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英文電影名稱的語言特點

英文電影名稱的語言特點

發布時間:2022-06-19 04:47:08

1. 英文電影名稱採用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的優缺點

這些矛盾的傾向所特有的鄉土民族主義運動,席捲了歐洲在十九世紀早期,它們表明士萊馬赫的翻譯理論是分離的意識形態的目的是服務和其他用途。中央的矛盾在於他們本國民族主義運動是由語言和bulnerable成為可能。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已經觀察到,「認為既是一個歷史宿命,作為一個群體,通過語言、國家想像表現為同時開啟和關閉的」,因為「語言不是一種儀器的原理,在排除:任何人都可以學習任何語言」(1991)。安德森134,146:在特定的語言形式的基礎上,是團結的,但是這個開放的國家,任何一種語言的民族主義敘事為新用途是rewtitten允許這種語言,尤其是在追求的目標,是歸化翻譯,最感興趣的文化差異的外國文字。
士萊馬赫認為,如果一個歸化的翻譯方法有助於建立一個民族的文化,打造一種語言文化身份的駐外機構關於實現政治自治,它也能破壞任何概念的提出質疑,學科界線,漢代文化和國家的價值觀。這是由英語翻譯,弗朗西斯·紐曼的爭論foreignized進站1856年《伊利亞特》(約翰·紐曼)的異化要求翻譯理論的發展策略,即背離維多利亞時代的標准,而且透明的話語從Aronoldian概念的民族文化的學術精英們的支持。

2. 英文電影名稱

LUCKY OR UNLUCKY
倒霉愛神》:是幸運之吻還是倒霉之吻?
片名:Just My Luck
譯名:倒霉愛神/幸運之吻
導演:唐納德·佩特里 Donald Petrie
主演:林賽·洛韓 Lindsay Lohan
林賽·洛韓 Lindsay Lohan
布里·特納 Bree Turner
克里斯·派恩 Chris Pine
類型:喜劇/愛情
國家:美國
出品:20世紀福克斯
上映日期:2006年5月12日(美國)
IMDB評分:5.0/10 (277 votes)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幸運可以這樣得來
青春活力且不失性格的嬌人美貌,富足美滿的家庭,眾多同齡人艷羨不已的高學歷,以及剛剛畢業就成功進入曼哈頓名流圈的美妙境域。所有這一切無不令我們這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阿什莉(林賽·洛韓)感到萬分的榮幸,彷彿「天生好運」的光環時刻都籠罩在她的頭上。然而,正當她自認為是全世界最幸運的女孩時,一次化妝舞會上的偶然遭遇讓美麗的
阿什莉從此遭遇「不幸」。舞會上與帥哥傑克(克里斯·派恩)的邂逅令阿什莉幾乎神魂顛倒,並且鬼使神差般地在這位男士嘴唇上獻出了成人後的初吻。從那以後阿什莉就像著了魔似的再也沒遇到過天上飄下彩票或者送回丟失錢包的好心人,而且倒霉的事情卻常常找上門來,生活猶如從天堂直接跌入了地獄般瞬息改變。痛苦不堪的阿什莉通過好幾個姐妹的調查得知,原來傑克以前是個倒霉的小子,但最近卻是好事連連。這讓阿什莉深信,是傑克「偷」走了自己的好運,所以必須趕在他親吻別的女孩之前把好運「留」下來。於是,一場充斥著笑風霉雨的好運爭奪戰就這樣展開了……

主角一直是運氣的寵兒而男主角則是厄運的眷顧,女主角春風得意男主角厄運連連.女主角在對的時間遇見了"不對的"男主角,接吻!MY GOD!運氣走了,生活變了,得意變失意,失意變好運.為了找回運氣親吻陌生人,丑態出盡,不料愛情原來和好運都在同一人身上,可以是道單選題,為了愛而放棄好運獨自離開,但倒霉的愛神啟能被"倒霉"這個定冠語束縛?再次接吻,一次又一次......運氣轉來轉去,可誰又在乎呢?因為<我得到了你>!曾經<天生一對>的臉上滿是雀斑的小姑娘長大了,可還是那麼美麗.一個童話般的故事就這樣上演了.我看完了在想如果是部韓劇會是怎樣效果呢?不曉得,因為風格不同!

3. 英語電影術語

關於電影的類型:documentary (film) 記錄片,文獻片、literary film 文藝片、musicals 音樂片、comedy 喜劇片、dracula movie 恐怖片

documentary (film) 記錄片,文獻片: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literary film 文藝片:文學藝術影片的簡稱。文學性和藝術性並存,區別於商業電影。

musicals 音樂片:音樂片是類型片的一種,指以音樂生活為題材或音樂在其中佔有很大比重的影片。

comedy 喜劇片:喜劇片指以笑激發觀眾愛憎的影片。

dracula movie 恐怖片:「恐怖片」是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

(3)英文電影名稱的語言特點擴展閱讀:

演職人員名稱:assistant cameraman 攝影助理、property manager/propsman 道具員、art director 布景師、stagehand 化裝師、lighting engineer 燈光師、film cutter 剪輯師、sound engineer/recording director 錄音師、scenario writer, scenarist 劇作家、direction 導演、distributor 發行人

4. 關於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問題

理論的話,現在比較統一的是目的論(Skopos Theory 或 Skopstheorie)。目的論主要包含四個基本規則The Skopos rule, The Coherence rule, The Fidelity rule, 以及The Loyalty principle。 結合電影片名的英譯來講,就是將電影固有英文片名以及電影內容相結合來進行翻譯,也可以看作是直譯和意譯的結合。其中主要運用的翻譯方式是歸化和異化,英文就是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最後補充一點,畢竟理論是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所以也不好說現在片名的翻譯有什麼通用理論,只能說根據翻譯成品,翻譯過程等等來講,大部分片名翻譯與某個理論相符合。
如果你對目的論指導下的電影片名英譯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
代榮. 2004. 從目的論的角度看商標翻譯[J]. 商場現代化 學術版 12:182.
賀鶯. 2001. 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 外語教學 1: 56-60.
或者隨便去網上找幾篇相關的碩士論文,就能有個大概了解了

5. 英語電影的片名的翻譯原則和方法是什麼

翻譯原則:
1、 准確性 :要正確運用相關語法知識以及詞彙知識進行翻譯
2、 靈活性:在遵循准確性的前提下,可以意譯(類似文言文翻譯白話文)
3、 區域性:將英語翻譯成另一種語言,需要考慮到翻譯國家的語言,翻譯的內容應盡量貼近翻
譯 國家的語言風格
4、 通俗性:翻譯的內容不應該太過死板,應該賦予趣味性的語言或者能夠吸引人眼球的標題
翻譯方法:正確運用相關的語法知識和地道的英語口語去翻譯,為賦予標題的通俗生動性,在不影響基本含義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意譯,不過前提是需要有足夠多的詞彙量和語言靈活應用能力。
是我總結的,應該差不多吧,不知道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

6. 求片名長的英文電影,最好有中文翻譯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272959/
這個列表收集的片名全都長到你沒法想像

7. 英文電影名的不同中譯版本

10 to Midnight (1983) 零時十分
101 Dalmatians (1996) 101斑點狗 101真狗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992) 哥倫布傳 1492
187 (1997) 197死亡代號
1941 (1979) 一九四一
1990: The Bronx Warriors (1983) 1990 血染紐約城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
2010 (1984) 2010
48 HRS. (1982) 48小時
52 Pick-Up (1986) 桃情陷阱
8 1/2 (1963) 八部半 八又兩分之一
84 Charlie Mopic (1989) 血色戰報

8. 為什麼美國電影取名很簡單,國內喜歡翻譯的很復雜

畢竟是兩個國家的語言,所以一定會存在語言上的文化差異,無論是將外國電影的名字翻譯長還是翻譯短都能體現我們國家語言文化上的魅力,簡單舉幾個例子;


Coco翻譯成中文叫-《尋夢環游記》

我們總不能把它們翻譯成:扣扣~上!冷冰冰吧……

外國的很多影片都會直接引用主角的名字或者電影中的地名作為影片名稱,Léon的中國譯名為《這個殺手不太冷》是不是感覺中國翻譯之後更有深度了呢。


而且取名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影,華夏他們都有電影片名的翻譯權,如果我們把3idiots直譯成三個傻瓜,而不是三傻大鬧寶萊塢,可能我們會錯失一件優秀作品吧。

9. 英文電影名翻譯存在的問題

有些中文的意境是英文翻譯不出來的。
比如有些古典的小說啊,詩詞啊,外文卻翻譯的很直白,意境都沒有了。
這是要從小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才能形成的,老外不是說明白就明白的。

而外國的文化有些也是中國人不能理解的。說道電影,好像有個電影叫白雪公主中國人就翻譯成一個女人和七個男人的故事。尤其是大陸和港台,翻譯的版本都不一樣,很多都胡亂翻譯,還有的故意把名字翻譯的很色情以此靠名字色情賺上座率。

反正文化差異是很大的,交流融匯是可以的,但是不可能真正的體會到原汁原味的東西。

個人意見啦~~

10. 為什麼美國大片的名字都那麼簡單

樓主什麼意思啊?外國電影咱們就得都給起很難聽的名字嗎?還是你看過太多爛的片名翻譯了覺得那樣才是正常?(比如說刺激1995和驚世未了緣,嘿嘿)
其實很多外國電影翻譯成中文都翻譯得很好的,只是有段時間,有些特定的電影會有特定的名稱,比如所有施瓦辛格的電影都一律在名字的開頭加「魔鬼」,威爾·史密斯的就一定是「全民」。難道這樣的翻譯就更能被樓主接受嗎?
電影本來就是技術和文學的結合,起個好名字,何錯之有啊?
至於簡單上口,本來就是給譯作起名的一個標准嘛,就像霧都孤兒要遠好於奧利弗·特維斯特,王子復仇記也要遠比哈姆雷特更讓人記得住。

閱讀全文

與英文電影名稱的語言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