙古農牧交錯帶可持續發展研究,《經濟地理》1995年第二期;
11、海山,關於我國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幾點建議,《經濟地理》1995年第五期
12、海山,內蒙古牧區可持續發展問題初探,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0,第1-2期;
13、海山,行為地理學及其對中國地理學的意義,《人文地理》1997年第四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地理〉》1998第三期全文轉載。
14、海山,地理環境對語言的影響,《經濟地理》1998年第二期
15、海山,內蒙古師大蒙語授課生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1999年第四期
16、海山,論我國貧困地區貧困的原因及扶貧對策,《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2000年第一期
17、海山,內蒙古陰山北麓地區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0年第三期
18、海山,蒙中經濟區區位條件及其開發對策研究,《經濟地理》,2000年第五期
19、海山,蒙中經濟區城鎮體系結構及其優化對策研究,《城市規劃》,2000年第六期
20、海山,關於人地關系實質問題的主要理論,《內蒙古師大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二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地理〉》,2001年第五期全文轉載。
21、海山,內蒙古牧區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目標與對策研究,郭煥成等主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村城鎮化研究》,西安地圖出版社,2002
22、海山,蒙中經濟區區域城鎮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科學管理研究,2001年第三期;
23、Haishan ,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Poverty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Pastoral Area an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蒙古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蒙古高原及其周邊地區自然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英文)》,蒙古國烏蘭巴托,2005
24、海山,關於內蒙古草原牧區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問題的思考,科學管理研究,2001年第二期;
25、海山,包頭城市用地結構變化及空間布局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00年第四期;
26、海山,內蒙古農牧交錯帶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調控研究,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0年第五期;
27、呼格吉勒圖,海山,內蒙古牧區嘎查社會經濟資源管理系統研製——以正鑲白旗英圖嘎查為例,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四期

B. 白皮書藍皮書是什麼意思

一、白皮書(White Paper)通常指具有權威性的報告或指導性文本,用以闡述、解決或決策。白皮書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議題而正式發表的官方報告書,起源於英美政府。最早的白皮書是1922年丘吉爾白皮書。因為報告書的封面是白色,所以被稱為白皮書。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以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皮書」最早源於政府部門對某個專門問題的特定報告,通常這種報告在印刷時不作任何裝飾,封面也是白紙黑字,所以稱為「白皮書」。不過,一國使用的文件封面顏色也可以有多種。如日本防衛年度報告用白皮,叫防衛白皮書,其外交年度報告則用藍皮,叫外交藍皮書。
二、藍皮書
1、藍皮書通常代表的是學者的觀點或者研究團隊的學術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推出了系列藍皮書,如《經濟藍皮書》、《社會藍皮書》、《法制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藍皮書等等,都是該領域的權威年度報告。余世維在他的講座中也特別提到:一個公司要有兩本書,一本書是紅皮書,是公司的策略,即作戰指導綱領;另一本書是藍皮書,即SOP,標准作業程序,而且這個標准作業程序一定是要做到細化和量化。
2、藍皮書用於官方文件時,主要指英國議會的一種出版物。因封皮是藍色,故名。開始發行於1681年,自1836年才公開出售。其名稱是《英國議會文書》,是英國政府提交議會兩院的一種外交資料和文件。
3、有一類外文稱為藍皮書的,並不是什麼官方文件。從內容看,乃系名人錄、指南、手冊之類的工具書,甚至包括紀念畫冊。如美國政府官員名錄、社會名人錄、國務院每月發行的駐美外交人員銜名錄,以及美國一些大學做試題答案用的小冊子也稱藍皮書(漢語可譯為藍皮簿)。此外,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出版過一本紀念畫冊,1947年菲律賓建國一周年時出版的紀念畫冊,封皮均用藍色,都冠以藍皮書的名稱。
4、藍皮書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綜合研究報告。

C. 市場經濟下的知識產權保護論文開題報告應該怎樣寫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各國乃至國際組織也增強了對知識產權的國際法律保護。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很重要的就是協調各個利益主體的利益關系,得到利益狀態的合理分配,既能夠鼓勵創新,又可以通過適當的權利限制使知識產品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運用。因此,利益衡量機制便很自然地融入到知識產權的國際法律保護中。本文擬從利益衡量的角度出發,為知識產權國際法律保護提供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尋求後 TRIPs時代我國處理知識產權國際法律糾紛的策略和方向。
「關鍵詞」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利益衡量 適用限制原則 合理價值判斷原則

1、WTO體制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商品經濟和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物。自十八世紀以來,資產階級在生產領域中開始廣泛採用科學技術成果,從而在資本主義市場中產生了保障知識產品私有的法律問題。資產階級要求法律確認對知識的私人佔有權,使知識產品同物質產品一樣,成為自由交換的標的。在這種情況下,便產生了與傳統財產制度相區別的新的財產方式——知識產權。但在當今世界,一個國家知識產品的生產數量和佔有容量,往往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經濟文化水平的標志。因此,凡是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都較早地建立和健全了他們的知識產權制度和知識產品市場的不斷擴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知識產權的立法問題,通過法律的形式授予知識產品所有者以專有權,促使知識產品進入交換和流通,知識產權制度已經成為各項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各國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作用,更有國家提出「知識產權立國」的發展戰略。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知識化帶動並加快了世界產業結構演進進程,知識資源的推動更是加速了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當今的國際經濟貿易中,知識產權保護涉及的領域在拓寬,保護力度增強,知識產權已成為貿易競爭的焦點。為更好地維護作為世界科技與經濟強國的地位,美國等世界發達國家不僅在國內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而且極力推動世界范圍內的知識產權保護。由於大國的強力、發展中國家的妥協和穩定、健康、互益的世界經貿、科技發展的需要,《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必須遵守的重要法則之一。知識產權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並列作為WTO的三大支柱。

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伊始,就承諾無保留全面執行TRIPS協議的規定,並明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制的目標是達到世界水平和世界標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相繼出台。中國入世以來,不斷加快了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立、改、廢的步伐,是國內相關立法能夠迅速與WTO規則接軌,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改革浪潮。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和執法機制,在不斷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逐步承諾履行知識產權國際公約中成熟和完善起來。

可以說,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較為完善,但保護水平與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企業和個人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差,以至知識產權糾紛時常發生。這一切,都需要我們不僅要熟悉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國內保護的基本規范,還要強化自身的知識產權意識和學會運用知識產權戰略去應對市場競爭。然而,究竟應當適用什麼樣的標准來衡量知識產權的保護限度?比如說,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成為時代發展主旋律的今天,是應當以鼓勵民族產業的發展創新為標准,還是以知識產權的全面權利為標准,或者說,是應當以國內產業的利益為考量,還是應當以知識產權的完全獨占利益為考量,這已經成為制約當前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走向的關鍵因素。

2、利益衡量理論簡述

(1)利益衡量的由來

利益衡量論(Balance of Interest)是源於德國自由法學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利益法學的一種主要理論,它是由日本學者加藤一郎和星野英一在批判概念法學各種弊病的基礎上於60年代提出的。該理論主張對法律的解釋應當更自由、更具彈性,解釋時應當考慮實際的利益。在處理兩種利益之間的沖突時,強調用實質判斷的方法,判斷哪一種利益更應受到保護。具體到法官在運用利益衡量的方法進行判決時,不是直接通過法律規定來得出結論,而是首先通過利益衡量得出結論,然後再從法律條文中尋找根據,以便使結論正當化或合理化。

台灣學者楊仁壽先生認為:「法官在闡釋法律時,應擺脫邏輯的機械規則之束縛,而探求立法者於制定法律衡量各種利益所為之取捨,設立法者本身對各種利益業已衡量,而加取捨,則法義甚明,只有一種解釋之可能性,自須尊重法條之文字。若有許多解釋可能性時,法官自須衡量現行環境及各種利益之變化,以探求立法者處於今日立法時,所可能表示之意思,而加取捨。斯即利益衡量。換言之,利益衡量乃在發現立法者對各種問題或利害沖突,表現在法律秩序內,由法律秩序可觀察而得之立法者的價值判斷。」所謂利益衡量,就是在法律所確認的利益之間發生相互沖突時,由裁判者對沖突的利益確定輕重並加以權衡與取捨的活動。

(2)利益衡量的功用與正當性

簡單說來,利益衡量的最大功用就在於對相互沖突的多元利益進行權衡和取捨。利益衡量作為一種法律解釋方法,首先就是彌補法律的漏洞。由於法律與現實發展的不協調,不可避免地存在法律漏洞,因此從利益衡量的角度,以利益為基礎來對法律漏洞進行補充,對法律未及之事實作出評判是彌補法律漏洞的恰當方式。其次,利益衡量是社會需求的體現。法律確定性和公正性的期望,要求據以衡量的規則應當具有客觀性。實際上,如果利益衡量不考慮到「社會需求」,就很難具備正當性的基礎。一般認為,社會需求可以包括有公眾輿論、社會價值觀念、社會效果等等。有活力的法律和法律實踐不能與社會相脫節,私法獨立的真正本意並非使法院與社會相隔離,而是在獨立的環境下使法官得以冷靜對待社會價值和社會期望。這些社會需求能夠為利益衡量提供必要的客觀評判標准,成為利益衡量的基本依據。

需要說明的是,利益衡量是一種法律的解釋方法而非法的創造。利益衡量是在尊重相關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在立法者未對利益的位階或利益的選擇規則作出界定時所作的一種價值判斷和選擇。

利益衡量在當今世界各國的司法實踐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作為司法過程的伴生物,利益衡量在個案中實現了利益的平衡或調節,實現了個案的正義,但這種正義不能完全等同於法律的正義。由於利益衡量是一種主觀性相對較大的法律解釋方法,如何發展出利益衡量的客觀性標准,一方面通過司法自由裁量權的運作,通過個案的審理來達到利益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藉助於客觀外在的標准,體現利益衡量的合理性,從而實現主體思考與客觀世界的契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利益衡量體現了立足於個案但又超越個案事實的基礎之上,發展出為社會所接受的一般准則。

(3)利益衡量的基本原則

顯然,利益衡量不能隨意進行,應有所節制,在適用時應考慮實用的可能性並應與具體的條文相結合。利益衡量的原則,或決定著利益衡量的適用界限,或貫穿利益衡量過程而對其有重大的影響和作用,並對利益衡量的進行具有一般性的指導意義。具體而言,利益衡量的基本原則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首先是適用有限原則。一般地,利益衡量作為一種實質性判斷,有利於軟化法律的剛性。在有些情況下,立法中已經對法律的這種剛性通過「但書」的形式予以緩解,這樣的情況不適合運用利益衡量。但有些情況下,法律並未注意到這些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利益衡量的方式予以適當處理。由於在此情況下利益衡量是為軟化法律的剛性而存在的,因此這種作用不能過擴大,否則就不僅僅是一種軟化作用,而是影響到法律的安定性了。然而如果矯枉過正,則也偏離了利益衡量的初衷,超過了利益衡量軟化法律剛性之目的。由此可見,利益衡量的適用應進行一定程度的節制,適用時在法律未及時可以一般原則進行衡量,在反對解釋排除時的適用上,要注意其目的僅在於軟化法律之剛性,依此並根據具體的條文來進行妥當處理。

其次是合理價值判斷原則。法律是作為國家的強制來確保人們對正當行為的基本要求的服從而存在的,但人們對行為是否正當的認識同時還受到特定價值倫理觀念以及相互間利益關系的制約。法律體現了價值觀念,並將大部分納入法律體系之中,但仍有很多價值原則游離於法律之外,不能直接從法律進行正當性評價。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和適用法律的法官的自身局限性,使法律及其解釋並不一定符合價值觀念要求。因此,從人們一般性的正義、公平等價值觀念出發來對適用過程中的法律進行解釋是很多學者都不斷進行探索的方法。價值判斷是否合理,是利益衡量得以運用的基礎和前提,而利益之正當性和法律目的之正當追求就成為利益衡量的判斷標准。

3、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與利益衡平機制

利益的衡量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基礎。在知識產權法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利益平衡始終是知識產權法發展的主旋律。無論是鼓勵創新,還是促進新技術、新知識的傳播和利用,無論是對權利加以保護還是限制,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利益衡平機制,一直以來都是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核心理念之一。一般認為,知識產權的利益衡量包括知識產權所有人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平衡,創造者、傳播者和使用者之間的平衡,以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實際上,這樣的利益衡量主要就是實現利益主體的利益狀態的平衡以及禁止權利的濫用。在考慮知識產權私權保護的同時,還應當重視社會公共利益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說,自然法是一種追求正義秩序的信念,成為人定法權利賴以存在和有效的根據。平衡個體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沖突與不協調,無疑是對法律正義的追求。

從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得以建立開始,立法者一直在為權衡私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而不斷努力。遺憾的是,現代知識產權法的利益衡量機制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甚至有利益失衡的傾向。這一點在國際條約或協定中比較突出。一般而言,發達國家基於自身利益之考量,往往提出最大限度保護發達國家利益的要求迫使發展中國家接受。隨著知識產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重要,這種利益失衡的狀況也突顯出來。我國於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近年來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斷出台,為的就是使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制能夠達到世界水平和世界標准。但是由於基本國情的不同,不可能要求發展中國家能夠象發達國家要求的那樣極盡完善地保護知識產權。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和利益衡量機制聯系得更加密不可分。

4、如何在我國跨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中適用利益衡量理論

(1)知識產權法與反壟斷法的利益衡量

知識產權,從法律角度看,是一項民事權利;從經濟角度看,是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和資源;從市場角度看,是一種強有力的競爭手段。本來,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合法的壟斷,是鼓勵創新、促進知識生產的重要法律機制,一般是作為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而存在的。但是,具有獨占性質的知識產權往往會使得其擁有者在某一特定市場上形成壟斷或支配地位,限制了該市場的競爭,尤其是,在某些情況下,擁有知識產權的人可能會濫用其依法獲得的獨占權,通過不正當行使知識產權的方式,來限制和排擠競爭,對反壟斷法所保護的自由公平競爭造成了破壞,從而構成對反壟斷法的違反。這種濫用知識產權的做法,必然要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產業政策甚至於立國之本,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相應地,知識產權領域內的反壟斷問題也將會越來越突出。

由於知識產權法與反壟斷法各自選擇不同途徑追求共同目標,因此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相當重要。這就需要確定以何種標准來衡量 「知識產權人的行為是否超出權利自身的界限,從而對市場造成不應當有的限制,而應當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禁止」我們認為,市場競爭和權利與利益的關系密不可分,因此運用利益衡量既能夠解決知識產權權利的濫用問題,也可以維護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從而達到使知識產權法與反壟斷法的目標均能實現雙贏的局面。

知識產權本身作為一種合法的壟斷,是近現代社會為推動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要的制度設計,它一般是作為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而存在的。但是,承認知識產權不等於說可以不對知識產權的行使加以約束。由於知識產權是一種民事權利,而任何權利都有濫用的可能、知識產權的濫用只是民事權利濫用的一種情形,所以民法上的「權利不得濫用原則」當然可以約束知識產權人的行為。但是,該原則的運用畢竟只是對知識產權濫用行為進行抽象的規制,缺乏具體的制度規范。知識產權濫用導致了技術市場中各個主體(包括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失衡,而這些利益也正是反壟斷法所關注的,所以,對知識產權濫用的限製成為知識產權法與反壟斷法之間的連接點,並且這樣的連接點是以利益為導向的。具體而言,如果知識產權人行使權利的方式超出法定范圍,依據利益衡量的判斷方法,權利人已使原有的利益關系失衡,那麼該行為即構成權利濫用,應受到反壟斷法的調整。

總之,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結合知識產權法和反壟斷法的終極目標,既要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又要考慮到相關主體及社會公眾的利益要求,充分考慮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上的競爭及其相互關系,把握好各種利益要求之間的平衡。這也將是我國知識產權法和反壟斷法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2)後Trips時代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利益衡量

由於TRIPs框架下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體系並不完善,許多利益失衡之處需要解決,因此,近年來,發展中國家不斷要求修改TRIPs協議,重視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利益。

2001 年11月9日至14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在多哈召開,並最終通過了《多哈部長宣言》、《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宣言》、《關於與實施有關的問題和關注的決定》,涉及的問題主要有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TRIPs協議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關系、地理標志的保護問題以及非違約之訴的問題。這些議題已經引起世界貿易組織和各個參加國的不同程度的重視,其提出預示著TRIPs協議的利益失衡即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是一種「歷史的突破,利益的平衡」。實際上,利益的衡量是一種動態的機制,由於利益導向的不同,利益傾斜能夠使一方多受益而使另一方多受損。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調整及調和種種相互沖突的利益,無論是個人利益還是社會利益。在進行利益調整之時,應當是盡可能地多滿足一些利益,同時使犧牲和摩擦降低到最小限度。

尊重他人知識產權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乃是各國政府與民間的共識,但在保護權利人利益之餘,也應當注重社會公益與文化發展之平衡,否則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將產生更為嚴重的數字落差。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止於法律層面,更與產業發展、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國家文化發展有關。同時,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著不同的保護水平。利益衡量是一把雙刃劍,發展中國家可以用以維護本國利益,改善在國際經濟貿易和交往中的不利地位,而發達國家也可以藉此主張自身利益的絕對保護。事實證明,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適度的權利限制有利於促進知識的創新與傳播,進而推動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因此,對於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社會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所提出的要求,必須以我國國情為立法前提。具體而言,我國專利法既要符合TRIPs協議的要求給予葯品以專利權保護,又要建立有效的強制許可制度和明確專利產品使用的例外情況,既要順應基因技術的發展潮流授予基因專利權,又要嚴格審查基因發明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並注意基因資源的保護,既要適應網路技術的發展增加著作權人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又要規定相應的合理使用制度與法定許可制度。

D. 白皮書\藍皮書是什麼意思

1、白皮書是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以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作為一種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場,講究事實清楚、立場明確、行文規范、文字簡練,沒有文學色彩。

2、白皮書最初是因為書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紙皆為白色而得名。藍皮書用於代指部分官方文件,通常代表的是學者的觀點或者研究團隊的學術觀點。

3、藍皮書早期主要指英國議會的一種出版物。因封皮是藍色,故名。開始發行於1681年,自1836年才公開出售。其名稱是《英國議會文書》,是英國政府提交議會兩院的一種外交資料和文件。

4、白皮書可能是一本書,也可能是一篇文章。有些具有官方性質的年度報告、資料或情況匯總,原來不作為白皮書發表,後為顯示其權威性,擴大影響,也改稱白皮書。

(4)電影綠皮書論文英文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各國的文件分別有其慣用的顏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書,如中國、美國;封面用藍色,叫藍皮書,如英國;也有用紅色(如西班牙)、黃色(如法國)或綠色(如義大利)的,分別叫紅皮書、黃皮書、綠皮書。不過,一國使用的文件封面顏色也可以有多種。如日本防衛年度報告用白皮,叫防衛白皮書,其外交年度報告用藍皮,叫外交藍皮書。

E.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如何寫拜託了各位 謝謝

推薦你看《學前教育研究》。我的專業也是學前教育,我畢業好幾年了, 不過我本人有幾遍自己的論文可以給你。有發表過的和沒喲發表過的。需要的話加我qq。

F. 急求一篇旅遊專業的畢業論文

關於旅遊專業的
先來確定一個具體的題目吧
多少字呢,希望幫到你完成

閱讀全文

與電影綠皮書論文英文參考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看英文網站電影 瀏覽:891
環球港電影院排片表 瀏覽:199
愛情英語電影台詞截屏 瀏覽:220
免費看電影鬼片大全 瀏覽:597
楊恭如演的電影名字 瀏覽:858
大蓬車印度電影歌曲中文版 瀏覽:62
演銅鼓的電影演員 瀏覽:481
電影愛作戰結局 瀏覽:506
男界女界電影完整版 瀏覽:180
巴黎的愛情電影完整版 瀏覽:416
大眾電影成龍 瀏覽:431
打黑風暴高清電影完整版 瀏覽:51
著名愛情戲曲電影大全集 瀏覽:504
80年代台灣五個字的電影 瀏覽:137
電影唯美愛情畫面 瀏覽:744
琉璃電影的結局 瀏覽:944
魔發奇緣電影的演員 瀏覽:54
一部看了會哭的電影 瀏覽:298
主角拿著相機的電影 瀏覽:983
泰國電影有一土匪是什麼電影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